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着看了这个剧, 感觉不错。
比较感兴趣是出现以下人物的情节, 吴教授,马尘和欣然,慰然和柳莹。
觉得这个剧,在刻画改革初期的部分,还是挺出彩的。
让人看了,能触动内心。
老戏骨李雪健的部分非常精彩,虽然他吐字有些不清,但是表达的节奏,面部表情,都是大师级。
两个女主角表演到位,看着舒服。
比较而言,欣然这个角色刻画的更好些,表演的感觉也好,尤其是青年时代. 稍微超过了柳莹(及罗伊人)。
两个男主角也还行,就是表演张力有点过。
到底在怕什么???????????
为什么屏蔽掉,到底在怕什么?????????????????????????????????????????????????????????????????????。。。??????。??。。。。。。。。。。。。。。
到底在怕什么???????????
为什么屏蔽掉,到底在怕什么?????????????????????????????????????????????????????????????????????。。。??????。??。。。。。。。。。。。。。。
《希望的大地》以知青的农村生活开篇,从乡村到城市,从看守所到大学,生动再现了1978年的中国初沐改革开放春风时的困惑与躁动以及人们心中渴望拥抱新世界的激情。
如第3集,吴文渊和马尘在狱中告别,视听语言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堪称全剧的华彩段落。
马尘用朱自清的《春》为吴文渊送行,让告别充满了新的希望和期待。
《春》的朗诵时长1分24秒,镜头数22个,包含了从特写到全景的景别,剪辑朴素,只做了一个升格和一个尾音的延宕,朗诵激情洋溢,音乐非常感人……
知识、希望、执着、踏实、时代这个春节假期,能在央视循环播的剧我看到两个,一个叫《最美的青春》,一个叫《希望的大地》,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部有血有泪的年代剧。
它以1978年到2012年改革开放这段中国飞速发展时代为背景,讲述了马尘、柳莹、吴蔚然、吴欣然、董望春、田庆丰等人在时代浪潮下的个人故事,每个人都是丰富多彩的。
咱们慢慢讲。
第一章是知识知识,还记得第一集刚开始就是77年恢复高考,马尘拿到了华阳大学录取通知书。
那个年代的大学和我们读的大学可不是一回事。
从知青大队的表现,和通知书得而复失后的表现,也能感受到这封通知书的重要性。
知识和眼界,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有梦想的人不会想成为盲流,而有知识的人懂得如何成就自己,而眼界决定成就的高度。
柳成为技术专家,马成为企业家,董的仕途,没人会说这是知识给他们的礼物,因为知识是脚下的阶梯,是平原上的山峰,让你攀峰望星。
歌颂完知识真厉害,也得说点实在的。
为啥我要把知识放在开头的位置——理由就是有文化的感觉真好。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梅花似雪,雪似梅花”“所有风花雪月的爱情,都会变成柴米油盐的梦”“ 拥彗迎门 ”、“灞桥折柳”这剧本真的是好!
