如果我是警察或者宪兵,我一定会亲手击毙了高兵和安嘉和,为此我也愿意承担法律的代价!
这部电视剧,怎么说呢!
看很多人说是童年阴影,我小时候也瞅过几眼,但没有看完整部电视剧,所以没有阴影,但这段时间却鬼使神差的想起了这部电视剧,不得不说人的大脑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有时候会蹦出一些尘封记忆!
我看这部一共23集的电视剧是在心理上处于高压的状态看完的,不过也是第一次破例看一部电视剧每集是跳着看的,因为集数真的长,23集,换成欧美剧,可能是2-4季的长度!
虽然是跳着看的,但不影响剧情理解!
重看这电视剧的时候,因为我心理状态的原因,我对剧情更多的是愤怒!
重案犯高兵在梅湘南和安嘉和结婚这天在监狱越狱,经过警方调查,他逃回了厦门,目标只有一个,报复梅湘南!
原来,梅湘南未成年时期曾经跟高兵是同学,有一天,高兵强奸她,被湘南的哥哥梅建刚打了个半残废,然后俩人都被判坐牢!
12年后,也就是2001年,高兵冒着生命危险越狱出来报复湘南,他认为自己落到这个下场都是她的错!
厦门警方一直严密布控,但还是百密一疏,湘南被高兵绑架!
安嘉和的弟弟嘉睦也是厦门警方的一名刑警,也负责抓捕高兵!
高兵知道警方和武警部队在搜捕他,他绑架湘南后开始实施他的报复计划,“我知道警察在你家!
”他打通嘉和家电话!
“湘南她现在就在我的怀抱里,紧紧抱着我,她的身体比12年前丰满多了……”警方和嘉和全部都听到了这些对话!
嘉睦根据电话里的背景音发现那是渡轮的声音,通过追踪手机信号发现,高兵和湘南很有可能在码头附近!
于是警方和武警部队顺藤摸瓜找到了他们,湘南被嘉睦成功救下!
嘉睦等人把高兵带回刑警队,而湘南则被嘉和带回了家!
一回到家,嘉和问湘南,高兵有没有和她发生Sex!
俩人越说越生气,嘉和直接动手打了湘南一顿!
家庭暴力自此开始,众人的生活也开始往失控的方向发展……01年的中国🇨🇳内陆电视剧,我很惊讶居然能拍出欧美剧的水准,其实我更惊奇的是对我的大脑,不知道为什么潜意识里叫我重看这部我本就没啥印象的电视剧!
这剧的确很有看点,光“现实”就已经很好了!
高兵一个强奸未成年女孩的重案犯,冒着生命危险越狱出来,就是为了设计一个圈套,让湘南和嘉和成功上套!
事后做完手术后,他又自杀身亡,差点成功栽赃到嘉和头上!
湘南被打后,选择去闺密刘薇家避难,刘薇针对嘉和打她很是不解!
“假设你和其他男人都没出过这种情况,那为什么他会怀疑你,会打你?
还出手那么重?
”“我没跟其他男人出过情况,除了高兵!
”“高兵的事已经过去了,如果是高兵导致嘉和有了猜忌心理的话,那他就不会在第一次动手打你后立刻请求你的原谅,他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痛苦过程,完成一个心理转变,这点非常重要!
所以高兵的事很有可能不是他动手的最初动力,在这个基础上,我怀疑他口中的跟前妻张小雅的婚姻是否真的就像他说的这么完美!
”“嘉睦好像听他哥说过,张小雅生前的确在外边有一个男人!
”这部电视剧中,刘薇算是全剧看事态相对清楚的人!
怎么说呢,一个干练的女性,理想主义者!
后面编导发现有这种人存在不现实,所以这角色被写死了!
得了肝癌!
我自然是很欣赏刘薇这种女人,我是希望现实中能越多越好,但很遗憾,连编剧导演都觉得这角色太过理想化,也对,现实中这种人真要存在,我现在也不会那么惨!
人生被卡住了,进退不得,某种程度上就跟湘南一样绝望!
家庭暴力,如果仅仅如此,是不够的!
剧中的警察同志都说,“一般打的不重,公安局都不管!
”“那如果打的重呢?
”“这么说,你最好能够去医院检查,验伤,拿到医生的诊断证明,这样能以故意伤害罪的名义起诉他!
”“起诉……可是我不想起诉,我只想离婚,不想弄得他身败名裂!
”局面就陷入了很尴尬的僵持状态!
那如果这么搞下去,家暴问题就是不了了之了,但是中国🇨🇳内陆电视剧不可能搞欧美剧这种情况!
所以编导很妙的一点是,设计了两桩杀人案放到嘉和头上,这么一来,他的结局必须是被警方逮捕或者Mort!
这样能通过审查也能够让观众出口气!
相比刘薇,其他人物就现实得很多,就像叶斗,住在湘南和嘉和俩夫妻对面,无意中偷拍下嘉和多次家暴的画面!
期间还跟一个配角妮娜有互动,妮娜有个电影投资人想要签她,想请叶斗帮忙看看这人靠谱不,叶斗本来要去见嘉和的,被她这么一搅和,见不成了,所以干脆去英雄救美去!
果不其然,那个投资人想跟妮娜发生Sex,叶斗坐在后边笑,然后示意她中断谈话,这人不靠谱,不用理他了!
后期嘉和知道他拍了照片和录像,想用50000块钱交易,他犹豫了,决定接受!
但嘉和发现他在偷拍自己和他见面的事后,当场起了冲突,误杀了叶斗!
事后伪造现场,把录像带和照片拿走!
在道德上批判这个角色没啥意义,第一,剧情需要他被杀死,好坐实嘉和是杀人犯这个事实,光家暴是无法把他弄进去的;第二,即便叶斗看到家暴,及时处置或者报警,警方介入也无法当成一个刑事案件,最多调解(反正我不知道要打成什么样才能够达成故意伤害罪)!
那如果公开嘉和的家暴行为呢?
没意义,警方不管,即便外界知道最多进行道德上的批判,这也是为何,刘薇,叶斗,嘉睦,梅建刚,郑同等人先后干预家暴行为后,嘉和还是有恃无恐的原因之一,当然他本人其实还是怕闹得满城风雨的,尤其叶斗被他杀后,基本知道他家暴的就只有这几个人了!
