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犯

模仿犯,Copycat Killer

主演:吴慷仁,柯佳嬿,林心如,庹宗华,姚淳耀,范少勋,江宜蓉,夏腾宏,侯彦西,汤志伟,吴岱凌,盛鉴,刘亮佐,黄河,陆夏,李亦捷,陈博正,曹芯瑜,邱偲琹,游安顺,王真琳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模仿犯》剧照

模仿犯 剧照 NO.1模仿犯 剧照 NO.2模仿犯 剧照 NO.3模仿犯 剧照 NO.4模仿犯 剧照 NO.5模仿犯 剧照 NO.6模仿犯 剧照 NO.13模仿犯 剧照 NO.14模仿犯 剧照 NO.15模仿犯 剧照 NO.16模仿犯 剧照 NO.17模仿犯 剧照 NO.18模仿犯 剧照 NO.19模仿犯 剧照 NO.20

《模仿犯》长篇影评

 1 ) 不理解本剧真凶的人,推荐看杰克杰伦哈尔《夜行者 Nightcrawler》 (2014)(含剧透

夜行者 Nightcrawler这部电影是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找出来给自己冷冻大脑的作品,说实话,每次看都依然会有彻骨寒冷的寒颤。

————————————————————————————————————剧透警告————————————————————————————————为什么推荐不懂陈和平所作所为的人去看这部电影??

因为杰伦哈尔饰演的路易Louis Bloom 不论从出身还是在电视新闻的上升之路,都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两个人物都是极端的 narcissist 自恋型人格障碍。

在这类人眼里,根本不存在正确错误、不存在规则,不存在道德伦理和底线,也没有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供自己游戏的道具和棋子。

哭诉对他们是没用的,他们还会反向从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那里学到被他们伤害控制的人是什么心理状态和感受。

他们寻求的是刺激。

陈和平要导演一部真人秀来确认自己的价值,社会反应越疯狂,越受他摆布就越能满足他脆弱不堪的自我,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姚雅慈说他不重要的时候被开瓢,郭晓其说不必要的之后杀胡允慧。

陈和平要的就是看到他人在他的摆布下出现动物一样的刺激反应,他就获得满足。

然后来说陈和平的工作。

陈和平的新闻理念和姚雅慈的根本冲突在于,姚雅慈代表的是从战争时期诞生的客观主义新闻价值观,也就是当前世界主流的新闻行业约定,注意是行业约定不是法律,而陈和平其实更多代表的是我们现在的社交媒体时代下的媒体语态,注意是泛指媒体不是某一类媒体,他不在乎媒体的独立性、客观性,他要的是「表演」,一切真实都是服务于他要的舞台效果。

所以他才会去采访涩情club的时候要求大力鞭打,而这一段在姚雅慈的眼里简直就是无法无天,既直戳客观性的伦理道德底线,也对姚雅慈本身女性主义态度是侮辱。

姚雅慈那一刻意识到陈和平是个定时炸蛋,要求他当天就调离,很合理。

另一边来说一下夜行者。

Louis跟陈和平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是彻头彻尾的利用新闻轰动效果来赚钱的主,但恰恰是如此简单的目的,他杀伙伴、进凶杀现场、操纵警匪枪站。。。

一切的一切对他来说只有工具价值,他看不到「人」。

不论任何人挡住了Louis路,他都能面不改色,甚至亲切无事一般,像捏死一个蚊子一样处理掉障碍。

Louis可以说就是人形躯壳的机器,这也是我在看夜行者时,只要看到杰伦哈尔的眼睛,那里面空洞无物,就让我浑身寒颤的原因。

他们一样的点,在于都是自我中心的极端自恋型人格障碍。

陈和平自恋,所以要靠鲨人来满足自我存在的确认;Louis自恋,所有人都是他达到目的的零配件。

可以说,Louis比陈和平更可怕,更无人性。

说了那么多,再次推荐不懂陈和平的朋友去看看夜行者,能增加一个认识narcissist的案例。

不寒而栗

 2 ) 非常垃圾 不建议看

两倍速看完 最后是激将法认罪 真的sb剧情演员里面就林心如演技在线,其他废物一样演技,说话有气无力阳痿一样,那个老伯,孙女死了还搞圣母原谅心里,Xxx杀人也毫无创意,跟韩国片比起来就是个渣渣.废物jc,查到了酒吧有问题,不会重点查酒吧,一个个排除嫌疑;查到陈和平,不会找人蹲,跟踪,结果导致男主女友死亡;知道田佳仪被威胁入狱,不会承诺保护他家人?

