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金牌编剧高满堂编剧,安建执导,陈宝国、赵君、赵奎娥、李小冉、印小天、张歆艺等众多实力派演员主演的大型史诗巨制《大河儿女》正在中央一台热播。
该剧时间跨度从20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以河南钧瓷为切入点,通过风铃寨贺、叶两家互斗互帮的命运变化,讲述中原儿女自强不息、抵御外敌的事迹。
时间跨度虽大,但是《大河儿女》中出现的人物却并非高大全的英雄人物,甚至他们的内心里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每个人都无法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然而,时代在变迁,有的人主动迎合潮流,而有的人却被新卷起的浪潮推送着往前走,从1926年到新中国成立,风铃寨贺叶两家早已物是人非,而历史变换更是沧海桑田。
《大河儿女》往小了说是河南钧瓷窑里走出来的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不同人生境遇,往大了说,却印证了毛泽东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有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人活一世,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大河儿女》,起码适用于播出至今的贺焰生跟叶鼎三之间的争斗。
当叶鼎三的“飞龙在天”在京都世博展上独占鳌头时,叶鼎三是面子,而贺焰生却不甘做里子;当柴旅长带着大队人马为贺焰生送来“瓷霸中州”的牌匾时,叶鼎三正疯魔的守在自家的窑上,发誓要烧出龙凤盘。
贺焰生跟叶鼎三数十年祸福与共,贺家跟叶家数百年生死同当.....在当时看来都是天大的事,但是放之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这些都不过是沧海一粟,面子也好,里子也罢,最终都消弭在茫茫尘世中,也可谓都是时势使然。
《大河儿女》尽管播出至今依旧在河南风铃寨兜兜转转,但显然该剧的野心并不止于此。
贺青跟叶飞霞青梅竹马,但两个人之间却永远有着格格不入的隔阂。
风铃寨七十二窑放不下贺青的远大志向,他在做着想要改变这个世界的事情,信里却写着让叶飞霞等着他,在老家照顾好老人......尽管叶飞霞如今的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笑容,但历史车轮前进的速度快的只会让她猝不及防,贺青时刻准备着搭乘车轮一起前进,当他走在历史新生力量的最前沿回头时,只怕叶飞霞依旧在俩人当初说好的原地等着他......历史在变革,爱情似乎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陈宝国似乎对展现民族史诗题材的电视剧总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从《大宅门》的“百草厅”到《大河儿女》的“贺家窑”,从白景琦的玩世不恭到贺焰生的坚韧不拔......他总能将一个历史洪流中的小人物演绎成属于自己时代的大人物。
无论是否真实存在过,陈宝国塑造的人物都让人无一例外的选择相信,他饰演的角色都曾经让那个时代因为有他而变得不一样。
《大河儿女》洋洋洒洒40集,如今播到四分之一,叶飞霞依旧在满心欢喜的等着贺青的归来,而贺焰生仍旧在风铃寨为着龙凤盘而苦恼.....这些故事里似乎“沧桑”的痕迹并不明显,而这也证明故事的高潮远未来临,个人的命运依旧历史的漩涡中不断盘旋,变革一触即发......
