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8集,弃剧了。
这剧最大的问题,是编剧把一个根本不适合谍战剧的人设,强行植入谍战剧里当主角。
或者说,他应该把前面表现主角稚嫩的戏份精简一些,侧重点在角色怎么从外行小白一步一步转向警醒上——然而:主角被当成叛徒逃回家,满心怀冤枉委屈和不甘时,发现家里多了两个以前从无往来的“亲戚”,他是不是最起码应该警惕地向他爸问个究竟?
至少怀疑一阵那俩可不可信,表现一下正常人的反应吧?
他没有。
又如:他爸告诉他,自己才是敌人真正的目标,并且因为自己从不出顾园不给敌人机会,所以对方才把下手目标转到主角身上。
那他至少应该能联想到如果敌人不是把顾园监视得密不透风,是没法确定只能从自己身上下手的吧?
也就是说,顾园目前只是相对安全,而不是绝对安全,并且这“相对安全”的顾园里还在这么关键时刻来了自己印象中从无往来的“亲戚”,那还安全吗?
不好意思,刚吃亏回来的主角,没有思考过,他还毫不顾虑地利用顾园和来客传消息。
再如:主角两度死里逃生,第二次都差点真嘎了,门缝里塞进来一张不知来路的纸条——他却依然连向他爸那样有丰富阅历的人讨教问取经验的意识都没有,宁可相信来历不明的建议去蛮干,还宣称自己深思熟虑过了……他爸前面不是告诉过他,敌人的目标是自己了吗?
这和直接拿他家老头子的人头和声誉去祭天有什么区别?
他倒是一副自己已经能扛事的气势了、好棒棒呦~这是把愚蠢当作单纯、把轻信、迟钝,当成不谙世事的简单直白来卖。
一开始,我错以为男主人设接近《伪装者》里的大姐,满腔热血和爱国热忱,只是缺乏成为谍战工作者的敏锐思维和谨慎度。
但是看到第八集,我确定我错了。
大姐不让人反感,因为她能力不足,但知道反省、不祸害人,更重要一点,她听劝。
可男主却由于被编剧强行推到主角的定位,必须一意孤行,于是成为了这剧最闪光的bug。
说实话,主角蠢成这样,专门祸害自己人,锅不甩给你都没天理了。
唯一的星是打给配角的。
目前是看不下去了,不知道后续有没有反转?
有的话到时候再看看吧,毕竟剧里的年轻女性显得比同样年轻的男主有点脑子,能看……
有人骂《孤舟》真是张口就来,先是说剧扑,一看收视好又说剧情烂,骂男主不会演戏只会干瞪眼,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看剧了;连张颂文老师都不放过,不知道怎么对老戏骨下手,就内涵周知非的三观,也是好笑了。
这些人尽管尬黑,剧到底怎么样观众不瞎。
几集看下来,《孤舟》不算硬核谍战剧,整体剧情没有大的硬伤,小bug确实存在,有些后面剧情能圆回来,有些也确实在那了,但观众还是喜欢看,一定是有更吸引人的亮点,才愿意包容瑕疵。
个人所见,《孤舟》最大的亮点是人物关系的精彩,几组关系交错复杂,密而不乱:第一组:顾易中和周知非。
这里面包含着周知非的布局、顾易中的被陷害和反击,以及八号细胞到底是谁,目前这是观众最想知道的。
等到八号现身,后面就是顾和周的近身博弈了,成长后的顾易中VS老谋深算的周知非,对抗逐步升级,重生之后的顾易中如何逆袭反杀,也是让观众期待的。
第二组:顾易中和张海沫、肖若彤的关系转变。
肖若彤虽然先出场,但是张海沫才是女主,没看出来这个的,就是性子太急了。
张海沫这个人物的气质和性格,就是照着女主来设定的,有一种静水深流的气度,沉稳又透着力量。
不出所料的话,顾易中和两个女生的走向,“相濡以沫”将取代“青梅竹马”。
看剧透有说二人“成婚”,后续剧情不管张海沫是否加入中共,以她的冷静与应变能力,都会是顾易中最可靠的战友。
判断顾易中和张海沫这条线,会是后半段剧情的重要看点。
第三组:顾易中和顾希形的父子关系。
这老爷子太赞了,大格局,大气节!