蠢的无药可救总之十集的剧情,三集都能拍完,无聊的情感戏太多,人物只有沈嘉文是有点饱满的,其他角色毫无重量,尤其那个女主,一点毛用没有.

 3 ) 我的个人槽点

戛然而止的推理首先这是一个推理剧,至少在前面五集都是以推理为主,层层引入观众去发现真相。

但是这种推理持续到沈嘉文的死亡,就宣告了死亡。

我不理解的一点是,沈嘉文和胡建和一起身亡,从这一刻开始,所有的篇幅全都是报道胡建和如何成为共犯,却没有任何内容去呈现,沈嘉文的犯罪过程以及沈嘉文如何行凶。

推理剧的亮点就是在于前期应人入胜的悬疑伏笔,以及嫌犯出现后,破案人员抽丝剥茧还原犯罪过程,以及找出真凶。

但是这部剧前半部分的推理,戛然而止,后半部分完全开启了另外一段尽乎疯癫的变态杀人狂魔的变态故事。

我不知道前期的推理到底有啥意义。

从后面部分来看,甚至说最后凶手的伏法,都是从感情层面,击溃他的心理防线,让陈和平自己说出自己是凶手?????

那推理呢?

线索呢?

证据呢?

我没想到最后居然是靠凶手自己说自己是杀人犯,然后才抓他的。

消失的沈嘉文沈嘉文的那一条线,莫名其妙就没了。

总长的出现,以及沈嘉文是否是他的私生子,几乎没有正面的交代。

也没有讲清楚总长为何会替沈嘉文出面。

我觉得这里其实和林心如之死,有关。

林心如发现了总长的秘密,准备去新的电视台进行揭发,却糊里糊涂的被陈和平截胡。

剧中关于这一条线几乎就是没有展开讲。

既然沈嘉文有这么大的背景,不可能他爸爸不为他报仇吧,他的背景这么大,不可能就这么轻易放过郭晓其。

怎么说他的死也和郭晓其的调查有关系。

更何况前期所有的证据都指向kink酒吧,以及地下色情产业的大boss。

我都开始期待林心如揭发这一期,甚至说牵扯到高官层面。

但是后半部分的剧情完全聚焦在一个新闻主播身上。

而且总长也没有替陈和平讲话就很奇怪呢。

明明都是算一个阵营的人。

有一种陈和平一个人扛下了所有的感觉。

对于索多玛俱乐部的后续全无。

模仿犯 (2023)7.42023 / 中国台湾 / 剧情 悬疑 犯罪 / 张荣吉 张亨如 / 吴慷仁 柯佳嬿

 4 ) 有的人 天生性恶

很少看台剧,除了N年前的《流星花园》,还有印象的就是几年前贾静雯的《我们与恶的距离》了。

吴慷仁演的检察官略带忧郁,有看头。

前一阵他上的热搜是跟小S,脱衣真有肉。

十集的节奏还算紧凑,故事发展能抓住人的胃口和眼球。

值得一看。

湾湾很多东西都跟鬼子棒子很像,所以电视剧也一样充斥着变态、压抑、血腥、暴力!

同样是岛,论变态,湾湾比香港变态很多,不知道是不是跟它自诩为国有关。

岛国思想受资源匮乏影响,也确实更易变态。

有的人的恶是天生的。

只不过是为了寻求更多关注,想要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就可以犯下滔天罪行,就可以虐杀无辜人群。

