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炮儿》的导演拍了网剧——《鬼吹灯之黄皮子坟》。
转载南都全娱乐
多年前,导演管虎曾经很清晰地把电视剧和电影分成两件事:一个是干活,一个是做事。
似乎做事比干活更加精致和高级。
而如今他拍了网剧,也再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一回,他依旧把剧和电影比作两件事:但是一个是吃饭,一个是品红酒。
品红酒有逼格,但人不能一直在品红酒。
管虎导演在电视圈和电影圈来回穿梭,最早被定位为文艺片导演,但突然从电影圈扎进了电视圈,在电视剧圈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又折回了电影圈,这回,他再次出人意料地拍摄了他的首部网剧《鬼吹灯之黄皮子坟》。
管虎说,每一次改变总是会被人瞧不起,但“如果你不去拥抱它、了解它、深入它,你可能就站不到时代前沿了”,不管是品酒还是吃饭,“首先,这事儿自己得喜欢”。
《鬼吹灯之黄皮子坟》7月21日即将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南都记者提前看了6集。
为什么导演拍出了写实版的《鬼吹灯》?
对原著有哪些保留、哪些改动?
为什么王胖子又瘦又帅?
为什么胡八一有台湾腔?
永远被人批评的特效该如何实现?
气势磅礴的场面是实景拍摄吗?
这些问题,导演管虎都跟我们聊了。
[7.21独播]《鬼吹灯之黄皮子坟》阮经天徐璐探秘地底世界 1做电影的瞧不上网剧?
“我不需要‘干活’了,所以只追逐乐趣管虎对网剧最初的兴趣来源于国外的季播剧,而《鬼吹灯》系列“恰好就有点儿这种季播剧的意思”,所以“特别感兴趣”。
管虎说,“当年,在电影不是特别景气的时候,电视剧发展势头很好,我去拍了电视剧,但在当时,拍电影的去拍电视剧是被人瞧不起的。
后来,电影好了以后,我回来做电视电影(专门为电视播放而拍摄的电影),结果又被电视界瞧不起。
再后来,我做电影的时候又突然发现了一种叫网剧的东西……我是一个性格多变的人,如果我喜欢做这个事情,就会觉得挺有意思的。
”虽然每一次选择都被另一个圈子里的人“瞧不起”,但他的选择似乎都有顺应时代潮流的意味。
Q&A南都:在你心目中,电视剧和电影是怎样的定位?
管虎:我的经验来源于电视剧,虽然曾被瞧不起,但它给我带来了很多好处。
比如,拍电视剧时积累的演员资源、美术资源、拍摄手段,后面拍电影的时候都用上了。
而这次拍网剧,我相信也会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电视剧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严格的说,它能让你保持一种敏感度,让你在不停地在创作,其实,我到今天也没停下来,一直还在做,只不过我有点像监制的状态。
电视剧与电影对我而言,有点像生活中的吃饭和品红酒。
电影,有点儿品味红酒的那股劲儿,但是饭你还得吃。
南都:早年间,你曾说过电影是做事儿,电视剧是干活,现在还这么认为吗?
管虎:几年以前确实会这么想,当一个人穷的不行的时候,肯定需要挣钱,但当解决了物质追求,要的就是精神追求了。
目前对我来讲,我不需要干活了,我吃的也挺好,穿的也挺好,不需要干活挣钱了。
所以现在,我就只有一个选择——全是从乐趣出发了。
南都:你怎么看待国内的网剧市场?
管虎:它就跟咱们去年电影市场一样,热钱纷纷进来,再纷纷离开。
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过程,一切才刚刚开始,网剧的发展过程最终会水落石出。
我们也在探求什么才是成熟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乐观,我觉得网剧会越来越好,市场特别繁荣昌盛。
2这是写实版《鬼吹灯》?
“写实的冒险青春片很多人提起《鬼吹灯》,脑子里首先蹦出的是“天马行空”“志怪奇谈”这样的字眼,但导演管虎用了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形容词——写实。
《鬼吹灯》写实???
是这样写实的么?
↓
管虎这样评价《鬼吹灯之黄皮子坟》——“接近乡村野史,像是真的发生过一样”,最吸引他的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是讲述人物成长的冒险青春。
他的定位:“这是一部青春片。
”而因为喜欢这种冒险青春,所以“上赶着就来了”。
Q&A南都:出品方怎么说服你拍《鬼吹灯》的?
管虎:好像没有人说服我。
最早,刚出现网剧这种形式的时候,有人找过我,我特排斥,我说不做,看不上那东西。
后来就有人埋怨我,你看你当时没做吧,现在那部网剧怎样怎样了,我脑袋里就留意了那部网剧的播放情况,心想原来是这样一种的形式。
这样对网剧有了初步的概念。
至于《鬼吹灯》,我几年前就注意了,我就想,要是《鬼吹灯》来找我,会是怎么样的?
当他们来找我的时候,我说,“好,就试试”,顺着这个方向走走看,没准还挺有意思,就这么一步一步的,没有谁来说服我,我们自己“上赶着就来了”。
其实是因为喜欢,要不然就不做了。
当时说要拍《鬼吹灯》的时候,大伙都很吃惊,但是我是深思熟虑了的。
南都:看《鬼吹灯》的原著是什么感觉?