而且对儿子不讲那一套老传统,儿子回来偷枪,老爹亲自教怎么上膛;儿子要进90号,老爹阻止不成,暗中守护与相信儿子;日本人威逼,父子俩众目睽睽之下唱双簧…这对父子关系是影视剧里极少见的不落俗套。
可惜老爷子很快就要下线了,这是本剧唯一遗憾,虐心,不舍!
第四组:周知非和翁太。
两人原本是初恋情侣加战友,因为周知非投靠汪成为对手,虽然眼下是敌对阵营,但感情上扔在拉扯。
翁太受命来到苏州,想拉周知非重回中t,也想再续情缘。
但周知非可能已经没法回头了,就算回头,他也会布好局,以保命为先。
感情在他心里到底值多少,这可能直接导致了翁太的下场,这都是观众想看的。
看网上对周知非的审判,说“过于塑造汉j人性”,汉j也是人,是人就有人性。
有一场戏,周知非的太太讽刺他,“当汉j还当出荣誉感了!
”这句话刀得好,把周知非都刀到语无伦次了。
周知非这个人复杂矛盾有割裂感,一方面他是个求生欲极强的人,从中g叛变到中t,又投靠汪,所谓的“三姓家奴”,都是来自他怕死;另一方面,他把“厚黑学”玩到了极致,不代表他真的坦然。
为了自洽,他把当汉j叫“和运”,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当精神支撑,否则就不会一遍遍让儿子背诵家谱。
周知非这个角色有多难演,但张颂文老师把这个人物身上同时具有的两种矛盾的张力,处理地自洽合理,演得入骨三分。
好演员是支撑一部戏的核心,《孤舟》人物关系的好看,也需要演员来完成。
除了张颂文、张丰毅、张瑶、周一围等几位戏骨的精湛演技,年轻演员里,顾易中的表演者曾舜晞,张海沫的表演者陈都灵等,都可圈可点。
顾易中的角色是这部戏的重中之重,他从一个心无城府的爱国青年到深入危局自证清白,再到坚定信仰心怀大义,人物几个层次的转变,都需要演员稳扎稳打的演技。
曾舜晞这次的表现不俗,可以说把顾易中演活了。
一部分跟他外形贴切有关系,当然演技上也是有进步,特别是和张颂文、张丰毅的对手戏,情感的细腻表达,很让观众共情。
民国谍战剧想爆,很难!
毕竟谍战剧宗师柳云龙在《风筝》之后都很难有比《风筝》更好的谍战剧了!
至少现在,还没出现比柳云龙更懂谍战的编剧和导演。
想爆,起码要具备以下几点:1、标新立异,也就是你能演他人之不能演,言他人之不能言。
谍战剧的局限性和当下电视剧行业审查制度及投资人求稳的心态,这个,在谍战剧中,很难突破。
君不见《风筝》也是改了又改才过审的吗……剧本上,表演上,《孤舟》虽然有几个配角还算不错,但是整体来说,依然是偶像谍战剧,6集下来,既没演出环境的恶劣,敌人的残酷,也没能表现出我党地下工作者的智慧与英勇,倒是让我看到了王玉雯这样的恋爱脑在做危险重重的地下工作,这又让我想起了《余罪》的别名之一:领导认为我的卧底工作太简单,所以给我派个女朋友来增加难度!
这个也一样。
反而非地下工作者的曾舜晞和陈都灵表现的比王玉雯更加像一个地下工作者!
尤其是陈都灵在看到曾舜晞的伞的同时遇到了90号的人的时候,那个放伞后加装开门的动作,简直简直了……她就是个唱评弹的而已!
这是在表示我党选人有问题吗?
2、忠实还原,标新立异无法做到,那就好好还原一下当时的残酷现实也行。
前几天看了《林家铺子》,一部老电影,但是前面的几个人真的是震到我了,原著茅盾先生、编剧夏衍老师、导演水华老师,这个组合,可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存在!
还有谢添老师的主演!
《林家铺子》好在哪儿?
