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与石冈良治、成马零一、Jini四人一起,就远藤达哉《间谍过家家》这部作品做过讨论。
在此我想深入探讨的是其中“家族与少年性”的问题。
在读完这一作品已经发表了的9卷内容后,我深切地感到:战后那种核家庭的幻想又重现了。
大有一种“轮回”之感。
该作品不止是一般的人气作了,它已经受到社会各阶层广泛支持,成为了现代日本的代表性作品。
正因如此,有点夸张的说——我对此感到很是苦恼。
也许读到这里的作品粉丝们会有反对意见——该作描绘的是表演性的、虚假家庭的幸福观啊,不应该说是对旧有家庭形象的更新吗?
嘛,我希望大家稍稍冷静下来读到最后。
确实该作描绘的家庭是虚假的。
作品中的夫妇只是因为职业(间谍)的缘故形成了契约关系,也因此领养了孩子。
但是,该作中的家庭“明明是”虚假的,但依旧很温情。
主人公们并不如同一开始契约所展现的那样,而是宛若真实的家人那样,甚至将彼此视为必要的、值得珍重的存在。
那么,这里就是要点——这个家庭“明明是”虚假的,但依旧很温情。
也就是说,主人公们拥有了“真正”家庭的所有特点,在对幸福的演绎中接近了“真正”家庭,并以此引起了读者在情感上的共鸣。
亦可以说,本作并没有怀疑那种父亲、母亲、孩子、宠物犬俱在的家庭模式,反而将该模式作为前提并肯定与推崇。
如果将一些包含拟造家庭主题且距今不远的作品,比如东清彦的《四叶妹妹!
》,金田莲十郎的《热带雨林的爆笑生活》《变装俏老爸》等,与《间谍过家家》做个比较,那么其中的差异就很明显了。
上述作品中的家庭游离在一般家庭模式之外,或者说是在破坏这一模式。
也正因如此,人物相比与遵循模式的一般家庭而言,更能获得一种被解放了的快感。
总之,正因为此处的家庭是虚假的,一种“令人愉快”的家庭想象力就能由此而生。
在此背景下,有着那些无法在战后核家庭模式中获得自由与幸福者的挣扎。
因此,上述的作品正因其不完全的缘故,提出了一种“令人愉快”(虚假)的家庭形象。
但是《间谍过家家》则不然。
在作品中反复强调、描绘的是——“明明是”虚假的、“明明是”不完全的,但佛杰一家依旧与真实家庭一样,拥有温情的关系,令人感到十分美好。
约尔和阿妮亚也并非那种“正因为是虚假的所以令人愉快”的关系;而正因为她们像真正母女那样生活,所以令人感到十分美好。
这明显是对战后幸福核家庭模式的强化。
人们再次将战后核家庭的那种幸福包装视作需要全力争取、守护的事物。
我正是因此而感到苦恼。
但可能也有人会说——你在说什么啊,这不就是主流价值观吗,很理所当然好吧。
这种家庭形态是直到近来都十分主流。
从家庭题材电视剧,到刊物上的四格漫画、该作的动画,肯定这一主流价值观的作品同样数不胜数。
的确如此,但是让我感到苦恼的原因其实有两个。
第一个是——喜欢这一全力演绎、维持家庭的故事的人们,并不只是单纯支持战后幸福核家庭的模式,还出于对渴望却无法获得的事物的憧憬感。
在战后不久尚且穷困的日本社会,很多美国的家庭题材电视剧不断传入。
而其中所展现的那种父亲、母亲、孩子、宠物犬俱在的战后幸福核家庭模式,不仅仅是人们支持的对象,往往也成为了绝对无法在现实中获得,只能在作品中供人憧憬的对象(我认为,日本也是在此意义上变得穷困)。
还有另一个原因——这竟然是《周刊少年jump》系列媒体出版的作品啊。
当然大家也都知道,《少年jump+》和《jump》本刊的黄金时期有着完全不同的顾客群。
但是,在《jump》系列下,这部有不少少年漫画技法的作品竟然将“家庭”视作信仰,这就很意味深长了。
打个比方来讲,《jump》代表的少年漫画,面向的本应当是那种“忍受不了只有父亲一人很享受的家庭观光旅行,只想早点回家和同学玩游戏或钓鱼的少年们”。
《jump》描写的不是为了保护幸福的家庭(这只是游戏罢了)而与邪恶作战的故事;而是和同辈的少年们(青铜圣斗士)在一起去打倒上一辈人(黄金圣斗士)的故事。
这确实担任了将读者从战后核家庭的压抑中解放任务的一个侧面。
