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

Life After Life,生生世世

主演:托马辛·麦肯齐,茜安·克利福德,莱丝利·曼维尔,詹姆斯·麦卡德尔,杰西卡·布朗·芬德利,伊斯拉·约翰斯顿,伊丽莎·赖利,杰西卡·海因斯,肖恩·德兰尼,哈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生命不息》剧照

生命不息 剧照 NO.1生命不息 剧照 NO.2生命不息 剧照 NO.3生命不息 剧照 NO.4生命不息 剧照 NO.5生命不息 剧照 NO.6生命不息 剧照 NO.13生命不息 剧照 NO.14生命不息 剧照 NO.15生命不息 剧照 NO.16生命不息 剧照 NO.17生命不息 剧照 NO.18生命不息 剧照 NO.19生命不息 剧照 NO.20

《生命不息》剧情介绍

生命不息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剧改编自Kate Atkinson在2013年获得科斯塔奖的同名小说。 故事讲述Sylvie和Hugh的女儿Ursula Todd,出生在1910年的一个夜晚,可她还没呼吸到第一口空气就去世了。在同一个夜晚,她获得重生并幸存了下来。Ursula发现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在不同环境中生活并死去,然后又重新出生在这个世界上,过上全新的生活。 Ursula在每一段新生活中努力寻找着正确的前进方向。她度过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段关键时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一场与希特勒的邂逅,以及诸多重大的人生事件。但Ursula如此迫切地需要活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完美人生是能拥有的吗?历史的进程能被改变吗?Ursula能拯救世界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潜行吧!奈亚子W婚情咨文第一季家有喜旺第二季触摸未来第一季善良背后充满恩典1945黎明之战那个时候~男子喧闹物语大雪海的凯纳星球的信者绝望主妇第二季半年快乐旧爱共度30天顶级经纪人烽火雁翎数字追凶第五季姐妹情深叶卡捷琳娜大帝第三季看上去很美我的青春路过你的锦年柔浪寻侠英雄传之大马帮但是还有书籍我的23岁美女邻居分身战士珍妮热线空之境界火力少年王之传奇再现糖果罐怨灵宿舍之白纸女生潘多拉的秘密

《生命不息》长篇影评

 1 ) Life After Life(书推;也涉及剧透吧)

发现评论区这边竟然没有人,让我这种没有水平的家伙占了沙发着实不好意思。

2013年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第一次开始读国外小说,首先是泽文的《岛上书店》和伍绮诗的《无声告白》,后来闲暇时候就在京东上闲逛,淘了很多好书,两部《生命不息》给我的感动直到现在都令我十分难忘。

第一部《生命不息》讲的主要是女主厄苏拉在刚一出生时就死于脐带绕颈、但她并没有因此彻底死去,而是拥有了第二次生命,在这一次生命中,医生从暴风雪中赶来扭转了厄苏拉将会死于脐带绕颈的命运——此后,每当厄苏拉因为生命中的某个错误而死去,她都能拥有一次改变错误、延续生命的机会,在书中,有形容过厄苏拉在迎接死亡时“是巨大的蝙蝠翅膀将她包裹起来”,而后,她就会醒于暴风雪之夜。

拥有这种能力的厄苏拉可以一次一次将自己从错误的泥潭中拯救出来,她甚至试图扭转第二次世界大战,暗杀希特勒。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以她的眼睛去见证人生一种又一种不同的可能性,厄苏拉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借由自己的选择影响周围人的决定,使他们的命运也能够得到改变。

第二部《生命不息》主要是以厄苏拉的弟弟泰迪为主角,读过厄苏拉的故事的人都知道弟弟泰迪并没有厄苏拉那般可以延续生命的能力,但我私以为这本书没有站在厄苏拉那样的超能力者的角度、而是选择了泰迪,一个普通的将会死于战争的男孩的角度,以如果没有战争他的人生将会如何为线索。

泰迪的人生并不完美,而如果没有战争,他也将会品尝普通人的苦辣辛酸,更容易使人共情,特别是在读到小说的结局时,作者对剧情的处理方式已经完全可以用“震撼人心”和“神来一笔”来形容,真的非常推荐大家阅读。

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我认为第二本书的意义要远高于第一本书。

另外就是,当年我看到《生命不息》要改编为剧,结果等了三四年无果就以为被鸽了,很庆幸还是出剧了,虽然我当时读原著脑补的厄苏拉的脸是阿曼达的模样ww但没关系,剧版的女演员我也很喜欢。

我还发现,在我读大学之前,特别是初中和高中阶段,阅读的小说是很多的,可自从升入大学,四年来我真正读完的小说只有“那不勒斯四部曲”,令人感慨,现在就要毕业了,我希望我能在读研期间捡起读书的习惯,把自己的生活节奏放慢一些。

我写的这堆东西,称不上影评,但就是很想跟大家分享,欢迎大家抨击和评论,而且年代久远了,我对书中的一些理解可能也因为当时认知水平太低而不到位,也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我的拙见生气,这也是我在豆瓣的第一条长评,只希望能跟大家推荐一下这两本书,毕竟,原作真的太冷门了,这样的佳作,冷门是很可惜的吖🥲————————————————————已经看完四集了,尽管已经早就知道剧情走向,但还是震撼。

