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米·谢尔比一路走来,从后街乱巷走到议院权力中心,他始终一个人。
甚至于他都没有遇到一个像样的对手。
孤独,野心贯穿了他的一生。
亚瑟·谢尔比一个人天真,躁狂的人。
存在的唯一意义在于,杀人。
以及呈现无止境的嗑药酗酒的剧照。
所罗门汤米的避风港。
汤米的灵魂导师。
波利阿姨全剧唯二的智商担当。
敢爱敢恨,毫不做作。
除了爱子心切。
格雷丝汤米·谢尔比的精神鸦片。
Nick Cave邪魅丛生的《Do you love me?
》一开腔,最最熟悉的PB腔调又回来了。
剧终季迥异于以往的摄影风和配乐风,却在继续剧情为辅人物为主、心理意识流上越走越远,让看了这么久的我就像面对不喝酒的汤米一样,好生不适应。
但当Cave那像宿醉一般的嗓子一边叨念着教堂的叮当钟声和“do you love me”,一边喃喃着“鲜血从女人两腿间汩汩流出”时,我知道就算没有标志性的鼓点,这还是Peaky Blinders!
刷完全剧就一个感觉:太特么虐了,编剧这是因爱生恨么,感觉男主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从第一季到第六季,Tommy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扶弟(家)魔。
主打一个要什么给什么,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给不到,什么你不知道你想要啥,没事我替你想到了,比如以下种种但不限于:给妹妹买房子帮姨妈找儿子给弟弟找媳妇帮哥哥找信心…….什么?
我的需要?
不存在的。
我要的就是“你们需要我”,只要你们还需要我,那对我来说就是力量,就是爱和归属。
豆瓣里大量的评语都不喜欢Grace,我感觉编剧也不喜欢她(否则不会这么快领盒饭),给她安排的情节还这么的无语:做警察时“背叛“组织、做情人时“背叛”爱人 (Tommy)、做老婆时“背叛”丈夫(她的银行家前夫)。
正是这种“背叛”,也给她和Tommy的关系定上了基调 - 索取和奉献:我要你离开你的家人和我去纽约 – 当你无法满足时,我离开我要你给我借个种(呃……)- 我知道你会答应的我要你放弃你的事业(为了爱)- 但你无法满足,所以盛大的婚礼也无欢颜……然而Tommy就是迷恋她,一生的白月光。
因为这种“索取与奉献”才是Tommy熟悉且安全的模式。
强迫重复,无怨无悔。
所以当May主动接近Tommy时,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想要什么?
May是怎么回答的?
-- 我没有需要,我是来帮你的。
什么?
你不需要?
你肯定不爱我!
(那我也不爱你)。
但编剧还是爱Tommy的,不仅让他用主角光环活到了最后,还给他安排了一位心直口快的女公爵告诉(教育)他:你不卑微你应当被尊重,尊重你这个人,尊重你的需要然而这个强迫的模式太强大了,太难挣脱:当Grace意外死亡,Tommy心碎离开,他的队友(家人)们只想着:Tommy会回来的,他说回来他肯定会回来(因为我们需要他,我们怎么能没有他呢?
)。
环境和他人都在暗示:我们是你的责任,你的责任,你的责任…… 你要负责,你要负责,你要负责……毫无悬念的,Tommy也“回应”了这个责任当Tommy主动去找May时,他明显暴露出来的忐忑。
当他和Tatiana在一起时故作镇静的慌张。
我怎么能有自己的需要呢?
这简直太羞耻了,太恐惧了!
体验到自己的需要,让别人知道我的需要,意味着被伤害的可能和被吞噬的恐惧。
但永远注意和满足他人的需要也会让他陷入另一种恐惧中:如果有一天他不再有能力满足他的家人,不再被家人需要,那是否对他就意味着失去了活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所以当他感觉到自己无力保护家人和给他们提供价值的时候,两次想用自杀的方式解脱。
永远被需要,永远满足他人,也让Tommy筋疲力尽,让他愤怒和怨恨:这里我想到了奥本海默里那著名的核爆,如果说那个爆炸被诺兰隐喻为人类原始性张力的爆发。
那Tommy最后一季那一炸,大概就是在表达他内心的愤怒和怨恨。
甚至我觉得,Grace死后Tommy去找吉普赛女巫,表面上是在处理自己的内疚感(因为自己的过失导致Grace的死),他需要一个权威告诉他,这不是他的错,只是被神明诅咒了,但内疚的下面,也许是他无处安放的恨,这种恨意折磨着他。
是对那些对他索求无度的家人们包括 Grace的恨 - 以爱之名。
(第三季里,哪怕Grace回到了Tommy身边,哪怕他们已经结婚,但镜头特写下的Tommy总是忧心忡忡,很少快乐 -- 编剧在暗示什么?