正因如此,故事中的少年们在表面上一次次战胜接连不断的强敌而逐渐变强,但实际上只是在重复相同的行动(战斗),内心几乎没有成长,也并不想要成长(可以联想《龙珠》中想要一直战斗下去的孙悟空)。
这样说的话,一些思考比较简单的读者可能会卑劣地认为——宇野你这样肯定少年漫画中的那种男同性社会关系(ホモソーシャル homosocial),是不行的哦,这只是让你可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从而使自己看起来很聪明罢了(当然这也没正确把握住我想说的)。
但此前我已经反复批判过了少年漫画中男同性社会的那种封闭性(就像之前所言,我甚至认为它是战后日本病理般的存在),而且我想说的其实是别的东西。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间谍过家家》克服了少年漫画中男同性社会的封闭性,但取而代之的是,绕了一圈后陷入了另一个封闭性之中。
说句稍微不好听的,《间谍过家家》的作者生于1980年,代表的正是生长于“失去的30年”的,现在40岁一代的人们。
曾经厌恶“只有父亲一人享受的家族旅行”而逃避到《jump》中的男同性社会之中的少年们,现在已经到了中年。
在他们的观念中,那种战后核家庭的愿景仿佛一到中年就能自然而然地来到身边,可惜并没有。
我想,愕然失色的他们想必就会因《间谍过家家》这样的作品而感到温暖吧。
就我自己而言,我并未追随当时《jump》中的男同性社会题材潮流,因此,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战后幸福核家庭模式中令人苦闷的那一面。
也正是这种精神上的距离,让我能够看清楚这一模式的结构。
而这个令我苦恼的问题也并非关于作品本身好坏的判断(虽然我一开始并没这么说)。
我想再额外说上一点:现在这部漫画正面临着走钢索一般的险境。
作者恐怕从一开始,就是想创作一部能够不断延续的、有趣的戏仿之作,但没想到在连载中遇到了爆火。
那么为了回应读者的期待,作者大概必须要认真地给这一虚拟家族设置一个幸福的结局了。
读者肯定不能接受因为它是一部对之前怀旧的谍战电影的戏仿,所以就在真实性方面马马虎虎的做法吧。
如果要设定幸福结局的话,佛杰的间谍身份暂且不论,而约尔的杀手身份就比较怪了。
从现代的人权角度来看,为了将《间谍过家家》从拥有“杀手”这种有点严肃向的作品,改造为面向老少咸宜的家庭向作品,那必须要给约尔设定些有关赎罪的情节。
当初并没有有认真考虑而创作的轻松之作,在遇到意外爆火后,作者就需要仔细考虑如何回应读者的期待,把这个虚拟家族的争取(维持)幸福的过程描绘得打动人心。
比如,可以将约尔所属的杀手组织赋予义贼般的特性。
这些类似的要素如果没有办法描绘得具有说服力,那么可能就会毁掉目前这个完成度很高的作品吧。
而且,就像当初为了戏仿而采用的“间谍”、“东西国冷战”的设定,以及单行本中未曾收录的,明显对应现实中吾库拉伊纳战争的佛杰过去篇,若是在饱受瞩目的当下不能慎重处理这些要素,恐怕也会毁掉迄今为止构筑的世界观吧。
那么就个人而言,我还是希望作者在这一走钢索的挑战中失败。
大多数的读者希望的是,这个虚拟家庭会克服诸多困难,从而组成一个真正的家庭;但我还是希望作者将这期望抛弃,来点预料之外的展开。
虽然这可能会导致炎上,以及商业上的失败。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作者既不会回陷到战后幸福核家族的模式里,也不会重回黄金时期《jump》的男同性社会中;而是开拓出完全不一样的可能性。
这或许不是——“明明是”虚假的,但是很幸福的家庭,而是——“正因为”是虚假的,所以很幸福的家庭。
来源:宇野常宽《2020年代的想像力》,早川书房 译:Yisensei04 (注:评分仅代表译者观点)
第二季很好的继承了第一季的风格,第二季基本都是日常剧情,跟主线剧情没啥关系了,虽说都是日常剧情,但真的看不腻,这一季最主要的剧情可能就是游轮篇了。
