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8二刷完毕,开个帖记录一下「第十二秒」的一些巧妙的细节设置/处理。
本以为故事会因审查而被改得面目全非,但没想到,「第十二秒」“带着镣铐跳舞”,尽可能地还原了人设、对话、布景甚至道具细节,主创属实是费心了。
不按照顺序来了,想到什么写什么。
1、关于“许涟”身份的草灰蛇线一年前溺水而亡的到底是不是许菡,赵亦晨一直在努力寻找证据,他观察许涟的言行举止,从咖啡杯上套取许涟的指纹,研究字迹,但最终还是无法证实,但剧本其实已伏下了一些草灰蛇线,暗示你,死的是许涟,活下来的是许菡。
首先是许涟与赵亦晨在咖啡馆谈监护权变更事宜时,整段台词基本上是照搬小说,就连许涟喝咖啡要放三包糖这个细节也搬过来了。
许涟比他们到得更早。
这个时间段店里人少,她坐在角落的位置,脚边隔着一个旅行包,点了杯拿铁,加了好几包糖。
但剧本抓住糖包的细节,加了一段台词:
“喜欢喝甜的”与“不喝咖啡”并不矛盾,“喜欢喝甜的”却“喝咖啡”,反倒显得奇怪。
所以,这个又喝咖啡又放了好几包糖还“喜欢喝甜的”,到底是谁?
其次是许菡叫善善躲进衣柜:她记得,最后一次跟母亲说话的时候,周围也像现在这样黑。
“善善,听妈妈的话。
”当时母亲就站在柜门前,紧紧牵着她的小手,小声叮嘱她,“躲到柜子里,不管谁叫你都不要出声,好吗?
”“杨叔叔和小姨叫我都不行么?
”小姑娘揉着惺忪的睡眼嘟囔。
短暂地沉默了几秒,母亲似乎摇了摇头。
剧本上加了一句台词:
连善善也分不清妈妈许菡与小姨许涟,如果许菡与许涟确实互换了身份,估计也没什么人能分辨出来了。
2、还原度极高的场景
鸡蛋上确实还有碎蛋壳,本细节控舒坦了。
“你晚饭还没吃,带个鸡蛋。
”匆匆从碗里拿出一个煮鸡蛋在桌角敲开壳,她追上去,手忙脚乱剥下鸡蛋壳攥进手心里,停到他跟前时还在捏煮鸡蛋光滑表面上的壳屑,手心的碎蛋壳掉下来也顾不上:“嘴张开,现在就吃,别待会儿噎着了。
”
胡珈瑛应了一声,见他没开楼道的灯,赶紧趿了拖鞋追过去。
他跑得太快,她追过一个拐角,拍亮一层的灯,又追去下一个拐角。
直到拖鞋脱了脚,她追到最后一个拐角,喘着气停下脚步,也没有追到他的背影。
她久久地站在安静的楼道里,看着楼道底端空荡荡的出口,看着室外路灯投进来的一角光明,听见自己如鼓的心跳。
赵亦晨抬眼便看清了她。
和胡珈瑛一模一样的脸,就连身形也极其相似。
她穿着一件米色的半袖紧身连衣裙,手里还拎着自己的手袋,清黑的头发仍然只有及肩的长度,瘦削的脸上眉头微蹙,凌厉的目光直直定在他的眼睛里。
“西瓜图案的T恤”,我怀疑道具组有强迫症但我没有证据“明天我会去见赵亦晨。
”头也不抬地回答,她拎起一件印有西瓜图案的白色T恤,搁在腿上熟练地叠好,“谈善善监护权的事。
”
她收拢眉心,身子后仰靠向椅背,环抱起双臂的同时,也换上了昨天那高人一等的冷淡模样,“监护权可以给你,但是许菡留下的遗产你只能拿走一千万。
这是我的条件,如果你不同意,善善就还是我带。
”
“你要是敢跑,我就敢杀了你”这句话在小说里也有,许涟对杨骞说,我早告诉许菡,只要她敢跑,我就敢杀了她。
“你们觉得我会因为这个杀她?
”冷笑一声,她依然沉着脸,一点儿不为自己成为警方眼中的嫌疑人而感到紧张,“我确实觉得遗产的分配不公平,但是还不至于因为这个就杀了我亲姐姐。
再说她被拐卖,也是吃了不少苦。
”语毕,她动了动身子靠向身后的椅背,抬头迎上程欧的视线,脸色平静如常,“等你们有切实的证据再来问我吧。
”
他想了想,“再过几个月就要生了吧?
