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看的一个动画,后来又陆陆续续重温过好几回,最近又拿出来看,得到一些不同于过去的感受。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开始旅日,所以有了“实地”的感受后,突然对这样一部公路片产生了进一步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好比以前只关注剧情本身,现在会根据情节里的线索仔细推敲这一条行走的路线,从江户到长崎,日本最东边到日本最西边呵。
说起来第一次去日本就选择了长崎,为什么要去,已经说过了,就是因为《混沌武士》这部动画片,导致我在一片无头绪中不假思索地决定了一个目的地,要去长崎看看,于是去了平户、长崎以及岛原,都是动画里三人曾经经过的地方。
日本最西端的车站——田平平户口,以前曾经是一个渡口,风似乎就是在这里丢下了一盒长崎蛋糕,撇开无幻与仁,独自踏上了最后的旅程。
坐在白色的海鸥号特快列车上,车窗外是蓝得发亮的有明海,列车经过弯道时,窗外的大海扑面而来,一下把我的思绪搞得很空旷,蓝色无限蔓延,车厢里空落落的,我挪了个座位,把脸贴在车窗上,满心想着,我要来长崎了,那里会是什么样子的。
甚至我都想好了,如果被问及为什么要一个人来长崎,我一定要模仿风的口吻说,为了来寻找向日葵武士......对方怕是一脸懵逼。
虽然无法精确判断究竟是怎样的路线,但是大致能知道,风出生在平户的生月岛,生父在岛原之乱中弃家而逃,故事最终回到平户岛上,大片的向日葵田里埋伏着最后一关的杀手。
有些像《西游记》,想起来自己也笑了,自己最初看的公路片不就是《西游记》吗,漫长的行走,沿途的各种奇遇,景色亦是优美得没话说,山重水复又柳暗花明,水墨画一般展现。
唐僧收了几个蛮徒护送西天取经,而小酒馆侍女风,竟然也将两个流浪武士一路拴在身边。
许下约定,在找到向日葵武士前不许分开,不许相互残杀。
忽而觉得人真的是太害怕寂寞了,这片子看到最后,结束了所有的争斗,武士卸甲归田,明媚的音乐声响起,内心的酸楚感一瞬间膨胀得堵住了所有语言,好像是失去了陪伴,接下来该一个人走了,却忽然没了方向,回过头去,大家已经各自上路,不见了踪影,而漫长的旅途,明明相伴了那么久,以为会永远在一起,可是分开却也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
Y字路口,三个人不回头地走,从此继续天涯孤旅。
那么人和人又是因为什么而相聚在一起的呢,寻找向日葵武士与无幻和仁毫无任何关系,可是他们又为什么就是听信一个小女孩的无稽之谈,真的就当成约定严格执守着。
也许是各自漂泊太过于寂寞了,需要伴侣。
一路上,风不断提醒大家,不要忘记寻找向日葵武士的约定,仁对无幻说,不要忘了,只有我才能杀死你,所以,在此之前,不要分开,不要掉队,也不要死去,谁都不能离开,因为旅途太过于漫长,一个人走不下去。
不要忘。
不要忘。
不要忘。
重要的事讲三遍。
时间如同河流,带走鱼和水草,却让陌生人有了感情。
风说,因为害怕离别,所以一个人先走了,而我也不喜欢离别,特别是在风轻云淡,音乐动听的时刻。
讲起音乐,这片子的一个连带效应,就是让我迷了NUJABES很久,《混沌武士》的几张原声里,鼓点几乎敲到我耳朵音盲,却百听不厌。
以及渡边信一郎,从《COWBOY BEBOP》到《SAMURAI CHAMPLOO》,两部片子虽然放在不同的时空,但是讲的其实都是寂寞的人生。
孤独的人都不喜欢分离, 可是偏偏,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
没有谁真正喜欢孤独,只是相较于在人群中觉得格格不入,还是独处而寂寞更好受一点。
《COWBOY BEBOP》和《混沌武士》,甚至村上春树的小说与塞缪尔·本谢区特的电影,就是将这样的一些人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了一个无法入世,却又乐在其中的小小世界。
http://netherland.ycool.com/post.767650.html梵高印象·野史向日葵味道是怎么样的。
看完了混沌武士,我还是不知道。
不过说起向日葵,在前面的某集中曾经有过这样的情节:德川幕府时代,一位日本的画家,一心想往南蛮,学习更高层次的画技,然而在偷渡过程中被捉,遣送回了日本;然而,当时他的一幅画作——盛开向日葵的背景前,一位从和服中露出一个雪白臂膀的女人,遗落在了前往南蛮的船只上,并被带到了南蛮国——荷兰。
日后,向日葵成为了荷兰一代画圣梵高作品中最为著名和极为常见的植物。
这段固然是戏说,然而作者戏说得极为冷静,正如人们无法考证这一段历史是否存在过一般,无人能够知道梵高是否真的得到过一幅画有向日葵的日本画,也无从知道得到后是否受到它的影响等等。
混沌武士,每每用一种冷静的却又犹如狂言般的语调,诉说着一些只存在于传说中的故事,让它像历史一般流淌在眼前,亦真亦假,无从分辨。
也正如,我们无法分辨我们所理解为“正史”的东西,是否真正如此发生过一般。
历史总是由人撰写为人解读被人亵渎,它的存在永远只对当代人有效,对当时的人们是毫无价值的存在。
不管怎么样,那个情节发生在17世纪的日本;梵高的画作集中在19世纪末的欧洲。
现今,已经看完了混沌武士的全部26集,猛然想起这个情节,想起了梵高,想起了当时被忽略的一个更具有戏剧化的情节。
情节中,那幅被带到了南蛮的画,出现在了梵高的一幅著名作品中。
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十分肯定了这个细节,以此证明这一情节虽为“野史”却也可能是事实。
这幅著名的作品,正是曾经出现在我们的《美术》课本中的那幅《温森特的卧室》,梵高于1888年10月创作于阿尔。
温森特,是梵高的名字,这幅作品所描绘的也就是梵高自己的卧室——可能我们不能记住画的名字,但是所有看到的人都会有深刻的印象:一张不大的单人床,橙色的,几乎占据了卧室的一半空间,两把椅子,一张桌子。
从窗子上看,看不出任何古朴的屋子,所有的陈设却是如此古朴,一如那张床板的曲线。
印象更深的可能是,墙上、床上挂满了画作。
我翻开这幅画作,看了那段情节中,那幅日本画应该出现的那个位置,笑了。
完全,不是那幅画。
那幅画,是所有画幅中最为模糊的,但是又是最为清楚的。
蓝色的画面,什么都没有,除了蓝色。
什么都没有画,但是非常肯定地,不是那幅日本画。
这样的证据,类似的,或许已经成为正史的证据,虽然我们不曾知道,但是实际上,如果要颠覆它却是如此简单。
可能混沌武士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这样一个观点也说不定。
尽管如此,用向日葵将日本,和梵高联系起来,也是情有可原的。
