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拉法尔第一个出场吗,我很喜欢他,明明是个孩子,却还是义无反顾的为真理献身。
明明是个很好的题材,却拥有垃圾的制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黑,为什么要白屏过场,为什么要闪我那么多次,谁说晚上没有烛光就一定那么黑的,月亮很亮的好吗,没有灯光也能看见路的好吗,难道你没有一次是月亮出来的时候吗,那你看什么星星啊。
明明一些应该是振奋人心的画面场景,居然描写的那么平淡。
如果不是剧情真的好,按照这个作画真的不是很想看,全剧经费最高的居然是op,现在不是给点经费给《蓝色时期》了,给点经费给《关于地球的运动》吧。
即使看到了第三代还是忘不了拉尔法,这就是白月光的威力吗。
地动的剧情很好,传承,知识,思考,如果不是摊上这个制作,他是可以接过《葬送的芙莉莲》的棒的,结果接过了《蓝色时期》的棒。
文戏无敌,作画零分,完全没有演出该有的感动,但是剧情支撑起了一整部剧。
最后两集的时候一直以为和前面的世界是两个世界线,毕竟拉尔法没有死去,但最后的那封寄回来分利润的信连接了两个世界,是让我感觉很棒的一个剧情。
我们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开始研究上地动说的,但我们能窥探到他们的热情与思考。
还有很多细节与剧情,也有很多人在写,那就不是我的领域了,或许这部番留下的就是“感动”,在迷茫中前进吧。
我知道,作为教会的信徒,不该轻率地使用这样的形容,但除此之外,我也找不到其他的形容了。
文字,简直就像是神迹……文字真的非常强大,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你会为两百年前的记录而流泪,也会为千年前的故事而欢笑,你能相信吗?
我们的人生,被死死地囚禁在这个时代,但是,只有在阅读文字的时候,能够感觉到过去的伟人们在向我亲口讲述,在这个瞬间,我感觉我挣脱了这个时代。
思想化为文字留在这个世界,可能会在遥远的将来去推动另一个人,这简直就像是…神迹啊。
四星🌟🌟🌟🌟这样一部几乎全是文戏的作品,做成动画场面调度和分镜设计至关重要。
但是显然动画制作这块有所欠缺,不是不好,就是寡淡,好几个名场面明明可以再上一层楼直接封神,但就是差一口气停在那了。
还能不至于索然无味全靠原作优秀的底子在撑,但即使如此后半段也有点平淡乏力了,特别是最后两集太过温吞,甚至于在最后几分钟点明主题前显得意义不明。
如果制作跟上,应该有望成为进巨第三季part2和冰海战记第一季那样的文戏神作。
剧情推动部分,嘴炮太多,经常对峙的双方在大段大段讨论哲学命题。
角色讲了很多,观众听得很感动,但是听完再一想发现好像也没讲什么。
这个问题感觉是日本文学哲学作品通病,叙述巨细靡遗,但有效信息密度低,重在传达一种充沛的感情。
嘴炮输出后紧跟着角色的重大观念转变,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容易就想开了。
有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朴素的哲学思考,稍显粗糙但是挺有意思的。
结尾白底黑字的后日谈有点让我起鸡皮疙瘩。
四代主角,惊心动魄甚至献出生命,都只是历史乐章的序曲中的一个音符。
引用拉法尔的幻影对诺瓦克说的话:你们并非历史的登场人物。
真理美吗?
是一种完美的规律?
如若它不够美呢?
我只觉得它吸引人类并不需要依靠美感,或者归于美的概念过于笼统。
真理更有一种清晰,顺畅的明亮,总可以举一反三、生根发芽,开创无限的可能性。
但非要归于美感,我觉得可能还是小瞧了生命的感性与艺术精神。
看这部漫画和自学时理解数学与物理的知识与历程感觉极其相似。
还有代表各阶层利益冲突与抗争的朝代更替,体制变革[亲亲],就像max和恩格斯。
期盼着,人类的未来是一片光明、和谐,那里会是天堂。
以我对现实中对人类的观察来看,能够理解真理和体会它极其重要,并非无用之物,已经是一种难得的行为。
对于非专业的研究机构的个人来说,会落入一种平行的孤独感。
但可喜的是,人工智能在疯狂的生长。
不遥远的未来,便会成为我们极为可靠的助力。
普通人也不能放弃学习啊。
一起努力吧
哥伦布运用航海技术的突破,个人的勇气与胆识,皇室的资助,完成了对托勒密经典时空观的颠覆,达成了《地:关于地球的运动》里一直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情,但是,事情果真如此么?
