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简直就是专属彪哥,彪哥专属,把彪哥身上的彪气和善良都放大了。
彪哥的名言我想知道都是范伟老师自己发挥出来的啊还是剧本里写的,要不是我最近心情不好笑点高我早就笑死了😂
本山老师还是喜欢用合适自己的剧本,不然就改成自己的风格,他有点张卫健内味儿,范伟老师也有自己的风格但还是更会变通一些,能加的佐料也多。
20180628 第二部找不到,看第三部。
继续。
谢大脚还很知性,谢广坤已经很猥琐了,赵玉田混小子像一览无余,王小蒙木头脸,刘大脑袋开始出戏了。。。
20180701 下半年第一天了,看完。
苦痛几乎无法避免,幸运全靠偶然,全面农民进城失败记录,再看看乡村爱情里的幸福农村生活才是梦幻
别人喜欢他老婆,他怕事,先怀疑他老婆。
他打了人家刘总,老婆说情,让马大帅免于坐牢,他还不领情?
还怪罪媳妇?
谁把翠芬介绍当保姆的?
谁说翠芬单身的?
出了问题,先怪翠芬。
怪翠芬接受刘老板的东西?
翠芬不是说了,刘总硬给的,不要不行吗?
不穿不行吗?
你既然不想刘总对你老婆好,你自己争气多挣钱啊!
你没本事,还不愿意让老婆辞职?
好事都让你想出来了?
不是,怎么着都是你老婆的错,你就什么都好?
想大男子主义,又没那个本事,嫌弃人家,可笑!
这个时代的东北人 ,有大男子主义,但不是所有人都很成功。
配不的上这个东西。
自己讨厌自己,别人讨厌他,观众也讨厌他,这个角色有什么意义?
当然有——记录这个时代有这么一群人。
大男子主义不应该有吗?
还是有些人不应该有大男子主义?
我认为,主题应该是认清自己,但导演用了反讽的手法。
有人说马大帅代表了一个时代,我承认第一部剧情挺好,第二部就是一坨答辩,第三季超越不了第一季,遗憾总是有的。
南方人看热闹,北方人看的也是热闹,但过了20年再看,看得又是回忆了,而且当时看得时候岁数小,现在回看,这个剧的悲剧内核,利用弗洛伊德式的梦境解析剖析出一个如此真实的范德彪与马大帅,这部戏虽然叫做马大帅,实际应该叫马大帅与范德彪,因为彪哥的戏份一点都不少,范德彪的喜剧效果就是建立在他的悲剧性格基础上的,不得不佩服和让人感慨,这个编剧,赵本山,还有范伟配合的默契程度之高,其他一众演员呢,演技都很优秀,但赵本山和范伟可以种传神来形容不为过。
比如在马大帅3 的最后一集,范伟在整个系列的所有对女性的爱慕,都以失败告终,他最该珍惜的桂英,也彻底清醒离他而去,只有范德彪一个人活在自己世界里,究其根本原因这个角色是不进行自我反思的,他只在每部剧的最后才产生一次深刻的反思,这也保持了范德彪这个角色的性格连贯性,第一部,是范德彪自我感觉良好,轻信他人,被骗后沦落换气,最后桂英可怜完美解决,第二部,又是被桂英原谅,第三部,桂英是彻底明白了离开了范德彪,这种在自负和内省的比例是小说喜剧以人物为主线的故事的基础,自负过多就是范德彪,内省过多,就是林黛玉了,多愁善感,喜剧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就是自负。
第二部的结尾,范德彪疯了,因为现实与他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分裂,他从井里拉出来,他觉得一切都是被他预见的现实世界的崩塌,其实呢,是真的崩塌,现实的残忍可远远超过戏剧的刺激。
第三部,彪哥再次爱上刘佩云,却发现自己又被姐夫截胡,一生,爱上阿威,桂英,玉芬,刘佩云都以失败告终,范德彪在一个正常社会人的基本关系里,丧失了爱情,亲情,友情,当这个时候,你觉得范德彪第三部最后去自杀是合乎逻辑的,他已经没有牵挂,也没有人牵挂他了,这部剧的主题曲,一个情字活一生,剧中怎么解释这个情?