我感觉大多数人可能并不喜欢这种没头没脑的讲述方式,一次又一次重复人生,全剧看下来也没有能够掐中人要害的爽点,但我可能就是更加偏向于这种婉婉道来的节奏吧,这种故事往往更加能够使我感动——关于命运的思考,有两类结构,一种是关于轮回与循环,就像本剧,另一种则是平行结构,不同人在相同时空或不同时空的命运走向会有令人惊讶的重叠和相互影响,这种结构我最先接触到的是《时时刻刻》,两种结构融合之作的代表在我而言是我心中的神作《云图》,只要是碰上这种题材我必然是不顾评分,要自己亲眼看的。

我也知道大家或许会对我的选择感到不屑,但我真的好喜欢这样的讲述方式所以对不起啦🤣🤣🤣🤣而且,我没有想到,本剧饰演Jurgen的演员竟然是德剧《暗黑》里的约拿,真的太喜欢这个演员了🤣🤣🤣🤣戳中了我对德国男孩所有的幻想,清一色实力派演员,千万要亲眼一看呀。

另外在这里,我还是想要借这部剧来谈一谈厄苏拉的弟弟泰迪的故事。

我还是很期待BBC能够继续将讲述泰迪故事的《生命不息:归来》搬上荧幕的,在这一部的故事中,泰迪将成为主角,以自己的双眼去探索人生,褪去了厄苏拉的奇怪能力后,泰迪的故事会显得更加的“平缓”和“无聊”,我认为作者是在借由让读者在阅读中经历一遍泰迪枯燥且平凡的人生,才将故事的立意在结尾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本名叫《斯通纳》的书,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的人生,将书捧在手中,也是将作者笔下主角平淡的人生捧在手中,而从那令人唏嘘的人生中又能窥见自己的缩影,于是实则是将读者自己人生的一种可能捧在手中,也非常推荐有能够感受类似乐趣的大家阅读。

 2 ) 太迷人了,BBC新作我沦陷了

BBC新作来了。

迷你剧,全季4集,每集1小时。

也就是这四个小时,给了天天莫大的触动,有过平静愉悦的心情,也又有过疯狂快乐的瞬间;有过紧张不安的情绪,也有过无法排解的愁苦焦虑;有过俏皮可爱的窃窃偷笑,也有过守到堤坝决堤最后一刻的泪流满面。

而之所以会有如此复杂如此丰富的情感,便是因为这部剧。

它直述生命,诉说着美丽、死亡、重生、遗憾、执念等一切美好或者不美好。

《生命不息》Life After Li

共4集《生命不息》,用最美的语言和镜头,讲述了一个神秘的故事。

一个小女孩,从她出生起,就面临着生命的各种死亡。

脐带绕颈、溺水、瘟疫、意外、家暴、战争……每次她死去,都会再次重生。

为了下一次的生命能够得以生存,她拼尽全力避免死亡的各种可能性,对危险的人和事敬而远之,但是死神总是悄悄来到,乔装成不能辨别的模样,在不经意的某个瞬间。

第一次,在她还是婴儿时,刚来到人世,便没有了呼吸。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深夜,脐带绕颈让她失去了生命,医生的缺席让这个生命失去了挽救机会。

第二次,又回到了那个大雪之夜,医生在大雪封路之前赶到了这个即将临产的女人旁边,也因为他的到来,才有了这个小女孩Ursula。

不过,在她还是婴儿时,Ursula就已经嗅到了这个世界的危险,比她早出生几年的哥哥试图用落叶捂死这个小婴儿,家里的窗户又高又险, 母亲因为有了下一个孩子也因此照看的精力都转移到了新婴儿身上,因此,Ursula在海边玩耍时,溺水而亡。

再一次,Ursula的生命重来,产科医生即使赶来,她逃过了脐带绕颈。

父亲及时出现,身上的落叶被清除。

海边的写生画家及时发现,把她从海浪中抱了回来。

这个时候,Ursula的小脑袋中,已经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

而她下一次死亡又是什么时候呢?时值一战,父亲参军,常年没有消息,母亲给孩子们买来洋娃娃,并且骗他们说,这是遥远的父亲送的。

而正是为了不失去这个洋娃娃,Ursula尝试冒险,也不幸失足。

然后,再次回到那个大雪之夜,Ursula刚出生的时候。

《生命不息》的故事逻辑简单,仅仅是,也确实是,Ursula出生、死亡并一次次的复活。

但其内涵,并不能用这简单的一句话来描述。

在Ursula童年时期,她为了避免死亡做出各种努力,带着警惕,在每个关键时刻做出正确抉择,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她不惜付出伤害别人的代价,也要换爱的人周全。

在Ursula少女时期,她做错了选择,或者说没有学会,或者说从未学过拒绝,导致十六岁的她就怀孕了,但是,死神并未在她内心最痛苦的时候,取走她的性命。

童年时期的她,如此抗拒死亡,而此时此刻的她,极力地想要拥抱死亡,死亡却弃她而去。

如果说我们的人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那么我们截止到现在的生命便是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焕来的。

《生命不息》,通过一个小女孩的故事,提供了无数个可能性。

假如我们的生命死在战争中?

渺小且卑微。

假如我们的生命消失在对亲人的眷恋中?

假如我们的生命在最开始时就死于襁褓之中?

根本就没有下文。

假如我们的生命死于花前月下?

会让死亡更美好吗?

会更加的心甘情愿吗?

假如我们的生命,仅仅是死于“不懂拒绝”这四个字手中呢?

