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0后,无意中看到了家有九凤这部电视剧,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很真实,很感人,每一个的人物特点都很突出,仿佛每个演员不是演员,而是在看着她们自己的生活的一部剧,看过杨亚洲导演的其他作品,但好好只有这一下剧把我打动了。
喜欢李明启老师演的母亲,真是演的太好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夸了,九个女儿九种性格,每个女儿演的淋漓尽致,真的是百看不厌!
五星!
不知这是第几次看《家有九凤》,说来挺傻的,每次看都会因为相同的笑点开怀,也会因为同一画面泪流不止。
但更多是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情感拍打着我的心房,一直在想如果我要写这部剧的剧评该选个什么主题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呢?
细思之下闪现出六个字--母亲在 家就在!
看过很多写母亲的剧,母亲伟大善良坚强的形象通过这些作品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感染着我们。
但该剧的母亲跟以往的那些温柔的心酸的哭哈哈的母亲形象不一样,让人觉得在固有的母亲光辉形象更加丰富饱满。
剧中的母亲给我第一感受是,精明能干,什么事都能清晰透过现象看本质。
大事小情儿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在几个个性鲜明不一的孩子面前总能稳稳的做那个掌舵人。
该护的人一个都不能落,该惩的人一个都不能饶,做事讲理讲情,自有分寸原则。
第二是大情大义,说一不二,不管是为了老八欠款潜逃还是老七与杨为健的事,都做的让人挑不出理儿来!
第三就是有烟火气,真实,剧中母亲有九个性格各异的女儿,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像这样有十个女人的家庭里不得天天看戏呀,母亲在剧中该打打该骂骂该捧就捧该忽悠就忽悠,该揣着明白当糊涂时绝不会行差踏错。
九个丫头被母亲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母亲常说,十个手指头拉出来咬哪个哪个都疼,她哪个都疼,可是疼不过来呀。
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要让姊妹和睦就不得不强势,气场一万+甚至是必要时要用点小心计。
剧中的母亲总是在通过一件件一桩桩的家事向我们传递着做人处事的道理!
常形容母亲像一只母鸡护着自己的小鸡,但我说剧中的母亲像一只鹰。
除了多了一层保护力外她抵御外敌的能力也是相当惊人的。
她总是用她最大的力气来看顾每一个孩子,天下没有不犯错的孩子,犯了错就该罚,但无论在何时何地各种境遇孩子们只要想到家里还有一个时时刻刻为自己揪着心的母亲就能找到回家的方向。
剧中有三次场景是讲母亲在大雪纷飞的时候迎接在外漂泊历经磨难的孩子回家的,漫天飞舞的雪花,坚韧包容的母亲,颓废无助祈求温暖的孩子形成了强烈的画面感,艺术家们通过镜头给予了这个场景无线的心酸与温暖,一幕幕抱头痛哭着看似指责却满是心疼的对话,让人泪流满面,我心里的雪花跟着剧情一寸寸的融化开了,不经要感慨,母亲在,家就在!
无论在外面经历了多少磨难,只有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母亲就能把凄风苦雨化解成阳春三月!
感谢高满堂老师,杨亚洲导演,李明启老师及一众实力派的女儿们给我们带来如此温暖的一部剧!