向日葵,知道这幅画作的人很多,一些记不住梵高名字的人,看到这幅画作,也至少能说出“有名的”三个字来。
但是不出意外,如果让他们看到梵高的《瓶中的十四朵向日葵》和《瓶中的十二朵向日葵》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应该差不多都是这样,尽管这两幅构图上来看几乎一模一样的画作都是创作于1888年8月的阿尔。
除却梵高用的画法和笔墨的极度不同外,对比的时候至少很快能发现背景色、花瓶色的截然不同,就算是再不懂画作赏析的人——如同我——也能轻易看出这本是两幅画。
然而,前者比后者却著名得多,可能是人们更喜欢画面充斥着虽更单一但明显更明亮的橙色的缘故吧,尽管《十四朵》中更多的向日葵已经凋零了花瓣,图留下褐色的花盘。
事实上,梵高的向日葵不仅仅《十四朵》和《十二朵》两幅,早在1887年秋日,梵高就画过两幅向日葵画作:《四朵向日葵》和《两朵向日葵》,作图地点是巴黎,而这两幅画作中,向日葵不是置放在花瓶中,而是横放在了桌子上。
哪怕除却这两幅作品,1889年1月,梵高笔下又有了《瓶中的十四朵向日葵》和《瓶中的十二朵向日葵》各一幅,如果不仔细看,可能发现这两幅与1888年8月作品几乎一模一样——至少从两瓶花的形状上来看,然而用色和风格上,却还是有了较明显的不同。
说到这里可能会让很多人一头雾水,梵高,究竟有几幅向日葵作品。
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看过的,至少有6幅,其中4幅极为相像,相像到任何一幅放到某个不熟悉梵高的人面前,他都会将其视作最著名的那幅作品——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那幅最著名的作品被命名为《向日葵》而不是《十四朵》、《十二朵》的原因,反正就是梵高的向日葵,几朵花,什么时候画的,或者简单的说哪一幅,不并那么重要。
其实,最著名的那幅,应该是1888年8月的《瓶中的十四朵向日葵》。
然而,人们对梵高的向日葵的态度,其实就是一种迷信罢了,真正从中获得感动的人,是很少的吧。
说起来,这个责任未必应该全部推给喜欢迷信的后来人,画出如此想象作品的梵高本人,或许也难辞其咎。
梵高向来喜欢临摹画作,后两幅——1889年的两幅同名作品,是他临摹了自己的1888年画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对此,我没有做过任何考证,但是如果是静候向日葵自然生长而作出这样的作品,那么可能性近乎为零,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临摹,本来应该是复制的关系,但是在梵高来说,却将其自身的力量烘托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
正如梵高自己对画作、画家的理解一般,真正能够感动人的作品上的每一笔,都是画家精神和意志的表现,而并非实物的存在,哪怕是再写真的写生画也一样。
所以,梵高在临摹自己的画作的时候,也能临摹出不同的味道,以至于曾经给我一种一瞬间错觉,就是1889年1月的向日葵,可能是相同的两瓶花,继续成长、继续凋零后的静物写生作品——不过这个错觉,在我对比后发现连叶子生长的细节轮廓都是一样的以后,才得以消除。
不过,梵高曾深受日本画的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一定程度上并不一定为知道他名字和他最著名的几幅画作的人们所知。
之前说到了临摹,梵高曾经临摹过日本版画,而我看到过3幅,分别是《开放中的李花》、《雨中之桥》和一幅无名的版画。
如同梵高临摹和其他名家的作品时,会融入自己的精神和意志一般,这3幅画作,唯一能够让人联想起日本画的,可能只是画边上的文字和画中穿着和服的仕女罢了。
色彩和风格,已经被敲上了浓重的梵高的烙印。
特别是那幅无名的版画。
这幅从画面本身来说,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可能是最为著名的日本版画之一,因为我们常常能够见到它原作的复制品——是复制品不是临摹作品。
画面呈竖长方形,画面正中,一位穿着绚烂和服的仕女,她侧背着观者,而面部也同时向观者半侧回看,她凌波微步向前行走,衣摆拖在地上,而途中的这一回眸已经成为了当年日本版画的经典形象。
3部日本版画的临摹作品全部是创作于1887年的9、10月间。
对于日本版画,梵高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如果谁的房间里没有挂日本版画,这就不成其为房间了。
”而同时,梵高本人也极度崇拜日本画家的风格:“我羡慕日本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每一样事物都是非常清晰的。
他们的作品如呼吸一样单纯,他们以流畅的寥寥几笔来画人物。
”这一评价是极度到位的。
一如我们现在能在日本料理店中看到的相扑画也好,或者极为著名的日本浮世绘也好,都是由连续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了人物形象,特别是脸庞的刻画属于极其简洁的,所有五官基本上都是一笔完成,毫不拖沓。
梵高的临摹仕女图中,和服则和日本画显现出了极度不同的风格,选用了浓重的色块却又有点粗枝大叶地勾勒,与日本和服本身的精细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对脸部的临摹是最为接近日本原画的,同样的寥寥数笔,同样的黑色线条白色脸庞,简单,清晰。
猛然惘然起来,自己怎么突然开始写梵高了呢。
人们对梵高的理解是过于感性的,一如我一样,如果不是对荷兰有较深的感情,梵高对于我来说,可能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名人”而已,虽然现在,也差不多。
从一段野史,谈到了向日葵,以及梵高和日本的关系——实在是奇怪得可以的文字思路。
想起来,日本和荷兰两个国家另一个共同点在于,两国的传统鞋子都是木屐,不同的是日本的木屐是拖鞋形状,荷兰的拖鞋是船鞋形状——这点也常常被人忽略了,以至于大多人听到“木屐”两字想到的都是日本式拖鞋。
说起来,好事者不妨设计一个故事,类似于木屐飘洋过海,异地扎根,说不定多少年来,也会成为一段可以流传的野史也不一定。
回到家后一阵网络搜索轰炸,总算找齐了《Samurai Champloo》的所有原声。
再一次听起片中出现的各种OST时,真没想到原来短短26集的剧集居然有六张将近八十首不同的OST。
渡边和Nujabes,我只能说这个编剧加音乐指导所创作的这部片子已经远远超过我能想象的范围了,真的应该称呼他们一声:神啊!!