精心搭配 依旧是萌萌的阿尼亚,依旧是鬼点子多,在游轮上,为了维护这个家那段真是有意思。
古灵精怪 可不要小看我跟家人的羁绊啊。
杀红了眼 不过这一季关于女主弟弟跟男主迷妹的故事一点也没了,希望第三季多更点,十二集真不够看的,制作组早点把第三季端上来吧,爱看。
汤浅政明给《间谍过家家》做的 OP 感觉是汤浅正常发挥,但有点违和感,违和感在于《间谍》的人设和作品(正片)风格和汤浅演出的错位。
想到什么随便写点(意思是写错写的不好勿怪)。
首先不需要把汤浅只是当做曲高和寡的独立动画艺术家看待,觉得参加《间谍》这种大爆款主流作品,又和 Ado 这种当红炸子鸡合作很不符合他的身份(这首 OP 的编曲和演奏还是菅野洋子和她的乐队 SEATBELTS ,就是演奏《星际牛仔》原声曲的那个乐队,不得不感叹大热歌手和财大气粗能实现意想不到的组合),不如说他作为动画人的出身都属于日本商业动画体制的经典路线,比很多大动画导演都要在这个体制内(我说的就是出身独立动画,这十年和商业动画体制、日系动画写实风格表演融合得越来越紧密的新○诚),只是现在他自己的公司和作品在这个体制的边界游离,而且以他的出身和履历其实和《间谍》那些制片人和制片体系走得很近。
再者在《间谍》之前汤浅就参与和创作了大量的主流大众动画,比如九十年代在新锐动画跟着芝山努、本乡满等前辈导演在《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的发挥,同时他也是 90 年代推动日本动画写实系作画的其中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很经常看到人们概括汤浅风格是变形、不规矩、疯狂,但可能汤浅其实意外的很规矩,简单来说他的变形更像是一种对循环的着迷(有点类似于画一段走路的动画的运动循环,例:http://t.cn/A6OkJs1z)。
可以看到上面三张图其实是循环的,甚至佛杰在倒咖啡那段,也是强迫症地遵循了循环,先跨过了从他胯下穿过来的狗,他又从胯下穿回来的狗跨回去。
尤其是这几年他开始在 X (前推特)上制作 gif 个人动画(例:http://t.cn/A6OkJs1Z、http://t.cn/A6OkJs17),可以说他的循环特性天生符合 gif 动画的特点,开头和结尾无缝相连的循环。
作为 90 年代日式动画写实系作画运动的代表人物,我认为他对动画的理解是一种从原典意义上的动画(animation)出发的。
他的公司 Science SARU 的动态 logo 也是一段循环动画。
Science SARU 动态 logo
除此之外我还记得他曾经在 X 上说过,画人在水上行走需要把脚画得抬高一点(下图,详细:https://weibo.com/1955181241/JuuVp1X5A),对我来说汤浅政明一直都很注重脚的描绘,可以说是他对人体变形得最厉害的一个部位,仿佛不“脚踏实地”就不踏实,动画就没有顿挫节奏,且没有力量或重力可言——即使是夸张的表现。
《宣告黎明的夜之歌》这部就是汤浅对足的狂欢,从头到尾都是足的舞步,没有双脚的美人鱼通过跳舞获得切实踏在大地上的双脚更是一种动画诞生的寓言,也某种意义象征复归土地的主题。
下面两张图这两个小 gif 动画正是汤浅在无拘束的小动画中彻底释放了对足的愉悦,谜之生物的足的狂欢不仅在于一种力量感的变形,还会增量。
在改编的由中村佑介担任原作插画、角色原案的两部动画,汤浅也明显不为中村那种装饰画一样的固定和精准所屈服(不如说中村的画风非常难以改成适合动画用的设计),不惜“扭曲”人物造型,比如《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中就敢于舍得让美少女也来“狂欢”,加入到到名为“诡辩舞”的循环运动和变形中。
在我看来,《间谍过家家》的人设是严格从三视图的基础上设计好一种倾向现实人体的写实(先不要看眼睛、发色等漫画式设计),而人设也是服从于演出、影像风格而定,从第一季我们得知这个作品的风格基调就是通过一种高度控制来走收敛且恒定的写实路线,就连漫画式演出都削减,甚至为了整体风格稳定削弱了一些张扬的表现。
