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注意到了这部新番,光看名字和介绍完全当时一点兴趣都没有…后来看了预告片,接着看了第一话,深深的被导演的诚意所打动…于是转身投向原作漫画,幸好宇仁田老师今年五月完结了,花了三天时间,一点一点的咀嚼这部治愈系的作品。
无论是立意还是人设,都过于细腻,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有点多,作为社会人的思考、为人父母的思考、作为女人的思考…我想,如果年纪不够的话,或许对这样的一部剧无法完全理解究竟为什么叫白兔糖呢?
其实真的很奇怪,按照日文来看名字也是"兔 drop",掉落下来的兔子…无论怎样都跟糖扯不上关系…后来看到TV版的OP,在歌名前有着sweet drops的字样(好像有op的专辑这几天发售),虽然不知道是不是专辑的名字,不过笔者揣测是不是本漫画某一个英文版本翻译成sweet drop,而不是bunny drop,毕竟港译、台译和内地译版在电影和动漫上真的差好多,这种情况或许也发生在别的译本上吧,直接就意译了…(话说水果篮子到底怎么翻译成幻影天使完全都不明白,天使指饭团就算了,不过幻影到底体现在哪里)…于是首先翻译的人把usagi和sweet就结合起来了…毕竟drop这个词在国语里翻出来不太好听…仅是个人揣测,没有什么真凭实据,祥伝社的这部漫画好像没有中文版的…【既然有英文好的同学提出了笔者的错误,那么在此纠正一下,drop有圆形糖果的意思,所以usagi-drop果然是应该翻译成“兔糖”,在此向列位看官道歉了。
】接下来讲一下漫画作品本身…整个故事的开始是讲的一种为人父母的觉悟,至少前24话是这样,作为父母养育孩子有怎样的牺牲、又怎样做到自我的平衡,怎样看待在孩子身上付出的牺牲…作为社会人、在家族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有一定思考,一个人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怎样看待这些责任云云…而后面的部分,则把重点放在了作为女人的一些思考和抉择之上…无论是凛最后选择了大吉,还是为什么秀树妈妈没有和大吉在一起。
女孩子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存在,想要完全表达清楚不是很容易,宇仁田老师有些急躁了,后面的漫画在这方面可以看的很清楚,思路很清楚但是作品显得有点唐突、急躁,太想快点把事情讲清楚,不过做的不是完美…关于动画版,笔者原先认为,第一话很有诚意,后面的部分缺乏第一话的那么强烈的诚意,感觉删了好多,其实我挺期待大吉为凛到底要念哪个幼儿园而苦恼得而掉头发的样子,我也觉得没有交代清楚大吉放弃原先的工作岗位做了多大的牺牲。
后来我就觉得,可能导演的侧重点不在于此,宇仁田老师对养育孩子的吐槽或许导演没有完全接受,解构了原先的故事构成又重新拼凑出来,这也是花了很多功夫,很有诚意的…没有作出同人,而是比较完整的表现了故事的原貌…接下来花一点篇幅讨论几个角色,话说昨天在某吧里关于白兔糖里的人设和别人大吵了一架…关于正子正子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无论从漫画还是从动画版来看,一开始是把她作为反面的对比来用的…抛弃自己的女儿、没有为人母的责任,云云…不够看到后来再来反过来看前文,作者设置了一种关于正子的隐情,正子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做或许是有很多隐情。
虽然大叔我不是女的,不过也能够想像和体会那样的心情,作者后面是在一点一点修正正子在读者眼中的形象的,不然也不会几次强调正子不是个坏女人。
或许是这样的吧,正子一直都说自己不是个坏女孩,那么兴许是对凛的生父有点什么,虽然明明知道自己会把对凛生父的负面感情带到凛身上来,却无法阻却自己这样做;但是作为母亲,又无法抑制对女儿的母爱,还是一边默默的存钱…这种感情真是复杂…或许这种关系就碇司令和真嗣的关系一样,明明知道留在身边自己会伤害孩子,但是无法阻止自己做这件事,所以就索性把孩子推离身边,这种心情何等矛盾,或许也算一种自觉吧,或许这是正子的保护凛的方式,作为她的角度最好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要保护的东西,和自以为最好的方式,这个角度上讲是无可厚非的,标准都是人定的…虽说养育自己的孩子本就是父母的责任,但是作为正子来说,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当凛的母亲,也本就不当凛当成自己的女儿生养,没有为人母的觉悟,是不可认同的,但是还是应该体谅每个人的难处。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地狱里,自己的地狱别人是看不见的,别人能够看到的只有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看到自己示人的一面。