首先,虽然西班牙帝国的宰相也是教皇,但教会却是信奉托勒密经典时空观念的,欧洲处于世界中心,而妄图前往传统地理意义上的边缘只能招致毁灭与不幸,所以为了维护教会统治便只能海禁。
但是,哥伦布航海又是谁资助的?
没错,还是宰相。
怎么可能作为教会的最高领袖,一边海禁一边资助违法行为?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并不,海禁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经典时空观,维护经典时空观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教会精神统治,进而维护西班牙王庭的统治。
那资助哥伦布又是什么?
原来,统治从来都是双向的,一方面西班牙刚刚确立托勒密的统治地位,统战价值大于科学价值,但是统治并不稳固,中期的西班牙帝国面临严重的通货紧缩,国内竞争压力非常大,于是资助哥伦布看重的是哥伦布承诺会为帝国带来大量黄金,解决通缩问题。
教会的禁止是帝国的“显教”,实用主义才是帝国的“密教”。
曾生活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人应该对官府对商业行为的规划并不陌生,而后续西班牙的衰落也是因为制度僵化。
所以,看似科学革命和启蒙理性的大航海根本不存在,在显教与表象背后,只有一种实用主义至上原则的密教。
启蒙理性,一开始就是欧洲各国皇室资助的,至于革命,则是两种统治力量对于谁更先进谁更合法的一决雌雄。
启蒙痛斥宗教迂腐,然而启蒙就“进步”么?
启蒙胜利后,欧洲发生了技术理性至上,过度劳动,以理性为由大规模杀人,启蒙真的进步么?
启蒙后紧接着是启蒙理性的实践和启蒙辩证法的批判,怎么能只学启蒙不学启蒙辩证法呢,那怎么凑成黑格尔的正反手,正反合题教学呢?
保守与进步的背后,不过是千年来的生存疑难,扩张还是收缩,静止还是运动,而非高下之分。
须知没有哪种形态能一直“赢”,宗教在两千年前也是革命性的。
像我这么低阶的人,看这么神性的作品,除了带来感动与震撼还容易让人脱离现实,都不知道今天该怎么去上班了。
觉得死亡也并非很可怕的事情,可怕是因为无意义,而我们低阶之人的人生本就是无意义,所以让人陷入虚无主义。
为什么要写一百四十个字才能发表短评论,这个规定是谁定的?
气人,我不知道写什么了。
关于《地-关于地球的运动》很偶然啊,因为音乐🎶知道了这部番,前三集看完并有了诸多感慨,对于种种回答与感慨想以星辰的隐喻展开。
当教廷的绞索成为最精确的日晷 当殉道者的血氧浓度测量宇宙膨胀速率 我们终于读懂—— 所有为真理的死亡, 都是重力透镜对文明的温柔作弊
文字太棒了,这个世界不能没有文字,是乔妹说的“文字就是神迹”,因为文字,我与他们共鸣,因为文字,以后的我将永远不忘此刻的震撼与感动。
看完感觉是一首献给人类认知革命的狂想诗。
它撕开了历史教科书中“地动说战胜天动说”的扁平叙事,将血与火、谎言与癫狂、怯懦与觉醒编织成一张人性的星图。
真理的传递就是无数凡人用肉身搭建的巴别塔!
真理使功利主义者坦然赴死,自由使害怕死亡者步入地狱。
在138亿年的恒星生灭史中,一个人一群人竟愿为“地球绕日”的真相流血,这很荒诞,但这是最壮丽的宇宙诗篇。
当拉法尔发现“活下去的损失大于死亡的价值”时,功利主义逻辑竟指引他走向了神圣性,他完成了一次存在主义的蜕变。
布鲁诺在鲜花广场高喊“你们比我更恐惧”时,他捍卫的不仅是日心说模型,更是「质疑权威的权利」本身—— 这种权利,才是真理长河真正的河床,教会点燃布鲁诺柴堆的火光,最终照亮了牛顿的苹果……一代二代三代无数代的蜕变与牺牲,构成了一场薛定谔的殉道——只有当后世有人接住坠落的火种时,死亡才被赋予意义。
”
会被接住吗?
