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我只是说有没有可能正是rea的肥胖使她不受男生欢迎、没有太多的男性凝视空间所以她才有变得个性、风趣幽默的可能;相反chloe太受男生欢迎,所以被打造成了一个迎合男性审美的人,因而才会逐渐变成一个无趣的人。
结尾那里代入感太强了,我经历过一模一样的情况,不夸张真的一模一样。
我正在跟对方很走心地说一些事情(一年能有这么一回聊天就很不错了结果还成了这样),她突然接了个电话,开始忙自己的工作了。。。
你说这个时候我应该怎么办呢,继续上赶着接着说对方并没有觉得很重要的所谓的我的心里话吗?
我沉默我失望,我无可奈何也不想再背锅了。
更离谱的是她还觉得我对她降低标准是一件极其明智的事情哈哈哈哈哈。
如果事实就是这样的话,then That's It。
我现在对她已经没有期待了。
ep4救大命这个剧代入感太强了。
这些秘密最终不会再告诉任何人,跟心理医生撒谎,跟最好的朋友撒谎,跟妈妈撒谎,跟所有人撒谎。
我会说我挺好的,我会说我只是累了想睡觉,我会说我胃疼,腿疼上不了课,我会说这几天太忙了没时间。
我不会说我有精神病,我不会说跟人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令我恶心,我不会说我的抑郁发作现在根本下不了床,我不会说我的脑子里满是肮脏和愤怒,我不会说我其实真的很想死。
我什么都不说了。
但是孤独感也会随之加深。
我同时也很像Danny,自顾自地跑到别人的派对上夸夸其谈,感受当个正常人的生活。
我现在明白人的内核是孤独还不晚,别期待,管好自己吧。
接着ep3的话题,我后来没有再继续当时跟她的谈话,我觉得以后也不会了。
后来她再找我,我只会觉得尴尬。
我知道我的问题很大,但我同时知道我根本改不了我的悲剧性。
我知道我拥有的不多,我知道我讨厌人类,我知道我其实也不讨厌人类。
这个英伦摇滚配乐够我打一百星的,剧里听到的很多歌我都是直接唱出来的哈哈哈,太亲切了。
以及,我深度感慨一下外国对心理疾病方面的包容性和体系的完善性,实名羡慕,想本人去剧里那家精神病院住个一年半载的程度。
英美剧看多了会给我制造一种每个人都可以过得很幸福的错觉。
在中国我们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高铁,有移动支付,有996,有房贷车贷,有二胎三胎政策,有大熊猫,有遍地爬的大学生,有深入骨髓的面子工程,有彩礼有嫁妆,有大把的人考研只为内卷找个好工作不为热爱,有考不完的试拿不完的证,有中庸之道,有儒家文化,唯独没有幸福。
我是无意间听到推荐这部剧,然后起了好奇心要来看看的,因为作为一个没有看完过一部美剧的人,花了不到两天时间看完了三季《肥瑞的疯狂日记》。
记得刚出场的时候,心理医生凯斯特让她写日记,当她知道自己可以走出医院的时候,这个胖胖的不喜欢自己的女孩瑞伊,因为母亲迟到了四十分钟而惶恐的想要继续回去,甚至打电话说她还没有好,没有办法融入社会。
后面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克洛伊,从此以后交上了一群朋友。
当然在这部剧里,我最喜欢的角色还是Tix。
她在第一集rae想要回医院的时候,用花瓶里的水泼了瑞伊,她一直很努力地想要去成为一个正常人,但到最后的时候,她还是没能够让自己失控,她知道自己没有办法成为一个正常人了。
所以编剧也在第一季就早早的让tix领了盒饭。
但我还是最爱她,她在每一次瑞伊要失控的时候,都很好的开解了她。
就连她的离开也帮助了瑞伊,让她没有再次伤害自己,当瑞伊看到芬恩在自己的墓地前说着,我很想你的时候。
说了句“看来他是真的很想我”。
她决定回来,因为她明白了原来大家没有对她很失望。
他们都是很需要她的。
三季里,芬恩从对瑞伊的偏见,变成了默默守护她的忧郁少年,甚至在瑞伊多次快要崩溃时写信给她“说她是他们之间的粘合剂,说她在他们之中必不可少。
”当然这部剧里除了tix以外,最让我喜欢的也是芬恩。