在这样一种人设下,我仿佛感觉遵循恒定造型的脸和汤浅那夸大力量感的身体是割裂的,脸就像是 P 在身体上一样。
而汤浅的循环就像是从原典式的动画中捞出强调来的东西一样,不变的循环在多次强调下成了一种异质的风格,人物在不断重复的循环下进入一种狂欢状态(这也是汤浅描绘狂欢场面尤其出色的原因)。
《间谍》的写实语境中这样的汤浅式异质规整则显得更加诡异了,而且图3 从自然主义式写实的层面来看,此处的作画并不算自然表现出写实的动作与重力,但在汤浅动画中比起同样可以称得上是 animation 的自然主义写实,更重要的是从原典式 animation 提炼出来并解构的循环。
我绝非说 OP 不能作为作品的延伸(不如说很多 OP 都这么做,我的拙文有写过这个话题:20 年代启示录——《红发歌姬》《电锯人》所揭示的日本动画历史转折),也不是简单批判这个 OP 和《间谍》作品调性不搭(比如说《间谍》不够荒诞喧闹),而是由作品基调决定的人物设计的造型和汤浅擅长描绘的身体造型不搭,《间谍》的人设并不是那种可变形性张力十足的人设(此非贬义),我认为这是造型系统的内部统一问题。
这个 OP 我猜作画监督应该对造型有所修正,就是修得更接近人设那样,于是就成了脸还是《间谍》人设的那种脸,身体在《间谍》人设和汤浅的那种风格之间摇摆了。
跑题一个,《犬王》的舞蹈也充满了循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动作是重复的,跟随音乐的旋律设计一起进入重复和循环。
很多人都说没有汤浅以前那种狂气了,我觉得这也是汤浅已经转向另一种风格了,以《露之歌》为分割线,似乎彻底和以前的自己割席一样,此后他的空间再也不为身体所动。
《露之歌》当然以舞动的身体为主,但能操纵的水体也成了可自由形变的空间,以高潮处连接起两代人记忆的长镜头讲的是告别,也是空间表演的绝唱。
此后的《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的可形变水体不是空间,而是身体。
到了《恶魔人 Crybaby》《日本沉没2020》《别对映像研出手!
》,我们看到了从所未有如此强调角色与写实空间 layout 关系规范的汤浅作品(当然我们还是能在一些地方看到汤浅式身体的表现)。
《犬王》的“泯然众人”之路,从犬王开始为平家唱述隐秘于历史的故事时,他从未像当初和友鱼共舞于桥上那般获得空间的自由,他对空间所做的是用戏法和装置进行整饰。
我们未能看见十年前汤浅政明那般对空间施展的魔法,即便是友有(友鱼)和犬王如此精彩的绝唱一演,但越是取回正常的身体,越无法改变世界的内部,空间还是继续一动不动地按照规矩铺陈开来,并冷漠地忘记他们的故事,冷眼旁观他们呼喊自己的存在。
于是乎,犬王逐渐不能变形,就好像走向了《露之歌》寓言的反面,宛如展示动画被束缚住的悲剧。
这个月实在没看什么电影也没读什么书,只好来水动漫了。
好喜欢这种人物都很好看的日常战斗番。
全剧最爆笑场景大概就是约尔一边爆杀,主任一边跟在背后拖地清理血迹 + 把尸体往水里丢。
看到有剧评说这是传统男凝番我真的满脑都是小问号。
约尔总是穿着高跟鞋和裙子打架这一点可能确实有一点讨好男性观众的意思(大部分漫画的通病,《夏日重现》我可怜的潮穿着泳衣打了几个轮回),但那篇剧评里说的其他方面真的好荒诞啊。
男女主都因为各自有需求所以需要结婚:学校不让单亲家庭的孩子入学;事业单位同事觉得未婚就是不稳定。
这最多看出来社会对单身人士的恶意吧,怎么就变成只针对女性了。
还有约尔需要做家务带娃+工作这一点。
约儿做的饭有毒这个设定不知道都被作者拿出来做了多少个梗了。
明明家里的饭都是黄昏在做。
最后一集也是黄昏遛狗。
遛完狗之后去超市买杂货。
说对约尔的工作没有刻画真是让我忍不住怀疑看的是不是第二季了,难道这一整季不都是在讲约尔的工作吗?