管虎:人都是慢慢变的,刚开始我对网络小说,也多多少少会有点排斥的心态。
但进去之后发现,它跟我们常规的文学作品是不一样的。
这么多人喜欢它,到底是为什么呢?
就开始琢磨这个事儿,后来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点,就决定做。
南都:喜欢它哪个点?
管虎:其实《黄皮子坟》它特别写实,接近乡村野史,就跟真的发生过一样,这种乡村野史感就特能吸引我。
故事本身有一种青春冒险的色彩,它有青春片的色彩,又有冒险主义精神。
那些东西非常吸引人。
南都:能不能理解为你喜欢那个年代的青春感?
管虎:它跟年代没关系,人身体里就应该有这样的东西。
青春有很多种,这种就叫冒险青春,先不管它是不是探险,故事本身是有色彩的,我们生活中实现不了的,但在那个环境里它实现了。
我跟所有人说,咱们得让大家觉得他们可爱,让观众觉得他们可爱,它不光是胡八一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这个可爱劲儿其实就是从男孩儿到男人的成长过程。
3改编多吗?
“不要只是尊崇,也要引领原著党是观众中最难讨好的群体,而拥有众多“灯丝”的《鬼吹灯》必然会面对原著与改编的矛盾,稍有不慎就会被原著党的唾沫星子淹死。
记者问管虎会不会有压力,他回答:“做任何事都会有压力、都会担心,但结果只有一个,你还要是抬起头来做。
你看我每拍一部戏都有一堆骂的,这很正常,有什么关系呢?
做好自己的事情,其它的跟创作者没有关系。
”对于创作者来说,如果顾虑太多就会束缚了手脚,很显然,管虎不想让自己的手脚被束缚。
他说:“既然是管虎来做,就不要天天嚷嚷着、玩命的讲尊崇,咱们是不是也可以稍微尝试着引领一下?
它是一个系列剧,不是一锤子买卖,从《黄皮子坟》开始,我们能不能让它逐步落地?
我想要写实,拍出来要像真实发生过的那样,不想太虚化、太天马行空,先不管天马行空是好是坏,那个东西至少不太合适我。
”
Q&A南都:原著改编成影视剧,哪些是一定要动的,哪些是一定要保留的?
管虎:安身立命之本是人物,中国电影缺的是人物。
不是故事讲得不好,而是缺人物的树立。
你现在能记住的好电影,全是人物栩栩如生的,情节差不多都快忘光了,但你会记得人。
中国电视剧也缺这个,我希望把人物先做好,用各种手段去梳理、塑造人物。
到拍第二部,第三部的时候,再看能否把电影感放进去,但这也是塑造人物的一部分。
别的我觉得不需要改动,原著情节好,我们得尊重人家。
南都:刚刚你讲到落地跟天马行空的问题,你会觉得让它落地、有真实感会更高级一些吗?
管虎:谈不上高级不高级,所谓的“落地”并不是拒绝天马行空,而恰恰相反,是让你更容易接受天马行空。
让观众逐步进入到那样一个迷幻的世界,相信它是真的,我觉得这是需要引领的,需要影像的魅力。
文字可能几句话就描述了,但影像需要这么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你拍出来的东西首先你得自己先信了,能说服自己,才能让别人相信。
南都:很多人会觉得,当文字影视化的时候,很多想象力实现不了。
管虎:很多东西你无法实现,但却要去实现,乐趣不就是在实现的过程中吗?
这两年,我可以去拍很多有把握的戏,但我更愿意选择一个没有把握的戏。
当你没有把握、没有做过这个事儿的时候,就会去设想,这样可能吗?
告诉自己,它一定可能、一定能做到,就看在实现的过程中怎样去保留。
这个探索的过程就是乐趣,这不是好事儿吗?
南都:你觉得你对原著的改编大吗?
管虎:这个得别人说,不能我说。
我们的原则是尽量不要动,还是尊重它,不会改编太多。
南都:在《黄皮子坟》里,我们看到了很多轻松搞笑的戏份,这是刻意加进去的吗?
管虎:没有刻意,任何事儿都得有喜感,喜感是故事里面比较高级的东西,不是喜剧是喜感,似有似无的,他们逗的那个劲儿,是我们需要保持的。
4胡八一有台湾腔?
“原音比配音更生动,贴合人物是第一位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胡八一是靳东,但到了《黄皮子坟》中,胡八一是阮经天——一个更加年轻的胡八一。
阮经天是管虎挑的,他一直很敢用年轻演员。
Q&A南都:阮经天那样一张洋气的脸,配上那个年代的台词,你不担心观众会出戏吗?
管虎:不会,他天生有一种魅力,我们一群人坐在一块,所有人都会注意到他。
他是一个冒险精神极佳的人,会去玩很多很危险的运动,真的就是胡八一的那种感觉。
关于配音的问题,我曾经尝试过给小天配北京话,但是不行,听着太难受,它让人不够生动。
我们尝试过配音,但后来发现,他自己的声音更贴合这个人物。
所以,我还是选择了人物第一。
人物的塑造,口音不是最重要的,我也不想给他负担,所以我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小说中,胡八一本身就有福建的背景色彩,我们这么安慰自己,也希望将来观众能接受他的口音。
南都:这次拍出来的阮经天,我们有点诧异,印象中很帅的男孩儿往糙里整了。
管虎:也没成心往糙里走,只是那个年代的人物就应该是那样的形象。
他也不叫糙,经历了磨砺,就应该是那个样子,所有东西都是人物第一,不管你之前是什么样子。
南都:没有想过要去做一个很帅的胡八一?
