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每天按时上下班,按时吃饭,按时回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或许时间长了还感觉到丝丝无聊,可是有的人却不一定能享受到这样的平凡,甚至都不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李春秋就是这样的。
作为国民党在哈尔滨埋伏多年的特务李春秋,被唤醒的时候,正是他不能再掌控自己人生的时候。
如果他安于接受使命,或许生活还能容易一点,至少不用受到昔日同僚的迫害,但是他的反抗让他付出了更多代价,也受到了更多的压力和阻碍。
其实故事的精彩之处,除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真实身份的重重迷雾,还有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电视剧和书几乎同时在看,可以说两者相似度极高。
电视剧的演员都是演技超高的老戏骨,将人物的特点诠释得十分形象,而且又赋予了其新的特点。
真是各有各的精彩。
之前最喜欢的谍战剧之一就是《潜伏》,现在看了《面具》,喜欢的谍战剧的行列又可以加上一部了。
其实,对“面具”一词,还有更特别的感觉。
可以说,生活中,每个人都带着面具,但是至少我们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活的是自己。
《面具》是一部值得看的书,读它或者看电视剧《面具》不仅能感受它的精彩和刺激,更深刻的是能品味出自己的人生哲理。
这是一部比较古怪的谍战片。
因为以往这类题材中的特务,大部分类似游戏里的npc。
但这一次,颇有些“意外”的着墨甚多。
前一刻以为会竹筒倒豆子地交待,后一刻就用笔尖挑破了自己的动脉;为了妻子和丈母娘含辛茹苦,不惜和昔日战友操戈相向;那么喜欢吃热汤面,还把iuuz最喜欢的鸡蛋留在最后,心满意足的瞬间却用筷子捅破了自己的耳膜;雪夜奔逃,狰狞而对,嘴巴里却是苦苦哀求:为什么要逼我?
为什么要让我熬那么多年!
我想回家。
即便杀人如麻也会痛哭流涕:不想干了,不想杀人。
然后杀人不眨眼。
唐诺在《柏林谍影》的序言里这样写到:我们没有想到他们也会忧伤。
地富反坏右,作为坏分子的特务在以往的作品里应该是脸谱化最为严重的一个类型。
这一次算是别出蹊径,特别是特务里的主角李春秋。
李春秋的扮演者祖峰曾经在《潜伏》里扮演忠臣李涯。
那是连最后坠楼都要抱着“三民”一起往下跳的狷介之士。
可是李春秋显然不是。
李春秋的一次次铤而走险与其说是忠于某种信仰,不如说是对自己家庭的忠贞。
因为这种忠贞,他可以理解妻子的出轨;他可以一次次对儿子发誓不会离开。
同样是因为这种忠贞,他可以宣布和妻子离婚。
祖峰表演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暗流汹涌。
他的肉体甚至有些羸弱,但却承受着山崩地裂的压力。
在这个男演员大都标榜行走的荷尔蒙的时代,他的荷尔蒙气若游丝。
树欲静而风不止,他一次次向死而生,化险为夷却变得就像是一种戏弄。
筹码离不开赌桌,玩偶离不开游乐场。
他和所有的特务最后面对同样的问题:已经为党国忍辱负重,肝脑涂地。
党国却是要紧紧控制他们最为在乎的家属,攥出血来。
在忍无可忍之际,李春秋听到了《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一刻,他该彻底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谍战片讲得无非为二,其一忠贞不渝,其二冥顽不灵。
但有一点其实二而为一:一旦基石崩塌,斧钺不可威胁,厚币不可相诱,坚固的都会烟消云散。
那些特务也会忧伤,那些特务为什么会放弃他们的信仰,这似乎是我第一次看到答案。
-END-
姚兰自己先有的外遇,暴露之后就开始扮可怜,跟李春秋说什么他有女人没关系只要还回来这个家,那她当初跟别的男人在一起时怎么想的这个家呢?
搞得好像为了孩子什么都愿意,那当初跟人有外遇时你觉得这事会怎么了呢?
