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只看了8集,整部剧都充斥着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即视感,一副“让你们这些平民看看我们北京有钱人都是怎么生活的”的施舍嘴脸,对比之下小时代都亲和许多剧情到目前为止也发展的莫名其妙,人物关系和剧情推进都跟闹着玩儿似的,需要人物凑在一起也不管合不合理就往一起组饭局,之前见都没见过,只要吃过一顿饭大家似乎就可以对彼此掏心掏肺了,就可以互为知己齐心合力开餐厅了,过家家一样
想看打工人真实生活写照的,您可以出门左拐去芒果tv看《我在他乡挺好的》,慢走不送。
我真是服了前排评论都在干什么啊,谁规定女性群像戏就一定要接地气了?
豆瓣的条目简介里通篇有提到“接地气”这三个字吗?
并没有啊。
还是广电规定了电视剧只能拍普罗大众的真实生活?
也没有啊。
我就不知道前排都在那叫嚣什么啊。
全员“精英”怎么了?
精英就不能有自己的生活了?
她们的生活就不值得被记录了?
《顶楼》你看得直呼过瘾,浮夸的配乐和离谱的人设加抓马的剧情你照样上头得停不下来,怎么到了国产剧这儿你就开始要真实了?
不接地气根本不算过错。
你可以喷演员演技喷拍摄技术,你喷什么人设啊,人家本来拍得就不是打工人的人设啊,它拍的就是几个各有特点的女孩的人生起伏。
要看真实你可以去芒果看《我在他乡挺好的》,题材类型是一致的,都是女性群像,但你总不能要求所有这类戏都拍的是一样一样的接地气的吧,那还有什么意思?
你问我要真实,可这些事情就是真实地发生在了角色的身上啊。
戴小雨莫名其妙被小三5年,后面怀孕了出车祸子宫都没了才看清了渣男;鲍雪和俞颂扬之间的高速恋爱,再到互相妥协,矛盾频生;冯希和男友在一起十年,像老妈子一样照顾了他十年,却因为异国而被分手;司梦和杜世钧的丧偶式婚姻,还有那个魏岚的插足就很恶心人;尤姗姗看起来刀枪不入,但事实上她也是背负了很多沉重的经历才成长为今天这般坚强的样子。
很多人说这些人设都浮在天上,可我想说中国十多亿人口,每个人的生活都各不相同,你不能奢求一定要在这部剧中的五个女孩身上找到共鸣。
我们就只是想看看别人精彩的生活,这都不行吗?
台词和镜头我不说了,这两点都是值得狠狠夸一把的,可惜很多人只抓着人设不接地气这一点往死里打一星。
剧情很紧凑,以至于我一直都在等更,从没停止过追这部剧。
现在能让我一直追而不中途弃剧的电视剧已经不多了。
三星是中规中矩的打法,一星真的太侮辱人了。
很少写剧评,看到北辙南辕评分这么低实在按耐不住,想替它说两句。
班底、制作水准、电影级别的场景,这些大家也都看在眼里,不必细说。
一部剧的评分应该有一部分是给这些的吧,不能因为剧情“不接地气”(一会儿再来说这个问题),就全盘否定是不是?
我猜想可能是大家对冯导的期待和要求更高,所以心理落差比较大才给出这样的评价吧。
在我看来是有点不公平的。
很多人说剧情浮夸,不接地气。
是的这个剧描写的是生活在北京的财富较为宽裕的一群人的生活,可能不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写照,但这也绝对不是《小时代》那种富二代闺蜜睡我男友的剧情可以比的。
作为一个北京大妞,虽然和剧里的人不能比,但我也深知北京本地人里确实有很多很多条件不那么紧张的,他们确实看起来比北漂一族过的舒心,但他们也在努力为了理想拼搏着。
他们的生活里可能没有破旧的出租屋,没有日复一日的加班;但是他们也会烦恼每一个项目,烦恼理想和现实的平衡……前一阵看公众号抨击现在内娱已经没有穷人了,拍穷人也要在脱离实际的豪华公寓里拍,这一点我是认同的,我讨厌不符合常理的矫揉造作。
但是《北辙南辕》,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也觉得怎么人人都这么有钱,但是放在这个设定下的五个女孩确实都不穷啊,所以在合理性上我觉得还是说得过去的。
不能为了拍好“穷”这个题材而否定所有“不穷”的剧不是吗?