感觉作者也是想表述这样的一个道理…毕竟正子和作者同是漫画家,她应当是宇仁田老师的一部分…关于正子以工作为借口这件事,在第一部分是作为大吉等人放弃工作岗位养育孩子的反面对象来使用的,但是看到后来才慢慢让人觉得这真的只是个借口…这是正子对外宣称的不把凛带在身边养育的借口,而她努力工作是她逃避这样不负责的自己的一种方式,每个人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总需要一些理由来坚定自己的意志和决心…虽然不值得鼓励,但是这是正子处在正子自己的位置能够想得到对待凛的最好的办法吧,或许正子更看中的是凛的生活条件,她已自知她给不了凛太多的母爱,凛小时候不愿意有正子的太多记忆也证实了这一点,正子不太愿意以母亲的身份直视凛,为了不伤害凛于是以冷漠相待,正子虽有不成熟的一面,但作为母亲也是很痛苦的…这是我的理解,我通过分析作者提供的碎片得出她想要表达的意思,私以为她到最后是希望有人能够理解正子,她并不是坏女人,她只是个普通人,而普通人总有无法面对需要逃避的事情…人是孤独的,即使爱情也不能驱走孤独感,因为一个人无法完全的理解另一个人,所以有所觉悟的人或许一开始就不指望能够被他人理解…话说,就是为了这个跟别人吵得肺疼…现在我觉得我那根本就是鸡同鸭讲…接着是秀树妈妈真的是个美人诶…这是大吉见到她之后的反应…作为单亲母亲来带孩子真的好不容易…显然作者想吐槽说在日本一般情况下为孩子牺牲更多的是母亲,无论是大吉的女同事还是大吉的母亲,都是这样的…想想看我们这边其实也是一样的,五零或者六零年代,带着孩子去上班的女同志,或者家里孩子太多而两头奔走的女同志,大男匠是指望不了的,这一点那个时代都是很正常的吧…扯远了,主要想说的是为什么两次大吉追求她都没能成功…第一次的时候,我觉得是大吉的态度不够强烈,通过联系实际得知这种拒绝是女孩子的扭捏,从结果来看这个时候大吉强吻兴许就成功了,但是看到大吉有一些犹豫,她也动摇了一下…我倒不觉得她是担心秀树会对凛怎样,住在一个屋檐下大吉能更好的管教秀树吧…作为大叔,一直都觉得女孩子的心态是难以琢磨的,从小loli到欧巴桑都是一样的…明明想要却又一副不在乎的样子,还要考验别人对自己的了解…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傲娇?
虽说很多情况下选择认命、寻求安定平稳,但其实都在等待忠犬…有看到有人说这里是秀树妈妈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对于突如其来的幸福一下子接受不了,感觉这种观点也有一定道理,不过我倒觉得这两个人一直心照不宣的,秀树妈妈一直都在等待大吉主动的做点什么,当大吉做了点什么,一方面她一下子有点接受不了,一方面因为大吉的犹豫而有点动摇…反正反过来看作者的设定就是凛和大吉在一起的…对于秀树妈妈的设定没有正子那么花功夫,不过在这里也表现了女人的各种矛盾…至少我是这么理解的…到了后来秀树妈妈说大吉应该在十年前就向她撒娇什么的,给人感觉就是这样,当一个人已然习惯了一种生活方式,想要再改变是很难的。
当初她是很需要感情寄托的,但是当时的大吉和她都觉得高攀不起对方,也就没有在一起,到后来虽然感情还是有的,但是已经没有那么强烈的需要、也觉得不想折腾、不想再改变现在的生活了…说什么在和别人交往什么的…这种提醒也不过是借口…所以大叔我说女人的心还真是奇怪,明明喜欢的觉得能确保自己幸福的人却要保持距离,却要找不那么喜欢的…宇仁田老师也就是想表达这种矛盾吧…接着是凛的设定私以为,凛最后选择和大吉在一起是宇仁田老师作为女人作出的决定,虽然很多人会觉得破坏了大吉美好的大叔形象…不过从凛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有报答的成分、希望能反过来守护大吉,另外就是作为女人寻求安定和幸福的选择…总记得大明宫词里的念白,作为女人守望自己的爱情是艰苦而绝望的(好像是这么一句,大叔我年纪大了,记不住了)…能够看得到、并且有保障的选择也并不为过…也正是这样的设定让人觉得很治愈…“让人想要睡觉的味道”,这句话大叔我在现实生活中也听别人说过,如同是“让人很安心的感觉”,我想这也是女人对男人的一种信赖吧…作为女人一辈子到底追求些什么呢?
我想这也是宇仁田老师探讨的问题之一…最后讨论一下大吉和宋一先生(大吉の姥爷)我会觉得大吉是那种做什么事都从别人的角度出发的人,让他能够下定决心做一件事的是别人的需要和自己的权衡而不是自己的欲求。
他收养凛是一种责任感,有人说他是傻瓜,与其这样说到不如说有社会责任心的人和去孤儿院领养孩子的人都是白痴,这种说法是非常不负责的讲法,每个人做人的原则和标准是不一样的吧…这种爱心是应该鼓励的,见到路边流浪的小猫小狗会有多少人想要捡回去充满爱心的饲养呢?
至少宋一先生和大吉就是这样的人,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呢?
