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已经结束,与大陆电视剧从头到尾、自始至终不会也不能缺少的主旋律不同,港剧让人心人性浮现的最后点睛之笔才是关键。
黄日华扮演的石东升、苗侨伟扮演的米安定在刑警这个行当里滚打摸爬,说他们是兄弟,倒不如说他们不过是工作中的伙伴,甚至连拍档都算不上。
米安定代表的正义和黄日华代表的人性始终都在周旋,当然,这样把正义和人性的区分不过是我的个人之念,事实上,正义和人性要复杂很多,正义需要人性的中间位置来支撑,而人性也包含正义的元素。
《刑警》里的案情极为简单,以黄日华扮演的石东升坐了冤狱为起因,在这个框架里不同的案情推动着人性里魔鬼之念的出现。
为了推动剧情,分段出现的案情不过是以往港剧演员替换的剧情重复,双重人格也好、对特定的环境、人物思念成灾也罢,剧情重复的问题不可避免。
简单来说,港剧的编剧就是把心理学读通,然后把心理学里概念性的事件移植到生活情节里。
以心理为基础,以心理为原始要素,人生的形态无一不是以此为延伸扩展的原点。
以往港剧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等心理学概念通过不断重复已被大众熟识,而多重人格成为最近几年香港侦探剧不会遗漏的内容。
多重人格已是现代社会的并发症,并且,多重人格不仅发生在具体的人身上,它也会在作为整体的形态上发生。
就像中国的当下,多重人格的症状极为强烈,中国几乎每天都在变脸般面对自己的国民和世界的目光。
《刑警》的最后结局相对让人安心,不过Carson的死怎么说都是悲剧,对文诗来说,这种击打伤心在所难免。
这可能就是配角的命运吧,为了让主角的形象更深刻,配合总会在最合适最恰当最该死的时候死去。
尽管这种死亡让观众也觉得心痛,可是总比大陆主旋律电视剧电影里的代表正义的那些人怎么打都打不死要强百倍。
宣萱扮演的文谦也许是《刑警》的败笔,也许宣萱在和古天乐演绎刑事侦缉档案的造型更适合她,而《刑警》里面的她,无论爆炸的头型、爆周刊编辑的身份还是对感情的态度,都无法支撑起这场男人戏,甚至连花瓶都说不上。
若要说最大的作用,无非就是故事开始时为石东升提供的翻案的报道。
大结局的时候,黄日华扮演的石东升拿着一个书签,上面写着“魔鬼之路,可以是由善意铺成的”。
这一句话就可以抵消《刑警》整个剧情的所有不足,各种悬念各种剧情各种重复各种琐碎后传递出来的普世的价值观是港剧表达的重点,即使作为一个批量化的产业,香港的编剧们总是在努力传递关于爱、关于生活、关于人性的常识。
这部人物性格鲜明,演技当然很棒棒,看惯乔帮主一脸正气,真的不喜欢他演坏人让我感觉心痛😂😂stone本性是善良的,出发点也是善良的,但是到最后越来越偏激,如果他不那么执着,家庭美满他是不是就不会这样了呢…片尾最后书签那句话“魔鬼之路可以是由善意铺成的”真的就是这部剧的最好总结…唯一缺点就是片中每个小单元的案件很急促…那么容易猜到凶手…不过想想也是剧情需要,见证stone如何一步步走向魔鬼之路…如果演的太啰嗦,主线剧情就会没那么精彩了。
做个正义的人很纠结,做个正义的警察更纠结。
手握执法权,却看到犯法的人法律无法做出正确制裁,你会怎么办?