况且对我来说,还是有一些兴趣窥探一下上层人民的生活方式的,能有共鸣的话就找共鸣,没有共鸣的话就必定有启发,这样也能引发人思考不是吗?
何必要所有的剧都描写底层人民呢,毕竟我们自己的生活已经这么生动地展现在眼前了,换个口味看看人间富贵花多下饭呀~恰恰因为自己和剧中人有财富差距,我才更有兴趣从中得到一些努力的动力。
有钱从来不应该是贬义词,更不应该变成避之犹恐不及的话题。
我们应该有勇气面对这样的故事,而不是敏感的认为这是冯导在讽刺我们自己。
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偏爱的题材,但是也请公正的对待每一部剧吧,讲述的对象人群从来不应该成为一部剧的评分标准。
北辙南辕,还是瑕不掩瑜的。
最后,再来夸一夸啜妮,五位演员里演技最自然,让人眼前一亮。
手动比心。
全网差评没骂到点子上!
冯小刚拍有钱人不可以吗?
《北辙南辕》4000字超详解剖析烂剧核心问题!
_腾讯视频大家的差评我仔细看了一下,最主要的意思都集中在一个点上,就说这剧情太飘,主人公们个个都是有钱人,缺乏生活真实,过着资产阶级悬浮生活,住别墅喝下午茶买商铺,严重脱离咱们老百姓的生活,不接地气。
没想到啊,“不接地气”四个字居然有一天,会被用在冯小刚导演的作品中。
冯小刚啊!
他曾经是中国最接地气的导演了。
我觉得网友说得对,但是,不准确。
如果你说,“冯小刚只能拍咱们无产阶级底层平民的苦日子,不能拍中产阶级的富裕生活啊”,那是不对的。
人家怎么不能拍中产了?
有点儿钱的人也是老百姓,老百姓的生活当然可以拍成文艺作品啊。
平心而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的日子确确实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北上广超一线城市,大家的日子是肉眼可见地富裕了不少,写中产生活,没毛病,这戏的问题不是选错了人群,激化了荧屏前的阶级矛盾。
而且我的评论也不谈阶级问题,只谈艺术问题。
这戏,首先,角色定位与塑造缺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王珞丹,投资人,至少看到现在,除了开饭店,没看见投资公司正经生意都怎么做来着,这个人物似乎在剧中没啥主线矛盾,她似乎就是一个人间清醒人设,专替姐姐妹妹们排忧解难。
蓝盈莹,18线演员,有点戏是讲她飞来飞去跑龙套的,她租的是貌似四合院的一间厢房,这到底要多少房租我一个上海人心里也没底,但估计总也不便宜是吧。
这样的北京姑娘到底有没有实际生活压力呢?
寥寥两场关于她职业的戏,除了借黄渤讽刺了一把“数字演员”,也没见出对这个18线小演员生存状况更立体的说明啊,反而笔墨一转,急着去写她的爱情戏了。
金晨,一回国,凭着美貌立马做了一女公关,五险一金齐全,具体工作是陪老板在酒桌上交际(这不就是标准交际花吗),促成签约能拿丰厚的提成。
她的烦恼呢,又是爱情。
我想问问,就这么活着的三个女人啊,有哪一个是我们熟悉的吗?
所以,这三个人物,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有,但是不典型。
恩格斯早在19世纪就总结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理论: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人物不典型,正是观众纷纷大呼“不接地气”的首要原因。
因为咱们身边大部分人都没这么活着,咱们大部分一线城市老百姓,算得上幸福富裕的中产,即便手上握着一两套、两三套房产,出入开着大奔宝马,多少也都得受着经济能力的制约,为每个月的房贷算账,为职业发展的瓶颈焦虑,为孩子教育的内卷忧心,这才是城市中产真实的生存现状吧?
虽然剧里那些个玩乐吃喝咱们也没差体验,但那肯定不是生活的主线啊,如果你写的人物主线生活是这些,那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
我们也有房有车有假期有存款有孩子,还不是要规矩上班看领导脸色?
你中产?
我社畜!
中产人群的生活可以写,但不能脱离地心引力,需要遵循现实主义创作的规则。
每个阶级的人群终究都要见到生活对他的制约性。
你们以为冯小刚真不缺钱吗?
我跟你讲,我们缺的是小钱,到他们内份儿上,缺的都是大钱,这就是制约性。
尤珊珊的制约性如果不是经济,那也总要有吧,是什么呢?