宋一先生让正子生下孩子是想拉正子一把,正子并不是一个坏女孩,可能被世人误解,但是并不能要所有的世人都理解这一点,所以出于责任心也好是别的也好,宋一先生想接受这个责任,并希望正子能够渐渐成熟起来。
宋一先生对于自己的家族是有自信力的,虽然大家在葬礼上都在推,不过至少大吉的妈妈从后面来看是不会放弃凛的,所谓刀子嘴豆腐心,她表示出养育孩子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并不意味她拒绝养育孩子,这种牺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在孩子身上得到不同类型的回报,因此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双向的…我擅自揣测如果真送福利院了,她说不定见到凛在福利院里受罪会带回家里养育起来…总之作者的设定,宋一先生、大吉妈妈、大吉、凛的出生树都是一样的,表示其都有类似的特征和特性,是善良是爱心还是别的什么,列位看官,心中自有分辨…所以大吉能够接受凛也是基于这样的设定…接着,大吉会拒绝他们公司喜欢他的新人,是因为觉得她会对凛不利,一个单身汉岂有到嘴边的肉不吃的道理,不过通过权衡选择了凛…大吉到后来下定决心追求秀树妈妈的主要原因也是希望能够拉秀树一把、也是见到秀树妈妈一个人太辛苦、也是觉得作为男人应该做点什么…到后来在得知秀树妈妈在和人交往之前的尝试,私以为也是在责任感的前提下,进而满足一个人单身汉对完整家庭的追求的选择…完整的家庭对所有人都是有利的…这是我的考量…或许大吉一直都是希望能够保护凛一辈子的,他开始是希望能够通过血缘关系与父女的身份关系把凛留在身边,他开始也是将凛当做女儿在看待,而拒绝当他女儿的是凛,到后来凛的选择让他把凛当做一个女人来看待,并且花了两年时间来确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凛的选择是成熟的…于是选择接受凛作为这样的存在待在身边…还是挺美好的一大叔…总之就是这样了,关于对与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如果有不同的观点欢迎讨论,觉得我错得离谱请多包涵,大叔我是没力气陪大家吵架了…( ̄(工) ̄)总之是很推荐的动画,可能年纪太小的人会觉得很没意思吧…
双休没事做,就想着找一部季番来看看,选到了《白兔糖》,这是一部七月新番,当时看了一话就没看下去。
这次一看,嗯,真是一部不错的小作品,其实我觉得这部作品应该是适合成年男性观众看的,当然,不是因为其中含有18X因素——其实,就内容而言,这是一部老少咸宜人畜无害的动画,但就主题而言,我觉得只有成年男性才比较适合观看,特别是走上工作岗位乃至准备成家立业的男性才比较能感同身受。
就我而言,我觉得自己还差一截。
这是一部讲述一个三十岁单身青年河池大吉领养了远亲家一个辈分为阿姨实际上仅六岁的小女孩鹿贺凛的生活故事,每一话一个主题,有的讲生病与照顾,有些讲开学仪式;每一话又是相关联的,不断描述了凛住进大吉家中后,两人生活的改变,以及更多的——是大吉心理、认知上的改变。
作品的主题涉及了成年人的责任、工作与家庭的权重得失、婚姻以及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单亲家长的互相帮助与由此产生的好感、成年人的自我时间……等等。
当然,作品中也描写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家长。
男主角就是一个冲动之下决定领养小女孩的未婚大龄青年,还有未准备好成为人母就生育的凛的母亲,拒绝和拖延结婚生子的河地カズミ,为了孩子而放弃好职位的女强人后藤小姐……等等等等。
如果要我说动画哪一话最精彩的话,我觉得是第六话《我的树》。
本集以“出生树”——日本人在孩子出生时种植一棵小树的习惯——为主题,引出了成年人盼望孩子健康成长的心愿,以及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成年、不断更替,有人成长,有人老去又有人诞生,这些人都在同一条家族谱系长河中行走的深刻主题。
这就是动画中很好地传达出的家族认同感的教育啊!
同时,出生树又是日本传统习俗的一种,随着人们的迁徙、时代的发展,传统和现代生活也发生了一些碰撞,比如传统女性全职妈妈在家带孩子,现代生活要求人们走上工作岗位实现经济独立;比如传统有习惯种植出生树的,但是现代居民楼或公寓却没有一个可以种植的院子……等等。
所以,这部动画是一部教育片,一部主题温馨而立意深刻的教育片。
它教育的不是小孩子,而是像大吉这样已经走上社会,却还在面临着成家的困惑的青年们。
《白兔糖》没有巨大的机器人作战,没有华丽纷呈的宗教符号,没有黑历史和阴谋,没有血、泪与LCL……但是它仍涉及了成长、责任、两代人之间的沟通。
它难道不也是一种对角色、对读者的人类补完吗?
很不良的动机,让我结识了这部动漫。
原因是真人版的扮演者是松山健一,我最爱的死亡笔记的男主,除此之外我还有第二个选择吗?
本来想直接看那部电影的,无意中搜到是根据动漫版改编的,外加只有十一集,就打算小清新一回啦!
话说《挪威的森林》主演也是松山健一,书和电影会成为我短期内的奋斗目标!
