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第二季真的很让人失望,第一季前20集觉得挺不错的,仅仅是结尾改编有些差强人意,可到了第二季真的感觉改编得有些肤浅甚至荒唐,且不说里面邪恶催眠师的影子太深和暗河那段的轻描淡写,一个世界级大学的心理学实验,意外导致的实验失误居然被编剧改成了陈哲一个人的变态和野心,不禁让人觉得可笑,不知道是不是编剧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最后的成品有些流于表面,两季看下来编剧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像心理学学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人都会变得不正常。
两颗星给演员和导演吧,感觉整体上制作也算是用心。
作为原著粉还是期待雷米大大亲自操刀的《城市之光》能给我惊喜吧
•天天就是那几段阴影啊深渊啊吞噬啊重复来重复去,我都要ptsd了。
编辑江郎才尽了吗,点题也不是这么个点法…生怕我们不知道心理罪是啥,把观众当傻子(为什么每一季都要有这么多文艺台词)🤥•剪辑好乱镜头好晃,好几个案子穿插在一起,闷闷的。
•加入了好多莫名其妙的角色。
巨不喜欢唐悠,还好最后没有和邰伟发展出什么。
虽然真的很讨厌官方“卖腐”,不过我觉得小剧场还挺有意思的。
(至少很好笑hhhh)•虽然剧里让人恶心的东西那么多,但幸好还有一个大大咧咧没心没肺总是这么搞笑逗比的角色。
全剧里心理最正常的就是他了…其他一个一个的都是变态嗜血奇葩杀人狂,哪来那么多变态恶心的地下室啊。
对ptsd ptsd了。
????所以有无性能力?
我靠(删除哈哈哈哈哈)•女法医哪去了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不可以啊我不喜欢唐悠啊啊啊啊啊啊啊不可以躺他胸膛啊啊啊啊啊不可以我不允许发生这段感情线不可以操 还是喜欢法医 可惜莫名其妙地就没了。
•这部剧除了警察(=邰伟)以外还有正常人吗 天天死人啊 再也不想看这种电视剧了 太阴暗扭曲了…【为了王龙正我真的付出了太多…】“因为他们的自大超过了他们的学识,在道德上他们是最可怕的无知者”ps.键盘那里没明白;居然还敢拍结尾b。
一直等着方木黑化…
一点碎碎念 关于暗黑者+心理罪+法医秦明暗黑者是我最早接触的推理网剧,但我不想说是因为微博上罗飞和薛天gay gayの互动我才看这部剧的(笑)毫无疑问由于1、2部编剧和导演的一致而导致1、2部风格的一致,欢乐中掺杂的直男的审美:比如很多原创案件中出现的情趣用品,让我看的有些尴尬;比如,麦麸,原著韩灏费尽心机冒着被抓获的危险突破重重警察封锁只为见儿子一面告诉他爸爸不是坏人,而在网剧中改编成殚心竭虑见二队一面两人在游戏中的互动也从一部的一开始互动到结局,而韩队长的老婆孩子在剧中一次都没出现过,最后开枪杀死韩队的人也变成了二队。
影视改编原著注水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暗黑者也是,尤其是除了主线剧情以外,几乎占据三分之二的原创推理剧情,严格来说这有利有弊,利在紧跟时事热点,弊在编剧一些想法由于自身人生观世界观的高度不足而导致一些情节或者说嘴炮不能自圆其说。
3换了导演穆大姐也不参演,而且原著中三最主线的是监狱戏份,我几乎可以断定3拍的会比2还差(苦笑)心理罪是我曾经最喜欢的一部网剧,嗯,曾经。
1对原著的改编我可以说既满足了原著党的心愿又可以提起原著党追剧的兴趣,是少见的改编的9分以上的作品,尤其是第一集开头的追逐戏,方木本科时候的长镜头无不显示导演的功力。
我后来查了查资料1980年的五百就这部作品来说真的可以称为中国年轻导演的佼佼者。
但第2部同样是融合两部原著小说删去了暗河中陆家村的部分,钢厂那段也由于一些原因远不及原著中的感人。
前8集进展真的太缓慢了,老实说这导致我并没有追剧地欲望。
当然这里有广电粑粑的锅,但主要我觉得还是因为傻编剧。
哦,2直接加了麦麸小剧场,让我这个腐女受到了惊吓。
方木和罗飞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人,借P大默读文案中的一句话我们不断追溯与求索犯罪者的动机,探寻其中最幽微的喜怒哀乐,不是为了设身处地地同情、乃至于原谅他们,不是为了给罪行以开脱的理由,不是为了跪服于所谓人性的复杂,不是为了反思社会矛盾,更不是为了把自己也异化成怪物——我们只是在给自己、给仍然对这个世界保有期望的人——寻找一个公正的交代而已。
方木为了万家灯火的平安不惜踩过界用黑吃黑的手法解决犯人,而罗飞坚守人民警察的职责绝不违反。
我无意去比较什么,但正是由于他们挡住了黑暗,我们才看的到光明。
法医秦明是目前三部网剧中来说相对收获口碑和点击的作品。
当然他的原著是我唯一看不下去的(胖秦明我对不起你)虽然也有一些法医常识性错误但演员演技在线道具组着实用了心。
但我首页有个姐姐坚持拒看的原因是剧开头的女性歧视(?