制度不可能百分之百公平,法律亦是。
坐了十五年冤狱,夫妻只是在道义上维持着,女儿看自己的眼神形同陌路,片中还没把stone与社会隔离十五年后与社会的隔阂表现出来。
这一切的一切更加重了他对陷害他坐牢的人的憎恨和对法律不公的对立情绪。
在追查真凶过程中,却发现已无证据,真凶就在对面,中间却隔着一张形同法律的电网,法律是制裁犯人,现在却是阻止他抓真凶的防护栏,复仇的情绪和冲动的性格使他开了枪,自己钻了法律的空子,谎称有人偷袭了自己。
法律真的有空可钻,而Mad为了赎当年的罪也替stone圆谎。
这一次的私下行刑成功并没给stone带来复仇的愉悦,妻女已离自己而去,和吉吉生活很好,真凶已死,伸张正义的本性使他觉得保护市民的安全光靠法律是不行的,他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在法律之外尽自己的力量去打击犯罪分子。
以后的几宗案子,stone一直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用自己的手法惩罚了法律无法做出正确裁决的犯人,同时stone同mad之间执法尺度的不同看法产生了严重分歧,为他俩以后的敌对埋下了伏笔。
mad执法重证据而很少情绪化,与stone执法过程中的冲动不同。
影片开始的一个案子,受害人在自己眼前跳楼身亡,事后stone去了律师处想发泄下情绪,当时应该是没有杀人的想法的,而mad却是去了女友处,从这里应该可以看出俩人间性格及对案件的看法有极大的差异。
mad的想法是警察只管凭证据抓人,有没有罪是法庭的事,如果有罪的人法庭判没罪,警察只能找证据,却不能行使执法权,stone却认为警察应当以惩恶扬善为已任。
真正让stone走上魔道的是阿俊杀人,却让老婆来顶罪,强烈的愤怒使他私下对阿俊行使了死刑,我记得当时他的眼神中没有犹豫,只有行刑时正义的快感,这同后面枪杀勒索他的人时的眼神是不同的。
Carson的出现更让他有被出卖的感觉和同事不认同的愤怒,意外中Carson的死更令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三十集,每天一集看着stone走上了一条犯罪的道路,之间的心理过渡让人产生同情却又无奈,社会的不公,每人有每人的处理方式,消极逃避,乐观面对,但不能否认,社会是由最小单位的个人组成,每人性格,信仰不同,法律就起到了制约个人过分自由的作用。
法律不可能做到对每人都公平,但最起码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应当以公平对待每个人,但人的欲望却又使这最起码的标准都无法执行。
完善法律和做好社会工作,把犯罪的动机降到最低,这是走向文明社会的要求,我记得有一集中stone对阿君说,我的目标就是把犯罪动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惩罚那些法律无法制裁的人(大意如此),我为他积极的社会责任感而感动,无奈,社会制度的不完善无法使他达成心愿,善被恶欺,弱肉强食,法律有时只起到了惩罚弱者的作用,律师对法律的完善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现实中却是个别人利用法律的漏洞使真正有罪的人逃避法律的制裁。
我同情但并不认同stone的做法,法律需要完善,但并不代表在不公面前,个人的意愿可陵驾于法律之上,警察使用手中权力惩罚那些自认为应该受罚的人,那么同那些帮有罪人脱罪的律师有何区别?
stone没炸死kim,mad开枪只为发泄没杀死stone使stone自觉带上手铐等待法律的制裁 ,结尾很和谐,缺少锐利,但过程应该使人深思,只看不思的还不如去看肥皂剧。
看完最后一集有很多想说的,但表达不行,有些无法用文字清楚地叙述自己的想法,每天一集,时间也比较长,有些地方记不太清了,希望一起讨论,谢绝脏话。
谢谢!