真实再现,不管是场景还是服化道,都真实的再现了那个残破的旧社会,哪像现在的国民剧,个个光鲜亮丽,出入非大世界就是百乐门,都是西装笔挺,油头粉面……老照片上的民国在《林家铺子》中非常真实的还原了出来。
作为谍战剧,血腥的枪战,非人的酷刑等,需要展示的可能比《风声》还要残酷,真这样,过审又成了问题。
没有海政就没有《红海行动》,一样的道理!
3、布局精妙,其实谍战剧中《风筝》是个另类,主要表现的是人性的坚强。
但是真正的谍战剧更多的还是布局与破局,最好是局中局,套中套,你觉得你是黄雀,但是黄雀之后还有老鹰,老鹰之后还有狐狸,狐狸之后还有猎人那种,就像《琅琊榜》一样,你觉得梅长苏和谢侯的过招已经很精彩了,可后面和夏江更精彩;你觉得扳倒侯府已经很高潮了,但是没想到营救卫峥更精彩,这就是一环套一环,你觉得你有后手,对手也知道你有后手,还防着你的后手了,没想到你的后手之后还有后手……就是那个《师兄啊师兄》里李长寿的纸人一样,你根本不知道李长寿的真身到底是哪个!
这种布局的能力,或者说剧本想创作成这样,对编剧的功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搞得好是草蛇灰线,一击命中,搞不好就是漏洞百出,扯基霸淡!
至于后面会不会翻篇我不知道,但是起码在我看到第六集来说,这剧既没有标新立异,更谈不上忠实还原,至于布局,我在第三点的最后一句送给编剧,这里就不重复了!
其他人我都没看上,就陈都灵还好!
贴个她表示一下肯定!
1,一次次的说纪律不允许,却又一次次的无视纪律。
而每次无视纪律,最终都造成恶劣后果!
这是在表现人物的单纯吗?
不,这是在抹黑我党。
主角就算没有地下工作经验。
但是他那么大人了。
留过学,自己办过营造社。
基本的做事经验得有吧?
把剧情搞的这么蠢。
脑子呢?
2,主角冲动了多少集?
干了多少蠢事?
主角的成长,是用多少人的牺牲做代价的?
到底时代的主线任务是抗日,还是陪主角成长?
3,拿追风者来说。
也是成长型主角。
但是你看看人家,不自以为是,不添乱,不冲动。
本剧呢?
看的想一枪打死他!
张颂文,这位演技精湛的演员,凭借《狂飙》与《扫黑决战》中的精彩演绎,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然而,当他的新剧《孤舟》呈现在眼前时,却令人大失所望。
仅仅观看了第一集的前十分钟,便再也无法继续下去。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张颂文是否真的会选剧呢?
在《狂飙》中,他将复杂多面的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沉浸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之中。
而在《扫黑决战》里,饰演拥有极大权力的国家干部,其表演同样令人拍案叫绝。
这两部剧无疑都是佳作,深受观众喜爱。
但此后张颂文推出的新剧,质量却差到惨不忍睹。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选剧的逻辑是否出现了问题。
是被资本裹挟,在大火之后被急于消费,而无暇顾及剧本的质量?
还是在选剧过程中失去了主导权,无法挑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作品呢?