你看到了吗?
金晨凭借美貌似乎一上来就得到了福利,从一个金丝雀奔向独立女性之路了,但是美貌也需要在一些情节中对这个人物产生反作用,出现了制约,那才是好的设计。
蓝盈莹在综艺中,我觉得戏还行啊,怎么到了这部里面完全不会演了呢?
演个飞扬跳脱的假小子,做作死了。
问题是否出在这个人物也太扁平太苍白了呢?
典型人物除了要具有独特性外,还应该具有复杂性。
你再看看剧中这些女人,戴小雨究竟是个什么性格特点,你说得上来吗?
她聪明细腻?
5年都不知道同居男友还没离婚?
她果敢坚毅?
投资饭店本来极不情愿,但被表妹拖着也就从了。
她温柔善良善解人意?
这一场,女朋友因为失恋犯了个错误,糟蹋了一条鱼,她破口大骂啊!
她又刚又倔很有骨气?
奶奶说她两句,她就搬走了,男友从挪威回来求她,她就跟他复合了一刚。
这不是人物的复杂性,这是编剧的混乱性。
我超级怀疑挂名的主编剧大概只开开会,这些很具体的烂戏根本都是实习生或者枪手写的吧!
真的真的太差了啊。
讲讲环境不典型,文艺理论告诉我们,典型环境,必须包含新事物、新现象和新的社会关系。
新事物新现象,倒是有!
在剧中,冯小刚拍了很多城市中产的新风尚,比如什么开野车、徒手攀岩、骑马,山路滑板……吃饭喝咖啡选的景也够漂亮,但新的社会关系呢?
编剧似乎完全不懂。
剧中来来回回只有一众富人们单一化的、不受正常生活逻辑制约的日子,她们生活的主体矛盾来来回回只有情感。
家庭主妇假遭“丈夫出轨”,“陪读女友”惨遇渣男抛弃。
我觉得主体内容不是不能写爱情,而是要写典型的爱情,置爱情关系(社会关系)于新的时代矛盾中。
我至今还记得《东爱》里写东京90年代初的爱情,赤名莉香对于永尾完治来说就是一个霓虹璀璨的滚滚红尘,他对她既爱又怕,既向往之又惧之。
莉香就是东京你懂吗?
里美却是乡愁。
当一个小镇青年还未完成自己的城市化转型,莉香这团烈火(代表大都市)却已一股脑儿砸下她珍贵而沉重的爱和责任。
完治选择里美,当然是合理的,我至今印象中,里美都是内敛、谨慎,虽有小心机,却带着小镇前现代的生命气息。
人物一以贯之的性格特点最终决定了爱情的走向,情感的波折也与发达都市的两面性相关联。
剧中人物的活动常常设于颇具都市代表性的空间中,比如写字楼、十字街头、街心花园、租的小公寓、商场…他们的爱情伤悲不仅仅是两个小小自我间的性情冲突,更多的是城市逻辑与城镇逻辑之间的不及相容。
这就是典型时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创作路子首先是对的,再加上戏剧铺陈也相当有功底,造就了一代经典,这小小的爱情在大大的城市中自然是好看且深邃的。
今日的北京已经远超当年的东京了,剧中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时髦劲儿是有了,但是这座城市中女人们的爱情困境呢?
为啥还是老一套。
这个有过婆媳问题,那个正在犯着主妇病。
剧中见到了新事物与新现象,但未见新的社会关系,新的情感矛盾。
本剧第二大问题,是国产剧的通病:叙事薄弱。
作为一门学科,叙事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大背景下,同时受俄国形式主义影响才得以正式确立。
理论指出,“故事”和“情节”是两个概念。
“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而“情节”是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表现。
故事的基本单位不是人物,而应该是“具有功能性的事件”,在影视专业中,这个术语就叫作“叙事目的”。
编剧在写一场戏时,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叙事目的”,然后再为人物设计具体的台词、编织具体的情节,让人物作演绎,为的是体现这个“叙事目的”。
我估计国产剧的“分场”(通常是定叙事目的)是署名编剧把的关,所以“叙事目的”这一块还挺明确的。
但为之设计的“情节”常常胡编乱造。
比如在这场金晨酒桌大战宋丹丹的戏中,宋丹丹演一个老牌女经纪人,为了演员的利益跟金晨的老板有争执。
这场戏的“叙事目的”是让金晨的工作能力受到老板(张绍刚)的肯定,同时又打消老板对她的邪念。
叙事目的明确,但是编剧编织的情节缺乏说服力。
面对宋丹丹演的娱乐圈“老江湖”,一个头天上班、从国外回来、压根儿还还不了解这个行业规则的女公关凭自己性情说上几句话,一个圈内腕儿级的大姐大居然就被说服了,合约就这么签下了。
观众只能凭感觉说一句“尬”。
观众说不清楚道理,但是观众的感觉从来出不了错。
再讲一个“乱编的情节”。
司梦的老公拒绝了一个女实习生留职,女实习生怀恨在心要整他,专门闯进老板与客户的宴席并在老板衬衫上留一个口红印。
叙事目的也是明确的,要做主妇这组家庭的矛盾。
但你看看执笔编剧想出来的烂招,冯小刚叔叔,你们公司实习生这么做得出来?