上周停课期间 我在抖音上刷到孙坚推荐 特别适合冬天看的剧 叫家有九凤 抱着好奇我就去看了因为年代久远我基本头一集没看进去后来连着几天上头看完了 那个年代的演员可真是把这个事情当做一份工作 做的也是相当好 大凤手机在母亲身边 也算记着母亲的钱 但是家里的事情也还是个个操心 有姐姐的风范……二凤基本出场很少三凤我最讨厌的人物:精明算计和自己的妹妹敌对了一辈子 八凤生意亏本第一个要钱的 我现在想想他这是自私 是她敢于表达 我们心里这样想 但我们不会这样表达四凤从前家里姐妹最瞧不起的一个结果是最 厚道 最有钱的一个 五凤 相对姐妹几个 我比较喜欢 虽然原来经常喜欢说教 这点我身上也有 显得自己有文化一样 但是 她是最爱妈妈 最为家里操心的那一个六凤:没主心骨 一辈子奔头就是过好日子七凤:太有主见了 有情有义 很果敢的一个女儿 也很拼 八凤:调皮捣蛋哈哈哈结局有点惨九凤:小时候可爱长大后讨厌 怀孕后文静很多母亲:是个大能人 为杨卫健解开心结 把老五女婿教导好只能说: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 哪怕作为母亲也会有偏袒 我妈就是这样 也不要动不动就说失望的话 亲姐弟 亲兄妹在利益面前也会大吵大闹 这人心啊就是这样 这世界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如果说刚过去的十年是一个以仙侠带动的网文改编电视剧的时代,那么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无疑有“年代剧”题材的一席之地,只是届时仙侠初起,80后和90后这个庞大还年轻的群体完全无暇顾及这个题材,就像今日挂在嘴边的流量明星那样,那样的十年,他们也有专属的热爱和追寻,年代剧有,但不是他们的偏好选择。
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异军突起,但也是以早就积累了群众基础的“鲜肉们”带来的,比如《血色浪漫》、《甜蜜蜜》、《幸福像花儿一样》,当然还有热血之上的《亮剑》、《暗算》和《潜伏》一类。
即便他们也曾追寻过,我这两天一口气补完的《家有九凤》恐怕也是无法成为讨论的主题的,每一集的家庭关系讨论?
亲情牵绊还有鸡飞狗跳的生活……这一切不在蓬勃的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大脑思考范畴,更不是他们对未来家庭生活所有的想象,就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还在梦想云端的人们看不到脚踏实地的实感。
说来也奇怪,为了丰富我的社工题材观影记录,看了《美丽的大脚》,然而不到一周,就被大数据导引到这部剧,看到一半终于将两位导演合到一起,明确是一个人。
相比探讨那个遥远的年代的生活现实,此刻敲这些文字的我其实有点好奇的是为什么21世纪的头一个十年流行年代剧,而到了第二个十年变成了抗日神剧?
网上看到的许多说辞是政治因素,虽然我不甚了了,可是回头总结这十年里年代剧的高频率,还有什么原因呢?
是一时的火热带起的跟风现象抑或是成长于那个年代的人刚好到了恰当的位置可以掌握话语权,要怀旧、表达还是释放?
其实我不算是看剧非常多的人,至少那十年不是,比如最开始在武侠和民国里徘徊,后面在韩剧里沉沦,中间几年在被高考折磨,没法设身处地去感受那个当下,等到这一个十年结束,陆陆续续看了许多,也回头看了不少才恍然发现了这个早就存在的事实。
一个现象的出现和被发现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使是十年前,我也没法靠自己总结出这个,它出现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早就酝酿了的一个结果,而被我发现总结还需要过十年,那么大部分人的认知跟社会通俗文化的发展趋势相隔的不是十年而至少是二十年吗?
何谓代沟?
这就是代沟吧。
不是说你目前能总结出当下流行的几样东西就在与时俱进了,还真不是,真正流行的东西,你根本没接触到。
此刻我认清了这个现实。
说回到剧本身,作为一部年代剧,它是少不了旧社会的“遗毒”色彩的,比如未婚生子的耻辱、重男轻女等,毫不避讳地呈现在台词中。
要是诞生于弹幕火热的第二个十年,那么本剧的三观早就被骂了很多遍了,当然现有的弹幕里也不是没有,毕竟它的评分太高了,总会有人去寻找往事。
若是其他三观不正的剧,评分和群众的呼声看起来肯定是矛盾的,但是它的三观不正不是决定剧情走向的主线,而是不可否认的历史现实,所以若不能正视这个现实就是自欺欺人更不可取,或许这一点也是如今很多人批评古装剧中的主角思想太现代化的根源吧。
在创作时迎合完美人设,但是是有限度的,不能信口开河。
幸运的是,在这些“遗毒”色彩覆盖下的是一群鲜活的女人,鲜活到你清楚地认识到平凡的生活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而这也是生活真实的可爱?