)+++所以,警惕那些出现在你生命中对你总是索取的人,学会说不。
也警惕自己不要成为总是索取的人,因为在索取的背后,也许是对爱的渴望。
是的,满足他人和被他人满足,也许都是象征,藏着对关系的渴望(恐惧)和爱的期待(缺失)。
爱无法量化,不可触摸,所以我们常常不得不通过各种象征去感知它的存在,但也要小心不要让它变成枷锁,成为我们不得挣脱的牢笼。
觉察一下,在这个紧绷的模式里加一点弹性和变化,人生也许能收获些许自由。
第六季,终于艰难坎坷的看完了,断断续续几个月,一直没能一口气看完,剧情属实有点没看懂,缺乏逻辑关联,比较跳。
和前几季一样,最后一集是整部的高潮,不得不说,最后一集很爽。
亚瑟带着防毒面具出现在烟雾中;Duke清理了卧底换蛋的叛徒(这人真的太惨了哈哈哈),但是没看明白有什么会将芬恩逐出家族;汤米识破迈克尔的刺杀计划,击中左眼感觉也挺戏剧。
没想到,艾尔菲露了个脸,从第一季到第六季(忘了艾尔菲哪一季出现的了),留下来的只剩他和汤米,个人感觉他俩之间才是真朋友,除了他老婆只有汤米敢在他面前抽烟,另外,艾尔菲的口音真的无敌,一句都听不明白。
爆破老家,吉普赛流浪。
聚餐时候和大家告别的时候,真的泪目,和家人好友交代后事,这种感觉我在做梦的时候有所体会,梦到参加自己的葬礼,望着家人痛哭。
艾达肯定是发现了什么,一直以来,这个妹妹都是姊妹里最聪明的一个,亚瑟追随汤米而去,汤米要离家寻死,艾达只能自己一个人搬桶了。
其实从汤米一个月以后还没有离世就能够猜到了,肿瘤或许不是真的,对于这种似乎莫须有的东西而结束自己的生命未免太过于草率。
未完结的结局,汤米回归,I have no limitations在意料之中,延续了前几季的传统,汤米没有不可战胜的敌人,他的敌人只有他自己。
最后,By order of the fucking peaky Blinders
总结一下:这是唯一一部一边给不满意的三星评分,一边坚持看完的英剧,就像做游戏任务一样的追完了,说白了就是想着早期没耐心看完的剧,随着时间的沉淀会不会给我惊喜,就像最爱的绝命毒师一样,越看越入味,谁知?
给我看了一个寂寞,如果想着是黑帮爽片的朋友慎入,完全就是远古黑帮商业题材片,从第一季开始的影评到最后一季,属于多发表一点值得留念回忆的情节都没有的剧,因为真没有一点剧情或情节值得我需要抠出来重点强调的,太拉垮了。
另一个让我坚持看完的原因,就是因为早期看过男主几部具有个人演技魅力的电影,由此吸引才来探索这部剧,想着黑帮题材啊,肯定刺激啊,谁知是部间歇性瞌睡剧啊,由此可见美剧和英剧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剧里面的女人唯一能让我稍微有性冲动的估计就是莫斯利的情妇黛安娜夫人了,因为其他女人是真的丑,你可以想象到最开始看见汤米的妹妹出现在第一季的时候,看她就非常不顺眼的女人,后面几季我都看养眼了,可见这部剧的女性选角技术之差,整体我感觉这部剧看下来稍有人物个性或者角色蜕变的,也就只有亚瑟了,算是整部剧比较符合黑帮特色的人物,有血有泪的一个人,而男主汤米从第一季开始出现就一直是像开挂的God一样存在的人物,毫无波澜起舞,对他的内心刻画情节剧情太多了,要么就是战后创伤后遗症的毛病发做引入剧情,要么就是家族破事的扯皮,真不是我想看的黑帮题材剧!