看完之后还要我不自觉百度一下含义,很有意思。
第二章是希望希望,其实不需要拿出来单独做标题的。
因为知识就是希望,执着就是希望,大势所趋也是希望,责任也是希望,那其实重要的是要时钟怀有希望。
剧中和希望挂钩最多的就是脱贫致富的希望,是望春书记和田庆丰在农民致富道路上的不断尝试。
从“借地渡荒”,到“包产到户”,到“大棚蔬菜种植”,到“希望养殖厂”,最后到“小香葱加工企业”,妥妥的一出“让农民从土地里刨出希望”。
希望不是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希望该留给那些要打破旧梦向往更好的人,是催促我们不断向着未来前进的动力。
第三章是执着执着和固执是马尘最重要的一项品质。
马尘从小餐馆被砸、大餐馆改名、电子厂广州找订单、改行民用电视生产等一连串的故事中,都表现出了他的固执,你看看吴欣然都说过马尘多少次。
在我的理解,固执执着坚定其实都是一回事。
当你放弃现有的环境想要为难下自己做点突破能力的事情,别人是怎么劝你的。
——甲:唉,你怎么这么固执啊,咱们保持现状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非要冒风险去干这些事呢。
当你还是开始攻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乙:你看你看,都说了不行,你怎么这么固执,放手把。
丙:嗨,他就是这么执着。
当你成功了,为大家带来了收益。
——丁:哎呀,都是你的坚持啊,坚定的走下来,才能够今天的成果。
这个小段挺有意思的哈。
在我们的俗话中有“听人劝吃饱饭”,也有“滴水穿石”“铁杵成针”。
这些都没有错,错的是什么时候该执着。
而能够判断什么是要坚持的应该是我这一生不停在做的课题。
第四章是踏实踏实,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埋头苦干。
成绩是干出来的,就像田庆丰的黄瓜那是日夜的辛劳,马尘的2000台电话那是连续一个月加班加点的成绩,柳莹的8代液晶线也是七年科研的结晶。
没有什么空中楼台,没有什么一夜暴富,应该相信的还是脚踏实地。
而柳莹看清眼前形式,放弃高精尖电子研究,选择民用电子领域,也是一种踏实。
从始至终,一直坚持技术路线道路的也只有柳莹,这也是踏实,在自己的领域不断深耕,这不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品质吗。
讲到这,就得有请我们吴蔚然同志了。
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里都是不脚踏实地的代名词,最后倾尽全力帮助柳莹那两次,才是压抑了30多集后导演想告诉我们的想法,那叫“多行不义必自毙,浪子回头金不换”。
第五章是时代时代,我想说的是改革的大势所趋,是时间的大浪淘沙,是时机的稍纵即逝。
在那个改革开放浪潮里,产生了第一代靠双手和知识致富的人。
这里有田庆丰一样,在董望春帮助下,靠着勤劳的双手分田求温饱、搞经济种植求小康、搞村办企业求致富;有和马尘一样,迎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一头扎进个体经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产电话,组装电视,生产电视,降价销售DVD和彩电,研发液晶,向着狂风暴雨后的彩虹奋力求索。
还有吴文渊岳父这种敢说话敢做事负责人的专家学者;还有向柳诚这样,为了国家奉献生命的军人...在时代的浪潮下,如何才能活的精彩。
正面的例子导演都表现的很到位,我就解析下吴蔚然吧。
吴蔚然也是一个妙人,导演放了很多来源于生活的反面教材在他身上。
出身一流书香门第受到良好的教育,不管是组装电脑、引进日本生产线、倒卖铝材、卖保健品,每次都能抓住一个巨大机会,不得不让人佩服,他是几个主演里最能挣钱的,是最躁的那一个。
但终在浮浮沉沉的时间浪潮中回归,新星小家电最后救了新星液晶电视。
第六章是性格性格,是一个人的特征,或者说是人格魅力。
有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我现在非常赞同这句话。
马尘是剧中不得不说的幸运儿,不管是吴岳父的点播、欣然的扶持、魏科长的认可、罗所长的支持,他闪亮的人格魅力总能帮上许多忙。
或许显示没有电视剧里讲的这么过分,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绝对是他的闪光点。
马尘说过一句话:“我能走到现在,就是因为拉我的人比踩我的人多”,这段话或许能够看出马尘成为主角的原因,除了“固执”之外,闪亮的“不忘初心”。
写到这里,把脑子里想讲的都写了,有很多没有涉及的就留给电视剧本身了。
写在最后。
促使我码字的动力,除了看剧时候那种感动的心情,当然还有几位主演啦!