假如我们的生命,仅仅是为了一个仇杀的目标而长大呢?

假如我们的生命跨过了意外、疾病、战争,安享终生,却始终抱憾呢?

假如生命是我们自己选择结束的呢?

假如我们的生命在抑郁和咆哮中愈来愈暗淡无光呢?

死亡便成为唯一出口。

上一世的巨大悲惨,让这一世的她终日郁郁,也让下一世的她为复仇而活。

那什么时候才是终点呢?

对于本剧来讲,是小女孩真正接受死亡之后。

对于Ursula来讲,没有终点。

在最后一集末,Ursula的姑姑问Ursula的爸爸,你愿意再活一遍吗?

爸爸的回答是,哪怕是为了再看一次Ursula学走路,他都愿意再来一遍,即使他曾经经历地狱般的一战。

当Ursula的爸爸询问Ursula,你愿意再活一次吗?

Ursula也回答了愿意,因为她已经发现了生命中的那些美好。

为了那些美好的时刻,也许短暂,也许稀少,但也会再去一遍一遍地、历久弥新地、去感受,去经历,去拼尽全力,去爱。

《生命不息》娓娓道来了太多的死亡精神和生命意义,并且是以一种文艺的、浪漫的、复古的,让人心碎的方式呈现着,以至于天天想要一遍一遍地去看,去琢磨,去感受。

上次以这样的方式触动到天天的,还是那部文艺范的科幻片《环形物语》,温柔美好且刻骨铭心。

虽然《生命不息》在豆瓣仅有8.1分,但是,天天认为这部剧值得一个满分。

而且,说不定还会有下一季。

因为其改编的凯特·阿特金森原著《生命不息》,还有一部姐妹篇《归来》。

我们一起静待归来吧。

公众号【天天美剧吧】,40w美剧迷已集结,带你get追剧新技能

 3 ) 爱与痛苦——关于《生命不息》的思索

我在想剧集抛给我的问题,假如让我不断重复自己的人生,我会作何感想。

看完这部剧是在寒潮降临的第一天,我蜷缩在床上,陷入一种关于脑内思绪与现实中混乱的三天后,零下五度,城市中各处降下第一场雪,但我没有幸运看到,只是敞开窗感受它结尾或持续时的极度寒冷。

我有多久没脚踩在地面,没能有一扇漏风的窗时时刻刻叫我感知季节,没有一间坐落在弄堂,会掉落土渣,会听到邻里哪怕窃窃私语的平房。

我想念我被拆除,二十年来生活在那里的家。

这在我还居住在那里,没有搬进价格昂贵,但极度渴望楼房的时候,所没有料想到的事情。

我甚至在看到乌苏拉产下婴孩,为她取名时,想到若是哪天我会有一个自己孕育的孩子,我将为她以我妹妹名字中的一个字,作为她降生至离世的代表符号。

我没料想到,我会对家人有着这样大的依恋。

我们争吵,我们彼此隐秘的怨恨,我们恨不得以结束生命的方式脱离彼此。

可事到如今,我们却只有彼此。

我还不断想到,身为父母与身为子女的感情并不同等,尽管我长大之后,在担负起父母的部分责任,充当他们与快速发展世界的桥梁,以及看到我妹妹因背负其父母的压力,而感到忧虑,感到没办法自由生存时,以为父母与子女的地位,是有某个对等转换的时机。

可是,无论如何,在拥有父母时,我没有拥有一个孩童降生时剧烈的痛苦,那种会逼得人想要结束,或是真的让人在瞬间丢失性命的险情时刻。

我降生时,只是被动的降生了,不知即将会面临何种世界。

我只怀有对最浅显事件,最直接的情绪感受,而不能预想到,也许在当时我看来不会改变的决定,不能接受改变的事情,会以一种不知不觉的情形,让人幡然醒悟,我已经来到这里。

一如我此刻常常在梦中重返旧家,有时醒来分不清身处何处。

一如我常常在写下的文字中不自觉提起她,我的妹妹,但彼时我只觉我们是种责任契约,由命运莫名其妙订下,不是我自主选择的契约。

那时我还不懂得会有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并不由痛苦与悔恨造成,而是以温暖与无条件奔赴对方铸就。

爱。

我相信人们赞颂的伟大人性之一,它的涵义就是如此。

无条件奔赴,只要他们在那里。

我开始相信生育的苦难有其应该存在的原因,因为在生命还没降生前,我们便以性命相博,为其能够安然降生,至少每个自主选择孕育生命的母亲,都这样坚定相信,她们的孩子一定会平安无虞。