”“还要八个月才生,你怎么这点常识都没有了。
”卧室里光线比客厅更暗,他看不见她的表情,却听得出她是笑着说这话的。
车已行至下一个路口。
许涟挂断电话,捉紧车窗上方的拉手,最后睨一眼那台尾随在后的小轿车。
身旁的司机猛地踩下急刹,她听到砰一声巨响,身子随着车身的震颤狠狠一颠。
两车相撞。
两年前,她也是这么牵着妹妹的手,躲进了狭小黑暗的柜子里。
车子开动的时候,妹妹问她:“姐姐,他们会不会发现我们?
”她没有吭声。
小姑娘便放开她的手,缩在那小小的角落里,双手合十,小声地祈求:“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苹果。
”“是瞳仁。
”许菡说。
“哦。
”她咕哝了一声,重新祈祷。
“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仁……”3、一些隐晦但细思极恐的暗示
“我就说许菡这个名字怎么听着那么耳熟。
”他还在笑,“原来你真是许云飞的闺女呀?
”听到那个名字,许菡趴下来,两只脏兮兮的手撑在冰凉的地板上,胳膊直哆嗦。
“你们有钱,平时都是怎么玩的?
跟这里的玩法不一样吧?
”曾景元的声音在她脑袋顶上响,慢条斯理,字字针扎似的刺着她的耳膜,“马老头捡到你那会儿,你也没过八岁吧?
那你开/苞的时候几岁?
那么小的女娃,我都没玩过。
”身子不受控制地发着抖,许菡眼前发黑,听他继续问她:“陪过几个?
有没有洋鬼子?
洋鬼子的家伙大不大?
许云飞跟你玩过没有?
”恐惧淹没了她。
那感觉就像把脸埋进了蛋糕里。
甜腻,恶心,窒息,羞耻。
她不能呼吸。
马老头坐在旁边那张床上,佝偻着背嗑瓜子,肩头披的还是那件破破烂烂的军大衣。
见许菡回来,他抬起头,冲着男孩抬抬下巴,吐出瓜子壳儿,含糊不清地告诉她:“刚买来的,叫狗娃。
”说完又转过头对男孩儿吼,“还呕!
还呕就要呕出来了!
继续吞!
”走到距离门最近的床边,许菡脱下书包,看了眼瑟瑟发抖的男孩儿。
他呜呜哭着,撅着小屁股,伸出小小的手,抓起床铺上的什么东西,慢慢往嘴里塞。
她看过去。
奶白色的薄方块,一颗一颗散落在起了霉斑的床铺上,像水果糖。
马老头便再抓起一把瓜子,捏着一颗送到玉米似的牙齿前,咬得咔嘣响,“还有啊,这个你可别再像上次那样放了。
曾景元出的钱,买来就是为了送货的。
”那头的床上,男孩儿刚吞下一坨“水果糖”,反胃似的哇哇干呕起来。
许菡说:“条子都知道你们用小孩送货。
”所以当吴丽霞要送狗娃去医院时,许菡才会拉着狗娃逃,不仅仅因为吴丽霞是警察,还因为狗娃的肚子里有“货”,之后吴丽霞与赵亦晨的对话里也隐晦地讲到了这种犯罪手法。
小说本身,比被审查过后的剧本更触目惊心,现实本身,比虚构的艺术更触目惊心。
人世间的阴暗,人性的恶,人生的苦,本来就不是我们选择规避,选择无视,它们就能够自然消亡的。
暂时先这些,后面再陆续更新。
-10.27 更新
一条重要线索:从小生活在西关市的许涟怎么会对南江市交通状况这么熟悉?
EP1里赵亦晨曾说过胡珈瑛肠胃不好所以不喝咖啡。
胡珈瑛与秦妍的最后一次通话那头无声了数秒。
她绷紧神经,仿佛能看到胡珈瑛合眼屏息的苍白脸庞。
“我会回来的。
”她说,“但是如果……一个星期之内我没有回来,就不要再找我了。
”秦妍心头一紧,“什么意思?