管虎:如果是人物需要一个特帅的,我也会做。
但是,在这个部分是不应该的。
南都:但是王胖子很帅,而且还不胖。
管虎:很多人小时候都叫“二胖”,实际上长大后一点都不胖,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我希望的效果是——“哎呦,这次王胖子是这样的,有点意思啊”,这样的话题讨论可能吸引力更大,因为有新鲜感。
南都:拍完之后,你觉得阮经天完成了你心目中的胡八一吗?
管虎:他没拍完我就觉得他是了,在现场大家都叫他老胡,我觉得他具有小领袖的气质,也有非常强烈的冒险感,其实刚开始我不太相信他有那个睿智,但他反而演出来了。
南都:《黄皮子坟》启用了很多新人演员,你怎么调教年轻演员?
管虎:说到调教,一些演员都要感谢我,他们会觉得我是对的。
我对演员的要求是,在片场,首先你把手机拿走,别在现场看手机,在片场哪有时间看手机,天天问题都提不过来呢。
这些演员我要把他们往专业化上带,我让他们回去都要做功课,比如揣摩角色的时候,我让他们都写出来,让他们揣摩自己演的这个角色是什么星座、什么血型,为什么会做这件事儿。
后来这些演员都特别感谢我,终于知道拍戏是这样拍的了。
我们觉得这件事儿是非常功德的事儿,对演员的后续发展有好处,而这些演员后来也挺努力的。
结果好是第一位的。
5故事结构反常规?
“好作品不会赶节奏,相信观众能接受《鬼吹灯之黄皮子坟》中有大量有年代感的台词,现在的年轻观众能接受那个年代的台词吗?
剧情用了大量的铺垫,观众能接受这种叙事节奏吗?
如果前四集节奏不够快,会不会担心观众就此弃剧?
这些问题管虎也一一作答。
Q&A南都:这个片子有很多有年代感的台词,你会不会担心年轻的观众不能理解那时为什么那样说话?
管虎:恰恰相反,我觉得这样太好了,终于有一个能引起他们不理解的、能琢磨的事儿了。
这是好事儿,为什么成坏事儿了呢?
所以我不仅没有担心,我还反而希望有更多、更强烈的有年代感的东西出来。
但也建立在一个前提上,观众爱看这个剧,才会去琢磨那些台词,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全是扯淡了。
南都:现在的电视剧经过市场洗礼之后,创作者一定要把剧情最精彩、最好看的地方放到前几集,前面几集节奏往往很快,但是《黄皮子坟》不一样,它有非常足的铺垫,要看到后半段才会有一个集中的爆发,但是这对普通观众的耐性是一种挑战。
管虎:《老炮儿》在剧本剪辑阶段,所有人都提到了这点。
我还是认为,人物最重要,扎扎实实做前期人物和前面的段落,后面的完整性才会更好,就跟《权力的游戏》一样,先立的是人物而不是情节。
我一直认为,好作品不是这样赶节奏的。
我特别相信观众,即便今天很多观众接受不了,但是到了后面,大部分观众就有感觉了。
6特效“五毛”还是“一块”?
“全中国的导演没有一个人会对特效满意国产剧一直被诟病特效“五毛”,而当特效流程化操作之后,还会不会“五毛”?
管虎导演的特效管理一直是比较好的,所有特效在现场拍摄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大致的小样,现场进行瞬间合成。
管虎的经验是:“特效要从一开始就开始做,从建模开始,很多特效在拍摄过程中就要做完了,拍完以后只剩下修。
特效实现的过程要从一开始就想好,如果全部拍完才开始做,肯定会糙,时间也就来不及了。
”但即便是这样,他依然认为,特效是一个无止境的东西,全中国任何一个导演,没有一个人会对特效满意。
Q&A南都:成片的特效效果,你满意吗?
管虎:特效这事,你问全中国任何一个导演,没人会满意,也永远不会满意。
它就跟跳高似的,跳的最高的人也会失败,但是他已经是跳的最高的了。
它是一个无止境的东西,永远有问题,所以我没有满意,我对特效从来就没有满意过。
其实,特效也不是最重要的,做特效,是因为它对人物有帮助。
南都:《黄皮子坟》里有很多气势磅礴的场景,是不是大部分都是实地拍摄?
管虎:大部分是,但是也有特效。
为了拍一场戏,我们还租过几百亩的草场。
南都:在片子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大场面,甚至有上百匹马往一个方向跑,跑到那个栅栏里面,怎么实现这种场景的?
管虎:最难的不是实现,而是真实操作中它很危险,从摄影师到副导演都有生命危险,那么多马冲过来,踩到人就麻烦了。
你只能依靠当地牧民的经验,你只能去相信他们,那些马都是他们自己养的,基本习性他们是能掌握的,他们说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我拍动物戏拍的特别多,当初《斗牛》就是拍牛。
任何事情、即便是最难的事情,你只要钻研进去了、专心去做,其实就没那么难了。
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告诫所有人,专注下来做这一件事儿就没那么难了,扎进去就行。
南都:拍《鬼吹灯之黄皮子坟》,你会用做电影的思维去拍摄它吗,还是会刻意做出改变?