整部剧有人性善恶的探讨,有原生家庭的问题,有校园霸凌,有职场规则,有创伤后遗症,有法理规则也有以暴制暴以恶制恶,有杀戮也有善良……只能说,台剧挺敢拍。

或者说,台剧的审核更宽松自由。

比较奇异的是,它拍的97年的故事,故事的背景、部分内容情节的设置、某些经典露骨的台词,竟跟现在正在热播的《新闻女王》有非常大的类似。

虽然故事的核心不同,《模仿犯》讲的是一个故事,一个变态连环杀人犯的故事,其中牵涉有新闻的播报。

《新闻女王》讲的是很多个新闻小故事,由一群做媒体的人进行不同角度的报道。

两部剧都涉及传媒新闻业,都有一个强势但能力出众的女主播,且强调的新闻内核直播的风格态度都惊人的相似,林心如和佘诗曼的演绎都很成功。

这只能说明,起码港台几十年如一日的贯彻了新闻的内核和主旨。

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两部剧对人性的探讨都同样入木三分,台词都很敢写,很敢披露社会问题。

这几年内娱的剧真的是江河日下,除了谈恋爱还是谈恋爱,不是现偶就是古偶,再正的剧都得穿插点感情线,不然就觉得好像吸引不来观众一样。

却不知道胡椒面撒多了是没人乐意吃的。

其实他们真的不知道,这种烂大街的偶像感情只能败坏路人缘,不如单纯好好拍个类型剧!

最烦现在这样各种大杂烩,事业也要,爱情也要,亲情也要,既要又要还要更要!

胃口太大,也不怕把自己撑死。

 5 ) 把观众当正常智力的人好不好

又是一部把观众当智商低能的剧。

首先检察官和警察明知道谁是凶手,连个跟踪观察都没。

你说跟丢了也罢,实际警察勇哥却可以随时找到凶手,一顿无脑输出想用蛮力解决问题,哪怕有最基本的智商也不至于啊。

更何况是警察?

反而是凶手如入无人之境,想杀谁杀谁。

想干谁干谁,想知道什么秘密就知道什么秘密,无所不能。

凶手更像警察。

还有那个自首的田,所谓为了保护残废的老板,被威胁自己抗下杀人罪进去坐牢。

大佬!

明知道谁是杀人凶手,报警都抓起来不就保护老爸了吗?

反而自己坐牢就保护了?

更搞笑的是最后的坦白和自杀,既然都敢坦白谁是凶手了,为啥要以写信的方式?

电话不行?

约见不行?

既然都不怕威胁了,为啥还要自杀啊大佬?

不合常理啊,导演你是脑回路比别人长,九曲十八弯后找不到东南西北了?

还有,最后前女友,一个心理学博士,像个傻白甜也算了。

明知道和平是最后的凶手,怎么能让他进自己家里杀了自己的?

多脑残才得让别人得手?

前面警察勇哥就被针对了,检察官猜不到自己这么刺激凶手不会被针对?

总得有一个正派这边有个人有点智商吧?

不得不说还真有一个智商在线的,那就是马主委了,通情达理,豁达大度包容,单凭一通电话,一台电视机,一本书就猜出大部分警察日思夜想,日夜加班查找各种线索都猜不到的关键。

警察还不如吃白饭的。

不想吐槽了,只希望以后的嫌疑局部,能真把观众当正常人。

 6 ) 还是有点不习惯检察官来侦破案件

在印象中,检察官可以直接在早期就介入重要刑案,好像是韩国特色。

韩国检察官的强势地位,让其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权选择介入案件的时间和程度。

在我们这边,除非由检察院交由警方协助调查的案件,一般的刑案通常前期是由警方独立负责侦破和聆讯,在掌握基本情况和犯罪事实后,再决定是否交由检方立案起诉。

警方和检方分工明确各管一段。

另一部高分侦破剧逆局里,湾的警检合作也跟我们这边类似。

但是本剧里,郭检察官不但很早就介入案件,而且近乎全程主导案件的侦破,更像是韩国的以检带警的模式。

所以又有点搞不懂了,如果有熟悉湾的警检合作模式的伙伴,来帮忙解个惑。

因为同期有另一部20多集的割喉碎尸的破案剧做对比,模仿犯故事主线比较清晰,没有把注意力过度分散到跟主线无关的情节上,这点挺好,至少不会看着看着把最初的目的忘记了,莫名其妙插入很多跟主线无关痛痒的剧情来。

案件本身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悬疑,可以说反派暴露的比较早也比较明显,剧情的起伏和紧张程度也不如逆局。

最后结局也收的有点过于简单和匆忙。

最大的反派隐藏那么久,然后就突然情绪崩溃自我暴露了,这也有点过于简单草率了。

而且侦破的大部分环节都是检察官一个人的调查和推理,警方似乎没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这点有点说不过去。

无论在湾还是韩国还是别的什么地方,系列恶性凶案频发的情况下,压力最大的必然是警方和当地执政者,而检察是不会作为公众视野的第一责任方的,所以这里感觉有点悬浮了。

总体来说,7分剧,推荐一看。

 7 ) 大烂片一个,纯纯诈骗剧!