那时候怎么没考虑儿子怎么办?
李春秋要不是身为保密局间谍,至始至终都有秘密觉得愧对姚兰,能原谅她?
赵冬梅也是奇怪,明知道李春秋是谁为什么来找她的,也很明确双方都是间谍,结婚只为了执行任务,揭开身份之后怎么又好像是她自己被骗了,李春秋还该跟她亲亲我我呢?
一开始就是假的,她比李春秋还清楚不是吗?
这两个女人都是自己做错了,道歉之后就觉得对方应该原谅自己,不原谅就委委屈屈仿佛受到了不公,不懂
第17集,叶翔失踪后,丁和高讨论时,高说:“既然他们已经找到最后一种配料,那么他们肯定找到了接头地点。
”什么逻辑?
难道在保密局长春站的那个我党的卧底没偷听到对话吗?
接头地点已经让那个没给特写镜头的负责传信的军官口述给老魏了啊。
高局长这是什么思路?
难道人家去接头,还得自己破解接头地点?
需要破解接头地点的是公安局这边啊。
台词有问题吗?
还是当时说错了?
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她就必然困在那个男人的命运里。
赵冬梅爱上了李春秋,她就困在李春秋的命运里。
李春秋无法改变的命运不是他的身份面具,而是1948年这个特殊的年份。
1948年国共之争胜负未分,双方都是拼尽全力争取胜利。
李春秋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砝码,但双方都不确定,胜利的天平是不是就差这一个砝码,所以都会步步紧逼,榨干利用他每一分的价值。
观众知道,1949年的胜利者是谁,2022年的胜利者是谁。
李春秋不知道。
李春秋是靠巧合、运气、聪明、本事、对老婆孩子的爱,挣扎活到最后一分钟的。
李春秋没时间、没精力、没能力回应赵冬梅的爱情,他所谓精心安排关爱满满的逃生后路,本质是抛弃赵冬梅,让她听天由命。
一个活在当下的编剧,让赵冬梅听天由命地活下去,是冷血和残忍的。
赵冬梅不知道。
编剧知道,1957年发生了什么,1966年后的十年发生了什么。
1948年香消玉殒的女特务,还能有一块安静的墓地,一个她最爱的人为她立的碑。
这已经是赵冬梅最好的结局了。
小说和电视连续剧的名字都叫《面具》。
面具代表一种伪装身份。
这种伪装身份的面具,到底在1948年那个特殊的年代,能给人带来怎样的压力?
编剧需要一种通俗的符号展示给观众。
“姚兰”出轨,“赵冬梅”惨死,这两个看似不合理、不讲人性的剧情安排,让“面具”的压力从无形变成真痛。
压力的终极,就是你最不愿面对的家人背叛,就是你最想报恩的人死在眼前。
《面具》中,“姚兰”出轨、“赵冬梅”惨死,都是个无法删除或者替换的剧情。
“李春秋”的教官“赵秉义”是历史的开端。
赵秉义带着李春秋来到了哈尔滨执行任务,他的死导致了李春秋不得不在哈尔滨潜伏十年,才有了《面具》的故事。
赵冬梅是赵秉义的女儿,她的死是读者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也是全书最令人深思的结局。
赵冬梅可以不死吗?
赵冬梅不死,带着一副新的面具--“机修工陆杰”的媳妇,真能幸福吗?
回想,赵冬梅为什么要刺日本大烟鬼那一刀?
因为,赵冬梅觉得被日本人凌辱是对自己丈夫的背叛,她要用血洗刷这个耻辱,她真的爱上李春秋了,前妻姚兰出轨大烟鬼,新媳妇又出轨大烟鬼还是日本鬼子,这对李春秋太不公平了。
他对这两个妻子都是真心呵护的,凭什么被一绿再绿,就因为他带着“面具”吗?
这个“面具”就沉重到两任妻子都不能平平常常、无知无觉地过日子吗?