如果上来期待的是The Wire或者大西洋帝国那种,肯定会失望。
剧情漏洞太多了,第一季就可以弃剧了。
但如果看到了现在,一定是有一些东西勾着你让你觉得不得不看。
本文记录一些让我难以忘怀的东西,也算几天爆肝没有白费。
整体是一部使用了黑帮片题材的,浪漫西部文艺片。
它最重要的目标不是严谨,严谨是逻辑的范畴,是现代性秩序的标准。
而此片的核心魅力在于浪漫,是无用的、柔软的、非理性的,酒神性的范畴,从根本上就是反逻辑的。
当然这还是一个故事片,基本情节不通是没法看下去的,所以此片一直试图在叙事逻辑和浪漫主义之间寻找平衡。
使用的方法就是高度风格化的视听语言,以及不断出现的细节隐喻。
我慢慢分析。
先说大框架。
线索一,时代与命运。
历史并非线性,命运不讲道德。
首先片头曲就不是属于那个年代的音乐,暗示观众这是当代视角,戴着怀旧,带着滤镜。
那首曲本身就带着苦命之人面对生死的戏谑。
整体影像风格不断向西部片和film noir致敬,各种低视角慢镜头,完全杜撰的过于精致的衣着风格等等,都在告诉观众一件事情:这戏并不现实,不要当真,这是一部带着明确风格的文艺片。
风格本身就是立意对构成部分。
打架不可怕,死亡也不可怕,可怕的失去血性、失去摇滚、失去生命力。
(不要在这里讲三观哈。
纠结三观的看黑帮片和文艺片都只能给自己添堵。
)看歌单,半个英国摇滚史都在里面了,光音乐都花多少钱。
摇滚乐怎么来的,工人阶级(以及中产)向高雅音乐消费群的反抗,对阶级固化社会的一种创造性挑战。
片子的立足点,昭然若揭。
天生命苦的吉普赛人(工人、犹太人、等等在白人社会地位很低的人)在风起云涌的历史夹缝中,寻求安身之所。
再抽象一点,是人面对巨大不确定性,和冲突的利益点的时候,如何寻找一种确定性和连续性。
第一季第一个场景已经,已经把整部戏最重要的意象和主题都点名了。
Tommy找中国女孩算命,当着大家的面对一匹马所谓“施法”,就是在向躲在街边偷看的群众展示一些确定性,或者说编造一个可以寄托希望的故事,跟传销差不多一个意思。
这里根本不需要讨论那个魔法是否真实有效,因为有人信,有人需要那匹马赢,所以马一定会赢。
魔法和宗教是一个东西,信者永生。
Ada和Polly期待宝宝她爹能够与Ada结婚,希望得到Tommy的祝福。
Tommy揶揄Polly说一辈子被男人坑得不轻竟然还是浪漫主义者。
他第一反应当然是不信的,因为他已经在战场上骗过了死神。
可他最终动摇了,给了这对鸳鸯一个机会。
这件事在Ada的主观世界里,非常简单,就是她怀了一个男人的孩子,她愿意相信爱,然后最后真结婚了。
所以她一直是家里最理想主义的那个。
后来的成长时候来的事情了。
这些看似与主线剧情无关的点其实都很重要。
整个剧情都在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也就是现代科学逻辑,和人的主观期待以及信仰之间来回震荡,也构成了整部剧的张力所在。
马与吉普赛魔法很重要。
后面会反复出现。
他们家是干赌博起家的,但是人家自己是不赌的,为什么?
因为但凡有点资源有点能力的人,都会试图直接掌控结果。
人的成功,如果用最现实的标准去衡量,就是对不确定性的掌控程度。
以Tommy一家为典型,包括the lee brothers, the Solomans, the Italians, 为什选择“浴血”,为什不去干合法行当呢?