因为作为一个花美男喜欢上了一个肥妞,印象最深的是有两次,他精心为他们之间的“to bo continnude”准备了房车,外面全是灯光,里面也布置的特别精美,可能他有幻想过要给瑞伊一个很好的第一次。
但是瑞伊因为嫌弃自己的肥胖,甚至不理解那么帅气迷人受欢迎的芬恩会喜欢又胖又丑的自己。
她疑惑,她否定自己,但是也没有打算放弃芬恩,但在第二次芬恩邀请瑞伊去他家的时候,瑞伊强行灌了芬恩很多酒,因为她没有勇气在爱的人面前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甚至连她自己都没有办法接受自己,她没有办法看镜子,她一直非常的排斥自己。
爱给了她自信,也毁了她的自信她一开始很高兴芬恩能够喜欢上她,甚至连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在后面的高中生活的相处中,她开始害怕别人的目光,甚至害怕自己会给芬恩带来不好的眼光,于是她们关在一个残疾人的厕所里,瑞伊失控的让芬恩不要寻求别人的帮助。
也是因为这次失控,让瑞伊觉得,也许她应该放弃芬恩。
但是她在放弃芬恩的时候还是想成为他的朋友的,不能做你的恋人,至少还可以参与你的生活。
但是对芬恩来说,被甩的他没有办法跟瑞伊做朋友,即使他依旧很喜欢她,依旧觉得她就是个白痴,他开始默默地看着她和斯泰西她们一起玩,也在当她害怕艾米的欺负时,站出来说教她应付的办法。
他没有办法忘记瑞伊,他尝试过忽略,也尝试过交新欢,甚至不让她出现在他的生活中,后来他想离开的时候去找过一次瑞伊,想试探瑞伊会不会留下她,然而,当时的她冷淡,自私,她一直向朋友索取,却未曾向他们的友谊付出什么,那段时间,他们都糟糕透了。
好在后来的瑞伊从克洛伊的日记里明白了,所以开始修复不健康的自己,也修复被损坏的友谊。
整部剧里,瑞伊都是一个极度否定自己,不喜欢自己,时而陷入自我怀疑,很容易情绪化的这样一个人,当然她也坚强并且积极,虽然她总是有很多不好的想法,但她一直想让自己好起来。
她想做一个正常人。
她试图去融入生活,融入学校,融入小群体。
很多次她成功了,当然也有失败的时候,但因为身边有一群一直坚持她的朋友。
她在慢慢变好。
在第三部的结尾,她终于可以痊愈了,可以一个人去生活,在她坐在火车暗道里,从窗户里显示出的都是过去一幕幕的时光。
她说“她不能一直等着别人来拯救她,她必须学会自救。
”她也说“要慢慢的去学着处理事情了,不能让朋友担心她,不能一直消耗他们的友情了。
”她在后面拒绝了芬恩的道别之吻,即使她还是对芬恩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但她忍住了,她说“我们都要开始往前走了,如果亲吻了就意味着他们在倒退。
”她说“在未来,你只要应对好迎面而来的杂事就好”在这一刻,她终于痊愈,即使她依旧是一个又胖又丑的人,但她不再这样看待自己了,肥瑞的意义在于一直在拯救瑞伊的灵魂,而不是想要依靠她去减肥,去迎合市场的审美,来建立自己的自信。
只有不迎合别人目光的自信才是真正的,再也无法被打败的自信。
这样的自信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也希望每个看过肥瑞的人,都能够获得拯救和治愈。
花了几天时间看完全部三季,我本来没觉得在28岁的时候看一部16-18岁的青春烦恼电视剧有啥。
没想到距离18岁十年的我,的确一定程度上长大了。
不过某些伤痛和困扰依然还在我身上,只是人长大以后崩溃的不那么明显,成熟的另一面是不剧烈。
肥胖、孤独,这不就是我的青春,甚至到现在,也一样啊。
看到这个剧竟然是在抖音,典型的玛丽苏剧情,帅男孩爱上胖女孩,胖女孩还有备胎,美女是她闺蜜,超甜小gay是gay蜜,你一定会说,这女孩有啥烦恼的。
撇开玛丽苏的情节,再撇开英美剧青春剧传统——排列组合乱搞,这部剧的确有让我审视自己内心深处。
就像心理医生说的那样,回忆一下,最开始自我否定是什么时候?
你现在对着当时的自己说你很烂,是否还说得出口呢?