”对方没有回答。
“告诉善善,要听爸爸的话。
”瓢泼雨声中,她听到她最后的哽咽,“妈妈很爱……很爱她。
”大雨倾盆,淹没了她微不可闻的呼吸。
那是九年以来,胡珈瑛与秦妍的第一次通话。
也是一生之中,最后一次。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悬疑剧,好像“悬爱剧”更合适一些。
原著改编,作为原著党,其实会更严格,也会更宽容。
(毕竟是作者自己当编剧)不会太多的夸剧本和原著,看了好多次,哭了好多次,口碑证明。
剧集保持了原著独特的三线并行叙述:现在赵奕晨,青年胡珈瑛,童年许菡的主线模式。
互相附和,节奏紧凑,逻辑和时间线安排的合理,可能第一次看的人会感到快节奏,稀奇。
而,熟知原著的会觉得会心一笑(有的地方也是知道我该哭了)。
大概从给赵剥鸡蛋,怀孕跑楼梯开灯开始,让我对这部戏产生了信任。
因为在极致的表现胡珈瑛和赵奕晨之间的感情。
因为,其实开篇女主去世,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让观众相信他们彼此相爱,但不能大量长期的回忆,又对感情的抒发进行了限制。
所以,一分钟的戏,太重要了。
题材敏感,于是一个很早就拍完的戏今日才能播出。
贩毒,贪污,黑警,拐卖妇女儿童,性侵,校园暴力,儿童抑郁症……揭示了太多黑暗面,“现实题材”几个字份量就重了起来。
没有拍成伟光正的感觉,也没有因为反复过审而放弃太多的坚持,挺好。
好像,有一集许涟对于法律的解释有误(不剧透),第二天《今日说法》进行了澄清,官博也转了,正常应该是打脸了吧。
结果,下一集预告,男主打电话要钱要人,明明白白的把真正的法律规定说了!
很可以。
里面,关于原著中许菡许涟的最悲催最苦难的部分,给模糊了,乞丐老头马富贵也善良了一点,许涟在许菡墓前饮弹自杀前的话,活着的时候,就说完了……可能作者,也是留了一份善意吧。
其实,关于活着的到底是谁的问题,已然明显。
虽然咖啡杯还有对话以及性格都是许涟的样子,可每次又都解释的过去许菡也可以。
让“悬爱”也更恰当了,毕竟把be的感觉又提高了。
我最大的悬疑就是,这个“许涟”不会再自杀了吧,我害怕。
貌似身边人的热度不高,可能是因为悬疑剧的分类,让感情戏爱好者失掉兴趣而不太标准的悬疑风格,又让喜欢推理的人士,失掉成就感。
可是,自以为哪有那么多的类型标签。
好看就行。
其实,这部片子制作看的出来不是很精良,片方估计成本也不高。
但是,看的出来主创是用心的。
进入案情发生地,法医是全副武装的,只留了眼睛。
男女主不算富裕的生活(小律师和警察),取景地都可以……(补充细节:因为题材问题,反复过审 导演觉得片子有了很大的损失,一直十分抱歉。
但实际上,还是尽量恢复原著,符合实际了),过大的字幕和过高的声音,确实有点难受,后面几集片方也自己调了,挺好。
演员的演技,主演在线,犯罪团伙也可以,部分8.9线演员?有所差别,卡司上确实比同期的迷雾剧场弱。
这部戏可能够不上5星,但是,愿意给,因为他们用心了。
但是,芒果一如既往的改时长……有个点,是那个许氏集团叫乘风破浪集团,哈哈哈哈哈哈哈真不是蹭热度,Sunness着实是预言了一波。
怎么说呢?
这部剧就像一个考试发挥不稳定的学生,整体的框架故事和人物还是挺好的,但是很多致命的细节让人很无语。
首先是集数太多了,到后面就非常的拖沓,然后是警察的一些行为,会让人觉得他们根本没有带脑子,比如,在明知嫌犯有武器的情况下,出警连个防弹衣都不穿,去别人的地盘摸底的时候,还非要穿个制服去,还有一些为了下线而下线的角色,特别是最后的结局,简直无语了,要不是看在前面发挥的还行,最后这个结局我真的就是一颗星都不想给,都已经布置那么多了,就不能在边境线上和别的国家的警察联合一下吗?
不联合也就算了,就不能先等犯人下车之后再抓捕吗?
