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马进其实最后死了,这有道理,因为他跳下了山崖,最后沉入了海底,而结尾只是他美好的想象....好像也有道理?
但我之前的推理就出现了漏洞。
对于电影中多次出现(我印象中好像三四次吧)的蜥蜴,离开时我听见前面有个女生在说蜥蜴是食腐动物。
说实话,我还是没明白。
最后,黄渤导演的处女作在我这是及格了
文/满囤儿 黄渤院线长片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让人们看到了他巨大的创作野心。
影片上映后各种解读的活跃程度,也并不比姜文、贾樟柯等每一部作品都引发全民解读的名导差。
好多人在解读的同时,也都出各种主意,盼着《一出好戏》能有更“亲民”的姿态出现。
比如囤儿就曾出过一招——改编成话剧。
国庆前,爱奇艺上映了一部6集的网剧《好戏一出》,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帮观众加深了对黄渤这部处女作的理解。
这招显然比囤儿的高明哈。
好莱坞有影片映期过后,通过蓝光、流媒体等渠道发布导演剪辑版、未删减加长版等新版本的惯例。
虽然其中不乏圈钱的鸡肋,但有些电影的确因为重新剪辑或增加内容而焕然一新,甚至成就经典。
比如导演剪辑版的《死亡幻觉》和《蝴蝶效应》才能让人看懂,又比如加长版的《天国王朝》才洗刷了烂片的污名。
《好戏一出》刚公布的时候,囤儿觉得它很可能是个类似的加长版。
可国庆假期看了之后才发现,爱奇艺这次弄的影剧联动,与好莱坞的加长版并不相同。
如果非要找个类比来帮助理解的话,囤儿觉得《好戏一出》更像是《一出好戏》的一部攻略本。
加长版一般也就只增加十几分钟,或者把删减掉的血腥暴力色情镜头加回来。
《好戏一出》可是6集每集40分钟啊,算总时长的话比院线版的《一出好戏》多出将近一倍。
剧集里不仅有之前没有的镜头,更有之前没有的整段整段的戏。
人物的动机、关系、情感,都因为更加丰富的戏份而更加丰满。
观众看《一出好戏》时所遇到的“谜题”,都可以在《好戏一出》中找到“解答”。
观众可以将两部作品对照着观看,就像我们经常拿着攻略本对照着来实现完美通关一样。
影片中的“希望的火种”、“温暖的港湾”、“玛莎拉蒂的梦想”、“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事先准备的演讲”、“致幻的毒蘑菇”、“北极熊之谜”等细节谜团,都在剧集中以及剧集的官方微博中寻到解答。
观众会发现原来自己对《一出好戏》的理解程度还差得远呐,地图和收集的完成度都不过80%哦。
好多细节之所以没有发觉,是因为自己没有向某个方向或区域去探索。
《好戏一出》指出了方向和区域所在后,观众自然收获更多、更全。
我们总讲大众市场,其实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作为传统意识中的大众流行文化的电影,对比新大众流行文化的网剧已经并不具备绝对优势了。
因此说,一个好的原创IP,采取多维度开发更能充分挖掘其潜力。
电影引发的大多是口耳相传的辐射,而网剧则引发的是发散式辐射。
随着《好戏一出》的热播,三源里菜市场的“好戏鱼摊”活动、假期开工彩票红包活动等互联网互动,都为“好戏IP”带来了新的热度。
不过作为第一次尝试影剧联动模式,囤儿觉得还有些地方后来者可以再大胆试试。
比如缩短一下影剧之间的间隔。
这次咱是意外之喜,下次还不得心心念念啊。
毕竟,习惯了用攻略的玩家,没有攻略直接上手的话总免不了心虚呢。
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片子,集结了很多大牌明星演员,电影版的上映的时候,去影院看的,当时看的很压抑,第一次看,没有悟出什么道理,最近刚知道,有网剧版的,比电影版的细腻很多,逻辑更连贯,毕竟播出时间扩充了两倍多,很多电影上没有看到的精彩剧情得以保留这是否是部小成本的投资我估算不出,但里面的主角“马进”却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物”,通过这个小人物的成长,我们会发现很多东西,以前在公司上班的时候,马进整天混日子,信奉成功学,指望中彩票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现在在荒岛上,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中了彩票无法兑奖,哪怕就是你有了这么多钱,在这个“原始生活方式”的岛上,不好使啊!
