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有意思呀,值得一看哈哈哈哈哈挖到了一部特有意思的犯罪喜剧。
风格与普通的探案剧完全不同,但就是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人一直往下看,唯一的缺点就是太短了,根本不够...今天就来讲讲这部高分新剧——剧名「路德维希」其实是贝多芬的名字,他也是John的偶像,因此剧中配乐都很好听,为整部剧增色不少。
总的来说,《谜探路德维希》是一部不走寻常路的探案喜剧,特别喜欢John的自言自语,感觉很呆萌....最主要的是该剧没有狗血剧情,节奏超快,刷起来非常过瘾!
对这个类型有兴趣的剧迷可以去下载看看。
4/5,开头的运镜介绍一栋大楼里的谋杀案和片头设计就挺吸引人的了。
音乐都是改编的贝多芬的音乐,特别有悬疑味,听着让人紧张又兴奋。
这部剧的模式还是普遍的一条主线+每集一个案子。
特点是主角是解谜题的专家而不是警察,所以他破案的时候不会考虑人的情感因素,也就是动机。
就和我以前看的很不一样,破案过程非常迅速,而且看嫌疑人们一脸懵x听他讲话好搞笑。
最后一集的设计非常的好啊,john坦白了自己是假装哥哥的,辞职到家后很快就收到了他身为john的聘请书,所以他可以继续调查案件了。
哥哥留的语音留言是那种陈腔滥调的台词说自己是园丁鸟表示他要离开家庭什么的,但john回到家说着说着发现了他哥哥是通过这种发式在向他传递一个地址的信息。
这两个设计就直接给下一集合理的铺垫了,尤其观众应该都对主线一头雾水,下一季的收视率肯定不会差。
另,我觉得他哥肯定就猜到了他弟弟会来帮助lucy,因为怎么想都是他们之间更了解,何况john还是谜题专家。
20241116, s01e05, as for the murders in the locked room, this one is rather easy
John站在门廊,满眼都是1989年跨年夜的自己。
热爱解谜的超级社恐John,化名ludwig(贝多芬的名字)出版了诸多谜题集。
一个平凡的夜晚,他接到了嫂子的来电和预定的出租车,他在警局工作的双胞胎哥哥留下一封要求阅后即焚的信之后失踪了,嫂子想要找回哥哥,请john帮忙。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只是悄悄刷脸进哥哥办公室把那本黄色墙纸封皮的笔记本拿回来就好的小事。
但是长期避世生活社会经验极低的John在高估了自己对丈夫工作环境了解程度的嫂子的指点下,成功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探案现场。
当然,有一就有二,戏剧性地解决了第一个案件之后,没有人能对抗那种成就感。
一个失踪了丈夫的妻子来到警局寻求帮助——看起来她丈夫是跳崖自尽了。
John又一次展现了他超强的观察力。
第三个案件是我个人特别心痛的案件,热爱生活的小导游,几乎可以说是莫名其妙就被杀了。
第四个案件有点不知道咋说好。
第五个案件提到了John和他哥哥过去读书的日子。
最后一个案件是嫂子被陷害。
破案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哥哥,借着最后一个案件揭示了警局的暗流涌动,也揭示了John的假身份。
最后留了一个尾巴终于找哥哥有点进展了。
不是传统的探案片,推理的过程没有那么清晰,比较符合主人公是一个“解谜人”的身份,就是靠一点小tip去抽丝剥茧发现的事实,罪犯也都没有丧心病狂,都很快地认罪了,所以导致绩效看起来很好看。
警局里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都还有待商榷,不过每个人的性格满鲜明的,是一个比较好看的群像。
男主角对于哥哥失踪这件事是有心理阴影的,他小时候(1989年跨年夜)父亲走了,然后现在哥哥失踪了,他看嫂子和侄子会有既视感,但是对哥哥失踪的原因还没有提,感觉是要下一季提。
最搞笑的部分:弹幕问,画面怎么这么暗。
弹幕答:导演是哈利波特的导演。
我笑晕。
赞
近期看的轻松英剧,非常诙谐好笑,结合了我最爱的两个元素:罪案+社恐。
一开始影片给足了悬念:作为警探的哥哥突然失踪,留下一封奇怪的信,别无选择的嫂子只能选择让双胞胎的弟弟过来,假冒哥哥上班并去拿可能有重要线索的本子。
但这个双胞胎弟弟是个死宅社恐+数学推理迷,独居,不喜欢人际交往。
啊,这不就是加强100000倍的我吗?