一个优秀的演员,不仅要有出色的演技,还应具备挑选优质剧本的能力。
张颂文的演技毋庸置疑,但在选剧方面的表现却令人担忧。
希望他能够在未来的演艺生涯中,更加审慎地选择剧本,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整体而言,《孤舟》的首播集还是带给我不少惊喜的。
虽然不能说它在现有的国产剧维度,或是谍战剧维度做出了什么突破,但是和一向以清汤寡水、言之无物著称的竞品们相比还算有可看之处。
较好的观感主要得益于《孤舟》明快的剧情节奏,仅仅4集,男主角已经2进2出90号,危机事件的发生密度是相当高,这对于充满着普遍如同老奶奶梦话一般剧作的作品的国产谍战剧赛道而言确实是难得之处。
《孤舟》省去了传统该类型作品最热衷的各人物登场、亮相、介绍环节,第1集直接以事件入场,在一次有相当高剧情冲突的营救行动中带出了所有的主配角。
这才是一部类型剧应该有的叙事节奏和方式,而不是在乱世背景下先佯装岁月静好地如说评书一般拍2集人物小传。
而后的所有剧情也基本延续了这种基调,危机接踵而至,人物的命运和选择都在迅速地发生转变,情节的推进既自然又紧张。
《孤舟》主要人物的架构不算新颖,主要是由两男主各自的一组三角恋构成,但以此矩阵为支点,成为撑起整部剧情节的基本框架,倒也算堪用。
相对而言,周知非的三角恋更有看点一些。
初恋和妻子是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选择,也代表着他跳动的立场,不断因时而变的做人底线,以及每个时期不同的人生追求。
初恋的角色设计有点令人耳目一新,表面上是为了过往爱恨情仇寻回厘清纠葛,实际上多年不见她也已经是另一派政治势力中独当一面的高层,“暖心回访”周知非也是一种利益的感召。
另一方面,她还以顾易中娃娃亲对象海沫表嫂的身份下榻苏州,谋士以身入局,算得是整个故事中复杂性最高的角色。
周知非也并非传统民国谍战剧面谱化的汉奸角色(张颂文永远都能选到B故事最丰满的反派),妻子一句“当汉奸还当出荣誉感了”的诘问在充满喜感之余,也是对他作为一个乱世中疯狂谋求庇护与生存的人的一面的揭露。
一般而言,时下的谍战剧中,反派角色除了能和主角炒CP以外难当大用,而周知非的形象塑造却透露出主创对于他的心路历程、夹缝中生存的困境、权力掣肘下的焦虑的刻画野心。
周知非的角色莫名扣合了当下的流行叙事,充满了“班味”,90号相比于一个特务科,更像一个普通的职场。
最大的生存困境并非长枪利剑,而是阿谀奉承且愚昧无知的同事,闭目塞聪且情绪暴躁的领导。
只能说,周知非有自己的《抓特务不能停》。
除了主线故事中自身参与进谍战工作的角色们以外,顾希形这个一般来说很难写出彩的男主父亲,也有些相对亮眼的表现。
顾希形并非这类故事中只能作为牺牲后激励主角全面投入抗战的人肉肾上腺素,他个人的选择也成为了故事重要的一环。
顾易中留洋归国的知识分子人设常见于抗战剧中,但他们的上一代,作为既有知识又有财富,并且见证过社会变革的一群人,在乱世中又做出怎样的选择往往被忽视。
《孤舟》则没有放弃对这条线索的把握,顾希形是否能参与和运是前4集中最重要的麦格芬。
顾希形和顾易中的父子关系虽然笔墨并不多,但是确实是近些年在国产区看到的最令人舒适的父子关系之一。
在姐姐以共党身份重回顾园,顾易中也受到90号逮捕后,顾希形就已经深刻意识到顾易中参与革命的时间已久,当下也入局已深,虽然他对于儿女纷纷离开顾园踏上一条生死未卜的道路心有不舍,但表达出的都是坚定与深沉的支持。
从顾易中被卷入事件,到顾易中深夜返家拿枪上路,这之间父子二人没有任何直接的交流,没有对彼此现状的询问,也没有对未来归处的交换,只有临行前短暂的《民国式居合使用手册》。
不仅很好地避免了类型剧中情感线带给故事的拖沓敢,也让人物关系简单利落,且富有张力。
但在以上优点之外,《孤舟》在诸多方面也难逃窠臼。
例如男主角顾易中的塑造实在缺乏亮点,虽然它避免了写一个初出茅庐的无知青年从对时局毫无认知到坚定革命信仰的俗套转变,让男主角一出场就是参与革命已久的党员,但这似乎是治标不治本的,甚至还丢掉了不少本钱。
前者的俗套虽然烂大街,但符合观众想看菜鸟主角一路升级打怪的心理预期,这套剧作逻辑是百试不厌的。
尤其是对革命信仰的不相信,到最终的虔诚,几乎是所有民国戏里必写的人物弧光之一,也是因为这样的转折可以创造更多冲突与感动。
但《孤舟》中的顾易中软实力点满,硬实力不足的开局让他失去了作为一个人本身的成长空间,剧情照此发展,他只会不断精进武力值,但思想层面还是从一而终,这样的“瘸腿”主角作为主视点就非常缺乏共情缺口和值得关注的看点。