瓷、豫剧、烩面、黄河,《大河儿女》以上世纪20年代到抗战胜利为背景,从贺焰生和叶鼎三两个钧瓷掌门人的斗瓷开始,讲述两个家族数年的纠葛和分合。
烧窑行里流行这么一句话:“贺家的窑、叶家的釉、邓家的型。
”陈宝国在剧中饰演的贺焰生正是河南三河县风铃寨钧瓷烧窑世家贺家的掌门人,性情刚烈狂傲。
赵君饰演的叶鼎三则是贺家的竞争对手,叶鼎三烧出“苍龙飞天”大盘获得博览会金奖,因为要挂一块“钧瓷魁元”的匾额,与贺焰生发生激烈冲突。
在经历砸匾、斗瓷、封窑等连番交锋后,贺焰生和叶鼎三的“手艺人之争”走向了白热化。
在第一集的斗瓷情节中,剧情层层反转,悬念迭起:首先有叶鼎三的钧瓷获得洋人嘉奖,贺焰生不服而砸匾,并与叶鼎三约定以能够改朝换代的“龙凤盘”斗瓷,输者封窑离开风铃寨,有意思的是贺家并无龙凤盘,如何烧制成为悬念。
在此期间,两家的儿女也互相刺探军情,悬念迭起。
终到斗瓷之时,贺焰生如约拿出龙盘惊艳全场原以为稳操胜券,却万万没想到夫人告诉他凤盘遗失。
贺焰生只得当着父老乡亲的面对叶鼎三三拜九叩。
镜头一转,原来竟是儿子贺青为了心上人飞霞偷出了凤盘。
不少网友表示《大河儿女》的开头既有《闯关东》的大气象,又有《潜伏》的剧情反转引人入胜。
亮点演出 从《大宅门》《汉武大帝》到《原乡》,陈宝国饰演的角色大多凌厉霸气、气场强大。
在《大河儿女》中,陈宝国延续其以往戏路,扮演执拗刚毅的河南钧瓷人贺焰生。
他敢于砸掉洋人嘉奖的“钧瓷魁元”牌匾,烧出的钧瓷极品龙凤盘巧夺天工震撼整个风铃寨。
当凤盘意外“遗失”斗瓷失败时,他也能信守承诺向对手下跪,可谓能屈能伸、一诺千金,贺焰生的那份自信、执拗和刚强对于陈宝国来说驾轻就熟。
另外,陈宝国与夫人赵奎娥的夫妻档上阵以及与老戏骨赵君的同台斗戏也让不少观众表示看得过瘾。
■ 观众对话主演 观众:剧中有一场你和赵君饰演的叶鼎三大打嘴仗的戏,台词利落,有点以前演“北京剧”的味道,是高满堂的剧本还是你发挥的?
陈宝国:这都是高老师写的。
我是京津语言太过束缚的那种演员,也许只有《大宅门》那种北京方言剧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优势,比如一个拉长的“嗯哼……”用京腔也能整出个九曲十八转,满含京剧的神韵。
但《大河儿女》是立足中原,讲的是河南人民艰苦斗争的事儿,如果用京腔就太不着调了。
戏里边有很多方言,比如说“展展眼”,就是咱们北京话说的“喽一眼”,还有“孬孙”,这是骂人的话了;还有很多钧瓷行当里面的行话,像“宁可请你吃顿饭,不让你去窑上看一眼”,像“家有黄金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都是高老师剧本里写的。
观众:你扮演的贺焰生这个人物有什么特别吸引你的地方?
陈宝国:高满堂笔下的男人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白景琦是,贺焰生也是。
他虽然有小人物的市侩、狡猾的小毛病,经常和叶鼎三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儿斗嘴,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绝不含糊。
我刚才说过,从贺焰生身上能看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日本人想要霸占龙凤盘,他怎么做的?
他宁可摔了,宁可听个响儿,他也不会卖祖宗;日本人想侵略中国,他是怎么做的?
小命都不要了。
他不仅仅是一个烧窑人,更是中国人的脊梁,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缩影。
题材很好,突出河南的钧瓷文化、豫剧文化以及黄河儿女的爱恨情仇,家国情怀。
但是编剧还是那个写出《闯关东》的高满堂吗?
我都怀疑是别人代笔,或者高满堂部分参与编剧的,剧本差劲!
可惜了这些好演员!
优点:1.阵容强大,演员的演技都是在线的。
2.场景到位,为这个戏新建的中原影视城,基本还原河南的住宅面貌。
缺点:1.细节描述不到位,我是禹州的,对于钧瓷还是比较了解的,你写钧瓷但是对于钧瓷的细节描述不到位,只说了钧瓷的窑变,但是钧瓷的窑变是怎么来的?
用的什么入釉?
和其他瓷器的区别是什么?
这些细节的缺失导致剧情不饱满,让观众也看的不明白,具体就是你让观众觉得很牛,但是不知道牛在哪里?
2.贺青这个人物是个正面的人物形象,但是种种神操作写的让给观众很讨厌。
3.很多不合理之处,作为世代烧钧瓷的窑主,贺家、叶家竟然两千大洋都没有(即使没有,家里就没有传世的钧瓷?