那个十年还是一个能够刻画出不完美主角的时代,按现在所谓的正确三观去看待剧中人是找不到了,那么为何还是如此动人?
可能是真实当中也透露着导演和编剧的真诚吧,即使是对现实的艺术加工,但至少有了80%的还原度,这一点是二十多岁及以前所不能接受的,因为那时的我们太理想主义,对世界的看法非黑即白,转眼间被生活磨练后的自己以为是曾经嗤之以鼻的触角变钝,殊不知只是接受了这个世界的灰度。
对一部剧的认可原以为只是个人喜好、是一个眼缘,是闲暇时漫不经心的选择,似乎没有太多讨论的必要,可是“非黑即白”这个词出现的时候,我开始联想到前几日重点复习的社会工作理论中的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的共识是否认“非黑即白”,即非男即女这个观点的,虽然这个观点诞生的初衷是避免边缘化某些群体,但也从此延伸出要避免对世界的认识局限在二元思维里。
如此,我们可以从刻画主角的态度看出导演和编剧具有的女性主义视角,再从完全的一群女性来刻画不同的人生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将她们对家庭的贡献和作出的努力也描述的特别生动,从而完完全全挑战了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结构。
看似三观不正的剧情走向里,女性的地位丝毫没有受到撼动,相反很多即便到今天也固化的思维里,属于男性打拼的商场也变成了两位女角斗争的舞台,还有那个男性出轨的情节,剧中并没有一味去对女性表达同情,而是由当事人主动出击,甚至是处理的不卑不亢、以柔克刚,赢了,却不是以一贯示弱争取同情的姿态。
如此理性如此彻底给我们展现一个真实的世界,既有人间烟火更有人间丑恶,由此奠定了电视剧的地位。
我觉得这是导演在尊重人吧,也尊重人的平凡,平凡中的可取。
明白了自己对它的认可后也就明白了别人所谓的肥皂剧和无脑剧究竟为何招人诟病,不需要思考为了减压用也是电视剧的一个用途,而更多的是对剧中传达的价值观为何会受追捧有了清醒的认识,因为那是年轻人的主场,是她们最真实的想法啊,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完美主义要去苛责吗?
那难道不是自己的过往吗?
真正会被认可的内核终究会在多次涤荡中被挑选出来,有什么可着急的呢?
看这部剧的过程中几度落泪,怎么说呢?
那些情感上的共鸣,亲情的羁绊,生活的无奈多少能契合自己的经历和经历后积淀下来的接纳。
初识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本意是花了近20个小时看一部剧,那么也该写写观剧后感才不枉感动一番和失去的半个周末,不曾想打开电脑,并不想从亲情着手,也不想从单个角色入手,而是从一个疑问开始,找答案的过程中从而获得一些关于时代、时代文化选择的一点不那么成熟的想法,足矣!