太好玩了!
尤其一开始接电话,上出租车,然后开车去警局那段,真是演技爆棚(对比下最后一集哥哥出来后的眼神和神态,居然完全变了)。
编剧也真是了得,通过寥寥无几的细节就很好地塑造出又乖萌又聪明又社恐的形象。
接着最好笑的来了,那个停车~哈哈每天都有新花样,直到最后一集都没搞定。
还有给凶手的书签名,给手下迷弟签名,太可爱了。
破案过程有点勉强,情节设计不算特别有逻辑,看了两三集后面基本就可以猜出来是凶手了。
但没关系啊,与同事的互动也是一大看点,同事和嫂子一家都很可爱。
最大看点还是这个人物。
比如中途找线索找到一个电话号码,他一直没吱声,直至被嫂子逼问为什么不打。
他说:不想打电话,不想跟人说话。。。
哈哈哈哈,这简直就是世另我。
不仅不喜欢接电话,即时软件交流有时也让我觉得略焦虑。
其实还是之前发邮件联系更适合。。。
(想起来之前跟Q约看演出碰头时间和地点,居然是通过邮件,另一个朋友说:你们生活在上个世纪吗??
)总之,喜欢这种轻松搞笑剧,black book后续有人了。
这种幽默的确是英国人才能拍的出来,英音真是好迷人。
这个悬疑剧真的太好看了,完全被主人工john的人物个性所吸引:社恐、聪明、直接、善于研究、执着于解谜。
虽然哥哥失踪了,这才是最大的悬疑,但反正没死,所以对于哥哥失踪这件事,导演并没有让观众投入过多精力。
每次的谜案都解的那么精彩,虽然跟不上john的解题思路,但就是很过瘾啊,用三个巧合理论证明关联度,虽然有的没有直接证据,但毕竟导演安排每个嫌犯都迷倒在john的推理之下,直接认罪。
所以,又不是要判刑,不用纠结证据啊,动机啊什么的。
还有就是,英剧总能塑造些性格奇怪的人,比如jame的妻子,jame的儿子…好吧,好像每个人的性格都挺怪异,包括jame的团队…英国人都这样吗?
一口气看完,意犹未尽,期待第二季快点播出。
到底应不应该继续查calier的案子?
警长署长到底有没有坏人?
还有就是,英剧总能塑造些性格奇怪的人,比如jame的妻子,jame的儿子…好吧,好像每个人的性格都挺怪异,包括jame的团队…英国人都这样吗?
一口气看完,意犹未尽,期待第二季快点播出。
到底应不应该继续查calier的案子?
警长署长到底有没有坏人?
要想成为supercop,需要几步?
只需要有一个总督察双胞胎哥哥,然后戴上隐形眼镜,孤身一人前往哥哥工位找到一个橙色的笔记本。
然后在扮演途中被下属送去各类凶案现场,完成两周破六案的kpi,就可以登上当地报纸了。
天才,就是虽然社恐但是还是能在担惊受怕中对谜题游刃有余。
这部剧里有两条线贯穿始终,第一条线是通过男主哥哥留下的碎片信息,去破解哥哥为何失踪的谜题,第二条线是男主干一行爱一行,从社恐“谜语人”逐渐与同事打成一片享受成为警探破解谜题的过程。
同时也存在两个破案小队,一个是叔叔嫂子侄子组合,另一个则是警局重案小组,每一个人都特色鲜明,一路看下来让我久违地感受到了英剧曾经有过的那种温情脉脉。
印象最深刻的几处剧情:第一,第四集,John回到家发现嫂子在默默流泪,关于自己哥哥失踪的谜题一直未有进展,大家的情绪都很低落。
于是他去找自己的侄子,发现侄子正在为之前惹妈妈生气而懊恼。
他希望侄子能去安慰妈妈,表示自己并不擅长处理这些事情,但其实他非常敏锐地洞察到了嫂子哭泣的原因。
谁说nerd不近人情,聪明的大脑能破开谜题也能直视人心,所以John在这一集里也准确地猜到了凶手的动机。
第二,第五集,John重回母校,发现当年带自己进入解谜世界的数学老师已经老年痴呆,在别人的讲述里,数学老师浑浑噩噩,晚年凄惨,唯一拥有的就是回家后空空荡荡的房子。
这让John感到悲伤,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后的自己。
因为在与老师再次相见之前,他认为自己虽然一直独自生活,但拥有天才的头脑,生活并无令人怜悯之处。
当他发现在未来自己很有可能连唯一聪明的大脑都会丢掉后,难得向自己的嫂子吐露了自己的恐慌和彷徨。
然而在本集最后,老师却认出了他其实是在假冒自己的哥哥,这反而让John感到心安和治愈,谁说智慧会走失?
