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在完善你的世界观。
你认识到人总是会死的,包括亲爱的父母。
带着你启蒙的大姐姐在你的人生中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只存在你的回忆中,你甚至怀疑她是否存在过。
某一天你翻箱倒柜的时候突然找到了童年的玩具,你回头发现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早已路过了你的童年。
以前困扰你,如同海一样,在你的世界观中宛如bug般存在的问题,现在想想似乎很正常。
你走进一个又一个海,一个又一个海变成了你自己的世界,而每一次你都是一个新的自己。
你发现,一个又一个海包裹着你童年的认知,你童年的认知相反也包裹着一个又一个海。
所以企鹅公路上的不是企鹅,是你自己企鹅公路也不是企鹅公路是你从小到大的人生轨迹。
所以《企鹅公路》讲了什么呢?
一个关于你我,充满童趣的童年。
转自知乎,是我看到的最喜欢的评论了,侵删
1.不是很好懂的一部动画片。
企鹅为什么会出现在内陆城市?
会变出企鹅和怪兽的大姐姐是什么人?
奇怪的漂浮大水团是什么?
直到结束,大姐姐、企鹅、水团都消失了,问题都没有得到解答。
从大人的视角看,很费解,可是,从孩子的视角看,却充满童真的隐喻,像夏日般温暖灿烂。
动画从来都不是只给孩子看的,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充满无限可能性。
2.关于隐喻:①大姐姐:漂亮丰满,温柔可爱,少年懵懂爱恋的对象,作为贯穿始终的意象,是孩子心中热切渴望的化身。
她是引导者,也是陪伴者,是孩子追求的目标。
随着成长,儿时的梦想会消失,但也有追寻回来的意义。
②海:奇怪的大水团,对孩子有明显抗拒,内里是一片荒废孤独的世界。
这象征着孩子对成人世界的未知和偏见。
青山君的爸爸用布袋的里外两面作比喻,何尝不是孩子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两面。
③企鹅:因为大姐姐凭空而来,破坏掉海。
这是孩子内心单纯的美好啊。
④怪兽:象征恐惧,吃企鹅,吃掉童稚美好,比较直白了。
⑤大姐姐和企鹅因海而存在,随海而消散。
孩子美好的憧憬来自对成人的幻想,那是成长的尽头,戳破了,童真和儿时的幻想也就消失了。
⑥如果只是到破灭,成长未免太残酷,影片对回归的设置进一步深化主题。
大姐姐可以消失,但留在草地上的企鹅号小船,意味着这是真实的记忆,而不是少年的幻想。
少年依然每天在成长,为了在成长的尽头,与儿时的美好再次相遇,积极做准备。
3.企鹅之路,企鹅从海洋到陆地自发形成的路线,片中却从陆地走向海洋,寓意从孩子到成人的成长。
由童真和单纯铺就的成长之路,充满亲和与包容,想想就很赞。
①如果一个孩子对大姐姐的胸部充满兴趣,我们可能如坐针毡,视为叛逆。
可是,片子里好包容啊,平常心视之,这只是孩子性别意识的启蒙,美好却不龌蹉。
②把一个小学生的好奇心当成严肃的研究课题,并充分尊重,鼓励探索,在需要的时候轻轻地给予提示,然后温柔地看着孩子前进。
③对孩子隐私的尊重,不小心看了笔记本的爸爸,不因发现了秘密责怪孩子,而是担心自己侵犯了孩子的隐私。
这样的平等观,真是以身作则了。
④孩子独自看牙医,独自在夜间送走爸爸后回家,独自行动,对孩子独立性的支持无处不在,却没有刻意凸显,这才是孩子本来的样子啊。
4.作为父亲,看着身边的小毛头,像小狮子一样骄傲无畏。
少年,期待你的成长哟。
熊光新专辑的tieup里知道的这部听名字就很夏天的动画长片,大概是霓虹目前看过的最好的动画影片。
根据凭借高质量的脑洞如今声名大噪的森见登美彦10年的单行本小说改编,讲述了四年级小男生用一整个夏天的时间想吃伪装成牙医助手大姐姐豆腐未果的悲情故事(此处表情包)。
童眼看世界实属常见日式轻科幻设定,企鹅亦早不是SF作品里的稀客了,这次更是憋足了劲儿卖萌耍贱,要是票房能再爆一点想必周边也能赚个满盆。
男主青山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做着科学研究,对镇上莫名出现的企鹅异常着迷,故事沿着这条主线一点点抽丝出由平常到不寻常的全貌。
神秘的牙医大姐姐当然是另一条线索,到被恶霸同学捆绑为止都是彼此彼此不相关连,企鹅的突然出现的确也会有些生硬的观感。
然而带着这个小疙瘩继续看才发现,后面的剧情更是天马行空,继续“日常”下去才是“反常”。
不明球体的出现甚至带来了一些诡异跟不安,笔者更是在脑内疯狂遍历试图找出过去这些不安的源头。
未果,只是不安在不断变本加厉。
随后大人们的介入,孩子们被当作局外人隔开,再到结尾的企鹅大狂欢,这些似曾相识的套路凑在一起,结局已经明了。
大姐姐终会离去,青山也会长大成为一个可能会无趣的大人,但是他始终记得有那样一天高速公路。
“我每天花三十分钟想牙医姐姐的欧派,我每天都比前一天更近一天成为大人,我变得可以真的不觉得黑咖啡的苦,我的企鹅号能不能有一天带我去教我国际象棋的那个人那里,我想和她看落地窗外的海,我,我会不会只是做了一个夏夜的梦呢。
”最后科普一下导演吧。
石田 祐康(いしだ ひろやす),是动画工作室STUDIO COLORIDO(葡萄牙语“多彩”的意思,隶属于TWIN ENGINE)的台柱子。
有着多年独立动画制作经验的石田导演,如今在日本动画业界是备受瞩目的新星,本作是其长片处女作,未来着实不可限量。
[ 一個充滿天真和幻想的散文般的世界 ]>. 拘泥于各種理論和猜測?