大概也是基于此,主创不得不让这个角色的塑造停留在三角恋这另一种俗套中,因为如果再让他失去基本的human sense,这个角色就会彻底空洞。
但就目前而言,恐怕未来利用女性角色的死亡、叛变、离去来促成顾易中的成长或转变也是大势所趋,终究是在俗套和突破之间兜了个圈子半边身子又回到了原地。
《伪装者》后无谍战的局面还要再保持一阵子了,在国产电视剧的工业水准、可调动资源都已经和电影相当的情况下,类型化的满足已经完全不再是剧集的创作门槛,反之,角色的塑造始终在倒行逆施,居然成为了作品无法破圈的最大困境。
配角因为立场不受限可以有更精彩的发挥,主角往往因为背负作品核心导向和表达,写起来畏首畏尾,这样的局似乎也没有比剧中的种种困局更难破。
——————————————————Ep5-6 Repo:难怪首播4集呢,原来是从第5集开始就要放缓节奏,加入过量无意义家长里短戏水时长了,出息不过4集。
顾易中的人物是真·到死都没立起来,所有行为过于情绪化,为了表现他作为一个谍战新兵的无知与莽撞,以及面对被怀疑的急切,而写了太多违背常理的戏。
面刺周知非这场戏,但凡他考虑一点战术,用一些作战技巧试图杀死周知非,一次作为效忠组织的投名状,都算是编剧用心了。
非要写一场这么愣的戏,尬加戏剧冲突。
周知非和泉水的对手戏还算精彩,在下车后副手揭露周知非本想杀死泉水的事实,以“诀别”和“遗言”的语境回想二人方才的对话,确实有几分意思。
Ep7-9 Repo:已经朝着癫剧的方向发展了,而且不像《猎冰》一样癫得那么纯粹、赤诚,更像是一群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的老登拿着写抗日神剧的逻辑,想尽办法地按头观众接受这一切都是合理的。
90号的压迫感、威严感被完全消解,所有人使出的所有计谋不仅完全不奏效,还连续送人头,顾易中见招秒拆招,所有的角力都像是小情侣吵架后犯傲娇给对方生活使绊子的打情骂俏。
周知非排高虎监视和试探顾易中,高虎不加遮掩地疯狂漏出破绽,从和顾易中认识之后就没有得到过对方一分钟的信任。
周知非让连晋海带顾易中出任务、杀人,以此坐实顾易中的汉奸身份,结果连晋海在被骗一次之后仍然不加提防,并迅速把自己搭进去了。
90号机关和监狱也都像公厕一样,想进就进,想出就出,顾易中来回横跳多少次就不说了,张海沫都能顺利进入带出信物钢笔,表哥更是不仅能无痛出狱还携带关键情报,被顾家用来互通有无的报纸也不加筛查地被送到顾易中手中。
大学舍友群都比诸位高级特工心眼多,村口CBD的大爷大妈对付人都比这些专业间谍有手段。
顾易中进入90号时我很担心变成《潜行者》那样在敌人眼皮子底下为非作歹的儿戏,没想到还不如《潜行者》,彻底变成抗日神剧了。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瘦下来的周一围以及和张颂文的第一场对手戏,有种老夫老妻感。
【癫剧已弃】
有人骂《孤舟》真是张口就来,先是说剧扑,一看收视好又说剧情烂,骂男主不会演戏只会干瞪眼,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看剧了;连张颂文老师都不放过,不知道怎么对老戏骨下手,就内涵周知非的三观,也是好笑了。
这些人尽管尬黑,剧到底怎么样观众不瞎。
几集看下来,《孤舟》不算硬核谍战剧,整体剧情没有大的硬伤,小bug确实存在,有些后面剧情能圆回来,有些也确实在那了,但观众还是喜欢看,一定是有更吸引人的亮点,才愿意包容瑕疵。
个人所见,《孤舟》最大的亮点是人物关系的精彩,几组关系交错复杂,密而不乱:第一组:顾易中和周知非。
这里面包含着周知非的布局、顾易中的被陷害和反击以及八号细胞到底是谁,目前这是观众最想知道的。
等到八号现身,后面就是顾和周的近身博弈了,成长后的顾易中VS老谋深算的周知非,对抗逐步升级,重生之后的顾易中如何逆袭反杀,也是让观众期待的。
第二组:顾易中和张海沫、肖若彤的关系转变。
肖若彤虽然先出场,但是张海沫才是女主,没看出来这个的,就是性子太急了。
张海沫这个人物的气质和性格,就是照着女主来设定的,有一种静水深流的气度,沉稳又透着力量。
不出所料的话,顾易中和两个女生的走向,“相濡以沫”将取代“青梅竹马”。
看剧透有说二人“成婚”,后续剧情不管张海沫怎么选择,以她的冷静与应变能力,都会是顾易中最可靠的战友。
判断顾易中和张海沫这条线,会是后半段剧情的重要看点。
第三组:顾易中和顾希形的父子关系。
这老爷子太赞了,大格局,大气节!