这个情分东北人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价值观,大家都听说过,南方人做生意,谈的都直接和简洁,东北不行,东北人就得先交朋友,先喝酒,然后再谈事,你也听说过,火车上,仨陌生的东北老爷们,喝点酒,吃点花生米,就在火车上磕头拜把子成兄弟了,所以在东北人的价值观里,一个人没有牵挂了就表示他已经死了一样,这个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道理完全一样,当一个人轻飘飘的活在世界上,毫无压力也没人牵挂的时候,比起压力也许更让人内心生出一种荒凉与寂寞,这个跟岁数和性格是有关系的,这也是我认为有价值的文学影视作品该去探讨的问题。
当然,东北的哲学里没有神。
如果没有后面玉芬找到马大帅开始的转折,马大帅会是什么结果?
冬季日常零下十多度的东北,四面漏风纸壳糊窗的砖瓦房,没有灶台,没有热炕,男人火力得有多壮能扛得住这么冻?
玉芬可以说是全剧人设唯一不现实的人。
除了第二部看起来像个现实中的人之外,一三部都漂亮、温柔、贤惠并忠贞,对马大帅的误会她除了哭之外就是无力的辩解,佯装的逃避,只要你接受她她永远都在家里等你,就算你作闹她也对你不离不弃。
第二部或许是一个试验版的玉芬,事实证明人都不会喜欢精明的女子,一个理想型的妻子不能像小云心眼儿那么多,也不能像小翠那么倔,颜值能力爆表的阿薇需要灵魂的欣赏与共鸣,事业型的江帆守不住家,精明商人桂英在一次次失望中耗尽了对善良但不实际的彪哥的信任,她失望的原因也是佩云想要避免的结果。
只有玉芬像刘大脑袋(装什么胡总hhh)说的那样,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是男人理想中的温柔乡,她的美好品质让接触她的男性对她的倾慕合情合理,明明不是玛丽苏女主,属性却因更贴近梦幻也更真实的象征了人的欲望。
梦幻中的玉芬在一片黑暗中不知道用什么操作方法找到了马大帅,这里就且当是所有人都从马家堡子出来分头寻找马大帅去了吧。
城市待拆迁的地方有很多,马大帅的话中也透露出他们住在一个很好的地段,周围应该都是待拆的平房,马大帅所居住的废墟应该也离他家不远,不然他应该不会那么快找到一个没有人但房子还没扒干净的住所了。
要知道在刚进城的时候,火车站候车室坐着也是可以对付一宿的。
玉芬没找到马大帅,马大帅也未必会立刻冻死在外面,但这也是不排除可能会发生的一种情况。
毕竟失踪人口那么多,状况也都是千差万别后殊途同归。
马大帅没有家,没有老婆,连女儿女婿都想不起来了,还想着过年,精神上实现返祖了,到这里就是彻底的悲剧。
悲剧之所以是悲剧,在于其问题是无解的,没有希望,让人看不到生活的出路。
有解的人生,无一不需要物质和精神铺路。
这时再看编剧给的一团和气大结局,会觉得更加的不真实,现实哪有那么凑巧?
对比之下更显荒诞,强行给的希望不是希望,就是告诉观众谁都会希望的结局实际上根本不会出现。
直到看到结尾生扭成一团喜剧,我才发现原来我不那么擅长接受无解的人生,无解的悲剧,原来我过去看的影视剧没有一部像马大帅这样纯悲剧。
小人物的生老病死,是大写的天地不仁。
小时候看过马大帅,当时只当个喜剧看,喜欢看范伟和赵本山。
最近漫长的季节火了,看完以后我就把马大帅三部给重温了一遍。
三部笑点很多,范伟老师和赵本山老师演的很好,但是最后一部最后两集我从头哭到尾。
看到彪哥落魄穿上换气的那件衣服,我就知道他开始丧了。
最后一集他自杀的那段独白,哭到我不能自已。
我很能理解彪哥自杀的原因,无儿无女,40多岁了,一无所有,最重要的是身边没有关心在乎他的人。
幸好刘舒的那个电话救了他,让他意识到这个大侄子还关心他。
前几年我状态最最不好的时候,我天天想自杀,我的亲人也没有在乎我的人。
所以看到彪哥自杀的时候就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当喜剧看,长大了当悲剧看。
彪哥心地善良正直,有自己的原则,做事很讲究,不管怎么样,都讲究个体面,不像他姐夫,其实马大帅在第三部里面做过不少不讲原则的事情。
彪哥好面,不靠谱,爱出风头,不好不坏的坏人。
他的遗书就是他最好的判词: 姐夫,我用一宿的时间,想完了我一生的事,昨天晚上你说得对,我活了四十年,梦游半辈子。
家庭、事业亲情、爱情都被我的梦游一一断送了。
结束梦游最好的办法就是躺下重睡,现在我要吃上一瓶安眠药,一觉睡它五百年。
睡醒之后,一个崭新的德彪将屹立在辽北大地上。
现在虽然我什么都没有了,但我身上的零件还可以,愿将我的器官捐赠如下:心脏,捐给刘佩云,让我这颗滚烫的心走进她的心房;眼睛,捐给姐夫你,借你一双慧眼吧,好好看一看,玉芬是个好媳妇;舌头,算了,磕磕巴巴的还是留给自己吧。
以上就是我的人生谢幕词。
——范德彪,2006年春节。