請不要將一部幻想風格作品當做嚴肅的論文吧。
我們暫且放下電影中涉及到的一些近年來已經基本被當做看板的物理理論,諸如相對論、觀測和被觀測、量子疊加態等等。
也暫且放下其中一些幾乎被各個人文墨客重複重複再重複的經典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諸如思春期、戀母情節、卡夫卡象征等等。
當我們用一種屬於自己童年時期的純真和爛漫去欣賞作者和導演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會覺得這依然算一部水平不錯的動畫電影。
我們知道,日本的動畫電影大多主要面對的人群依然是在校生,也就是很多電影的角度並不會立意在面對全部人群,從這部電影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導演真正的意圖讓“我的後輩們看了之後會覺得開心”。
從這一點來說,導演已經做得十分到位了,觀看完並且將想要從中挑刺的心態調整一下之後,我還是認為這應當也是能夠讓大眾很容易接受的內容鋪陳。
>. 節奏感把握張弛有度。
既然導演在電影內容節奏方面下了功夫,並且將慢節拍的日常街景的敘事和快節奏的劇情推進衍變進行了到位的編排,使得2個小時的體驗變得比較輕鬆和愉快。
即使可能有人在看完之後會說,“這什麼亂七八糟的”。
但是他也不能否認,這過去的兩個小時自己也並沒有過分的虛度,至少,自己的心情也略微的變得舒緩了一點點。
電影通過重點描寫幾位小學生的各自不同的生活角度,將大部分人的童年時光的精彩部分都呈現在了觀眾面前。
猶然記得我們幼時也會在學校中面對一些矛盾,擁有一些朋友,暗暗對同班的女生有好感;也曾在假期中到有趣的地方去探險,去遊樂,去輕鬆的度過時光。
這一切,無一不是我們美好童年的縮影的一部分。
而導演也將之恰如其分的表現出來,引人遐想,誘人追憶……>. 高潮和結尾安排恰當,畫龍點睛。
無疑,作為一部小說改編的動畫電影來說,敘述方面自然是無可挑剔的。
逐漸升華的結尾高潮,隨著配樂和緊湊和緊張感的加強將人帶入另一重世界,而且事實上,電影也確實進入了另一重世界。
自然,對於記敘方式來說,這種方法雖然屢見不鮮,但是在熟悉的基礎之上,也給觀眾了不錯的熟悉感,畢竟嘗試變革是很冒險的舉動。
>. 充實的畫面和恰如其分的音樂配合。
如果想讓觀眾在看完之後找出其中讓自己覺得不錯的畫面和音樂,可能我們要琢磨一陣子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了。
那是因為兩者已經和作品形成了一個整體,拆出其中任何一個都顯得殘缺,如果再加上一切都會顯得過猶不及。
雖然可能導演並不在力圖表現繪畫和音樂在作品中的重要性而將之放在了並不過分顯眼位置上,但是我們依然能夠從電影整體性上將這部分作為一個優點來提供給更多的想要觀看的人們。
在cv方面,導演選取了一批經驗豐富的配音,不僅有新人還有久經沙場的老將,釘宮理惠和能登麻美子雖然作為配角出現,但是表現依然沒什麼可挑剔的,這樣也讓主角更有發揮的空間,無疑,這是一次融洽的人聲演繹。
高潮部分的畫面依然給人留下了強烈的印象,不僅應用了全畫面的鏡頭,配上萬花筒的特效讓高潮更加扣人心弦。
>. 什麼?
沒有缺點了麼?