)都特么法医专业毕业的男女有什么不一样???
大清早亡了。
心理罪2中的每一节环环相扣,不断有新的线索产生,又不断被推翻之前的结论,如此循环往复,让进入情景的观众因新的线索而频频被打脸。
心理罪2的出现显然打破了观众对固有刑侦剧的观念。
在此之前的刑侦剧一集破一个案子,以此来歌颂我们主角们的光荣而伟大。
而心理罪2呢,主角不断犯错,一点点摸索着寻找线索,从而告诉观众没有人是万能的,警察也会犯错请学会包容。
当然这可能只是心理罪2想表达的一个极小极小的主题之一。
而今天我想探讨的心理罪主题是如何扼住罪犯的喉咙。
剧中的陈哲说:"终止犯罪永远不能只靠语言和赞美还有鲜血和疼痛。
"由此我开始思考暴力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之前我和同学曾讨论过一个问题:"绑架小孩是否要判死刑?"有人说:"要判死刑,因为只有给予最为严厉的惩罚才能让那些心存侥幸的人望而却步,同时给那些无辜的家庭一点慰藉。
"也有人说不能:"当法律不再有其量刑,那么会有人觉得犯一点也是犯,犯很多罪也是犯。
也就不存在有人会幡然醒悟,浪子回头了。
而且那些家属需要的是那种以死亡为借口的慰藉吗?
死亡其实根本无法弥补他们心中的痛苦。
"怎样扼住罪犯的喉咙,怎样终止犯罪的产生是一个及其高深的话题。
即使是主人公方木也对其抱有困惑:"三起杀人五起抢劫,凶手抓到了受害者却足足有十一个。
犯人我们是抓到了,但是正义真的实现了吗?
"以我理解来说就是,抓住的罪犯已经是惨剧之后的弥补,而在这之前警察却无法扼住罪犯的喉咙,以此来减少犯罪率。
就好像法律确实落实了,但道德是否又重新建立在每个人心中?这么看来道德和法律似乎是处于比较矛盾的空间。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所谓的正义。
那是否有人去关注人为什么会杀人,为什么会欠债呢?现在我们大多数人会只关心法律有没有保持公平,却不关心社会犯罪率逐渐升高。
没错法律实现了,道德也丢失了,于是罪犯开始膨胀生长,越来越多的人忽略法律,开始肆无忌惮。
如此看来,是否悲剧发生后的弥补就显得那么苍白而又无力了呢?