那为什么还要每日每日对着自己说你很胖你很失败你很差?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我否定的时候,抑郁的时候。
道理谁都懂,该如何爱自己,如何让自己振作,其实真的很难。
看着Rea在心理疏导中,跌跌撞撞的慢慢变好,她依然搞砸很多事情,但是终于最终季她获得了一些力量,学会了照顾自己照顾旁人。
那么简单又那么难,看到中间有时候觉得生气,觉得她是自作自受,让爱自己的人失望。
但是我自己以前不也是这样的吗。
Rea和妈妈的关系一直很差,很像我。
Rea的妈妈给人第一印象很自我,其实她那么爱Rea,面对女儿的误解,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她。
有时候我和Rea一样,只相信自己看到的自己以为的,其实真正自私的人是自己。
人与人的感情可以被修补,但你只有一次机会,及时去道歉去弥补才真的有救。
说起Rea的gang,必须说Chole真的是最棒的好朋友,Achie是最甜的gay蜜,Finn是最暖的爱人。
Achie向Rea道歉的时候,在窗下弹着吉他唱自己写给她的歌儿那里,又感人又羡慕。
Chloe就更不用说了,Rea读Chloe的日记才发现自己错过了多少力挺Chloe的机会,又辜负了多少Chloe的关切担心。
在Rea的日记里,在她的日记里,总觉得Chloe不够朋友,其实不够格的人是Rea自己。
而Finn是传统意义上的玛丽苏王子,不在乎外貌只在乎有趣的灵魂。
对Finn的描绘不够多,但是我也很满意Rea最后没有依附在Finn身上,将自己的痛苦负担全部交给另一半。
每个人的痛苦,都该自己应对,再亲密的人也不该为我们买单情绪。
与大多数人冲着音乐去看不同,我是冲着治郁去的。
主角是个因嗜吃而如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年轻女孩儿,与大多数人一样,她喜欢音乐,喜欢玩乐,爱看帅哥。
然而因为肥胖,这些爱好不仅与她绝缘,还让她变得自卑,在意别人眼光,害怕别人嘲笑。
在精神病院治疗的四个年头,让她与正常生活脱节,以至于不愿意出院面对新生活。
企图躲回精神病院时,病友的鼓励片子从肥瑞出院讲起,来接她的单亲妈妈,这个不靠谱的女人还给她准备了惊喜大礼——从被遣返的地方逃出的犯人,也是一个随处发情的公狗,两个人恩爱到凌晨5点吵醒女主……出院回家的路上,肥瑞遇到曾经最好的朋友和她的新朋友们,好朋友(礼貌)邀请肥瑞加入她们的小团体,肥瑞将这视为自己重新走进社会的机会,同时对团队中喜欢音乐的帅小伙一见钟情,YY各种小黄文。
融入团体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好朋友要举办乔迁party,然而是个泳装场,肥瑞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与朋友到试衣间买泳衣,却因为朋友的无心之举,使得她穿着刚换好的比基尼上衣被赶到大街上,陌生人的眼光对于本就不自信的肥瑞来说无疑是鞭尸,她害怕自己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话。
当她企图退缩回精神病院时,曾经的病友鼓励她面对生活,她是她们的希望和榜样……肥瑞采取第二个策略,参加party,但坚决不下水。
旁观的虽然保全自己,然而却无法融入集体。
好朋友邀请肥瑞融入团体的善意提醒肥瑞一不做二不休,勇敢脱下伪装的浴巾,面对自己的缺陷,向集体中的成员发出邀请:
幽默、合作、坚定(目标)、(看似)自信、勇于自嘲,是走出自我封闭,重新回到集体的一种方式
心理医生的鼓励,我们都是相当坚强的,共勉第二集 touch瑞暗恋的男生突然向她示好,约她出去玩儿并且吻了她突如其来的爱情对瑞而言还有另一层意义——世上还有人爱她,她还值得被爱这是她渴望已久的肯定。
然而毫无意外,当她向好姐妹分享了恋爱的喜悦,并精心打扮,满怀期待的在餐厅等待第二次约会时,得到的却是失望,男孩没来赴约,还是朋友帮忙转告的。
瑞再一次陷入绝望中,不过程度比以前轻许多,浑浑噩噩的一觉过后,在母亲的美食诱惑下,慢吞吞从被窝里爬出,开始新的一天。
在朋友的鼓动下,瑞来到男孩工作的健身房“兴师问罪”,意外发现爽约真相,原来男孩是gay,与瑞约会只是想尝试与女孩交往,发现自己无法跨越性取向的障碍后,选择坚持自我。
