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蛮高开低走的,前面的剧情节奏好,但是时间的流逝一点都没感觉到,也能看进去,可为了买房日渐走向疯魔的女二 。。。
拎不清的女主。。。
实在是无力吐槽了。
女二前期有能力买一套房子就要买三套的时候隐约能知道后面是怎么的发展,只不过能这么夸张是我没想到的。
我还没想到女主那么扶不上墙啊,女主在前期的刻画里是个清醒的人,她就不能清醒的对自己的工资水平有点认知吗?
能买房就买啊,女二还那么监督她,最后还是没买,因为和老男人一起睡觉更让人无法理解。
男主王阳嘛。。。。
想到那句有得必有失我就想yue,emmm老,丑,胖了是大家肉眼可见的,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那种普信。。。
这种普信不是保持身材和外表的干净能掩盖的,从有了点名气后参加活动一秒八百个假动作的路透,还要这部剧里为了塑造『中式霸总』设计的各种小细节,那种到了年纪就自动解锁特约评论员的爹味,一毛钱都没花,净给你讲些大道理,你没办法接受就是格局不行。
杨洋的装是那种故作高冷,一言不发,这个是假装高知,身体的交流也要,柏拉图式的爱情你也得要,穿衣服还竖起衣领,手插裤兜,呕
央视一出手果然不一样,近期热播剧《一路朝阳》让疲态尽显的都市题材剧焕发出了新的光彩,热度居高不下,也给现在的年轻人一个受教育的机会,了解职场的各种形式,在电视剧五花八门的今天,央视一出手热度如此之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一路朝阳》首播只有一集,收视率已经飙升到了全球第一,虽然现在豆瓣上还并没有评分,但是却一路好评,而且都说这部剧“十分真实”。
刚开场,职场小白随手为大boss化解了尴尬,但是呢,却得到了一个实习的机会;就连这个实习的机会,都是小白自己争取再争取的,都市国产剧这波操作真是深入人心,让普通人做回自己人生的主角,让国产剧再次冲上了巅峰。
谁说普通院校毕业的普通青年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了?
谁说我们的青春就不是青春了呢?
李慕嘉:就算学历不高普普通通,也要让自己的人生一路朝阳,向阳而生《一路朝阳》开播第一集便让我回想起了当年年少时候的自己,没有步入职场,一无所有,但是却要和很多年轻人一起竞争一个岗位,每天穿着制服奔波,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内心深处焦虑不已。
当时跟朋友到家门口对面的人才市场去碰碰运气,里面鱼龙混杂,全部都是销售岗位,而且还有HR推销我们去卖保险,我朋友不愿意做,HR看着我们对我们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想来也真是生气啊。
剧中的李慕嘉和田蓉也一样,一个是房产销售,一个一直投简历却没有工作,两个人都很努力,但是却没有结果。
直到这天,两个人再次来到了知名律所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所有的入职者都是西装革履,朝气蓬勃,她们两个菜鸟显示的毫无存在感。
好巧不巧,李慕嘉遇到了职场女霸总吴剑秋,而且今天的招聘工作也是针对她的。
李慕嘉遇到了老熟人,还想着这下有戏了,自己即将拥有一份全新的工作,但是女霸总看完了对方的简历之后直接说:“不好意思,你的学历不符合我的要求,有这个时间,不如去别的律所试一试。
”女主低着头说了一句:“这不公平...”大boss吴剑秋笑着说:“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刚才带你插队的时候,你怎么没想到不公平呢?
”你看,即使是熟人,最终女主还是面试被刷掉了,因为学历不够。
可是女主毫不气馁,虽然自己的学历不够,但是女主看到吴剑秋大boss购买的咖啡充当手冲咖啡被发现的时候,还是返回去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并且说:“您就给我一个月时间,说不准能够解一时的燃眉之急。
”吴剑秋见这个小女孩内心深处有一股子冲劲,所以愿意给对方一个小小的机会,给了她待在大律所实习的机会。
可是机会只是一个敲门砖,真正要融入这个公司,还要依靠李慕嘉个人的能力。
第一天来,就被新同事问说:“你有建造师证吗?
那会计师证有吗?
你不懂经济、不懂金融、不懂专业、以后怎么给人家服务啊?
二外的考级证你有吗?
比如日语、英语、法语?