会的啊,历史给了答案,现实正在经历,当每个质疑的声音都在世界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熵增,当大脑皮层正在复现十万年前某个仰望星空的智人神经元放电模式,当所有闻道者共同编写宇宙的源代码,文明便获得了某种宇宙学意义上的永生。
而这个火种问题通过光缆传输时,会与1633年伽利略审判词的数据包共享同一条海底光纤。
这份震颤将传递给下一位仰望星空的人——他们将继续撕裂理性的帷幕,在真理的伤口里播种整个星系的玫瑰!
在超新星爆发的光芒中,重元素开始星际旅行。
138亿年后,这些星尘构成了我们睫毛上的盐粒和他人掌心的温度。
这是星尘改变组合方式的漫长过程,而人类所有悲壮的坚持,不过是宇宙写给自己的情书中,最动人的语法错误!
下次请在一个地球🌏会动起来的世界相遇吧!
地动说不需要鲜血证明,却需要鲜血唤醒蒙昧;正如星空不因人类的凝视改变轨迹,却因人类的凝视获得意义。
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看的时候泪流满面,看见这两千年的种种付之一炬,看见他穷极一生证明了一个错误的理论(错误不等于没有意义),看见他们死在自己热爱的星空下,看见太阳照常升起,很遗憾眼泪表面张力不能托起整个星系的求知欲,但好在《天体运行论》真正的传播介质,从来不是墨水,而是十万年来浸泡人类书卷的泪水之海。
所以我才我会在自己粗糙的生命体验中,听见宇宙齿轮的咔嗒声。
这是我第一次抬头拍的星空,路过的飞机成了想象中的星链计划,仰望星空,真的是一件幸福美好的事情哦 最后想分享一下开普勒第三定律(这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问世前的宇宙秩序密码):轨道半长轴 a 的立方与公转周期 T 的平方之比为常数k我更喜欢它诗化表述:「行星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永远等于人类热泪的平方乘以光年」
地:关于地球的运动 (2024)8.42024 / 日本 / 剧情 动画 历史 / 清水健一 / 坂本真绫 速水奖《关于地球的运动》动画完结真的太有感触了。
写点什么记录一下心情吧。
我是从漫画还没完结就在追的原作党了,当时无论怎么安利漫画都安利不出去,但动画化之后身边的朋友突然都愿意看了,并且从中得到感动和我讨论了很多相关,sns上也能看到不少二创,超级幸福……所以我非常感谢动画化的宣传作用的。
有很多人在说动画烂之类的言论其实看多了反而心烦,一是罪不至此,动画还是有很多值得谈论的点比如oped、声优们的演绎,作为漫画改编它至少做到了没有乱改崩坏而是忠实还原,这一点已经很够了。
看动画还是能给原作党带来很多新的感想的;二是如果人人都说动画不好那只会劝退路人,看原作也是要门槛的,动画没有差到毁原作的情况那去看看又有何不可呢?