管虎:我是一个多变的人,我敢这么做,肯定不能拿电影去套,拿电影套这事儿就拍不下来了,我还是在找一种方法,介乎于电视剧和电影制作之间的东西。
比如一些特别大的场面和实景拍摄,有时候也会想,咱别白弄了,弄完在小屏幕上别人也看不出来,但是最终还是一拍脑门,“不行,还是得弄”。
南都:有人说,在拍摄过程中你是一个不太会妥协的导演,在拍摄难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别人或许说换一种方式,放弃一些东西,但是你不会?
管虎:我现在的快乐来源于这么多年的折腾,我基本上有一个成熟的团队了,都是多年合作的。
我觉得特别幸运,他们在我身边、了解我。
其实,我没有妥协,但也没有勇敢,我就这么一个生活方式,所以大家司空见惯了。
没有说我非得坚持,该达到的标准一定要达到,不达到就不行,这是肯定的,这所有人都知道。
盗墓系列影视剧,因为有强大的原著粉作为基础,因此每一部推出的时候热度都很高。
如今《鬼吹灯》系列已经出了四部,这些男演员中,谁是你心中的胡八一?
赵又廷 鬼吹灯之九层妖塔九层妖塔应该算是鬼吹灯系列中口碑最扑街的一部,应该也是赵又廷从影生涯中被黑得最惨的一次吧?
其实真的不能怪赵又廷,主要是改动太大,已经完全脱离了原著,观众有情绪也是在所难免的。
陈坤 鬼吹灯之寻龙诀这些年陈坤的作品很多,质量也都比较高,胡八一并不算他多么经典的角色,不过真的很帅啊!
虽然这个版本的胡八一造型有点邋遢,但仍然藏不住陈坤的盛世美颜啊!
靳东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靳东大概是这几个版本中最符合观众口味的胡八一了,不论是神态、表情、动作、声音都相当符合原著中胡八一的形象。
该剧也是目前为止口碑最高的一部。
不过,原著党的票选中,刘烨的呼声其实一直是最高的
阮经天 鬼吹灯之黄皮子坟阮经天和以上三者不同,他饰演的是青年时期的胡八一。
但他的台湾腔配音,一直被观众诟病。
能否逆转口碑,还要看后续剧集中的表现了。
其实我本人挺反感《鬼吹灯》分开卖版权,因为都是分开拍摄,也没有说明先后顺序,这样会导致没看过《鬼吹灯》原著的观众对胡八一的形象很模糊。
我个人感觉,青年时期的胡八一和中年时期,状态差别还是很大的。
不算原著党,至今还只看了四部,所以还是不多说了 …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谁才是你心中的胡八一呢?
作者:郭北北 图片来源:网络爱娱乐,爱追剧,爱生活。
我是郭北北,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郭北北”
当成革命小将的青春冒险物语看,这部剧还挺有趣。
缺点:1,女主过多,感情戏过多,多集注水。
很多地方只能快进2倍跳过。
2,鬼吹灯系列最有趣的一个地方是各本小说里的故事互相承接,互埋伏线。
小说结尾引出了陈瞎子的身份是很巧的构思。
剧里却删了。
3,最后一集居然没对老羊皮的诡异殉葬方式做解释。
4,关东军堡垒里,我想看的是蚺而不是蜥蜴 。
13到15集的打斗场面只能说一般。
优点:1,魔改让敲山老汉成为主boss其实挺妙的。
将小说里本来关系不紧密的两个故事捆在一起设了一个大局。
同时敲山老汉前期对胡八一的利用也在促成他成长为摸金校尉,多多少少展现出了他的一些成长心路2,第二集多加了一次下黄皮子坟。
五氧化二磷那段笑死 3,由抓到假扮的人熊引出胡八一找金矿的这段改编也算环环相扣。
另外剧里加了搞笑三人组去找金矿这段,被许多观众吐槽。
我觉得合理加入与胡八一一行构成对比很OK,问题是出在围绕这三人的狗血尴尬段子太多4,胡八一通过开枪催生龙气进入黄大仙庙比较有脑洞 5,引入两个白皮子为了复仇,跟着胡八一来到内蒙草原的情节。
编剧这么改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进一步串联两个故事,也增加了后面发生的一系列稀奇古怪的事的合理性6,17集大战尸参的场面很精彩 ,超出预期
7,关东军堡垒里幽暗惊悚的环境刻画不错,有盗墓冒险氛围
关东军要塞
发现有毒雾气
遇难苏联科学家遗骸
大鲜卑女巫
大鲜卑女巫
类似食人草的尸参
终极boss 传说能召魂的青铜匣子
埋葬大量干尸的龟息之地
无目龙符,这里挖了坑,此物肯定还有下文8,电影质感,画面唯美。
大兴安岭雪景和内蒙古草原真是美如画。
当风光片看也值了
本来就是为看鬼吹灯才充值的VIP,第一季精绝古城讲真的狠是好看,等来这部黄皮子坟导演、演员全换了不说,剧情也是让人欲哭无泪啊。
咱就不提阮经天那一口台普了,你可以说胡八一祖籍是福建人,可这货明明是在北京混的啊。
再说说王凯旋吧,咱不跟黄渤比啊,那是五十亿帝,咱跟上一季精绝古城的胖子赵达比比好吗?