辽北大地的著名狠人儿。
佛罗伊德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传承者。
周公钦点的接班人。
开原市的杰出代表。
铁岭的骄傲。
马大帅的小舅子。
维多利亚娱乐广场吴总滴保镖。
彪记靓汤主理人。
小翠儿美容院副董事长。
医疗行业的良心。
范德彪先生在第三季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彪哥在马大帅系列中,对剧中的任何角色,形成碾压之势。
以至于多年以后,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了马大帅,但是,我们永远记得彪哥。
彪哥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彪哥的一生是,追求梦想的一生。
彪哥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善良。
但同时善良也注定了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彪哥最初进入城市的时候,凭借其精湛的厨艺,在城市站稳了脚跟。
但是彪哥不甘心在,葱花与油烟中,默默无闻的度过他的一生。
每当夜深人静,四下无声的时候,彪哥总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
明亮的月光照在他的脸上,那双痴情的眼睛里闪着光,他下定决心,出人头地,名耀四方。
谁又能想到彪哥一出道即是巅峰!
成功来得太突然,也让彪哥有点不知所措。
在此期间,彪哥干了几件大事。
1.为吴总出头。
未遂。
但在吴总心中确立了,勇敢忠诚的形象。
2.救马大帅于水火。
摆平了小翠的婚事。
从此确立了彪哥在范马大家族中的领导位置。
3.荣归故里衣锦还乡。
成了全村人的希望。
此时的彪哥除了在感情中受到了挫折,事业上已经达到了其人生的巅峰。
在家族内部,他成了当仁不让的一把手。
在父老乡亲的眼中,他也是最有本事的那个人。
古人说得好啊。
月盈则亏。
彪哥还没咂摸出春天的滋味。
凛冽的寒风,就无情的吹了过来。
巨大的成功冲昏了彪哥的头脑,自主创业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彪哥的三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
虽然失败,但有十分明显的代表性。
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是因为彪哥太过善良。
1.聚敛民间资金,承包鱼塘,通过水产养殖发家致富。
其形式与内容和后来的民间借贷无异。
而今天互联网时代的p2p有异曲同工之妙。
标哥的钱被卷跑之后,他没有通过相同的手段骗取资金,而是想方设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债。
假如不是因为彪哥的善良,民间借贷的地雷可能最早会在辽北大地炸响而不是浙江温州了。
2彪记靓汤隆重开业。
妄图通过健康养生发家致富。
因为观念超前,宣传力度不够。
主要是没有过分夸大保健品的治疗功能。
在商业方面说来说,就是太保守。
我们普通人说就是太实在。
假如彪哥能不遗余力的鼓吹保健品的治病功能。
相信就没有后来的蚁力神什么事儿了。
3德彪解梦馆。
本来有机会再次成就彪哥的辉煌。
又是因为彪哥太过于正直善良而错失良机。
他始终秉持科学的精神,反对封建迷信。
有钱送到手边他都不要。
最主要的是他不愿与贪污腐败同流合污。
要知道这才是来钱的大路子。
在彪哥拒绝了银行职员的那笔钱之后,他也就拒绝了所谓世俗的成功。
假如彪哥向自己的原则妥协了。
凭借其周公指定传承人的身份,在辽北大地的官场,也可以叱咤风云。
假如那样的话,也不会有大师王林什么事儿了。
三次创业的失败,外加情感生活的打击,使彪哥这样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也不得不向命运低头。
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就这样消失了。
在节目的最后,彪哥最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总结。
我活了40年,梦游了半辈子。
家庭事业亲情爱情。
被我的梦游一一断送了。
结束梦游最好的办法。
就是躺下重睡。
一觉不醒。
其实葬送德彪的是他的善良。
这也是我们喜爱彪哥的原因。
1、知法犯法型钢子豪子啥的。
我看他言谈举止赚钱速度花钱速度车子类型啥的,还有阿豪这没吃过苦的屌样子,过去搞不好有可能是二世祖来着吧?