所以被命运琢磨的他,得到了一堆从天而降的鱼鱼,面对生存的威胁,他开始动脑筋了,有了这堆鱼,就像一夜暴富一样,有了翻身的资本,所以人呀,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马进有了这堆鱼,吸取了之前挨揍的教训,知道在这个岛上生存的“哲学”,光有智慧和力量是不够的,还要会利用人心!
所以马进学聪明了,先让每个人得到教训,把他们打乖了再拿出甜头让人尝,这时候,他读的“成功学”助了一臂之力,通过疯狂的演说顺理成章的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好感!
直到最后,在看到大家要获救时的那种悲凉,他不愿放弃自己建立的秩序和“帝国”,这种在平时社会,充当小人物,在特别背景下,一飞冲天的角色,我们看到过不少,时势造英雄,也造就了顺势而为的人!
所以,我们何尝不是走着走着,就把自己逼在荒岛上,不知所措,恐慌,希望,欲望,为了能吃口饭,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当我们自己走在荒芜一人的地方时候,我们自己会怎么趟过去,是放弃,还是认命,都在于自己的态度和决定,不是吗?
人就是这样,没有人伟大到克制住自己的欲望。
连检测一个人是否成长的标准都只是学会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尽可能地去消灭它,这很难,难到几乎做不到。
这是人性最大的悲哀。
但同样,这部戏也给我们展现了人性最美好的一种能量——爱!
一个不懂爱的人,就像不会呼吸的鱼,一旦出了水族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这,是我从这部戏中得到的感受。
张艺兴说:“这个世界,你不弄死他,他就会弄死你”,性格转变的时候太突然了,有一个瞬间觉得人间不值得。
黄渤引用奥里森马登书中的话,“机遇就像是小偷,如果你没抓住它,你将失去更多的东西。
”“不断学习”成为一个群体的leader,必须知道下面人的要求,满足他们的需求之后,他们自然顺从你,唯你马首是瞻了。
作为乌合之众,真的可悲。
当马进点燃了颠倒船后,也顺利带大家到了山背,大船如预期开过来了。
然后大船上,下来的人,告诉他们:世界真的毁灭了,就只剩这条大船了,想上船必须服从“大船上的另一个马进”。
================================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字数补丁
《一出好戏》是黄渤导演的处女作,收获13.54亿票房,成为暑期档尾声的最后赢家,非但票房好,口碑也不错,虽然是导演处女作,但这部电影暴露了黄渤的巨大野心。
荒岛求生,从动物到上帝,他简直拍出了一部微型的人类简史。
黄渤,并没有选自己最为擅长的喜剧,而是选择了一个类似于寓言故事的题材,这部电影让所有看过的人会陷入思考与反省。
还记得,在《一出好戏》首映时黄渤说,“我会给观众一个惊喜”,当然也记得导演管虎所说的“四个小时的完整版”,如今,好戏揭秘,作为影剧联动的产品,网剧《好戏一出》在网络上播出,六集剧总时长刚好是电影的两倍。
我们看过太多把剧改成电影的案例,《我在故宫修文物》、《最后的棒棒》等,但把电影改成网络剧的还真是独一份。
从电影《一出好戏》到剧版《好戏一出》,从电影到网剧,这种影剧联动的新颖形式实在是不多见。
既然看完电影还没过瘾,就用网剧的形式将这个故事延续下去!