我们在期待的时候,就已经赌上现在拥有的全部,因此当他们真如奇迹般降临,我们才会对这只见过一面的孩子,送上自己所有衷心的祝愿与爱。

无论几十年后他们身在何方,只要他们需要,我们就会无条件奔赴。

在见到他们的第一面开始,母亲就会许下誓言,并尽可能遵守到最后。

因此她们是伟大的。

因为她们的血脉中,流传着选择痛苦的勇气,忍受着也许会失去全部期盼乃至生命,命运不断书写难测未来的巨大恐惧。

无论十月或长或短的艰难生命旅程,最终诞下怎样结果,她们都在喜忧参半,甚至是更不幸,全然的悲痛中,继续顽强走下去。

母亲天然领悟着爱人者的处境。

先有期盼,再是不安、恐惧,痛苦时刻紧随,却仍要付诸自己所有,在赌局刚刚开场的时刻。

母亲不会屈服,即便对手是命运。

我是没法声称自己在某些时刻转换为我母亲的母亲。

即便看起来我替她完成了许多她应承担的责任,思考她应如何面对的问题,甚至是像母亲般先一步照顾到她的需求。

因为我从没下过这样一场赌局的注。

我指结局必然未定,对赌双方实力必然悬殊,我必然赌上我的全副身家,但获胜奖品不是我如愿步入更高学府,或实现我的理想,自此余后人生按照我希望的轨迹推进。

又哪怕我一无所有,但至少我能在恢复之后,再来一场。

可假使那个奖品是生命呢。

我总不能说,这个孩子我不喜欢,他或她没有按照我希望的轨迹推进(一件最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情),所以我就把这孩子放弃,管他是死是活,另开一场赌局吧。

希望没人在这点上轻易提出反驳,不然我真是不知道要怎么继续讲。

好吧,还是简单解释两句。

不谈极端情况,因为极端没法讨论,世界上的疯子有很多,但大部分人还是平常人,接受着适度的教育,有着能融入社会生活的品性,维持着一个正常人不过高不过低,刚好能保证自己得以生存的道德感。

与此同时,完美的人几乎不存在,就是因为他们十分罕见,所以耶稣能成为基督教的神千年之久,优秀品格的人拥有独属于他们的赞歌,成为我们应当对其的榜样。

我指正常人,一个成为母亲的平常人,她们会犯下许多错误,让她们的孩子遭受痛苦,源于她们习得的自身痛苦根源,可她们至少会在你极度无助的时刻,企图给予你帮助,尽管也许那是你不期望的帮助。

她们会按照自己许下的诺言,尽可能奔赴到你身边,告诉你,在这个世界上仍有一个能够称为家,能给你提供一个躲避之处。

她们没有不在乎你的死活,而正相反,她们在乎。

想想你是如何对待你不喜欢事物的。

你会丢开它们,远远扔进垃圾桶里。

但你总不会对一个当街痛斥自己孩子的母亲,说“要是你不喜欢这个孩子,大可以把他或她丢进垃圾桶里,永远也见不着就舒心了”。

你不会这么说,是因为你知道自己先是会得到这位母亲震惊的,看待一个疯子的眼神,然后就是一个大概率会扇下的巴掌。

这孩子可是她拼死生下来的。

一个让母亲抛弃自己孩子的人,不是疯子还能是什么。

所以我说,这场赌上全部的赌局,一开始就没有下一场可言。

但这还只是最幸运的情况。

假使,这场赌局,这一位满心期待的母亲,输了呢。

她能料想到最好输法,是自己输了包括生命的全部,而孩子安然降生。

但倘若命运更残忍一点,她输的是孩子呢。

这时要怎么安慰她,她要度过多久,才敢重新站上与命运的赌桌。

我不得而知,因为我没法预想,我只知道赌输理想后,我花了整整五年,才从自我放逐当中,重新恢复起来,带着摆脱不了的畏惧,再次与命运同站在赌桌前。

甚至直至此刻也还犹犹豫豫,害怕放上全部。

我知道自己已能称为勇士,度过了游走在黑暗与崩溃的钢丝绳索,没有像其他如我处境般的同伴一样,坠入无力自拔。

我本也会是他们中的一个。

有太多危险的时刻。

走出来后,我可以看起来好像傲慢地说,是因为彼时巨大的痛苦,让我确定我的热爱我的决心。

遑论一个走出的母亲呢。

生命与理想前,我首先会保证生命,因为我知道只要生命继续,生活就会有未定的转机,一如我对旧家和对我妹妹的感情。

但是她们,那些满怀期待的母亲,那些面临生命与生命抉择的母亲,她们走出的痛苦有多么磅礴,走出的决心与爱的力量又会多么庞大,我无从估计。

所以我没法讲自己能和母亲进行位置转换,因为我从没经历过那些,她在诞下我之前就已然考虑过,或尚且懵懂,但仍然如此履行赌约规则的情形。

我想我的痛苦,无论哪种痛苦,都暂且不能和我母亲的进行比较。

就像我对她的爱,是经过充分思考之后,才能得出并认定的结果,而她对我的爱,是一种在我还不存在时,就已经孕育出的本能。

现在我不可避免地开始思考,究竟爱与痛苦有何种关系。

显然痛苦不能简单等同于爱存在,就像许多恋爱关系中,双方都痛苦时,就得考虑是否及时停止,而非彼此继续折磨下去。

但倘若身处极端痛苦的境况,你的心仍不愿停止,像孕育小孩,或是追求理想,你坚定地认为自己要走下去,并且这个虽然痛苦的处境,还能给你带来快乐、幸福以及希望的话,你清醒理智地知道这就是你必须面对,也想要面对的人生道路的话,这时痛苦就成了你爱的某种表征。