还是说杀手不是搬得上台面的正经工作得好好刻画约尔是怎么在市政府打工的才行呢。
连我们可爱的阿尼亚都被批评说做啥啥不行,我的天呐,阿尼亚只是一个4,5岁的孤儿啊。
难道是希望她卷几套奥数卷子证明一下实力吗?
幸好邦德是一条公狗,不然可能也免不了要被拉出来踩两脚以证明这部番有多男凝到连对一条汪酱的刻画都难以幸免。
荒谬但感谢这位贴主,没有ta我水不出来那么多东西。
【不含剧透】《间谍过家家 S2(第二季)》作品评价如下:个人评分:96.5分(百分制)简介:维斯达利斯的精英间谍“黄昏”为了在奥斯塔尼亚完成代号“枭”的任务,化名劳埃德·福杰组建家庭(在亳不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了具有读心能力的超能力者阿尼亚作为自己的“女儿”,并且选择了代号“荆棘公主”的女杀手约尔作为自己的“妻子”),他们能否顺利的完成任务呢?
本季动画的重头戏是第二十六话/本季第一集的约会篇和第三十话/本季第五集开始的邮轮篇。
观前须知:本作品第八集的部分台词、画面和情节可能会让观者产生不适,请根据自己的年龄、心理状况和三观进行选择性观看或不进行观看。
请尊重本动画的版权,不要观看盗版资源。
优点:1、画面制作精良,可以从第三十三话/本季第八集的战斗桥段看出来,笔者所言非虚。
(可惜正版资源一定会部分修改)片头动画和片尾动画都有较高的艺术性。
2、整体音乐水平一流,op、ed、bgm和插曲都非常好听。
op是由Ado演唱的《クラクラ》,这是一首节奏比较快的歌曲,十分契合本动画的主题,尤其是歌词。
ed《トドメの一撃 feat. Cory Wong》是一首非常舒缓的歌曲,据说是以邮轮篇里约尔的心境写的。
第八集插曲、第九集插曲和第十集插曲也非常好听,大家不要错过。
(想听歌的看最下面,失效不补)3、主角福杰一家塑造的十分完美,尤其是阿尼亚,可以说是本动画的灵魂所在。
其他主要角色也塑造的十分优秀。
4、邮轮篇和其它集数加入的新角色亦塑造的十分优秀。
缺点:无明显缺点。
中文&日文字幕完整版op地址:https://b23.tv/8wj0vwB中文&日文字幕完整版ed地址:https://b23.tv/lEChmub第八集插曲中文&英文字幕完整版:https://b23.tv/glwIlVP第九集插曲中文&英文字幕完整版:https://b23.tv/pT01GIR自言自语:剧场版上映了,有条件的小伙伴一定要第一时间观影哦。
没看过漫画,直接看的动画,第一季,看困过。
第二季觉得比第一季精彩,也许是故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更吸引我吧。
第二季第8集,很喜欢。
母亲被逼入绝境后,心理活动,为什么做杀手?
为钱?
为祖国?