有恃无恐,无视法律也有一点,安嘉和很明显有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障碍,而且问题还不小,从他跟人的对话中很明显就能看出来,不过奈何剧中是01年,可能中国人普遍没注意到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问题重要性,所以纵观全剧,没有一个人意识到嘉和实际上需要去医院看医生,接受治疗!
为什么那么多外力作用向他施压,甚至警告他不准打老婆,他还是打?
正常人看到那么多人关注自己打老婆这事,早都吓怕了,那就说明他的心理和精神障碍非常严重,发作起来,他是无法自控的,这也是为何,为什么每次他打了湘南,立刻请求她饶恕自己的真正原因!
也就是说,他不知道自己发作起来都干了什么,他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自然就不会害怕那么多人在关注自己打老婆这事!
他反而觉得那么多人管这事是错误的!
和美🇺🇸剧《You》里的Joe一样,对女人有着病态般的迷恋,他们都以为那是爱,实际上只是病态的占有,然后得不到就要毁了!
而且他们发作起来,他不会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是错的,是犯罪,他们会想办法说服自己这种行为是合理的,自欺欺人!
只不过Joe和安嘉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家庭暴力行为,他要发作起来是直接折磨杀人!
那么问题很明显了,嘉和有家庭暴力行为,又有心理精神障碍,后期又背了2条人命,这种极端情况,Like I Said,如果我是警察和宪兵,绝对会亲手击毙这种人,像高兵,在监狱服刑12年死不悔改,还逃狱出来报复湘南,嘉和又对湘南一直实施暴力,后期又有犯罪行为,这种人是不可能按正常人的逻辑去衡量他们的,直接给他们每人头上来一枪才是最合适的!
我个人是不推崇暴力,但如果我遇到这种极端情况,如果法律手段无法解决,我会接受用致命武力手段解决他们,因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弱肉强食的世界!
少一个这种人,世界会变得更好!
嘉睦作为一个刑警,在剧中参与抓捕高兵,后期侦查叶斗被杀案件,作为知道自己哥哥是个暴力的男人,他的确是很难受,同时他也是很尴尬的存在,第一,作为警察,在前期不知道叶斗和梅建刚被害与哥哥有关,只知晓了哥哥打老婆的事,在那时的他,又无法将他逮捕,前面说了,家庭暴力很难当成刑事案件立案,那他就只能和稀泥的调解,不过因为嘉和有心理精神障碍,这种调解对他没用;第二,作为弟弟,他不好管哥哥和嫂子的事,后期知道两起杀人案与他有关时,他选择大义灭亲,但是被嘉和抢走配枪,导致嘉和最后开枪自杀!
所以无论作为一个警察还是一个弟弟,他被卡在中间,难做人!
“经过调查,叶斗家发现的血手印和安嘉和的DNA相同,另外,根据安嘉睦同志的叙述,安嘉和还是杀害梅建刚的重大犯罪嫌疑人,他还抢走了安嘉睦的配枪,下落不明,初步推测,是去寻找他失踪的妻子梅湘南了,市局领导要求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布控……”“安嘉睦同志在处理叶斗案的时候,瞒报案件进展,顾及亲情,导致造成丢失配枪的局面,经过组织研究,安嘉睦同志暂时退出案件调查,等候处理……”嘉睦退出案件调查后,接到远在深圳拍戏的妮娜来电,“我在深圳市罗湖区第二小学,我在这看到梅湘南了!
”“好,你在那待着别动,我马上飞去深圳!
”“冯队,我接到线索,梅湘南在深圳,为了赶时间,我就先去深圳了,详细情况我已经和徐副队长说了,安嘉和肯定也在深圳,很抱歉,这次我可能又要违反纪律了,但我会记住你说的话,勇气!
”整部电视剧,如果缩短到13-15集,把一些情感戏份拍的简练一点,如果排除高兵越狱出来马上就能查到湘南的地址,并且不断打骚扰电话此类的BUG,那这个故事情节完全可以和欧美电视剧排上榜!
几个人物的命运,看的时候的确很伤心,像嘉睦,4个月后因公殉职,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剧中的他多次在警队和开玩笑的同事起冲突,23集,他无法走出哥哥自杀的痛苦,差点又跟罪犯起冲突,加上他之前大义灭亲,这个人的悲剧宿命由此可见!
他经常说,“我们父母去世早,小时候我们哥俩一直被人欺负,一直是哥哥保护着我,长大后我要当警察,进警校的第一天,他就告诉我,要做个好人,做个好警察!
”但当他得知湘南一直被嘉和虐待,甚至流产后,他心中的一直的精神支持以及榜样完全丧失,后期知道他哥哥跟杀人案件有关,他选择逮捕他,结果被抢了配枪,潜逃去深圳找湘南了,他说服嘉和放了她,目击自己哥哥自杀,承受这一切的确很沉重!
所以明白为何导演选择打剧尾字幕,把他写死!
湘南,小时候被高兵强奸,结婚后被嘉和虐待,差点被杀,孩子流产,哥哥梅建刚因为想要曝光录像带的内容而被杀,妈妈被逼疯了,闺密刘薇去世,自此她知道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指望,也没什么可失去了,她终于选择彻底的反抗,离开嘉和!
我很吃惊扮演湘南的演员出演这剧时才25岁,后来看到简介中写她是军人家庭出身,怪不得演技那么稳刘薇虽然是全剧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但得知她要去世的时候,我也很伤心,高兵给嘉和埋下了阴影的种子,把他的暴力行为激发出来,刘薇也给湘南埋下了希望的种子,给她提供精神支持,在生前,他她们俩的感情也很深,根据剧中交代,应该有十几年的交情,在高兵的各种骚扰威胁下,她亲自给湘南请了保镖(虽然被杀了),她遭遇暴力时,及时收留她,并且向上堵死了嘉和要跳槽到德国🇩🇪的机会,为此她被公司开除,在离开厦门去福州的时候,她与湘南分析嘉和的暴力行径,并且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了她,作为一个避难所!
后期湘南离家出走去福州得知她患了肝癌时,还一直鼓励她,说没什么可怕的!