”这些李慕嘉全部都没有,只有一个英语六级的证明,你看...其实人生多艰难啊,有些人就是能够用你看得见的这些时间,去做一些你做不到的事情。
紧接着便有外国人与李慕嘉用英语对话,直言不讳李慕嘉是走后门进来的吗?
这...看着就让人生气....可是又怎么样呢?
李慕嘉,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大学生还是依靠着自己的能力在这个公司站稳了脚跟,让别人刮目相看;庆幸的是,李慕嘉的这些努力都是有用处的,她成为了一个最扎实的螺丝钉。
央视热播剧《一路朝阳》为什么能火?
它可贵的普通人视角能让人多入戏?
普通人的入职视角,能有多醍醐灌顶.
《一路朝阳》是普通人的视角,看完第一集的时候,我便感受到了电视剧带来的窘迫感,刚刚毕业的普通高校生的窘迫和为难。
对于女主来说,出发之前信心满满,面试之后失魂落魄,和我们每一个最普通的普通人一模一样。
总算是有一部国产都市剧,女主角不是有钱的富二代,也不是开着大奔的实习生,还不是住着精装的汤臣一品的房子....女主角只能够住着普通的出租屋,出门找工作做着几百万的地下铁,穷到一个人在地下室里面吃着自嗨锅,也倒是挺乐呵的。
其实我们普通人是遇不到能够让后半生无虞的金手指的,每个人都要脚踏实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步步向前,一步步走到人前去,电视剧没有刻意放大普通人生活的不易,让电视剧中的人物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也为后来的都市剧打了个样,让我们对于人世间的生活有更大的代入感。
勾心斗角的职场氛围感拉满了.在电视剧一开始,女主角就因为学历不够被金达律师事务所拒之门外,可是这个充满信心的职场小白并不以为意,她信心满满,勇往直前。
同事会直接问:“你有建造师证吗?
那会计师证有吗?
你不懂经济、不懂金融、不懂专业、以后怎么给人家服务啊?
二外的考级证你有吗?
比如日语、英语、法语?
”紧接着便有外国人与李慕嘉用英语对话,直言不讳李慕嘉是走后门进来的吗?
李慕嘉不仅听不太懂对方的英语,而且已经脑子一团乱麻,一无所知了。
大家怀疑李慕嘉是走后门进来的,都对李慕嘉的背景十分好奇,可是李慕嘉能有什么背景呢?
李慕嘉自身难保啊。
追梦路上困难重重,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其实追梦路上,会有很多的为难,比如女主角会因为没有找到工作而被婆婆家的人耻笑,会被婆婆家的人央求给自己的儿媳妇找一个工作,甚至还要再给自己的儿子介绍对象。
而且在看剧的时候,王菊也是大学毕业生,她的对象已经在金达律师事务所工作了,但是王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再一步步面试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拼搏是残酷的,可是大家都还是继续潜行着。
我们总是觉得人生是HARD模式,可是谁的人生不迷茫呢?
又有谁不是一边哭泣一边努力,人生可能会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是我们也要勇往直前,找到最好的自己。
大学毕业生前行的道路注定是不平凡的,注定是充满坎坷的,我们走过了一个坎,又是下一个坎,生活也是一个个不断“想通”的瞬间,每一个去到“北漂之路”的女孩子,其实都是想要因为梦想留在那所城市之中的,我们看电视剧最大的感慨,其实不过是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和老公一起看剧的时候,我们感慨着从前,期待着以后,虽然道路充满了荆棘,但是我们不断地披荆斩棘。
剧名“一路朝阳”的意思,那不就是要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之上,一路向前,普通人的生活之中,也总是会有朝阳照耀,阳光之下,总会有一个全新的方向,出发,也就是唯一的办法。
主角们塑造的角色,让人眼前一亮,高叶霸气,王阳精明央视新剧之所以能够一路收视长虹,一方面也是因为阵容十分强大,大家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角色的特点,并且塑造出来。