老太太的一生可以用《知否》里王老太太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纵横谋划。
她集和稀泥、道德绑架等于一身,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看穿了老大篡位的心思,老二渐渐远离只能勉强尽力一拉,老三和老五互相羁绊,老四外柔内刚,老六没有主心骨,尤其是临死前对老七说“你对姐妹们的心冷了,大家都尊敬你,但还有点什么你自己去想”,太神了,这老太太什么都看得出来,什么都知道。
其中最精彩的我觉得是跟几个女婿的谈判,曲线进攻,直抓要害,通常是以“咱娘俩唠唠”开头,和五女婿聊,抓住五女婿要面子,以官声相胁;和杨为健聊天,抓住了他善良的本质,和卫平聊天,你不能仁义情感你全都想要。
让子弹飞一会儿,然后稳稳地将子弹抓在手里,捏碎完事儿。
我倒不觉得老大是真的想要钱所以才做假账。
她就像当了几十年储君的太子,等得太久了,多次模仿妈妈,想要权,想要开会的感觉,光有老大的操心劳力,没有大家长的智慧,杨为健大闹,她第一次开会,以失败告终,请小杨吃饭,场面上就是“你们快离婚吧别烦我们家了”,好像根本没听到小杨说爱七凤,她只想解决麻烦,想摆老大的谱,却没老大的权谋。
对于妈妈和秦大爷那段过往以至于九凤的身世,她充满了戏谑和“抓到你把柄”了的快感。
二姐着墨较少,要说她像元春,家里也只有买东西用钱的时候出现,提到她当奶奶,老太婆说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就忘了自己也是别人的孩子,大概是这么说的。
我爸爸爱我剩下的精力才会拿去爱爷爷奶奶。
老太太最后对她的交代大概也暗含着希望她和姐妹们热络热络,不要为晚辈付出最后自己没人惦记。
三姐确实是矛盾个体,感觉她是个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人格,她在跟老五的战争中是反复提及父亲的死,说明她自己是有是非观念的,可是她以此为把柄刁难了老五很多年,她有正确的价值观,不然她不会把冬子教的这么好,她爱人,不然老四穷的时候不会借她的衣服穿,可是她不会表达爱,不然她和老五不会这么多年的纠葛,老四也不会有了钱立马就给她买了衣服还回去。
冬子的死太让人痛心了,所以大人常说的一句话是错的,“我们大人之间的恩怨跟孩子无关”,怎么可能无关呢?
孩子也是有血有肉的孩子,她怎么会不渴望正常的亲情呢?
冬子真善良,善良的人付出的多。
因为《无问西东》的阴影,一开始我真没看上四凤,她硬要穿三姐衣服我觉得她没志气,她偷藏七凤我觉得其实是她想要七凤的孩子,当然她应该是真想要孩子,因为后面老九怀孕她也想要老九的孩子。
后来我觉得她是真的稳,外柔内韧,现在社会氛围里充斥着凤凰男门当户对各种言论,她嫁了一个人就毫无怨言地选择了这个人,真是做到了无论病痛疾苦都愿意。
众姐妹开外贸公司,她并不想要分一杯羹,后来开了孤儿院,她真是个有大爱的人。
她把这个家庭看的很清楚,她爱家人,爱的很清醒,好事不过分炫耀,坏事自己解决。
老五确实应该是老大,她的智慧和前瞻性都决定着她应该是老大,可是她不是,并且她没意识到她不是,她不愿意表达自己,不愿意表达大义灭亲的悔恨,所以一个劲儿为家里人安排工作安排未来,不愿意表达对三姐八妹的担忧,所以暗地里安排人通风报信却还承受被误会的痛苦,不愿意表达与三姐言归于好的心愿,所以冷心冷面地非要三姐道歉,间接导致冬子的结局。
某一程度她和老三其实挺像的,确实应该是双胞胎。
顺便唠一句,演五女婿小三的那个是《警察荣誉》里那个妈妈桑,一看见他坐在小傅腿上,我立马想到了她想要得到杨树的样子,太有画面感了。
六凤为啥不清楚自己没有主心骨这件事儿?
八凤做生意,她跟着,三姐开美容院她也跟着。
但她又有自己的立场,为了回八凤的公司,告发老五,她也在家痛哭来着,有立场,但不多。
七凤应该生在独生子女家庭里,她好像不爱父母,不爱姐妹,甚至不知道她爱不爱黑虎,她爱自己的理想主义,爱自由,爱自己以为的情义。
杨为健善良却小气,却也默默地为卫平换鱼,卫平一开始死了的心在住进七凤家里之后又活了过来,大作一场后被老太太一指点,也明白过来了,人啊,真的不能什么都想要,八凤回来之后开会,老太太首先让七凤表态,你得表态呀,这个家为你找了个合适的男人,为你养大了小老爷们,甚至为你接受了卫平,你不能什么都不做吧,老太太最后的交待,也是在点醒七凤,但愿她能明白。
对八凤不做评价,被时代摆弄的可怜人,有情义的是她一直在赚钱还债。
老九应该非常非常介意大姐的那句“不是一个锅里的馒头”。
黑虎长大了如果离开这个家,这个家会很痛苦,如果不离开,黑虎或许会很痛苦。
我外婆育有八个子女,现在剩五个,我终于了解为什么我是她唯一的外孙女,可是她好像并没有特别特别爱我,太多了,她真的爱不过来。
剧本扎实,有骨架有内容,逻辑严谨顺畅衔接自然,剧情紧凑不拖沓,有高潮有回落,始终像炉子上烧着的水壶一样,水跳跃奔涌,加大火力就会翻滚沸腾并伴随快要迸开的声音,让人的心跟着忽上忽下,紧张发慌,人物形象塑造个个饱满立体鲜活,所有演员全程演技突出,比拍记录片还真实,简直就是在大院里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强烈推荐!