她一直告诉湘南说,女人要有自己的事业,要独立!
去世前,还特地录了一个电话给她,要她心怀信念,什么时候都不能绝望,一定能走出绝境!
嘉睦看录像带时,有个细节,PARIS,自此,我可能知道我要干什么了!
我要把我的法语学好,然后离开这个国家!
但愿像刘薇说的,任何时候都不能绝望,要心怀信念,就能够走出绝境!
谢谢编导让我看到这么好的故事,演员演技也非常好!
C'est bon,C'est clean!
RAS!
剧情/犯罪/悬疑/惊悚,无评分,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宜观看,18岁以下未成年人如需观看须满15岁最低观看年龄门槛,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止观看,满15岁、18岁以下未成年人须在成年家长陪同下观看(分级警告)!
srds这长相当至尊情人不太合适吧😝
想简单了,但不可避免
说出了观众的心声
唉
呵呵
很真实,也很难评
太变态了
真够损的
呵呵
写得好👍
童年阴影
变态互相 say hi
唉
唉
台词真好
🙈
花言巧语信手拈来
冯远征演技真的🐂,短短几句每一句的情绪都根据内容有细微变化
真讽刺
很完美的一个人,不适合结婚
我的CP是真的!!!!!!
她都不敢正面回答,我哭死
带着你的茴香馅饺子🥟出克,太难吃惹
哈哈导演是有点恶趣味的女主很幸运其实,自身接受过高等教育,还有刘薇这样思想先进的朋友支持她,郑同这样的陌生人帮助她,安嘉睦这样的亲人相信她,以及有保护他的哥哥。
退一万步来讲,安嘉和每次还会假装花言巧语,外部条件也很好。
更多的妇女连其中一项都得到不了,真的绝望,一辈子都在默默忍受。
而且如果安嘉和没有杀叶斗和女主哥哥的话,光凭家暴的证据最后很大可能就不了了之了,真悲哀。
几年前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火的时候 大家都在讨论着家庭 讨论着婚姻 讨论着庭暴力 讨论着梅婷 讨论着冯远征 这部片子让梅婷这个在我看来永远都那么沉寂的女人红起来 我记得安嘉和扭曲狰狞的脸 记得安嘉睦善良冷静的脸 记得妮娜青春活泼的脸 记得郑同怜惜执著的脸 却怎么也忘不了梅湘南那张冷静而坚定的脸 她的生活在我看来简直是地狱 婚前婚后的遭遇都让人不忍去想 叶斗这个大男人在窗口看着湘南一次次被打都忍不住哽咽 痛骂自己是懦夫 我想任谁看到梅湘南浑身血是孤立无援的躺在地上面对着她屠夫一样的丈夫都会感到可怕 而她一次又一次的原谅 因为爱原谅 因为亲人原谅 因为孩子原谅 而当她失去那个为了保护她而去坐牢的哥哥 失去她好不容易怀上的孩子 她没有了再次原谅他的理由 她开始逃离 这个聪明的女人脸上很少有生动表情 一张苍白的脸上始终有一种坚定 从她计划出逃 再从另一个城市开始新的生活 她的冷静让我敬畏 她没有像张小雅一样为了保护她那个可怕的丈夫而选择自杀 张小雅是善良的 但是她懦弱 每一次被打都沉默的去医院 一次又一次 她没有想过反抗 没有想过逃离 她所想到的就是在所有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沉默的用死去解脱 而这也再次导致在她后另一个女人的悲剧 刘微死后给梅湘南留言说过一句话:小南,无论如何都不要绝望,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是一定能走出困境.她至始至终都是如此 并且最终走出困境.最后一集她挺着肚子与接她的郑同一起回家时 她脸上所露出幸福的表情 让人欣慰 在经历着生活中的残酷和折磨 她仍然能够在这种平凡的生活中幸福.生活中有太多的变故 有时是好的 有时是坏的 而在这些时好时坏的变化中我总是很容易的被动摇 我没有那种坚的信念 生活总是随着我的为所欲为而变得漫不经心 我喜欢梅湘南总在最好或最坏的生活中坚定不移 这种态度让她始终站在生活中的主导位置张小雅死后会有人为她惋惜 但惋惜过后不会留下什么 时光荏苒会让人很愿意忘记那些伤痛那些不愉快 而活着的梅湘南可以享受她的幸福 留住别人的记忆 让我永远都记得那张冷静而又坚定的脸.我不会去敬畏那些可以生却选择死的人 我只记得那些坚强的活着的人..
即使两个人有满目疮痍的过去,也不是他打你的理由。
梅湘南设定为被强奸过的女人,安嘉和设定为二婚被出轨(一直泼脏水给前妻,让观众以为前妻出轨),都是导演的用心所在。
他在告诉女性,遇到家暴,不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为对方开脱分析原因,即便没有强奸和被出轨,你都是他发泄的工具,治愈不了,时间解决不了。
不够爱和家暴都不用去问对方和反问自己为什么,逃就对了。
在安嘉和前两次打梅湘南后,梅湘南闺蜜说:如果安嘉和是因为梅湘南被强奸过心里无法接受,才动手,其实之后是该有个痛苦纠结的过程的,不会打完就马上道歉。
当然这个理由有点牵强,再无法接受女主的过去也不能打人。
但是导演还是尽力表达出男主的家暴与女主的过去现在都没有关系接下来,男主又把责任推到了自己前妻的身上,是前妻的出轨让男主对第二次婚姻失去信心。
很快,剧情也否定了这一点。
整部剧,用尽一切告诉你,不要用你的一生去解释自己,去弄懂别人。
被家暴,第一次就要坚决离婚。
以前的电视剧镜头感很好,导演很会拍,哪怕几个人静态的站着,也能触及观众的情感。
我看现在的电视剧,有点头晕眼花。
具荷拉涉暴案、闹得沸沸扬扬的蒋劲夫殴打女友,孟庭苇前夫发长文否认施暴......诸多事件,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家暴”。
而每当“家暴”被热议之时,有一个人常常被请出来“现身说法”,他就是冯远征老师。
只因为他在多年之前,给全国人民留下了一道恐怖的童年阴影—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不是小影夸张,听听来自群众的声音:“冯远征让全国人民产生了心理阴影”,“当年吓得我不轻”,“这是我看过最恐怖的电视剧”......