演员不说了,剧情大家自己看,我已无力吐槽.......最后只能说:管虎,我看你就栽在这部剧上了......
怎么说呢,我还以为会有个六七分没问题。
我看到的时候只有5.4(●—●)。
看了一下低分评价主要有这样几点1.剧情拖沓,废话太多,怎么一直不下斗?
(我部分认可,中前部分进展不太快,但是下不下斗这跟书里的情节进展相似,本身就是如此,没什么可撕的)2.口音问题(除了一开始我听着有点奇怪,后来我觉得也可以接受,如果真的给阮经天配一个北京口音我看着可能更违和吧)3.胖子不胖,不是靳东主演(......不评价。
不过这里的胖子略怂)4.特效假(我觉得还好吧,黄皮子比起很多卫视剧都要逼真很多,13集之后的锦鳞蚺,15集左右的大人参,18的开铜匣子部分特效都还可以)我对《黄皮子坟》的评价在同类型片子里估计能打四星★★★★,构图很美,特效不渣,剧情比较遵循原著。
终于看到盗墓要通过那种狭长的地道,而不是堪比皇宫的吊顶。
十六字风水秘术说的也是一套一套的比较唬人。
对原著剧情有增强有减弱(那三兄弟演技可以,不过没什么意思。
画眉这个角色增加了比重,不过我觉得塑造的不算太好),那些革命话语结合时代现在来看还挺是有趣味的,虽然剧情进展有点慢,但瑕不掩瑜。
比起上交给国家的牛头和牧野诡事还是好多了的。
本来没想要评价的,不过看到评分太低,所以想说说我的观点。
当成革命小将的青春冒险物语看,这部剧还挺有趣。
缺点:1,女主过多,感情戏过多,多集注水。
很多地方只能快进2倍跳过。
2,鬼吹灯系列最有趣的一个地方是各本小说里的故事互相承接,互埋伏线。
小说结尾引出了陈瞎子的身份是很巧的构思。
剧里却删了。
3,最后一集居然没对老羊皮的诡异殉葬方式做解释。
4,关东军堡垒里,我想看的是蚺而不是蜥蜴 。
13到15集的打斗场面只能说一般。
优点:1,魔改让敲山老汉成为主boss其实挺妙的。
将小说里本来关系不紧密的两个故事捆在一起设了一个大局。
同时敲山老汉前期对胡八一的利用也在促成他成长为摸金校尉,多多少少展现出了他的一些成长心路2,第二集多加了一次下黄皮子坟。
五氧化二磷那段笑死 3,由抓到假扮的人熊引出胡八一找金矿的这段改编也算环环相扣。
另外剧里加了搞笑三人组去找金矿这段,被许多观众吐槽。
我觉得合理加入与胡八一一行构成对比很OK,问题是出在围绕这三人的狗血尴尬段子太多4,胡八一通过开枪催生龙气进入黄大仙庙比较有脑洞 5,引入两个白皮子为了复仇,跟着胡八一来到内蒙草原的情节。
编剧这么改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进一步串联两个故事,也增加了后面发生的一系列稀奇古怪的事的合理性6,17集大战尸参的场面很精彩 ,超出预期
7,关东军堡垒里幽暗惊悚的环境刻画不错,有盗墓冒险氛围
关东军要塞
发现有毒雾气
遇难苏联科学家遗骸
大鲜卑女巫
大鲜卑女巫
类似食人草的尸参
终极boss 传说能召魂的青铜匣子
埋葬大量干尸的龟息之地
无目龙符,这里挖了坑,此物肯定还有下文8,电影质感,画面唯美。
大兴安岭雪景和内蒙古草原真是美如画。
当风光片看也值了
期待已久的一部剧,但一打开就快被胡八一的旁白给雷出去了,全程一股浓浓的台湾腔,太出戏了 就不能给请个配音演员吗?
虽说这年头一个个觉得演员自己配音更有诚意更有感情是敬业表现但你这也太出戏了 接受不了!!!
另外,胖子你可以改名了,演员一个比一个瘦,除了嘴巴嘚吧嘚吧停不下来有点符合形象你这个小眼镜可以被当做小白脸我都不敢认你是胖子还小时候胖你丫咋不胖到大!
一 我很少写长影评喷剧,也很少给一部作品打一星,因为大家在江湖上混,拍片也好、演戏也罢,都不容易。
观众毕竟是消费者,要懂得尊重劳动成果。
所以,当我看到导演想“构造青春团体群像”,要拍一部“60年代的青春片”,所以加大了燕子和画眉的戏份,又找了一帮二人转演员来反映60年代的东北,我忍了。
所以,当我看到导演认为阮经天有跟胡八一一样的福建籍贯,故而可以带港台腔(居然不是爱pia才会赢?