好吧,我們本著客觀認真的角度簡單來說,電影的缺點相信各位在看完電影之後也都各有心得。
一部美好的幻想作品顯得不太嚴肅,情節華麗顯得深度不足等等。
但是我個人也認為,事無絕對,就像評論的標題一樣,這是一部散文,也還請各位不要將之加以論文的審慎才好。
輕鬆觀影,放鬆心情,享受生活……>. 那麼,在一個美好的日子,帶著輕鬆的心情,一同上路吧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像谢尔顿一样,认为“No body is stronger than I am”,聪明而且爱好实验、调查的三年级小朋友,植入了有着大欧派的小姐姐,莫名其妙出现的企鹅,漫无止境的夏日,时空扭曲,大型灾难,秘密森林等日本元素之后,在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长对一些男性梦想或者幻想的呈现。
小谢尔顿基本算是走复古风的家庭情景喜剧,谢尔顿莫名其妙的性格为家庭生活增加矛盾和笑料。
但是,在《企鹅公路》里面,家人的存在变得很稀薄,妈妈除了做饭基本没有出现,妹妹的出现多是作为画外音,叫哥哥吃饭。
奇怪的爸爸好像是某种科学家或者研究者,以笛卡尔《谈谈方法》为原则,毫不关心儿子的日常生活而把十岁的孩子作为科学研究者教导。
即使是和同龄的男同学和据说很聪明的女同学,男主也很少交流,只是和男同学说可以多想想欧派,如果每天想半小时欧派内心就会宁静?!
what?
这个给小孩子看了真的没关系吗?
感觉对女性的想象也真的是《厌女》里面形容的日本传统,大姐姐变成完全不可理解、不可沟通、异于自己的谜题,通过胸部变成符号化的欲想对象,再加上一些浪漫元素的想象变得可望不可即。
感觉选择宅作为生活方式,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无可厚非。
但是,这部电影充满了宅系价值观和想象,和日常生活、沟通有着非常大的割裂。
大家看之前应该有所了解,而不只是觉得浪漫吧。
对了,最后想说1)浪漫想象的话,推荐Love Death Robert里面的fish night。
和这个有类似之处,但是整个作品只有不到十分钟,精简有力。
感觉如果《企鹅》全程时长20分钟左右,展现大人对童年生活的美好想象和幻想的话,感觉也还是不错的。
2)为什么日本动画一定要以青少年为主题呢?
每次看完类似的作品,都会觉得,似乎小学生的幻想,中学生的激情才是美好的,成人的生活多么无趣而又一成不变。
可是,我们终于变成自己希望的大人了啊,感觉成年生活也是有很多可能和无穷乐趣。
难道成年了之后就只能像《孤独的美食家》一样,在工作之余一个人吃点好吃的吗?
成年生活就不能有什么乐趣而大多是苦涩吗?
以上谨代表个人观点。
SweetSub字幕组已有资源。
导演:7石田祐康:《阳光中的青时雨》,《拉链超人组》系列,《文子的告白》,《波蕾特的椅子》,《雨之城》其他作品本人没有看过,貌似口碑都不错。
编剧:10上田诚:《夏日时光机》,《一币通关小子:我们的电玩史》,《四叠半神话大系》,《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下北泽之人生最糟的一天》。
动画和电视剧兼顾,他的作品个人很喜欢。
森見 登美彦:原著作者。
《太阳之塔》,《四叠半神话大系》,《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有顶天家族》,《夜行》。
通过他的作品,能很好的了解京都这座城市。
演员阵容:8
北 香那:《我们由奇迹构成》,《Byplayers》系列,《我们由奇迹构成》。
初识是《Byplayers》里的中国妹子,化妆变化大以至于在《我们由奇迹构成》里完全没认出来。
苍井优:《家族之苦》系列,《虎与龙》,《花与爱丽丝》,《Dr.伦太郎》,《不过是先出生的我》。
声音太有特点了,和其他角色声优风格完全不同。
釘宮理恵:《灼眼的夏娜》,《零之使魔》,《钢之炼金术师》,《银魂》,《虎与龙》。
有一种病叫釘宮病……
潘 めぐみ:《全职猎人》,《火影忍者疾风传》,《虫奉行》,《Happiness Charge 光之美少女!
》,《命运石之门0》。
祖父是台湾人,母亲为演员、声优、西洋占星术师的潘惠子。
她还配过FF15里的伊莉丝,但还是没能想起来……
福井美樹:《王者天下》,《ONE PIECE》,《GON -小恐龙阿贡-》,《忍者乱太郎》近年的动画作品有些少。
西島秀俊:《归乡》,《草莓之夜》系列,《大奥》,《毛毯猫》,《流星旅行车》。
好作品太多了,现在正在上《警察之家》。
竹中直人: 《新宿事件》,《野武士的美食》,《上流阶级:富久丸百货店外商部》,《都市传说之女》系列。
大物,最近出演的剧比较少,烂片倒有一部……摄影/视觉效果/服装:8
特意将梦境的画风变了,阴影部分更接近漫画。
部分场景真的够写实了。
请注意下两条彩虹的不同亮度和色彩排序。
音乐/主题曲:9阿部海太郎:《Happy Hour》,《恋》,《分身》主题曲:宇多田光「Good Night」不用吹。
总分:42/50这是仅仅本人的打分。
关于男主年龄开头距离成人是3888天,而日本是20周岁成年。
所以他只有9周岁。
这是个有趣的故事。
1.感谢所有字幕组。
2.文中仅个人观点。
3.请点赞,请评论,请转发,请关注,请收藏。
l懒惰的公众号
这就像是午后的休憩doing如是说,但我却是深夜看完啊!