看惯了阴郁、黑暗的冷色调,这部动漫在画风上给了我极大的好感。
无论是片头片尾的插曲,还是角色设定的形象,有股微风拂面的温柔舒适感。
好久没有这么纯净地沉浸在一个小孩子的世界里,眨巴着天真的大眼睛看世界。
治愈指数自认为跟夏目友人帐有的一拼。
说到剧情,有那么点乱伦的关系,大吉的外公晚年跟家里保姆产生感情,生下一个女儿。
如今外公去世了,保姆走了, 年仅六岁孩童的抚养权成了问题,家里人都对她的身世议论纷纷。
无奈之下,三十岁仍单身的大吉接手了这个苦差事,将自己所谓的“姨妈”接回了家,开始了一段父爱保卫战。
在大吉的悉心照料下,凛从一个不爱开口讲话的女孩成长为一个跟正常小孩没有区别的快乐少女。
她自强,她自立,她懂得帮大吉分担家务活,她明白闹钟声响起后就不该赖床,她清楚要在学校里好好学习。
你放心,我是不会抛下你一个人不管的,所以不要忧心忡忡,我是你永远的大吉。
孩子往往是最缺乏安全感的,尤其是家庭环境有裂痕的孩子,他们害怕被抛弃,讨厌那种无依无靠的感觉。
不管怎么样,单亲条件下的孩子跟有爹疼、有娘爱的总归有区别,为了孩子着想,哪怕以亲情的名义也要将婚姻维系下去。
还有一个场景很触动我,凛说早知道上次大吉哭了应该给他抱抱的,很稚嫩的想法,但却打动人心。
大吉心想到底是我在养育凛,还是凛在帮助我成长。
还有那段其他小朋友都被接走了,幸树一个人趴在窗台孤零零地等妈妈,那黯淡的双眸将心底的秘密不遗余力地泄露了。
大吉看出了他的不悦,提议带他一起回家,幸树立马眉飞色舞起来,小孩子果然是善变的。
这不禁令我想起暑假兼职时的场景,有个小男孩的妈妈总是来得很晚,等着等着,其他小朋友接走后,他就放声大哭起来,怎么哄都劝不住。
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静静地陪着他,让他有一丝丝的安全感吧。
唯美的画风直击人心,接下来是不是再次原地复活,挑战悬疑体裁呢?
貌似《探灵档案》、《灵魂摆渡》,还有电锯系列在召唤着我。
本来是冲着大叔萝莉配去看的,可惜少了点爱情成分啊,姑且就当成亲情伦理剧来欣赏吧。
总之,大吉很伟大!
这个动画很温馨,但是我看的非常难受,心情糟透了,但是这并不是因为动画拍的不好,动画也不是黑深残向的。
凛感冒的时候可真好看。
还记得小时候发烧,我妈妈一直在床边陪着我,抚摸我,我当时看什么东西都朦朦胧胧的,感觉妈妈的脸非常大,好像房檐上挂着的大灯笼那么大。
小时候我妈妈喂我药的时候都是商量商量,然后我就喝了,听我妈妈说我姥爷说:“你就捏鼻子往里灌就行了。
”我妈妈说那就把孩子弄坏了。
里面幼儿园的小孩而不听老师的话不去画画,在一旁玩帽子,老实说:“快去取画板画画!
跑着去。
”小孩儿就跑开了,等老师走了继续玩帽子。
男老师过来了就和蔼的问:“这么好看的花如果不素描下来是不是就太可惜了?
光树喜欢画画么?
”“一般。
”我看到这里很难受,我的幼儿园老师从来不这样,不睡觉都用条扫硬的那一头打人,另一个年轻的还骂人,所以看他们幼儿园老师是那样的一下子就回想起自己上幼儿园的情形了,心情糟透了。
一开始爷爷死了,小孩儿在挂着爷爷遗像的屋子里可以随便玩,我小时候估计我爸爸就会骂我:“瞎跑啥?
没看见这是葬礼么?
”妈妈说:“爷爷死了,大家心情都不好。
”如果我堵住别人的路了虽然我体型很小但是爸爸或者亲人肯定会说:“闪一边去,别碍事儿。
”我这都有印象。
而动画片里从来不会发生这种事儿。
爷爷葬礼大家都要献花,淘气的那个孩子看见分发花的人手里拿着很多花就抓住扔了起来:“天女散花,哈哈哈。
”她妈妈看见了就轻轻扶住她的双肩把她带走了,这要是我爸爸当时就瞪我一眼,一把我把蒿到一边,我都会被蒿一个趔趄,然后我爸爸瞪着我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儿呢?
”淘气的孩子拿着布娃娃打叔叔,叔叔看见了生气的给他一把糖,妈妈一边苦笑着一边抱着她把她拖走了,我小时候从来不敢打叔叔,因为叔叔虽然不会说什么我爸爸马上就会狠狠地把我拽倒在地上,说:“他是你叔叔,是你的长辈,你怎么能这么对你的长辈呢?