瑞问及他为何不向大家坦白自己的性取向时,男孩回答:
自由总是相对的,在一个保守封闭的小镇,一个高中男孩公然出轨,无疑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挑战瑞也问男孩他第一次看到她腿上的疤痕时的感受。
这条疤痕对瑞来说,是雪上加霜的存在,她体型肥胖,本就不自信,丑陋的疤痕更让她陷入自卑谷底,第二次约会,闺蜜帮她选衣服时看到疤痕,她敏感的跟闺蜜说要用粉底遮盖,而闺蜜则心疼的拥抱她。
无独有偶,男孩看到疤痕时,也只是淡淡说,我猜你应该是以前受过伤。
一条在瑞心中不敢正视的丑陋,只是朋友眼中的心疼和关心,爱她的人,从不会刻意放大她的不完美,而是认可、包容和鼓励。
有了家庭、朋友的陪伴,心理医生的鼓励,瑞也变得勇于正视自己
瑞一开始不敢照镜子
瑞终于开始照镜子,而且能认可自己的美丽
最喜欢这句,自我认可是最难也是最容易的,也是需要我们用一辈子时间去寻找的。
若现在还没有找到,或找到后又弄丢了,都没关系,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呢PS,羡慕片中女孩子对sex的大胆与开放,嗯,就是单纯的羡慕,而已~
最开始点开这部剧的契机是办公室某男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内涵我的体型,每次吃中饭的时候都一个劲叫我少吃点,经常说我“壮”等等。
一开始心里想着无所谓不在意,我只不过是正常体型,倒也确实并不是瘦瘦的小仙女,但因为他经常提起,导致我心里总是不舒服。
有一天无意刷着人人,就找到了这部剧。
主人公是单亲家庭,喜欢暴饮暴食甜食,体重一发不可收拾。
因为生活各个方面的原因,某一天精神崩溃选择自杀,住进精神病院。
这部剧就是讲这个女孩出院之后重新适应生活、拥抱生活的故事。
从头到尾剧情也没有让这个姑娘减肥成为大众所能接受的体型,只是在强调接受自我。
哪怕是个小胖妞,也会收获爱情、友情,拥有美好又完整的人生。
虽然这种“接受自我”型剧看多了有点免疫,但剧中很多点都非常打动人。
比如当女孩又一次选择轻生后,在昏迷中看到了她死之后的世界:一切都变了,一切应该在正轨上的事情全部失去控制。
这时她的朋友告诉她“Did you just think you could slip out of the world without nothing happening because of it? Do you think anyone can do that? " 没有人能波澜不惊地离开这个世界,以每个人为原点,都有一个小小漩涡只为你而转。
女孩定期要去看心理医生,但这位心理医生的生活也是一团糟,终于在自己诊治的两个姑娘选择轻生和放弃之后回家休养。
当女孩再次拜访医生告诉他“It's not your fault"的时候,医生痛哭流涕。
医生说过很多人生道理,最喜欢的是这句“Whatever situation you find yourself in, there is always, always, always a way out... You can't spend the rest of your life being afraid of people rejecting you. You have to start by not rejecting yourself. You don't deserve it. So, from now on, people either accept you for who you are, or they can fuck off because you are an amazing person."做最真实的自己,拥抱真实的人生。
看剧之后很想对之前内涵我的某男老师说声fuck off,可惜现实中的我还是个软包子~
Sharon Rooney在《肥瑞的疯狂日记》1月8日改编自Rae Earl的《胖妞的疯狂日记》的电视剧开播,23岁的主演Sharon Rooney在剧中扮演16岁的胖女孩Rae,一个向新朋友们隐瞒自己曾住进精神病院的女孩。
这些朋友承载着她一直以来的向往,有帅气动人的极客Archie(Dan Cohen饰),还有“英俊而自知”的Finn(Nico Mirallegro饰)Sharon,你有很重的苏格兰口音。
为角色而转换成林肯郡口音会困难么?
