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晚上梦到了《刁蛮公主》,于是第二天起来重温了一遍,刚打开就被主题曲的歌词深深震撼了。
“两个人爱我到底是一种快乐还是一种折磨甜蜜苦涩为何一定要我要我做一个选择 ”非常轻快欢脱的词曲,和这部喜剧风格的爱情片非常搭,这段歌词以女主口吻表达了自己在两个男人间的情感纠葛,但看了才发现,女主看似选择很多,但碍于身份,其实她没有选择。
在三人的感情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其实始终是皇帝。
因为喜欢司徒静,皇帝可以命她入宫,可以在她受欺负时以历练她为由旁观,可以让数次命白云飞觐见公主。
《怀玉公主》的情节远比《刁蛮公主》更现实残忍,一切大的政治纷争以及小的勾心斗角都将男女主无可避免地推入分道扬镳的局面,而《刁蛮公主》尽管弱化了现实因素并融入了更多喜剧因素,但依旧无法摆脱封建背景本身的残酷。
此类故事的可看性本身就建立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上,身份落差造成的巨大压强推动着男女主情感的发展,这种背景下摩擦出的情感火花显然更具有爆发力,它的巅峰就在于相撞的一刹那。
但这也注定这些感情会像炭火一样归于寂灭,因为与制度的斗争注定是无解的。
以率性、纯真、野性吸引君王的女性,一旦入宫便等于被剪去双翼,故事中的男性即便对她们关怀备至,也无法给予她们自由和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
许多人都认为女主应该选择白云飞而非皇上,从外人的视角来看的确如此,但故事的女主总有她们自己的理由——爱情,毕竟“ 爱不是童年分糖果,伸出手然后排排坐”。
在大结局的喜悦气氛里,司徒静最后成为了皇后,但电视剧刻意忽略的是她失去了自由,作为女主对爱情的妥协,我们这些看客也许不应多加置喙,遗憾的是剧中并没有让男女主对这个话题进行过多的探讨,而是直接略过。
很棒很棒,童年的回忆,值得一家人重温经典。
今天又跟父母重温了一下,父母都看的津津有味,开怀大笑,尤其是小龙虾的司徒静身份未暴露的时候,看的哈哈大笑😄,而且让人看后觉得精彩绝伦,小龙虾救难民那段儿,真的很解气,救苦救难活菩萨,打戏也很精彩,细节也很感人,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哭了,在小龙虾因前朝公主身份差点被砍头那段儿,就令人心生感动,眼睛里不由自主地就进了沙子,真的是一部完美的古装喜剧片。
👍👍👍
小时候真的是隔几年看一遍,喜爱程度和意义堪比《王子变青蛙》,当时因为这个剧迷张娜拉和苏有朋迷了很长时间呢.特别喜欢小龙虾,各种小表情真是太可爱了,剧情也很讨喜,虽然有可能对不上现在的审美啦,不过刚刚看了下剧照还是觉得很想再撸一遍哈哈哈。
所以,如果想走一下怀旧风,小清新一下,可以试试这个~
“韩国艺人张娜拉2004年将事业重心转向中国,不但成为中国宣传大使,还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主题歌曲《北京欢迎你》的录制工作。
许多韩国明星来内地发展是为了赚更多的钱,道理大家都懂,不过说出来就不太好了嘛,张娜拉曾经在一个节目中说:“每次制作费紧张,都会去中国演出”,节目翻译的汉字是这样的:没钱就去中国演出,这句话引起了中国网友强烈不满,大家都认为张娜拉言下之意是把中国市场当成自己圈钱的地方。
”这是网络上关于演员张娜拉被中国“封杀”的主流描述。
看到张娜拉竟是因为这种原因而被封杀,我为我的祖国感到悲哀,因为仅仅在十年前,在当代社会,这个有着泱泱五千年文明的古国竟还有这么多浅薄狭隘、自卑愚昧的子民。
我们应当知道,文字在表词达意上是有极大的局限性的。
第一,文字本身相较于声音、视频而言,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第二,在文字所传播的这些有限的信息内,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歧义;第三,文字产生歧义后,由于各种原因,通常很难及时得到发言人的澄清;最后,也是最可怕的,发言人对文字歧义的澄清是无法得到实物证实的,换言之,发言人的解释是很容易被忽视的。
演员张娜拉,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可以说在中国已经红得发紫。
自然而然地,也极容易成为其它竞争者的眼中钉。
在这一背景下,“没钱就去中国演出”这一句话自然会被大肆宣扬,作为进行攻击她的攻击最锋利的武器。
可我们想过没有,第一,张娜拉是韩国人,她当时的发言是韩语,那么,她的原话到底是不是在表达这句话的意思?