相信所有的人在观影之后都会在自己的脑海中留下一些疑问,无论是剧情的衔接,还是人物性格的转变,亦或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于电影来说,毕竟有时长的局限,不可能完整的一一呈现,但《好戏一出》就填补了电影观众的这段空白,让他们通过六集剧集而把之前在电影中留下的疑问一一找到答案。
原班人马、不变的人物设定,所以让你从第一集开始看也丝毫不会感到陌生,这才是真正的《一出好戏》。
在原有的主线剧情之外,《好戏一出》还延伸出了不少电影中未曾出现的关键情节与精彩镜头,填补了原电影中许多没来得及填的空白,还记得导演说把高利贷老板孙红雷的电影戏份全部剪掉的梗么?
这一次,孙红雷完整出现,还有宁浩、徐峥的精彩亮相,让观众大饱眼福。
《一出好戏》被分为六集播出:《结束与开始》、《训猴的人》、《熟悉的味道》、《灯光与他的影子》、《旧故事新故事》和《融化的冰淇淋》。
相较于电影,它大胆地从“陨石事件”新闻播报直接切入黄渤一行人被困荒岛,再倒叙回事发之前事件。
整个剧情的话,感觉是简单版的《迷失LOST》,笔者很喜欢马进这个角色,他一直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曾为了彩票而疯狂,为了失去好不容易建立的一切而崩溃,但他欺骗不了自己,因为这虚幻的美好而痛苦。
他似乎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的缩影,而我们也希望像他一样可以保持内心的基本底线,即使深处绝境也不能放弃自我。
而小兴似乎就是一个反例,小兴从最初别无他求的朴质的少年,在一次次的利益与地位的冲突及改变下,变成如此只为自己考虑的人,完全陷入了黑暗的泥沼之中,最后小兴的黑化让他成为观众的警戒不要陷入不自知的疯狂。
《好戏一出》是对《一出好戏》的内容扩充,并非重新创造,一方面丰富了影版的故事情节,让角色逻辑更有条理、配角更有层次、支线则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多出的大量细节,是对原本故事的主题进行了补充,并没有更改原本所要表达的主题,反而更加鲜明,且原本相对较弱的部分,也得以强化。
影剧联动是未来影视剧发展的一个趋势,它是大潮流,电影调动剧集的关注度与热度,剧反哺电影的流量,以《好戏一出》为例,整个十一期间它就将《一出好戏》的微指数拉动到100w+,这总以说明问题。
黄渤,不但将电影导演处女作的成绩拉到13亿级的高度,还让“影剧联动”这一概念从理论走进的现实。
黄渤,你真行!
小王有能力让大家能活下来,可惜只能苟活,所以不算顶级的领导者张总能让大家相对更体面的活,可惜上下级观念过重,把大家都认为是给他打工的,私心太重,好的一定先自己享受了,自己不干活,让别人干,所以也只能是中小企业主马进有利他之心,并且与大家有平等心,注重大家的幸福,所以他更进了一步,那么他就是最好的领导者了吗?
其实未必,因为他最看重的是带给大家美好的感受,可惜现实中,感受这个东西是最抓不住的,瞬息万变的其实更好的领导者,今天这个时代已经有人给出了答案:“我的本质是教师,我领导的技巧来自于做老师的经验,作为一个老师,你希望你的学生能超过你,能成为社会栋梁,能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而不是破产或坐牢,当你对他人有期待,别人会感受得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踵善时。
夫唯不静,故无尤。
太惊叹了!
黄渤把全部四个小时的未删减版电影用六集网剧的形式呈现出来,真是“一出好戏”呀!