一方面因为合法行当他们这个阶级根本进不去,另一方面因为系统本身是靠不住的,所以剧情里出现了共产主义者、北爱共和军、以及英国纳粹,全是他掌控不了的力量。
但Tommy的确又想彻底上岸,也是因为干黑道不确定性太多,风险太高。
越往上爬越险恶。
上流阶级的贵族和政客,比底层混混更不要脸,更恶毒。
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说以前遇到的是坏人,那么现在要对付的根本就是魔鬼。
可贼船哪有那么容易下的。
Tommy一厢情愿地认为可以最终“干一票大的”,然后安然隐退。
不大可能。
除非他向所罗门一样直接隐居。
不然总有人要找上他,不管是纳粹还是丘吉尔,都能要他的命。
然而我们都看到了,隐居到Margate海滩的Alfie,想找也还是能找到的。
所以说,无间道。
如我们所见,所罗门最后又回来了。
Mosley当然不会被刺杀。
剩下的,都是历史了。
线索二:迂回的人性。
爱与恨永远纠缠,亲人既是锚点也是负累。
我们中国人管这个叫“羁绊”。
挺美的一个词。
我们互相依赖又相互背叛。
而人最大的敌人与救赎,永远都是自己。
Tommy停不下来的第二个原因,是他的人性,他的爱,在向上爬的过程中被系统异化掉了。
第一季的时候观众就明白,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打心眼儿里觉得别人都是傻逼,他最聪明。
女人们安生算账,兄弟们好好打仗,谁也别问东问西,你们丫知道了只会给老子添麻烦。
这和他想要保护家人,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是不冲突的。
他习惯了靠自己,并且认为只能靠自己。
以至于越往后他越一意孤行刚愎自用,虽然每次都力挽狂澜,但情感上已经孤家寡人。
除了早死的Grace和孩子,是他真正的情感寄托。
但注意,死人和孩子,都不会犟嘴,不会挑战他已经固化的人格。
对于其他人而言很简单,Shelby家价值观非常朴素,家人是一切的根基。
如果没有女人的包容与智慧,兄弟的绝对忠诚浴血奋战,Tommy根本不可能走这么远。
但是King只有一个。
于是你不尊重我,不和我沟通,那我也放弃和你沟通吧。
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自私。
人之常情。
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话:对所有与我亲近的人而言,我不过是一颗摇钱树。
话不假。
可人家并不爱听。
他也做不到改变。
在挣钱的路上他本人已经变成了钱。
再想变回人,要付出巨大的情感代价。
但是男人嘛(呵呵),怎么能琢磨情感和内心呢是吧。
还是继续赚钱吧。
所以说,最后的最后,每个人要面对的都只有自己,而已。
实体化的事件,是外部环境与人物个性的交汇点。
而每一次抉择,任何一次还有选择的选择,都是从命运轨道逃逸的机会,是渺小生命的尊严所在。
线索三:死本能与生命力全剧最后,当Tommy准备自杀,在吉普赛式的幻觉中看到女儿,女儿让他活下去。
他才偶然发现原来自己被骗了。
根本没得病。
可是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被骗呢?
还不是别人说了他本来就认为对的话:你该死。
你早就该死了。
你应该为你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
正如第一季为什么他明知道Grace是个骗子,却感觉不到她的时候威胁。
因为他觉得自己能掌控剧情的走向,拿捏个女人不在话下,何况这个女人是来拯救他的。
人都会相信自己已经相信的事情。
比如一个诊断,一个承诺,或者一个茶叶渣子的纹样。
在他已经彻底准备好去死的时候,在观众也认为当然了这种人结局必然是死的时候,Tommy又一次逃避了死亡,而这个死亡的源头竟然是他自己。
这是全剧最大的一个讽刺,也是这部作品最大的慈悲。
所以这里说这个故事浪漫,故事里的问题,在故事里能得到解决。
在故事里人有重生的机会,在他象征意义上死亡以后。
第一次死亡,是在法国的隧道里。
此后余生都是赌赢的,要尽情挥霍。
所以他不怕死,他们家男人都不怕死,无非是在一次面对凛冽寒冬而已。
不怕死的人,理论上没有弱点。
可孩子、女人、温暖和笑声,都会不断给他们活下去的意义,是支柱也是弱点。
也许安宁和稳定是大多数人的夙愿,可他们张扬的吉普赛血脉不允许,他们身体和灵魂已经与战火螯合,他们停不下来。
第二次死亡,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首相不让他死,女人和孩子也都不让他死,”get out of the grave tinker!” 他站起来以后还挺失望的。
他妈的这么多破事儿还得老子负责!
第三次接近死亡,是亦敌亦友的Alfie。
我认为也许他下意识不希望Alfie就这么死了。
因为他是一个不标榜正义、彻底愤世嫉俗的人。
他让他感觉安全。
Alfie在塑造Tommy这个角色的作用上类似俄罗斯女爵,他们是他无法整合的两个面,一个年轻饱满、混乱无序,一个人生过半、混蛋而坦然。
Alfie在海边的住所堆满十九世纪的物件,门口的地喜欢上写着lethe,是希腊文的Oblivion, 也就是海蒂斯冥府门口的那条河,是一切失去意义和重量的地方。
这块砖就是生与死的界限,愤世嫉俗的他悬停在生死之间,与老友相见。
他当然不能免费反纳粹了,这样混世魔王的人设岂不崩塌?