好歹你也是当年给慈禧太后进贡的啊),就这也把女儿嫁给了别人
今年央视高端大气上档次啊 《父母爱情》《舞乐传奇》《原乡》一个比一个好看啊,大河儿女也霸气登场,今年央视突然的好看了,我记得去年还有什么劝和小组这样的烂戏呢今年央视果然够范!
没有雷剧!
其他省台跟着学 着点吧!!!
大河儿女结束后是 十送红军吧?
听说还有吴秀波的乱世书香,人称吴秀波版人间正道是沧桑,期待!!!
快点播呗!
贺青这个角色,家里人有难的时候他永远不在,要么永远帮不上忙。
平时表现得自己枪法多准,但友军牺牲前他的枪永远开不出来。
整天满嘴大义,却又从来都保护不了对自己重要的人,让人觉得窝囊。
反观贺晨这个角色,一直守在父母身边,凡事跟他爹一起扛,行为一直以义为先,到社会上却被欺辱,被拔掉刺又插上刀子,死前从来不被别人甚至父母待见,让人觉得冤枉。
与其一直神话贺焰生,抬高(实际上没半点屁用的)贺青,不如让邓绍光在日本敌人入侵后坚守民族信念,最后英勇就义来得更能体现主旨。
一味把所有好品格全堆砌在一个主角身上而完全忽略其他角色的灵魂,这就是国产剧最需要跨过的坎。
再加上那个像是爱剪辑做的转场特效,观看体验极差,两颗星给贺窑主和他夫人的演技。
文/芳菲小猪在今年的荧屏上,堪称史诗级巨制的电视剧显然非《大河儿女》莫属。
这部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河南电视传媒联合出品的年度大剧上映之后收视便一路领先,令同时段的其他电视剧望尘莫及。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该剧讲述了黄河、钧瓷、豫剧这些中原文化的鲜活符号,让观众情不自禁的想一窥究竟。
除此之外,陈宝国老师以及印小天、赵锦焘、李小冉等一众新生代明星的出色表演,也为该剧加分不少。
自古以来,河南便是一个奇迹发生之地,从逐鹿中原,问鼎中原这些成语中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在《大河儿女》这部剧中,从一对儿钧瓷的“龙凤盘”为引子,牵出了一段横跨几十年的家族情仇、民族恩怨。
与此同时,在这段史诗中还穿插了几段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传奇。
而这几段爱情传奇的缔造者,就是印小天扮演的贺青和赵锦焘扮演的贺晨这对儿亲兄弟。
尤其是赵锦焘扮演的贺家二公子,从爱唱戏的纨绔子弟到误入歧途成为黑帮大佬,最后又手使一柄青龙偃月刀助兄弟怒劈鬼子壮烈殉国。
成为了全剧中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陈宝国老师旗鼓相当的英雄人物,更加展现出了河南人那种重情重义,有礼有节的英雄气概。
说到赵锦焘扮演的贺老二,其实在剧中的开始阶段谁也不会想到他将来会成为英雄。
因为贺晨最开始是一个只迷恋唱戏对其他事情一概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的。
所以他更是被“腹黑攻”高有德用一把假的“蒋家班”青龙偃月刀就骗出了龙凤盘的口风。
在观众看来,贺晨有些天真到了无脑的地步,对人欠缺防备。
江湖阅历和生活经验明显不足。
也就是个靠爹妈罩着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迟早是要闯祸的。
事实证明,他也的确闯祸了。
在电视剧的中期,出门学艺的贺晨因为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女人柴婉芬,误打误撞结识了曾经坑害过父亲贺焰生的仇人柴殿金,并加入了柴殿金的青帮成为杀手,杀了不少人。
随着剧情的发展,贺晨获得了柴殿金的信任,并委以重任。
最后柴殿金也死于贺晨之手,但这一幕恰好被柴婉芬看到,不能原谅贺晨的柴婉芬万分悲痛,隐身教堂之中,但冥冥之中自有天命,贺晨也来到了柴婉芬的教堂,两个天涯沦落人最终结成连理,化作一对比翼鸟。
在这个过程中,贺青找到贺晨说服他帮自己一起杀鬼子,但是贺晨拒绝了,因为他不愿想什么家国大义,只想为爱而活。
从这一点上来说,《大河儿女》中赵锦焘扮演的“贺老二”和《来自星星的你》中金秀贤扮演的“都叫兽”可谓异曲同工。
都有着一种外冷内热的“傲娇受”之感。
除了对自己心仪的女神之外,对其他的事情都漠不关心。
唯一不同的,也许就是和长相相对“娘炮”的叫兽比起来,赵锦焘要显得更man更爷们一些。
尽管身在黑社会,但是在贺晨的心中,他其实还是风铃寨的二公子,对谁都是满腔热情,就好像对自己手下的小和尚和三辣子就看得出来。
而且虽然做了杀手,但连贺青也知道,他的兄弟杀的也都不是什么好人,所以在贺晨的内心深处依然良心未泯。
只是在表面上,贺晨必须要冷酷得如同“傲娇受”一般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和脆弱。
但是在这个纷繁乱世,谁又能随遇而安呢?