第二,哪怕张娜拉原原本本就是说这句话,“没钱就去中国演出”,这句话用不同的语调是可以赋予不同的含义的。
比如,作为陈述句,在表达一件事实,即,张娜拉在没钱的时候去中国演出。
此时,这句话表达的这个客观事实,是没有感情色彩的。
它就是在说明一种状态,即张娜拉在没钱的时候去中国工作。
这一事实本身,有什么值得我们爱国的红兵小将们义愤填膺?
相反,我们难道不该感到自豪和骄傲吗?
一个韩国人,在她缺钱的时候,不得不来中国工作,这不正体现着我们泱泱大国的地位与魅力吗?
又如,作为一种调侃,这也是被广大网友所普遍解释的一种含义,即没钱的时候就去中国工作,因为中国人人傻钱多。
这种解释是诛心的,因为给张娜拉扣上了一顶巨大而沉重的帽子——张娜拉对中国人有某种种族歧视。
但我们要知道,若一句话带着某种调侃,那它在被表达时必然带着那种语气。
我很想知道,到底有多少参与抵制张娜拉的中国人去听过她说的原话,有多少激情澎湃的网友认真去分析过她说这句话的语气,又有多少自诩爱国的勇士不是在人云亦云,如同在深巷中听见同类嚎叫而不由自主地狂吠的狗?
退一步说,哪怕张娜拉真的在表达这种调侃,这又能说明什么?
语言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品质,这也是人世间产生无数误会与悲剧的重要原因。
在《刁蛮公主》这部戏中,我们就可以举出许多例子。
比如在第八集中,小龙虾在街市上看到一男子在家暴妻子,愤而追打该男子,好巧不巧,这名男子正好倒在安宁公主的眼前,于是在安宁公主看来,小龙虾就成了欺凌弱小的恶霸,这也使小龙虾在安宁公主心目中留下了极差的第一印象。
又如,在第九集中,小龙虾的哥哥司徒剑南太后下旨流放,小龙虾以为是皇上所为,愤而闯宫,险些被侍卫所杀,万幸被陈总管所救。
我们可以认为所有这些阴错阳差的误会是剧情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也是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着力点,但这些误会是存在是如此自然、如此普遍,这又是否意味着这一事实,那就是眼见未必为实,耳听未必为真?
既如此,我们又如何能够仅仅凭借张娜拉这一句话就断言她是一个对中国人具有种族歧视的人呢?
我们又是因着怎样的厚颜与恶意,仅仅凭借一行字幕,或者是一句翻译后的含义极有可能完全被曲解的话,来大肆指责她?
再退一步说,哪怕张娜拉在说这句话时确实有暗示中国人人傻钱多,她是否又应当被“封杀”呢?
有很多网友的逻辑是这样的:有些话不该讲,讲了就是错误,是错误就该受惩罚。
第一,犯错应当受罚,这毋庸置疑。
但惩罚者是谁?
惩罚的种类是什么?
惩罚的时效是多久?
等等这些问题难道不该做理智的探讨吗?
直接“封杀”了事,确实简单,也确实解气,但也确实专制。
专制的一大特点就是不给人任何申辩的机会,不给人任何改过的余地。
第二,惩罚应当是为了让人改正错误,而不仅仅是为了毁灭犯错的人。
换句话说,我们的惩罚应当是直接针对问题核心的,否则又何来改过一说?