”我小时候很怕成年人,全是因为我爸爸。
总之看这个很温馨的动画心情糟透了,但不影响评分。
好的动画应该由众人分享,这篇影评不是出自我自己但是我觉得影评就像动画里的点滴,漫画里的种种一样令我感动,特此分享。
感谢静代San原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058643813首先,我十分喜欢这部作品不单单是因为澟和大吉生活童年时期的温馨纯爱及治愈,更令我感到惊艳的是宇仁田老师编排结局的手法。
许多人可能说大吉和澟的结局破坏了整部漫画的氛围和美感,我并不同意,我甚至认为这样的结局使得白兔糖更深刻深沉。
我想说,把光源氏计画这个词加注在白兔糖,不但是错误的甚至在我看来是对作品的污蔑。
喜爱白兔糖的各位应该都知道,最初大吉接纳小澟时从未有过一丝要将她培育做妻子的想法,也是因为这份无私的大爱令无数人热爱及感动。
试问这样一个正直且温柔的男人,一个付出十年的岁月而不求回报的人,岂能和一开始就把紫之上看做妻子的光源氏来做比较?
也因为从未把澟看做女儿已外的人,大吉一直到漫画54话为止都是希望澟能够找到一个适合她的男人,年龄相当且能给予她幸福的人。
大吉的纠结我相信各位也看得很明白,如果一开始大吉就有意将成年的澟娶回家,他会痛心纠结澟最终的选择是自己而不是一般人眼里的好归宿?
再说回父嫁,我认为这也是对结局下不当的注解。
首先,从澟是否改姓这一点可以看出,大吉对於澟来说并不是完全的 “父亲”角色。
即使不知道外公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对小时候的澟来说外公才是她印象里认可的所谓 “父亲”。
虽然外人问起大吉是谁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回答爸爸是外公,大吉就是大吉。
虽说大吉对澟的爱可能父爱占了绝大部分,但是澟对大吉的情感却是复杂的交集。
这份爱包含了亲情爱情甚至更多,而在漫画的过程中,澟渐渐发现在亲情与爱情的拉扯中,对於大吉的爱情更胜过於亲情。
再者,我认为白兔糖的结局由大吉和澟走到一起,是比大吉与二谷或澟与幸树的结局更令我感动。
无疑从第一部开始这两个加的关系就非常紧密,我刚开始也认为漫画的走向应该是往后者两的结局所构成的,但有趣的是,宇仁田老师用了几乎第二部里的所有篇幅去描写人生中对於爱情的淡淡无奈。
这也是我为什麼说白兔糖,由其第二部,我认为探讨的主题并不只有家庭亲情般简单,而是更深的人生课题。
澟和幸树绝对是般配的青梅竹马,甚至大吉都这麼认为,但因为幸树的不良行为与和学姊的纠缠不清,另本来就对人际交往迟钝的澟来说彻底绝望。
套一剧漫画里的台词就是 “越是喜欢才越在意”。
澟真正认可身边的朋友不多(要说是早熟也好,童年时多少产生不信任人的阴影也好),好不容易喜欢了6-7年的幸树却在初中时期的不成熟行为已及对她的忽视,令澟有了失望且失去萌生爱意的想法。
到了高中,澟何尝没有给过幸树改过自新的机会,只能说天不从人愿,学姐的假怀孕事件令她再次失望。
种种的一切包含自己的身世问题,使澟渐渐认清到真正保护她,给她幸福与安全感的始终是大吉一人。
所以在我看来,漫画的编排不仅仅是叙述澟的青春期的烦恼,可以说是由澟自己去发觉认清自己的情感的过程。
再来说大吉与幸树妈妈,在宇仁田老师的笔下,这段淡淡的爱恋只是时机不当,美丽的错过而已。
其实我认为大家也不必太纠结这个安排,大吉只是选了个不适当的时机对幸树妈妈告白而刚好幸树的妈妈也已经有了另一位心仪的人了。
宇仁田老师选择了忠於大吉个性的编排-对於爱情的苦手及不了解如何和女性谈恋爱。
大吉自己也说了如果自己懂得复杂的爱情情感的话,也许自己就不会到了四十岁还打光棍。
也许如果大吉在三十岁时跟幸树妈妈告白,结局我相信应该是截然不同。
而幸树妈妈呢?
美人般的妈妈即使对大吉也存有一些恋慕之情也不可能亲口告知,好不容易大吉告白了却是以照顾幸树为开头,难免不让她产生 “同情”而非 “爱情”的错觉,也因为当时幸树的种种不成熟行为,使得幸树妈妈也认为和大吉结为连理可能会造成大吉和澟的烦恼因而婉拒了大吉的告白。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看似两个人都倾慕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因为误会会或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
相信这样的安排带给身为读者的大家多多少少一些遗憾的感觉,但是不完美的情结我个人认为让白兔糖其实更有韵味。
最后回到大吉和澟身上,我觉得这两位的爱岂能拿我们普罗大众眼里的爱情与亲情来解读?
他们之间的爱,我相信是由亲情化为爱情的转变,这之间包含了开始的同情,之后的信赖依赖,是一种唯有澟和大吉两人才懂得情感。
他们两人在漫画里的最后几话开始正式审视把对方看得比自己还重要的感情,开始认清了兜兜转转后幸福就在自己身边的事实。
在我看来这样的转变圆满又温暖,我非常感动。
就和澟说的一样 “大吉是她不变的归宿”,大吉虽然什麼也没说,但在56话最后一页流下感动的 “汗” 就足以说明一切。
白兔糖对我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也希望大家能够体会到宇仁田老师的用心,体会结局的美好。
看了三话,实在忍不住想记录下自己的感动了,果真如有些豆油所说的,此片应该封神了。
凛子和大吉两个演绎的真情互动大半夜的把我这文艺中年感动的痛哭流涕啊 有没有!!