家里有点钱就不干正事天天打打杀杀啥的就觉得自己特牛逼,结果把自己打进监狱了。
后面也能收放自如的遵守社会秩序,做正经生意。
2、法盲犯法天生坏胚型第三部里帮牛三把马大帅家搬空了的两个小子,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偷登西呢,这就是纯属原始社会光长嘴了没长脑子会说人类语言不懂人类社会的文盲(文明的文)。
3、法盲犯法还算个善胚型马大帅。
咱彪哥再怎么爱cnb,但是彪哥从没有把自己搞进局子,虽然也做过医托这种灰色产业但也有自己的原则:不拉大病客户(笑),靠着cnb的本事不太体面甚至十分冒犯他人但他人又不得不卖他个面子让他圆滑圆润的摆平一切,马大帅可没这本事。
可能过去在刑侦技术不如现在、各种案子难留下证据的时候呢确实会有很多冤枉人的事情发生(被冤枉偷包、路边卖艺妨碍交通),不过马大帅后面进局子/罚款啥的有时候也不冤枉,把家卖了玉芬不顾阻挠报案最后发现是他搞出的乌龙,遛警察。
彪哥帮他找91唐先生的时候他还爬人窗口往里看被路过的袖标大叔生捉了,这要不是当时耍赖装晕加上后面彪哥出来了他这行为又要进局子。
马叔可以说是地道的法盲了(初通人类文明,但有道德bug所以容易进局子)。
4、无法无天型就牛二,法律管不了他,长年游走在社会与法的边缘,有时候他还能钻钻法律空子,甚至有时候还会被转型期的无秩序社会利用,搞一搞法律很想搞但不好意思搞的事情,比如强拆啥的。
所以说,做人有时候不要偷奸耍滑玩心眼啥的,你以为你在老家没人管得了你,做了一些不合适不好的事情,你到外面就会直接会被定性为坏,搞不好就是违法。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做事之前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想进局子,只要不违背道德,通常就不会违法了。
(有剧透)之前一直不明白分为什么上 8 分,当作机械劳动时的背景音,直到彪舅偷偷拿房租的2/3资助刘舒去画室班时,才意识到这部剧的神。
(PS:彪舅给自己和刘舒的理由也说明了农村人只是落后,但脑子也很快。
)前面铺垫很多集,展示了范德彪的各种不着调,干啥都不如马大帅,除了大师级的保全面子术。
之前不懂范德彪总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结合第一部他的事迹,发现这种活法在善良的人那里相当典型。
因为太善良,容易被自己的善良利用,心一软(善良的必然)就用力过猛即便知道玉芬对象是姐夫,心痛无比,也要找个台阶留姐夫玉芬继续住,还给几个孩子住,并继续以舅舅的名义抢着担小翠的部分彩礼账。
又因为严重缺乏混城市的经历,想象不到、见识不赢人的复杂,以为别人也坏不到哪里去。
(毕竟彪哥自己不时有点小骗小毛病,但底色善良淳朴),所以善良被别人利用,被带节奏、被骗于是需要面子,高自尊为自己保驾护航,被人看的起,不容易被欺辱。
一种不管你认为有没有我就是要表现给你看的——面子背后的威严,高自尊。
失去边界保护色有多严重呢?
会乱了心智和节奏!