Nico Mirallegro:我记得试镜时碰到Sharon Rooney。
我说“嗨,我是Nico Mirallegro,”然后她回应道“嗨,我是Sharon Rooney,”浓浓的苏格兰口音。
后来试镜时,她迅速转变成纯正的约克郡口音。
我简直不敢相信。
Sharon Rooney:上大学时在赫尔住过一年。
我知道赫尔和林肯郡不一样,不过北方一家亲嘛。
(笑)。
但某一天,我把这事儿忘了,一整场戏我都在用苏格兰口音!
居然没有人发现,真是气死了。
(笑)第二集有个大爆点噢!
这件事有没有在朋友圈中掀起一场风波?
Dan Cohen:没有掀起什么风波,但这件事确实令后几集Rae和Archie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在那以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到达了一个非常舒服的状态,根本不用在维持人际关系上下功夫,因为他们已经相处地非常好。
Sharon Rooney:Archie不知道Rae的秘密。
但我知道她在想“我会好好保守你的小秘密,以后找机会调侃调侃你。
”当然,这也让他们之间的谈话聚焦于Archie而不是她自己。
Dan Cohen:Archie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我想他一定以为自己碰到了了不得的难题,掩藏着世上最糟糕的秘密,遇上了最倒霉的事。
我觉得他不认为Rae有任何烦恼。
Sharon Rooney:这就是奇怪的地方。
没有人觉得Rae有任何不妥,大家对她一无所知。
他们只知道这个女孩走进酒吧,她是Chloe的朋友,不喝酒——当然这个论点在她喝下一整杯Snakebite后就不成立了。
Archie和Finn给这个圈子带来了什么?
Nico Mirallegro:Finn是个忧郁少年,即便是和Archie和Chop打闹的时候。
典型的青少年。
当Rae出现的时候,他突然生出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她有她自己的方式,但后来一切都变得那么契合。
Dan Cohen:表面上来看,Archie自认为很酷,因为他玩得一手好吉他,他会唱歌,他总是很欢脱,总是和每个人都处的很好。
他甚至觉得自己是小镇上数一数一二的帅小伙。
说说你们自己的青春是什么样的?
Dan Cohen:某种层面上看,每个角色心中都埋藏着秘密。
他们在秘密中挣扎,认为自己遇到了世界上最难搞的难题,并且认为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们。
我清楚地记得我的少年时期也有这样的时刻。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严重,只是那个时候,它们显得那么庞大,似乎整个世界都要为之崩塌。
你们对96年那个年代有什么回忆?
还记得那个年代的音乐么?
Nico Mirallegro:我那时才五岁,不过我对剧里的音乐很熟悉。
但要说到那时我在干嘛,我想不起来了。
或许是目睹了曼联赢得联赛冠军吧。
Sharon Rooney:辣妹,那时我生活的全部。
那时我七八岁的样子,辣妹对于我来说就是全世界。
Geri是我的最爱,原因就是当时我妈在商店里只能买到Geri玩偶。
后来我得到了Geri玩偶,以及一只名叫Ginger的姜黄色大仓鼠。
后来Ginger死掉了,Geri玩偶不见了,辣妹组合也解散了。
某天我趴在床上想,“:-O,都是因为我,都是我的错。
”这是个青春剧,你们觉得它除了吸引少年们还会有更大的受众群吗?
Dan Cohen:我觉得故事发生在九零年代,应该也会吸引那些曾经青春过的观众。
他们可以看着电视回忆曾经的青春岁月,回忆那时的音乐,然后对此剧大加赞赏。
那时的音乐真是赞爆了。
Sharon Rooney:我妈提出过一些有趣的观点。
虽然她的青春期不在九零年代,但是她说作为父母,看这部剧的时候会想,“也许我该花个五分钟暂且脱离我的生活,进入到你的世界中,因为青春期的少年确实不容易。
”幸亏我和我妈关系密切,Rae和她妈妈却不然。
当你是青春期少年时,你总是忘记了你的父母也曾经青春过,因为你总觉得他们很老土。
而事实上你可以从长辈身上学到许多东西。
你们看过一本叫做《阿德里安·摩尔十三又四分之三岁的秘密日记》的书吗?
Dan Cohen:我读过!
虽然少年Adrian Mole遇到的难题与《中间人》中(电视剧《皮囊》原著)更接近些,那你们觉得它与《肥瑞的疯狂日记》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Dan Cohen:问题在于《肥瑞的疯狂日记》中出现的难题都是一些比较严重的事情,而电视剧也非常正面地对待它们,并没有敷衍过去。
没有特意地伤春悲秋,将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有某些片段表现地非常直白。
而我记得Adrian Mole的青春,就像我少年时期所感受的那样——有尴尬的时刻,把性看得很重。
但对自己的定位并不清晰。
说起那些严重的事情,你们觉得这部电视剧能帮助那些观众们吗?
