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扎实、细微地实现对动态复杂情感的捕捉,“这世界上我爱着一件事胜过爱她,就是我的自我厌恶。
”已不再局限于“施暴者面目可憎/权力可怖”(丝毫无损观众感受到。
而是聚焦更加微妙的“受害者”心态,渴望认同和自我厌恶像双生子如影随形,破罐破摔向谷底俯冲时脑内依然有自我怀疑回响,渴望找到一个得体、科学、supportive的理由为自己的懦弱、可憎、自己的自尊傲慢和全部教养不允许发生自己却的的确确做了的事辩驳,却又恨(同时依然为此骄傲)自己聪明地看穿了一切的无能为力。
跨性别者在亲密关系中玻璃杯般看似闪光但一碰就碎退回到可以肆意被physically and mentally abuse的处境,masculinity纵容沉默的性暴力导致伤害在代际间近乎无法阻挡地复制,甚至stalker在健全语境和片面法理下的茫然disability都不是锦上添花的裱饰,而是有机系统地编织进以小见大,以个体譬喻集体的representation中。
全剧最喜欢的一段是重新回到施暴者家中说出“我愿意”的时刻,结尾从来无关松一口气,漫长马拉松中痛苦和夸奖的来处都可以是毫不体面自作自受,但别管我活得多糟糕,it’s on me.女导演的掌镜稳重、克制,没有丝毫炫技手法却让镜头语言如手术刀一样剖开剧本层层沟壑,配乐也使用得恰如其分。
片头的高级设计感让人眼前一亮(我就是喜欢一些好像很没用的小巧思。
唯一的遗憾是不知道以女性为主角的此类题材剧又要等上多少年。
我承认苏格兰男人很迷人但口音实在是太难懂了,靠近苏格兰那段时间我从来没有一次听成功过一句话。
第四集,男主被最仰慕的编剧前辈性侵,精神崩塌。
这段故事写得很好……但我最大的感概是,除开“前辈是恶人”这一客观原因之外,这起悲剧发生的原因是男主心灵柔弱(一种中性形容,非贬义)。
这个故事是真实经历改编,编剧兼职男主演,从这个剧的品质可以看出,男主很有才华。
所以他为什么会如此不自信,无法容忍自己的失败,轻易被一个看似诱人的毒果捕获?
男主的恋人,跨性别人士teri,完全可以看作对照组。
男主是顺性别白直男,一生最大的挫折是:我的才华不被世人承认。
就因为这一个挫折,他彻底精神崩溃。
而teri是中东移民/男跨女,debuff叠满,而他竟然好好长成了一个自尊自信聪慧幽默的人。
也许这才是看似不幸的teri最幸运的地方,她天生有一个顽强的灵魂,足以让她度过任何难关。
为什么有些人碰到的都是烂桃花?
为什么有些人总会被“渣人”吸引?
这种“吸渣”体质是怎么来的?
如果你有以上困扰,可以看看英剧《驯鹿宝贝》,或许能找到答案。
《驯鹿宝贝》是Netflix在2024年推出的英剧,该剧的编剧、主演理查德·加德(Richard Gadd)在二十多岁时曾被一名女性跟踪了四年半之久,并对他进行长期骚扰。
《驯鹿宝贝》的故事来源于这个真实事件,理查德·加德饰演的唐尼是一位事业不顺的喜剧演员,他在酒吧兼职时遇到了玛莎,一个肥胖且孤独的中年女人。
出于同情,作为服务员的唐尼递给了玛莎一杯茶,却没想到,这引发了玛莎对他强烈的迷恋和跟踪行为。
1 你身上的脆弱,"渣人"能闻到看完整个剧,我觉得最让我毛骨悚然的一句话,是玛莎2次对唐尼说的:"你被一个男人伤害过。
"唐尼能吸引玛莎,一方面是在酒吧初遇时的善意,激发了玛莎对亲密关系的强烈渴望,另一方面,玛莎作为一个跟踪惯犯,她能敏锐地感受到唐尼内心深处的脆弱。
捕食者总是能找到猎物。
玛莎通过几个手段,便让唐尼对她产生反向依赖。
首先是自我夸大,玛莎宣称自己是顶级律师,夸大自己与各界名流的关系,她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总是神采飞扬。
这让自我价值感非常低的唐尼,对她产生了好感。
即使他知道这个女人在说谎。
毕竟这是他身上不曾有过的特质,他喜欢听她哈哈大笑、侃侃而谈,给他灰暗的生活注入了阳光。
即使这阳光会让他灼伤。
其次是过度关注,事业失意、遭受创伤的唐尼需要他人的认可来获得自我价值肯定,他在玛莎对他的过度关注中得到了满足。
一天收几百条来自玛莎的邮件,各种赤裸的、充满错别字的告白和关心,滋养着唐尼破碎的自尊。
正常人看到这么多疯狂的内容,会觉得恐惧、害怕,但受过伤的唐尼不同。
正如心理治疗师,唐尼的跨性别女友,对他说:"你乐在其中。
"这也是他被骚扰了长达6个月才去报警的原因。
最后是情感操纵,感情丰沛的玛莎,具有非常强烈的控制欲。
她先用自己的弱势,来获得唐尼的同情。
同时,她无差别攻击唐尼身边的女人,唐尼的前女友或现女友,都承受了玛莎的攻击,不管是文字上,或者肉体上,她通过跟踪、监听和侵犯唐尼的隐私来维持对他的控制。
2 持续的伤害,来自你的默许唐尼表面上一直在拒绝玛莎,可在潜意识中,他允许她对他的持续伤害,本质是因为,他能够从这段关系中得到好处。
如果说玛莎对唐尼的依恋是显性的,唐尼对玛莎的依恋是隐性的。
他在玛莎的关注中找到了一种扭曲的安慰和存在感,这种依赖性使他在面对玛莎时,表现出逃避和顺从的态度。
他害怕冲突和拒绝,宁愿忍受玛莎的纠缠,也不愿意采取措施,果断保护自己。
在下定决心报警后,唐尼第一次摆脱了玛莎,他感到完全的孤独和空虚,他甚至开始怀念起她的邮件轰炸。
为什么?