一档电视剧拍成了“午夜凶铃”。
冯远征睁个眼睛,就看得小影心里毛毛的☟
最高级别的恐怖就是如此,没有什么鬼神,没有什么灵异,偏偏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发生在看似最不可能的人身上。
安嘉和,一个近乎完美的男人。
受过高等教育,华侨医院胸外科扛把子,即将升任副院长,连中央首长都点名要他做手术。
业务能力突出,待人温文尔雅,颇受尊重。
不论是学历、收入,还是地位、口碑,任何一个方面他都无可挑剔。
梅湘南是他的第二任妻子,一名中学老师。
曾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教师,是个独立,温柔,落落大方的女人。
听着闺蜜刘薇夸奖丈夫安嘉和,“华侨医院那帮姑娘要找你拼命呢!
安嘉和可是他们医院的至尊情人”。
梅湘南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幸福和喜悦,回应道“我知道,从今天起我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了”。
强强联合的配置,于世人眼中,绝对散发着幸福的高光。
所以没有人相信,甚至也不敢不愿相信,这样一个家庭居然会发生“家暴”?!
这就是导演张建栋拍摄该剧的原因。
原本他和很多人一样,先入为主地认为家暴只会发生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或者知识水平不高的家庭。
可后来他惊讶地发现,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中也存在着暴力。
2006年,安徽一项调查显示,该省有1/4至1/3的家庭存在着家庭暴力,其中有约25%发生在高级知识分子中间。
2014年,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家暴案件中,施暴者是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干部、知识分子的占13%。
为着揭露这一社会想象,便有了该剧。
写实、触及敏感话题、台词精炼,《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几乎把自己做成了一个标准案例。
安嘉和第一次打梅湘南,是由于一个男人高兵的出现。
梅湘南年少时曾经被高兵强暴,多年之后,高兵越狱报复梅湘南,并趁机绑架了她。
自己的妻子,和曾经强暴自己妻子的男人,独处了36个小时。
安嘉和难以忍受,他不停地盘问梅湘南,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情绪逐渐失控,竟然动手打了她。
面目狰狞,完全像变了一个人。
把妻子一把推到沙发上,接着就是一巴掌,梅湘南嘴角被打出了血。
事后,安嘉和恳求梅湘南的原谅,言语之间满是后悔和愧疚— —“小南,我错了,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就动了手了,我错了”
第二次,安嘉和被医院停职,被高兵弄得精神近乎崩溃的他,暴怒之下对妻子大打出手。
接连不断的巴掌,打得梅湘南瘫在沙发上,差点站不起来。
然后又是“对不起”,又是手写的道歉信,再一次乞求妻子的原谅。
可是梅湘南的宽容、忍让,换来的并不是家庭的安静和睦,而是此后更加变本加厉的暴打。
从身体上的苦痛,到心灵上的屈辱。
拍到这一幕的时候,尽管现场并不是真打,这种暴力氛围依然给梅婷带来了巨大心理冲击。
她把自己关进房间摔饭盒宣泄,她忍不住痛哭失声,“把一生的眼泪都流尽了”,甚至连摄影师也一度产生了罢工的冲动。
表面上看,梅湘南被打的原因似乎是因为高兵,可事实上,安嘉和早有前科。
还记得他曾经去拜祭的前妻张小雅吗?
小雅,我又结婚了,祝福我们吧,她像你一样,让我爱不释手......你看,你永远都在那个家里,你想离开那个家都无法离开......小雅,我很遗憾,我不是一个好医生,让你带着一条受伤的腿躺在这里。
她不堪忍受安嘉和的毒打,被逼自杀,死了都还要被冠以“吾爱之妻”这样讽刺的字眼,忍受那个名为“丈夫”的杀人凶手的月月拜祭。
如果不是梅湘南的遭遇引起警方注意,这个可怜女人的死因,恐怕将会永远是一个秘密。
张小雅没有同梅湘南一样的年少经历,却还是没能避免家暴,事实证明安嘉和本身才是最大的问题。
这样的他,对待同事,对待弟弟安嘉睦,对待除了妻子之外的人,甚至是对待手术台上的高宾,从来都没有失控过。
偏偏对待自己的妻子,如同魔鬼。
可也正是这样的他,喝醉酒后教训打女友的男人,真的是莫大的讽刺。
除了家暴,本剧还科普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概念。
例如遭受性侵,梅湘南在和安嘉和谈论高兵的事情,她说“这件事情上我首先是受害者”。
我没有做错什么,我因此受到伤害,这并不是我的污点。
例如“婚内强奸”,违背妻子的意愿强迫发生性关系,即使顶着夫妻的名义,也可能是在犯罪。
关于这一点,到了今天仍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香港关注妇女性暴力协会曾经指出,有些妻子被丈夫性侵选择沉默,因为她们认为这是“家丑”,不能外扬。
有些受害人鼓起勇气选择报案,却受到警方的不合理对待,甚至还有警员对受害人说:“你当作自己被鬼压。
”
例如闺蜜刘薇得知梅湘南为了换取家庭生活的和睦,不惜以辞职为代价,她说出的这番话:假如有一天,你为了能去逛街,而不得不在家好好表现几天,想下一趟楼都要向他请假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今天我站在这里跟你说自由,还不是这么荒唐。
一档电视剧,拍出了法制节目的水准,不可谓不写实。
它就像一把利剑,刺穿了社会深层隐秘已久的伤痛,在17年以前把“家暴”这个敏感问题摆在了台面上,引人震惊。
只可惜,如此发人深省的社会题材,到今天,也还是屈指可数。
对此,我很是遗憾。
不得不说,现在的电视剧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什么火就一窝蜂都拍什么”的怪圈,美其名曰“迎合市场,迎合观众”。
可没有鲜肉流量的《人民的名义》,不怎么谈情说爱的《琅琊榜》,早就一次又一次说明,好剧本才是关键。
没有诚意和含金量的剧本,当然不会引得观众关注。
回过头把锅甩给观众,更是天大的笑话。
想看?