)来自圆其说,王胖子只是小时候胖后来饿抽条了,我忍了。
所以,当我看到导演傲娇地宣称,“对我来说,永远不沾钱,不听钱。
不要跟我谈钱的事,我爱怎么着怎么着,所以我会变得更单纯”,我也忍了。
毕竟是名导,你把傲气当傲骨,你学古人鄙视一切阿堵物,你曾经拍过干货所以牛逼你说了算。
只要你拍出大家能够接受的版本,我们还是喜闻乐见。
直到看了黄皮子坟前两集,我突然体会到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里那种“出离愤怒”的感觉。
究竟是怎样一种傲慢与偏见,让该片的团队腆着脸说拍片的初衷是“一定程度上想比试比试”(正午阳光的《精绝古城》)?。
我只想说,剧组是不是拍戏时让黄仙姑熏了?
二 作为原著党,我其实对改编还蛮宽容。
比如《寻龙诀》,虽然在情节上做了大量改编,也多了莫名其妙的日本武士和刘妈妈,但至少尊重原著。
原著党们说的尊重原著,不是要求情节跟原著严丝合缝,而是要求尊重原著的精神,或者说是鬼吹灯能够风靡且作为盗墓小说经典的“魂”。
这个“魂”,我理解至少有三个方面: 其一,是情怀的立意感。
盗墓本身是臭名昭著的勾当,如果只写到“又摘桃花换酒钱”的发财致富,或者弄成胡八一冒险记、王胖子大战僵尸动作片,又或者弄成胡八一与Shirley杨互撩的三流爱情片,鬼吹灯早就自己掘墓了。
摸金校尉是盗亦有道,搬山道人是家族重任,胡八一保留着革命年代的情怀,王胖子虽然贪财但有侠义精神,Shirley杨尊重考古鄙视盗墓具有西方文化的法治意识,胡八一和Shirley杨的爱慕是含蓄的渐进的出乎情发乎礼的经历了生死考验的,王胖子虽然有荷尔蒙饥渴却从未饥不择食。
正是这些情怀,让鬼吹灯的立意跳出了盗墓本身,在道和术、情和义方面做了属于自己的阐述,也因此具有了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其二,是传统的文化感。
无论是十六字风水还是先天八卦,无论是怒晴湘西还是黄皮子坟,虽然语焉不详,鬼吹灯至少写出了一些传统文化的东西。
这个文化,是我们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打倒“孔家店”、一味“破四旧”和全盘西化等思路主导下被忽略的遗珠,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先验哲学的意蕴。
其三,是年份的代入感。
小说以建国初期、“动乱年代”和改革开放为时间轴,运用了大量语录、北京方言和当时的真实事件,从而有了很强的代入感。
这是出生在70、80乃至90年代的小说主流受众群从小耳濡目染却又未曾体验,一直不闻其详却又心思神往的。
没有以上这些,《鬼吹灯》就言之无物,行而不远。
三 按照戴锦华的说法,“青春片的基本特征,在于表达了青春的痛苦和其中诸多的尴尬和匮乏、挫败和伤痛”。
而偶像剧就简单了,只要颜值和流量齐飞,浮华与虐恋共秀,再将玛丽苏、杰克苏贯穿始终就OK了。
管虎说,他要拍的是一部“青春片”,算是想另辟蹊径。
但如果只是带着这样的初衷,企鹅真没有必要花钱买霸唱的版权,徒然拉高了只在及格偏上的正午阳光《精绝古城》。
终于我体会到,为什么星爷在对比后才对秋香钟情,继而后悔只给《精绝古城》打了四星。
的确,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黑格尔说: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出于对原著的傲慢和无知,管虎自以为是扔掉了《鬼吹灯》的精华(翻拍红楼,谁敢说拍成情景剧、青春片、爱情剧,都拼命要扯上世情时代批判之类)。
又出于对“青春片”的成人思维,管虎打着“青春片”的旗号,拍出了一部城乡结合部的爱情玄幻“偶像剧”。
这样看来,正是整个主创团队的游离和懵逼,导致了编剧的意识流改编,导致了选角的整体凌乱,也导致了演员的演技下线。
再看到编剧的经历和主打作品(不详述了自行百度),我的确不能奢望已经被《亮剑》《士兵突击》完爆了N年毫无还手之力的体制意识主导下的编剧,能够改编出靠谱的作品。
台词功力不足,又放不下架子沿用原著,失败!
人设集体坍塌,脱离了典型人物典型性,阮八一四不像,燕子像南方姑娘,王胖子像金大牙,失败!
爱情戏肤浅突兀,霸唱早就套用老人家的名言,说了“盗墓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 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 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 那样温良恭俭”。
同样,鬼吹灯系列的感情戏,也不是暧昧撩妹,不是男欢女爱,不是卿卿我我,失败!
情节逻辑紊乱,从一开始阮八一掏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比变形金刚的罗盘,嘴里念叨着一堆似是而非脱离原著的台词,观众就已经凌乱。
难道阮八一是穿越了巫山棺峡得到了观山太保的真传,才回到了黄皮子坟?
那么他对十六字风水秘术的理解怎么又突然拉低到大金牙的水平?
失败中的失败!