而且对儿子不讲那一套老传统,儿子回来偷枪,老爹亲自教怎么上膛;儿子要进90号,老爹阻止不成,暗中守护与相信儿子;被人威逼,父子俩众目睽睽之下唱双簧…这对父子关系是影视剧里极少见的不落俗套。
可惜老爷子很快就要下线了,这是本剧唯一遗憾,虐心,不舍!
第四组:周知非和翁太。
两人原本是初恋情侣加战友,因为周知非投靠汪成为对手,虽然眼下是敌对阵营,但感情上扔在拉扯。
翁太受命来到苏州,想拉周知非重回阵营,也想再续情缘。
但周知非可能已经没法回头了,就算回头,他也会布好局,以保命为先。
感情在他心里到底值多少,这可能直接导致了翁太的下场,这都是观众想看的。
周知非这个角色有多难演,但张颂文老师把这个人物身上同时具有的两种矛盾的张力,处理地自洽合理,演得入骨三分。
好演员是支撑一部戏的核心,《孤舟》人物关系的好看,也需要演员来完成。
除了张颂文、张丰毅、张瑶、周一围等几位戏骨的精湛演技,年轻演员里,顾易中的表演者曾舜晞,张海沫的表演者陈都灵等,都可圈可点。
顾易中的角色是这部戏的重中之重,他从一个心无城府的爱国青年到深入危局自证清白,再到坚定信仰心怀大义,人物几个层次的转变,都需要演员稳扎稳打的演技。
曾舜晞这次的表现不俗,可以说把顾易中演活了。
一部分跟他外形贴切有关系,当然演技上也是有进步,特别是和张颂文、张丰毅的对手戏,情感的细腻表达,很让观众共情。
可能是流量演员出身的缘故,网上仍有一些人习惯性地带着偏见。
我想说,进步了就是进步了,别用老眼光看新事物,更别张口就来,一杆子打死。
有句话叫“莫欺少年穷”,更别欺一个不断在成长的人,万一未来被打脸了,不好看。
孤舟大结局了,感觉意犹未尽,主要是舍不得海沫。
每次海沫出场就感觉赏心悦目,每个表情每个细节都非常到位。
但是全剧对海沫太吝啬了,舍不得多给一些剧情和细节。
相反,对区区长、周太太、周知非等在细节上给予足够多的细节和画面。
看完全剧,最喜欢有海沫的部分,总觉得太短、太少……是不是海沫塑造的太好了,看也看不够。
顾易中如果失去海沫损失太大了……
海沫的形象塑造的太完美了。
陈都灵的顶颜加每套既有气质又显身材的旗袍,总是让人眼前一亮。
片中的海沫勤俭持家懂事,一副让人怜的模样,很让人喜欢。
个人感觉片中除了张颂文很顶,几个女性角色也都很出彩,包括海沫,周太太,翁太,绿珠。
若彤其实也挺好尤其是每次看到或听到男主就犯花痴,可以看得出是真的很爱男主。
片中虽然服装设计过于奢华,偏离实际,不过男女主的服装真的很好看,尤其是女主的服装,很有设计感!