好景不长,结婚还没有几天的柴婉芬便因为保护贺青和叶飞霞被日军杀害,此时万念俱灰的贺晨带着复仇之心,在会馆的堂会上扮成了他最喜欢的“关老二”,手拿一把青龙偃月刀趁人不备手起刀落将日军将领吉川砍死。
随后,自己也死于日本兵的乱枪之下,但他的这一复仇举动,却完成了舍生取义的英雄壮举。
所以他自己也一身解脱,欣然的到另一个世界和他最爱的柴婉芬相会去了……剧中,赵锦焘扮演的贺晨和陈宝国老师扮演的贺焰生相继以身殉国。
而他们两个人也正是全剧里中原文化的代表人物。
贺焰生代表的是钧瓷和钧瓷人的执着与坚持,而贺晨代表的则是豫剧与河南人的大无畏精神。
别忘了,贺晨念念不忘的“关二爷”本身就是个傲娇到极致之人,但他也正是大忠大义的代表和豫剧之魂。
所以,其实早在电视剧的开头,就已经预示了贺晨的性格特征和最后舍生取义的结局了!
当然,作为贺晨的扮演者,赵锦焘在这部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举手投足之间,型男赵锦焘可以说是把贺晨身上的那种大义、讲理、有情的性格特点诠释的淋漓尽致。
让贺老二这个“傲娇受”变得更加鲜活。
而生活中的赵锦焘,其实原本就是傲娇受一枚。
外表虽然俊酷,但内心却热情如火,平和且谦逊,让人非常想要亲近。
在《大河儿女》这部电视剧中,赵锦焘和陈宝国老师已经是第二次合作了,从《钢铁年代》中与扮演同事姜德久,到如今扮演儿子贺晨,从中不难看出赵锦焘有着很强的可塑性,能够扮演年龄跨度很大的不同年代的人物,而这,也是对赵锦焘全能演技的一种肯定。
另外,在《铁梨花》中赵锦焘扮演的爱耍小聪明却总被坏人利用的栓子,以及《林师傅在首尔》中他扮演的金氏集团社长金高丽,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赵锦焘的演技如此成熟精湛,和能够不断与巍子、林永健、陈宝国这样的“视帝”上演对手戏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大河儿女》这部剧一改多年来人们对河南人穷、土、粗、俗的老印象,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以往的河南、不为人知的钧瓷和博大宽容的中原文化。
这其中,赵锦焘和他扮演的喜欢豫剧、喜欢关公的“傲娇受”贺老二,绝对功不可没!
从《汉武大帝》到《京华烟云》,从《大宅门》到《大河儿女》,从血性汉子、谦谦君子,到带着土气、霸气、匪气、痞气的各类人物,他是中国屈指可数的中年实力派演员陈宝国。
近30年的演艺生涯,陈宝国只用角色说话,正的、反的,红的、黑的,古的、今的,或忠孝、或阴险、或狡诈……形形色色,各种类型的角色几乎被他演个遍,一个个性格迥异的角色也令人过目不忘。
在2日登陆央视综合频道黄金强档的史诗巨制《大河儿女》中,陈宝国卸下宝剑,褪去绫罗,从“活土匪”化身为钧瓷“烧窑人”,通过岁月沧桑中的分分合合、恩怨情仇,向人们传递出大仁、大义、大气、大爱的“大河精神”。
之所以韩剧在神州大地风行是因电视荧屏上充斥着烂剧、雷剧、神话剧,让观众无心追看;之所以全民追“星星”,是因我们没有依托自有的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一味的“堆星”,讲究大场面大制作。
什么样的国剧才会有生命力?