看完仍旧意犹未尽,矛盾迭起,跌宕起伏,用极为荒诞的手法将人性、生存、社会演替表现的淋漓精致,让你时而喜,时而悲,时而揪心,时而落泪,黄渤这个导演处女作,应该能把他这些年情怀和思想讲个差不多,了结一个心愿了。
背景发生在疑似的一次陨石坠海世界末日之后,公司团建出游的一行人被冲到一个海岛上。
这部片子非常的夸张,以至于很多点细想便会发现漏洞,但这并不是影片想要表达的重点,荒诞胜于现实。
现实主义用几个矛盾来突出:1.原本的世界是否还存在。
从片头的各国各大媒体预测,到史教授一前一后煞有介事的分析,被困在岛上的人们永远不知道真相,但需要证据和理由来说服他们,这就是:一块一千多米海拔的地标、黄渤在海上找到的北极熊尸体,到后面从天而落的鱼雨,漂上岸的巨大鲸鱼。
这些奇异的现象都让人们越来越想象世界已经灭亡,加上身边人的说服,人群已经完全坚定自己就是人类最后的希望了。
以至于最后黄渤、小兴、王发现大船时,以疯乱真,以及小兴笑而突变深沉的表情,才得以成立。
对于世界存在与否的争议是本片的主线,相当于人的信仰。
若相信世界还存在,那握着彩票券的黄渤便可以用命来赌,拿到转让申明的小兴也可以赌上其他所有人的命;而不相信世界存在时,人们开始放弃在原世界里的阶层和身份,准备在新的岛上用平等的身份长久的生活,万人之上的公司老总也会被人暴打,看门的保安也开始飞扬跋扈,每个人都只是自己,没有社会背景。
真真假假,都是世界。
舒淇想在这个没法追求真假的世界里最终找到一点点真,也就是爱情。
“真假有那么重要吗”,王回来说看到了船,黄渤和小兴为了保持现状谎称其疯了,这时镜头倒了过来,这一幕非常精彩,原本倒过来的船此时正了,这个世界已经颠倒了是非。
2.资源的争夺。
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部落之间、国家之争,拥有资源的人便拥有领导权。
岛上只有水、食物、住所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的机械。
王作为野外生活经验丰富的人,首先成为水和食物的占有者和挖掘者,带领人群找到野果、野草,教会他们抓鱼,顺理成章的成为绝对的领导者,但王代表着军事化的集权制,所有人必须绝对的服从他,说一不二,却也蛮横不讲理,也是野蛮原始社会的缩影。
于是出现第二个领导者,发现了大游艇,即拥有更为优越的住所、工具以及食物的张总,温文儒雅,似乎是人类文明社会的重现,有酒喝,有雪茄抽,有碗有床,和原本的生活更加接近了,但他制定了一个规则,让这个似乎”人类社会“的游艇,重新变成了“动物世界”,他也代表着资本阶级,拥有智商和制定规则的权利,这片由他决定的市场,并不能持续太久,毕竟资源有限,还要看天吃饭。
最后侥幸获得“局部地区降鱼”的黄渤,在毒荼之后获得最高资源权,三国鼎立的局势由此打破,鹬蚌开战,渔夫得利。
但是此时黄渤还占有一项更加重要的资源,那便是机械,准确来说是小兴的技能带来的工业革命。
食物能生存,游艇能苟活一段时间,而工业革命,这太像人类发展史了,给人希望呀!