比如一出场便惊艳我们的高叶,虽然因为《狂飙》才逐渐为人所知,但是高叶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果然强大。
面对丈夫出轨,从容不迫,先拍下照片,再打电话通知前夫。
不过毕竟这不是捉奸在床,虽然没有那么强大的力度,但是高叶的从容不迫确实给了我们已婚女性一个前行的方向。
在职场的时候,高叶也是大女主的形象,从容不迫,完全没有故作嚣张,每一步都是有理有据,就算是离婚都是胸有成竹,喜怒不形于色。
这种历经沧桑后的沉淀,并不是每一个演员都能够塑造出来的。
无疑,高叶吃透了这个角色。
除此之外,王阳的演技也让人耳目一新。
王阳一出场,便让高叶营造出来的紧张气氛缓和了下来,先点个咖啡,放松一下,然后坐下来,慢慢谈判,这个反应就很绝了:第一,这是你的律所,但是依然要按照我的慢节奏来行事。
第二,你着急我不着急,我就在这儿慢慢地和你好费力气。
每个角色都把每个角色的特点释放了出来,脸上波澜不惊,其实内心深处已经快刀斩乱麻。
对于高叶来说,高效率才符合律所的实际需求,可是对于王阳来说,他看的出来对方的着急,所以他不急。
大家在平静之中,暗流涌动,你来我往,都是千年的狐狸,我也没有在跟你玩聊斋。
不过她们的演技我们已经有目共睹了,不然也不能够大红大紫。
最令人期待的还是这部剧的走向,千万不要高开低走,让人失望至极啊...拜托拜托。
法律行业特别看重血统出身和资源。
故事设定在最好的律所,看名称也许背景设定是金杜。
如果按照规模来说的话又应该是盈科。
律师事务所不像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四大的说法。
而真正的法律精英,大多不会去律所,而是体制内从事法官、检察官职业了。
然而,我国是绝不可能拍摄出丰富多彩的律政剧的。
法官、检察官的生活只能是两点一线,要么在法院检察院,要么在家。
但凡出门跟朋友吃个饭,都得担心别被监察委叫过去核实情况,其他娱乐方面可想而知。
而美国之所以能拍出好看的律政剧,并不是编剧多厉害,而是司法制度使然。
这也决定了,为什么国产剧只能以律师视角进行了。
但优秀的法律人,大多聚集在两高,差一点的,才外溢到律所。
我闺蜜的闺蜜,本科考的top2法律专业,毕业后上岸最高法,住着单位分的房子(在三环),每天养花晒猫,日子好不自在。
帝都的一套房,至少800万,即便是进红圈所,我相信毕业没有十年也赚不到,甚至时间更长。
律所的招聘,各有千秋。
我有个99年的法本朋友,她爸爸是某省高院法官,姑姑在中伦当律师。
她本科毕业后,去姑姑那里干了一段时间,不需要通过hr,一句话的事。
具体薪资不清楚,但据说社保是顶格交的。
在律所,如果想混的好,没有资源是万万不能的,更不是单纯靠学历就可以的。
甚至,证书作用也不太大。
一个动辄千万的并购,团队里会有专业的建筑师、会计师,以及特殊行业的专家,不需要律师本身持证。
而律师持证,也没有相关实操经验,起不到什么作用。
律师的专业,是更懂法律,懂别人不懂的规则,这才是作为新人该去学习的。
比如,某些案子在当地立不了案,但你有本事能进入司法程序,这才是真本事。
剧里问女主是否持有cpa证书等,一看就是混得差的底层律师新人,还没明白这个行业的规则。
家里没有政界背景的,干不了律师。
自己没有案源能力的,更干不了律师。
当然,如果仅仅是求个温饱,做法律民工,无所谓。
案源很少有回头客,尤其散客,性质使然。
就像十八线艺人要不断的跑通告一样,即便是北影中戏上戏表演专业毕业,也不是每一届都能出现当红明星。
律师同理,若没有名气,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因此,真正的学霸,尤其小镇做题家,最适合的路是进体制,稳定,该有的也都有。
原生家庭能提供助力的,优选做律师。
如果都不是,很难走长远。
总觉得按照前十集这个节奏,后面的剧情主线应该是李慕嘉的职场升级,直到最后才和黎光在一起,黎光也不会遇到这么多实实在在的危机,毕竟运筹帷幄老狐狸。
男女主的事业线不应该搅和得这么深。
哎,还以为今年国产职场剧起来了,没想到目前为止好看的只有做自己的光(这么一说人家也是主角有年龄差,一方还有孩子。
黎光后面的人设比李慕嘉还崩,前面几集这种塑造怎么可能是喜欢教育人的爹味♂
跟着妈妈看电视,发现女主老板是高叶!