毫无疑问《Samurai Champloo》是部神作。
深度肯定有,各种内涵包含其中。
只是我也知道自己对这种深度的东西是没法把握的,只好以自己肤浅的认识和行动来说明这一切了。
光是第一集我就看了五遍,就因为初次出场的男主角无幻。
当时就觉得:我靠这个打斗场面怎么可以处理的这么漂亮?!
无幻那家伙出的到底是什么招式阿?!
背景音乐带感,配上打斗简直和看一场街舞一样过瘾,一场充满刀光剑影和血气方刚的街舞,更不乏鲜血四溅。
无幻这号人物就是拿来让人爱的吧?!
顶着一头乱发和邋遢模样,一副充满野兽感的Diao样和强的要死的实力,虽然坏人模样但也仁义满满,人气男主角标准配备。
而另一号男主仁:实力强,一定要和无幻不相上下这点无需解释了,并且比起愣头青和粗鲁的无幻也一定是冷静加斯文型的(居然戴着一幅无框眼镜)。
当然还有诸如虽然寡言但肯定是一开口就能让对方噎着的特点。
很典型的动静结合的搭档配置。
至于女主小风,hm。。。
一时半会儿我想不出要怎么说,总之我蛮喜欢她这类大条神经女。
哈!
概括一下故事就是两个风格截然的武士和风偶然结识,然后到远方一起寻找带有向日葵香气的武士,一路上的各种遭遇。
三人取经一路下来,打斗场景和脱线搞笑自然也不少,但最先让我有些在意的是仁和紫乃的故事。
天哪我这个习惯热血的女青年还真是不太习惯打阿杀啊的情节里如此坦然地穿插了男女感情之事,何况还是看起来像个木头人一样的仁。
所以当仁向风借钱被问到原因时很直接的说出“买女人”的时候,我的嘴巴绝对张得和无幻一样大啊……苦索,好不习惯。
幸好没安排出诸如仁拼死要和紫乃一起私奔的桥段,不然我真要一口血吐出来,当然这只和我个人喜好有关和编剧无关……还好还好……还好如此赤裸裸的感情戏只有这一段而已。
最多是某一集出现的女忍者八叶最后离开时说的那句:我一定会回来找无幻的,因为他就是我以后的丈夫啊,我喜欢上这家伙了。
(我呸!
我也喜欢啊!
)无幻这家伙的好色我可以接受,和仁以及小风之间的隐约的同伴之情也在情理之中,唯独男女感情线不能有,认真谈感情的无幻不是无幻!
还真要谢谢渡边大神最后的开放式结局,不然八叶这女人真折回来找无幻,我不想看到啊不想看到,ORZ……,说唱到江户古琴和弹唱,再从涂鸦比赛到棒球比赛……无所不能。
渡边能想到早就超越了我这个人类可以理解的范围了吧……至于那集野球(棒球),在我看来就是更像是泥轰人民某种程度上的对美国人民的YY了,虽然是事出有凭有据的历史背景,但故事整体和最后无幻那张肿得让我快要吐出来的脸,真的是让人跳tune跳到天花板了啊,就当这是渡边大神给出的额外奉献了吧,毕竟很快地在接下来的无幻和仁为了各种羁绊,而被各自的对手打得半死的时候我又开始胸闷了……还是说句正经的,一路看下来,真正开始有触动的是第十四集,无幻渐渐沉入海底时出现的那段5分多种的画面和响起的那首岛歌……深深吸口气……直到现在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形容当时听到这首岛歌的感觉。
虽然我现在很正经的在写,但还是不想用凄凉阿,感动阿,掉眼泪什么的来形容,因为离真实感觉还远远不够啊。
倒是今天看到网上的一句“听到这首歌时当时就觉得头上炸了”的评论有点意思,但具体怎么个炸法大概我也只能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样的词语来解释了。
不过因为这首岛歌我突然反应过来看起来和典型的大和武士的仁完全不同的无幻,其实就是以冲绳人为原型的啊,他出场时说自己来自“琉球”其实就是过去冲绳岛的名称。
当然这是我后来百度到的资料,我可没有那么博学,哈!