答案还真就是,不能。
1948年,谁戴上“李春秋”的面具,都改变不了“赵冬梅”的历史。
赵冬梅,必须死。
备注:1.王小枪,小说《面具》 (2018)2.王小枪,编剧《面具》 Face Off(2018)
去年看了柳云龙的《风筝》,特感动,我党的特工,为了党的事业,舍弃自己的妻子、孩子、朋友,什么都得给自己的信仰让位,虽然内心也有痛苦,但是临死前只有一个愿望,去天安门看一眼升旗,他躺着看升旗,敬了军礼,然后安详地闭上了眼。
从小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这才是人生最标准、正确的价值。
在组织大业面前讲个人的意识、家庭的价值,格局简直小的不可救药。
不可以拥有那样的自我,我们人生的全部应该是围绕组织大业的。
个人的喜怒哀乐,小家庭的温暖,可以偶尔想想,但关键时刻,必须、只能让位于组织。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价值观。
这也造成了我们在公司只会一心一意的完成各项领导交办的任务,不管因此个人和家庭要做出多少牺牲只要没这样做,就觉得内心有愧。
也不管我们这样的努力付出在某些领导看来,其实根本不值一提。
时至今日看《面具》,祖峰饰演的军统的特务,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因为年轻时抗日救国的理想加入了军统,也一直忠诚于自己的组织,因为组织的任务,只能选择与原配离婚。
但他现在厌倦了打打杀杀,希望和自己妻子和孩子过上自由宁静的生活。
组织中的人原来是可以有照顾家庭、有个人生存意识的想法的,从来的谍战片不曾、不敢反应过这样的思想(其他类型片也是如此,只要和组织大业相比,个人原本不值一提),现在可算有这样的人了注定背景只能是国民党“特务”。
有这样的想法也是被该组织逼迫的,因为该组织没把人当人看,至于员工的家属更是随时可以为组织牺牲,或者沦为人质、道具。
如果是我党的特工(战士),从来没有觉得个人或者家人为组织牺牲有什么问题,根本不可能出现组织胁迫的问题,都是出于坚定的革命信仰的主动选择。
想想不觉微笑起来。
整个剧3分,10分满分就是7-8分。
演员都在线,尤其是赵冬梅扮演者模特佳琪和被炸死在电话亭的潜伏特务。
两个人演技都是超期待发挥。
人物设定也创新,设定了从对国民党失望到转换阵营的国民党特务为主角。
其他人都是脸谱化严重,侯勇的设定若干出说不通。
潜伏依然还是近10年第一谍战,从导演功力,姚晨的有趣设定,再到编剧能力,都是准一流。
面具是祖峰谍战剧转型之作,从脸谱化的反面到有血有肉的人。
目前,谍战剧还是唯一只有电视剧能适合创作的类型,整个剧就是一盘棋,需要带着观众又骗着观众一起下棋。
本剧最大的遗憾:赵冬梅。
抗日烈士的女儿,年幼丧父,颠沛流离,感情受尽欺骗与冷眼,身体被百般变态凌辱,最后仅因为强奸时一丝人性爆发的抗争,而导致不得不惨死,对李春秋最后一声的哀求却遭到连一句温暖的谎言都没有的冷落,在最后的挣扎与逃亡过程中香消玉殒…这个人物原本是全剧人性得以升华的最大看点,却如此仓促地戛然而止,她的一生没有任何哪怕一丝温暖可言,这样的设定实在太太太灰暗了…赵冬梅其实最后选择了the right way,去抗争,而李春秋却犹豫不决地最终选择the easy way,终究为了自保而放弃了赵这个悲惨而纯真的生命,这使得李春秋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一个犹豫懦弱的小人物,永世不得超生!
而对比余则成对晚秋的处理,判若云泥天壤之别!