嫉妒使我回顾过去!
并想撕裂起始和终结之域晚上不知道怎么突然想起来这个,开了会员看了,真的触动了太多太多,一路想起来我自己好多,很难得的感受了,尤其是在春节这些天以来整个家庭还有社会的空虚感,大家沉浸在好像是一场战争的社会状态之中,脑子都有些上头,也是今天早上睡醒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些天究竟是在干什么啊。
看到最后大姐姐拉着他奔跑的场景突然想起来许久许久前看的海边的卡夫卡,看到中间的时候想起来去年看的天气之子,很像,太像了,但森见登美彦这部故事的内核和海边的卡夫卡几乎完全一样!
我还记得后者故事里那个让天下鱼的老者,白米饭和浇了橄榄油的胡萝卜丝和烤鱼确实很配,故事到最后依旧是让少年不再迷茫而走上正确的道路上成长的教化小说,如果以我如今已被染污的思维习惯来看,这分明就是成人世界对于可能性的规制和训导,虽然很多人说这部动画和像歌德、黑塞以及《海边的卡夫卡》这类文学作品并不是给少年人看的,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成人们的反思在,但孩子、大人以及孩子气的大人和过于早熟的孩子看是完全不一样的。
现在的思维太过具有批判性,以至于平时不愿意调用,乃至于自愿沉沦在废物一般的日常中自我消解,这正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这么干的常态。
所以说,这部片子中不管是发烧时的耳鸣还是奔跑中的摩洛哥边城,西班牙式的光怪陆离配着加勒比海盗中的世界尽头,鲲鹏式的海兽的纷飞,诸多想象力的竞合都彻底地把心理沉浸在原初的、纯粹的心境中,纯粹这个词在近些年的笔记写作中不知用过多少次了,但没有哪次比现在更接近这个词所指的意思。
我怀念她,那个没有掺杂太多的纯粹。
我也想起来我的小学,一个小学生其实正是对于外界最好奇最能用心的时候,我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让自主整理数学笔记,当时对数学十分感兴趣且一直学着奥数这种摧残正常理解力的我也不知道哪来的时间精力,把当时能够接触到的杂志、试题、书籍里涉及整个问题域的题目、知识都整理在一起,说起来再次做这种工作是高中的时候对历史以及社会科学的兴趣起来以后。
在当时甚至把什么数学界未被解决的千禧难题及其目前已有的进度和解法都罗列了一遍,原来那就是纯粹的好奇心。
上次想起来这一段还是看那本《G.E.B哥德尔埃舍尔巴赫》的时候想起来曾经也学过数论,埃舍尔的几何构图小时候玩过拼图,但如果不是那个纪念碑谷的游戏,我甚至都快要忘掉他了。
为什么这种东西,这些明明很重要的东西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因为这些含有其一部分因子的表象事物才能让我从记忆之海的深处看到他们的反光呢就像一些人,在忙碌认真的时候我不会念起,在空虚无味的时候也不会想起,就是在这种夹缝中,突如其来地,措手不及,只不过现在学会了如何压制。
故事真的很美好,让我想起来这么多,这才算是真的感动吧,很难得的体验了,看之前想起来的,和看到某一段时想到的,以及到现在不断回忆想到的,通通不一样了,我本来想记录许多许多,但现在也忘了,也觉得这样就挺好的。
似乎跑题了好像也没剧透啥
“我每天会花30分钟想大姐姐的胸部。
”作为一个资深漫迷,我思考了很久应该怎样去介绍今天这部影片。
它让我想起了第一次看宫崎骏时的敬佩,第一次看新海诚时的惊艳,和第一次看高畑勋时的感动。
蝉鸣、树荫、烈日、贩卖机和厚重的云。
朋友、梦想、满是秘密的本子和懵懂的爱情。
它有着所有关于青春和夏天的元素,外加一个不知所云的名字——《企鹅高速公路》
故事改编自被誉为“最不正经的天才”的小说家森见登美彦的同名小说。
影片的导演是年仅31岁的石田祐康,这位新人监督执导过多部动画短片,百发百中,部部精彩,奇幻故事和出其不意是他的招牌。
负责配音的有日本著名女优苍井优,和曾为无数知名动画角色(神乐《银魂》、夏娜《灼眼的夏娜》、哈比《妖精的尾巴》)配音过的声优钉宫理惠。
而作为主题曲的歌曲《Good night》,则是由16岁就创下日本及亚洲专辑销量纪录的著名歌姬宇多田光演唱。
这配置,妥妥的宝藏电影,看似其貌不扬,实际内藏乾坤。