只要能传递这份感动,那无论以什么形式都可以呀。
我觉得地动这部作品可能本身就很难改动画改得好,文戏占很多部分,又有很多震撼的分镜是以漫画/文字形式体现才能做到最优,这些是可惜的地方。
实际上因为原作的性质,动画也很难像热血番或者战斗番一样能在画面上钻研到极致。
地动动画中有打戏的部分其实都做非常不错,足以看出制作组并非偷懒或者不用心。
但每周播出时和纯动画势的朋友们一起交流感想、上推特看到极高的讨论度,认真分析的、产出二创的人中也有不少是纯动画党,都会让我觉得这份感动能越传越广真是太好了。
如果动画真的一无是处也不会吸引人来看了,也不会把感动带给这些人。
地动原作的伟大固然无法超越,但我也不想看到一味给动画唱衰导致众人提到动画的印象就是负面的。
动画播出的这半年时间真的很开心,谢谢陪伴。
也衷心希望这样的好作品能被更多人欣赏,感谢在这会动的世界里相遇。
开始追这部动漫应该不是它上线的时候了,当时看到这奇葩名字(笑)算让我眼前一亮,于是随手搜到点播出片段,感觉话题是我会感兴趣的内容,遂开始追番。
第一幕(主角为拉法尔)中,故事的主体留给我的印象不甚好,无非是一个比较老套的献身故事,而且由极其年幼的主角来完成这一献身行为,颇让人有悚然之感(另,在终幕中if线的拉法尔为了获取主角阿尔伯特之父的秘传知识而“失手杀人”,也不过是第一幕那个形象的一体两面——即教会所代表的保守派势力不无道理,过剩的好奇心确实伴随着动荡不安);反而是下面这位阳光开朗的大叔
第一幕诺瓦克一上来的塑造就让人明白这是个狠角色:
倾倒从同一人身上剥下的指甲片 在他正拷问的对象经受过一轮十指连心之痛却仍未招供后,漫不经心地展示从同一个人身上连带血肉,耐心等待数轮重新成长后剥下的指甲片,可谓诛心;在故事中也是步步紧逼,接连用不同手段逮住了拉法尔的老师(名字一下忘了)和主角自己——而据他自述,他如此铁石心肠也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免受歪理邪说侵害。
啧。
不过,在此幕的尾声,诺瓦克也结实地吃了一瘪:当主角展示足以致死的罂粟粉,他火速跪在地上干呕,后悔于大意到和他在一间囚房里共饮,而主角却只是以毒酒敬自己,为了真理放弃了年轻的生命;诺瓦克此时既狼狈不堪,也对主角之行为理解不能。
接下来转进到我以为最精彩的第二幕,主角之一奥科吉是一名低贱的雇佣兵(?
),有一位在人生绝望之低谷中因“完美的天文图景”而重拾希望的前辈;与前辈相比,他显得相当低沉消极,甚至为此不敢抬头看天。
奥科吉的幻想 两位在一次任务中偶然接触到一位继承了初代主角拉法尔之地动说研究的“邪教徒”,本应负责押送他的前辈被说动,在一番与以诺瓦克为头领的裁判所人员血战后侥幸逃脱,并继承了那份十年前的研究遗产;在确认过后前辈认为这些资料利用起来绝对大有可为,但在回到村镇的路上前辈又意外丧失了生命,临死前把不属于奥科吉的使命郑重托付给了他; 不得已啊,奥科吉不愿辜负前辈的期望,在镇上找到了另一位主角——巴德尼;他本来是中央修道院大有前途的天才修士,但却抑制不住追求成为“超人”的可能,去探索那些所谓“不应该关心”的知识,最终因偷看禁书,带着一只被滴蜡致盲的眼睛被放逐到了这座边陲小镇。
刚接待携带部分资料而来的奥科吉时,他的态度还相对冷淡,然而在确认过资料的内容后,巴德尼心中又重新燃起了不凡的求知之火…
在为证明地动说而或奔走或枯坐的日子里,两位遇见了诺瓦克的女儿——偏偏喜欢上天文学研究,并在两位的肯定下建立了信心,最终投身于传播父亲眼中的禁忌知识(不过,这也是很多年之后第三幕的事了)的乔伦塔,以及为了构建“完美的地心说模型”似乎白白付出了一生,在和主角团斗法失败,弥留之际选择了释怀的卡里奥斯特罗伯爵;在这段旅途中两位也“救赎”了自己——悲观厌世的奥科吉有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主动写了一部关于证明地动说过程中见闻的小说,也在面对强敌的诺瓦克的重新来袭时咆哮出声:
他鄙弃了对于死后虚无缥缈之事的恐惧 而本来宣称如自己不能证明地动说,为了超凡之目的会毁掉所有相关资料的巴德尼,也在目睹了奥科吉的行为后“嘴硬心软”了,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留下了作为火种的资料。
在奥科吉临战前,巴德尼为之洗礼(?
) 这么一个短暂而又美好的故事戛然而止,终结在冰冷的绞刑架上?