我待的公司实习生可都是见了老板紧张得话也说不出来。
这位实习生还长这样!
我靠这都谁嫩的造型啊?
烫渣女大波浪?
这形象绝比不是实习生啊,是实习生小姐。
如果编剧硬说,难道就没有厉害的实习生么,请倒回去看我吐槽的第一点,说明你这个人物没有典型性。
一次假的栽赃,就差点瓦解了一个家庭?
谁写的啊!
做个人吧!
金晨这个角色的情感复合也写得很糟糕,这场,就是一个结论,两人复合,又是戏剧目的没毛病。
但情节呢?
好的叙事就是要用情节的铺陈与堆积去呈现角色的性格与动机。
她到底喜欢这男人什么?
你要设计的呀!
原因不能就是流于表面的男人离婚了呀!
人的选择都要有内在逻辑的啊。
像现在这样处理,只能让观众觉得喔~她是为了钱,女人能有个房子住就是有依靠呗。
这执笔的编剧到底几岁啊?
毕业了么?!
这传递出来的三观正吗?
影视作品本质上应该是记叙文,要用描写来叙事,要观众通过角色的演绎自行得出结论。
现在满屏的国产电视剧,没有记叙文,篇篇都是说明文,每场戏都只有干巴巴的结论,全他妈用台词讲出来。
这能不让我这种中年女观众觉得是小屁孩写的戏吗?
只有概念,没有细节,没有细节正是因为缺乏生活经验。
这部戏,说重了,就是中国的“白色电话片”。
说轻一点儿,连当年琼瑶被评论家批评的“三厅”电影都比不上。
中国即将进入21世纪的30年代,我不知道未来我们的儿孙辈儿在研究历史的时候,会不会说一句,中国21世纪2、30年代,现实主义作品已亡。
冯小刚曾经拍出过无比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他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电影界涌现出来的真正的现实主义大师。
到了今天,究竟是为何沦为令人不齿的“小时代”同款导演呢?
期待现实主义好作品终结这个可怕的“白色电话片”时代!
我都懒得提那一万条广告吃相有多恶心,刷脸绑来的大堆明星也无济于事,胡编乱造,强行装逼。
看得出被电影市场打入冷宫后冯是缺钱加急眼了,闭门造车,嚼剩梗,炒冷饭,想学王朔,自找难看!
很多角色名都不改并不是幽默,也不能显得犀利,更彰显不了你跟人家本主的友谊,这不是硬气而是贱气!
冯导,这回你还打算说是观众层次低看不懂吗?