因为它没有摧毁你,没有把你的生活搅得一团糟,而是从侧面与你的爱进行比对,催促你朝向遥不可及的远方奋力前行,提醒你,你拥有何种伟大的力量。

我听过一句话,说是如何区分职业运动员与业余运动员,就在于他们是否浑身是伤。

伤害不是值得赞美的事情,哪怕是自己给予自己的伤害也不,但是放在这种环境底下,反而变为选手们突破个人极限,不断向命运桎梏发起冲击的象征。

我猜人的力量大概和爱的力量相关,而痛苦与伤痕势必存在的理由,在于他们正是在进行一场战争,个人与无形之物的战争,守卫人之所以为人,而非听从天命的动物的战争。

毕竟动物不会开办奥林匹亚运动会,以一种苦行的方式角逐出谁是最强壮的兔子,谁是跳得最高的老虎,它们只是遵循生理构造与生命的本能,天生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逃亡或捕食,再说它们何必违反自我,反正体魄最强健的兔子也不能打败老虎,跳得最高的老虎也不能吃到飞翔的鸟。

人也一样。

人再怎么力大无穷,也不能像吊塔拎起百吨货物;人再怎么苦苦思索,也不能尽数破解生物与宇宙的奥秘,甚至是思索自己从哪来,为什么来,爱是什么,恨是什么,生前对死后的影响,死后会不会有另一种世界。

按照本能来看,这些通通无所谓,饿了就吃饭,累了就休息,有欲望就繁衍,然后死掉。

这便是生命的闭环。

至于科学、文学、艺术、哲思,明白了也不能带来更多金钱价值,享受了也不能解决本能需求,倒是体育有点作用,至少能强健体魄,打架斗狠用得到。

我完全不否定这些想法,因为我一拳就叫别人撂倒,半天也爬不起来。

我甚至听过一种说法,叫做情感只是一种不愿意付出实际回报的勒索,情感只会混乱一个人理性价值判断。

我有点羡慕他们,甚至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一种更简单,更方便快捷的应付生活方式。

只是与此同时我也愚钝,因为没有痛苦从旁佐证,我不能明白自己的爱朝向哪边。

痛苦是种自找苦吃,但也像我之前说的,能支撑你走过痛苦的感情叫做爱。

就是所有人都追寻的那,无数艺术家赞美过至高无上的感情。

有点像长跑过后,度过肺快要爆炸阶段,吸入的第一口空气。

说到这里,我现在还记得小学时的体育老师,戴着一架方框眼睛,喜欢踢足球,告诉长跑后的我们不要第一时间坐到地上,屁股会变大。

那时也是这样的冬季,寒冷的温度、寒冷的天,还有寒冷,但甜美的空气。

如果没有窒息,我就不知道空气是否甜美,如果没有痛苦,我就不知道爱是否有决心。

我说我愚笨,是因为我必须得自己体验后才能明白,也许更聪明的哲人,他们不必事事经历就能明了一切。

所以我说价值判断的生活方式于我不可取,我得要痛苦。

原因在于我更贪心,我觊觎痛苦后的回报,当然不是金钱,而是种无形的东西,比如爱,比如我对自我力量的确信,比如深刻到足够死后也不遗忘的生命。

现在回到最初的问题,我是否愿意重复自己的人生。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因为我平平安安(也算吧)活到现在,也许已经是不断重复的结果了。

我有无数个瞬间可以结束,在我意识到的无数瞬间,何况我不知道的时刻。

我一直有种想法,我认为我所见到的那些不幸的人,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我自己,我本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个,只是我避开了。

以此而言,每个人都是十足幸运,但同时也不幸的人吧。

这个问题交由那些选择哲学痛苦的人思考,我让贤了。

第二个问题,我会作何感想。

我想在痛苦中迎接未知,我想找到我尚未发现的爱。

当然,我已有所爱,也会持续不断爱下去。

这或许就是不断重复着生命的我,遗留给此刻我,朦胧但坚决的线索。

20221130.

 4 ) 轮回中的人生功课

是有这样的说法, 灵魂在轮回中, 一次一次的探索各种可能性, 以学习人生的功课, 从中体验生命, 而探索生命的意义.在剧中, Ursula的不断的轮回, 其实基本上就是在描述这样的过程.人生功课, (根据 THE MICHAEL TEACHINGS)有几个对应的阶段和主题: 生存, 规则, 实现, 关系, 大图景/意义.1. 生存 - Ursula刚开始, 在幼年一次次因事故而亡, 所以她在学习如何规避各种危险, 而生存下来, 2. 规则 - Ursula生存下来后, 第二个阶段, 是学习这个社会的规则, 一切潜在的规律, 怎样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如何应对各种场景, 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才有力量... 3. 实现 - 在了解规则之后, 就是实现, 人生的自我实现. Ursula上大学, 考取学位, 独立自主, 实现自己的价值, 得到体面的工作, 和相对自由的生活.4. 关系 - 在自我实现达成之后, Ursula下一个功课的主题, 是关系. 对弟弟的爱, 对丈夫的爱, 对女儿的爱, 还有参加防空管理队, 对陌生人的爱... 当然, 这些爱都交织各种各样的复杂情感.5. 大图景/意义 - Ursula在某个时间线也许救了弟弟, 也许刺杀了H... 冥冥之中, 她觉察到了, 有无限的可能性. 这时, 她开始探索的是大图景和意义这个主题, 到底这些有怎样的意义, 要如何存在... 最后一个场景, 家里所有人在一起, 其实就在分享, 每个人对这个主题的领悟.真的是很棒的一部片子, 醇厚而回味悠长.