天才虽然会犯糊涂,但天才永远是天才。
刚开始看,目前也不知道处处藏着的古典乐是不是和剧情有关系,或者这就是导演的配乐偏好?
纯外行,古典小白,没学过音乐,觉得好玩记一记,看看纯靠自己能找出来多少个配乐彩蛋再次出现的不记录第一集开头是致爱丽丝,跨楼层展示,然后律师被杀片头,贝多芬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警局门口停车,手机密码,很耳熟,但没听出来第一次走入警局头昏目眩,是贝七的第二乐章,死亡的进行曲介绍野心勃勃的女下属,是La campanella,暗示她的风格一板一眼,像钟表读秒一样?
凶手被揭穿的时候,是帕格尼尼24贝九,不多说看了一集感觉剧情不是很抓我……在考虑要不要弃了第二集开头贝五第二集看完了,还是不喜欢……算了弃坑了
类型混合和超越是近年来侦探剧的一大特点。
戴洛奇小镇的女性警探,冰血暴第四季的恐怖,探案拍档里的黑人高个女上司和内向老白男下属组合,作为对马普尔小姐和鸭子侦探的狂热爱好者,总是觉得侦探剧有奇特的安抚作用,以至于一见到封闭独立的案发现场,有怪癖的侦探,热情的助手,个位数的嫌疑人,一以贯之的主题音乐,就让人想靠在床头沉沉睡去。
这种探案剧既能激发好奇,又不会过分渲染潜在受害者的恐惧,给人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错觉,是一种危险世界的童话。
是给身体弱势者的爽文。
在侦探剧的世界,人格古怪孤独的侦探不仅可以战胜暗处的杀人犯,也可以逃离传统职级和同事的竞争。
因为单纯,所以强大,也不失为一种职场下位者爽文。
而人们对侦探剧的期待只是破案,所以剧情方向被严格框定,能做出花来的只是角色和环境设置。
第一集是Jonh如何作为极度内向的阿斯伯格症候者步入危局,并用解谜思维轻松破案。
案情:办公室五点整的七个人是谁摁了消防警铃,模仿受害者签名,并用美工刀捅死受害者。
第二集是John如何感受到新搭档与警司的奇怪关系,找到哥哥的传真机,发现一个关键案子的定性和负责人改变了。
再次破案。
案情:古老酒店,诈骗犯神秘失踪。
通过监控画面的微妙不同看出墙纸变化了,果然墙后有储藏室,尸体就在那里。
第三集是Jonh如何沉浸于一个个谜题,对主线推进不足。
又破一案。
案情:剑桥游船导游被发现死在教堂里。
失踪的手机揭示作案动机。
保安丈夫为掩盖另一场谋杀的事实,失手杀害导游。
Jonh和Lucy是两位绝好的演员,喜剧节奏恰到好处,总能在尴尬的做作与自然之间进行微妙平衡,Jonh说I love you的时候,Lucy在走廊偷听回过头假装打哈欠的时候,都是让人捧腹大笑。
侦探剧要素:谜题,怪异侦探,封闭的嫌疑人范围。
喜剧要素:快速剪辑照片和人脸、因为尴尬而亢奋的笑声、悲催的驾驶技术、延迟的对话节奏、不知所措地瞪大双眼。
①设定比较新鲜,双胞胎+死宅天才神探,高智商低情商有种谢耳朵的即视感;②剧集紧凑,单元剧本身就很精彩,但是如果集数太多其实会有点审美疲劳,第一季第六集就通过一个单元剧案件把主线和谜题结合在一起了,又引出来更大的迷雾伏笔;③音乐、画面精美,配乐和剧情配合的真的很好,风光也很好加上古典英伦建筑非常的漂亮,特别是第3集,跟着主角把各个景点走了一遍,还有导游被杀时候那个光影、画面音乐的配合,堪称震撼;( 增加了一个冷知识,路德维希是贝多芬的名字,主角喜欢贝多芬所以出的书都用了这个名字 )④要说缺点,就是案件经不起仔细推敲,比如第5集那个凶手等着门开了再出去那个设计有点太碰运气了、万一被人看见呢,他就杀了人直接跑了也没那么容易被抓住,因为最后的致命一击是特别自作主张的求婚表白背景音里有钟声,最后1集那个凶手为啥要自己再回来,就算是要确认是否杀死对方看见警察的封条为啥要作死问那么多等等。