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夜影荐,回复片名即可观影。
这剧是在半个月前赶due期间看的,本来是应该趁着情绪最高涨最饱满的时刻立即下笔,但是心中怀着对deadline的敬畏,耽搁到了现在。
心情原应该平复下来,然而伴随着离婚冷静期这一提案的通过,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个体,只觉自己渺小且无能为力,更想好好聊一聊这部20年前的电视剧。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大抵是很多90后的童年阴影,我小时候没有被“荼毒”过,如今看这部剧感觉尺度还好;理性情况下,痛心疾首呼吁电影电视分级,这样就不会出现童年噩梦之说;现实情况下,如今电影电视情节拖沓无聊低幼不合情理,稍微有点讨论空间的台词、剧情不是被自我阉割,就是被剪掉,这样的东西自然是谁都能看,也无所谓分不分级,但潜移默化之中,极大地拉低了国内观众欣赏水准,以至于我在油管上看到此剧台词的时候(我几乎不看国内电视剧的),不禁大呼:编剧真敢写!
20年前就有这么“先进”的思想主张了,可叹如今。
女性角色女主角梅湘南是知识分子,是位颇受欢迎的小学老师。
女二号闺蜜刘薇,更是一个有追求的强大女性。
剧集一开始,梅老师就在婚礼上打趣刘薇,甚至打算撮合刘薇和自己的小叔子安嘉睦;然而刘薇几次笑着表达出:自己虽然不是不婚主义者,但是没有遇到对的那个人,宁可一直单身也拒绝随便嫁人将就的一种大龄青年的理想主义情怀。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也能看出刘薇不仅在生活中绝不委屈自己,在事业上更是有着极强的责任心,且拥有很高的职业原则操守:遇上不赏识自己的老板,可以潇洒跳槽;并且不拘泥于一方天地,一种行业,她可以大胆地选择尝试不同的发展道路;遇上好的机会,勇敢离开舒适圈,去不同的城市谋取前途。
似乎因为是没有婚姻的拖累,她无牵无挂地追求自我;扮演刘薇的演员董晓燕,在此剧中举手投足展示出坚毅刚强,眉宇间自然而然流露出非常成熟的自信气质,这种气场我已经很久没有在国内屏幕上感受到了。
(题外话,这位女演员嫁给了贾一平,如今也很少在公共场合活跃,国内中年女演员的道路大多就是相夫教子吗,甚感悲哀)在梅湘南前几次出走的过程中,刘薇在精神上安慰关怀,在行动上指引鼓舞,在物质上给梅老师留有自己房子的钥匙,梅老师可以随时去避难。
最后一点,现在估计是很难在实际情况中发生:一方面单身女性在大城市中自己拥有房产的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合租房子,不能够提供所谓的家暴避难场所(当然中小城市情况好些);另一方面,(本剧设定上就巧在此处,)刘薇恰好是单身女性,且有强烈的女性觉醒意识,一知晓梅老师的遭遇,就果断建议其离婚,并提出了种种可能方案;面对安嘉和几次敲门要人,她不卑不亢将其驱逐。
但是我不禁想,如果被家暴的妇女“她”在城市中无依无靠,在最脆弱的时候能求助谁;即使“她”有较好的朋友,但是这些女性朋友如果要么和伴侣同居,要么已婚,她还方便去求助吗;如果“她”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女性,周遭人都是“受害者有罪”的观点,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嘴脸,“她”更是无路可退。
到底电视剧中刘薇角色本身就是一种女性理想主义的化身,编剧可能也觉得过于理想了,在剧集后半段逐渐将其“扼杀”。
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面对死亡,刘薇也是坦然无畏,她的人生态度让人肃然起敬,而命运的无可奈何又令人无比痛心。
梅湘南前前后后经历了数次家暴,每次都给她带来了思想转变,而且一次比一次坚定不移。
编剧在短短23集的篇幅里,描绘了娜拉出走-娜拉再次出走-娜拉再再次出走的过程。
梅老师最开始被打时,是非常震惊且难以接受这个现实的。
恋爱中的安嘉和,温柔体贴,暴力这两个字似乎与其不沾边。
于是她一边疑惑一边企图解释安的行为:高兵事件的刺激,前妻出轨带给他的心理创伤等;这一阶段的她选择原谅和理解安嘉和“暂时”的扭曲状态。
而后的暴力带给她的伤害越来越大---被打到住院,影响工作,暂住刘薇家。
刘薇劝梅老师离婚,但那时两人婚姻连蜜月期都没有过去,梅湘南没有想好日后情形,面对刘薇单身女性“站着说话不嫌腰疼”,更多的还是回避这个话题。
安嘉睦出警命悬一线,触动了她长嫂如母的母性情怀,外加上对婚姻抱有希望,梅湘南再次回到家中。
而后的暴力却一次比一次严重,安嘉和甚至打到她肋骨骨折,此时刘薇因为工作也从厦门离开到了福州;梅老师这次才坚定不移选择离婚,从法院得到的结果是如果女方前两次起诉离婚被男方拒绝的话,法院都会调节(和稀泥);第三次起诉法院才会受理,且每次起诉要间隔半年时间,也就是说,要足足等上一整年才有可能离婚;剧里法院的同志也表示,一年的时间足以动摇女方离婚的决心。
现在推出的离婚冷静期同样是这个道理,拖延时间,想尽办法阻挠女性脱离苦海;婚姻制度本身建立在父权基础上,如今婚女逃离父权桎梏何其容易;不过未婚单身女性面对的无形压力同样不容小觑。
梅湘南第三次出走是离开厦门前往福州投奔刘薇,却得知刘薇重病住院。
这一情节有些刻意去淡化这一坚强优秀女性的意味,我觉得这也是本剧一处败笔所在。
前期刘薇对于梅老师精神上的指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在梅老师孤身一人最需要女性朋友在身边关怀,最能体现sisterhood情节时,却刻意给刘薇加了一场大病,使真心牵挂彼此的两人互相隐瞒自己真实情况,刘薇冥冥之中是梅湘南的精神导师,如今这个角色被编剧安排给了一个男性---郑同,一直在妇女救助协会聆听湘南心声的郑同,成为了推动转折的关键角色。
湘南到达福州后,几次受到郑同帮助,安顿下来。