 5 ) 看到Teddy最后说Thank you, 突然想到也许Teddy也经历了好多轮回来救姐姐

与其说这是个女性主义叙事的电影,我更愿意将它看成是部哲理小品,随着女主角一次次轮回代入感强烈。

爸爸最后说无法忍受失去Ursula,也会想到可能爸爸也在每一次轮回中更努力一点,想改变女儿Ursula的悲惨结局。

反观妈妈Sylvia是唯一一位不愿意重过人生的女性角色,也许她才是最活在此时此刻的那个人。

 6 ) WHAT IF OR EVEN IF?

这两天看完了的这部比《重启人生》还早上映一年的英剧《生命不息》,讲的是一个叫乌苏拉的女孩儿总是会遭遇不同的意外。

死去,又反复进入新生,随之依靠自己的直觉去一点点改变命运轨迹的故事。

类似于游戏重启的这个设定,很容易联系到尼采的永恒回归。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3卷的“幻象与谜”里提到,蛇是永恒回归的动物,但只要永恒回归是反动力的永恒回归,蛇就会伸展开蜷缩的身子,变成“沉重的黑蛇”,从准备开口说话的口中垂下来。

第二集 心理医生递给乌苏拉的图片 在《生命不息》中,当女主角在看心理医生时,告诉他自己的困惑,医生给了她一本书,里面附着衔尾蛇的图“这是一条蛇,衔着自己的尾巴。

”心理医生对乌苏拉说:“它象征着宇宙的无限循环。

线性时间只是一种构想,实际上万物流转,没有过去未来,只有现在。

” 这里其实已经道出了该如何抵抗所谓的“反动力”,也就是消极的虚无主义。

和现代人通常熟识的线性时间观不一样,古中国和古希腊人一样,都有着轮回转世的时间观念。

受赫拉克利特等哲学家影响的尼采,结合先贤们的智慧提出了永恒回归这个概念,试图通过它来拯救存在,和反抗存在的虚无。

作为无缝衔接的鼻祖(bushi),阿里阿德涅(Ariadne)是出现在尼采著作中为数不多,且较为重要的女性形象。

身为古希腊神话克里特岛的公主,同所谓的迷宫女神。

尼采认为,她的智慧和狄奥尼索斯精神这一艺术性的冲动相对应,在于对生命痛苦的感知,和对于人类存在状态的深思。

Ariadne by Sir John Lavery, 1886, via Christie’s“阿里阿德涅是尼采的第一个秘密,第一种女性权力,酒神式肯定的灵魂,是与它不可分割的未婚妻。

她具有否定的、道德化的力量。

这位可怕的母亲和善与恶之母,是她在贬低和否定生命。

”—德勒兹 同样在《生命不息》中,女主角由于一次次地经历过战争和亲人的死亡后,也开始对生命的意义产生质疑。

于是在之后的轮回中,她用了大量时间去思考自我和存在,甚至在心灰意冷之后,认为自己的存在形同尸体。

在分析尼采的《阿里阿德涅之怨》(Ariadne's Lament )这首诗歌时,德勒兹写道:里面呈现了提问方式与提问的神之间的根本联系,即,多元问题与狄奥尼索斯式的肯定或悲剧性肯定之间的根本联系。

而狄奥尼索斯,一个同时隐匿自身和揭示自身的神,作为意志的化身。

(《尼采与哲学》三、批判) 而每一次的发问,正是狄奥尼索斯,也就是权力意志在回应。

意志的性质,同样也是地球的性质,是一个时刻处于失重状态的“轻灵者”。

豆瓣找到了这首诗的翻译,可以结合看看:Ariadne's Lament 阿里安之怨 by 尼采在诗歌里,阿里阿德涅问狄奥尼索斯:“你想要什么?

”其实可以当作她在问的是“意志想要的是什么?

”即,意志是否想要的是意志对应物的潜在内容?

……所以,在面对生命中无限重复的困惑时,尼采提出人们可以以永恒回归的思考作为应对策略:永恒回归作为物理学说展现一种新的思辨综合形式;作为伦理思想,则展现一种新的实践综合形式:无论你想要什么,用这种方式来想:“你也想要它永恒回归吗”。

也就是,在每次你想要什么的时候,事先总问:“我一定能无限次地重复我想做这件事的意愿吗?

”这种追问应当成为你最坚实可靠的重心”(《权力意志》,第4部分,242) 于是,经过这样的追问,意志则进而可以化身为一种创造和形成,同时也使虚无的意志得以圆满和完整。

不过要注意的是,永恒回归不是同一的思想或者简单的循环。

而是为了强调绝对差异的思想,是属于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回归,是超越性的循环往复。

在这里可以是剧中乌苏拉的心理医生引用尼采的那句“热爱命运”(Amor fati),也就是以意志肯定生活中琐碎循环的这一过程。

尼采认为,能够爱自己的命运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伟大心灵的标志。

所以,若还总习惯用WHAT IF去面对问题,不如尝试着用EVEN IF——前者扼杀可能,关注假设;后者则容纳可能,强调决心。

如查氏所言,‘永远做你们所意欲的——但要首先做能意欲的人。

最后,还有一个有趣的片段,在女主角在一家人面前提到未来想学哲学的那一世,她父亲总结道,生命的意义,在于观照彼此,这场家庭讨论在这句中结束。

 7 ) 虽然理解却不是很喜欢结局

真的是毫无“赘肉”的一部片子看第一集 觉得小孩子真的好容易死掉看第二集 觉得女孩子真的好容易死掉看第三第四集 觉得生命无常 再来几遍也是注定 个人在战争下真是太渺小了 这是一部别出心裁的无限流重生电视 没有金手指的地方在于女主每次重生并没有记忆 只有直觉大概就是保护自己足够 保护世界差点最喜欢的还是第二集 堕胎以后嫁了一个家暴男最后家暴死去 重生后模糊的意识到自己需要独立的人生去避免悲剧最不喜欢的是后面两集 努力都没办法阻止弟弟在战争中死去 无法阻止战争剥夺生命 倒数第二次重生女主甚至直接开枪杀了希特勒也无法改变注定的世界所以最后一次 她就顺其自然了 虽然说“成己”接受自己接受世界然而我本人却不是很喜欢这个观点 感觉就是被迫遭受了很多的人类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接受的命运的安排