就像心里疾病,往往是个禁区……Sharon Rooney:我希望能吧。
这是需要人们正视的事情,因为如果一直忌讳就没有人愿意承认了。
你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位少年说,“我好痛苦,我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那我们谈论的其他事情也应该忌讳吗?
现在有许多关于性传播疾病的节目,心理疾病也同样重要。
有的时候人们会想,“我们把而这个话题留给别人去讨论吧。
”它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是件好事。
人们意识到自己原来不是这么正常,其他人也不是。
把“正常”这个词创造出来的肯定是个傻×。
我认为不正常的东西也许在你眼中很正常。
所以我们都为世人的标准束缚着。
说到Archie,为了屁大点事忧心忡忡。
喜欢男生,那又怎样?
你喜欢就上啊。
Nico Mirallegro:剧里我们做少年专属的事情,但镜头很快切换到Rae和她的心理医生交谈的场景,一切被拉回到现实。
这里有不同的故事主线,就像Rae和她妈妈,还有那些跟心理疾病有关的东西。
这些都不见得是什么光荣的事,但是我们必须把他们拉到更光明的地方。
某些情节会让我想起《黑道家族》(美电视剧)。
如果让你走入剧中,你们能与主角们相处愉快吗?
Sharon Rooney:我可能会觉得Rae很有压迫感。
我看着她会想,她真是酷毙了,她是大家的开心果,每个人都喜欢她。
也许看着他们一群人坐在吧台前也会让我感到压迫。
但一旦和他们聊上了,我觉得我会适应良好。
你们觉得观众们会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吗?
Sharon Rooney:最起码我会,我想跟他们一起出去耍。
Dan Cohen:我记得当我还是一名少年的时候,我想要有一群死党和属于自己的聚集地——就像他们在酒吧里碰面一样。
那里带给你的不仅是一个聚会基地,还有一份归属感。
拍摄现场有什么印象深刻事情吗?
Sharon Rooney:在剧组很多日子都是我一个人待着。
我总是盼着周三,那时大家都在。
但是那天来了以后我总是盼着,“你们什么时候走啊?
”(大家笑)Dan Cohen:我们在第一集有一场在快餐店打闹的戏,挺好玩的。
我们拍了好几次。
我自己秀特技噢!
特技老师在旁边指导我,怎么让热狗甩到脸上。
Sharon Rooney:我那时就站在后面,他们实在太讨厌了。
Dan Cohen:最奇怪的事情是,那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快餐店,每十五分钟就有人想要进来。
Nico Mirallegro:那时不是下午两点钟,而是早晨八点半,大家却都来买炸鱼和薯片。
Sharon,现在还会继续喜剧这条戏路么?
不会了。
我有些害怕。
现在大家都变得很刻薄。
大家都会说,“诶,那是《肥瑞的疯狂日记》里的那个肥瑞!
”我可受不了大家的唠叨。
没门!
(大家笑)E4,周一Elaine Penn(翻译:@etherque)
看完《肥瑞》,心底徒生两大惆怅:如果我的十六岁能遇见90年代该多好,如果我现在是十六岁该多好。
这本身是两个自相矛盾的伪命题,如果90年代我就处在青春期,那势必会比现在老十岁,而且我又希望现在的自己十六岁,这就要比现在年轻十岁。
说白了,我就是在怀念青春期。
青春期这个东西就是永远觉得过去的自己很傻逼,但又无法控制的怀念,喜欢那时候的自己。
Rae失控了自残了,于是她瞒着自己的朋友去了精神医院。
这个胖胖的神经兮兮的姑娘厌恶自己,厌恶母亲,从没见过自己的父亲。
暴食和自残是她宣泄痛苦的出口。
这一切太熟悉了,谁的青春期里没有过被世界遗弃的绝望感受?
当然不排除大部分人都是在无病呻吟,可是主观上,我们的痛苦程度是一样的。
她写日记,用这个方式梳理生活,与自己相处,与世界相处,在日记里冷却她疯狂的念头,就像深海里的火山喷发。
谁的青春期里没有过写满意淫的日记本?