于是,再强的“电影感”,也掩饰不了该剧的苍白;再多的“水军”,也拯救不了该剧的一星。
果断弃剧,用脚投票,是避免改编烂剧横行的唯一出路。
幸好,我没有先充VIP再观剧。
———————8.7分割——————— 为剧组说话的,可以看下吹水时的傲慢,相关阅读:http://m.sohu.com/a/158726746_115178
之前看剧再烂我也只呵呵,从来不评论,但这次我实在忍不了了。
作为原著粉,不论剧里剧外看此剧,我都拉稀了。
当听说管虎要拍鬼吹灯的时候我心里只有一句话,老铁没毛病。
管虎的执导风格我一只认为是大陆导演中有风格有气质的。
结果当剧出来后,我只想说虎哥,六多兰神装不流行了。
剧开场一个瘦猴跳出来,操着一口蹩脚的京腔叫醒胡八一的时候,我和朋友说这大金牙虽然配音出戏,但演的还行。
然而接下来的两分钟在听完他们对话,知道这瘦猴是胖子,我俩只有一句话,我真日了狗了。
作为一个原著粉,你找一个瘦猴来演王胖子,我只想说管大导如果你嫌胖子吃盒饭多,剧组经费紧张,我给你。
求你长点心吧,别瞎整了。
紧接着胡八一正式出场,居然是一头钢丝卷毛先入镜,当时我就抽了我朋友一嘴巴子,他也抽我一嘴巴子,我俩摸着脸互问,你刚才眼花没?
再看到阮经天露脸操着一口湾腔叨叨一堆今日诸事不宜的屁话时,我俩又各一大嘴巴子,我俩念叨完了又开始产生幻听了。
看到这里说实话我已经憋不住要拉稀了,但好歹这部剧期待了那么久,这些我忍,拿个屁塞塞住接着看。
如果说有种傻帽可以光明正大弱智,那就一定是垃圾剧里群演。
看着一群村里大妈在癞疤头徐二黑带领下向阮经天讨要全村鸡的时候,我感觉我智商被侮辱了。
试问管大导,和编剧,俩人一晚上可以把全村鸡吃的只剩鸡毛么?
如果可以我直播吃屎,如果不行,筷子拿走,附送个汤碗。
放下人设不提了,咱也不说电视剧会适当改小说剧情,毕竟这不可避免。
但看到最后,我愣是没看出来这是根据鬼吹灯剧情改编的电视剧,完全是编剧扣着脚写,管大导闭着眼拍的一部同人剧。
作为原著党,我想说如果想拍成吃瓜群众看的剧,麻烦别套鬼吹灯的ip,既然套了请能有一秒钟的剧情尊重下我们原著党,毕竟我们看这部剧首先是冲着鬼吹灯这三个字。
你们这样我们很伤心最后再说下特效和道具,看到第六集没发现有大场面特效,如果说那个被抓来客串黄皮子的非洲猫鼬算特效,那我愿意贡献出我家的金毛去演,至少后期不用3d建模了,毕竟能省一点是一点嘛。
至于道具,人熊既然被你们改成人扮成了熊,麻烦狗熊服装去跟奇幻森林剧组借,再不济熊出没也算啊,好歹国产,你们跟米国的泰迪熊剧组借个什么劲儿?
贵不说,弄得我都想学胡八一摸摸狗熊的狗头了。
最后一段,看到现在,这部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唯一的亮点就是名字,一星送给名字。
如果各位看官想看这部剧请提前准备手纸或纸尿裤,因为身为之前毫无准备的我,看到第三集已然屁塞都不能阻止我拉稀,到第六集我已经砸掉电视洗裤衩裤子去了。
先说说前6集,勉强算优点的就是摄影和滤镜效果有年代感,还有非常大气的配乐。
然后没了缺点一大堆,口音出戏,演技出戏,瘦瘦的胖子,剧情拖沓,林场女见面时候莫名其名的对白,莫名其妙的感情戏对白。
这些忍忍就过去了,最不能忍的是那三个配角在那装疯卖傻的表演二人转强行搞笑的托剧情。
正常剧情的时候时不时跳出来卖下傻,整整第6集一半都是他们三,主要是一点都不好笑好嘛。
简直是在侮辱观众智商阿。
导演肯定觉得观众应该会觉得好笑才拍这些。
对,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我要说的就是中国导演严重低估国民的欣赏水平,以为观众都是傻子。
不用好片去引导提高观众欣赏水平,却一个劲的用烂片去糊弄观众。
当韩国早都开始用剧情人物的关系冲突来制造喜剧效果的时候,你居然还停留在二人转的装疯卖傻来制造喜剧效果,不是人人都爱看乡村爱情故事好吗。
不会?
那麻烦你好好正常的讲故事好吗。
知道改编烂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吗?
喜欢自以为是的添加一些以为观众会喜欢的桥段,特别是搞笑的桥段。
最想不通的是前面有一部精绝古城的珠玉在前了,不会借鉴吗?
导演你是太忙了吗?
忙的话,照着小说情节拍行不行?