如第一部的镇长带乡亲大包特产上门赖在范德彪家求赚钱机会,范德彪碍于脸面,留下他们后面马尾男获得了范德彪的信任和防备,范德彪在这个“朋友”面前虚心学习,跟着投资入股,被骗8 万被骗后范德彪在镇长乡亲面前依旧要保留面子,这样也对,如果直接翻脸,哪怕以后还钱了,朋友也没得做了所以保留高自尊,能让人临危不乱,只有心态富裕,人才有绝处逢生的生机优越感、高自尊,使得范德彪厨子翻身,在维多利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让他给后面的主角团进城提供了机会和故事发展的动力。
优越感也带来强者对弱者的怜悯,范德彪看到骗走自己8 万的辫子男被人打的断腿当街乞讨,又不忍心再追债,反倒像两个难兄难弟一起痛饮,这种怜悯最收买人心,观众也会被收买。
可以说发迹前的自信自尊(哪怕不够完善的 也算为数不多自爱)是很多人在未强大起来时的盔甲和定力,这种高自尊能成为一种魄力让人获得很多主动的、被动的机会,一旦得到几次这些机会,人就会逐渐壮大。
即便狐假虎威来的高自尊(也是现在很多人推崇的借势),也相当重要。
它能让人稳住自我,更好的发挥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失去自我走不远)。
恰逢最近金东带盐翻车事件,也解释了杨某为什么会把这么多男性得罪的如此之严重,尤其是某些大学论坛,反应很大。
想说:莫欺少年少女穷,天生我材必有用刚进社会(0-5 年)的新人,长期能在复杂和动态变化的浮躁社会里不总是迷失方向,保持住自我,是一件相当有挑战的事,这就需要持续的高自尊、适当的优越感。
不然长期看,反而容易活成行尸走肉。
普通,就该有自信,才能逐渐活成你自己。
至于有些普通的,太过于伪装虚假繁荣,给他人造成很大的伤害的那种(好像有些人把这类也归入普信从而厌X),我觉得就像反诈宣传一样,相信天下不会掉馅饼,相信脚踏实地, 学会保护自己的边界,自己不乱,就不容易被欺、被骗、被伤。
我个人不是很崇尚过度的谦虚,因为真正的谦虚是心里有数,而不是总在别人面前低声下气、唯唯诺诺、缺乏自信、眼睛里没光,光都照亮别人黯淡自己。
但心里有数的前提实际是对自我的高度认知,即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
这是一辈子的事,在这件事上,再去谈谦虚改进不足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才有意义。
发心论迹都不伤害他人,普通但自信就是一种德,这种德让人完善自己,成就自己;失德的是,发心论迹伤害了别人,这种不叫自信,叫自负。
这部剧讲的是农村人进城,又好像讲出了超越农村的芸芸众生,特别熟悉、亲切!
此刻吃着老娘舅的鸡汤馄饨还在细细地品,彪舅、范德彪,还有很多值得咂摸
不知是不是每个东北人的记忆里,都藏着一部《马大帅》,这是一部喜剧,逗得人嘎嘎乐,也是一部悲剧,看完不禁让人沉思。
我想把所有的赞美,献给范伟老师,他塑造的德彪,鲜活无比,圆圆的大脑袋,又彪又虎,小嘴一抿,小眼儿一眯,脑袋瓜就活泛了,又要开整了。
第一部的德彪,主打人情。
身为维多利亚广场的第一保镖,彪哥混得不错。
出入门小弟跟随,人人都尊称一声“彪哥”。
以致一家老小甚至整个村子都找上门来,寻个事儿干。
离村多年,彪哥觉得是时候该带领家人们和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的道路,他享受这种众人围着他转的感觉,他觉得自己肩负责任。
那些找他要主意的,找他要生意的,就像一道道光“唰唰唰”地,打在彪哥身上,他喜欢这种温暖的光芒。
后来,彪哥掉进一大坑,那确确实实是字面意思上的大坑,被坑了好几万,撇开其他不说,项目确实是好项目,如果不是人家骗他,事儿也许真被彪哥干成了。
可惜,彪哥随着人情,一起把几万块,明晃晃地扔进了坑里。
第二部的德彪,主打一个面子。
四十多岁,没有存款,在餐馆吭哧吭哧炒菜,明明是老板娘的老公,却被底下员工一口一个“老范”。
德彪觉得很没面子,尤其是跟曾经过得不如自己的姐夫马大帅一比,更没面子。