对无幻好像很黑暗的过去的描述的第十四集,加上这首让人头炸开的岛歌,让我开始对之前还是走明快线路的《Samurai Champloo》有了一丝纠结。
但同时也因为无幻,和这首岛歌,对冲绳岛的那片海头一次产生向往。
事后补了很多关于《混沌武士》的创作资料,对于只会用直觉来衡量喜欢一部剧与否的我,都是一些甚至连让我复述一遍都有困难的创作背景。
所以废话进行到这里,也差不多倾斜掉大半的情绪了。
我这个从来都是全情投入看片的人还真是累啊,因为要爆发出这么多废话的核心就是一颗深深纠结的心啊。
回到今晚拼了命下载的原声,看的时候觉到了这部以HIP-POP为主的配乐的不简单,以HIP-POP来混搭江户剧本来就有够让人掉下巴的了。
待到完完全全下到了六张OST,再一一听过来的时候,再多的漂亮话我也说不出来了,只好甩下无数个惊叹号献给这部神作。
因为无幻,因为冲绳岛,因为音乐,一定会再将《Samurai Champloo》再看一遍。
近两年动漫非常高产,但踏踏实实讲故事的动漫并不多,更别说能出现如《混沌武士》等那样的杰出作品了。
大多数作品为迎合大众趣味而拍,挤压着优秀作品的生存空间。
下面列出一些制作质量优秀口碑较好,然而人气却很低的作品。
一些平庸的动漫不知为何获得了不少人气;那么,好的冷门作品也不该被埋没!
1.《混沌武士》花魁毫无疑问是属于《混沌武士》的。
整部作品风格帅气又潇洒,信马由缰的神来之笔,嘻哈与日本和风的完美融合。
也许该剧情节不算抢眼,但在分镜,音乐,美学和创意上相当突出。
如此杰出的一部作品并没能够广泛的流传实属不该。
不多说了,看吧看吧!!
2.《四叠半神话大系》此番风格很奇葩又小众。
看前几集的时候很像读《青铜时代》,对同一母题进行平行世界的不同演绎。
由于故事很光怪陆离,许多人看到一半就放弃了。
我只能说筒子你的道行太浅了,因为这部动漫最大的精彩就在于最后两集,尤其最后一集给人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3.《永生之酒》《永生之酒》与《无头骑士异闻录》几乎是同样的制作组,然而大部分人只听说过加入了很多商业元素的《无头骑士异闻录》。
事实上《永生之酒》无论是故事叙述和群戏的表演上都显然更胜一筹。
据不完全统计,13集里共有90多位角色!
4.《妄想代理人》这一部的话我想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大多数今敏的粉丝应该多有所了解。
而今敏也是动画爱好者和深度动漫迷的一道分水岭。
他天才般的想象力,他独有的蒙太奇剪辑和顶针镜头,这样一位不世出的天才留下的作品,不好好重温几遍是种损失。
今敏就是我心中神一般的男人!!
(对不起我激动了!
) 5.《回转企鹅罐》陪伴我们童年的《美少女战士》的监督几原邦彦2011年的原创动漫。
此番在开播前十分低调,网上的信息也很少。
开播后巨大的信息量蜂拥而至,所以很多漫友都在感叹:虽然看不懂,但是感觉好厉害啊!
6.《鲁邦三世名为峰不二子的女人》此番绝对完爆之前所有鲁邦系列。
然而因为几个露点的画面被大部分网站和谐掉。
此作中峰不二子一如既往的风骚无极限!
泽城美雪的声音也很有气质的感觉。
故事有些弱,不过画风的惊艳和潇洒的爵士乐绝对是五星好评。
7.《海月姬》 一群职业宅女和帅气伪娘的搞笑故事。
题材很好,看起来感觉轻松又温暖。
导演大森贵弘和音乐监督吉森信都很有实力和名气,但不知为何该片人气低的可怜。
另外片头和片尾都很棒,尤其片头用顶针镜头恶搞了一些经典电影,依次是:星球大战、雨中曲、欢乐满人间、北帝王、007、死亡游戏、毕业生和第三类接触。
8.《在盛夏等待》青春的青是尴尬的春。
也许这部动漫情节略显俗套,然而让我动心的是学生时代那份单纯和纠葛的感情。
无论是在盛夏苦逼,还是在盛夏等待,都是青春的余芳!
op和ed很美很动听!
9.《女子落语》出乎意料的好前两集时一度有些看不进去,后来习惯和慢慢理解此番的梗了。
照理说这种以对话为主的题材想偷工减料太容易了,但女子落语丝毫没有这种迹象,各方面都很出色,且信息量很大,五位主角也活灵活现。
10.AIURA三分钟的软妹小剧场。
制作水平和画面的精致程度完全不像是一部泡面番,作成12分钟的泡脚番看起来多过瘾啊!
有一个疑问就是在op中怒刷存在感的螃蟹和作品本身没有半毛钱关系!
还有看此番有一个很大乐趣就是在三分钟左右op响起时,在哔哩哔哩上看一票人在那里刷“人干事?
”…PS:优秀的作品多如繁星,以上仅代表个人盘点个人观点。
自此人生只剩暗夜行路,光明甚浅坠入海的无幻,比深夜更深邃的乱发随着海流规律的飘动,世界在那一刻静止。
耳边突然响起这首八月歌,眼前只剩一片荒凉。
流过多少血,受过多少伤,多少人死在自己的刀下。
被背叛过多少次,绝望后却还活着,活着走这一趟人间,好让自己不枉此生。
“从宛如沙尘的星空那边看过来,自己也一样是颗沙尘”用着怎样的觉悟走下去,有没有抽空全身的力气,每一次笑,每一次沉默,眼泪却是早已干枯。
他也不去追究,那些接踵而至的背叛,也无所谓,世人对他这罪人的批判。
拿起刀就只有死或不死两种结果。
心疼?