 8 ) 一个女性要死去多少次,再重生多少次,才能避开所有伤害

"一个女性要死去多少次,再重生多少次,才能避开所有伤害"被这句话吸引来的,我以为这部剧会给我一个答案,原来没有,到结局也没有。

或许是导演玩的一个套路,因为就跟现实一样,找不到一个完美答案。

无论重来多少次,无论做多少次改变都微乎其微,因为世界还是那个世界。

女性的弱势、对女性的偏见、男人的傲慢,永远存在,当然世界在变好,和五十年前比,和五百年前比…剧的标签让我以为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独立的故事,从看第一集开始我就在期待结局,女主孤独终老但有智慧有钱有颜值(我能想到的最好结局),然后剧狠狠打了我一巴掌。

含糊的甩了句:“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现在。

”只能把现在做好?

把握现在?

是这个意思吗?

女主和女儿一起服药赴死时,我意识到,战争是残酷的,对女人来说更是噩梦。

人不是天生就坚强的,是你遇到一件件糟糕事,而你勇敢的跨过它,才积累起来的自信坚强起来的。

 9 ) 她的重生,是对命运的不服

当我们从被动生活转变成为了想要的结果而变得勇敢去直面对手 主动争取,是我们自由意志与内心力量的充分体现。

她也不仅仅是她,更是我们每个女性自己的种种现实,重生十五次,她变得一次比一次更有勇气和明智,做出了更好的选择,最终却仍要面对无法逾越的现实,她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宁愿女儿是胆小鬼的温柔好爸爸,还有一个随时会无条件帮她且不会责怪一点的姑姑,都尚且如此了。

那么如果是你,你还会选择重来吗?

,是会觉得"I’ve suffered enough!!

" ,还是坚定得说“Definitely !

”?

亲爱的女孩,我们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现在,一定记得姑姑的话:“ That's the nice thing about time, isn't it?The more it moves forward, the better this silly old world gets,especially for us girls. You study whatever you want to study,and you give it your all.You're a clever girl and a pretty girl.The deck is stacked in your favour. You could do great things.”Yes,U could do great things.

PS.这么多次重生,让我马上联想到历史上那些杰出女性一辈辈为了我们的权利与自由付出鲜血与生命,不禁泪湿眼眶。

 10 ) “Amor fati - a love of fate.” 热爱命运

女主在失去弟弟而崩溃后,又一次遇到特地被父亲找来的心理医生,老先生对女主说:“Amor fati - a love of fate.” 热爱生命,热爱命运。

突然想起《本杰明巴顿奇事》里男主写给女儿的信: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对于我来说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要改变或者保留原状都无所谓,做事本不应该有所束缚,我们可以办好这件事却也可以把它搞砸,但我希望最终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For what it’s worth, it’s never too late,Or in my case, too early,To be whoever you want to be.There’s no time limit, stop whenever you want.You can change or stay the same.There’s no rules to this thing.We can make the best or the worst of it.I hope you make the best of it.我希望你有时能驻足于这个令你感到惊叹的世界,体会你从未有过的感觉;我希望你能见到其他与你观点不同的人们;我希望你能有一个值得自豪的人生,如果你想象的生活不一样;我希望你能有勇气重新启程。

I hope you see things that startle you.I hope you feel things you never felt before.I hope you meet people with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I hope you live a life you’re proud of.If you find that you are not,I hope you have the strength to start all over again.过去我一直理解的是,在人生这个漫长的旅途中,在经历生活时,请充满勇气,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去经历,去体验,并且永远充满勇气,保有勇气,能重新再来。

但今天开始有所不同,我有了新的理解。

老先生说,热爱生命,热爱命运,学着接受。

这两个不同影片的片段各像是半把钥匙,在今天拼成了完整的一把,告诉我生活、人生、命运的真谛。

不管怎么循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甚至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命运,但是当命运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或者说给予了一些我们可能不喜欢、不期待的结果,我们该怎么办?

任何命运都会留下遗憾,不存在没有遗憾的人生,但是你能不能接受遗憾?