劝您洗洗歇了吧……
说句傲慢与偏见的话,《北辙南辕》从策划开始,我就不抱指望。
某种程度来说,你就不能指望“京圈”这样老编剧和老导演能写年轻人的时尚剧,他们当大爷的气质贯彻他们创作生涯的整个过程,当爹的天赋让他们既不可能懂年轻人,更别说女性了。
我说这话,爹味也挺重的。
但看了十几集吧,不出所料。
【说是女性互助,其实还是爹和儿子的故事】说教味十足是这部作品最让人头痛的地方,说是女性互助,实则还是爹和儿子的故事。
爹和儿子的故事,是权力的故事。
而女性互助的故事,是反权力的故事。
全剧最大的爹--王骆丹的那个角色,你可以天然置换成很多部剧里的“爸爸”或者“皇帝”,应该叫“土财主”。
用财力和权力去解决一切问题,碾压对手,从经济问题到情感问题。
她是救世主,她是霸总,她是女王,她说教着她的青春,唯独看不到真实的女性困境。
开场娴熟的酒局,既是赤裸裸的现实,又是赤裸裸的压迫。
说白了还是一个权力场,有钱就是爷,有权就是爹,规则不是来打破的,是来被认同的。
独立、自信就是跟成功挂钩,向往的人生是霸总的人生。
但女性的互助并不需要爹,因为女性的困境来自于太多的“爹”。
这是男性以及特权女性,甚至说很多女性都没有发现的。
正如《第二性》里波伏娃说的,女人不是天生的,是被规训出来的。
【真实不等同生活】看了编剧的采访,实在无法相信这是写过《激情燃烧的岁月》的人。
在面对观众质疑的真实时,陈老师说她身边就是有这样的人,这些人就是真实存在的。
别说这些人了,这样的饭局那也是相当真实了。
上来各种喝酒的行话,圈子里的话术。
但真实不等同于真相,影视剧不是直播,更不是高高在上的DVD。
观众不需要去了解这种真实,更不需要去窥探这种真实。
因为这就不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
打着女性群像,女性互助的幌子,说着一群特权人的故事。
生活是不讲道理的,道理是给自己的安慰。
生活剧,在浓缩生活。
生活戏要求讲真善美的东西,如果生活戏有一个道理,那大概就是善恶有报,好日子都在后头呢。
所以生活戏里的真实是用不完美的生活去迎接一个其实不够真,但完美的结果。
【影视创作气质的南移】某种奇怪的感觉,都市剧气质的南移。
过去《北京爱情故事》《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这些作品都是用北派的叙事气质去讲述青年的故事,都市的故事。
可现在好看的都市剧都发生在上海、广州、成都、深圳。
从《欢乐颂》《三十而已》到《怪你过分美丽》《了不起的女孩》,南方那种城市质感,包容感,小资才是更符合现代女性气质的东西。
反正挺奇怪的,《我在他乡挺好的》里面简亦繁说北京能承载很多人的梦想的时候,我想到的还是上海。
我觉得上海才能包容更多人的生存与生活,给予人喘息,但北京其实没有那么包容。
说实话,上海是有规则的城市,而北京是有规矩的地方。
瞎说一通吧,反正不太喜欢这个剧。
如题,我现在一旦听到京味的大道理,不管说它的人是男还是女我都想吐🤮。
搞得好像自己看透了人生一样,实际呢,这种东西就像是反复使用的地沟油,浮在食物表面,看着鲜亮。
实际吃着腻味还不健康。
谁承认那套蝇营狗苟的东西?以及我十分讨厌王珞丹在剧中飒蜜这个设定。
看着是挺好的,独立,酷,经不起细挖。
对别人酷,爱理不理,就对你上头,钱也不要,啥都不要,就要你的爱。
一个人不可能又卑又倨,也不会上一秒口罩一戴谁也不爱,下一秒就开始舔。
这么来看,其实飒蜜这个设定还是恋爱脑的女性,只是她更有钱,更有能力。
算是升级版的装饰品吧。
我讨厌这些剧情的设定。
对演员们和道具灯光没有意见。
2021年了,女性群像剧为什么还是充满这种男性凝视呢?