才不是心疼,有的只是呛满泪水的惊叹。
直至他遇见风和仁。
“てめえ——————”那一望无际的大海啊,装的都是人间数不尽的劫难。
————————————————————————————为什么单独挑这一段出来写,其实老实说是第十一集比较触动我,哎呀感情戏最没抵抗力了而且还是仁这种木头的感情戏,看的我泪水哗哗啊!
但是这几天闭上眼就是沉入海底的无幻那随流飘动的乱发。
穿插着无幻回忆,八月歌悲凉的嗓音,明明是没有泪水,明明无幻站在悬崖边露出那样自信且坚韧的表情,但为什么我觉得胸口痛的猛烈,以至于闭眼就是这些情节,挥之不去。
不敢说剧情老套创意老套,它们都不老套。
日西文化融合的毫无违和感,每分每秒都赢得我无尽的赞叹。
无幻的不羁,仁的冷静,风的活泼,被刻画的栩栩如生,刻骨铭心。
那个时代,浪人的无奈,武士的悲哀,怎么也洗脱不掉的命运,这三个人的相遇无疑是最美好的事情。
于是这样26集的冒险公路片就此展开,观众就跟着欢声笑语,痛哭流涕。
多余的话我不说,也不知道怎么说,很久没有看到这样一部触动我的动画。
这正是 动画的美妙之处,他能点石成金,实现梦想,完成任何不可能。
我们无法体会,就跟着他们三个一起踏上旅程。
即使最后的结局是分离,相信终有一天他们会在某个平凡的城镇相遇,笑眼下微微开启的嘴唇,轻松的念出对方的名字。
仁 冷淡,肤白,长发。
身着藏蓝道场服,戴一副在江户时代极为罕见的眼镜。
出手快如闪电。
爱用“嗯”、“啊”类似敷衍的语气词回答问题。
视两把佩刀为性命,称其为“武士之魂”,却会因饥肠辘辘而乖乖让同伴卸下,也会为进入青楼而双手奉上。
正义,好人妻,打抱不平。
曾拯救被迫卖身、有露水情缘的女子。
极其聪颖,下两天两夜将棋赢了对手,靠的是预测对方攻势,同剑术一样。
钓鱼苦手,跳水姿势一流。
腰腹肌力量似乎要多练习。
道场出身的优秀武士,从小因实力太强被同伴所惧,完全处于“高处不胜寒”的位置。
仁的代名词,叫做销魂的存在。
他一直被孤立,二十岁不到便背上杀害恩师的罪名,被人追杀,独自远游,直到遇见风和无幻。
无幻 戴耳坠的爆炸头琉球猴子,身背一把佩剑一把匕首到处惹祸拈花。
一身短打,红色开衫,全身亮点是带钢板的木屐。
虽然一开始对这家伙很没好感,看在中井和哉的面子上认了。
诚如op动画制作的一样,无幻象征公鸡般无穷的斗志和冲动,完全代表动物本性。
而仁则是水中的鱼,看似平和,暗藏杀机,所谓“大隐隐于市”也。
杀机无处不在,却也无处可见。
也是极其聪明的一个人物。
学认字的速度飞快,疑似数学也不错?
⋯⋯竟然知道“无限”那个数学符号的表达。
睚眦必报。
恩将⋯⋯恩报吧,尤其对于女色⋯⋯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最佳诠释。
同仁是相反双生的存在。
细细想来,对比这两个角色真的很有乐趣⋯⋯自古红蓝出cp。
我真的不是故意想到银酱和十四的。
风 十五岁的少女正该天真烂漫,风却并不简单。
她像Cowboy Bebop里菲和艾德的中间体——既有菲的不经心,也有艾德的一根筋。
日记中写的全是吃食之类的零碎,令人想起Bebop的全体船员饿到眼红时发现一颗巧克力豆的模样,挨饿似乎是渡边作品里的家常便饭,或者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基本生存状态。
整个故事走向的推动者,因为她执着地要寻找“有向日葵气味的武士”。
这种神神秘秘的描述,从一开始就有故作玄虚的味道。
(话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个小蝌蚪找爸爸的故事吧!
) 善良,能吃,这两个特质加在一起,就是好女人。
她实在太幸运。
两个早就在刀尖上度日的男人,都愿意为保护她承担赴死的风险。
我在心里已经为这两个男人的脑残粉大呼小叫n遍“不会吧”了。
故事一如渡边的旧风格,常常嘻笑怒骂漫不经心,却又突然地沉郁下去,直给人添堵。
两男一女一动物,这四个生物凑在一起,就多了部公路片。
最真实的是,他们的羁绊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那两个混蛋竟然曾抛下风撒腿就跑!
还是往相反的方向!
这也是我喜欢上这故事的缘由。
凭什么这三人就该凑在一起度过一段人生?
⋯⋯从这一开始的质问,到中途几次散伙,最后赢得生死相依的回忆。
我想,渡边一定希望观众对这样的关系充满嫉妒。
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
我对这样的伙伴关系,总是抱有沉甸甸的羡慕。
可是哪怕我看得眼泛绿光,直逼土方的青光眼,也只好感叹:只能随缘,强求不来。
且不说仁,简直是个模范武士,完美得挑不出半点错。
对女主角软妹子怀有隐秘情愫也好,对无幻抱有惺惺相惜之心也罢,我都可以接受为了她而彻底贯彻武士道的情怀。
而无幻那野猴子,竟然最后也变成武士模样,说着大话把妹子骗走了,自己单枪匹马对付变态兄弟二人组,一条命差点又被乌鸦叼走。
⋯⋯话说这不是真爱是什么啊?