我有一本日记,从高一开始一直写到现在,里面有考试失利,有暧昧的早恋,有朋友间的争吵,有与父母的对峙,有对自己对未来的构想。
现在我都不敢去细读那些内容,放在那就好,别触碰。
Rae无论怎么看都不该是青春的女主角,在现实生活里这样的女孩子是隐形的,如果不是透明的,那也是照片里的背景墙,就像最开始的时候,她是拿着相机给别人记录青春的角色,她在场,但是谁也看不见她。
但她后来却成了一群人的核心。
胖姑娘果然是储藏秘密的好选择,朋友信任她是觉得她没有秘密,而实际上,她的心脏都快被秘密撑爆了。
这部剧好看在哪呢?
90年代的音乐,文艺腔十足的画面,青春逼人的演员,还有十足的共鸣感,我能写出来的有这些,但我感觉到的远不止这些。
在我的理解范围里,相似的青春不是因为做过相同的事情,而是因为相通的感受。
音乐,爱情,朋友,是那段特定岁月的血和骨,缺了一样都不能活。
瑞的母亲表面看起来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单亲母亲,专断,神经大条,和自己的偷渡男友好不避讳的亲热。
直到瑞发现,从她六岁以来收到的来自亲生父亲的明信片实际上都是出自这个不合格的母亲之手时,瑞的第一反应是愤怒,而最终的那次谈话,瑞明白,这些欺骗其实是母亲笨拙的关爱,无论她们对对方说过多少刺人的话,却始终没有放弃和对方成为家人的想法,就连母亲那个语言不通但是心地纯良的男朋友都在努力成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
这个家庭的一切,看似怪异疯狂,但却充满温馨和感动。
不得不说,表面不讨人喜欢的瑞用一种不好概括的方式赢得了身边的人。
即使这个过程中,她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甚至遍体鳞伤。
有些bitch的克洛伊,隐藏自己的性向的阿奇,精神病院的tix,甚至是一直欺负她的街头小混混,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最帅气的Finn,这些人的生活轨迹都因为瑞的出现而改变,或者说,如果瑞消失,他们的生活就会被改变,就像瑞昏迷时做的梦一样。
瑞就这样融入这一群人,融入她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瑞,青春期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这是一段修剪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时光。
瑞做的事,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事。
所以她被观众接受,喜欢的原因,大抵就是如此。
建议每件事都要纠结其存在的合理性的朋友就不要看了,青春偶像剧的作用就是让人少女心泛滥的好吗。
rae的形象就是代表着每一个少年时期不完美的自己,但是外形不漂亮,性格不完美的人难道不可以拥有爱吗?
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给与自己一种我最棒的自信啦!
全剧最让我感动的就是finn的一句to be continue,呜呜呜,太美好了吧!
一开始很抗拒青少年成长剧,没想到这么好看!
第一人称视角,外加可爱涂鸦和rae式咆哮,展现女主无敌脑洞。
她的想入非非,逃避现实,害怕不合群,与家人大吵大叫,不断地试图fix life重新开始,却一次又一次跌倒ended up messing everything around。
真实到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不是吗?
其中,偷看chole日记,将girly girl的第一人称视角与女主相对比,神来之笔!
我们才更好的看见了外人眼中的rae是什么样子,才发觉我们经常否定自己,原来人见人爱的女神也有自卑脆弱的时候。
我没有这样一群gang,没有chole般的好闺蜜,也没有finn那样的爱慕者。
我只有着rae一样糟糕自私不理解自己的家庭,自卑的心态,做什么都感觉很糟糕,没有讲话倾诉的好友。
当danny在seminar上讲述自己afraid of fitting in, of people thinking that he is weird,我想到自己在台湾糟糕孤单抑郁的生活,真是丧透了。
而我却找不到这样一群人who can hold me together when everything else falls apart. 而且我已经放弃写日记很久了,即使在台湾发生了那么多心理斗争,我也丝毫没有记录。
因为记下来就意味着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敏感,更多的烦恼。
或许就随它去吧,看最后哪一段生活碎片会存留在脑海中,就够了。
或许过段时间我该买一个好看的本子重新写起来,毕竟 we write to taste life twice.