本来看剧情以为是一步讲述独立女性在职场生涯中相遇成长的励志职场剧,没想到到底还是透露着一股弄弄的玛丽苏爱情狗血伦理剧气息5大女主角: 王珞丹 ,成功女性, 大二退学,结婚生子,离婚后来自己创业的 ,看剧中体现身价应该过亿,看前段视频猜测可能后期会和韩庚演的 俞颂阳以及前夫 产生感情纠葛; 金晨 ,30岁海龟,基本感觉要陷入和前男友和摄影师刘梁周的三角狗血恋中;关键对她的奶奶也是怪的很,做的两层独门独户的房子,怎么也不像是拆迁后买的,后面百分百还要来段夕阳红,加上家人反对怀疑谋图房子的戏码,如果预测成真这个就狗血的很了。
冯希 :和男友恋爱10年 从初中开始 就打从初三吧 正常初三15-16岁,10年现在25-26,一他是怎么和在40左右的王洛丹成为好友的,二他是什么学历,只讲述了他做代购和微商;猜测可以看出他和厨师 赵赫男 会有感情纠缠,要是再狗血一点,前男友 李响 还会再回国从新追她,然后陷入在 赵赫男和李响选择的纠缠。
司梦 :演的好像是家庭主妇,抱歉图片和电视中完全不符,看预告,老公被出轨,后期猜测出现家庭伦理纠缠小三谋图上位的戏码,然后是一群朋友热心帮助,就不知道是复合还是新找一个男人,敬请期待后面剧情发展 蓝盈莹 :验一个演员,感情线未知,看后面剧情,但是就是不知道哪个四合院的厢房是租的还是买的,如果是买的只能说演员收入真高,羡慕嫉妒恨 而且还有问题就是5人合伙 感觉就王珞丹和冯希在干活一样,不知道是伏笔还是为了把主题强牵强在北辙南辕这个名字上,着实不懂这个深意。
同时感觉整体故事结构框架太多,想把每个人的故事都讲完,但是现在已经8集了加上预告体现的内容,不知道还有的18集可以让冯导把故事讲完吧,感觉悬乎呀。
整体来说前期预告片的期望太高,导致大失所望,以为会体现不同行业的一些职场事情或者酒馆的创业历程,没想到最多更多的剧情透露着狗血三角爱情家庭伦理的感觉,剧情中各种品牌硬性植入也是足够尴尬,让人大失所望,看出品人是王中磊,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填华谊的窟窿不得已推出的圈钱之作,还是另有深意,毕竟电影的盈利未知性太大,电视剧按集售卖,冯小刚多年后的首部电视剧还是蛮有噱头的,相信无论是广告主还是爱奇艺都花了不少的价钱 ,就是不知道30集是否可以把人物线铺满
第三集:芙丝水(广告植入词语:那两瓶芙丝水过来,然后沏茶没水了) 尴尬指数2颗星 郎酒(广告植入情景:花姐 这个时候应该有酒,郎酒大大的特写)尴尬指数3颗星第五集:白啤瓦伦丁(广告植入情景:还有啤酒吗?
比利时原装进口的白啤瓦伦丁可以吗)尴尬指数五颗星 感觉对于比利时原装进口这个特点是广告主强制要求的 特别尬第六集:京东健康(广告植入情景:功能介绍)尴尬指数2颗 英树的全系列(广告植入情景:你买的什么东西呀,新买的化妆品,英树的全系列,据说可以修复肌肤提升亮色)尴尬指数1颗 郎酒(广告植入情景:火锅遇郎酒 新郎马上有)尴尬指数2颗第七集 爱好厨(广告植入情景:会所询问)尴尬指数1颗第八集 迪奥 (广告植入情景:你喷香水了?
迪奥你不是给我买的?)尴尬指数1颗第九集燕之屋(广告植入情景:燕之屋的碗燕留给你陪你过年)尴尬指数1颗星第十集燕之屋(广告植入情景:燕之屋的碗燕给你奶奶的)尴尬指数1颗星 良品铺子(广告植入情景:我在吃良品铺子猪肉铺)尴尬指数1颗星10集九个硬广植入而且不知道还有没有我没有罗列的广告植入,不愧是广告撑起的电视剧,我收回之前广告费就够制作成本这句话,靠广告成本就能盈利了不愧是广告植入大师,卖剧都是纯利润,强强强,欢迎品鉴
这剧里的人都是平地冒出来的?
拍之前有人物小传有生平来源吗?
宝马大house大老板,国外国内随意飞,整天无所事事银行存款满额度,北欧风格的建筑,这都搁这搁这呢!
冯导您在上流社会呆久了以为那就是全世界?
拍就拍吧别打着奋斗砥砺前行这些皮,不割裂吗?
后面影视分级吧,有些不适合公放就专供资本圈内yy,自己跟自己玩,自己欣赏自己不香吗?
这是给我们平民百姓看的?
还是变相侮辱我们的?
还是拍出来激化社会矛盾的?
剧本我不懂,但要共鸣,唯有真实!