第一话让我们慢慢认识了故事的基本设定和主要人物引出之后,就慢慢开始把故事带入收养过程这一主线了。
接着的两话让我连连感叹凛子这小萝莉难道这么懂事吗?
为什么这么懂事呢?
怎么可以这么懂事?
吃饭时候讲的规矩,说“我要开动了”的时候的表情,是仅用自己的亲历亲为把家的感觉描绘的温馨又毫不做作,升腾起的一股暖流顿时让这小小的感恩之心涂抹进了我的内心深处,让我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这么教育小孩子。
第一次进托儿所时的约定,分离的绝望但是逼迫自己懂事的眼神,尽量表现的与实际年龄好不相符的成熟,又摆脱不了稚气的矛盾,让人看得心酸欲绝的千根针的折纸……真是不禁连连感叹。
而大吉这个大叔,第一话的善良的冲动让我们感动之后,面对自己毫无经验的教育子女问题更是备受折磨。
但是这种折磨是幸福的,因为有爱,有责任。
奔波、社会的压力云云,在这种责任和爱面前显得都微不足道了,一个单身男人能够牺牲事业和私生活来守护这个似乎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小女孩儿,仅仅是因为同情和责任,似乎有点超现实,但是不也让我这种半中二少年燃起了生活的信仰和对爱的执念么。
这就是所谓的治愈系吧。
其实爱真的很简单,只用互相依靠,只要心在一起艰难奔波的生活下去也是可以幸福的。
追求:当大吉为解决凛上学的问题,而辞去了经常加班的工作;当大吉的父亲道出了对年轻时选择的悔恨之意;当大吉看到凛和母亲一同玩耍其乐融融,而后对自己的选择毫不后悔,我对爱的理解就崩塌了。
我们天天忙着追求各种各样的东西而疲劳无比,却又苦不堪言,有时候不是我们不够努力,也不是我们贪图太多,而是我们没看明白自己真正的追求。
血缘:一直天真的认为血缘只是一种面缘,让人与人有个初始的认识。
父母也好,兄弟姐妹也好,真正能相互理解的,默默为对方付出的才会产生真感情。
有血缘而没有真正的感情的人们,只是被道德绑在一起的奇怪组合而已,不需要为此而强迫自己不断的修复关系(是不是有点太冷了),感谢白兔糖,让我可以看到非血缘而胜之的羁绊,让我可以继续天真下去。
父嫁:我看了动漫后还继续看了第二季的漫画,恩,毁三观的父嫁,幸而我的三观本就不正,也能理解凛的选择。
一开始凛就没把自己放在女儿的身份(或许是因为被人遗弃过吧),不喊爸爸,也主动照顾大吉的生活,最后的选择有崇拜、有习惯、有依赖、有报答,也是我希望的结局。
反观现代人的婚姻,貌合神离,不甘平淡,多数远不如斯吧。
我已经很久没有冲动为一部动画写评论了,这几年看得也非常少,记得住的更少。
我只能说,我非常非常喜欢这部作品,想推荐给初为人父母或者未为人父母的成年人。
该动画的画风不是走精致唯美路线的,它一开场就带着水彩晕染的素描式简约风格,待剧情进入主轴,这种着色素描风才渐渐退去,只在需要渲染情绪时才偶又露面,反而显得特别出众。
这部以孩子为主角的动画很显然不是给孩子们看的,这是一部试图讨论恋爱、婚姻和如何为人父母的作品,但选取的视角既不是孩子也不是父母,而是一个第三方--一个名叫大吉的三十岁未婚男人,一个在服装公司做销售的普通日本职员。
说大吉是第三方又不太尽然,因为他在去参加外祖父的葬礼时确确实实收养了据说是外祖父的私生女,凛。
并且身体力行地一天天抚养她长大。
也就是说,他的身份是有点古怪的,论辈份,凛是他小姨,论年龄,他又足可称之为爸,所以,该动画介绍大吉 “跳级”为父亲之说,倒也还妥当。
大吉成为凛的监护人,没有一般父亲“必须是”的被迫感,只有“我情我愿”的自主性,这一点非常难得,而这和单纯的收养又有些许不同,掺杂着对和自己长相酷似的外祖父的怀念以及初次见到凛那种失落的令人怜惜的模样时产生的保护欲——葬礼上人人都觉得凛是一个麻烦,累赘,不知如何是好的产物——凛的母亲不知去向,据说是父亲的外祖父也已经去世,她本身又那么小,还不足六岁——跟春子(大吉的表妹)同龄的女儿丽娜比较起来,凛太过沉默、忧郁,缺乏安全感。
片中说,大人的不安会让孩子认为是自己造成的,从而伤害到他们。
真是精确!