作为三色台的近十几年值得期待的电视剧,《刑警》当之无愧地成为当年的大热之一。
和张家辉、吴彦祖的《魔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故事的开始,石东升就已经表现出对正义的渴望,从法院出来,看到被律师拯救出来的无良富家子弟,和对被害人的同情,他差一些就失控要动手,但好在有好朋友米安定的阻拦。
他才没有犯错。
随着他自己一时冲动的行动,结果,误中了敌人的圈套,从而另自己身陷牢狱之灾。
十五年后,他虽然成功翻案,但一切都随着时间改变了。
太太已成别人的女友,而女儿也因十五年未曾谋面,不敢相认。
直到他遇到当年陷害他的真凶,并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他,他才明白,原来他曾尊敬的人和手足都出卖了他。
只有米安定是当他是朋友,没有出卖他。
当他亲手干掉了真凶后,并说了第一个谎言后,他的人生信仰和道路开始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他将自己定义为“地下审判官”,他把那些通过法律空子,从而免受法律制裁的犯罪分子,一一解决,为那些受害者“报仇雪恨”。
伴随着他“惩罚”的坏人越来越多,米安定也发现,这位昔日同僚已经在犯罪的道路越走越远,他想拯救他的办法也越来越少。
在电视剧中,石东升有这样一句台词:“法官都会有判错的时候,我就是一个例子,我白白坐了十五年的冤枉牢。
”这里就可以看出,十五年的时光,改变了的事情还真不少。
信仰崩塌后,何以见希望。
电视剧中的结尾,当石东升自愿把自己和米安定铐在一起,就证明他尚有的一点良知还存在。
他希望自己能被这个曾经想拯救自己的好友所逮捕。
他曾经执着的正义,让他一步一步地成为了一个恶魔。
正如麦浚龙的《成魔之路》所唱:“给好好先生管地球没法得救, 如何和人类阴暗面互作迁就。
”
其实我从没看过那部著名的古装电视剧,但从小知道黄日华这个演员。
其实我从来都不知道苗侨伟和黄日华以前是五虎之二,也是那部古装电视剧一起的搭档。
当我知道后,对于这部戏更认真的去加入思想。
更加细心的去看这对十几年后重新合作的排挡对手戏中演技的较量。
这就是这部戏给予我们看点。
虽然戏中的案件并没有演艺得很好,编剧也没在案件情节中多些加重笔墨或者内涵度,但整部片的两位男主角在最后把戏的中心升华了。
老土的讲,戏不在于内容,而在于给予我们所表达的东西。
看了那么多影评,知道这部戏是黄日华的收山之作,看完之后突然很想看回他们年轻时合作的戏,突然也会觉得失落。
实力派演员真的是实力派演员。
岁月如梭他们让我想起了,即是我七八十岁了,也会想让自己的子女,子孙去回味欣赏这些曾经属于这些实力派演员优秀的作品。
刑警没有在年末颁奖典礼上获奖,黄日华也没有出现这也许是他演艺生涯中最无声也是最沉默的结局。
如此感慨万分,只为了经典排挡,实力演员,时光一过,便成为过去,成为历史,成为我们这代人有幸欣赏和看到的一道风景。
难道不是吗,判个几年放出来,人家女孩毁一生。
特别有钱或有权的。
杀人放火金腰带。
不过石sir应该偷偷干,不要老跟人争辩,一下就暴露了很少见靖哥哥演坏人,但一点不违和。
姜还是老的辣。
一定要我写满140字啊,写满了没有啊啊啊。
还有剧里那个靓爆好喜欢穿背心,有次还是羽绒背心。
就跟小时候不理解港片里面的毛线无袖高领一样,但无袖高领时尚多了。
这次应该够了
突然发现一个人老了,还是可以这么有型。
看到苗侨伟和萱萱,就好像个成熟男人那么宠爱,有爱啊。
剧情也是不错,如果是我被冤枉入狱这么多年,不变态才怪啊!!!
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探案剧,乃至于曾以为stone的冤案只是一个贯穿剧情的线索和剧情,就像一千零一夜,大故事套小故事的那种。
看到stone为自己的冤案费劲心思,我虽然觉得不对劲,但还以为是剧情推动需要。
看到第七集的时候,心里想,stone不是要重蹈萧峰的覆辙吧:心里一直想着什么真相啊,复仇啊,甚至可以忽视他的爱人,可以不顾纪律,太偏执了。
忍不住上豆瓣搜了剧情,原来不止“萧峰”了,还黑化了……真是没有想到啊
一開始一直覺得,《刑警2010》的宣傳賣點僅僅在於兩虎近30年之後的重聚首。
對於這種近似于一種情意結式的虛幻賣點,實在是沒有辦法引起我的共鳴。
兩位阿叔自然是有型有款,但鑒於《富貴門》之後的綜合征,讓我對一班“叔叔阿姨集體拍拖”產生了一種近乎恐懼的觀感,因此,對於這部戲,初初也僅限於讓我極度不感冒的“兩位阿叔聯手破案”而已。
因此,無論雜誌或者論壇如何推薦,身邊的好友如何稱讚,我都一直沒有動過要看這戲的念頭——況且,如今港產刑偵劇的質量每況愈下,這是不爭的事實。