78分 看的很有代入感 虽然整体来说没讲什么大事 但细节真不错
看了两集飞也似地逃离。观感就像冯小刚开始用网剧的形式,科普自己了解到和见过的当代中国新中产的富庶生活,只觉得这和我完全无关。间或夹杂着上个世纪之交时他就玩得转的北方对白和京味幽默,但是现在至少是年轻人真的很少会这样说话了吧,虽然内容核心是有料的但是艺术风格能不能更亲民一点。也就看看走马灯似的名咖露脸还有点乐趣。哦天哪,冯导估计又要骂豆瓣观众了。
其实评价一部好剧的标准并非是否接地气,而是能否带给观众思考,个人认为《北辙南辕》做到这一点了。
我觉得很好看啊,跟老公一气儿追完。我就纳闷了,现在人怎么了,人家过的好还不行了?看不得别人比自己日子过得好,那宫廷戏直接要求全部下线得了呗?这不比现在那些脑残小鲜肉偶像剧强多了?那些个,根本撑不过一集!一纯情普通小女生被霸道钻石王老五爱的死去活来就是接地气儿了?
酒桌文化得到很好展现
新一版《奋斗》,赵宝刚风格的人物和台词,冯式摄影取景和美术。美术很用心,是吸引我看下去的理由。某些演员的脸过于塑料,尖鼻子快戳破屏幕了。
简直被尬到原地不动,都2021年了,拍摄手法和表演套路还是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呢!
讲真,我以前挺讨厌冯裤子,无论是他春晚小品段子拼盘的贺岁剧,还是他无能狂怒的各式大炮谩骂,真挺招我烦的。可是,就是论事,这剧这个打分,我是真的不懂了。不是只有苦大仇深、筚路蓝缕才叫贴地气才叫不浮夸。北辙南辕的五朵金花或有钱或有闲或有钱有闲,比起大众有着好得多的生活品质。但是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七情六欲是能让我共情的。对我而言,这就是真实。
评分不至于这么低吧。京城老炮们炮制出的大飒蜜和闺蜜们的故事,贫嘴逗趣的风格,还是长在我的审美上啊。
对职业女性的想象力,聚焦女性职场、女性婚恋观,关注都市女性追求个人价值,更是倾向于对当前都市社会进行阐述表达,并融入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生思考,不同年龄段的她们在困难中相互扶持、建立深厚友谊,在突破生活迷雾的同时也成就了更好的自我。
五星的原因之一,给我转型的庚哥,比起之前拍过的电影来说,演技台词各方面都有明显进步。我可能看剧不会带入现实,所以我只看剧里的故事,除了尤珊珊这个角色过于完美之外,其他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成长。
3.5。很多人说悬浮,我看反倒不,因为主创们讲的恰恰是他们能看到的那些人,富二代与名校生,是人家圈子中的真实。我反而觉得这种直白讲自己的阶层,比普通女孩靠写网文开网店搞直播啥的一夜暴富啥的真实多了。只不过,耍贫嘴现在怕是不顶用了。啊我好喜欢王阳。
也许是因为预期降低了,感觉没有大家说得那么烂呀。还挺喜欢这种有信息量的贫嘴台词的,而且对话气口什么的都特别对。除了过份悬浮都还不错,但这剧的定位也没说是给北漂人看的?反正都是随便取的景框,过去几年的小妞电影女主人设也都很悬浮。角楼钓鱼和元大都合唱都挺真实的,能看出来这是冯小刚的城市情书了。王珞丹演技还是挺好的,蓝莹莹用力太猛了。除了不知道其想表达的东西和社会意义是啥,对于我们台词爱好者,在电视剧里也算水准之上了。
不真实,只有虚无
四星吧,首先画面拍的真的美,电影的质感👍👍👍结局有点仓促,最后几集哭死我啦,老戏骨的演技真的是到位
据说是能把人气死的一部剧//网络风气真的变了很多,好多怨气。剧挺有意思的,看个电视剧真的没必要往自己生活套//五星拉一下,很真实美好的一部剧,拍摄很美,电影的质感。看看网评就知道为啥网剧了。但是现在上网也没限制了。啥时候稍微有点门槛的论坛能面对大众就好了~
人均面积100平,日常不上班,休闲方式骑马,见第一面送洗衣机,你们家洗衣机坏了,是因为买的,还不够贵…
这剧不是挺好的啊!国产剧就不能拍点豪华的美好点的人生?一定要苦逼生活,绝处逢生才行?真的是奇了怪了!咋不说钢铁侠瞎吹牛逼、脱离生活呢?活着,看点开心点不行???
“这地段,这么大房子,看来你老公挺能赚啊。”这就是所谓的女性电视剧?哪个当代都市女性的生活是这样的啊,谁要去感受有钱人的痛苦啊。
就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