但在众网友的意识中,是允许外来演艺者带着来中国圈钱的目的的,他们所反对的,仅仅是这些明星们将这种思维赤裸裸地表达出来。
为何如此呢?
因为人们知道,我们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艺术成就都不足以吸引国外那些演艺者真心真意地来学习、工作和发展。
因此,人们知道,外国人来参加节目十有八九是来“圈钱”的,他们对此是无可奈何的。
于是,他们就将所有武器对准任何敢于表达、甚至暗示这一含义的出头鸟,希冀通过毁灭这些描述真相、讲出共识的人,来掩盖甚至遗忘这一事实。
从人们的反应中,我闻到馥郁浓烈的自欺欺人的芳香,听到震耳欲聋的卫国战争的狂响,看到璀璨炫目的天朝上国的威光。
而民族自信,却是毫无踪影。
为娜拉叹惋。
为中国叹惋。
司徒静像个能文能武的小精灵一般
这几套衣服还是很好看的 明显感受到造型师的偏爱安宁像个捡来的公主 文媚儿怕是当了假的贵妃 司徒剑南和文蔷的爱情太坎坷了 差点都要弃了这对cp
可能是我有点脸盲了 一直觉得梁君桌是王栎鑫演的23333朱允这个造型实在太丑了 实力诠释不要面子!
互相成全的圆满结局
第一次看还太小,匆匆而过。
现在在翻出来,主题曲就已经影喻了剧情。
两个人爱我到底是一种快乐,还是一种折磨。
为何要做一种选择。
小龙虾是幸福的两个如此优秀的义兄,希望看这部片子的大家都能得到幸福。
张娜拉真的是童年女神啊,清新灵动。
现在的小花也没看到这样的类型了。
我要在去刷一刷刁蛮俏御医。
小时候好喜欢这部剧,张娜拉演的灵动自然,真真恰合了刁蛮但又识大体的前朝公主形象。
在我看来,她是最不“公主”的公主,最可贵的不是公主的身份,而是那份为国,为民,为他人的心胸,这份内在的美,正是人们理想化中公主的正面形象。
苏有朋饰演的皇上,嗷嗷嗷!
真的好喜欢,严肃中带着风趣幽默,让我莫名联想到了当今社会律师这个职业,严谨,洞察一切,但又有十足的个人魅力,毫无疑问朱允这个皇上是睿智的,虽“内忧外患”,但却在不慌不忙之中把所有棘手的事情处理的妥当。
安宁公主和白云飞后期慢慢升温的感情,也是温温暖暖,呈现出爱情的另一种番模样,即使没有像司徒静和皇上那般轰轰烈烈,但也是潺潺流水,一个极好的happy ending。
全剧演员颜值爆表,演技在线,配音也很爱。
虽然服装不太符合中国古代,但既然是架空的故事,就不再抠一些细枝末节的点了,好看就是最棒的!!
第一次写豆瓣短评,就这么多吧,不管这部剧在别人眼里如何,在我这里始终有着童年滤镜,极爱!!
这部剧最被人所诟病的既是服装有些雷人,但是放到现在来看,还是可以接受的,最燃不符合传统历史宫廷服饰观念,但是毕竟是新浪潮时期合拍的剧,新的审美也很正常。
故事主要围绕文武两相之间的斗争展开,皇上削藩的行为是主要推动情节发展的。
但是有些倾向于大女主,女主角光环太强。
在社会市井有一群惩恶扬善仗义的狐朋狗友,有一定的社会群众基础。
又阴差阳错的和藩王世子、皇上结义金兰。
身份是当朝丞相女儿,家庭和睦,兄妹友恭;隐藏的是前朝公主、背后有高人保护。
性格刁蛮强硬、口齿伶俐、不允许受欺负,自己冲动做了傻事有人收拾烂摊子,连藩王都是自己的舅舅,这就是一个爽剧大女主。
掺杂着后宫争宠、太后专权、权臣党派之争、藩王反叛、两男争一女的情节。
整体没有大悲大喜、但是女主角的行为遭遇可以牵动你的心弦,有跌宕起伏的情节。
整体观感就是轻快幽默大团圆的喜剧。
看电视剧的目的是消遣,所以只要能消遣的都是好电视剧。
很喜欢看这部剧,看过了忍不住再看,为的就是那份快乐。
那份无法不被感染的快乐。
苏有朋和张娜拉的爱情,有一点酸,但是更多的是甜蜜。
看他们怎么玩笑间化解那些牵动天下的大事。
宫廷斗争看多了,忍不住觉得腻。
干什么总是要把那些沉重的东西拿来给大家看呢。
就不能每天高高兴兴过日子么?