哈哈。
柳莹扮演者菅纫姿是在《猎场》女主,诠释了什么叫顾盼生姿。
李雪健老师把父亲、教授老师、朋友的角色诠释的很好,演出了学者的风骨,沙哑的声音更能体现出那个年代饱经风霜的文人形象。
马尘的表演有点像《人民的名义》的侯亮平,一个是全身的鸡血,一个是无比的正面。
董望春的演绎,让我仿佛看到了焦裕禄,扎根在一线,满身的泥土难掩眼中为人民服务的光亮。
接下来就是最喜欢的角色吴欣然了,姜妍把吴欣然演出了魔女本色,作为记者坚持底线,作为爱人默默帮助马尘一路向前,简直完美了。
这个作为弘扬正能量的主旋律剧,有点意思!
晚安!
——完成于2020年02月23日22时47分,来自“过了明天就可以去上班了!
”2020.02.24新增:竟然还要审核才能发出来,看来出现敏感词了,有意思...所以谁是敏感词呢。
如果她不是我的,我会把过去所有得到的一切,都还给她,包括爱和善良。
实际上,橡树是永远不可能在南国跟木棉树生长在一起的这是对昨天情感的尊重, 而不是怜悯放手,才是最好的告别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因为它不认命希望啊 不只是对未来的期许,更是不要忘记出发时的诺言一部励志的电视剧,但是这些话说的还蛮好的
在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比如996,007,无视劳动法的垃圾公司,拼多多一系列事件,自由平等公正法制被无视,可以说这剧很讽刺了,,,,,,,,88994946578452484884848484884848484884848484884848484848848484848488484154444444444478814
一直很喜欢吴子牛导演的作品,所出产的几乎部部是精品,无论是电影《南京大屠杀》《国歌》,还是电视剧《天下粮仓》《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等,他是一位非常善于在壮阔的历史背景之中,呈现人物最真实的挣扎与奋斗的创作者,同样也是一位无论大视野,还是小细节,都力求完美的“处女座”式导演,他对作品这般的严苛要求,其实是身为观众的我们的幸福。
如今,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年代剧《希望的大地》,正是吴子牛导演最新的作品。
该剧讲述了以马、吴、柳、田四个家庭为代表,涵盖工、农、商、学、兵等各领域的多位主人公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奋力前行的故事。
故事开篇,从2012年老友相聚月亮湾的知青纪念馆为起始,带领观众回溯到百废待兴的1978年。
几位主演前一刻还满面沧桑、头发花白,镜头一转,就都回到了活力无限的青春态,不得不说,这部电视剧的妆化团队,水准真的不低。
随着剧情的推进,更让人印象深刻的,则是对故事年代感的还原,相当逼真。
随着观众们影视鉴赏水平的提高,对电视剧的制作要求,也与日俱增,这就容不得半点马虎,无论是与史实和事实不符的“穿帮”画面,还是演员表演中的“出戏”瞬间,都可能被眼尖的观众发现,所以,一帧画面,都马虎不得。
《希望的大地》如今已经播出了近十集,虽然相对而言,在时间线上并没有太多的飞跃,但故事所涉及的场景,却大大小小数不胜数,比如几位青年插队的礼水县玉泉公社月亮湾大队,土坯房,小广场,光秃秃的戏台,干瘪瘪的大喇叭,于寒冬之中,倍感荒芜。
虽然救济粮将来的消息,让大家喜出望外,但因为要“应付”外国来访专家,让分粮行动落空,再一次给这片寒冷又贫瘠的土地蒙上了阴影。
当然,剧中这样呈现,战台烽以为,会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尽可能的还原月亮湾大队的年代感,其二,为接下来的农业发展埋下伏笔,让我们感受到地头田间的勃勃生机,乃至农民们的思想巨变。
剧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还有许多,比如知青们居住的土窑,三位知青扒上的火车,马尘被关押的安民看守所,后来几人终于再次重聚的华阳大学,甚至包括教授吴文渊家充满知识分子风味的陈设等等,每一处场景,都尽可能的来还原和再现,也使得作为观众的我们,能够完全沉浸于故事之中,跟随着剧中的角色们,来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感受他们在巨变的时代,所付诸的热血和勇气,所呈现的百折不挠的决心与毅力。