在星空之下,两人慷慨领死终于逮住两人的诺瓦克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守护了女儿的结果:命运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在他的“政敌”的授意下,他的女儿乔伦塔被两位异端分子牵连,在他行刑归来之前就已经被绑在同样的绞刑架上熊熊燃烧,(虽然我们知道,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他守护的亲人就这样消逝在火焰里…铁血的男人崩溃了。
更可悲可笑的是,他此后颓废纵酒二十余载,提起精神出的第一趟任务就逼的自己女儿(已经成为宣扬地动说的反抗军领袖)在他面前自爆而亡,而他在随后终于了解到自己的“反派”处境——拉法尔,奥科吉,巴德尼和乔伦塔为真理而赴死,而诺瓦克却为了妄念而在自己间接创造的悲剧中痛苦地苟活了那么多年。
三代故事中的共同反派至此人物弧光丰满矣极,让人生不出太多恨意而有所感慨了…
苍老的诺瓦克,临死前的领悟 第三幕的故事,虽然我认为其并没有网上一部分声音认为的那么不堪,弗雷和诺瓦克的旧时代精神仍然和解放教派,解放思想以及德拉卡的新兴资本主义精神形成了足够有张力的对峙;但独立于其他几幕的人物塑造倒也算不上多么精彩,略过不谈了; 第四幕:话锋一转,回到真实世界,中世纪波兰王国。
(却也不算意外,毕竟前三幕塑造下的地动说证明过程像极了中学科普教材里的一些科学史神话,显然有别于真实的历史)故事的主角阿尔伯特.布鲁楚斯基——真实世界里哥白尼的老师,也和平行时空里的主角们一样用想象力的双眼望向浩瀚的星空并为之震撼,在他的启发下,“天命之子”哥白尼在尾声中终究是走上了这条道路。
不过不得不吐槽的几点:一则用主角对自己父亲和平行世界拉法尔老师的生死冲突来调和和否定前三幕故事里的一些对立做法,略显生硬;二则本来据说在漫画里震撼人心的结尾“?
”在番剧中表现效果实在是不怎么好。
比较难绷的一集 总而言之吧,基于其原作的思辨水准,是一部还不错的番剧,值得一看;但我感觉去找漫画资源比来看比观看制作本身乏善可陈的番剧可能接收效果还会更好吧。
以上。
我得承认在看动画之前曾被“漫画原作是神作”之类的宣发术语影响到,抱着略高于一般TV动画的期待开始观看的——尽管它没有达到我的预期,这仍然是今年为数不多可看性不错的一部动画了。
拉斐尔篇:中世纪欧洲的某个角落(我猜是意大利?
),一位名叫拉斐尔的神童在即将前往神学院进修神学前,被一名异教徒的地动说理论影响,最终也以异教徒的身份被烧死。
结尾处被拉斐尔保存起来的资料再次面世,看起来很像是一场接力叙事(虽然不太可能,但如果是轮舞结构的话就更美妙了)。
以一般TV动画标准看,虽然视听上比较平庸但是叙事流畅,制作组在某些可以大肆煽情的片段保持了克制的立场,这一点相当值得夸赞。
如果稍微提高一点标准,那这个小故事可以被挑剔的地方就太多了。
首先是叙事的底层逻辑与叙述的主题不搭。
东方人对于西方的科学进步总是抱有一种类似禅宗顿悟式的幻想,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牛顿因为落下的苹果而悟到了万有引力。
拉斐尔则因为摔了一跤领悟到地动的可能性——说实话我觉得此处更可能领会到相对论……在结尾处再次发现藏着资料的石箱,和武侠小说中坠落悬崖发现秘笈如出一辙。
用神秘色彩包装科学与逻辑,然后去对抗本身就充满神话色彩的宗教,无疑是一种滑稽的魔法对魔法。
但是,从TV动画制作的角度看,以上算不得什么缺点,毕竟神秘主义一向观赏性好,谁又想在一周播一集的动画里看严肃的哲学讨论呢?