另外就是不给足够的线索让我们也参与破案,只有主角自己才知道完全的信息;⑤关于喜剧效果方面,有很多我大概知道会觉得好笑的部分,但我不怎么笑得出来,估计是文化差异吧,但有几个地方还是真不错,印象最深的是第二集那个黑哥哥对team的理解,确实笑到了,还有不晓得第几集主角当面问嫂嫂为什么假装打哈欠也是把我笑曰了。
怎么可以把一个侦探剧拍得这么好笑?第二部快来!!!
男主角跟便秘似的。看不下去
我能想到的,就是“可爱”一词,男主人设是可爱的,一众配角也很可爱,整个剧的气场也都透露着小巧可爱。Very nice.
编剧自己一个人写一季高质量推理\探案剧 比同期绝大多数同类型美剧编剧强太多了
还行,分数太虚高
主线还可以,案子都好无聊。海报有一丝诈骗让我以为双主角,实际上还是双胞胎兄弟自己的戏台子🌚爹走了哈爹又走了的∞代际循环,爹死在外面0个人在意…
Ludwig解谜题也好,役所广司扫厕所也好,都是他们自己那个丧丧(但开心)的小宇宙里的至高秩序,说得好听点叫“不愿走出舒适区(但舒适区之所以叫舒适区就是因为很舒适啊!)”,说得难听点就是“一把年纪不成家不搞钱不交际不上进整天沉迷在儿时的爱好里这辈子能有什么出息”。想起自己看过的一些25+人士交友帖,无论哪种性别和性向,在描述“理想的另一半”时普遍会使用的一个形容词是,“有上进心”。这是一个我很难理解的非具象化的条件,但我至少有自知之明,像我这种脱离社会时序&无法精神断奶的巨婴肯定是不符合要求的。每到这时,我就只能用谢尔顿在朋友婚礼上的致辞来自我安慰——“(大意)或许是因为我一个人能得到的快乐已经足够多了,所以才不需要他人的陪伴。那么我就祝你们通过另一半得到的快乐,跟我给我自己的一样多。”
替身查案,浓浓的英伦风,案子解密其实不算经验,但是有条不紊,打发时间还可以。
马克了一段时间,被白破失望到赶紧来洗眼,同样是双胞胎探案,英剧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调度构图摄影调色节奏和编剧等等,但是4集后断案有点重复疲劳而且凶手认罪简直比柯南里还快,好在剧终第6集又拉回主线上了一个台阶,期待第二季多点主线阴谋揭秘
神探伽利略+白日追凶
请问本剧和名侦探柯南的的区别是?(一个主线剧情,一集破一个案,草草结束,没有验尸,纯靠bb)
推理不如柯南
几乎没有推理过程却依然迷人,技巧太值得学习了。
作为探案剧来说,人证物证基本没有,每个case都纯解谜+推理,完了再来点“一些漫不经心的说话,将我疑惑解开”,蛮新奇的,但是逻辑欠缺!
很无聊,每个故事也很简单,找James这条主线推进得也迷迷糊糊。几个主角也很工具人。最后一集跳着看了。可以再刷一次《九号秘事》了。我更喜欢《公寓楼里谋杀案》
简洁,明快,好看!
只能看质感 不能看谜题
怎么看都是哥哥为了让弟弟走出封闭的世界、发挥聪明才智,获得family的温情之举……
dull
配色,BGM,人设,表演,谜题,幽默感,每个细节都戳到我心趴上。第二季能不能过了圣诞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