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叫青山的四年级小学生。
和其他小孩不同,他满嘴都是:研究,证据、假说、权力和课题。
比同龄人出色的他对自己的未来有着详细的规划,并早早地敲定了自己未来的妻子——有着大胸部的牙医大姐姐。
某天,小镇的空地上莫名出现了一群阿德利企鹅,在引起轰动的同时,也勾起了青山的兴趣。
他立刻展开了调查,并将这一研究起名为“企鹅公路计划”。
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企鹅竟是牙医大姐姐在无意识间变出来的。
她在晴天释放企鹅,在没有阳光时则会释放蝙蝠或者一种叫做贾巴沃克的可怕生物。
大姐姐和企鹅靠某种特殊的能量活着,她们都无法远离城市,不然就会消失。
而大姐姐身上的谜题还未解开,紧接着青山和小伙伴滨本、内田又在树林深处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水球——“海”。
贾巴沃克会吃掉企鹅,企鹅会攻击“海”,但“海”同时又是企鹅和大姐姐的能量来源。
“海”不断扩张,威胁到了市民的安全,青山害怕大姐姐的秘密被人知道后会被抓去做实验,所以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开所有谜团。
看日本的动画电影,我总会被他们的“细致”所打动。
这种“细致”指的不是交代完所有的情节和画出场景的每一处细节,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色调、氛围和表演。
比如影片中对童年的还原:害怕牙医,渴望长大,容易发困,学大人喝咖啡。
恐怖的传说,几个死党,几个“坏”同学,男孩打架时会攻击对方裆部,还会欺负自己喜欢的女生。
这完全就是我们的小时候,所有的感觉都对。
而日本独有的宽容文化也在这部动画中体现了出来。
一个直言不讳自己喜欢胸部、励志比所有人类都更伟大的臭屁小男孩,这种设定如果在国产动画中出现,多半要被父母“虐”。
而青山的爸爸不仅从未泼儿子冷水,还告诉他“按照你认为对的去做就好了”。
类似这种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在影片中上演过多次。
这是一部非常“尊重观众智商”的动画电影。
它以一种奇妙的角度去探讨成长和懵懂的爱情,还加入了一些哲学性的思考。
比如,什么是世界的内侧,什么是外侧?
当我把一个袋子的内侧翻到外侧,是不是可以说我已经装下了全世界?
说到这,真的忍不住要再和国产动画做一下比较。
在《你的名字》于国内大热后,国产的青春动画似乎就陷入了追求精致画风的怪圈。
的确,观众能看到满满的诚意,但是剧情却总也没有惊喜。
为什么“人家的孩子”已经在探索世界的尽头、经历不可思议的冒险了,而提到青春,我们却只有读书高考、反对早恋和校园霸凌呢?
为什么日本可以探讨小男孩和成年大姐姐的“爱情”,而我们连容纳这种题材的空间都没有呢?
我不想动画告诉我现实有多么残酷,我只想有人像宫崎骏一样告诉我“这个世界是值得活下去的”。
我不想去观赏别人的“疼痛青春”,我只想有影片能帮我回想起年少时的友情、伙伴、努力和热血。
成年的我再也不会冲动地说出“我一辈子也不原谅你”,也再没有勇气面对面询问“你可以原谅我吗?
”但是看完这部影片后我依然会由衷感叹“这就是青春啊”!
我愿意把一年份的彩虹屁都献给这部影片,不只是为了感谢它帮我回忆起自己曾经那“沙雕”、中二又热血的童年,也是想吹爆它所展现出的没有边界的非凡想象力。
当大姐姐和青山骑着企鹅群穿越城镇、森林,通过“海”去往世界的尽头时,那种奇幻的画面、强烈的镜头感再配合着很燃的BGM,我已经可以想象出如果在电影院看到这一幕该有多么过瘾。
然而这部片子在日本上映后最多走到了台湾,终究还是止步于大陆,很遗憾又一部好电影不能在影院相见。
就像很多评论说的那样,这部电影的观感好比是炎炎夏日里的冰凉可乐。
不管你是不是漫迷,都请千万别错过这部影片。
因为这不只是一次全新的历险,也是一次与青春邂逅的机会。
“为什么大姐姐的脸是这个形状的呢?
为什么看着大姐姐的脸我就感到高兴呢?
为什么让我感到高兴的脸,会由基因完美的制造出来,并存在于此呢?