请不要告诉我这是纯真伟大的友情⋯⋯送我一百个银酱我也不会相信。
《混沌武士》告诉我,野猴子可以很治愈,冷淡男其实闷骚如火,软妹子则只要有大胃口,就是个好妹子。
虽然风这样的傲娇萌系少女不是我的茶,但她依旧会在仁心里稳稳地霸住地位。
我一想到这点,心肝就扭在一起打了十八个结。
不得不承认的是,倘若她再墨迹一点点,软弱一点点,或者娇气一点点,这故事都不会有最后的结局。
所以这样的风,我也讨厌不起来。
因为他们也爱她啊,我如何能不爱屋及乌。
说回来,他们三人都经历过死亡的边缘状态,也都被不同的人拯救。
我有种感觉,其实他们都不觉得性命有甚重要,只是需要它来共同完成这段旅程。
活着的使命,不就是用来追求下一个目标么?
不完成它怎么行?
亦或者,去寻找“有向日葵气味的武士”对于无幻和仁,仅仅成为了一个托辞,一个留在同伴身边的借口。
我更愿意相信这解释。
篝火边,风的忧郁情绪,无幻这猴子如果不懂,也就不会做出装睡这种太符合仁而不符合他的行径⋯⋯所以说这种感情,越否认它就是越存在,完全逃不掉。
只是可惜了仁的那句“如果,我⋯⋯”,听得我心中像是被人狠狠踹了一脚,胸闷。
他们明白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很好,分开之后也可以很好。
所以San Francisco响起的时候,他们往三个方向离开的时候,我没有落泪。
我唯一希望的是,是他们各自走在路上,一抬头又发现哪里的混混在欺压百姓,哪里的小偷在光明正大地偷窃,哪里的民女又被卖去青楼抵债。
我希望,他们在大闹一番后,抬头看见不远处的混乱场面,在人群中认出熟悉的身影,然后用臭脸迎接。
之后,无论是自顾自地朝着自己的方向离开,还是同行,他们都会明白,天涯曾有那么两个行路人,陪自己走过值回一生的旅程。
想的是给samurai champloo写点什么。
在真正看这部片子之前,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剧情也知道一半了,就是履行一下看的任务,因为渡边信一郎,因为cowboy bebop。
开头很惊喜,非常,用特别不足以形容,而且时代的进步,制作明显要精良,弥补了cb的唯一不足。
冲击力足够,对于漫画来说必不可少的新鲜感也有自己明显的风格。
就这样开始了,三人之旅。
其实之前读到的“完全依靠人物支撑起的剧集”时,不太明白当中的意思。
看的时候只觉得,故事情节平淡啊平淡,完全想象得到的结局,最重要的是,我看了故事梗概和结局,知道最后没有人失去生命。
也就不惊不险地一集接一集,捎带着称赞编剧的细心,想想若是初次看的话,自己会在哪里尖叫,哪里叹息。
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居然就是知道了剧情和结果的我,看进去了,完全,投入。
就像当年看《银英》和《cb》时一样,会气得顿足捶胸,笑得前仰后合,哭得眼泪和鼻涕分不清。
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不知道具体在哪里,但是我肯定是因为人。
“完全靠人物支撑的剧情”。
Fuu(风),是故事的女主角,Mugen(无限)和Jin(仁)是故事的两位男主角。
风是那样的女生,任何情况下都很要强,很开朗,很微笑,强,表面上全然无伤,总是坚定又坚强的勉励着其他人,用笑容和关心。
站在阳光下的少女。
却兜兜转转,要找回从前受得伤。
之前的顾及,在遇到那两个人之后,打消了。
“如果是这两个人的话,应该没问题的吧。
”相信带着剑的奇怪陌生男人,两个,呵呵,这个小姑娘啊于是流浪,寻找她印象中的“有向日葵气息的武士”。
觉得风是一直告诉自己,不可以软弱,不可以泄气,不可以哭。
那样的。
梦境中不停的奔跑于向日葵从中,努力向前追赶的神情,就要哭出来的表情,好想说出求求你停下来,但是只是奔跑奔跑,不曾说一句话。
只想追赶,不想让别人停下来等么?
就像她这一路上做的。
片尾曲四季歌,ed里的一幕幕幸福的镜头,大约属于风小时候吧,与妈妈相依为命。
一直没有出现那个女人,在风的梦境中,导演也没有让我们看见。
我承认一上来就萌无幻,而且是开始放主题曲的时候就开始萌无幻。。。
打完哈欠摸下巴真是萌死人了!!!
虽然最后仁长发飘飘像神仙一样出现,据说连男人看了都想扑倒,但是,我还是更喜欢从水里爬起来头发湿漉漉黏在脸上的无幻。。
(我看的这到底是个什么片子。。。
)先把花痴放一边。
这是一个两男一女的故事,是三条线交汇又分离的故事。
两男一女,嘛事都没发生,实在是可歌可泣。。。
女主风绝对是中心人物,三个人为什么会在一起,全靠她,于是她的目标成了仨人的目标。
当主角是个女人的时候,可以去设身处地理解她的想法,于是,就伤感了。
风这样的女孩子太普通了,如果不是食量大,还真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Samurai Champloo这整个故事,就是在找寻有向日葵香味的武士,也就是风的爸爸。
就和咪咪流浪记、小蝌蚪找妈妈一样,风也很执着,不顾危险和路途遥远,一心一意找爸爸。
她不是那么单纯的女孩子,却也免不了被感情所动摇,比如那个说的花好稻好的油画师,还有新辅。
每次想到新辅,就一阵心酸。
彼时新辅劫持了风,为了钱,为了不被追杀,为了家中老母。
风愿意帮助他,于是在新辅逃跑的那刻,回头对风说,要一直记得我,风说,你才要一直记得我,两两相望,不只何时还能见,但是情意坚定,从眼神就能看出来。
结果呢,隔了几个房梁,新辅就被刺死在墙边,只剩下跪站在屋顶上的风,那么凄凉,所谓的一直和永远,就只有几分钟的时间。
这边不得不说一下镜头和配乐,好几次,人物死亡的时候,都是通过他们的眼睛来看死亡之前的世界,缓缓摇晃模糊,加上弦乐,无法言语的悲伤啊。。。
相对于偶尔出现的怪蜀黍对风的迷恋,无幻和仁,似乎是从来没有对风有过什么奇怪的念头的,感觉就像家人。
说到无幻,为什么萌他还有个原因,就是他的声优,是我很喜欢的中井和哉SAMA这位大人就是我们家索隆的声优天生为武士而生的低沉性感的嗓音至于无幻这个人么。。。
痞是痞了点,好色是好色了点,但是很可爱(很牵强。。
)童年肯定是受了很多苦,被好友两次欺骗,甚至好友的妹妹也不是什么好人(想到这个女人我就觉得郁闷。。
)但是他一次次活过来,沉入海中的那首Obokuri Eeumi久久萦绕在我耳边,想到他脚踝上的烙印就觉得一阵心酸。
至于仁,如果不在后面家上大人二字,无法表达我对他滴敬仰。。
仁SAMA是很得人心的一个角色,沉着冷静睿智,难得把头发放下来衣服袖子扯掉一个又显得那摩滴野性以至于风也对他的评价比较高。
但是就是这样滴大大,他也爱逛妓院。。。
不过,我更加震惊的是他对紫乃的真情。
萍水相逢而已,居然就准备相守而去。
如果因为这样而放弃与风的约定我也是能理解的,更让人震惊的是,他把紫乃送上船,他自己留下了。
看他在妓院外徘徊,拿了无幻赌赢的钱进去,说,逃跑吧,然后真的和紫乃翻窗逃跑,觉得好不可思议,这是那个剑法一流冷静睿智的仁SAMA吗?