然而最后一集我们也都看到了,他在另一个海边,法国小岛的海边,在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的管辖权之间的法外之地,彻底活了过来,还娶了一个老婆。
老婆和Tommy是唯二可以当着他面抽烟的人。
第四次是死亡,是人性借助某种神性开始复苏。
你还有事要做。
一声枪响赎不了你的罪,不许跑路。
从法国回来以后他就一直想死又不甘心,用着借来的时间不断探索扩张,带着与生命力一样强悍的死本能。
靠自己的手腕儿和智力打败了很多人,一度让他觉得自己不可战胜。
这是人之常情。
不断的成功本身就是继续奋斗的动力,和即将失败的催化剂。
没有人可以一直赢,死只是早晚的事情。
可是他停不下来。
停不下来的人就是瘾君子,无论做什么都是,不喝酒不抽大烟也没有用。
故事中的其他角色,一直在提醒他要知道自己的局限性。
他有局限性吗?
当然有,可如果不是刺杀纳粹失败、死了那么多亲人,并自认为命不久矣,他不可能触摸到自己的边界。
这个过程是不可能跳过的。
而有趣的是,当生命力完全信马由缰,生会无限接近死。
比如他的精神和身体都日渐崩坏。
比如Arthur长期处于命悬一线的状态。
一个习惯性让别人去死的人,最后没有杀掉骗他说得绝症的那个纳粹医生。
通过克制给予死亡的“权力”,他重新把马的缰绳抓在了自己的手里。
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马身上。
吉普赛人,生来策马,且不戴马鞍。
马在这个故事中象征着纯真的、不羁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是一种力,超越阶级、超越法律、超越资本之外的力。
它本身是中性的,可以带来生,也可以带来死。
Tommy为数不多的几次掉眼泪,有一次就是因为不得不打死一匹生病的马。
他的接班人Duke也说过,马比人要好得多。
所以很明显,马是可以唤起他们本身人性的生物,是游牧精神的象征。
养马人Curly,有点像权游里的Holdor,纯真地像一个孩子。
Tommy说他是半匹马。
同样带着一股天真的还有John的妻子Esme,一个没文化的吉普赛女孩,但对自己的男人、家庭、和古老民族的智慧(迷信)非常忠诚。
剧中很多地方都在点这个主题,比如Esme的性欲一直很旺盛,也生下了开剧以来家族第一个小孩。
比如Polly阿姨最终拥抱了自己的“疯狂”,成为了一个先知。
这些“迷信”在这部剧里都是成立的,因为这是主角们的主观真实,既是吉普赛人被主流宗教社会隔绝的原因,也是他们刺向阶级秩序与现代性的一把剑。
记得他如何击败Luca Changretta的吗?
Luca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对他耀武扬威,觉得他们家庭小作坊太老土跟不上时代,而已经公司化的意大利黑手党才是未来。
这点和后面出现的,以纳粹为集大成的极致现代性也是呼应的。
现代性推到极致就是主观人性被抹杀,一切服务于一个概念性的国家意志,只有一种人优秀,只有一个目的值得追求,加速加速再加速。
(是不是感觉有点眼熟🤫)Tommy及同伙不是真的物理上打不过那11个意大利人,只是他的原则中包含了,家人不能再死了。
而意大利人不惜牺牲其他手足也要报之前的仇。
所以以血性硬刚肯定不行,Tommy选择利用现代公司的系统性和非人性,用比Changretta家族更大的资本,将他们吞噬。
意大利人求仁得仁。
精彩。
而Shelby Company Limited的崛起之路,从赌马开始,到黑色星期二轰然倒塌。
家庭小作坊如何,上市公司有如何,不都是赌吗?