高叶真的很适合这种飒爽英姿的大女人。
全部女性角色最喜欢的就是叶剑秋了。
李慕嘉是一路鸡血,田蓉菜狗进化,田蓉一开始那个满脑子男人的舔狗娇妻样子真的气死我了,被甩了,哭哭啼啼要死要活,男友会抛弃你,姐妹才是永远支持你陪伴你的那个,抓马结束终于崛起开始搞事业了。
姐妹俩的男人都不太行。
女人,甩开男人的大步向前吧!
一想到后面女主要和中年大叔谈恋爱就不想看了,不是说王阳不好哈,俩人父女感太重了(重点是王阳真的演过李兰迪她爹)……能不能女主独美啊!
看了剪辑才知道原著是可没什么朝阳,都是灰色的现实,电视剧给美化了,女人都欲望有野心要一步一步高升有什么不好么?
结果奋斗半天还是得跟好男人结婚是吧?
话说老男人也好纯情的,怎么可能呢?
喜欢田蓉和李万兵这一对,比较好看,更真实一些。
王菊爱豆出身,没想到她这么会演戏,好像不是在演戏,是角色上身的感觉,她就是田蓉!
田蓉是一个人,不是一个角色。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拍《重启人生》那样相伴一生的姐妹情啊!
都市剧女性角色不要总和男人拉拉扯扯纠缠不清的😒
刚看这部剧的时候我以为是两个应届女孩凭借自己努力在北京扎根的故事以写实的剧情吸引观众进来共情,后面却是悬浮的剧情。
所谓努力也是比较的伪命题,李慕嘉接的案子都是围绕黎光展开的田蓉也是靠父母首付,朋友接济,自己付出的努力就是在这过程中吃自己给自己的苦最终她俩的进一步跃升应该还要借黎光,拆二代的力所以剧情到了后面我也是不太能共情了国产的生活剧每次都是开头打着真实的旗号,把观众骗进来。
为什么不能写李慕嘉打着一个一个案子,最后成为了金牌律师,把那些案子展开观众也很爱看呀写田荣在做中介中遇到的客户,科普租房,买房的知识,最后成为王牌中介不也很好吗不是说剧里不能出现男性角色,不能接受男性的帮助,而是我觉得困难最终还是要由女主角她们自己克服,男性的存在意义就是给女主角提供情绪价值,这样的感情线观众会自己找糖吃,磕得更起劲而目前表面上是女性自我成长,但内核主打的还是女性要靠男性帮助提携,最终回归家庭(听说吴律最后也要辞职照顾孩子了)看至21集弃
几集下来,目前最大感受就是:我不是在看剧,我是在看当初那个来北漂的自己。
我跟李慕嘉田蓉一样,普通学校毕业后就开始了北漂生活,不确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海投简历广撒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小公司的岗位写着“应届生”,结果我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告知学历不符合标准,这种招聘信息和实际录取两套标准的,面试的时候真的见过太多太多了,田蓉黯然走出会议室的身影,仿佛与当年那个灰扑扑的我重叠。
在找到工作后,就开始担心租房问题。
不稳定的时候会焦虑能不能过实习期,现在租了,下个工作离这里很远怎么办,押金也只会退很少一部分;稳定了之后,宁可花自己半个月的工资,也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这个时候父母都会语重心长开始劝说,“回老家多好,能托关系给你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还不用租房住”。
其实谁没纠结过呢,稳定固然很好,但初生牛犊一腔热血,既然在北京上大学了,那我铆着一股劲就要试着去闯闯。
那时候也谈了个男朋友,大二的时候在一起的,他是本地人,曾经也相信只要我们够爱对方,工作、家庭都不是什么事,但现实就是,他父母执意想让他找个本地女孩,想找个条件跟他家差不多的,最后拗不过家里,我们分手了,所以当我看到丁之谭父母的那番言论,原以为早已忘却的自卑又涌上心头。
多年过去,愈发觉得面包还是爱情的争论其实挺没必要,年少的时候肯定是觉得爱情重要,但当真的要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恋爱就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对于我那段没有实现的幸福愿景,我寄托了一点希望在李慕嘉和丁之谭身上,希望他们可以走到最后,不要被现实打败。
小的时候,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工作了就“自由”了,事实却是刚开始工作,试用期工资少到只够支付你的日常开销,连租房的钱都是父母交的;迷迷糊糊加入“月光族”,没钱的时候只能伸手管家里要;甚至如果在大城市待不下去回老家了,工作还得托父母找。
父母偶尔来到租住的房子,就是做起“免费保姆”,一边收拾,一边念叨,甚至会私自给安排几个相亲局,这种时候我们就会觉得烦了,会像丁之谭一样义正言辞:“我有工作无残疾,请你们不要打着爱我的名号,干涉我的生活”,而这种想要完全剥离家庭,却又无法完全剥离的状态很纠结,一方面我们会觉得父母干涉过多,一方面我们又不希望他们放手的过于彻底,但归根究底,本质是经济困难带来的现实困境,经常被焦虑、无奈和自责、不甘充斥的那段时光,谁没经历过呢?