3.希望与尊严。
人之所以为人,不是吃饱不饿死,而是有尊严的活着。
这部片子里的每个人似乎都经历了,抛弃尊严-重拾尊严-重获希望的过程。
要说阶级位置最高的便是张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了岛上,人人都要靠双手吃饭,再摆官腔只会被揍。
黄渤也是个有脾气的人,说走就走,不服气张总用商业计谋骗了他,不愿为他卖命,一身清高拂袖而去,但没食物能怎么办,只有俯首称臣,却依旧被人痛扁,自己编造的谎言把自己框了进去,被当作疯子时,尊严又在哪儿。
张艺兴饿到极点也去偷鱼,被暴打一顿回来。
为了吃饱肚子这件事情,尊严真的没什么,王和张的阵营开战,每个人以前不都是毕恭毕敬,甚至手换着手称朋道友的么,为了食物,也只有撕破脸皮,这一幕非常精彩,哭闹声、嘶喊声,大家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只有疯了一般去发泄。
到黄渤背靠大灯出现时,仿若神仙,神说,应有光。
绝望到极致的人们,看着希望冉冉升起。
1、绿蜥蜴的问题黄渤在网上谈到了绿蜥蜴的暗喻,它指代观众或上帝视角。
我们知道冷血动物是在文学层面上是没有【感情】的主体,所以电影中的蜥蜴作为一个旁观者,指代观众也好,指代上帝也好,他并没有真正同情他眼中的世界,也无法对人类产生类似感情的同理心,他以一种不信任的视角对待人类世界。
延生到影像之外,部分观众也以【理智主义】对待电影中的逻辑关系,对主角马进【黄渤】的认知和他所生存的客观空间持怀疑论——譬方说这样一种质疑——马进是疯子,所有人都是他的幻象。
德勒兹说:【困在别人的梦中,你就完了】如今马进不就困在我们的梦中吗,他欲望着我们的欲望,接受我们着对于世界的荒谬和漠然,我们期待着他的生活是【一出好戏】—— 帷幕落下后,他该醒了——穷人是没有好运的。
从这样的指代上来说,一部分观众的确是蜥蜴,的确是冷血动物。
2、水陆两栖车电影里的水陆两栖车看上去就像是宫崎骏动画里走出来的产物,但在现实里,在青岛,这样的【交通工具】的确存在。
日本为了让在2020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能吸引全世界更多的游客,2017年,日本富士急集团也在东京台场运行水陆两用巴士【东京的河马】【TOKYO NO KABA】但这样的两栖车并不具备长途跋涉的渡海能力,只能做短时的怀绕航行,终点即是起点,也就意味着没有【目的地】的概念。
也契合了电影中的群体,既没有统一性,也没有目的性——因为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几乎所有人都放弃了重返大陆的目标。
角马进也在此期间,徘徊在【留下当王】和【离开做狗】的两栖状态下。
3、暖饮马进私恋美女姗姗【舒淇】,在给所有人买的冷水里,唯独给姗姗留了一瓶暖饮。
但老板张总【于和伟】看到马进手中的暖饮就毫无犹豫得夺取,全然没有想到,姗姗可能正在经历例假而只能喝暖饮。
当然我不能说资本家张总是在剥削员工,毕竟他也因为公司上市而为员工涨薪,但也没有他说得那样——我和员工相亲相爱。
毕竟从马进的经济状况来看,公司的福利并没有为员工带来生活上多大的改善,对于弱女子姗姗,张总也没有多少绅士上的礼让。
4、小王司机虽然王宝强的角色小王司机在这部戏的戏路并没有多大的突破,但总算不再是《泰囧》和《唐人街探案》里那样的【圣愚】形象。
尽管马进对小王司机的评价是脑子不够好使,但细细想想小王其实是聪明的,只是不够聪明而已。
比方说在遇难的第一天,他就神隐私自探了探荒岛的地貌,或许第一天的时候,小王就已经计划自己成王的预谋了。
他的野外生存技能和超出常人的身手体力,加上荒岛封闭的地缘性,这一切都是他成为【独裁者】的基础。
当然他绝不是个真正意义上的独裁者,他并没有在他的建制下获得大量的私有资源。
在张总瓜分掉他大半势力的时候,他的身边依然不缺群众。
在没有马进的挑拨之前,也没有擅自动用暴力去对抗张总,在被诬陷为疯子之后,也没有抵抗诽谤,而是默默接受自己的角色。
小王有小王的智慧,但他的智慧有限,就是过于安于现状,安于封闭的建制。
不过在这岛上,谁不是安于封闭的现状呢?
真正意义上,谁又比小王智慧呢?