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看的最喜欢的一部剧了,第一集末尾Rae说无法再撑下去时看哭了,第六集结尾处Rae当着大家的面说出自己进过精神病院时更是看哭了。
感觉在这个片子里处处是自己的影子。
我也曾经有好多次好多次想过轻生的念头,并且还去尝试。
我也是身材不好的女孩,从小到大没有一次恋爱经验,我真的很羡慕Rae可以拥有Finn这样好的朋友与后来的BF,像Finn这样好的男孩子太少了,虽然知道S2结尾会分手,但至少Rae在她的青春记忆里有过那么一段美好的回忆,而我没有这样的16岁。
还很羡慕Rae能有Ariche这样一个男闺蜜,还那么帅气。
可电视剧终归是电视剧,现实就是残酷的,会有男生那么喜欢一个身材这样的女孩吗?
即便她很善良,身上有其他女孩无法都具备的优点与特色。
好像有点悲观,但现实就是如此。
再来说说剧里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
首先是Ep01里Rae被Chloe说服决定穿泳衣下水,当她准备从滑梯滑下时全场人的目光都在她身上,不仅是因为她的体型,还因为她满腿的自虐的刀疤,那时她该有多么的尴尬,自白说的太深入人心,让我佩服的是她将一切做的很自然,化解了那几秒钟的尴尬。
这让我觉得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尴尬,那时自己简直会觉得世界都颠倒了。
再来就是当Rae和Chloe坦诚布公的说
而她不知道Chloe反过来也很羡慕Rae,她羡慕Rae每次都能和男生打成一片,每次都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所以说当你以为你身上没有任何优点优势会让人羡慕嫉妒时,其实你错了,你可能永远不知道其实你会被其他人羡慕着,即便你认为自己有多么的糟糕多么的差劲。
最后,看完S1带给我最大的人生体会就是真的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与希望,没有朋友就自己过自己,或者自己勇敢大胆得去结交朋友,就像Rae一样,或许会遇到很多embarrassing situations,但是只要努力去克服,总会行的。
要对生活充满希望,还要好好地做自己。
同为E4的青春剧,这一部完胜《Skins》。剧本扎实,角色讨喜,配乐强大到逆天。每一首歌都让人热血沸腾。
赞 温馨细节平实又感人 BGM也赞
喜欢这个调调。以及刷完本剧之后的第二天上班的地铁上,车厢里出现好多比我胖好多的女生。
每个肥妹的青春期都有一个黑闺蜜和暗恋的男神!shit,分明每个少女都是这样!
竟然跟正牌男主没有吻戏!!!Finn爱爱爱爱
对于这种一群中二混在一起号称青春的东西一点代入感都没有
Oasis, Blur, The Stone Roses, The Cure, Pulp, Suede, Bjork, Radiohead...甚至是那盘Boyzone的道具!作为一个90年代文化脑残粉,真希望我十几岁的时候也有这样一部电视剧!
太好看了!!!好看死了
讲性高潮那集用了the stone roses的second coming还挺好玩的。虽然女主角设定是喜欢blur多过oasis但剧情弱是事实。以及,长得像面面的小哥Archie也太帅了吧。。。
个人觉得很好看!很久没看到一部想一口气看完的剧了~FINN真男主啊!好喜欢这种不太会说话但是默默关心你的男孩纸~A童鞋too cute to be straight yoooooo~小甜心实在是太帅太萌太可爱了!
最后一集的歌也太好听了
这个真心很好看啊,真实、励志,而且archie和finn都好帅[喂
Finn的眉毛一定是故意的。。。
什么玩意儿啊就九分···豆瓣是有多无病呻吟小清新
英剧里总会找最适合的人演最适合的角色 而不是像美剧一群帅哥靓妹 这点很难得 转入理性评分 分给的比平时低 但这部剧也确实没有太多亮点 搞笑不足 温情有余 至于音乐方面 九十年代八十年代啥啥啥实在不懂
玛丽苏真是全世界的通病............这片子就是用来看英国没有脱毛前的小哥+挖歌用的吧。
什么狗血剧情实在受不了,除了日记体的表达方式和帅男主没有看点,看了三集就弃了,女主的性格太讨厌了,没看出坚强也没看出她怎么funny,以及她时不时的yy各种男生真是太恶心了,白马王子不是做梦就能有的,只有你值得被喜欢了才会有人喜欢你
越来越琐事 女主也不怎么可爱了
3.5星
玛丽苏神剧 然而有英剧青春剧惯常的自卑 忧伤 不确定 补一下S1评分 S2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