不管是像李慕嘉这样头脑清醒有明确目标,像田蓉这样手握地狱开局,还是像丁之谭这样平淡有退路的,在大城市里奋斗的青年们刻画的都很生动真实,相信每个正在经历或者经历过的人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希望每个在大城市拼搏的青年人,都会在不经意间从沙砾被打磨成珍珠,能够拼出个无悔青春。
这部在央8播放的电视剧,看到现在搞不清要表达什么价值观了,一开始看剧名以为要讲的是青春奋斗,结果创业未半而中道直接上演父女恋,女主对黎光说:“没有女孩不喜欢你”,合着我国适婚女性都喜欢比自己大21岁的多金男性???
这是什么狗屁价值观。
女主一开始欲拒还迎,然后确定关系后,镜头一转俩人早上就一个被窝醒来???
就这就不要立奋斗逼的人设了。
再看田蓉,这位演员演的真不错,但是一开始榨干父母钱包买三套房,说到底不就是炒房吗?
后来田蓉一系列的操作,就是不断置换,不断炒房,这跟小丁炒股有鸡毛区别,不就是赌吗,只不过你炒房赌对了,所以赌对了炒房难道就该表扬吗?
就该皆大欢喜吗?
房价不理性的上涨不就是千千万万个田蓉造成的吗?
另外前期剧情,小丁多给5w分手费,这是什么狗屁规矩,正常男女交往,分手后还得给分手费?
编剧到底要表达什么?
新剧《一路朝阳》开播,王菊格外抢眼,她把普通人演活了。
演普通人,她比很多科班演员都强。
不少观众说:看别人是在演戏,而王菊是在回放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部剧描写两个“北漂女孩”的奋斗历程,没有名校光环,全凭野蛮生长。
《一路朝阳》整体写实,没有做作的翻白眼表情包,市面上那种投机取巧、矫揉做作的国产剧陋习,它没有。
女性群像戏很质朴,这很难得。
这样才能成就“戏捧人”。
王菊饰演的田蓉,山西女孩,不讲究吃穿用度,过得质朴,活得务实。
田蓉家境不错,父母在08年那个周期能拿出60万给她北京买房做首付款,算蛮好了。
田蓉不娇气,她人格底盘坚挺,与家庭成长环境分不开。
两件厚羽绒服轮流穿,一件暗红色,一件黑色,不修身,还很显老气。
她的服装很不精致,都是笨重的羽绒服,黑色中介服……与影视剧服化道标准格格不入,但非常真实。
田蓉没有精致妆容,皮肤也不白皙,脸是圆嘟嘟的。
有观众说,圆嘟嘟的脸有福气。
这倒符合田蓉的人设,努力赚钱,旺财体质。
她从“恋爱脑女孩”到“中介女王”,靠着这些土气十足的衣服撑满全场。
越来越多的观众也不以貌取人了,在如今这个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田蓉是普通人奋斗的基本盘。
最开始的恋爱脑田蓉,确实活得卑微。
男友势利眼,马屁精,处处看不起田蓉,还好为人师,擅长说教,只因自己在职场活得卑微,必须在生活中给自己垫高,找个死心塌地的仰慕型女孩,满足自己受人瞩目的虚荣。
田蓉在恋爱脑里越陷越深,做好全能型免费保姆。
男友的各种鄙夷,她视而不见。
男友后面提出多次分手,田蓉被迫接受现实。
这个阶段,她整个人都怯生生的。
说话没有底气,低着头。
也不敢有理有据地做长时间沟通,被人怼一句,立马泄气。
缺乏自信,自我管理还没有启动,多说两句话,就自己露怯。
王菊不是科班演员,她不是那种字正腔圆的表演路子。
她演普通人,就很有代入感,仿佛就是我们身边认识的那个谁。
这可能是非科班演员的好处,科班演员有时候容易把角色演成“话剧”,观众就觉得这样的角色很有距离感。
王菊这次一出场,说话的调调就很生活化,那种怯生生的气息,拿捏很准。