如果不是怀揣着对编剧左踢脚右正蹬的心我都看不完这部剧。

写的是什么狗屎烂剧情,前面写的好好的,后面就好像开上了高速公路的二手桑塔纳破车一样,剧情走偏,车直接散架,我直接分裂。

男主的人设简直烂得可以,一整个一个双标狗,受害者不是他亲人朋友他可以劝别人冷静是吧,一旦涉及到他前女友了,提枪就去找人直接开干,把自己弄进局子他不会以为自己很酷吧??

对抓凶手有什么实质性作用吗??

给勇哥背黑锅是不是很伟大啊??

这样的情节有啥用啊?

完全不理解。

明明胡建和就是有重大嫌疑,虽然说勇哥有私心,但是如果能早点调查胡建和,是不是就能早一点发现沈嘉文?

你相不相信的有啥用啊?

杀人犯家里人还不想相信自己亲人是杀人犯呢,这么不客观做什么检察官啊?

整部剧所有人都是用来做男主的工具人的吗?

为了映衬他很帅气是吧?

一个检警,每天废寝忘食,觉也不睡,饭也来不及吃,没日没夜看资料,看出来个啥啊?

还不是毫无头绪,一点线索没有,就知道叫别人查:这个我要知道,那个我要知道,没有我的允许他不准走,bking是吧?

里面警察和检察官都是废物,前面就不说了,后面知道凶手都是谁了,没有监视,没有跟踪,就让他堂而皇之想杀谁杀谁,受害者病房来去自由,我看他不是凶手,他快成神了。

叫的上名字的警察就那几个,勇哥快退休了,他浑水摸鱼,大超每天就知道无能狂躁,想法单纯,为什么有这么多煞笔警察啊,无语。

女主也是,怎么死的也没说清楚,草率下线,她都知道凶手是谁,她待在家里,就这么被杀了?

我看编剧懒得想了,他非得让女主祭天吧?

胡建和也是纯纯一个大撒比,怀疑好朋友杀了人赶紧报警行不行,后来基本上都已经确定了,还要凑上前去说我帮你,以前你帮我现在我帮你,自己都有心理疾病,你别指望拯救杀人犯好不好?

最后被误认为共犯,那你姐被人扇耳光你开心吗?

呵呵。

沈嘉文,大傻子经典童年buff,各种离谱操作,杀人手法一点不高明,愣是找不到一点证据????

离谱 田村义的自杀也服了,不会保护证人吗。

就等着从他嘴里敲出来东西,不保护他爸???

离谱。

在我以为沈嘉文就是幕后黑手的时候,爆出来其实陈和平才是主谋,就在我以为有点意思的时候,我才发觉自己才是个笑话。

最后靠自爆抓人也是牛的,真牛,牛啊,呵呵。

一开始是马主委吸引我去看的,这个人物很饱满,我非常喜欢,前面演的非常好,后面他说的话非常有哲理,不要限于怨恨,无穷无尽,不要去电视台二次伤害,还有能冷静地记录下和凶手的对话,甚至能感觉到说话方式不一样,和男主几乎同时猜到有共犯,之后又鼓励男主,人物弧光太大了,不如让马主委做男主!