必要的前提是剧集有文化有深度,再凭借一俩出色驾驭能力的演员,三五实力明星,依托金牌编剧的作品而诞生的国剧才是有生命力的,才会受观众追捧。
史诗级国剧《大河儿女》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以来,收视一直喜人,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自媒体上都引发了广泛讨论。
这部剧由高满堂编剧,安建执导,陈宝国、赵君、赵奎娥、李小冉、印小天、张歆艺等实力明星加盟剧情节跌宕、悬念重重。
剧中,陈宝国与赵君分别饰演钧瓷世家贺、叶两族的掌门人,两大戏骨同台飚戏。
陈宝国在剧中饰演的是河南三河县风铃寨钧瓷烧窑世家贺家的掌门人,他性情刚烈狂傲。
赵君饰演的叶鼎三则是贺家的竞争对手,他身上体现了河南人的质朴与闯劲。
电视剧《大河儿女》的历史跨度从20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一个家族的变迁讲述了河南儿女投身革命,为新中国建立立下卓越功勋的历史故事,是一部河南人的奋斗持篇。
相较于那些主题宏大、内容空洞的红色正剧和杀鬼子拼神技的抗战雷剧,《大河儿女》的创作特色则是行业剧与主旋律正剧的无缝对接,令人眼前一亮。
它以小见大,以极富魅力又神秘的钧瓷为全剧切入点,不仅大大增强了该剧可看性,让观众借剧了解了钧瓷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魅力,更以小见大折射了乱世中,中国传统文化破坏又复兴的坚韧历程。
有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的剧才是有生命力的,《大河儿女》是一部讲述河南人的故事的电视剧,并不仅指剧中无处不在的豫剧、钧瓷、黄河等中原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全国观众从故事和人物身上,了解河南、读懂河南。
该剧因为齐聚多重看点,既有钧瓷顶尖手艺人的过招,又有年轻人纠结的爱情;既有平民柴米油盐的小生活,又有保家卫国的史诗情怀,赢得了各年龄层观众的热捧。
演员方面,陈宝国可谓该剧的戏魂,有他的剧从不乏精彩。
从《汉武大帝》到《京华烟云》,从《大宅门》到《大河儿女》,从血性汉子、谦谦君子,到带着土气、霸气、匪气、痞气的各类人物,陈宝国绝对堪称电视荧屏上屈指可数的中年实力派。
陈宝国饰演的贺焰生也上演了一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好戏。
陈宝国的霸气和演技令人叹为观止。
《大河儿女》传奇故事的背后,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次以电视剧形式来展现中国的母亲河“黄河”以及其孕育的文明,该剧还首次全景展现了钧瓷从拉坯、上釉到烧制的制作流程,剧中还融入了豫剧的元素。
黄河、钧瓷、豫剧堪称中原文化三大元素,以此为依托的《大河儿女》,在人文底蕴和气势上,可谓迈上了史诗剧的新台阶,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大气魄、大胸怀,该剧也被业界专家学者称为“升级版”的史诗剧。
真实表现历史时期的人民生活,人文情怀,爱国情怀满满。
一部好剧!
几位主演都很喜欢,一如既往地表现好!
真实表现历史时期的人民生活,人文情怀,爱国情怀满满。
一部好剧!
几位主演都很喜欢,一如既往地表现好!
真实表现历史时期的人民生活,人文情怀,爱国情怀满满。
一部好剧!
几位主演都很喜欢,一如既往地表现好!