从选角到表演到剧情逻辑,简直是灾难。
还有女生的服装化妆简直丑到爆。
电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导演看来追求错了方向,该真实的地方不真实,不该真实的地方他偏偏要真实。
目前6集。
负分。
7月29日更新7-9集这3集没有在出现那3个SB配角了。
直接领盒饭了。
不知道是不是制片方看到群众的反应临时剪切的版本,如果是的话,那还算有点良心。
如果原本就是这样设计的话,那前面的6集给这3个配角这么大的戏份,就显得更SB了。
希望是前者。
总之这三集感情戏节奏慢慢回来了一点点,07集阮经天的演技还有点出戏,其他还好。
08 和 09 虽然一大段都是感情戏,但是搞笑情节没有3个配角的强行搞笑这么尴尬了。
果然没了那3个配角,舒坦多了。
如果之后能一直保持08和09集的水准,那我可以改成2星,当然前提是别当鬼吹灯来看。
这就是部乡村爱情故事。
更新10-12我发现我真的忍不了了。
不知道在拍些什么。
都已经到12集了。
看着还出戏,这3集又是废话一堆。
这胡八一演得莫名其妙,你都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性格,对白毫无逻辑导致人物塑造完全失败,所有人都看着别扭,特别是那个林场女和胡八一的戏份,然后还硬要强行加一些不好笑的搞笑的桥段,哪怕大场面来了也完全提不起兴趣了。
这剧我已经放弃了。
真的受不了了,回去看了3集的精绝古城,才发现这剧差得不是一点点,1星肯定是它的最终归宿了。
更新13集纯属无聊,加上看看整剧宣传的小高潮和小怪兽。
我错了,我不该找虐的,感觉智商受到了1万点伤害。
一开始听到关门的声音胡八一就叫大家隔着十万八千里的快跑去门口,门都关了,还叫大家使劲去抬,后面又不是有人在追,看得莫名其妙。
然后看到外面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手,胡八一又叫众人快跑回去。
等等,不是隔着个打不开的门吗。
怕啥?
这胡八一一会沉着冷静叨叨一堆屁话一会遇到点事又跟10岁小孩一样无脑。
这人设简直bug一堆。
之后最好开禁音,因为全都是:胡八一~胡八一~阿啊胡八一~,危险关头3女的只会喊胡八一,连胖子也喊胡八一,然后怪兽就在眼前胡八一还能左右个搂一个女的,最搞笑的是,胡八一空手锤鳄鱼。
每一秒都是bug的剧情,你会被气到想笑。
这是给人看的吗?
这样弱智的剧情是给10岁小朋友看的?
我真的佩服编剧和导演。
另外话梅的小胡子真性感,尼玛造型师是瞎了吗。
不不,是整个剧组都是瞎的。
那些水军说后面会反转的,说下幕会好看你们良心不会痛吗?
没水军,这剧估计早都下到3分了,这剧给一星我都嫌多。
配角都很会演戏,台普确实很出戏。
优缺点明显,整体定位成青春片跑偏,人设崩塌狗血戏太多,亮点只有镜头配乐和某些场景特效--让明星穿掉档大棉裤这种态度值得鼓励但弥补不了更多的缺点,钱没少造效果没河神好
感觉比隔壁河神差了点 也可能是因为隔壁河神是侦察案子,进展比较容易看.此剧的色调我很喜欢.但是进展有点慢,人物以后应该有明显的性格发展。不比靳东版,一开篇就成神了。当然我给那剧5星。这部嘛,看下会怎样蛤
拍的什么瘪犊子玩意,时不时透出湾湾腔的男主拉扯着仰慕他的一众男男女女,外加不时插入的尴尬笑点,好像在看一部台偶喜剧,这根本就不是鬼吹灯……
比靳东的老干部风格好
王胖子比胡八一还帅,太不科学了。
挺好,娱乐性一流
当然不如书精彩
报复性打分(+1),想当初真不应该因为演员对该剧抱有偏见,更不应该因为豆瓣低分而放弃挑战…直到最近怒晴湘西,才发现制作团队是一伙儿的,奏想看看黄皮子他们到底能差到哪?这一看不要紧,除了胡八一的外地京腔还有瘦身成功的胖子以及提前剧透的广告外,还有啥?到底还有啥值得低分?!真的,你们是没看过《云南虫谷》……
一拖再拖终于看完了,大家有些过分苛责,作为一个看了原著的人,我感觉已经很不错了!一千个人看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具像化的影视作品怎么能满足每个读者的还原想象呢~
制作技术水准,还原度都很好,甚至在部分的概念设计以及特效制作上已经算有惊喜了。问题在于改编部分的完成度和整体的叙事逻辑出现了很大的纰漏,也没做到前后呼应自圆其说。如果好好解决这个层面的问题,然后去把云南虫谷和怒晴湘西拍出来,就略屌。
相比之下,精绝古城那部真是太好看了,这部槽点太多了。
先标个三星,第一集管虎的长镜头定场。喜欢阮经天哈哈哈哈~
很好
唯一亮点是阮经天在里面出乎意料的特别特别帅……
笑点傻得弱智,无效的镜头太多了
除了阮经天的台湾腔让胡八一这一角色有些出戏,在费振翔和管虎导演的操控下,还是很努力的向天下霸唱的故事靠拢,虽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吧
拍出了电影的质感!我能说每一分钟我都害怕么,管虎对镜头的把握对节奏的掌控都十分到位。
东北N人转,连口音都不达标,我只能标签喜剧
电影质感,胡八一口音有点出戏,先观望…… 多给一星是因为隔壁牧野诡事的衬托。。。ps:那个二黑说的就是纯粹的黑龙江东北话,总算不是以往影视剧和小品里那么刻意的东北口音了,听着顺。pps:减到三颗星,太拖沓了,没用的地方太多,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