犯人或者女主随便哪一个人下车都行,只要他们两个不是同时坐在车上,你这不是摆明了给人家送女主当人质吗?
不等犯人下车也就算了,连狙击手都不准备吗?
整个剧如果没有许家两姐妹,警察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感觉。
还有,关于女主说要死在阳光下的这个说法,编剧对于阳光和黑暗是不是有一点太绝对了?
难道这个世界上的人物除了阳光的就是黑暗的?
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之后,妹妹还保留的对于姐姐的爱,包括这些坏人,他们也有自己在乎的人,还有许涟说自己,因为做了很多坏事,所以会被报应,不能有孩子,其实从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来,他们是有被自己的良心谴责的,这种挣扎难道不是更可贵吗?
所以就算她们互换身份之后,许菡不得已做了一些坏事,但是那个时候许家她负责的业务已经基本洗白了,而且如果不是她的话,还要牺牲多少警察才能够抓到这些人,谁又有资格说她是不阳光不干净的呢?
所以为什么结局一定要让她死呢?
而且还说要死在阳光下,就给人感觉好像她只有这样死掉才算是一个干净的人。
但是这部剧里面女性的形象刻画的还是挺好的,整体的逻辑和故事也都还是不错的。
太可惜了,如果细节能够再用心一点的话,集数再少一点,不要这么拖拉的话,基本上就可以是今年的悬疑剧前三了。
一部戏 好坏 1,编导的能力2,就是演员选角3. 造型场景设计这部戏出现了一个极度小概率的东西 竟然极为突出 就是配乐 要多恶心有多恶心。
完全沦为了噪音污染啊。
显然这些配乐 都是后期制作的 出于什么目的呢!
增加悬疑度。
不带这么增加的。
这种水平 太业余了。
完全破坏了整个故事 完全出戏了!
甚至不想看了。
莫名其妙的配乐 一绝。
每一集 都要骂两句。
说说选角吧。
任重和万茜 两个人的形象真的适合演这种角色吗!
勉强剧情来 开始看到万茜的身份的时候 感觉老套 双胞胎。
然后看了简介 感觉就更验证了我的认知了。
目前第四集 整个剧情还是顺当 没有什么BUG 但是整体上 没什么特别期待。
特别是加上配乐的干扰 。
预估该片最终分数还不高32集啊。
真是没想到。
这部片子 看到了人剧评 好像挺高。
但是豆瓣上没有综合评分。
都快10集了!
为什么呢?
难道热度有限?
!
等待 豆瓣分数出来 在看。
这是避坑的最好办法。
---
我对《第十二秒》这个剧真的respect了!!
前有儿童拐卖、校园暴力、地下赌博、吸毒贩毒……现在又来一个妇女拐卖和家庭暴力。
没想到我能在2021年的国产剧里看到传说中的《盲山》缩影。
九龙村这条线其实是这部剧其中的一条支线,但是这个剧好就好在每一条支线都有一个反映社会现象的剧情点,而且还不脱离主线。
剧里,胡珈瑛日记中提到经常去一个叫做九龙村的地方,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偏远山村地区缺乏教育和法律科普触目惊心的震撼直击。
警察魏翔和徐贞,假装成记者来到九龙村,想看看这个叫做沈秋萍的女人究竟和胡珈瑛有什么关系,同时也想救她脱离苦海。
结果,村民神神秘秘、女人战战兢兢引起了两人的警惕。
对此,魏翔和徐贞了解到,沈秋萍的丈夫方德华脾气不好,几乎不让妻子跟别人讲话。
在中国社会,绝大多数人都遵守着一条生活准则:别人家的事情不要管。
因此,即便村里人都知道这个事情,却相互包庇甚至纵容。
此外,他们还查出跟沈秋萍一样命运甚至更惨的阿雯,也就是小许菡认识的那个被拐卖走的女孩。
一天晚上,一声嘶喊掀开了这个地方的伤疤。
方德华暴打妻子,阿雯劝阻却意外受伤,奇葩婆婆不让开拖拉机送医救治的原因竟是费油,我???
事关人命,竟如此拎不清,真可笑至极。
但是,这仅仅是夫妻间的小打小闹吗?