如果类似的剧情到美剧编剧手里,是一定会把刘薇这个角色发扬光大,重点展现women-bond;而20年前的中国编剧,或许还是视野受到局限,硬是把这一“救世主”形象赋予男性,以男性视角去同情,体贴,关照较为弱势,受到侵害的女性,最终郑同和湘南结婚生子,在当年或许已经是很完美的桥段,如今看来,由个别男性拯救女性命运,但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实质改变,这样的安排无异于隔靴搔痒,不过20年前至少可以找到靴子,谈论靴子,如今皆是不可闻不可说。
本剧还有一个配角女性胡妮娜,设定是19岁的模特演员。
古灵精怪又颇为大胆:(不得不说,她和叶斗的交往片段,例如孤身一人前往“半陌生”男人家中,如今来看是绝对错误示范,可以当作反面教材来批评,不过也侧面反映这个小女孩心思单纯,有点直肠子),遇到有好感的安嘉睦,不扭扭捏捏很直接去约人家,上演完美的追求木讷小哥哥桥段,又在本剧重大案件中找出蛛丝马迹,无形中推动剧情。
即使最后妮娜向嘉睦勇敢表白没有得到回应,观众们也看到了这个女孩澄澈的内心,虽然有点大大咧咧,但追求爱情勇敢而真挚。
小年轻谈恋爱不就应该这样吗,看过公众号太多做作套路,洗脑年轻女孩不能倒追,否则就是倒贴云云,一颗颗年轻真诚的心,都在拿腔作势中消磨殆尽。
在此剧中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真诚热烈的姑娘,其实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男性角色安嘉和,冯远征老师的经典角色之一。
我“统计”了一下,基本上每次家暴,都是“事出有因“:安嘉和自身遇事不顺烦躁不已,外加上看到梅湘南和其他男性说话,两个条件叠加在一起,”促成“一次又一次的暴力。
有一集梅老师家访一位父亲,这位父亲经常打孩子,而他却表示”这就像女人心情不好会选择购物排解一样,他打孩子也是情绪表达的方式。
“听起来荒唐无比,但是这个思路可以解释安嘉和的暴虐行径:有时安嘉和自己工作上不顺利烦躁不安,有几次是差点被揭发杀害叶斗一事精神高度紧张,每当此时,他和梅湘南话不投机,便指责湘南和男性说话,抬出名言”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借此宣泄自己心中的情绪---参杂着紧张、懊恼、烦躁、恐惧的病态心理,将此诉诸于暴力加以发泄出来,十足的懦夫行为,令人极其不齿。
然而这个角色本身也有非常复杂的一面。
恋爱中的湘南和他单位那些朝夕相处的同事,谁都没有察觉他暴虐的一面;自湘南出走福州后,他一个人徘徊街上,看到情侣间的暴力,他竟也上前呵斥阻止,并大骂打人的男生(他骂出来的那些话正好是观众想骂给他的,足够讽刺)。
看到这里,观众也是五味杂陈;安嘉和自身有精神疾病毋庸置疑,他甚至是一个值得同情的病人。
可悲的是,生活中“安嘉和”或许还有很多,他们隐藏的很好,只把自己最扭曲的一面展示给最亲密的人,外人根本无从知晓,被暴力伤害的妇女又面临取证艰难的问题,无法证实家暴快速离婚。
这部剧对于妇女权益保护的讨论也仅仅止步于求助妇女救助协会等民间组织,湘南“恰好”遇到了郑同获得救助,安嘉和精神崩溃饮弹自尽,并未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有些遗憾。
叶斗,对楼邻居,后窗记录者,更绝的是叶斗自己也做了一个类似后窗结局的梦,场景颇为惊悚。
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叶斗的房间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各式各样的外国电影海报,标语,即使是放在今天也足够摩登。
叶斗iconic横幅:家庭暴力,底下还用英文写出domestic violence,一架高端的摄影机直对湘南家捕捉一举一动。
刚开始偷窥发现家暴之时,叶斗非常共情,隔着楼“替观众“大喊,然而没人听到;试图报警,话到嘴边却不知道如何诉说;只是含着泪痛骂自己的软弱无能为力。
但是随着家暴次数越来越多,叶斗仿佛也麻木了,不再把湘南看作受害人去同情,仿佛更像是把湘南一家当作自己纪录片的实验品一样:看到夫妻和好,作为旁白调侃几句;夫妻默默对坐无言,自己马上也发表几句纪录片中转折之言;看到安嘉和把湘南拉扯到卧室,马上站到高处和”观众“聊起了婚内强奸话题(这点不得不佩服叶导的敏锐)。
再后面叶斗渐渐胆子大了起来,不仅仅满足于隔着楼暗中观察:cosplay成记者采访夫妻二人,扮演法院工作人士企图帮助湘南离婚;看似关心湘南的命运,助其抗争,实则不过是把湘南当作社会实验品进行”人间观察“,为自己的纪录片制作添枝加叶。
正当其得意洋洋之时,被安嘉和察觉,犹豫之下还是把拍摄胶卷卖出去了。
叶斗有一定的理想主义精神,又自负学识,可惜人都要吃饭交房租,那点抱负还是在金钱面前折了腰。
至始至终,叶斗在心理上情感上都和湘南保持距离,他把湘南一事作为案例去剖析研究,湘南一家越乱他的纪录片越有料,他不是冷血无情的猥琐之人,与观众对话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他的绝望挣扎,他的无奈迷茫,他对湘南也有关怀同情。
可惜现实中湘南根本不需要他那点带着偷窥欲,带着猎奇目光投来的关心。
安嘉睦,全剧中最喜欢的人物。
他和湘南的感情线有点隐秘,但是导演真的没少提示观众。
作为弟弟,身份尴尬,他难以在兄嫂矛盾中调节;作为警察,身份讽刺,竟没有帮助到湘南分毫;作为男人,他偏偏就喜欢湘南较为成熟贤淑的气质。
王学兵扮演此角色时,也快30了,但安嘉睦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刚刚走出高中校园,上班一套警服,平时冲锋衣牛仔裤,一副任君采撷的纯情少年模样。
面对妮娜的大胆追求,木讷地不知道如何回应;面对同伴对其喜欢女生类型的准确推断,被说中心事,眼睛眨了又眨,推说洗澡溜走。
最后孤注一掷去福州找湘南摊牌,澄澈的双眼闪烁着真诚,看得我都被打动了。
虽然湘南和嘉睦蛮有姐弟恋的cp感,但湘南对嘉睦更多是长嫂如母的慈爱(?