是这样,但也不全是,更是要守护孩子的平静生活,是可以做出牺牲的。
为了某人,或某个目的,咬牙坚持从事艰苦的工作,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另外我的脑子,已被偶像剧逻辑荼毒了,看到母亲被打倒闪现回忆画面时,以为爸爸会来个英雄救美的场景,哈哈哈,完全没有,他们父女俩在甲板上看烟花。
不来救才是符合逻辑的,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成长线,哪怕这是一个搞笑动画。
再次感叹我喜欢第二季第8集,就像我不喜欢第一季第5集一样,个人看法。
间谍过家家作为破圈神作,第二季所背负的期待不必多说,但第一集的表现完全配不上观众的期待,说一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全没有叙事,流水账。
op结束后进入了长达12秒的黑屏,黑屏配合打斗的声音表现约尔太太正在砍人,我不知道编剧或者监督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看动画是来听你叮叮当当黑屏的吗,一时间我真不知道该骂谁。
“太太执行任务没补刀被暗枪射中了屁股,表情非常痛苦导致老公非常担心”这么一件事,用了将近三分钟来说,叙事干练一点完全可以一分钟讲明白,是接到拖时间的任务了还是咋的?
接下来就是罗伊德为了哄太太开心,带着太太约会,生怕观众没看过第一季,把两个主角的每一步都要配词解说增加合理性,带太太约会的每个环节,都要花台词镜头强调太太屁股疼,只有一点笑料的镜头一个原画就可以过,非要加词显得拖沓。
对比一下第一季part2的13集,同样是新part开播,13集就是叙事简明扼要,短暂温馨的家庭早餐后,就是去买狗,把该说的都说了,第一季古桥一浩没有犯这种低级错误,第二季有这种错误,就怪大河内,非常失望,半集可以讲完的故事硬生生拖了一集,大河内一楼作为系列构成难辞其咎,赶紧明天创死得了。
还有7号凌晨两点下午一点标在看的你哈哈哈哈哈你木琴呢,晚上十点才更新,抢热评好玩吗?
10月17日更新第二集剧评,差评不改,甘霖娘的大河内,第二集两个单元剧,做的好像内容很多一样,oped都挤了,实际上前半部分叙事不仅平铺直叙而且拖沓,“邦德预知到自己会死,除非让爸爸早点回家才能修改世界线,于是出门找爸爸”这么几个字的剧情,演了六分钟。
我觉得编剧这一片根本不懂得简约的艺术,也不懂叙事,讲故事有插叙倒叙,要分轻重缓急,大河内和他的崽子们不这么干,我不仅平铺直叙,而且雨露均沾,什么事不管对故事发展有没有帮助,我都要说,如果第三集继续给我拖时间,我就不追了,谁爱看谁看,做成这比样我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说“《间谍过家家》更新啦”,直接等完结看漫画。
第二集下半部分故事相对紧凑,勉强及格。
10月24日看完第三集,差评改中评,第一个小故事编剧依然有不够干练的地方,但是除了开头不够精练,剩余部分都足够让人满意,第二个小故事非常好,画面到台词毫无冗余而且足够搞笑和致敬。
只要照着原漫画来就不会翻车,希望制作组的编剧方面人员不要自作聪明。
在第一季时就已经发现剧情开始偏离主线主打一个家庭治愈系的路线了,但就这也不失一个不错的卖点,而且从观众群体来看,似乎还是有很多人买账的,但也跟我第一季时猜想的那样,资本开始往这方面水和割韭菜了,第二季开头一点主线都不沾,各种配角水剧情,到处透露着一股想趁热度没降下来赶紧收割的味道,好不容易进入女主的主线,结果整个线看下来,透露着作者和编剧在剧情设计上的无能,首先一开始是打算让夫妻两在互不知道身份的情况下,在船上制造各种冲突来吸引观众吧,就像柯南的小兰猜柯南身份那样,但是,通篇看下来,夫妻两一次相遇冲突都没发生,全靠女儿萌混过关,从这里就看出作者剧情设计不行了,他明显是想不出夫妻两在冲突之后该怎么解决冲突,对于一个编剧来说,制造冲突很简单,但解决冲突的方式才是最能凸显能力的表现,而远藤显然做不到,于是一整条线下来压根不敢制造夫妻相遇的场面之后在女主的剧情处理上也是不尽人意,她武力是剧中巅峰的设定我已经接受了,但是在被彻底逼入绝境后,我开始期待作者会怎么解决这个冲突,当时最理想的就是男主实际上已经在烟花声中分辨出枪声,然后托管女儿后,发现女主秘密,最后偷偷出手救女主,但没