烂片一个,浪费我这么长时间时间,要不是没有负分,连一星都不给,煞笔。

 8 ) 法律、新闻、亲密关系、女性主义

本片目前已经看到以下几个需要被拿出来讨论的话题:1 法律:执法人员是否该保持公平公正2 新闻:媒体究竟在揭露事实还是操控人心,大众又如何不成为“共犯”3 家庭:原生家庭的影响与亲密关系4 女性:女性究竟是否为弱势人群我暂时不去想去纠结整个电视剧推理的刻意,焦点的模糊,警察的无能,节奏是否紧凑,逻辑是否合理。

仅围绕电视剧中看到的这些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法律:执法人员是否该保持公平公正

郭晓其一直坚定的认为,执法人员的执法程序应该正当,也不应该执行私刑,直到自己爱的女人被杀,他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向陈和平下手。

这让我想到了《死亡笔记》,内核是一致的。

法律存在它的漏洞,所以会让一些人逃离制裁。

但因为程序的不正当,我们才有《辛普森杀人案》的逃脱,也正是因为程序的正当,才让弟弟胡建和没有被草率的成为杀人凶手。

所以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也无法保持绝对的理性,也没有在这个位置上遇到同样的问题。

只能说,向那些在相关岗位一直坚守誓言的执法人员致敬,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真相寻找起来固然困难重重,但我们不应该用谎话来敷衍了事。

这里推荐大家大家去看金凯瑞的《大话王》。

二、新闻:媒体究竟在揭露事实还是操控人心,大众又如何不成为“共犯”

结合近期还在热播的《不止不休》,同样也是媒体话题。

我隐约记得剧中黄江也说过类似的话。

“新闻是客观地陈述事实”。

而在互联网媒体野蛮生长的今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记者”并且发布“新闻”。

一个十几秒的短视频,尽管非常有可能已经被去头去尾断章取义,只要可以获取流量博得眼球,便有很多有心之人发布出来操控舆论。

我已经看腻了当前新闻的多级反转,人们不停的站队再换队,新闻一个接一个,即便是当下最火热的新闻也可能在几个月后被大众遗忘。

比如铁链女、唐山打人事件。

但无论这些“新闻”的背后是揭露事实还是操控人心,他们服务的对象永远都是大众,所以大众究竟用怎样的立场来看待这些新闻,才成了最应该被讨论、被思考的话题。

剧中让我特别震撼的是陈和平募集下个目标时说的话。

他说:“你们觉得这很变态吗?

但如果没有观众的叫好,也就不会有秀了,别再装作事不关己了,是你们集体赞助的,你们都是合谋。

看到这里我开始不停反思,我有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伤害了某个人的“共犯” 。

我们又到底应该用怎样的立场去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

更别说我们看到的这些有限的内容又是别人希望我看到的部分。

我甚至很想吐槽一句是:这个话题也是读书二十几年没有人教的部分。

但没关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作品让我们开始质疑身边的陈词滥调,对很多口口相传的“道理”和“经验”开始怀疑和深挖。

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呼吁大家在发表自己看法前能够做到三思。

三、家庭:原生家庭的影响与亲密关系这个话题太大了,也太痛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这一生是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

我相信很多小孩都经历过父母一方出轨、离婚、家暴、重男轻女、溺爱、缺爱、被成为替代品等等。

特别是80后-90后,我们从小的教育中,很少被提及什么是爱、性、责任、性别。

大人们没有时间和心思来给我们解释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不伤害别人,怎么面对校园暴力、不公平待遇、歧视、侵犯,甚至包括如何面对父母离异、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如何正确对待性和亲密关系。

我们只是被不断的要求要有更好的成绩、体面的工作、找到合适的另一半,然后催婚、催生。

我们的前半生仿佛是被赶鸭子上架到点就得打卡一样浑浑噩噩的度过了,连自己的一生都还没有活明白就开始养育下一代。

只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顶住压力,唤起更多觉醒,在培养下一代时,将时间和精力更多的放在“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去过度丰富其他“虚荣”的标签。

四、女性:女性究竟是否为弱势人群这部影片,以及这两年的很多新闻,都将女性话题推向风口。

越来越多的女性呼吁平等,提倡女权主义。

我们在抵制催婚催育,我们开始勇敢的说“不”,不再将婚姻和生育作为女性的“必经之路”。

这实在是太好了,但女权就真的获得胜利了吗?

女性真的就不是弱者了吗。

这部影片里的受害者均是女性,其中一名受害者被杀害后,爷爷上了电视节目,确被民众指责说 穿很少活该、去夜店活该。

尽管很多人诟病这些言论的真实性,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言论也是在近几年才消失的啊!