无法在人沦为罪犯前,扼住他的喉咙,那么正义便永远无法被伸张,道德无法在这个社会扎根。
丁尼生曾说:"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
"由此可见,正义并不等于惩罚邪恶。
正义应该是让每个人学会真善美,每个人能够扼住自己内心恶魔的咽喉,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有正义。
正义才能够不仅仅是到来而是准时到来。
心理罪 第二季 7.2分 终于追完了 这季真的是好生冗长 要是五百导的话应该会多1.3分 剧情有些虎头蛇尾 教化场案相比之下要优于暗河案 其实这季改编的有些失败 不过也不乏一些闪光点 沈湘案的改编 还有对当今热点的影射 开头方木从箱阵中破围与结尾倒下相呼应 总体来说 有些失望 导演对节奏的把控不太娴熟 对于国产剧 是最顶尖的之一 对于心理罪系列 相较于原著 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但是这里要表扬的是 或许这是在广电巨大压力下 最优质的作品了吧
熬到天亮终于一气呵成。
想说在国产剧如此粗制滥造和制作艰难的环境中这样的一部剧已经令人欣慰了。
没有第一部好看也在意料之中,毕竟第一部已经被河蟹了。
逻辑bug肯定有,我觉得也没必要太深究,毕竟看剧不是做题。
血腥暴力场景肯定也是没有的太多的,但是故事代入感不错,导致自己没出息的竟然不敢一个人看😂。
看到后半部发现原来破案如戏全靠演技啊。
还有两男主在小剧场卖腐也是满足了粉丝的愿望,难怪女主都选成那样的~期待下一季。
真…一群神经病的狂欢…因为第一部看完了第二部虽然自己觉得烂到不行还是会看完的…我也是坚挺…全剧坚持治愈pdst,每个人都有点pdst,连邰伟不爱吃鱼都有问题吗orz…我也不喜欢吃鱼,还这个病最后不是杀人就是自杀…邢志森父女也是可怜…最开始就下线二十多集才再次出现…一个绑架案查了十几集?
可怜的邢娜,就出现了几下就再也没出现过…而且一个女生家里藏着一个男人还没被发现…想想也是够恐怖的哦…槽点一堆…梁泽昊我都不敢相信,陆大春明知道之前他多不待见自己还会相信他的啊?
配角牺牲的莫名其妙…一个女生换成两个人的牺牲一点没觉得很感动…最后女生没有任何出场啊?
不如第一季。
这季是把教化场和暗河串在一起双线并行,心理推理为主的教化场是方木为重,刑侦为主的暗河就是邰伟主要负责,这两部正好是心理罪系列特别阴暗压抑的。
剧集改编后,教化场带了点城市之光的影子,尤其结尾江亚的出现,简直是下部预告;暗河删掉了肖望,整个故事可以说大改特改,效果也大打折扣,当然这也没办法,这两部很多情节如果要按照原著拍,肯定过审核困难,可改动删掉的恰恰是相当的震撼部分,因而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吸引人。
而且有些也太过轻描淡写了,比如陆家村龙尾洞的跨境拐卖案的破案营救,再比如,聚源钢厂的殊死搏斗和舍身救人化为钢锭,本该是多惊心动魄震撼人心啊,结果不痛不痒的,而没有把付出巨大代价救出来的女孩作为唯一的证人,却因受威胁被迫搬家无法作证的情节拍出来,也不能说不遗憾,甚至可以说看原著时的那种压抑无奈的感觉基本没有了。
另外,所谓的双结局纯属无聊。
我是后补的,刚看完结局,没明白最后那个出租车几个意思?
还有米楠?
求解!
然后这部剧我觉得最大的bug是,打戏这借位也借的太水了,都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邰伟踹空气!!!
然后就是炼钢厂的那集,智商是个好东西,首先就是到底是不是个废弃呢炼钢厂,?
如果废弃的那我怎么还可以炼钢???
如果不是废弃的,那这种产业为什么都没一个值班的?
另外,那锅钢水过来的时候,梯子被破坏了,那邰伟还强行跳下去干嘛?
自己不是还受着伤吗?
另外大壮和阿展为什么不是找工具绳子之类的都行,刑警没有点营救思维?
非下去送死?
在看过的犯罪悬疑剧中,这部剧有它独特的吸引我的地方:剧情设计得非常巧妙,反转让人意想不到,各种人物思想的碰撞和男主心理的成长都是这一部剧的精华所在。
有许多人觉得这一季退步了,但我却觉得这一季进步了。
它的故事虽不像第一季那么独立和完整,但正是这种连贯,一环套一环才更显绝妙,看到后面会觉得越发精彩。
教化场,感觉和darker的理念有一些相近。
不相信法律,怀疑法律,试图自己创造一种规则来约束这个世界,让自己成为这个世界的神。
正义究竟怎样维护?
法律所描述的或者说圈定的正义真的是我们想要的正义吗?