当然不是,这已然上升到人身攻击和人身安全了。
沈秋萍也在一次警察到访时,鼓起勇气抓住机会寻求帮助,最终被强行救出。
更令人震撼的是,村里还有一个被拐卖来的女人。
由此,也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少如此命运的可怜人。
然而,最令人咂舌的还是警察那句:两人确属夫妻关系,警察很难介入进行解救。
的确,且不说那是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哪怕到了2021年,仍然如此。
有多少被家暴的女性深受迫害,却求助无门。
而妇女被拐卖到偏远山村的事情,在今天也仍然没有完全杜绝。
这两集,看得我格外震惊和心痛。
村民的无知、丑陋、野蛮、恶毒、剽悍,把刁民两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外地人去打听会被追着打,村里人跟当地警察局有关系完全没辙。
山高皇帝远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我们绝不否认大山里农村里有一部分人勤劳朴实,但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这一类悲剧,看到整个社会不为人知的一面。
所以,真的很喜欢这个剧,尤其这一段剧情。
作为一部刑侦剧能拍出这么多题材挺出乎我意料的…虽然剧集已经过半,但隐隐约约感觉后面还会有更复杂的案子和更震撼的剧情,越说越期待结局了!
看过小说的2/3,今晚看了电视剧的前3集,目前的感受是:节奏快得飞起,一点也不拖沓的同时,小说还原度出乎意料的高,很多细节都拍到了,比如小说中很触动我的,怀着身孕的胡追在赵的后方给他开楼里的灯,当然过于血腥黑暗的东西就没法搬上荧幕了。
看到不少老戏骨的面孔,演技在线,万茜一人分饰两角,对她的演技既放心又期待,果然,许涟拿烟灰缸爆头的那边,黑莲花的感觉立刻上来了,许菡的眼底则满是温存和柔情;之前看任重演生活剧居多,本来对他演这个角色有些存疑,目前看来还挺贴原著的but字幕和BGM忒大了…我寻思适老化也不用把BGM开这么大吧…(刚刚听说字幕大是芒果特色,哈哈哈)小说继续看,剧继续追。
希望有个HE~
一口气刷了八集,无拖沓,情节紧凑,伏笔很多,一开始有点觉得全员恶人,但渐渐发现自己想错了,配角智商均在线,层层剥茧,期待别烂尾,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阴间配乐了,瑕不掩瑜。
大致剧情可以猜到是捣毁贩卖人口组织和内部腐败,但还是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作为悬疑片爱好者很开心有这类电视剧可以追,国产剧加油!
身在泥沼,心浴莲池 ,许涟许菡说实话很久没有追过国产刑侦了,上一部还是《玫瑰行者》,不过显然这和《第十二秒》根本不是一个风格。
而且这也是我第一次能坚持追这么久的剧。。。
每周只更新4集,总共37集,而且每集只有20多分钟,而这剧又是破案题材的,环环紧扣,剧情连结密不可分,想必这也是好多人中途弃了的原因吧。
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老规矩,欲扬先抑。
槽点的话,我说几个明显的:1.剧是好剧,可惜剪得稀碎。
给人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
私以为这剧如果像《我在他乡挺好的》那样播,一集70分钟,美美的12集播完,绝对能大爆,而不是现在这样一集拆成三集播,看完四集我都感觉根本没啥内容。
2.更新速度太太太太反人类了。
本来一集就短,你还每周日、周一晚更新,我看的时候满的弹幕都是——“这个人是谁?
这个又是谁?
我完全忘了之前的剧情了”,同感,我也根本记不住剧中人物了,甚至连剧情都忘了,因此观感就大打折扣了。
大家都很忙,看剧都要2倍速了,谁还有耐心和时间去把之前看过的再重刷一遍呢?
3.部分配角演技有点拉。
尤其是杨骞,我真的代入不了,好几处情绪高潮的戏我都感觉他没演到位。
4.剧情有几处真的太Bug了。
警车鸣笛,然后曾景元看到了警车,就跑了,还给了特写,他确实是因为鸣笛声才发现的警察,我???
关于影视片段中警车出警抓捕嫌犯时鸣笛,我一直都很困惑,然后我去百度了一下,然后发现现实并非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具体见链接👉为什么警车出动时,要不断鸣笛呢?
难道不怕嫌犯闻声而逃吗?