这分明是个情窦初开的穷书生。。。
但不可否认是真性情啊。。。
怪不得女生看了都唏嘘不已。。
重情重义都体现在他一个人身上了,我们无幻就显得很没有安全感。。。
哎。。。
最后说下,能把HIP-POP融合在这么和风的片子里真是不容易,还有RAP和布鲁斯,充满了异域风格。
某集里出现的怪蜀黍的跟班总是拿着剑柄念RAP,太有喜感了不过穿插其中的弦乐又让人觉得很悲伤,毕竟路的尽头,三个人仍是要分开走向各自的旅程。。
华丽热闹的OP和温暖简洁的ED,还有一直被绑架却安然无恙的女主角以及血一缸一缸流却怎么都死不掉的男主角们,多么美好的片。。。
一直在想老渡会给这场旅行划上怎样一个句号。
看着那位坐在轮椅上的大伯朝无幻开了一枪又扔下一堆炸弹,仁刺中了刈屋同时自己也被刺中时,我就暗想,难道又不能免俗了?
谁知道紧接着风就摇醒了无幻,顺带发现仁还那儿好好坐着,松了一口气,哎打不死的家伙啊,真棒...谁知紧接着无幻一句:按照约定,我们要....什么?
都成那样了还拧吧。
渡边定义下的男人真麻烦....然后就见两只剑相击,应声而断,那两位少爷则做英雄状般倒地...深受各种没创意的言情剧武侠剧战争剧悲剧喜剧毒害的我又一次暗想:真的结束了?
结论是,姜还是老的辣。
明媚的阳光,一番真情流露后,一切恢复正常。
无幻的吃相仍然惨不忍睹,而仁依旧温文尔雅。
觉着这个十字路口说再见的结局再完美不过。
在一起怎样,不在一起又怎样。
重要的是曾经一起经历过。
而新的旅程刚刚开始,还有更多的风景要看,更多的路要走。
未知永远美丽,毕竟我们还年轻。
《混沌武士》,是幕末浪人的灵魂中满是玩世不恭的不羁。
这是一部举重若轻的剧,在武士文化逐渐消沉直至夕阳西下的江户日本,将本土肃穆沉重的武士道与欧美街头轻松痞坏的嘻哈潮流玩味地结合在一起,任谁都能从中品味到作者对生活的态度。
有情自不必多语,一句干脆的“再会”就能寄托所有。
放手,不是无法认真,也不是时代无奈,只是读懂彼此,以及勇敢的自我抉择。
无幻与仁陪着风一路追寻的那位向日葵武士,在模糊的记忆中依稀还带着向阳的清香与朝气。
尽管他已经不在了———被幕府派出的官员杀手结束了生命。
作为幕府心头之患的头号通缉犯,他为了不牵连家人也只能东躲西藏亡命天涯。
但即便临到末期重病缠身卧床不起,他也从无后悔自己的选择,除了对妻女常怀愧疚与思念。
而与之相对的却是拥有正常官员身份的杀手,在被仁质问时声称自己与幕府也不过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并非什么择明主而侍,真真是讽刺至极。
而当风的父亲———向日葵武士被官员亲手斩杀的那一刹那,也象征了被追寻已久的旧日武士道终究落下了帷幕。
这部剧有太多的告别,也许告别前的过程中会有无数个瞬间让人感觉不舍,但真正面临离别的时候每个人却是那样的通透与洒脱。
重重拿起,轻轻放下,叫我这等凡夫俗子也忍不住浸染了他们的豁达。
只可惜我终究是个俗人,看完整番后只隔了不到半小时就开始陷入疯狂执迷。
我还是做不到放下。
生死流转结局篇里两位男主的颜值齐噌噌地上涨。
两人各救女主一次,帅全被他们耍光了。
三人不打不相识的缘分,一时头脑发热而结伴旅行的情谊,甚至在最后还有某些暗生的细微情愫都显得剧终的潇洒告别太过干脆。
说着某日再会,却也许是一期一会。
在正道式微流寇四起的慌乱时代,人命如草芥。
选择孤身一人走完自己的旅程,又何尝不是一种残忍的决定。
【只可惜前期没被剧透,否则一定不会看最后一集。
而更意想不到的是,由于集数调乱,居然在第二集就早早看到了大结局。
当时还以为这是剧情设定里分分合合类的环节,方便增加下次三人再遇的喜剧性。
结果看到中期才知道那就就是大结局了,内心仿若五雷轰顶,甚至一度熄灭了继续观看的热情。
这种类型的番与配乐原非我的菜,可是依旧无法抗拒被吸引入坑,可见其“毒性”极大】===============放不下的原因也与仁风相关,24集仁对风释出的点点情愫束住了我的心。
让我原本对紫乃与仁的爱情理所当然的认知泛出了另一层的涟漪。
在我看来,仁与紫乃是绝对相配。
流浪无根的武士和沦落风尘的人妻,他们之间的故事有万般无奈,也有无限柔情,更闪耀着一种刚毅决绝的美丽,令人为之而着迷。
在或者可以这么说,在精神阅历乃至风情层面,紫乃与仁是不相上下势均力敌的成年人。
而风作为一个小女孩,似乎缺点意思。
但人生有时就是这么奇妙,精神知己未必有缘相伴,能把日子过得鸡飞狗跳吵吵闹闹充满生活气息的女孩子好像也挺妙趣横生。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仁开始注意风的契机,但显然,他愿意与风一起继续旅行,就算只有他们两个人。