方木在动摇,观众也在动摇…… 这道问题在全剧中时不时得就会给予解答。
刑局所说: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邰伟所说:正义从不是让人不敢犯罪,而是不想犯罪;杨芸所说:每个人的正义是不一样的,没有谁能够制定世界的规则;最后,方木的领悟:生者为大,我们最终只是想守住那盏灯,那份希望。
杨芸是本剧最后也是最大的转折,到最后一集我才恍然大悟,啊~,原来她和方木的初见就已经为结局埋下了伏笔。
她,竟然在恐惧毛绒玩具……很多时候不得不佩服这些细节巧妙的设计。
最后的结局为第三季埋下了伏笔,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方木看到的是谁?
杀死陈哲自称“城市的光明”的是谁?
米楠有被他送回家乡吗?
一切的一切都要到第三季才能见分晓…… 总而言之,这部剧是犯罪悬疑剧中比较出色的佳作,期待第三季……
当看到第5集的时候就已经无法忍受了了,第6集被开瓢的KTV经理的演技太赞了,演的很好,适合演喜剧。看到15集剧情有点拖沓但是不影响剧情发展的精彩程度,相对第一季尴尬无聊剧情多了很多精彩,没有太多的尬聊。第21集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接下来的故事了
第二部虽然整的跟上潮流 fancy了不少 可是太慢 整一部都在讲一个两个案子 略拖沓 不如第一季紧凑 大爱杨云 这一部的小剧场 赤裸裸的开始卖腐了
片尾小剧场比正片吸引人
一口气看了8集。心痛失望 QAQ 换了制作班底后,整体质量下滑。镜头特别晃,切得人好晕。台词冗长,节奏过于缓慢、混乱。虽然剧情现在还在铺垫,但没给人抽丝剥茧有条理的感觉。似乎导演现有的叙事能力驾驭不了心理罪这个庞大复杂沉重的故事。开篇不利。【看完了。剧集过半后还行。可惜太慢热了】
后半部比前半部好,整体节奏有很大的问题。其实原著给的命题很深很大,发挥出了一半已经不错,但也很可惜。如果过审没问题的话,能有第三部城市之光也很好。第四颗星给邰伟(。・ω・。)ノ♡
男主方木不幸患上重度鼻炎,二号男主邰伟在小剧场强行与方木搞基,反一号陈哲嚣张一整季,在大结局B里面被下一季大BOSS江亚一枪爆头。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季又出现了一个六分钟的长镜头,说真的心理罪剧本和镜头都没问题,把暗河和教化场揉在一起编剧简直超神。还是很期待完结篇城市之光的!
原著好看,剧也不错。
真实可信
案子不如第一季,也没了法医小姐姐,但有“一本正经”的科普小剧场呀~诶嘿嘿(所以亚凡是去哪了……)
客观的说,摄像带动故事的痕迹十分严重,快剪和晃动的镜头,让我在55吋的电视上看的有晕车的赶脚。故事性上来说,缺乏案件内在逻辑的升级和紧张感,导演过于炫耀拍摄技巧,而忽略了原本的故事性。新角色完全失败,邰伟演技依旧给力
这一季方木换了配音,鼻音太重,观感不舒服。😅😳
一个智障编剧出来一个智障玩智障的游戏
就还呢样吧。
是比第一季差了点,尤其是前几集的节奏缓慢,中间逻辑不清,后面套路明显,也是难为编剧了,把两本书混在一起编,竟然还圆了回来,就是吃力不讨好,让观众观影体验大打折扣。但里面的演员表现都很不错,包括群演,真是用心啊。给个四星吧也不知道有没有城市之光了。。
3.5颗星。虽然整体感觉不如第一季,但终究好过太多国产网剧电视剧。P.S.不知是否有人像我一样神烦每集片尾的小剧场。
这片子看了我一年。还是看到第五集看不下去了。
最后的剧情反转很意想不到却又在反思之后发现之前埋下的伏笔,真的编剧太给力了,演员表演的也到位,很棒的剧
这季好BT,好暗黑,营救邢局女儿贯穿了前边的十集加上唐悠开始时候的别扭,差点看不下去,看方木和邰伟,大壮和二壮好可怜。听说是《暗河》和《教化场》的融合,编剧脑洞挺大的。
能不能别抄袭了?
6.8,不错,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