想到作者解决冲突的方式居然是直接回忆加嘴遁,反派愣是近十分钟不下手,最后还徒手捏碎刀子实现反杀,我当时一口老血…这几天我看了不少厕纸番,但都没有这一幕离谱,我是没想到连这番也得先把脑子寄存才能看,作者是一点解决冲突的能力都没有而给男主安排的戏份更离谱,反派莫名反水装炸弹,这逻辑本身就经不起推敲,不说他怎么装的炸弹,特别是时钟,就说他的逻辑,好像一开始就知道杀手们会全挂,炸弹这一段更像是为了给男主高光而设计的,总结来说还是那句话,作者无能,设计不出一个能让夫妻两在船上不断互动起冲突的剧情却硬要安排一家人上船,最后剧情就是想一段是一段,比厕纸番的剧情还拉跨,在女主绝境的时候,我是觉得让男主单方面发现秘密是不错的设计的,在知道女主秘密之后还选择默默接受她,这更符合作品对于家人的主旨,而且男主背地里出手观众也看的爽,但显然编剧和作者都不想在这里暴露身份,为了更好的把作品搞成单元剧来割韭菜,最后设计了这么一个无脑剧情最后花了一季,女儿的校园主线愣是没动多少,后期主打的家庭治愈路线也有点微妙,整体下来就是为了割韭菜而抓紧制作的番,考虑到很多粉丝已经晶化了,为了保命,我最后申明一下,该影评只针对剧情设计,不针对其他问题
就算间谍过家家本季度动画结束了,依然能从源源不断的艺术家作画中得到佛杰一家的治愈!
以及作者远藤达哉每两周更新一次的漫画和推特上的日常作画。
感谢林士平编辑和作者远藤达哉创造出了这样一部可爱又温情的作品,这是当前时代送给我最好的礼物。
间谍过家家和宫崎骏电影都散发着一种纯真,童趣的感觉,但在其背后又有着极为严谨的成人逻辑,使得整个世界观和人物都欲发真实,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喜欢间谍过家家的人,到底是喜欢什么?
是有趣的设定,可爱的人物,还是不错的故事?
我想都是,但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人想要有所牵挂。
就像安妮娅在漫长的孤独中遇到了黄昏与约儿,也预示着一部分独处的当代人有一天也能够拥有自己的牵挂。
绝大部分孩子出生了,天然就能得到父母的爱意,可安妮娅却没能这样幸运,所以她比谁都珍惜现在这个家。
“因为这是安妮娅的家!
”但愿每个人最后都能拥有相互牵挂的人陪着自己走得远一些。
用童真的逻辑想,这是一定会实现的,但用成人逻辑这就不现实了。
可成人逻辑的另一面是,不确定,有概率,努力一下或许就可以。
就像安妮娅在孤儿院使出浑身解数吸引黄昏的注意力;就像安妮娅用自己小小的身躯,暗中为父亲,母亲四处奔走,努力地守卫自己来之不易的家庭。
是的,幸福是需要自己来追寻和守护的,请跟安妮娅一起守卫家庭!
守卫爱!
当喜剧看完全不好笑,再去琢磨一下故事内核,故事设置在冷战背景下,主角又是间谍和杀手这类严肃的角色,本身是很难在此基础上制造出黑色幽默以外的笑料的。
所以作者只能尽量模糊故事的大背景以及血腥性,突出角色的纯真弱智感,在此基础上构建虚假的家庭喜剧氛围。
但是第二季事无巨细地描述女主弟弟监听间谍的行动,直接打破了这层虚幻的氛围,把背景故事残忍性暴露在观众面前,那么之前的轻松喜剧风格就无法延续下去了。
整个故事的笑料大部分都来源于角色伪装出的形象和真实身份之间的反差感,这是喜剧常用的手法,但是持续使用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效果。
女主角猛杀人那集给我看出了生理不适,制作组将其与烟花搭配在一起,配合阿尼亚的纯真笑脸,我看不出暴力美学,我只看到了邪恶。
一般的杀手醒悟是为了家庭金盆洗手,只有间谍过家家的杀手会为了家庭继续杀人,甚至将其作为情感升华的催泪点,我看不懂作者的逻辑,我觉得在放屁。
阿尼亚从游轮回学校之后,全班同学一起嘲笑她,这么严重的校园霸凌,作者最后给的结论是阿尼亚不应该撒谎,真的是最恶毒的漫画作品。
所以回想第一集阿尼亚入学,校长用钓鱼执法的方式试探主角是否优雅,并且成为这部作品最出圈的梗。
我不理解,可能在作者和这部作品粉丝的价值体系中,即使看到路边水沟中有一个落水的孩子,为了救他弄脏衣服也有失体面,视若无睹才是真正的优雅吧。
当时对这部被吹上天的作品抱有期待的我以为这是作者在讽刺贵族教育的虚伪,谁能想到这居然是作者自以为的绅士品格。
当然有些人可能看动画就是图个乐,如果整部作品的卖点只是一个可爱角色,那为什么不让她加入三丽鸥呢?