"
我想了很久如何介绍这部电影,虽然身处近乎包场的影厅,依旧不影响我作为观众看到热泪盈眶。
只因为它足够单纯,足够美好,也足够引人深思。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夏日的晴空、白云与树荫下,是我们的主角——四年级的小学生青山。
一名对一切充满好奇的少年。
有着超出同龄人的头脑与严谨的科研精神。
憧憬并喜欢着自己的心仪对象——有着大胸的牙科护士“大姐姐”。
突然有一天,小镇上莫名出现了许多“企鹅”,原本生活在极地的动物让小镇的居民都感到惊奇。
我们的主角也不例外,立刻拉起自己的小伙伴开始了研究,他们翻阅资料根据企鹅迁徙的特点,将这一神秘现象的研究计划命名为“企鹅公路计划”。
随着研究的深入,青山发现,原来自己喜欢的大胸姐姐,才是“制造企鹅”的源头。
随手一扔,就能把自动贩卖机里的可乐变成企鹅。
这样的超自然现象,让青山开始了和大姐姐的试验。
最终根据仔细的研究观察,得出了结论:大姐姐需要在有阳光的时候才能变出企鹅。
企鹅不吃不喝,依靠的是一种神秘的“企鹅能量”存在。
然而,青山班上一个同样喜欢研究的女生滨本,透露给了青山一个更大的秘密——“海”。
“海”是滨本在小镇森林深处的的一个平原上发现的一个不明球体。
有水一样的特质,大小会变化。
靠近后会刺出水,进入的物体则会被吸附进去,消失不见。
就这样,青山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也答应了同滨本一起开始研究“海”。
她们风雨无阻,在森林深处搭建起观测站。
测量和记录着“海”的各种变化。
然而,班上的“恶霸”铃木同学,因为喜欢滨本,嫉妒青山而冲过树林一探究竟,准备找青山的麻烦,将“海”的存在公之于众。
危机发生,突然出现的“大姐姐”带领着企鹅大军,赶跑了铃木,也救下了被“海”的液体冲击的小伙伴。
这时主角发现,企鹅和“海”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企鹅们想要破坏“海”。
而大姐姐、企鹅、海则有着相同的联系,他所研究的两件事实际是同一件事。
喜欢主角的滨本,不同意大姐姐加入研究计划,认为海的研究属于自己和青山。
偶然相遇的研究人员,让青山意识到,他们有必要立刻停止研究,以免“大姐姐”被研究所发现被带走进行试验。
越来越大的“海”,似乎危险性已经不可控制。
同时小镇中开始出现了另一种由大姐姐幻想出来的未知生物“炸脖龙”炸脖龙会追着企鹅,并且吃掉。
青山提议让大人接手研究,而他们保守秘密。
滨本却认为青山只是为了保护大胸“姐姐”,不情愿就这样终止自己的研究计划。
无法联系线索的青山,得到了爸爸的建议。
将所有的已知信息汇总并且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这时,“海”的体积已经扩大成为了整个小镇的危机。
滨本的研究员父亲等已经被“海”吸入并失踪。
小镇开始了避难疏散。
这时,主角终于跑到了大姐姐面前,讲出了自己的结论。
最终,清楚了自己使命的大姐姐与青山一起,协同企鹅大军,一同去拯救研究员,拯救世界。
在“海”的内测,见到了世界的尽头,也最终破坏了“海”。
随着消失的企鹅,大姐姐也和青山在咖啡店进行了最后的对话:“果然海没能留存下来,呐,青山觉得我为什么会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呢?
”“我不知道,但是,有朝一日我会得出答案。
”
企鹅消失了,姐姐也消失了。
怀揣梦想和探索,青山决心要找到世界的尽头,再次见到大姐姐。
告诉她自己的冒险与经历,以及自己有多么喜欢她。
日本动画的细腻完全体现在了影片的每分每秒,让我们不得不回忆:自己对于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是什么时候让步于融入“学校”、融入“社会”的呢?
影片的题材,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不同的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普遍将题材限定在考试、早恋、校园欺凌的时候。
一个喜欢“大胸”姐姐,自视甚高的日本小男孩,却得到了父母最大的尊重和鼓励。
最重要的是青山怀有一颗追寻真理,探索世界的心。
这部影片充斥着孩童成长时对于人际关系的各种不解。
而同学间的懵懂的喜欢,也十分真实的还原了儿时那最纯真的感情。
影片不仅通过主角的视角讲述了理性与感性的矛盾。
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属于动画创作才能体现的那种“想象力”配合着恰到好处的BGM配乐。
当企鹅驮着主角穿过小镇,万物都可以变成企鹅,穿过世界的破洞,达到世界尽头的时候。
不禁令人赞叹人类的想象力是多麽的美好!
而已经不去动笔画,不去动笔写的我们。
每日都钻入了手机和互联网的虚拟世界被迫的接受着。
很难再去发现世界本身的美,去创造什么。
如果说今敏导演的电影是日本动画想象力展现的代表。
那这部科幻题材的电影在传承了想象力的同时,也承载着青春与情感的美好。
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动画,也能天马行空,也能充满好奇、纯真。
无论你趋向于理性还是感性,都一定会再这部电影里寻找到属于你的感动。
首先说明,这不是一片影评,而是我的一些想法。
这部片子我只看了20分钟就不看了,关于令人不适的直男性幻想我还勉强可以接受,并会在下面讨论。
而片中的将霸凌行为称为“小孩子的胡闹”,并以此为借口对霸凌行为熟视无睹置若罔闻的行为,是我绝不能接受的。
这真的是利己主义与虚伪的极佳代表,不愿意出手制止就算了,甚至都不敢承认自己的真实想法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编出了一套道貌岸然的理由来自我安慰。
什么小孩子的胡闹?