很多演员台词说得太精准了,是按照那种表演理论去衡量的精准,而不是生活的标准。
田蓉也是从小白一路成长的,最开始被店长狂骂,指着鼻子骂的那种,毕竟中介这一行,业绩为王,菜是原罪,就是这么残忍现实。
前面还是恋爱脑的时候,她说话细声细气,带着一点撒娇,语音语调有些小层次,底气很不足,毕竟那个阶段是讨好型人格,容易被人拿捏,被人PUA,尽可能去活成别人的那个标准。
后面从中介小田到金牌田姐,她整个人都蜕变了,但也不是那种张牙舞爪、气场强大的蜕变,就是普通人循序渐进的成长。
普通人的成长没有秘诀,第一靠时间去熬,第二靠聚精会神、分散注意力往前冲,没有高光,风过无痕。
王菊的表演也是如此,没有痕迹。
田蓉蜕变后,把大智若愚发挥到了极致。
做中介,也是要各种讨好,但和讨好型人格不同,过去的恋爱脑小田是一门心思给人做嫁衣,自己就是燃烧的蜡烛,什么都不留。
金牌中介小田,讨好是一种技术手段,她要抓准客户的需求,搭载眼睛里有活儿,懂得抢占先机,目的是赚佣金。
这是有效讨好,是基于专业服务思维,利他也利己。
她做事踏实,完全不挑活。
新人阶段不出单,她就靠着热诚走到底,客户小孩突然生病,她不顾一切抱着孩子跑到医院,感动了客户。
本来客户只是想找小田询价走个过场,早就找好其他中介了,最后被她真诚打动。
房东卖房,她能顺带着把人家家里保洁、各种杂活儿全部做了,增加点吃苦耐劳印象分,就是先机。
做服务,这种附加值体现就是加分项,可以抓到以小博大的红利。
田蓉自己的赛道抓得很准,08年那个周期,房价暴涨前的最后红利期,她瞅准了房市走势(估计小姑娘认真看过《创世纪》),立志早日实现包租婆人生。
这个赛道,比传统型白领赛道,回报率高太多了。
她极力说服父母,凑足60万,作为北京买房首付款,原计划在市区买一套就算了,她敢搏一把,换成在远郊买三套,地段现在不好,但未来可期。
自己省吃俭用,每天只吃泡面来努力还贷。
过日子是把好手,省钱天花板就是咱田姐。
办一堆信用卡,把各种优惠最大化。
做中介就是社牛体质,脸皮厚确实有优势,站在超市门口,就能把办卡送的超市卡转手卖出去。
她是把茶米油盐的那种钻研精神,转化到买房卖房中。
过日子是门大智慧,把生活的边边角角钻研透彻了,思维转移,到哪里都是一线市场的生意经。
说到房子,她眼睛里都是光,放在那个黄金周期,这些都是保值增值的投资。
做中介,让她非常务实,生活可以从简,各种仪式感都不保值增值,她的心思都在做业绩上。
生活对自己抠抠搜搜,工作上对客户绝对的大气大度。
三套房贷确实很辛苦,她准备卖掉一套,给自己缓冲缓冲。
自己急需用钱,价格只能让步,和李叔这单交易,田蓉就相当大气。
市场瞬息万变,前面还稍微有点短暂遇冷,后面又开始活跃了,她价格卖亏了,买家李叔呢,理财赎回时间算错了,全款钱不能按合同规定交齐,田蓉原本可以一石二鸟,房子可以不用贱价卖出去了,还能白拿一笔定金。
最后她还是把定金退回去了,她做事看长线,这个做人的格局和底气,让对面老江湖李叔相当震撼。
最后沉思的镜头,看得出她有做人性的挣扎,谁不爱钱呢。
她的表情余温里,有挣扎的痕迹,更多的是释怀的勇气。
处理自己房产的过程中,她该让利的时候会让利,放在那个周期,时间就是增值项,节约沟通成本,让的都是小利,后面都会成倍回来的。
处理自己的柴米油盐,她是能省则省,苦自己无所谓,关着门都是过自己日子,不碍谁,出了门,做业绩做生意,不能塌台,做中介,小格局注定了这条路走不远。
很多观众都说王菊就是把小中介的那股憨厚与精明演绝了,没有表演痕迹。
你要观众去说表演的条条框框,他们说不出,但只要有人能演到观众戳心,他们就能叫绝,就能共鸣。