他不得不继续跟政府赌、跟政治赌、跟亲情赌、跟时间赌。
前前后后都是赌。
这一次,他选择了放下屠刀,也就是倾注了更多的信仰,试图建立内心世界新的平衡。
骑着白马走向了新的不确定。
人的一生,无非就是不断摧毁重建,死去活来。
社会就这么回事儿,仁义道德宏大叙事都是狗屁。
物理上的生死沉浮其实根本由不得选。
自由逼仄而柔韧,每一个节点的决定,构成了生命的质感。
如果无法选择身下的马,至少可以选择唱自己爱唱的给歌。
从立意上讲,这个结局我认为就是句号,是一个完整的圈。
没发再写下去了。
再往后不过就是循环。
所以主创们们选择了拍电影。
接下去就是二战了。
还是有点期待的。
这季整体感觉维持住了水平,但结束得感觉有些仓促,又埋了伏笔,但感觉下一部有没有都不一定了。
一些我觉得一般的:莫名让Tommy多了个儿子,选角看起来就感觉是个莽夫,一怼脸就能看出来两眼不对称,跟Shelby家族四个西装暴徒完全不是一个感觉,更像个马夫;finn和Billy处理得太突然了,想要把finn踢出家庭但完全没有人物弧度,莫名其妙就能为了叛徒Billy向其他peaky blinders开枪,而且finn作为Arthur和Tommy仅剩的弟弟,逐出家庭竟然是个刚加入的人干的,感觉完全是为了把这个Tommy的私生子捧起来,硬让他说出那个bootpb;把上一步的叛徒没有交代清楚,如果就是Billy他为什么会从一句话中知道事无巨细的布置细节;最后可能因为留有未来的悬念和英剧尊重历史的原因,没有真的去战胜莫斯利;还有,我真挺不喜欢Micheal老婆的表演,太演了太作了,感觉和Ada、polly那样的演技完全不能比。
喜欢的点:在Micheal和Tommy的斗争这段,我觉得处理得非常好,Tommy先设计让Micheal去坐牢,不让他来打扰自己作为丘吉尔手下打探美国和法西斯情报的大业,然后用鸦片的交易引出美国人,可惜美国人想用Micheal去杀Tommy,然后两个人的对质也说出了Tommy内心的挣扎--他作为家族领袖他想带领家族走向自由,走向独立于战争的光明,可惜他越是这么想,越是想保护家人,越是约束了他们,越是难以让家人逃脱危险;还有Tommy最后看到十一点的钟声,特地与Arthur和黑人牧师在帮Polly报仇杀了爱尔兰帮老大之后说的那句我们一直在法国呼应,象征着一战结束的十一点钟声,让Tommy放过了骗他的莫斯利手下的医生,他终于真正离开了法国。
这一季看起来不像是最后一季,私生子duke接班会怎么样,finn会不会来向peaky blinders复仇,Tommy和法西斯还有共党的恩怨情仇,历史的boss莫斯利……希望能看到下一部,也希望能更加精彩。
最后,Rest in Peace aunt pol
终于把《浴血黑帮》全系列追完了,这部剧追了五年,我这人很看情怀,所以还是五星吧。
记得初中刚看的时候,就爱上了。
那时当然会被这种打打杀杀,从头帅到尾的爽剧所吸引,于是暗暗下定了要追下去的决心。
这么多季,剃刀党大开杀戒的时候爽过,被汤米的智慧所折服过,约翰死的时候动容过,到了波姨死的时候是真绷不住了(更何况扮演者海伦·麦克洛丽是真的去世了)。
所以,我渐渐的不是为了追剧而去追这部剧。
五年,我看了不少影视作品,我发现看的越多越容易对这些剧产生感情,那种感觉是说不上来的。
言归正传,先说说我这篇文章的标题。
《浴血黑帮》越拍越不是单纯的黑色犯罪片,它的政治色彩越来越重,当然这是因为剃刀党混大了。
它甚至开始偏文艺——
第六季汤米甚至开始读诗,戒酒了。
整季看下来会发现很多人物开始说一些虚无缥缈的话,背景音乐的歌词也越来越晦涩难懂。
我们见证了一个单纯打打杀杀的爽剧蜕变成一个拥有丰富内核的剧情片。
当然,有人可能会因为这点被劝退,这里我可以明确告诉你,第六季基本上没打架,你要纯粹只想看打打杀杀的,看前四季就够了。
我当时也是这样,到了第五季第六季就觉得观影门槛上升了许多,越来越像政治题材,以前剃刀党浴血奋战的场面少了很多。
是没有之前爽了,但我认为这恰是它的升华之处,它有了它的精神内核——政治难混:以前的汤米一言不合就摘帽子刮人家脸,加入工党后就不了,收敛特别特别多。
甚至那以后拿“帽子”干架的戏份就基本上没有了;家庭伦理:做大过后,面对更多更强的劲敌,家庭成员走的走,死的死。
从一个始终站在统一战线的家族到了各怀鬼胎的局面。
我觉得汤米挺可悲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家人,可也正是这一切把这个家搞得四分五裂。
还有很多,官场上的尔虞我诈、相信玄学不信科学……总之,一部好剧应该有它的内核,不然再爽也只是爆米花剧。
《浴血黑帮》最后两季做到了这点。
再说一点有意思的吧
第一集前几分钟就看到迈克尔这样有决心,我以为这季会围绕着他和汤米之间的对立展开,结果汤米一个电话就给他摇进了监狱。
监狱里蹲了五集,最后一集出来了设局给汤米结果被反杀,太惨了也。
wait,这样说有点尬黑,至少被一枪毙了之前还打了个炮(doge)。
再说说汤米和亚瑟
每季都有大哥亚瑟颓废的时候,每季则都是汤米来给他打气。
这样拍不重复吗?