那就是霸凌行为。
如果你不想管,至少大大方方的承认你不想管。
冷漠、虚伪、利己,制作组在这一个片段中表现出的价值观真的令我作呕,所以就弃片了。
———然后来谈到正题,关于直男的性幻想。
片中的主角设定是小学生,但是很明显的是,他从行为、知识储备、说话逻辑上来说,都完全不是个小学生。
把他设定成日本动漫最喜欢的高中生,或者说大学生,也毫无问题。
可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因为制作组大概也知道,一个成年人整天盯着大姐姐的欧派看,是多猥琐的一件事吧。
所以他们把角色设定成小男孩,以为这样就能掩饰这种男性视角的猥琐了吗?
算了吧,别掩耳盗铃了。
而且,我也不知道小男孩是不是真的会有胸部幻想,毕竟离我小学的时候已经过了太久了。
但是有是很正常的,喜欢胸部并不猥琐,而无时不刻都想着、在下棋的时候盯着看、在聊天的时候盯着看、在应该记笔记的本子上画的都是,这才叫猥琐。
所以才说明需要性教育啊。
而现在这部电影呈现出的情况是,在日本不仅小男孩需要性教育,成年人更需要性教育。
一群成年男性不敢表达对女性胸部的喜爱,只敢躲在画稿后面做梦,还要假借小男孩的视角,这真的够恶心的。
这就是性压抑的后果。
越压抑,越渴望,然后就会激发出很多变态的心理和猥琐的想法。
这点上,中日并没什么不同。
———看一个高赞短评说的,为什么这种小男孩x大姐姐的故事不会被理解为恋童。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故事投射的完全是成年男性的性幻想。
事实上,任何三观思维正常的成年女性,都不会对小男孩有片中这种奇怪的情感,如果真的有,那就是恋童。
孩子是无论如何不应该和性挂钩的。
所以拜托某些死宅男不要把自己的性幻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了,这是一个很不好的风向引导。
如果是一个性别调转的故事,如果一个小女孩总想着大叔的大胸肌,大概谁都能看出有多恶心了吧。
不过可悲的是,以日本动画的媚宅水平…这种番大概是真的有的…日本动漫媚宅恋童擦边球的风气,真的越来越重了…恋童风气的弥漫,也和性压抑很有关系,原因就不在这讨论了。
我只想说,有些事情不可以做,不是因为它被禁止,而是因为它真的涉及人的底线。
所以,如果你们这些男的真的收不住你们的性幻想,那至少拜托,别对小孩子意淫了…———最后,说到开头的话题。
为什么我没有一开始就痛骂这部电影中的男性幻想,因为与其说猥琐,我更想将这种幻想称之为低幼。
这种迷恋大姐姐的胸部的想法,我觉得更像是一种心理上极不成熟的体现。
通过看其他人的影评得知,这片的主题应该是关于探索和追寻梦想之类的,可制作组把这种随心所欲的纯粹探索加到一个小学生身上,和他们把这种性幻想加到小孩子身上,大概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他们觉得小孩子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或许从一个角度理解,这是一群成年男性,幻想自己变成了小孩的故事。
他们想着自己变成了小孩,可以无忧无虑的探索,或者说冒险。
作为成年人的视角,也会希望有一个温柔知心的女性的陪伴,再加上一些性压抑背景下的欧派幻想,就成了这部电影。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做梦的男性,我不觉得他们猥琐,我觉得他们可怜。
这里当然少不了的有社会的原因,日本社会的高压力,生活太过压抑,让许多成年人想逃避。
所以有些人,可能是许多人,在这种重压下,没有成长的机会,就被投入了社会中,所以他们感到迷惘从而有些奇怪的幻想,或许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我只想冷漠地骂他们一句不成熟。
有人评价森田的原作是成人童话,但我觉得这不是童话,这只是一种逃避,一种脑内狂欢。
一群成年人做着这种梦,这不是纯真,不是守住初心,这只是在逃避现实罢了。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里谈到了成人和孩子的界限在变得模糊,因为在现代媒体下,孩子越来越多的接触到了那些原本只属于成人的东西,性是其中的代表。
这让孩子变得早熟,让小孩失去了本应有的纯真。
事实上在现实中,才小学就满脑子胸部想法的小孩,已经有了,而且可能还不少。
并且很可悲的是,这些小孩可不像电影中的青山一样可爱,他们的想法,是不输成年人的猥琐,所以性教育真的刻不容缓。
而且我们这些成年人,特别是某些男性,也真的该想想了,自己每天都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在网上发表些什么猥琐言论,对孩子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而另一个更可怕的事情是,成年人也在变得更像孩子。
那些本来应该属于成年人的东西,阅读、思考,这些很重要的东西,我们正在慢慢的失去。
我们不再去思考那些困难的问题。
遇到了屏障之后,理想主义受挫之后,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探索的时候,我们不去想着如何在现实中开出一条路,不是想办法去完成,而是直接编出一个变成小孩子去探索的故事,还顺便编出了一个温柔知心的大胸姐姐,一下子满足了所有幻想,还真是方便呢。
就像这样的沉湎于虚幻中,沉湎于这样或那样的幻想中,或者说干脆,就沉湎于媒体所带给我们的幻梦中,这会让我们根本就看不清现实,最终变得只能沉沦于这些媒体所带来的刺激中,这真的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这样长起来的人,看不清现实,也在心理上始终不成熟。
这种人,也就是所谓的巨婴,真的越来越多了。
波兹曼所怕的,就是我们爱的东西最终会毁掉我们。
这种看似甜美的幻梦,是有毒的。
所以拜托你们,成熟一点吧。
虽然我知道这世界还不够好,面对现实很困难也很痛苦,但是沉湎于梦中,也只会慢性死亡啊。
拜托了,成熟点吧,别活在虚幻中,别做像孩子一样的成年人…做足够坚韧到去在现实中坚持童心和梦想的年轻人,拜托了…
小学小男生喜欢成年大姐姐……的胸部?我不知道这部片子的主题,跟姐姐的胸部有什么关系?企鹅又跟胸部有毛线的关系?