优点蛮多,不然我也不会坚持追下来,1.演技万茜一人分饰4角色——许菡、许涟、扮演许菡的许涟、扮演许涟的许菡,切换自如,能让人一眼看出那到底是许菡还是许涟,微表情和动作拿捏很到位;虽然弹幕好多吐槽任重演技的,说他总是一副表情都没啥变化。
但我觉得一位真正的刑警,他肯定是有着异于常人的冷静的,所以面对一些我们觉得很让人崩溃、惊诧的场景,他反而能够镇定自若,不论是面部表情还是个人情绪其实都不会有太大的波动,这才是一名刑警该有的样子。
我个人觉得任重演的其实很符合角色设定。
一众反派真的很到位!
尤其那个斌哥,杀人不眨眼,反派气息太重了就是说,活脱脱就是杀手本人。
红姐、陈好、曾景元、那坤、还有那几个拐卖儿童的,都演得很不错,反派塑造的贼成功。
当然了,警局的几位演技也是可以的。
差点忘了我们善善小可爱!
她演的太好了吧我的天,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能把情绪把握得那么到位,真的很有天赋,期待以后她的更多角色。
2.剧情脉络绝佳本剧是根据小说改编的,但又有新的改动,我看弹幕说原著里的许涟就是许涟,根本不存在两姐妹互相扮演这一说,许菡也早就被杀了。
书里的许菡经历的远比我们在剧中看到的更黑暗,她身边除了男主,几乎没有一个好人,那些坏人也不像剧里刻画的那样还残存一点怜悯之心,他们根本就是真正的恶魔。
人口拐卖、毒品交易、卧底侦察……剧里的多条支线之间,都有着隐隐约约的联系。
每一条都很打动人心。
许菡小时候的经历是我们普通人无法想象的,按理来说我应该很难共情,但奇怪的是我居然真的愿意相信许菡经历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我相信了许菡的存在,也为她的遭遇感到心疼和无能为力。
她一次又一次的出逃,尤其是在经历了一年的温暖后,又被抓回了那个魔窟,从一个坏人被送到另一个坏人手中,直到碰到胡家夫妇,许菡才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大学时她遇到了赵亦晨,结婚、怀孕,本以为从前的一切已经离她远去,可不曾想,她还是重新卷入了漩涡之中。
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许菡经历过那么多的苦难,却仍能坚守正义,而不是像杨骞那样被同化为魔鬼。
3.三线叙事,紧张严肃中有温情。
主线是以调查许菡的死展开的,两条副线一个是许菡小时候的遭遇,另一个是胡珈瑛和赵亦晨的相识相知。
说真的他俩的感情戏给我看哭了好几次,很久没有看到过这么纯情的恋爱了,但又莫名让我觉得很甜、又很悲伤。
当你得知许菡之后一失踪就是8年的时候,你再看他们两个爱情的开始,就会觉得眼睛很酸,明明是那么善良、那么契合的两个人,最终却不得不分开。
4.影片聚焦的很多点都有现实意义。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拐卖人口了。
影片的背景是在2014年,想不到在这个年代居然还有一整个村子都是从外面“买”媳妇,而且村子里所有人都互相包庇,拒不承认他们买卖人口的事实。
那些无辜的孩子,从小被卖到这个村子里,被人当媳妇养,他们想逃却逃不出去,还一直被打,当地派出所居然也拿这种现象没办法。
好在最后解决了,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如果人口拐卖的网络不被打尽,那总会有这样的村子出现,而那些“无能为力“的派出所,究竟是找不到证据,还是收了好处之后默许了这种人口交易的存在?
我们不得而知。
即使是在2021年的今天,人口拐卖依然猖獗。
我总是会在网上看到那些被拐孩子的父母们奔走多年,辗转多地,却始终寻不到自己的孩子,坏人也仍在逍遥法外。
我不是想伸张什么,只是感到心痛。
卧底警察的妻子刚生下孩子,他却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被人捅死,孩子一生下来就已经没有父亲了。
事实上现实中的卧底警察所经历的处境要更为凶险,每年也有无数的缉毒警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而牺牲,他们甚至连墓碑也没有,他们的家人也有着被报复的危险。
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却在每一次行动中都拼上了性命。
我想这也是我们应该坚决抵制吸毒的明星复出的原因之一,如果他们可以复出赚钱,那么缉毒警察是否能死而复生?
他们的命,拿什么来还?
谁又来拯救每一个缉毒警察背后的家庭?