我们也许不得不接受命运之残酷,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面对之态度,那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是冰冷逃避如李春秋,还是一念成仁如余则成…作者和编剧的现实而冰冷的世界观让本剧的格调…无疑也就到这儿了,为了描绘赵悲惨的命运,非得拍一段阴暗压抑的雪地逃命,后面还非得被SM,最后又是挣扎逃命最终惨死…让你有一种无论你怎么努力怎么爆发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残酷的魔掌…这就是编剧的意图,太灰暗了,看过绝不想再看第二遍。
扣一星,很给面子了。
目前只看了4集,虽然都是熟面孔,但和我印象中典型的谍战剧《潜伏》、《伪装者》都太不一样。
主角李春秋作为特务非常不典型。
看起来并不精明,也不胸有成竹,总是畏畏缩缩(这大概是面具吧),而且做事颇多疏漏。
每次遇险,都是擦着露馅的边儿转危为安。
要是和伟光正的余则成、明家三兄弟排成一列打分,感觉李春秋都及不了格。
这位不太合格的特务同时还经历着中年危机。
感情上,和妻子婚姻十年已经平淡如水,半年一次求欢都被拒,后面应该还会撞破妻子出轨吧。
工作上,48年,国民党政权岌岌可危,他对自己的信仰和工作意义产生了极大怀疑,很没有干劲。
这种状态居然让身为一个普通人的我特别有共鸣,哈哈哈哈。
李春秋走的每一步,都是被人逼着的,为了活命、为了不暴露、为了保护家人,他总是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
这样一位上工不积极的特务,后来投诚了,真是皆大欢喜啊。
特务们的人生,越蹦跶死得越快,躺平才有活路,怎么像是这个时代的隐喻呢?
呵呵。
我看的是一个半小时的讲剧视频。
一开始李春秋儿子李唐出来时,完全没有察觉。
当听到丁美兮的名字时,记忆被唤醒,不过还是心存疑虑,不会是巧合吧。
猛然想起剧中也有李唐。
再无问题,肯定有关联,一查,哈哈,果然是同一个编剧。
可怜的李唐,和他爸(不用纠正我)一样,被自己人刑讯逼供,忠诚测试王小枪这是有取名障碍呢,还是准备搞对手宇宙?
两部剧我都喜欢,演员都是戏骨,看剧就是享受
什么鬼玩意儿,情节牵强,简直莫名其妙,女主说不出的恶心,接受无能。那些喊着祖峰就打五星的,和看到流量小鲜肉就打五星的人有什么区别。
三星半,在中国,似乎好看的剧大多数都是冷门的。
虎头蛇尾,结婚以后剧情开始拖沓
演员的演技都在线,烂在剧本上。
算是最近我妈看的所有电视剧里过得去的了,至少演员演技都过关
虎头蛇尾,剧情漏洞太多,太拖沓。李春秋这样的人,即使活的过三反五反,也活不过文革,选择背叛,注定是个悲剧人生
演员演技都很好,剧情较为合理,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
水准很高。
如果是美剧可能评分也就3分而且会被压缩到五集左右,国产剧评分居然8分。各种逻辑漏洞和尴尬,前半部分为了表演而表演,后半部分为了反转而反转。
你妈的,沙比编剧导演,当牛头人当惯了吧,我纯爱战士一拳一个,真nm剧毒,取了两个老婆都绿他,我看现实生活中,你们也是绿王八
国产剧剧本一贯的拖沓,为了"续命",多了些巧合,少了些逻辑。但胜在角度新颖:男主是优秀特务,后被策反。演员的表演都很不错,也是我能看下去的原因。很多角色较立体丰满。但是觉得丁占国从身份暴露后就仿佛收到降智打击,角色有点崩。祖峰非常适合男主,他的外形就有城府颇深的感觉。
人设飘忽,故事狗血,表演失魂,谍战剧也就这样了……没多大可突破的地方
剧情紧凑,最后的反转令人意想不到,侯勇出演的反派,让人怎么看都不像。
好看,剧情很燃,前面几集都是爆点,节奏很快。
好剧,但想当然了
比近期热播的几本都好太多了,但是只有1000多人参评。
李涯你也叛变了
祖峰真的很适合演这种
每个人都演的很热闹,但是我看的就是满脑问号个人觉得祖峰演技一般,有点装。
遍地特务。。。祖峰老师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