不像有些剧,架构单一,故事线简单,从头到尾平铺直叙,没有丝毫出乎意料,而且注水严重,3分钟能表达完的剧情非得演30集,全靠慢动作和回忆录撑。
看到这么好剧简直就是观众的幸运,这不就是生活吗?
生活就是这样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总是三灾五难,坎坎坷坷的,但有一点,就是这家经济条件不错,没有那么多不堪的事情,对于经济条件查又家里兄弟姐妹多的大家庭来说,资源争夺战大大小小天天在上演,如果父母再偏疼哪个,那兄弟姐妹之间就有芥蒂了,不会那么热乎了。
家有九凤,每凤不一。
少有的女性群像大戏,十位老戏骨巅峰对决,酣畅淋漓。
在那个年代独自拉扯大九个女儿的妈,艰辛可想而知,可她是那样坚强,好像雄鹰一般,每每有女儿从远方回来时,鹅毛大雪,母女隔着院子相望,拥抱,久别重逢显得那样的珍贵。
四凤,五凤,最完美的人设,多少眼泪为你们而流。
四凤,贫穷败不走志气和坚毅,富贵也守住了纯粹和善良。
五凤,打掉牙和血往肚子里咽的傻瓜,家里家外挺身而出牺牲奉献也没捞着一点好,但你是最顶的大女人,那样的鲜活生动。
九凤,直到看到最后一集之前我都不理解你的怪异,但老太太弥留之际,你趴在她怀里哭着说,妈我一直都感觉孤单,孤单。
我突然明白了你的脆弱,大家庭的遗腹子,没有父亲的关怀,八个姐姐轮番吵架撕闹,唯一的妈十个指头连着心,想疼也疼不过来,可怜的小老九,可怜的孩子。
佛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人生无别离,谁知恩爱重。
离合既循环,忧喜叠相攻。
我们终究只是人。
老大心念账本的样子,像极了70岁的皇帝,50岁的太子,太子迫不及待想承袭大统的样子,监国和亲政有多不一样,老大心里门清。
只可惜临了还是被老太太教做人。
老二这个角色看着多余,却代表了太多的家庭(包括我)。
不同的是,老二的富足是人所共知,可能有点权力和裙带,但不能福荫家人些许分毫,甚至可能像元春一样,体会着这边体会不到的苦。
老三的报应不在于死了女儿,疯了老公。
而是她好好的活着,好好的看着女儿的灵位,好好的和那个疯男人朝夕相处。
她还在体会这个冷暖多变的人生。
眼里没有戾气的老三,甚至比老四老六看着都弱。
我带我媳妇刷这个剧的开头就说,你可以永远相信老四的善良。
老四的人设堪称完美。
看着她带怀孕的老七躲家里的时候,是剧里难得刚烈的时候。
她也是有执念的人。
鸳鸯姐姐真美。
还有,你可以永远相信老五的路子野。
敢上单查谢里,只身挡着追债的人。
力速双A,全场MVP的她,却没人记得她是脆皮。
她也是会被小三威胁,会被老三砸锅灌店后哭成泪人的女人。
没主心骨的老六,也是太多人的缩影。
不咋站队,不咋挑事的她,贡献了老七媒婆的战绩。
其他的,就像大家族里没啥存在感,但也不拖后腿的那些人。
如果只是这样就能平安一辈子,倒是被很多人羡慕。
老七,知识分子。
杨是她的现实,卫是她的理想。
猪大肠VS白月光。
像极了那些过好了日子就开始想“如果当初”的男男女女。
幸运的是,杨和卫都是好人,卫的绝症使她得到了统一。
老八,登场时墨镜是她的潮流前线,躲债时墨镜是她的遮脸神器。
一句“赚钱后一定会回来”是压在她身上的一座大山。
也是“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的代表。