看这部剧的时候,总是忍不住笑,忍不住希望他们两个在一起的时间再多一些,再多一些。
呵呵,说是偶像剧也不为过。
既然是偶像剧,就不要要求那么多。
我倒是觉得苏有朋的这个小皇帝听好玩挺可爱的,如果真有这样的皇帝就好了。
建议周末的时候或者不开心的时候看,马上就会high.
看了好几集,有很多比较疑惑的地方文家怎么会那么嚣张,即使太后是文家的,贵妃是文家的,丞相是文家的,可是行事未免太过分了。
就拿前几集难民的事来说,文章身为百官之首,本来就应该处理难民的事,可是他一刀切,直接把难民赶出了京城,但是这样并没有实际解决问题,只是把一个包袱丢到了另一个地方。
小龙虾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先后截获白云飞和齐国侯的珠宝用于做善事,在城外施粥,给难民盖房子,也算是帮朝廷做了一件好事。
就因为文章的儿子文韬看上了小龙虾给难民建房的那块地,白天派人来骚扰,赶不走人晚上直接放火烧房子,放火除了把房子烧了难道不会伤人吗?
后来文韬带来的人不敌小龙虾这边的人,最后逃的时候被小龙虾的师傅一箭射伤。
文章听信小厮的话,把所有的责任怪在了司徒家身上,并且要把司徒剑南置于死地。
文章还跑到宫里找太后和皇上告状,太后也是个不明事理,耳根子软的,听信文章和文贵妃的谗言,非要司徒剑南付出代价。
明明是多事之秋,前有狼后有虎,有云南王和齐国侯在旁边虎视眈眈,皇室还要靠司徒青云这个大将军带兵打仗,可他们似乎都没有考虑过,此时要杀的大将军的独子,难道杀了他大将军心里不会有想法吗?
虽说丞相是百官之首,但是好像整个朝廷就是他一手遮天了,大将军也不比他低多少吧,每次都是一副颐指气使的样子,要靠武将打仗的时期,文官竟然还这么嚣张,想要置武将家于死地,实在是令人费解。
只能说司徒府脾气太好了。
TMD
当时没认出来皇上和文媚儿竟然是无忌哥哥和小昭。
小时候看的,看得挺欢乐的
没啥意思。
2023年:当时只道是寻常啊;零几年觉得这部又无聊又长,如今回顾竟然颜值在线头脑清醒三观感人,只能说这几年的剧真的太烂了。//真的很没意思,还特别长。
缺钱的张娜拉,无辜的苏有朋
如今,都没怎么听到张娜拉的消息了~
童年回忆之原来我看过这么多电视剧,一概三星略过记录
比那个怀玉好多了!
也不知道当时怎么看完的...
张娜拉把刁蛮公主演得活灵活现的,很可爱!
十多年前的中韩合作电视剧,当时迷的我不要不要的。那时候的张娜拉好可爱!
张娜拉
= =。那个时候觉得超好看的。
我居然看过
小时候看的时候挺有味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也就呵呵了
其实觉得这片子还不错 能看看 当年收视率应该不低吧
当年就觉得那个虎逼朝天的棒子难看爆了,怎么也搞不懂咋红的。
童年
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当年很火很好看很受欢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