(文/小义大道)年代剧因厚重的历史感、又因观众对其有着似曾相识却又有些陌生的记忆而充满好奇感,所以一直备受追逐热捧。
在众多年代剧中,《大河儿女》除了那份以历史为蓝本和经久不衰的风云故事为宏观背景,更有着一份独特的地域文化底蕴和一类普通匠人的罕有精神!
《大河儿女》书写的是那些个河南人的一生、展现的是河南上世纪二十年代间的传奇往事。
以河南钧瓷文化为依托,通过家族变迁,道尽悲欢离合。
剧中故事从中国社会变革最激烈、局势最动荡的一九二六年讲起,到血雨腥风、民族饱受危难的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结束。
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亲情爱情民族情熔于一炉的故事让观者是欲罢不能。
在一段段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段落中,不仅能见识到河南钧瓷的制造工艺,也通过岁月沧桑中的分分合合、恩怨情仇,向人们传递出了河南人作为“大河儿女”其大仁、大义、大气、大爱的“大河精神”!
大河精神的诠释与刻画,离不开剧中几位形象饱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在如此一部有血有肉的年代剧中,也正是贺、叶、邓三家人的感情交织与时代变迁中人物性质转变,铸就了那些铮铮铁骨的故事。
三家的男人尤其各色,相比顽固职守、性格刚烈、嫉恶如仇的贺焰生;老实本分、执拗孤傲、外冷内热的叶鼎三;背信弃义、阴险狡诈、野心勃勃的邓绍光;文质彬彬、生性懦弱、忧国忧民的贺青。
贺晨活泼开朗的性格、能屈能伸的气概,讲义气、求上进、舍其我的精神,似乎更能全面而又鲜明的诠释大河儿女的那种“大河精神”,剧中三经反转的人生命运,也成为了让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角色。
在《大河儿女》这部戏中,前半段的贺晨还是一个十七岁的天真少年,他不爱瓷器,痴迷豫剧,成天唱关公、舞大刀,崇拜蒋家班,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冠上“关公”之美名。
活在一处豫剧《单刀会》里的他,不但没有接下父亲的那门好手艺,还“没有头脑”的被高有德用把假刀就从其嘴中套出“龙凤盘”的秘密,而且还险些让龙凤盘被窃。
当然,从他那句“要是我爹手里没了龙凤盘,就不会招惹这么多是非,我爹也不会再有麻烦。
”能看出这位少年质朴、无邪的美好心态。
他可以没有举世闻名的龙凤盘,但不能没有亲生亲养的爹娘,不求声名财富只求安稳生存。
可以说,此时的贺晨是不愁吃穿无忧所以执着专注于个人爱好的名副其实的“文艺青年”,而赵锦焘在诠释这样一个懵懂少年的单纯与天真时,表情、动作的精准拿捏让角色毫无违和感,将一位“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形象表现得非常贴切、到位。
更何况,现实中的赵锦焘已是三十多岁且娶妻生子的超级成熟性男人,在年龄差和生活状态如此之大的少年角色塑造时,依旧将那份天真烂漫、飞扬跳脱表现得异常自然。
并且赵锦焘本人也并没有豫剧功底,但在剧中他所表现的一招一式都是有板有眼,尤如一位专业的戏子。
不管年龄差亦或是无专业功底,这一切的一切,完全取之于赵锦焘用自己成熟的演技将之弥合而过。
剧情推展中,贺家频受势力欺压让天真少年慢慢开始有了一股阳刚之气,赵锦焘时而的表情显露、言行举止,让我们看到了人物的成长和性格转变。
而真正让贺晨心灵开始受到第一次大转折的是那一次的开封行。
贺焰生叶鼎三带着贺晨去开封为七十二窑正义打官司,在柴殿金的鸿门宴上,亲眼看着父亲喝下子弹汤;司令部门前目睹贺焰生的滚钉板、叶鼎三的刀插胸膛,父辈淋漓的鲜血让他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与震撼,从而使他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公平可言。
在那个强权就是理、就是法的时代,面对积恶成仇,他表现出了一股傲气和勇气,决定独自闯荡一片天地。