当大吉在家人对于凛的安排的一阵阵推诿声中皱起眉头,忽地站起身来,对背对着大人们蹲在草丛中的凛大声喊:“凛——来我家好吗?
”这一幕令人倍感欣慰,大吉没有施舍也没有要求,他是询问,以一个平等的身份,询问这个小女孩是否愿意来他家同他一起生活。
这样的心态还有诸多细节加以应证,比如,让凛直接喊他大吉,每天早上被凛推搡着起床时不是不耐烦而是说对不起,同样在吃饭时凛不让他将筷子和碗用一只手端着时也是说对不起……不要小瞧这些举动,一般的长辈做不到。
有句话是“视若己出”,形容养育者对被养育者的大爱无疆,但“己出”感一出,便是错,错在belong to,No,对孩子我们可否不再有他们belong to me的想法, 他/她是一个全新的自我,他们需要更好地对待。
这里的“更好”自然不是溺爱,大多数中国的家长最不缺少的就是宠溺之情,少了点自由平等的胸怀。
凛来到大吉的家中,渐渐展现出孩子顽皮开朗的一面,后来返回大吉母亲家,家长们都说这孩子变了,而大吉说,或许她原本就是这样呢。
连一向对孩子横眉怒目的大吉的亲妹也忍不住给凛买了一身漂亮的衣服。
临走,凛耳语大吉,让他转问,她还可以再来吗?
从不安到信任,孩子的内心变化是大人用心的结果。
记得凛有次悄悄对大吉说:“下次哭的时候我来抱抱你吧!
”大吉感喟:“不知是我抚养凛,还是凛教我成长。
”还有一次,逛完超市大吉牵着凛走在回家路上,凛指着马路另一端说,我们走这条有樱花的路回家吧!
真是这样的,当你有了孩子,你就好像又有了一次重新认识世界的机会。
按说这种没有具体情节,除了开头比较意外其余部分都没什么特别戏剧化矛盾冲突的片子是不会引发观众一集一集追下去看的,而白兔糖却有这种魔力。
我想它着落的点是在情绪上,它撩拨到了观众内心深处一丝丝脆弱和敏感,它提出的疑问正是我们日常会想的,我们迫不及待明知不可能地却又追着看作者给出的答案。
日本是一个超低生育率的国家,日本夫妇之间的性活动频率也非常低,加藤嘉一曾在《锵锵三人行》中说,在日本如果一个丈夫在外面有了情妇,那么妻子也可以有情夫,而且这个在目前的日本还十分普遍——这种不正常的普遍,应该是现代日本人对于家庭这个单元分裂的对抗。
所以,第七话中,每日操持家务却频频被住一起的婆婆指责的春子带着女儿丽娜离家出走到大吉那里,认真地考虑是否应该离婚和离婚后对于孩子的负面影响该如何平衡,然后在夜晚与大吉边喝啤酒边聊天时泪目道:“真想一辈子当女孩子……”大吉却想:“这个曾经十七岁喜欢哭的春子表妹,急迫希望长大的春子表妹,现在却想一辈子当女孩子。
”大吉自问:“结婚为了什么?
做父母为了什么?
”潜台词是:“如果不为什么,婚可以不结,孩子可以不要,这样是否更好?
”但他的生活中多了一个凛,一个不是他的孩子,却要身为其监护人的女孩,当初将她带回家,就已然是一份责任,为了她,同她一道去商场买小女孩的衣裳、做料理用的孩子餐刀、五颜六色的零食、扎兔子辫的绑绳……为了她,需要更早起床,晚上做更营养好吃的饭菜,主动要求调离事业日渐上升的销售部。
是的,有了孩子常常意味着放弃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挤压许多自己的时间以及望不到尽头的劳累。
这让思想多元化的年轻一代往往要质疑抚育下一代的意义何在,如果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已经可以被抛诸脑后,新潮的丁克一族也不再被社会普遍质疑,那么,要个孩子,真的那么那么重要吗?
直到凛开始上小学,有一次去参加家长会,认识了几个爸爸,有英俊潇洒曾经做过模特的,有在路口街角卖熟食的……大吉心说,我也有所谓“父友”了。
凛和其他伙伴要参加跳绳比赛,家长们又有机会聚在一起,大吉从他们的交谈中得知他们为了孩子们作出的努力,感到很惭愧——居然是惭愧,他说他啊,只是从凛快六岁时开始抚养的,而你们这些父母,可是从孩子刚出生时就开始为他们操劳了啊。
这就是大吉可爱的地方,他从内心对待那边的风景就是乐观的,他看到身边的一些父母亲们为孩子们奔波时感到钦佩——而不是厌烦或者恐惧。
终于,作者借大吉的口,道出了自己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边可能更宽阔些。
”相对应的,他对凛的母亲正子感到非常恼火和不解,大吉找到她时,在咖啡馆里谈话时问她到底在不在乎凛,她回答说:“我不知道。
“还说,她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不要做凛的妈妈,这个也像孩子一般吃着冰淇淋的长发单薄的女漫画家,到底为什么抛弃凛,大吉希望听到更好的解释,而非她近乎绝情的说,从刚一开始,就没打算当凛的母亲这样莫名其妙的回答。
正子是个新近抛头露面的漫画家,对待工作像是着了魔,工作室的同事都觉得她太拼命了,好像是想通过不停地作画而忘记一些什么。
大吉的外祖父遗书里描述正子为极其容易被人误解的女孩子;这里面隐情线索埋得不深,正子肯定还有故事。
但却没有在第一部中出现答案。
我想起许戈辉采访刚拍完《唐山大地震》的徐帆说的话,大意是,在有女儿之前,没觉得自己有多大能耐,生下女儿后,觉得自己无限大,那就是女儿你怕什么,天大的事儿有妈顶着呢!