5、颠倒的世界在张总找到那艘颠倒的废船时,影像为我们展示了颠倒的空间——这似乎契合了电影中马进阶级的逆转。
但事实上,阶级并没有逆转,管理者在电影中依旧是管理者,资本家依旧是资本家。
他们仍然视【劳动】和【劳动者】的行为和形象为卑贱,就像古希腊的城邦,尽管拟建了民主制,但却视【劳动】为耻。
颠倒的世界不过是便于宰制阶级更方便得踩在【天花板】上而已,张总的资本建制的第一桶金不是横来的废船——而是是殖民意识——颠倒原有的意识生态——这是资本主义者天生的拿手好戏,而看似公平的资本建制不过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变奏。
6、扑克牌电影中张总的扑克牌制度就相当于是货币的发行,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章中谈到的——金钱只是一个偶然物,它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反映商品价值的中介,被偶然挑选之物。
所以电影的人很自然就接受了金钱的诞生。
但接受金钱是为了生存吗?
我不能全然说是,小王的建制虽然封闭原始,但从没有偏离过生存的底线。
而是金钱的诞生,创造了【贫穷】的概念。
对于向自然求生的人来说,只有生存的概念,而没有贫穷的概念。
但张总的扑克牌制度,却完美演绎了【商品拜物教】的逻辑生成,催生了【贫富】的意识形态。
7、马进的路线马进依靠革命起义统一张总和小王的势力后,扑克牌制度【资本主义】并没有被废除,尤其这还是在【人人有鱼吃】的环境下。
其实无论是张总的扑克牌制度还是小王的丛林制度,其根本都无法摆脱地缘性的封闭,归根结底都是封闭的制度。
他放弃了建制上绝对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他只保留了政治路线和目标——人人有鱼吃固然很重要,但人不能只吃鱼,离开荒岛更为重要。
虽然他对扑克牌制度嗤之以鼻,他仍保留这样的表象形式,而故意忽略其中的制化因素,因为这样的形式可以确保他在离开荒岛前,人们维持着一种看似文明的民主秩序,而被忽略的建制则可以隐藏掉不必要的阶级斗争。
马进所在意的不是意识形态的分化和普世价值,而是方针和目标。
所以即使在旁人看起来,他所统一的群体看上去就像是穿着病号服的精神病,即使自己曾经也在两栖的意识形态中迷茫过,怀疑过,激进过,甚至伤害过。
但他自己心里最终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自己的目标和终点是什么?
——没有什么比离开荒岛和重返大陆更为重要。
影版更佳
单当网络短剧看是没毛病的。
没人认为影线版的是纯属骗钱??
看得出导演的野心及下的功夫,题材的容量足以支撑一部网剧,但如果可以比电影多更多线索或内容,或者与电影不同结局,或者是一个非常好的衍生项目。而目前来看,电影的满使网剧显得有些鸡肋了。再接再厉。
感觉就是一出好戏的未删减版,挺不错
很一般,不喜欢这种题材
只有网剧的话会给四星,还是期待渤哥下一步作品
难看的好戏。
哎哟喂,管虎都出来了
这部电视剧6集:觉得跟电影差不太多,我说在内容上。
电视版真的很无聊
很好的题材,黄渤的作为处女导演总体还是不错,但是有点畏手畏脚。情节足够做出两部好的电影,但是出于保守还是选择了一部。第一部,荒诞孤岛;第二部,一出好戏。
电影完整版 黄渤真的是看重这个片子啊
1.0 电影电视剧都不值一分
一个半小时的话 可以一看 看完是给个赞还是给个屎,但是你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讲这么一个玩意,就是一坨屎或者一个看上去好吃的屎罢了。
给老张的演技点赞 有人调教果然呈现得比较好
学到了……
不是说制作上有什么短板 而是整个故事充满了亢躁 主角跟所有人的互动(包括所有角色间的互动)都在是冲突较量输赢的维度里 包括舒淇那个角色代表的“爱情” 也一样是件功利与共的僵硬奖赏 这种纯雄性的竞争思维下的种种演进看得人脑袋闷疼 没有什么舒缓和享受其中的时刻 而本来 末日求生可是我最喜欢的主题之一了 摊手
看过
一出闹剧,炸得头疼。两分给看到了原始社会和资本主义并存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