缉毒警察死后不可以立墓碑的原因:为了保护缉毒警察的亲属,一般情况下不给牺牲的缉毒警察立碑。
因为毒贩会跟随前去祭拜的亲友进行报复,出于安全考虑。
为了保护缉毒警察的亲属,一般情况下不给牺牲的缉毒警察立碑。
这些替我们普通人负重前行的英雄,生前习惯把自己隐藏在公众视线之外,即使在牺牲后也不能被公开祭拜。
有网友评论:之所以你觉得现世安好,是因为有人帮你把黑暗挡在了外面。
最近“be”美学这个词很火。
本剧最后许菡中弹死了,善善失去了母亲,赵亦晨失去了爱人。
许菡才36岁啊😭真的太殇了啊,许菡中弹的时候扑向了赵亦晨的怀里,这个时隔8年的拥抱,却是在许菡濒死的状态下,可他们明明才刚刚相认啊,却又被命运裹挟着阴阳两隔。
最后赵亦晨从理发店的三色转筒里拿到的许菡写给他的信,给我看的眼泪直流:“亦晨,当你听到这段录音的时候,那大概,我已经回不去了。
我这辈子,亏欠两个人。
第一个,就是我的妹妹,许涟,我欠她一句对不起。
她总是问我当初为什么要丢下她,其实是因为恐惧,因为太怕了,所以我跑了。
我第二个亏欠的就是你,亦晨,我知道这些年你一直在找我,可是我不能回去,对不起。
我多么希望在你眼中,我只是胡珈瑛,那个在胡家村长大,坐着火车,出来念书的胡珈瑛,我希望我能干干净净地认识你,干干净净地跟你在一起,但是,我没有办法忘记那些被我摧毁过的人生,我想补救,想改变。
亦晨,从今往后,家里就只有你跟善善两个人了,你们一定要好好的。
你一定要按时吃饭,不管工作多忙,都一定要记得休息,就算是为了善善,也要努力做到,好吗?
还有,告诉善善,妈妈不是坏人,我永远爱她。
以前你老是跟我说对不起,但其实,该说对不起的人是我,对不起,亦晨,我爱你。
”在许菡走后,赵亦晨似乎久久无法走出妻子离世的阴影。
父女俩对视这里给我看哭了,还好善善还有爸爸,还好赵亦晨还有善善这个女儿但他最后说:有些事情啊,需要留恋,可有的时候呢,我们得学会,习惯忘却。
是啊,逝者已逝,而活着的人,仍要好好地活下去。
这部剧给我的后劲也挺大,为了记录上述台词,我又把最后一集看了一遍,心里难过的要死,看一次殇一次。
身为普通人,我们不仅仅个人要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还要凝聚所有人的共识,才对得起缉毒警察们的出生入死。
向所有缉毒警察致敬。
珈瑛给赵亦晨写了26封家书,妈的哭死我了…大家可以去看微博👉很喜欢小说番外的26封家书
附两张编剧的问答:
许菡假扮的涟总,有勇有谋、能文能武,简直是十项全能的六边形女战士,一个人抵得过肖局整只队伍。
就这么重要、贡献这么大的一个线人,还是赵亦晨找了八年、失而复得的宝贝老婆,在保障她的安全方面是不是稍微得动一下脑子?