终于有目前最大阵仗的最长篇目了,而且也终于是让约尔大展身手的一段了,很精彩,但当然,回归所谓日常后,出了一些轻松水集,主线还是原地打转,不过要是推进了,无非也是彼此相认,并肩作战,然后世界趋近和平,他们都可以放下工作,好好退隐江湖,或者跟《尼基塔》《神盾局特工》之类的故事那样,偶尔出出手,逍遥过活了。除了主角团的往前觉悟,次子三人的友情,贝姬跟阿尼亚的交情,还挺意料之外地温暖。
我的秋番及格线。设定和剧情都越来越过家家,奔着夸张搞笑一路狂奔不回头了。但是跨越了好几集的约尔游轮守护任务,看到阿尼亚努力暗中奔波于父母之间一本正经的样子,说真的这一季反而对她好感度大幅上升,也再次体会到读心能力设定的巧妙(或许暗示的是“互相理解”,这个可能对应到东西两国及各为其主的约尔和黄昏最后的命运上吧),这个虚构家庭的核心和凝聚力就是依靠女儿,要是故事最终能发展为通过这个家庭使得两国冰释前嫌、阿尼亚成为和平的象征,想想格局还有点大哦。以前感叹的是,在这样的“父母”熏陶下,阿尼亚肯定能成为非常优秀的特工;现在却希望看到,在这样“父母”的努力下,为阿尼亚创造了一个你死我活残酷谍战只存在于电视机里的和平世界吧。
为了制造冲突,而不在乎间谍身份,真恶心。整部剧也就是在这种氛围中下来的
治愈の神,它又回来了。
很期待看超能力组合特别是狗子的,总算有一集,却聊胜于无。大致还在浅浅嚼第一部人设的残渣。话又说回来,还是欢乐可爱能追。
这季令人无语的点:阿尼亚爱看的动画主角彭德曼是个失败的韦小宝、第十一集贝琪追爱洛伊德先生(ltp去死)加夜帷是前辈梦女;要不是人设和背景讨巧,当个日常向泡面番看都蛮无聊的。
第二季逐渐朝子供向靠拢,多少有点白瞎这个设定了。
邮轮那几话可以做特别篇了
第二季其实就是番外篇,没有新人物的登场,主线任务也几无推进。
看到莫加莫加就想笑哈哈哈哈
贝姬一个小女孩安排这个剧情,真的屎
這一季郵輪篇非常出彩,anya一如既往可愛
制作精良,温馨好笑,每周都能给我带来快乐。S02E02是我最喜欢的一集没有之一:读书很重要,但与朋友相处的时光也很珍贵美好。次子身边的两个小男孩超越了普通的跟班是真正的朋友。老师也很棒,哪怕是“想过吃很多点心的生活”也是合理的梦想,需要思考“如何创造那样的未来和生活”,如何保持健康。EP11贝琪和夜帷的暗恋笑死,EP12关于邦德是劳埃德家庭的一员,太温馨美好了,是完美的季终。
蛮可爱的,但是热评“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动画片”还是让我。。。。。令和就这样了吗🥹
间谍梗和特工梗一直玩就很疲劳了
人设老土,剧情智障,b站粉丝恶臭
有些无聊,有些化用
跑偏的情节穿插配角人物无聊的小剧场。
本来很喜欢贝姬,结果一年级的小女孩都要被作者安排恋爱脑雌竞,作者怎么能这么恶心啊!
太太:杀手(×)狂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