在开封的闯荡,虽没有大的成就,但让这位人物从根上有了自立的本色。
而愿当扫帚小子的贺晨,其力求上进和隐忍的状态,赵锦焘将之表现得也极为撼动人心。
阴差阳错的遇到柴婉芬后,贺晨的命运开始了第二次大的转折。
他挨了刀、弃了戏,虽然狠狠的对着柴殿金说过不会成为他那种欺压人的恶势力,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最终还是忍辱负重的跟着柴殿金干起买卖。
此时的贺晨在人物状态上有着明显改变,与之前期的少年心性,取而代之的则显成熟与沉郁。
在这种有递进、有层次的人物状态变化中,赵锦焘以神态、对手戏等细节中将那种阴狠释放得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与陈宝国的那场戏,作为父亲,来开封看见自己的儿子走上邪路而捆绑其想杀之,父子二人对酒话谈,充满了男人味。
赵锦焘将贺晨此时的邪气与狠辣表现得霸气十足,就算在老戏骨陈宝国面前也没有失去人物的光彩和气度。
当然,在这样一个人物的刻画上,显然不能将其止于灰色的人物状态。
贺晨的第三次大反转在于最后为国为民投入革命,这个阶段的贺晨放下了个人恩怨之小事,懂得爱国爱民,在国难之前敢于扛起抗日大旗,不但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写了剧中许多人物的命运,成为堂堂正正的民族英雄,也真正成为一次他心目当中的“活关公”!
赵锦焘凭着娴熟演技将贺晨最后阶段的忠义、勇武之霸气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贺晨这样一个性格色彩鲜明、命运辗转反侧的人物表现上,作为贺晨的扮演者,赵锦焘可以说是奉献了他演绎事业以来最精彩的一次表演。
也是把贺晨这个亦正亦邪至情至性可歌可泣大起大落的角色演绎到了一种令人过目难忘的境界。
让观众看了之后对这个孩子真是又爱又恨、又怜又气、又敬又佩!
在他身上那种种命运翻转的情节,更是让人看着揪心,几乎时时处处每一次出现都能牵动观众的心弦。
这其中,既有赵锦焘卓越演技的功劳,更主要的是他对这个角色的解读和领悟,完全把自己置身其中,所以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让观众看了也更真实,更接地气。
有曰“乱世出英雄”,“识时务者为俊杰”,赵锦焘扮演的贺晨这个角色之所以出彩,是因为他将这俩名句有着生死诠释。
《单刀会》串起了贺晨角色形象,前后呼应的剧情安排,更让观众对贺晨的遭际唏嘘不已,印象深刻!
赵锦焘可圈可点、令观众过目不忘的塑造,必定会在2014电视荧屏上留着最值得铭记的角色人物之成绩。
通过这一次在《大河儿女》当中对贺晨这样一个极具浓墨重彩人物的演绎,让大家更鲜明的记住了他这个演员。
而相比赵锦焘之前一些角色的诠释,贺晨这样一个极致性较强的人物刻画,也使得他在表演事业上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我相信,赵锦焘必会将这份出彩的表演,进行到底!
【陪父母看神剧】原来抗日神剧还可以这么拍摄…除了几位老演员一无是处,而且他们也表现得并不好…
禹州钧瓷原型央视重磅不容错过``李小冉和张歆艺,俺都喜欢。三集弃剧。
很久前看的了,演员演技都在线,只是有的情节还差了一点点
奔着烧窑看的。。。烧着烧着就烧出共产党了。。且忍且看着
高满堂编剧在这类题材从不失手
不错
高满堂啊高满堂。。。
早就看过的剧,最近老看到张歆艺想起来这部剧。当年贼喜欢六姑有木有,贼漂亮。
都是实力派演技
陪爸妈看电视机其实真的很幸福
跟着爸妈看了一些,央视的剧就是高端大气!剧情演员都好棒~
来看陈保国了
吕凉、赵锦焘的对手戏真好
看过了
跟着我妈看的,演员阵容很炫酷,剧情太傻逼,实在是太蠢了。。。
良心好剧。
俩老头儿缘分不浅!
算跟着我爸看了最后十来集,讲的是烧罐罐的几家人的故事。不太懂的就是为啥一个大鼎日本人看了就走不动道了。陈宝国演技牛逼!
看过
真正的反派:贺青......从头到尾害死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