提前知道线人和嫌犯出现的时间、地点、交通工具、嫌犯有武器,有一整晚的时间可以跟许菡商量制定安全脱身方案,居然还保不了线人安全,只能说是井方失职,赵亦晨压根没有保护老婆的能力。
但凡你连夜给许菡送一件防弹衣(她外面穿风衣看不出来),或者在约定埋伏的地点设置些铁卡路障,逼嫌犯下车徒步过境,都可以避免许菡被枪的结局。
许菡已经走了99步,最后一步井方都没能接住她,太令人失望了。
看了赵亦晨最后的“营救”,我觉着那几年他在警校的书,估计都是许菡去读的吧,赵只顾着谈恋爱了。
菡姐涟总善善你们仨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
《第十二秒》改编自作家Sunness的同名小说,原著批判了人口贩卖、毒品网络、校园暴力等社会现实话题,在豆瓣上有8分+的好口碑。
听说要翻拍后,不少原著粉胆战心惊,生怕被改得面目全非,令人欣慰的是,剧版做到了忠于原著,将原著里的犀利话题一一保留。
剧版一共32集,目前已经播出到了第12集,豆瓣影评区好评一片,口碑碾压迷雾剧场刚出的《八角亭谜雾》。
《第十二秒》采用的是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分为明暗两条故事线,明线是对犯罪集团的调查,暗线是两个女性的成长故事。
不仅是一部悬疑剧,还是一部大女主剧,与其他大女主剧不同的是,该剧从男性视角出发,通过警察、丈夫的双重视角,一步步深入女性的内心世界,追溯女性的成长故事。
许菡和许涟两位同样在恶劣底层走出来的位女性,却因生长环境不同,最终走向了一善一恶两条不同的路。
万茜一人分饰两角,演绎这两个迥然不同的角色,对演技是一个巨大挑战,所幸她完成的很好,每个角色拿捏到位。
一口气看了6集停不下来呀!真的不能溜号,节奏很快,跟着男主的视角抽丝剥茧一点点的查明真相,男女主智商都在线的剧看的爽死我了!女主真的心狠手辣,贡献了好多名场面
看了前六集。戏剧情境有点意思,情节展开差点意思,悬疑有,高潮无,让人想看结果,但对挖掘真相的过程提不起兴趣。
虽然演员们的演技很崩,但故事整体还是不错的。
前期挺好看的,一环接一环剧情很有悬念,快结尾抓大BOSS有点不太好了,拖踏不现实
导演是七八线地方电视台里搞统筹的吧?
注水严重,漏洞百出……走私毒品、贩卖人口,一做就是几十年,还做出了几十亿资产……杀人如草芥,卧底警察眼睁睁看着另一个卧底被干掉还一声不吭,等着拿证据?美国编剧也不敢这么写吧?
亮点一:对拐卖儿童犯罪的刻画让人印象深刻,揭露社会阴暗面,影永远与光相伴;亮点二:对男女主感情的刻画,非常令人感动。特别是男主对女主而言的重要性,就像黑暗中的人对光的渴求。亮点三:万茜一人分饰俩角的表演,是对善善特别温柔的妈妈,也是对罪恶横眉冷对的英雄。缺点:警匪片的一些斗争场景,不如港片。尤其是最后一段随曾景元出逃篇,有点拖全剧节奏。
演员演技没得说,基本都是实力派。就这个画面怎么老是过曝,发现问题后期不能调整吗?而且除了任重和万茜,拍其他配角的时候就是感觉很别扭,特别前两集拍徐筠那光打的一下老十岁。导演你这么搞她老公马跃老师知道吗?还有配乐怎么就像是胡乱配的和情节、场景不搭,字幕弄这么大也不太好吧。就算是18年拍的剧也不能这么敷衍观众吧?17年可都有《白夜追凶》了。故事结构、叙事节奏直到目前也没发现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只能先撤了……
剧情故弄玄虚,演员装腔作势,逻辑不知所踪,智商岌岌可危,吹捧遍地开花,奈何掩耳盗铃。
遇到光明时,她是温柔的水;坠入黑暗时,她是冷酷的冰。演技在线,节奏感和质感都很突出。
每集时长太鸡贼
双生花姐妹有魅力立得住。节奏前紧后松,疑似有河蟹内容,略微影响观感。仍然没有摆脱先立flag再强行领便当的故事套路。
再好的悬疑剧放到芒果台都被剪的稀烂
身为缉毒警察的赵亦晨,行动时总感觉迟钝、笨重,总担心追着追着坏人就会大喘气跑不动了😂😂
还可以
《季风剧场》第六部。压仓底的外购剧,最后协同品牌效应进行包装,试图创造一点迟到的惊喜;和《天目危机》的质感其实差不离,几分陈旧质感从最开始就无法避免。里面单集时长从最早的一长一短又到最后几集全部以20多分钟强行拆完“烧”完更加无语,啰里啰嗦也将主线故事不停地拉扯到更莫名的方向。开播前最大的疑问在于万茜能否真的担起多角演绎,最后的诠释竟然也是小有惊喜;属实大材小用了。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故弄玄虚,漏洞百出
节奏过快 没有喘息 再加上什么业余混音啊 音效铺太满 音效和音乐太大声总抢台词 一直在紧张情绪里 看得好累😔; 到20集 节奏又异常缓慢 总在同一件事、同一个情绪上不停重复 后面完全沦为一个老套的贩毒刑侦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