只是这个请求被风婉拒了。
在第24集河畔处,有些观影者认为仁未说完的话是想向风提出自己退出,我倒是认为仁应该是想透露自己可以继续陪着风。
毕竟直到篝火交谈,风透露出的都是不舍分离。
当天夜晚,细心的仁发现了睡不着的风。
假设他上去找风是想说自己先离开,让无幻跟风两个人可以继续旅行,那就是有成全之意了。
可是后来,仁和无幻在码头与大叔决斗时,仁让无幻快走。
而无幻由于看到那晚河边风扑向仁的怀里,所以让仁赶快去救风。
但仁脑海里突然闪出了风当晚在河边对他说的话。
说明他应该是在那晚之后才明白(就他自己的感觉而言哈)无幻对风来说也许有更特殊的意味,所以他推断风也许更希望无幻去救她,然后选择自己留下来断后。
反过来说,既然河边那时仁还不知道风的倾向,他又为何要退出三人行呢?
或者说,他那时上前其实有安慰之意。
既然不知,为何会以“自己退出”来作为对风的“安慰”呢?
而且他先是问了风结束旅行后的规划,风告诉他还没想好,然后他就开始试探性询问并建议,而这范围只涉及了他自己(虽然他没说完全话),说明这场谈话的主题内容在仁看来只在他与风两人。
但风婉拒了这个话题,提到无幻,最后还向仁道歉。
若仁对风说要离开,风提无幻后还向仁道歉的操作感觉情理上不太通。
所以我还是认为仁应该是想对风说自己可以陪着她。
说实在这部番我本是当友情番来看的,而且我个人还是比较偏向仁和紫乃的爱情。
只是没想到渡边在24集来这么一下,令人有些愕然。
但回味过来后却更加难忘与不舍。
在此膜拜永远的大神Nujabes。
Jazzhiphop的轻松灵动犹如为灵魂插上一双翅膀,放飞天际,自在翱翔。
音乐Nujabes/Shing02《Luv(sic.), Pt. 3》https://y.music.163.com/m/song/22821100/?userid=49196813&app_version=8.0.40
口碑非常好,可感觉一般般。
是给 罗罗亚。卓洛 配音的中井桑啊~
感觉是韩风的日本动漫
对这个里面的hip-hop风印象很深刻啊。像是美国黑人做的动画一样,画风也比较霹雳,呵呵~~在色彩感和动作上都比较潮~
完全无法匹及cowboy bebop的高度
观众意淫,过誉之作,感觉这部动漫没什么亮点,分数还这么高,所以给个1星把平均水平拉低一点吧。
看到第三集,女主就是个累赘。没本事,工具人,拖出一堆毫无说服力的剧情我真的很讨厌全部靠巧合发展的故事🖕四集弃
怎么感觉很无聊
在不下三个地方看到有人吹捧此作的美术和音乐,没能想到看完后竟然找不出别的优点。人设和剧情都一言难尽。
很难描述在最后一集片尾曲的那一分多钟里我到底想了一些什么。
个人色彩太浓重,不明白为何比《最后的气宗》更流行
渡边信一郎要敞开了玩才能把才气发挥出来。Cowboy Bebop收得太紧了,Samurai Champloo才是信马由缰的神来之笔
跟星际牛仔一样的毛病//还是有点好看的,混搭嘻哈rap风特别好玩。内容像是日本风土人情的介绍,还混搭了一些历史文化,和天南地北混出天际的东西。混搭的部分有趣,严肃讲故事的就比较无聊,最后两人居然没死,这不科学
好吧,我对音乐没有什么欣赏能力,弃
无感,剪辑太怪,看得我晕
看了几集 画质差。。没追下去
【A+】看完后对渡边信一郎佩服的五体投地,能对武士道精神和hip-hop文化理解到如此深度,又能信手拈来这么一出牛逼的文化杂糅,这人得多洒脱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啊.....
渡边的hip-pop动画,渡边的动画就是帅,爆笑的故事加上动感十足的大戏,直逼cowboy!
很失望,确实看不懂,原谅我不懂音乐。要剧情剧情很一般,要战斗战斗也没都出来啥。一直期待到最后一直失望,主线剧情几乎和支线没有任何的联系,上网一搜好在哪里,好在音乐,是艺术片,好家伙,整这些虚的,好在人物刻画,我服了,剧情中找到了风他的向日葵武士也没有任何打动我的地方。感觉找这个人也是可有可无的。这主角们到底在干嘛呀,风就找这么一个可有可无的父亲,见了一面就走,这就是动机。向日葵也不解释清楚咋回事,是因为父亲在离开的时候是在一片向日葵还是父亲喜欢向日葵还是向日葵的寓意。
最喜欢的动画之一,全下载下来了,原声音乐也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