決定要看是因為對《法證3》的失望,因為失望,所以幾乎飢渴地想找另外一個替代品。
於是在竟是有點不情願的情況下,選擇了《刑警》。
關於案件,一開始就聽說裏面的很多案例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稍稍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灶底藏尸案、Hello Kitty 藏尸案等等臭名昭著、令人髮指的變態案件,注重的不是破案的技術手段,而是案件本身。
因為案件的犯案者通常都是經歷過人生的重大變故而人性扭曲的,於是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壓抑而驚悚的氛圍,揮之不去。
果然,世間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人心。
港劇裏面的確很久很久沒有出現過這種“重口味”情節了,通常都是法證、或者讀心甚至通靈等等充滿噱頭的刑偵劇,過度強調手段,於是令刑偵一脈在港產劇裡的光芒日漸埋沒。
全劇貫穿著罪與罰、規與矩、公理與正義的深刻探討。
十五年的冤獄,令Stone 的心態漸漸扭曲,法律的漏洞、執法與審判之間的灰色地帶讓他痛苦得幾近瘋狂。
當他第一次手執左輪手槍殺死害自己坐了十五年冤獄的始作俑者之時,復仇的快感、執行私刑的刺激感、淩駕於法律之上的優越感都已經然他無法自拔。
於是他一次又一次地踩過界。
玫瑰花殺人狂案件,他認為兇手抵死,就偽造指正兇手證據;交通肇事案,他認為兇手跟他一樣在警惡懲奸,就暗中幫兇手毀滅證據。
如果說這些案件上他還懂得“適可而止”的話,那麼到了烹尸案的時候,他就已經自我膨脹到了一個沒有人可以遏制的地步,設局讓幾個嫌疑人自相殘殺,幾乎搞出人命;到了後山藏尸案,他乾脆親自動手,解決了罪犯。
跟著爲了掩飾罪行,他殺了一個又一個,人命累累。
一個“地下判官”到一個“殺人魔頭”,那一道界,他終究還是踩了過去。
人性的嬗變,讓人齒寒。
在這個過程中,Mad 實際上從來沒有放棄過他。
畢竟,十五年前的冤獄,如果沒有他的證供,Stone 也不會被那麼輕易地入罪。
於是他一直心懷歉疚,一開始選擇無條件相信,到後來,則是竭力想拉回好友,阻止他繼續泥足深陷。
Mad 說,沒有證據我們警察做不了事。
Stone 說,警察的職責是有效防止罪案發生,如果等有人遇害了才做事,這算什麽?
兩個人,似乎都有道理,兩個人,從各自的角度出發,都沒有錯。
我有時會想,如果Stone 生在古代,生在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的草莽江湖,他一定是一個令人敬仰的大俠。
但可惜,他生在現代法治社會,所以他的一切做法,以暴易暴,最終同樣逃脫不了法律的制裁。
全劇中有一個鏡頭反複出現,就是Stone在自己的房間,盯著貼在牆上的泰美斯女神的海報,滿臉的心嚮往之。
不難估到,此刻的他完全當做自己是一個神,一個擁有決斷他所認為的罪犯生與死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然而,泰美斯女神蒙住雙眼,仍掩飾不住的悲憫,卻讓我們看見一個註定的悲劇。
這是Stone 的悲劇,某程度上也是法律的悲劇。
最後在天臺上,亦是Mad 與Stone 最後的較量。
Stone故意設了一個局,製造一個天大的誤會讓Mad以為自己殺了他的未婚妻,並且一切都物證無據,煙消雲散。
為的就是激出Mad心中的魔鬼,讓他明白他跟他,其實都一樣,只要Mad殺了自己,那麼就證明,到最後,還是他勝利了——在切膚之痛下,唯有手中的搶,才是王道。
這個情節讓我想起了《七宗罪》的最後一宗——殺戮。
竟然是讓案件的執法者殺了自己,最後完成無懈可擊的“七宗罪”。
但是Mad沒有這麼做,在極度的憤怒、矛盾近乎失控的情緒下,他仍然沒有私自解決Stone,只是朝著空地連開數槍,最後昏倒在Stone身邊。
Mad的昏迷,與其說是腦瘤作祟,不如說是情與理的糾纏碰撞。
但這畢竟是戲。
現實中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如此高智商高情商無人知曉。
但所有人都知道的是,任何一部法律都有漏洞,有漏洞,就有不公平、不公正存在,就有人逍遙法外,就有人含冤莫白。
法律之下,是罪與罰的拉鋸。
到最後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沒有完美的法律就如同沒有完整的人性一樣。
但是當一個人自以為可以淩駕於法律之上,玩弄他人的生命于鼓掌之間——哪怕那是一個罪人,那麼,他人性的缺失,又該以何來彌補呢?