真的不重复,反正我看了这么多次,每一季都为被他们的这种兄弟情所动容。
亚瑟就是这样一个外硬内软的人,看上去他是家族里最能打的,但其实他的内心是家族里最脆弱的。
家族里除了汤米,最希望家族好的就是亚瑟,奈何能力不够,所以汤米当起了这个顶梁柱。
全系列下来,你会发现,就汤米和亚瑟没动过一点歪心思,始终想的都是家庭。
总之,每次特喜欢看他们同框,他们之间这种微妙的关系看起来真的很舒服。
最后说结尾
第一季第一集开头就是汤米骑着黑马走上伯明翰的街头,而在第六季结尾,则是汤米骑着白马离开他“休假”的地方。
结局是汤米放弃了自杀,继续踏上征途。
是的,汤米·谢尔比放弃了“休息”的念头(剧中说死亡对于他来说才是真正的休息),而是继续走下去。
能阻挡他的只有他自己,能杀死汤姆·谢尔比的也只有他自己。
是的,这就是还要拍的节奏,《浴血黑帮》还有一部电影,希望能把之前的坑给填上。
明年见。
起初奔着豆瓣高分和十几秒的镜头来的,前三季看着还是挺带感的,不论是镜头、剧情、背景音乐以及电影般的质感,都能让一个追剧人继续追下去的动力,连着一周看完了目前的六季。
其实在看到第四季的时候我就已经看不下去了,每一个短镜头以及出现的人物,还有一段怎样的叙事,我都能能猜到下一个镜头会发生什么,下一集是什么内容,结果呼之欲出。
在拳击赛里,亚瑟发现裁判员有异常,于是跟着后面追,来到昏暗的洗手间,然后被追的人守株待兔。
用铁丝勒住脖子,但这时亚瑟的一只手卡在了铁丝下面,怎么说勒的再紧,再说是人力,脖子和铁丝之间有空隙,手上也有劲,不可能就这么死了,而且这个镜头只是短短的掠过,并没有给一个慢镜头或者背景音乐之类的,可想这其中有猫腻,转而就给到了下一个镜头,汤米把亚瑟死了这一消息传达给身边的所有人,然后站在擂台中间,开了一枪,叫停所有人!
第四季艾德里安饰演的纽约黑帮莱特是真的让人看到了黑帮的感觉,莱特缓慢且磁性的嗓音,强大的气场,举手投足间露着一股玩味儿的意思,前半段他还表现很强,后面可能是剧情需要,让他变得被耍的团团转,且容易动怒,就没有那种把握全局的意思了。
第四季的最后剧情可以说是老套了,亚瑟假死,联合另一大家族设局莱特,莱特从美国带来的人突然因为给多点佣金叛变,结局就在那最后几分钟翻转。
实在老套,我以为你这一季不能说死,还真能吃点苦头!
看完第四季,真的就理性看待了,浴血黑帮真的可以评分那么高?