难怪有观众说:王菊按文艺界说可能不算最亮眼的演员,然而演技砸入普通人的心里,让人深深感到这是我们身边人。
真诚朴实毫无做作感,可以说是演艺圈的一面镜子。
现在的演员很多都是按照大明星的标准去定制的,演技里尤其包括表情管理、微表情一条龙输出,表情首先要美,上镜,然后行业吹捧出清一水的“演技炸裂”,就像生活里那些“活在摆拍”里的表演型人格一般。
这么看,王菊就是输出最生活流的表演。
她没有炫技,就是用质朴,去给角色增光添彩。
王菊早年做过幕后经纪人,积累过丰富的生活经验,知道生活里的路人是如何说话,如何走路,如何拿捏眼神的。
普通人精力很有限,每天柴米油盐的烟火气已经够劳心劳力了,没有那么多“炸裂表情”,情绪释放的时候都是润物细无声的。
普通人过日子,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多余的粉饰,能免则免。
王菊就是把这种可贵的生活经验,移植到表演里。
生活储备是最好的表演素材,世界上多少神坛级别的演员,都是把生活当表演教科书。
哪怕是表演学院的老师,都是一直鼓励大家去观察生活,看到路边有人吵架,敦促学生赶紧去围观路人情绪,这些都是最好的表演素材。
现在很多演员,与生活是断层的,星光璀璨意味着被保护太好,周围都是好听的话,也就慢慢浮在半空,但表演是要贴地的。
以前的演员拍戏之前,会腾出几个月去体验生活,先让自己沉浸到角色语境里,以前的创作流程必须有“体验生活”这一环。
现在都没有了,都是流水式工作,很多演员只能交行活儿,说着精准的台词,情绪都是按照套路输出,成为了一种交活儿公式。
久而久之,荧幕上都是脸谱化的脸,观众也看不清这到底是谁了。
模仿生活里的情绪,再反哺到表演,这才是王菊的可贵之处。
她还坚守了初心,作为演员,她作品不多,但每一次都有惊喜,稳中有进。
————我是行业总结碎碎念分割线————都说国产剧配角更容易出彩,这真的是本周期的定律。
贴地的角色,交给配角,从做剧角度来说,很实惠。
面对市场,贴地角色能有共鸣,反而能成就一个剧的卖点,能迎合观众,也能在宣传上带动自来水热度。
普通人角色,才能快速冷启动路人盘。
现在经济下行,田蓉这样的角色,更有代入感。
那种省吃俭用的过日子、求生存,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这么看,《一路朝阳》做足了市场洞察,也敢于尝试。
王菊也能闯出自己的独特赛道,之前《爱很美味》就看到了不一样的女强人,职场女强人不是靠那种“情绪爆破”,不靠披头散发和张牙舞爪,靠的是内核。
毕竟生活中的女强人,都是如此。
1、职场部分:你一个红圈所的大所,一个律师,能做并购案【非诉】,墨大和黎明的违约纠纷案,林晓月的离婚案……?
2、男主部分:随时随地爹味说教,包括不限于带女主去吃日料开始“你吃过鳌虾吗?
鳌虾可是在深海某些特定的海域……”、告白时候高高在上:“我一个四十岁的男人时间成本并不比你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低”不提前告知女主就带去满桌都是男人的饭局喝酒【女主在你心里到底是什么定位?
】,还有离异有一娃的这个设定……话说编剧都改成霸道总裁爱上小白兔了,能不能梦幻到底?
你这梦幻里头拌现实真的是不伦不类……3、女主部分:金手指开得太过了。。。
你要说她是个名校毕业生,基础本来就强,成长快可以理解,你一个二本毕业生【没有说二本不好的意思】被破格录用进了金达这种强者环伺的律所还一眨眼就成了尖子?
这到底是什么剧?