如果接受,你就会获得《本杰明巴顿奇事》里的另半把钥匙,你将可以重新开始,勇气一直都在,它像一个唾手可得的摆件,就放在那里,等你将它放到手心,它是你改变自己去影响命运的“钥匙”。

如果无法接受,也许就是沉沦,就是无解热爱命运,试着接受,重拾勇气。

《生命不息》短评

题材很好,但感觉女主没啥演演技,全程就那么几个表情

7分钟前
  • 三核桃。
  • 还行

完了,没看懂,弃剧

9分钟前
  • 团子
  • 较差

两集弃,不是很对我胃口。因为重大事故死亡,一遍一遍重生就好像刷履历一样,不要像上次那样死亡,没有可期待的剧情

12分钟前
  • brave-
  • 较差

#2024.191#热爱生命,生生不息,拥抱命运给你的一切。

14分钟前
  • Jayong
  • 推荐

1. 這是covid response宣傳片嗎?其他死法都只死了1次,就1918年大流感死了3次。全世界人封了2年多,還嫌不夠久是吧?最後解決方案居然是把女傭推下樓梯,更神奇的是,Ursula也不叫醫生,就把女傭扔在那裡痛苦呻吟自己玩去了。這做法跟北韓直接槍斃新冠患者有多大區別?怪不得2年多來各國政府都毫無科學根據地把未打疫苗的關在家裡,炒魷魚,美其名曰救人。因為他們真的覺得這批人是可以被犧牲掉的,還真把自己當成救世主了。即使現在數據已經顯示感染、住院、重症、死亡主要都是打了疫苗的。本來在澳新軍團日看這部劇還蠻有反戰意境的,結果越看越莫名其妙,不知道是原著就這麼寫,還是故意改編成這樣。

17分钟前
  • Shady
  • 较差

被象征权柄的哥哥杀了无数次、被丈夫殴打致死、被战争机器炸死或碾压、怀抱着女儿亲手送她去死、绝望自杀……女性主角必然要惨死无数次才能换来好一点的人生吗。还好有潇潇洒洒的女作家Lizzie:you study whatever you want to study and you give it your all.

20分钟前
  • 婙婙的顿河
  • 还行

女性的一生要经历多少磨难,要重生多少次才能完美避开伤害?然而现实里女孩们只能背负着伤痛和秘密小心翼翼地活下去。在过了生存这一关后,是一次次的失去让你变得更强大。明知有痛苦,有死亡,你还愿意重新活一次吗?是的,哪怕只是为了牵你的手,我都愿意再来一遍,一遍,又一遍。

23分钟前
  • 小野喵子
  • 力荐

其实这部剧不算是那种不断重生修正生活意外与错误的奇幻人生,女主只是感觉到这一切都似曾相识,这是所有人都可能做过的梦,好像一切都似曾相识,但每次结局却都不一样。如果人生真的没有遗憾的话,那就没啥好怀念的了,“what if”也好、“again and again”也好,最重要的还是“siezie the day”。时间真的过得好快,连Thomasin也开始演妈妈了,Lzzie阿姨应该是全剧活得最通透的人,相比女主,我其实更想看她的生活。

26分钟前
  • 南之禾
  • 还行

有着重生的能力,却选择了几乎最无趣的故事,我宁可它尽可能的讲述战争,也不想看前两集无趣且憋屈的生活。她有着各种各样的生活,但每一个我都感觉讲述的十分平庸,甚至还是用了像纪录片一样利用上帝视角辅助叙事,更让我感觉到了乏味。

27分钟前
  • 较差

7/10,后两集比前面好,等一个原声专

29分钟前
  • 树莓雪芭
  • 推荐

看样子日剧重启人生是大幅借鉴了这本小说。但是那个故事更充满人情味。而这部剧充斥着女权主义。女主的悲剧是明确的。我不能共情的点并不是女权,而是为什么女主每一次轮回的结果都是为了男人。如果她知道男人是悲剧的根源的话。。。也许是小说作者世界观的局限性罢了。这部剧拍得也不好,每次轮回的方式都很模糊草率。对了。旁白是败笔。

30分钟前
  • 五月
  • 还行

女主每一次重生伴随着更进一步的觉醒也变得更自信和强大,能够完好地过完一生善始善终原来是这么难的事。

33分钟前
  • Seassang
  • 推荐

活在当下,活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至少这一世不后悔,以及珍惜身边爱你的人

37分钟前
  • 弥香
  • 还行

无数次的重生都无法做到彻底无憾,这就是人生,何况我们还没有重生,每一个当下都是不复重来的唯一瞬间。

39分钟前
  • 似水流年周慕云
  • 推荐

在全集的结尾,Ursula问父亲:如果有机会,你还愿意重新来过吗?这个曾参加过一战,在二战中失去儿子的父亲笑着回答她:哪怕只是为了再看一次你学走路,我都愿意再来一遍…

44分钟前
  • 托腮
  • 力荐

都能重生了还在搞这些破事?

45分钟前
  • 豆友54989672
  • 较差

一个女人得重生多少次才能避开那些让自己不幸死亡(出生、溺水、车祸、强奸、堕胎、家暴、流感、战争)的时刻?女主独立自主、自然老死的那一生最美,姑姑太飒了。

47分钟前
  • 山中的Annie
  • 力荐

剧情无聊,生命重启的拍摄手法也很蠢

51分钟前
  • 老邢不卖艺
  • 还行

1、不断地重生,做出选择2、前两集还比较新颖,后面几集有种陷在沼泽里想挣脱但没挣脱出来的感觉3、感觉导演想表达点啥,不过没表达出来4、一般吧

53分钟前
  • 瑞廷
  • 还行

尼采的永恒轮回和《重启人生》的合体,但是制作过于粗糙,逻辑和剧情时有破绽,最后落脚于爱则勉强挽回了一点尊严,目前的评分虚高了。

55分钟前
  • 云水青天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