可以不用花篇幅去特意解释世界观和底层逻辑,但是不能没有。完全脱离物理世界又不能自圆其说让人失去注意力。1.5倍速看还可以忍受
今天是我成年的第2693天。
我有特别的出片名方式系列…姐姐的胸部加…两颗星…配乐也喜欢,你是一个谜,我想把你解开,看到你的脸就喜悦,和你一起研究海,卧槽太美好…中日同款童年拔牙方式哈哈…生气的时候想一想胸部就好哈哈哈哈哈…居然还有克总发糖,加加加加满星…企鹅密集就没有恐惧呢…只知道我们有共同的记忆…然后,看哭了。姐姐再胸抱我一次。
欧派小姐姐!
也想做能放出企鹅的大胸姐姐!但放出企鹅和大胸都做不到。也要从姐姐变成阿姨啦。
与其烦恼怎么写评论,不如花三十分钟想想欧派。
试问有谁能拒绝一个能变出企鹅的欧派大姐姐呢?成长是折叠时空的异想,喜欢是一门对外保密的课题研究。喜欢这样严谨又不失浪漫的感情态度。
这种青春萌动少年的感觉表现的太好了,姐弟恋题材也是我的菜,之前eva就隐约有点这意思。
为什么基因组合出这张叫我喜悦的脸。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世界的尽头在哪里。如果我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会不会在尽头再相遇。然而,我以为是一个关于分离的故事。在少年时离开的人,活在夏天的记忆里,鼓励我们变成更好的人。石田祐康就擅长这种奇异的梦境。音乐配得好,后劲有点大。
大胸女娲补天的故事
内田同学T上robot头顶的红点时有时无- -
你看这个大姐姐她又大又圆
完全没明白想表达的是什么… 为什么小姐姐就是外星人了?为什么她就能变企鹅?为什么就有海的出现了?为什么小姐姐就能填海了?为什么??跟企鹅迁徙的公路到底有啥关系???
少年与大姐姐,就像EVA一样,都请了宇多田光来唱主题曲,不仅仅是巧合吧。宇多田光的歌声,恰给人一种安心的大姐姐感觉。奇绝放纵的想象,赛高。
我在想一个问题,讲到小男孩和成年女人的性暧昧故事,为什么没有谁说恋童?原因很简单,故事里,欲望的主体是那个小男孩,而不是那个女人。性转一下则非常不妙,小男孩会迷恋大姐姐的欧派,小女孩会迷恋大哥哥的那啥?如果这样编的话,就比较像一个萝莉控故事,欲望的主体依然是男性。所以为什么女性一概而论批判成年人的恋童时,却老有男性提起少儿的性权。回想过去,小男孩和小女孩是不太一样的。他们谈论的性主体总是发生偏移。
3.5。一場發生在夏日的奇幻。森見登美彥的小說。石田祐康把握的不錯了。但還是試想了一下如果是湯淺拍呢...話說小學男生一直一本正經地討論大姊姊的歐派...有一點尷尬...
看不下去,从男孩直勾勾的盯着姐姐的胸开始,无法消解诡异感以至于只能停下来
看不懂......幻想季....看懂的真的是
磁性聲線的優醬與北小姐像在百合……大銀幕看, 配合旁邊可能十歲的一幫小女生的哄堂大笑, 特別開心的觀影, 每次"胸部"都引來她們沒心沒肺的大笑. 去到關鍵處象質問大胖是否愛著女孩, 連我也忘了在哪了, 我也象被問一樣, 不敢認愛是多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