还有之前看别人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儿,宝宝之类的,觉得特别俗气,心想就不能叫点儿新鲜的吗?
而且,如果是别人的孩子不怎么漂亮,还特别质疑他们喜爱的真心……待有了自己的孩子,才知道,除了宝贝儿她还能叫什么呢,除了说爱你,她还能用什么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再然后,不论是看到谁的孩子,不论美丑,她突然都觉得特别特别可爱起来……我想,徐帆的话很有代表性,也回答了部分“要孩子为了什么”的疑惑,那就是生命不息,且在孕育和培育中让旧有的人格得到更好的锻炼,这样走一遭,才有了看到生命重叠的机会,才实现了最为亲近的美好。
而正子这位母亲复杂背景的隐情,也只能到第二部去讨论了。
抱歉呢明明是漫画结局,却来动画区打分什么的,这只是咱在此对白兔糖这部作品吐槽而已。
其实本作改名做“萝莉养成计划”比较好?
在我看来这种片女性受众比较多,众宅女剩女大妈代入loli感受着大叔无微不至的爱(至于补完漫画的就更顺其自然的父嫁了,幸福感满赛,给五星还嫌不够,更有人封为神作呢(神作果然五毛一斤咱自然是以男性的角度来看这个作品,作为一个资深loli控(中学就开始看洛丽塔之流),很自觉得代入大叔打算好好养着可爱的女儿了,动画好清新啊,邪恶的念头丝毫不敢提起来呢,福利什么的也完全不考虑了撒,看到正太他妈时,咱也动心了,大叔也该追求自己的幸福了吧,凑两对也好撒,动画没结局,咱不满足啊,多圣洁美好的故事啊,找到漫画,看到结局顿时三观遭到践踏,卧槽,这作者是要闹哪样,变态萝莉控吗?
顿时觉得之前的所有都是假象,造作恶心,突破了咱的底线。
如果作者一开始就打算抛出结局,弄点福利,画风肉一些,咱可能更能接受,嘛,反正本来就是这种的嘛。
然而这种对比这种失望,哎,果然是反差萌么?
相比较12年1月番“听爸爸的话”,区别在于一个女儿跟三个女儿。
白兔糖 标题 治愈 画面 清新 福利 妄想 养成难度 低 主题 真鬼畜 听爸爸的话 标题 鬼畜 画风 萌系 福利 有一些 养成难度 高 主题 意外的励志总之这是两部各种表现截然相反的作品,也是两部给人带来惊喜的作品。
白兔糖分高的逆天,豆瓣果然是小清新聚集地啊!
另外呢,幸好白兔糖的11区动画销量没过二期线,出二季希望不大。
一个晚上一口气看完11集,感觉非常好!
有一点点社会经历的30岁人更会体会《白兔糖》的感觉吧很温馨,很感动,一个个小小的细节构成了生活整部片子色调都很明亮和温暖,生活也应该如此吧积极的心态会看到不同的画面有人等待的家,温暖的灯光,看到那个画面,顿时觉得有点想掉眼泪的感觉❤
治愈清新番果然还是不太适合我....
为什么里面的人物画得都很猥琐?
无感
好萌好萌好萌好萌好萌>3<
治愈top1
庚子18。看到父女俩在一个浴缸泡澡的剧情,实在看不下去。幼女养成的恶心行为,能用这种温暖的画风包裹成9.1的高分,真的太让人恶心。
雕和姑姑在一起。。。杨过在哪里嘛!
没看完 太平淡了
治愈系什么的最坑人了,又害得我熬夜了……
这种养成型的还是不大和我胃口啊……&严重老少配+乱伦……囧
看了漫画后期发展,顿时没了兴趣
为父嫁而追,结果并没有。也好,三观完好。
作者思想有问题,不能传播
我以前给了白兔糖五星。。。。现在听说漫画完结了。我觉得我当初日了狗。
据说这是治愈系的,但我不知道哪里治愈了,或许能治愈你不要小孩的恐惧?
小清新
夏目第三季越来越看不下去 白兔糖倒是把我给萌翻了 看完第四话的时候已经要萌得打滚了 结果手贱地来豆瓣看了那万恶的【哔——】结局的剧透 再看就觉得好不淡定啊 基本没有剧情 却是满满的治愈 虽然说小清新的外表下潜藏着骨灰级的重口啊 【正树长得更像是大吉的孩子 大吉的内裤是亮点 哈
男主太丑,不能接受
居然么给结局虽然这样也挺好的 期待电影=w=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