第二部德彪的所有行为来源,都不过是为了给自己挣个自己面子,干出那桩桩件件啼笑皆非的荒唐事,一度让人觉得魔怔了。
第三步的德彪,为着一个“梦”字。
德彪的卧室背后,大大的毛笔字“梦想成就未来”,德彪有“梦想”,但尚且看不到未来,因为“做梦”是他的现实。
德彪不肯脚踏实地,依旧不肯承认自己的一事无成,往往在现实的基础上添油加醋的一番解说,事儿便似乎穿上了光鲜的外壳,德彪的小胖脸也泛着微微的光亮,眼睛也闪着星光,对他的未来信心十足——他开解梦馆,开精神分析研究所,他做着梦,在帮世人解梦。
德彪的很多台词都引人发笑,他一本正经地输出大量不文不白的话语,夹带着一些也许从书上摘抄的词汇,毫不留情地拍在对方脸上,嘴角挂着一丝蔑笑,那是属于曾经风光过的辽宁地区著名狠人,维多利亚第一保镖,水库浪子等等携带多种光环下的“带佬”给小辈们的一丝丝忠告(彪式口吃)
我一度觉得,德彪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充满孤独感。
他就像辽宁的堂吉诃德,有着敢于孤身执矛冲向想象中的巨型风车的那股彪劲儿。
只是那一瞬间站在旁人的我们,看他们,看不透,只觉他们活在自己的想象中,心中满是异想天开的主意,他们相信自己能锄强扶弱,能以先富带动后富,能闯荡出自己的天地。
一颗滚烫的心,不安分地跳动着,一生只有一条路,那便是冒险之路。
他们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世人觉着这人可笑,却有时候又常常被其中的精神所感动。
彪哥这样的人,也许在生活中很多,也许就是你我身边的二舅,也许我们也藏着一部分德彪的影子,但又常常忽略自我,笑属于别人那部分德彪的影子......
彪式鹰抓挠,咔咔咔!
玉芬没有一集不哭的,烦死了!!!第二部没看,第一部最佳,第三部没眼看,所有冲突都感觉是故意装傻!!!垃圾!要不是彪哥,15集之后就弃了…
不停的扯犊子,居然能看进去(第二年春季又看了一遍,马大帅和其他电视剧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拍出了中年人的窘迫)
马大帅成天谎话连篇,出啥事就怨彪子,太讨厌了……其实钢子除了混过社会蹲过局子,别的地方真的很优秀!最后,我真心希望彪子能在马大帅三后变得幸福!
第一部看还图个乐,这部看着就是闹心,吴德荣裂变成了谢广坤+刘大脑袋
东北银怎么能不爱
难看到看不下去……
高中看的一时隔这么多年才看三,接下来看二,以后想家了就会看看这个
狗尾续貂见好就收很重要
本山大叔做了一场大梦,最终还是希望发展农村……
总结一下,从头到尾就是赵本山和范伟的一出闹剧。但是刻画出来的东北民间生存现状还是挺深刻的,很熟悉的底层物语。
本来是想来看喜剧的,咋看的这着急呢,这智商,服了,每天就是个撒谎忽悠人
马大帅和玉芬:单纯,并善良。马小翠:单纯,但不善良。范德彪:不单纯,但善良。三部马大帅排名:1>3>2,
3.5星,范伟
全五星给辽北地区第一狠人范德彪先生
1很多经典桥段:人在囧途住宾馆跑错床以及卓别林的救了醉酒的富人等等 ;2受不了马大帅和玉芬的感情戏,反复误会,谁喜欢看你一老夫老妻误会来误会去的,玉芬一哭我直接想弃剧;3每次马大帅和玉芬感情误会都安排德彪插一道,不是说好的现实剧么?怎么搞的还让人烦德彪呢,我只想看德彪虎虎的做事业,其他的毁形象。
这部元素最多,还整出来了小唐墙纸爱,范伟不亏影帝。
剧情生硬。为拍这个续,把上部结局都推翻了。硬把学校搞黄了,把马大帅退到第一部的情形了,把德彪两口拆散了,把李萍整走了,真叫恶心。新添的人物和故事线也没什么亮点。还有梦,一个接一个的梦,看着就烦。片首片尾曲也难听。优点就是王雅捷回来了,真正的玉芬。给二星,一给范伟,二给回归的王雅捷
从一看到三笑得越来越少,小人物的悲浓缩成那个时代的惊鸿一瞥。解梦师叫不醒自己的梦,打岔王捋不清自己的岔,过年的夜里一个冻死在街头一个安眠在炕上,多么荒谬又艺术的bad ending,但老赵说了过年不能给大伙添堵,峰回路转大家又团团圆圆。三部曲结尾没有吴肿是我的遗憾。
好悲伤的最后一部
范德彪才是灵魂人物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