这部剧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男主成为孤舟以前的剧情太离谱,男主显得过于天真单纯。
高启强可能够张颂文吃十年,角色都是这个味,不过成熟的演技看起来没有违和感。
四集来看,孤舟有很多漏洞,有些谍战情节堪称弱智,好在节奏快,部分演员功底好,可能会有人保戏的效应。
这个剧还有开拓性的价值,谍战戏在上海和东北之外,苏州园林背景算是有些新鲜感,陈都灵这种素人般的一身旗袍,也让苏浙味别具一格。
谍战特别是电视剧已经不可能有很惊喜的出圈,套路观众都熟悉了,多方交织的卧底和交易,就图一个消遣观感,更好的就是有些地域特色!
导演的镜头很公平,公平得也很可贵,他没有故意抬高男主,也不会刻意贬低反派,每个角色都是立体的多面的,比起讲述更像是在记录这个故事,男主为谋国,反派为谋身,两方不断抗衡互相掣肘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信仰”,不说教不洗脑,但是非对错观众心里自有一杆称。
三星给陈都灵 女二演技让我捉急
一般,没有预期的好看
颂文老师,以后别接这种烂剧了……
这很难评。。姐姐不相信弟弟。。虐人设呢。。主角的死所有人都要负责。。嗯这是偶像剧没错了。。演技嘛。。曾舜晞台词奇差,张颂文表演又腻又装,王玉雯演技是最让我意外的。。偶像剧演员离了偶像剧。。就像鱼离了水。。
陈都灵真的好瘟啊,今年瘟的第几部了?爱优腾剧王全瘟成剧亡了,有点良心别演戏了。
张颂文别再还人情了,带着这帮流量小生太毁口碑了,曾舜晞演的啥玩意,就会瞪眼珠子?
看着一个一身傲骨的留洋建筑师为了卧底慢慢丢掉了自己的职业病,一点点磨平自己的毛躁,越来越寡言却在汉奸堆里左右逢源,心里说不出的难受。也许午夜梦回,他也会有一刹那分不清今夕何夕,身在何处吧?
剧本在谍战领域,至少前三分之二可以称为优秀。后三分之二,该杀的不该杀的,该死的不该死的都死了,靠感情线和缺少说服力的信仰线支撑,太难了。另外一个败笔就是选角和导演,就这两点浪费了一个很好的谍战剧本。几天后,我看完了全部故事,是真扯淡啊,不是一个编剧写的吧!!!!!
再看看
这个剧吸引我看下去的一个点是“海沫的 爱情”
其实就是个恋爱谍战CP,不过张颂文演技真心不错
兴致冲冲地来,骂骂咧咧地走,这剧情啥啊……白瞎了两位男主。曾舜晞太帅了!!!
怎么评分这么低呀,至少可以打到7分,可能大家有些期望高,失望大。里边的女演员可圈可点,剧情也好,咋这么低?
两集,没劲,,
画面很美,剧情有点扯,但演员演的太好了。都都和小溪疯狂加分,请俩人焊死在国民剧里,气质不要太合适了
四颗星给张海沫,一个给编剧和导演限制住了,具有强大内核的角色,两颗星给编剧和导演,那点觉悟,格局,还不如张海沫这个用他们的话说,没受过多少教育的底层女性,至于那个他们一手捧起来的肖若彤,实在没啥好说的,从头到尾都立不住。结尾张海沫可以去过自己的好日子,结果还要被拉回来,去跟顾易中来个大团圆。话说顾易中这个角色被安排的,木头桩子一样,那么多年都没觉悟,一直都是红玫瑰白月光的,最后还要来一句带着林书娟怎么样,真是看的大无语,人家明明早就觉悟了好不好,思想境界一直都很高好不好,全局除了顾家老爷子,最有看头最精彩的就是两个女性角色,张海沫和泉水。张老师发挥的十分平稳,不是那种无脑降智反派。
曾舜晞还可以,张丰毅真的老了。。。
还行......以前逛过很多次苏州园林,但都感觉空荡荡的。这剧把园林生活感了,原来住在园林里是这么个样子啊哈哈哈
张颂文也会接烂本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