再看第五季,第六季我都是抱着多点好感,多点加分的去看的。
第四季结尾汤米当选票数最高的工党议员,突然从剃刀党成为了一个政客,这样,他就可以经营明面上的生意,干什么事名正言顺,虽然背后有丘吉尔支持。
这也是能让他很硬气做任何事的原因之一,不仅仅是他原有的性格使然。
第五季围绕着一些新的人物展开—公爵莫斯利,以及女王的棋局主演吉娜和她的舅舅展开,走了一季,我以为又要解决掉这一波人,没想到一直水,水到第六季。
再炸死艾达的未婚夫之前,一个俯视的镜头,几个孩子若无其事的踢球,镜头很短,我就觉得会出现爆炸的剧情,果真不出所料。
也不知有什么用,死一个无关紧要的人。
当然后面也说了,只要跟谢尔比家族沾上点关系,都会有不好的下场。
然而核心人物汤米,自杀行为始终有,却总也死不掉,第六季最后一季由原来的58.59分钟加长到1小时21分钟,我以为真的会给汤米一个史诗级的死亡,然而第六季亚瑟那段,上演起了桥下捉迷藏,时不时桥上火花落下,那是为了加点光,好让里面外面的人看得清,让我想起了一些电影,但让我说不上来,但我总觉得汤米这一季还完不了,还有加戏。
迈克想杀汤米果断杀不掉,上车细节抹掉标记,换炸弹的结果是一点没意思,炸的还很假,两车距离不到一米多前车一点没事,只是微微震动但是酒吧玻璃全部震碎,甚至炸到了酒桌上。
自从波利死后,又开始神化波利,她的预言,她的巫术一直在贯穿第六季,甚至最后汤米的女儿也开始巫术,来自灵魂的拯救,将汤米给自己上好的子弹的抢一下拉回到他的私人医生的头上。
真想下头的骂一句:该死的吉普赛人!
这宣传真不应该起名叫浴血黑帮,就剃刀党或者吉普赛人,前三季可以浴血,后面哪叫浴血啊,就是不是炸水炸房就是火烧灵车,第六季最后的镜头是汤米看着烧掉的旅行车及其“回忆遗物”,骑马转身离开了,而镜头给到的是从火焰包围的地狱门一样渐渐远去,让我突然想起了荒野大镖客,真的水,那意味着就是下一季又要开始大装×。
反正有丘吉尔嘛,就是死不掉,光环扩一圈的英国佬。
目前还歇逼不了的谢尔比将继续开启下一篇章,敬请期待豆瓣五星指数!
In the bleak midwinter, frost wind made moan,Earth stood hard as iron, water like a stone;Snow had fallen, snow on snow, snow on snow,In the bleak midwinter, long ago.Our God, heaven cannot hold him, nor earth sustain;Heaven and earth shall flee away when he comes to reign.In the bleak midwinter a stable place sufficedThe Lord God Almighty, Jesus Christ.Angels and archangels may have gathered there,Cherubim and Seraphim thronged the air;But his mother only, in her maiden bliss,Worshiped the beloved with a kiss.What can I give him, poor as I am?If I were a shepherd, I would bring a lamb;If I were a Wise Man, I would do my part;Yet what I can I give him: give my heart.
非常好看 值得推荐 好评 推荐给了朋友 他们也都说好看
挺好看的一部电影
花钱吃屎
非常好看,非常不错,推荐大家多多支持
纯纯纯纯的垃圾,比垃圾都垃圾
很棒演的很棒很喜欢看
值得一看
烂到没边
演的太好了,非常推荐,值得一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有点好笑
今年第3部影院看的电影,比之前看的一部略好点,但依然很烂。。只能算悬疑片。恐怖片够不上。看的影厅音效还行。
要是给负分的话,我都给他打负10分,从未看过如此烂片,又刷新了我对烂片的认知,烂的一塌糊涂,六个人就拍完一部电影,路人都没有一个,拍的什么玩意儿我家大黄拍得都比你好。
花钱看这部片才是真正的致命抉择。
好看
所以女猪脚和制片人是同一个人吗
影片通过紧凑的叙述和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放大了人性在危机下的反应,探讨了自我保护本能与群体间的信任关系。观众不仅会被情节吓到,还会因角色的故事而感同身受,体验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
简介内容和正片没有一毛钱关系,惊悚的片段都在预告片里,其余都是正常对话,看得如坐针毡,一百分钟不到的电影恍如隔世,剧情全是bug,毫不讲逻辑,活活把人勒死后搞成上掉自杀,还去派出所录笔录,帽子叔叔傻还是观众傻??收音大有问题,演员一讲话就有背景杂音,不讲话就全场静寂无声,男主韩峰还是当年跟龚俊主演的《盛势》里的攻,现在也是落魄至此~😅😅
好看,好看!!值得推荐,希望大家都去看,故事内容很精彩
这部剧有亮点,但也存在明显的短板。可能会觉得值得一看;但如果对剧情逻辑要求较高,可能会有些失望。个人认为,它算是一部及格线以上的作品,但距离优秀还有一定距离。
一点都不恐怖,不会拍就不要拍,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