并且即便是现在,也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去酒吧爱喝酒的女生就是不检点有问题私生活混乱啊!!!

包括在林心如饰演的姚雅慈死后,媒体瞬间将她包装成“和很多政商人士存在不正当关系”,即便是在当今社会,污蔑一个女性私生活混乱仍然是那么的容易且命中要害。

希望各位姐妹们,可以继续保持警惕,勇敢说不,尊崇内心,做自己。

文章结尾也附上近期看上野千鹤子老师书中的一些观点作为参考。

最后,用我很喜欢的电台“翻转电台”主理人李厚辰的一句话结尾吧:要敢于去相信。

就像影片结尾男主说的:黑暗不会消失,我们所能做的,是用更多的温暖和光去平衡。

附录:

 9 ) 配角:姜还是老的辣

1.过程和结果哪一个更重要?

不记得在哪一个电视剧里,看过这样一句台词:“只要结果是好的,过程可以不择手段”,当时觉得,这句话未免也太过偏激了。

但当这句台词放在《模仿犯》里,就显得特别应景和合理。

一味地追求程序的公正,与迟迟不能结案导致受害者人数的攀升,显然放弃前者才更加明智。

因此,匆匆露面,几句台词的许有为,许检成为全场MVP。

连下棋都要用“过河炮”收尾的人,我相信他跟郭检讲的“布局”是真的。

毕竟,他完全没有因为被郭检捉进去就针对他,反而还“一语惊醒梦中人”地点醒他,帮他结案。

姜还是老的辣,油条还是老的香啊!

2.职业底线和道德底线,哪一个更重要?

刚出场的雅慈姐,职场精英的刻薄与利己裹满全身,她在自己的独家栏目里长袖善舞,擅长借力打力地谋划话题,制造热度,累积资本。

另一方面,她又坚守记者对“真实报道”的底线,即使自己团队里的人,去了对手团队,她也能真心送上祝福和善意的提醒。

陈和平对郭检的愤怒在于“被打断”“闭嘴”的忽视,但对于雅慈,全然因为她戳穿了他的面具,看透了他内心的本质,达成了真正意义上地“暴击”。

我欣赏她作为一名女性,敢在公众场合去呼吁大家撕掉职场女性特制的标签,也欣赏她遇事理智、冷静,有独自消化负面情绪的强大内心。

她落泪并不是因为恐惧死亡,而是因为愧疚,自己又要对儿子食言了。

3.知天命,不言弃外公这条线,我真的会哭亖。

罕见的不固执己见的老人他说,我信签文所写,早有预料,但难的是接受。

外公大跳“预言家”命运有时候经常给我们开各种玩笑,意想不到的,意料之中的,桩桩件件都是经历。

要怎么才能把经历换成阅历,堆积起人生的厚度?

或许就像外公这样吧,即使已知结局,也要全力以赴到最后一刻。

*BTW,此剧不必作为悬疑/推理剧来看。

因为第三集就可以盲猜出凶手,所有答案都被编剧喂到嘴边,哈哈。

 10 ) 我真不知道你们到底看过什么神作

想要看完全没有漏洞的,不如去看案件纪实,但是可能现实比电视剧更魔幻的例子数不胜数。

我不知道你们究竟是看了什么对案件调查产生了奇怪的误解,认为人均福尔摩斯?

哦,天哪如果你真这么想,你应该问问华生的意见还有人挑剔吴慷仁的演技,我觉得演得很好的。

不可否认演技这种事见仁见智,但是上升到人身攻击我可忍不了。

我真的好奇那些戾气超重的喷子是来看电视剧的吗,你们平时都看什么?

长月烬明?

《模仿犯》短评

日本自己前几年都拍过的东西,一直反响也没有很好。期待了这么久,翻拍其实也没有什么新意,前五集还有悬疑罪案的壳,后面直接变成伦理剧透析社会,一口气放出来看完对于这种节奏的变化来说不知是好是坏。但是别的不说,正经起来的吴慷仁可真帅啊…

7分钟前
  • ʏɪɪɪʀ
  • 还行

2倍速看到第五集,接下来要看完的话应该是3.5倍速了。这剧女的只能是受害者吗?2023了可不可以放弃那些耸动的镜头画面???