那么接下来我想说说角色塑造。
在第一章里登场的所有角色,或多或少有着错位感,拉斐尔既有与少年人的理想冲动又有着与年纪不符的世故与虚伪;诺瓦克则是对异端的冷酷无情以及对孩子的关怀慈爱。
想要呈现错位感带来的幽默,是很讲究隐藏和显现的尺度的,第一章里只有休伯特一个角色有这种分寸感的,拉斐尔也好,诺瓦克也罢,总是喋喋不休,不管是说出口的话还是内心独白,总是说个没完,然而角色的魅力源自观众的揣摩,而不是被简单地告知。
最后提一点,动画制作组对细节不太在意。
拉斐尔和休伯特在山顶观星,在比对星图时竟然不用提灯!
现实里的夜晚即便满天星斗,也绝不足以照亮星图。
卡尔维诺在《帕洛马尔》的“帕洛马尔在观察天象”一节中曾经详细描述“一会儿开手电看星图,一会儿关手电看天,每次切换眼睛都需要调节,让人眼花缭乱”。
说起来卡尔维诺正是意大利人,这种细节上的周到,大概正是地动组欠缺的幽默感之一吧。
另外一点我没有考证过,但是拉斐尔使用纸张看起来特别浪费,这在那个时代应该不太可能吧?
这些年看过文本最好的番剧
地动说、天动说一代接一代人的传承接力拉法尔、休伯特约兰达
欧洲历史上原来根本没有这种关于日心说的政治迫害,也没有烧死过一个日心说学者,甚至连对科学追求真理这种殉道者形象也是东方创作者臆想出来的一种形象,最典型的就是刘电工。甚至在基督教史上都没这种真实案例。喜欢这个动画的都是宏大叙事傻瓜
一生如果只能推荐一部动画的话——留着最后一话迟迟不敢点开,就因为知道又会看得哭到上不来气……我也得了鱼鱼病啦!似乎很多原著党都在骂动画,没看过原著,但是个人认为触及原著核心的传承和感动、以及对于真理不懈的追求确实有通过动画传递到。另一部分原因也可能是自己的理念与鱼丰试图在作品里想表达的理念不谋而合:不要放弃去思考、去相信、去质疑;作为渺小的人类,能为了一些形而上且缥缈的理念奉献出宝贵的生命,这本身不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吗。从来没有看一部几乎纯文戏的作品能看到集集暴风哭泣,生命的重量啊。
挚爱此类故事,为什么坚信和为什么怀疑。第一个和第二个故事都有感动人心的部分,尤其是第二个里墨水祝福。补了漫画没想到第三个故事各种意义上急转直下,没必要看了。
相似的主题但完败《万国志》,叙事和节奏太糟了,人物性格过于日本,根本不是中世纪西欧人的内核,因而观感非常拧巴
还行,剧情本身就挺质朴纯粹的,在历史的进程当中,无名的小人物也很令人动容
怎么做到把那么多关键镜头画得这么平平无奇的
最担心的就是动画没法给漫画加分,结果也不出意外地动画没给漫画加分。说是可惜吧,但能动画化已经是一种福报了。
为了剧情额外加一星
暂时3
可以说这个制作都不如一些异世界厕纸了,怪不得气死了大光头。唯一一个能给及格分的部分只有牛尾的音乐和OPED(还有音监的骚操作),你们怎么能把这么好的一个剧本给做成这样?疯房子现在到底是在干什么……
原来惨遭动画化是这种感觉……求求了,大家去看漫画吧🙏真的会感动到震撼灵魂!
都去看!
原作拥有足以封神的内容和内核。没有遇到好的动画制作
架构出色,制作贫穷难掩原作光芒。
鱼丰的原作漫画主要是对白文戏出彩,改编难度确实比较大,但是搞出来的动画演出贫瘠无趣到极致,只是按部就班完成工作,毫无动画人的专业素养,放眼近十年也是少有的失败,真是浪费如此有魅力的漫画
脱了裤子放p强行说教的qj历史类动画片,op歌不错
即使作品传递情绪的方式,生硬到近乎于说教,我也必须“力荐”,因为它反复提醒着虽然老套,但几乎被遗忘的事迹。人类之所以被冠以“文明”存在,正是因为这些跨越近百年,延续几代人,即使付出鲜血与生命,也无法克制,无法被压抑,对“真理”的追逐,我们脚踩大地,我们仰望星空,我们登陆月球,我们绝不止步于此。
鱼鱼得正 速水奖老师致力于在各个平行宇宙念经(哈哈哈你礼貌咩😂后补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