一颗仙丹打通任督二脉就此飞升的都市修仙剧吗请问?
女主部分还有,跟男主聊财产公证那里,“我会督促你做婚前财产公证”,男主笑得一脸神秘莫测……这段编剧是想要表达什么呢?
宣扬一种男权认可的独立女性价值观?
不要太媚男好吧?
【未完待续
前面有多好看后面就有多无语😓
别再用这种恋爱剧误导小朋友们了。。。
@@@(2023-08-14)一路朝阳(sunrise/all theway to the sun)(1-36)(妈妈说李兰迪好看,让我看,我就挑了一部看;这个扮相确实可以,尤其是笑起来。王菊演大学生居然不算太违和。原作叫《大城小室》,房市是核心话题和冲突焦点。前半段剧情尚可,后半段非常拉胯。第1集2007年大学毕业。第4集吵架。第5集和好。第7集分手。第10集接案子。第11集打官司。第12集安慰男主。第13集被表白。第16集过夜。第18集接受表白;滚床单。第20集和闺蜜分道扬镳。第22集赢官司。第24集相互求婚;奖金有27W。第25集与闺蜜和好。第26集准备结婚。第27集分手。第30集闺蜜结婚。算是happy end,辞职创业没有失败,闺蜜和表妹婚姻没有失败,和男主重逢、重新开始。)
前面我都忍了,后面黎总和女主的剧情,我是真忍不了,要不是经历过职场和社会的毒打,真信了这玛丽苏的破剧情,职场男老板很多都是油腻的,暗戳戳的性骚扰,地下恋情,得不到就打压孤立你,哪有那么多见光的纯爱,还跑到女主老家给女主妈妈付医药费,我真的看笑了,这老总那么闲呢
王菊的表演为本剧添色不少。
2007年一直到2019年,作品用10多年的时间跨度讲述着在北京这座城市里的人和事,她们才恍然发现了理想同现实之间的鸿沟和差距,凭借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业界精英,成长话题融入女性职场和情感的现实境遇当中,她们都在一次次的遇到难题、解开难题之后愈挫愈勇、勇敢无畏。
1. 高开低走的典范,崩不胜崩的剧情。女主从代理离婚案开始崩盘,田蓉从借70万开始崩盘。一路崩盘。2. 为了价值观强行编剧,但是女主的成就始终离不开酱油男主的影子,女二夫家,拆迁户+08年以前就开始投资房产,且没有奢侈消费,即使有借贷,怎可能资不抵债?3. 亮点是主角们演技自然,可看。
李慕嘉和田荣两个极端,一个为了生活品质可以月光,另一个为了买房走火入魔。虽然俩人有过意见不合但最终还是经住了时间考验,友谊越来越牢靠。王阳演霸总有点油腻,他和李没有cp感,李看上去学生脸。大嫂的角色特别适合,气场全开。职场毒舌还是金句都很试用。整体还是贴近现实的。王菊的演技令人刮目相看,请好好磨炼,一定能大放异彩!配角也演的很不错。男二有点像杜江。
这故事情节,人物设定。。。像把网络时事热搜臆想等梗罗列在一起了。。。
全员演技在线,节奏不错,整个剧底色都是向上的,暑假档一股清流
前10集和后面26集完全分裂
剧虽然是好看,但果然还是逃不过烂尾的命运,希望国产剧多改进吧!
半部
让我想起了那段时间的自己。
受不了王阳,太装了,还书圈天菜,我呸,都不如田雨
当玛丽苏剧看的。但是看到老男人男主跟刚毕业的女主说:“理解你怕最后我们走不到一起会浪费青春,我四十多岁了我的时间也很宝贵”,还是忍不住震惊于老男人的厚脸皮和鸡贼,观感太差了,我简直想吐……
看到二十三集李慕嘉因为林晓月的离婚案固执的和黎光吵架,还和吴律师对立的时候,就不想看了,真是对女主很无语,享受着便利,还觉得自己遗世独立,什么人设,还没有女二和官配的剧情讨喜!
田蓉这个人设好接地气,听到有商机立刻敲邻居家门打听,在试衣间都能上前搭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真的在发光
吴剑秋当面拒绝李慕嘉还满真的,充分说明了没有实力就算机遇来了你也抓不住…想要成功还是要先充实自己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作为律师看过了人性却还能坚持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李慕嘉才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