),嘉睦是疼惜怜爱又敬重湘南,到底有些不对等。
但剧中暗暗情愫的表达十分到位,观众体会到的那一刻大抵是又震惊又唏嘘。
在油管刷完,我真的很震惊这部剧的先进程度,很难想像当时带起了多大的波澜。
此剧不但讨论了家庭暴力问题,还提及女性抉择,婚内强奸,NGO,无痛分娩等社会话题。
整体画风虽然沉重,不过编剧为了调节氛围,幽默感十足,写了很多有内涵有灵魂的台词,连路人甲也浑身是戏,紧张之余,也有轻松的地方。
20年前,这部剧蛮可怕,却也引人深思;如今,倒是没有这样值得回忆品味的好剧了,表达的主题都不痛不痒的,何尝不是另一种悲哀。
如何让《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第三第四集中的高兵不单单是引发家暴的功能性导火索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六个月的评述链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第三第四集,依然还得声明下,以下的评述只针对当前集数的内容,并不涉及后面可能有的剧情反转与发展。
不得不说,《不》里情节的推进,还是挺快的,甚至有我之前评述的另一部国产剧《无悔追踪》那么快,当然两部有很多明显的不同,而最大的差异是后者的时间跨度非常长,而且常常为了某些禁忌,就掐头去尾,打个X十年代的字幕,就可以把某些人某些事,完全的跳过,就像从没发生过的一样。
之所以说《不》快,是从高兵越狱,到胁持梅婷的角色,然后被抓起来,三集就完事了,而且因为有高兵这颗定时炸弹,也算是为梅婷与冯远征的家暴点燃了引线,而后者也“不负重托”,很快就扇了梅婷角色一巴掌……这可不是琼瑶式的一巴掌,而是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而梅婷角色接下来的反应是,质问老公:你怎么可以打人呢?
虽然这句对白从逻辑到感情上,都没有错。
但在这种情境下,它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不管是操哪里的方言,都有点陌生。
除非是发生在幼儿园里,一个小孩把另一个小孩给打了,然后幼儿园老师发出这样的质问:你怎么可以打人呢?
虽然高兵突发重病,而医院里又没有别的医生能动刀,只能冯远征的角色自己来,这似乎是极有戏剧冲突的,医生救自己最恨的人!
但问题是,虽然冯远征一出场,就是以医生的职业身份,但对于工作本身,交待的不多。
而且观众和他这个角色一样,对于高兵突然顺理成章的落到自己手里,随便划错一刀就能要了他的命,冯思想上没有什么准备,也就是没什么铺垫,再加上手术的戏份一下子就过了,也没给这个悬念足够的准备,与展示的时间……我对此的想法,医生这一职业对于冯远征的角色特别重要,而不仅仅大多围绕家庭戏。
他可能就跟《回首又见他》中织田裕二所扮演的医生角色一样,本领高超,但冷酷无情。
所以假设,一开始冯远征动手术的本事,远近闻名,而且从他第一次上手术台,到如今从来没有病人死在他的刀下,被病人家属捧得跟活菩萨一样,媒体也对他进行了报导,关键词就是手术中从没死过人。
但接下来,高兵入了院,需要他来主刀。
详细又有尺度的表现整个手术操作的过程,中间出现差错,眼看高兵要死了,但又被挽救过来……而这个悬念与其说是高兵会不会死,还不如说是冯远征是否会为了这个死高兵,而放弃自己手术不死人的神话?
当然话说回来,我个人认为高兵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不应该这么快就失去了威慑力,更不应该就简单的把他当成一个开场的工具人,以及为冯远征这个终极反派“打前哨”的角色,这颗定时炸弹的设定时间,可以比现在定的,晚很多集。
因为现在的感觉,他只是一个二流甚至是模仿二流的变态,或者说是逃犯中的文艺青年,没准特别喜欢写诗,描摹那种放大到极致的感官知觉,比如按梅婷角色家门铃时的触感……但这种变态,实在太平面了,维持不了多久就会消褪与溃败,甚至让人联想起冯远征老师的发际线来。
而我的设想,可能还是有点类似上回提起过的美剧《你》,台湾那边翻译成《安眠书店》,是男主角依靠社交软件,监视着女友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周旋于她和身边朋友之间,掌控一切,在适当时机能不着痕迹的铲除任何持不同意见者的故事。
男主角当然是个变态,但变得非常低调,游刃有余,气质高雅,虽然手段龌龊,但极具迷惑性,一时间不容易让人讨厌,可以说是个更低调,亲民,食欲正常,但兽欲方面可以相媲美的书店“汉尼拔”。
结合到高兵这个角色,先不管他在后续是不是马上死于术后并发症,还是能在梅婷角色的婚姻中继续发光发热……反正我认为原版中对他的处理有点草率。
不管是越狱,逃窜,打电话,杀保镖,还是绑梅婷,把所有的心里话包括私隐,和盘托出,不管别人要听不要听,到后面极快的束手就擒……我的设想是,他为什么不能是正常释放?
