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颗星给Naomi本人。网球也许是她的路,但是最开始是父母替她选的。职业运动, born to win, 但是真的拿了美网澳网冠军之外,下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打网球为什么要赢。Naomi身上有很多矛盾的点,这些也许是third culture kids, homeschooling, 社交网络的一代所伴随的。她需要把这些矛盾点理清楚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那之后,她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个不是网球机器,一个有丰富的情绪并且知道如何处理它们的人。
13分钟前
Cecilia
力荐
作为「纪录片」可以用「糟糕透顶」来形容。但如果这片子的主创其实是Naomi Osaka的铁头粉只是想给爱豆拍个超长的vlog… OK fine.(但是不是放YouTube个人频道就可以了啊?Netflix可是个收费平台你这已经涉嫌骗钱了吧?🙄
不太像纪录片
naomi感觉一直不太高兴的样子。。整个片子居然有种淡淡的平淡忧伤。。
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体育纪录片,尽可能地呈现了一个体育天才复杂而真实的vulnerability,不是那种一贯的狠和拼,而是动人的脆弱:赢不了怎么办,我除了打网球什么都不会;赢了之后怎么办,我到底是谁?
虽然有点能共情她的情绪。。但是确实看下来。。很无聊,,希望Naomi能自信一点 开心一点
是認真的嗎?又要立神又要苦難跟受害,她的名字莫非是jesus?Naomi很有天賦,但明顯迷失在鎂光燈下,沈迷私人飛機,豪車收藏,加州豪宅這些紙醉金迷,然後還要怪罪別人,好在她還年輕,有的是時間跟青春可以揮霍。
五颗星给Naomi本人。网球也许是她的路,但是最开始是父母替她选的。职业运动, born to win, 但是真的拿了美网澳网冠军之外,下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打网球为什么要赢。Naomi身上有很多矛盾的点,这些也许是third culture kids, homeschooling, 社交网络的一代所伴随的。她需要把这些矛盾点理清楚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那之后,她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个不是网球机器,一个有丰富的情绪并且知道如何处理它们的人。
作为「纪录片」可以用「糟糕透顶」来形容。但如果这片子的主创其实是Naomi Osaka的铁头粉只是想给爱豆拍个超长的vlog… OK fine.(但是不是放YouTube个人频道就可以了啊?Netflix可是个收费平台你这已经涉嫌骗钱了吧?🙄
更适合给不认识直美的路人看,分为三部分,讲述了近几年大坂直美成长背后的故事,值得一看
vessel这个词在大阪的描述中多次出现,觉得自己打球时像个机器,出生前就被父母决定要培养成网球运动员,成长过程中很少跟同龄人接触,谈到选择的时候说,像我这种背景的人,要么变得很成功,不然就会穷困潦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网球选择了她,18年美网击败小威夺冠所带来的关注度,年仅21岁并且性格腼腆的她其实并没有做好准备(然而短短三年内她又再夺三冠成为亚洲第一人)“我像个vessel,承载了整个团队,父母和朋友们的期望。” 但这里唯独没有“我”,这部纪录片也未能成功刻画出。大坂直美的复杂身世打破了人们对国籍和种族的固有认知,而显然世界还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个特别的个体。尤其在身份政治处于漩涡中心的今天,大坂直美遭遇的挑战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她会抑郁…Gen Z的人好像都不太快乐啊
不够深刻,但还是有些感动。已经很久不看网球了,先前喜欢的网球女运动员还是莎拉波娃,看完喜欢上了大坂直美,又燃起了重新关注网球的兴趣~
她太有魅力了,未来的巨星
有点太散了,挖掘得东西太浅了,感觉像是碎片拼凑而已
第一次了解ナオミちゃん,跟想像中不太一樣,之前就只看到她拿GS和各種時尚大片。但原來是個各種場合都會緊張,說話也很害羞的妹子。印象最深是跟Coco的友誼,澳網敗給Coco後的PressCon,精神支柱失事後的崩潰和抑鬱,以及BLM時候的行動。Eventually還只是個20出頭的女孩子,經歷那麼多真的很不容易。がんばれ ナオミちゃん!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叫她是巨星,当时内心一惊心想她算巨星吗,看完这纪录片后觉得好像她确实是巨星。同样是排名第一,Ashleigh Barty就明显光环不一样。Naomi Osaka是今后女网届小威的继承人。
Amazing storytelling
👍
看过最难看的纪录片
最后看到她又赢了 戴着那7个口罩重回那个巅峰的时候 真的很感概 她是vessel 她是那夜里行路的迷茫者 她也是那个在球场充满力量和野性的大坂直美
为什么想了解强者以及无知觉喜爱竞技感的缘由 这来自于什么心理 也许是基础的动物本能 我们崇拜强者 但不一定崇拜社会属性的地位 说到底 谁不是容器呢?无论是在竞技体育的语境下 名利场语境 政治种族语境下 所有的人都正在找寻自己是谁的路上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