她瞧不起的老四给了20万治病养老,瞧不起的老五给她砸开逃命的玻璃窗,买了远走的车票。
老九,没有见过父亲,跟老教授有孩子。
选择了跟老七一样的刚强。
为了一句“不是一个锅的馒头”,多次捉弄老大。
她跟这个家,有时候比老七还疏离。
直到剧终,没和任何一个姐姐有经济来往(细品)。
有时候觉得自己太年轻,体会不到剧里那种时间跨度多能影响一个人。
唯独只有初老太太能够看完这些。
看着最后一幕,老太太得知老九生了后,风雪里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那都是戳心的每一步。
最后一集中 闺女们回来拜年 老太太给老八画口红 画成猴子一样 大家都看着 申请很凝重 甚至哭了 可是老太太是笑着的 老太太是在告诉她们 就把老八当猴子一样给大家逗乐 给个活路 让人心酸又心疼 中国老人的智慧 就在乎懂人性 动恻隐之心 别把人都想成圣人 可也引出人的善心 放低自己 只要能得到一个更满意的结果 不是嘛 人生就是这样在含糊里 过一辈子冬子去世的那一集 老太太那一句 姥姥谁都疼 可是疼不过来啊 喊出了她一辈子的委屈和无奈 孩子那么多 家那么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永远都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可是 不管怎么样 她都是一家之主 冬子就是在老三和老五之间的恩怨里成了牺牲品 生活中的种种悲凉她都尽数收下了 可是 她尽管想 也没那个能力去解决所有的问题 有个贴心的外孙女 还因为家里的关系斗争 被活生生逼死了 这得是种怎样的痛 一种 想说都说不出来的 撕心裂肺的痛 和 直入五脏的苦啊
几十年的舞台剧功力不是虚的 老了才成名的李明启是我大陆最喜欢的演员之一 对人物性格细节的准确把握使她的表演张力十足 特别是每次的哭戏 实打实得让人心疼
被六姊妹平行推荐而来,可能是我个人原因,看到第6集已弃。
一看再看。
不解释,又是那种集体封神的可怕作品
每个演员都演得很好,人物形象都很饱满,九个姐妹的故事讲述得也不乱。
除了霸气我还能说啥
蛮有哲理的电视剧 看了一部分
七凤不喜欢人家干嘛害了人家…你喜欢谁跟谁呗……害人家一辈子干嘛
家庭剧的剧情都差不多,九个女儿各自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矛盾。
女儿多累啊...
十个女人的感人亲情大戏。被片尾曲打动。
大名鼎鼎但非常令人失望,人物的矛盾冲突都是强行制造的,前面全部围绕在拧巴的老七和迂腐的老太太间展开,真的很不精彩。
总有些人有点儿权利就拿着鸡毛当箭,把自己当成个角儿。王婆演啥都像王婆。这个家男人入赘,女人做主。
这个家没有五凤就垮了,虽然她是个曾经举手说打倒父亲的人,于是一直被歧视。女婿们一起烛光开会说要反抗,哈哈哈。每家的老大都想夺权,老三的婚姻我很羡慕。不喜欢七凤阴阳怪气,最爱姜武的猪大肠女婿,哈哈哈。
跟八兄弟比,差了七个小矮人。
很多剧情,不是我的菜。里面没几个正常人。
人所共知,这部电视剧相当有内涵,人见人爱!!
演员们演得很好 但剧情我是真不喜欢
老头老娘爱看所以跟广播剧似的天天听。。。
老一辈人的故事
真好看!一集不落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