不是越狱,本来要关更久,但因为在牢里表现实在太突出,比如说救了突发意外的狱友,于是被减刑,提早出狱。
这样子,他的出狱就不需要惊动太多人,而只需要惊动梅婷一个人,足矣。
因为别的追捕逃犯的警察戏,包括王学兵这一角色所做的,都只是“虚惊一场”,烘托氛围的,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戏份。
而如果高兵正常出狱,接下来也不是特别明显的要接近梅婷的角色,但就是看起来在不经意之间,两人好象还是有缘份,经常在特别的时间与场合就遇上了。
梅婷与其说是恐惧,不如说是厌恶与尴尬,但她的这个反应又不能让身边的同事朋友,特别是老公看出来。
甚至于接下来高兵还因为有心无意的和冯远征的角色认识了,走得越来越近,甚至到家里吃饭。
而梅婷因为不想跟老公提起不堪回首的过去,于是一直瞒着,还得装不认识高兵,直到后面忍无可忍,瞒无可瞒……
小时候看的电视剧,情节和演技什么的大家夸得太多了,我也从小就很佩服,在此不赘述,只是想聊聊这部剧的三观。
“女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它并不是有害的,而是自然的,女人就是因为隐私才成为女人的。
”“你为什么要嫁给一个男人,因为你信任他。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下楼买东西都要打报告,和朋友见面都要事先请示,你就知道自由是多么可贵。
”“卑躬屈膝无退路。
”“有害怕就没有自由。
”昨天和亲戚吃饭时,还因为聊天时主张隐私权而被嘲笑,被说学法律的人思维不正常。
我真的不禁感慨,这个世界真是变了,似乎一切向利益看齐才是对的,主张个人权利成了没事找事。
那时突然想起这部2001年的剧,20年前的我们尚且能接受这部剧的三观,如今很多人却愿意以放弃自由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利益和成功了。
看来,不仅电视剧的三观倒退了,社会的三观也倒退了。
导演张建栋曾经说他改了结尾,本来是安嘉睦击毙哥哥安嘉和,也没有和梅湘南的隐秘暗恋,最终改成了哥哥自杀,安嘉睦因公殉职。
这一改,丰富了剧情和人物的立体性多元性和复杂性,成就了安嘉睦和梅湘南这一对隐秘CP的意难平。
安嘉睦,本来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一跃成为和哥哥可以分庭抗礼的经典角色。
安嘉睦不得不死,因为他已经没有可以活下去的信念和希望。
他是在哥哥的庇佑之下长大,却最终亲手将哥哥送上死亡之路。
他重亲情,却亲手断送了亲情。
他的爱情,也许始于嫂子的温柔美丽,也许始于嫂子的关心照顾,也许始于嫂子对他的依赖和信任,也许始于他一次又一次不得不面对嫂子被家暴而产生的怜惜和保护之情,也许始于他哥哥对他和嫂子的一次又一次的无端猜忌。
安嘉睦没有错,他失去双亲,渴望亲情,敬爱哥嫂,都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如果不是他不得不面对嫂子的悲惨身世,如果不是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对嫂子家暴后的悲惨境地,他可能也止于对嫂子的敬爱之情。
可是,随着家暴的升级,他所看到的嫂子不仅美丽善良,她还坚强和勇敢。
是安嘉和一步一步将安嘉睦推到了嫂子的面前,让他在心底对梅湘南情根深种。
所以,即使哥哥自杀,他唯一的亲人死在自己的手里,也没有熄灭他对生的热情。
他以为他可以拥有爱情,梅湘南,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光。
他以为这个女人,可以抚慰他失去亲情的痛,他以为他可以用他的爱替哥哥赎罪,只要能和梅湘南永远在一起,就能和哥哥永远在一起。
然而,梅湘南没有给他机会。
梅湘南何尝不知道安嘉睦对自己的感情,闺蜜的玩笑,和安嘉睦一起吃饭时的轻松愉快,他观察到自己胳膊上的淤青的细致,言辞和眼神里的关切,看到她流产之后对哥哥的愤怒和失控……然而,梅湘南不能,和安嘉睦在一起,就意味着克服不了忘却家暴的恐惧。
梅湘南彻底地打消了安嘉睦生的希冀。
安嘉睦最终一无所有。
他成为孤家寡人,他将背负把唯一的哥哥送上断头台的永恒的痛苦,也失去了替哥哥赎罪的机会。
梅湘南最终成为和他和他哥哥毫无关系的陌生人。
他和哥哥唯一的联结的纽带断了。
一个重感情的人, 失去了他人生中挚爱的两个人,他该怎么活下去?
最后,感谢王学兵,他是饰演悲情角色的绝顶高手。
[/cp]
初中时候看的这部剧,那时候还不太理解这部电视剧的意义,我单纯的以为它只是一部家庭伦理剧,结果冯远征当时的表现应该是很多人的心理阴影吧。
这也应该是中国第一部把家暴搬至台面上来讲的剧。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形容男人在家里的重要性“男人是天”。
而对于梅湘南来说丈夫就是魔鬼,给她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地狱生活。
剧终安嘉和的人格分裂,对妻子的家庭暴力,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
不得不佩服冯远征老师演绎的太棒了。
剧终家暴场面太逼真,安嘉和是很多孩子和女人的心理阴影。
个人观点觉得这部剧是要倡导保护妇女和儿童,揭露女性在家庭和社会面临的一些危险和伤害,引导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勇敢站出来抵制家庭暴力,保护自己。
也在批判家庭暴力的不良风气。
但这部剧的一个问题,没有阐述安嘉和变态的来历,好像莫名其妙就这样了。
使我觉得这个角色和故事有点缺乏深度。
就家暴行为而言,安嘉和究竟是病态还是犯罪?
剧本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模棱两可。
如果是病态,应该寻求疗愈,道德批判就没有意义;如果是犯罪,那他的这种行为动机是从何而来呢?
难道所有的家暴实施者都是这样一个怪兽,一旦出现就该被消灭吗?
另一方面个人理解,家庭犯罪其实不止家庭暴力这一个方面,还有很多其他方面。
男人在社会和家庭承担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也需要关怀,一个家庭的和谐来自相互的理解,相互的关爱,家庭和睦幸福了也就不会产生家庭犯罪了。
愿所有的家庭都和睦安康,幸福美满。
选这个世界祥和美好。
太变态了,不过冯远征演得真好,像极了!!!许多年后依然能回忆起他打人时的狰狞表情…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可以说是童年阴影吗😥
WITH GRANDMA
对于家庭暴力的最初印象
额
童年的噩梦😖
第一次知道家庭暴力
希望不要被禁。希望不是最后一部能够表现这么多……的作品。唉。
第一次让我觉得变态好可怕...
童年阴影
好老的片子了,但冯远征和梅楟演技真好,看剧的时候真的是好恨冯远征
莫意思
安嘉和太狰狞了…
你妹的,给我留下阴影了!!!
儿童时期看此片毁三观啊!!!
后期有点离谱了看片尾字幕男主死之前确实已戴绿帽
简直让我怀疑患了婚姻恐惧症
吓死我了,童年阴影。
冯远征,我想忘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