这部剧7.7分真的低了,个人觉得这部犯罪剧9分以上没问题,因为这部剧把犯罪心理、人性剖析的非常好,这一点是我看过那么多犯罪、警匪的电视剧、电影里做的最好的。
演技更不用说,连配角的演技都相当到位了,那些变态杀手、双重人格精神病、男一男二都刻画的入木三分。
整部剧情节紧凑,短短三十集就描述了不少案件了,没有过多的感情戏,其实很多警匪片都犯了感情戏过多的毛病,这部剧没有。
剧情更是不用说了,石东升这个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及对于法律、人性的思考其实是很有深度的,不是一般警匪片单一的维护社会治安那么简单。
唯一值得吐槽的就是为什么男一男二对给他们戴绿帽的女人那么好?
现实里真的没见过被戴绿帽的人还能那么好说话!
还有就是石东升的老婆老女人一个真的那么抢手吗?
真看不出来!
Mad Sir查案手法好浮夸,Stone的女儿缺心少肺吗咋这么喜欢蹿倒亲妈和野男人好呢...Canson死得太匆忙了(怨念)
看的时候,写了些微博,就不重述了,总体还是有惊喜的~
第11集上司询问stone和mad,大sir被杀现场的情况,两个人各种摸鼻子 啊O(∩_∩)O结尾大赞!
为了学粤语而已,话说黄日华老得都不能看了。
难看,它死了。
我试想过三个关于结局的。一是黄日华老婆死了。死前煽情一下,于是他自杀了,当然,死不悔改。第二是苗侨伟被黄日华爆头,黄日华想起昔日兄弟情,醒悟了,苗侨伟也时转运来的脑瘤和子弹一起取出。三是萱萱假象的死后,苗侨伟杀了黄日华。黄日华不成功便成仁,苗侨伟成为黄日华第二。这个是我想看到-~
比《公主嫁到》好看多了
黄日华真的老了,三哥还是那么帅,剧情一泻千里
魔鬼的路,也是可以由善意铺成的。里面的案件据说是由真实事件改编,但是案情设置和破案过程感觉还是比不上巅峰时期的刑侦剧,开头神似与敌同行,结尾部分有七宗罪的痕迹。总的来说,算是TVB近年来拍的不错的片子。
作为TVB这么多年的fans,看到演员表,就知道一定要看啦~~~
结局很棒~tvb的编剧没的说!虽然有些些美剧的影子,但还是不乏属于自己的亮点!结局就是最大的亮点!
磨叽死了,台词剧情都好尬,看到第10集实在看不下去了,2000年以后的港剧直线下降
TVB的案情来来去去都是那些~差不多全都猜到了。。。演员也是相当的不得劲~三哥虽然一如既往得帅~华哥变成坏人~但是最后一个镜头看到华哥那个老伯伯的手。。。神马五虎。。。俱往矣。。。btw~~王浩信很帅很可爱喔!!哈哈~~~~
我只能说,黄日华好惨!!
有时候tvb的编剧让人摸不着头脑,忽然给你一个出乎意料的主线大转折大部分时候人性变化太过生硬,大出乎意料搭上许多小俗套。但是看tvb片的时候还是蛮享受的,毕竟剧情和演员使他们的中坚力量,一年到头不停地编剧情也很厉害了,但是为啥每个tvb破案片都有人格分裂,连环变态强奸杀手-。-
各种血型各种抄袭 黄日华真的演不出坏人 可见看演技还真的是要看能不能成功的塑造坏人
结局很好,瞬间加一颗星
其实黄日华黑化的线不错,苗侨伟总的来说也算有一定魅力,但是MAD哥这个角色实在太抄《神探》了,而高志伟神探是TM精神病人啊~你探案时分裂,不探案时候桃花旺到飞起……
黄日华你也太不会保养了吧,全程2个大眼袋的
还好啦,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