放眼影视界,近年来反映知青题材的作品少之又少,向来敢为人先的吴子牛导演,能够选择这样的题材,并付诸百分百的诚意与热忱来创作,真的十分难得。
且不论全剧的故事,有着怎样的动容十分,仅就这部作品用心到极致、还原到极致的服化道,就让人感觉到了典型的细节控的一板一眼、一丝不苟。
吴子牛导演索然若“处女座”般的完美主义者,但熟悉导演的朋友又都知道,他其实是天蝎座。
其实,什么星座无所谓,对于观众而言,所有的努力,都能在作品中看得见。
细节决定成败。
这句话不仅仅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有益,而且对于一部影视作品而言,同样如此,唯有细节处足够真实,才能让整部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会让千里长堤,溃于细节“失真”的蚁穴。
对于《希望的大地》这样的作品,同样如此,细节,正是铸就时代诗篇的必要前提。
由此,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无论是生活、工作环境,还是几位主角的服装、造型,也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或细微或巨大的变化,这也正是本剧事无巨细还原真实的努力所在,一句话,这便是,身为影视作品创作者的“匠心”所在。
这种题材的电视剧这几年真的很多,好的不多这边电视剧的确拍的不错,剧情和细节都很好,主演和配角都演的很好。
马尘代表企业家成长,农村变化夹杂其中又有交集。
官场变化也有体现。
还是比较吸引人。
名字也起的好,希望的大地,的确,人民的幸福感和精神是建立在对于未来希望的奋斗。
良心剧一部。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当年的改革基本都是军领导的,党领导的。
剧中有些不切实际。
牟其中、王健林、王石哪个不是响当当的!
福建人早已经走私彩电七八年了。
研究所的人才不呆呢,八几年就喝上可口可乐了,还用你个小厂长讲解市场经济?
银行和信用社给研究所批贷款比你想象中容易。
家庭和睦在任何时候都很珍稀。
记者就是这样子的,没错。
好片无人追,烂片满天飞e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凑字数)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老爸老妈力荐
几条线选的比较有代表性,就是感觉不够深入、表面了点。感情线的处理不太喜欢,没搞懂强奸犯角色存在的必要性🙂。男女主(记者那对是主角吧)刚开始两集的对话过于前卫了……全家都雷到了……但是为了李雪健老师一个人,我就可以接着看,父亲这个角色演的真好,女主出嫁那里的台词,我感动了😭。顺便有的演员演的真好,有的有点emmmm…欣赏不来😹。-----emmmm后面的剧情,泥石流吗……我好迷惑啊有的部分,这么发展的意义是啥,就是来衬托主角的“正”?……女主哥哥这条线真的,莫名其妙的跑走了,然后还能团圆回来?……
量产影视剧
总体还不错!有些地方姿态摆得太高,话说得不真实。
抖音看完
看的脑瓜疼
李雪健一带一路,稳
李雪健老师真的很可以,剧情老土,看了一半吧
看到最后后面无力了
套路
看的时候就觉得新星的原型是TCL,看完一查还真是!
尴尬死了真的…
厉害了我的g无尽的阐释
陪我妈一起看的 竟然还不错 🤓🤓🤓
当代人的奋斗史
印小天这么多年演技怎么一点长进都没有?!
监狱里内段看的尴尬死了,亏了我李老师卖力演出
这部剧超级好看!!这才是真正的好剧、良心剧!演员除了李雪健几乎没几个认识的,但是故事和演技一个都不拖后腿,每个角色的故事都很精彩,性格也都很鲜明,前几集铺垫过的到最后几集还能有呼应,编剧也是有想法的,总之这是我看过的群像剧里最好看的。讲从知青下放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发展的剧有很多,这部应该是阵容不那么强大,但最能打动我的!
陪老爸老妈看
剧情狗血但还原度算高的时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