8分钟前
  • 较差

从第四集开始感觉节奏被打乱了。姚雅慈作为女主播,口条不太行啊。

9分钟前
  • 薇啸
  • 还行

没啥推理,全靠演员演技。给我感觉就是凶手全程都在送。

14分钟前
  • 春山
  • 推荐

首先柯佳嬿和吴慷仁这个组合就已经值五颗星了,我最爱的台湾男演员和女演员一起演了一部剧,真的不要太开心了!!!剧情目前推进的还算OK,但确实有部分细节经不起推敲,目前看到第七集,可以有四颗星!

18分钟前
  • Noémie
  • 力荐

非常广的一部网飞台剧,悬疑黄暴反而只是以商业外壳来凝聚观众去关注,何为新闻客观主义,何为程序正义等。这几年林心如和贾静雯的转型令人惊叹。反观内娱,遍地都是大女主➕小奶狗的爱情剧,仿佛一个独立女性的尽头就是跟帅气小男生谈恋爱。无趣肤浅至极。

19分钟前
  • 莫沂
  • 力荐

演技在线,就是有几个地方剧情还是瑕疵很多,凶手暴露的每次都太快了……

20分钟前
  • 龙王良马
  • 推荐

跟我们与恶的距离差的是十万八千里。

21分钟前
  • Lily Chou~
  • 较差

还行。

25分钟前
  • 西四小二
  • 还行

太差了!

28分钟前
  • 阵雨
  • 还行

直到最后一集才知道为啥要叫《模仿犯》,之前一直以为应该叫《共犯》。最后陈和平走出法院,眼前一半抵制还有一半居然是支持,这社会的割裂和讽刺啊……最后陈和平在闪光灯围绕之下死去——这对他而言真是最好的结局了。太不公平。话说他真的从一开始就莫名可疑,后来浮出水面也是真的可恨,以至于最后直播跳反虽然略显草率,还是觉得大快人心,果然前面压得越狠,后面打脸越爽!姚雅慈证明了林心如也还是可以有演技的。朱令冬至那天去世了,郭晓其最后那句“真相总会找到回家的路”不敢苟同,但确实,“无论是我还是这个世界,黑暗永远不会消失,我们只能用更多的光明和温暖去平衡。”。PS:没想到会被剧里一首插曲的一句歌词给突然治愈了。“爱过几个错的人,才能够完整你的人生。”

32分钟前
  • 麦伦
  • 推荐

很喜欢林心如扮演的那个角色,非常喜欢。这剧很久之前看的了,刚才看剧照忽然想起来了,林心如大加分。

34分钟前
  • 不忘
  • 还行

这不比那个他是谁好看太多了吗,他是谁到底拍的什么玩意

39分钟前
  • 阿琅
  • 力荐

怎么办。越来越喜欢林心如。很有脑子的亚子

40分钟前
  • 豆友199206360
  • 推荐

高开低走

43分钟前
  • DioretsaZ
  • 还行

说难看的建议背诵默写《他是谁》全剧,相近的背景,一样是连环案件,这里的角色有亲情,有信念,有秘密,有温度。不是主角一个人的独角戏。

48分钟前
  • 小刀大神
  • 推荐

这哪是检察官,这是刑警队长。为吴慷仁看一眼。

52分钟前
  • 永结一秋
  • 较差

真的改的离谱

53分钟前
  • 以太
  • 较差

有评论说怎么台湾拍来拍去就林心如吴慷仁,我寻思这俩人不就能吊打你这一大群废物演员吗?

56分钟前
  • Rough Road
  • 力荐

编导演都尽力了,但作为宫部美雪的书迷,也实在没办法说这一版的改编是成功的。非常喜欢原著,我觉得宫部美雪两部最长的作品,超过百万字的所罗门的伪证和模仿犯,都一点也不长,也没啥废话,每一页都好看,特别细腻又吸引人,所以,也就非常难改编。这版如果说优点就是本土化的比较好,但原著的精华也就丢失的差不多了。当然了,比起爱奇艺优酷最近播的那些侦探剧,还是强不少的……

58分钟前
  • 西窗随笔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