随着剧情的展开,答案开始明朗:原来在5年前,唐尼为了在事业上获得指导和认可,被一个成名编剧引诱、吸毒以及性侵。
在此之后,他陷入严重的自我厌恶,与此同时,对自我厌恶的依赖让他获得表面的解脱。
副作用是他无法进入一段正常的关系,去爱人。
而疯狂的玛莎,让他满足寻求自我毁灭的欲望,成为他从痛苦中跳脱出来的解药。
一定程度上,是他利用了玛莎。
3 正常的依恋关系,需要健全的人格当一个人身上有腐肉时,大概率苍蝇会比治愈者先到一步。
巴塞洛缪认为成人有四种依恋类型,安全型、痴迷型、恐惧型、回避型。
玛莎是痴迷型,这种类型的人忧虑被弃,依赖于对方的夸奖,且过度寻求认同。
追溯到童年,从小被父母无视的玛莎,玩偶"驯鹿宝贝"成为了她的情感依恋对象。
若干年后,当唐尼给她递上一杯茶时,唐尼便成了她的"驯鹿宝贝"。
当唐尼夸奖她时,自我价值的满足让她进一步深陷其中。
她不是爱唐尼,而是爱那种被在意的感觉。
她不是故意要变成跟踪狂,只是童年的缺失,让她不顾一切想要抓住关心她的任何一丝温情。
即使践踏对方的边界感,侵犯对方的隐私,她在所不惜要抓住那根救命稻草。
同时,为了更好的掌控对方,痴迷型的人一般知觉敏锐,正如她一眼便能感知到唐尼的创伤,从而获得掌控对方的通道。
唐尼是恐惧型,他渴望亲密关系,但在经历性侵之后,对于关系极度不安,他不确定自己喜欢男人或女人,他积极交友的同时疯狂逃离从对玛莎的矛盾情感来看,他又害怕又渴望。
他和跨性别女友的关系,更是推拉感极强。
作为性虐待的受害者,他对自己的过去感到羞耻和内疚。
所以正常女友的亲密,让他恐惧,沉溺在自我厌恶中的舒适感,远高于去爱女友的快乐。
这种模式下,玛莎的出现,虽让他恐惧,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了他一种扭曲的慰藉。
怎么办呢?
在喜剧决赛上,唐尼的自我表露很勇敢,那段演讲中,他敢于面对自己的潜意识,揭露自己行为模式背后的原因。
把自己的丑事说给大众听,挺不堪的,可这远比压在自己内心,任由自动模式去控制自己的人生强。
停止沉溺在自怨自艾中,拿到掌控自己人生的钥匙,便是勇敢面对身心的痛苦。
唐尼的主演、编剧理查德·加德将这段经历拍摄成剧集时,便是涅槃重生的力量。
一个真实的故事,足以给你我改变的勇气
很难得用一句话来形容这部剧,这个故事的精髓在于每一集其实都不太想得到后面会怎么发展,很惊喜。
好故事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复杂性,尤其是人物心理以及行为的复杂性,不求引起共鸣,但总会让人思考。
Donny在这整个故事的走向中就是一个不断解剖自我的过程,一个外表看上去的普通人,遇到狂热跟踪者后,心态以及行为反应的真实又荒诞,我相信Donny的心里状态会引起很多人的同情和理解。
郁郁不得志的喜剧小演员,为了梦想在城市的一角苦苦支撑,他对于事业的热情、成名的渴望,以及最重要的对于想要站在聚光灯下的虚荣心造就了他遇到Martha之后所有的一切,所以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
整整7集的自我剖析中,Donny从惊讶到惊恐,中间还夹杂了一点点窃喜,他对于Martha复杂的感情来源于孤独和对自我认知的迷茫,好像世上只有这个疯子崇拜他理解他能看得出他过去受过的伤害,Donny有一部分内心是窃喜的,同时也清楚地认知到这个女人不可深交。
他明白自己的伤痕来源于哪里,后面也逐渐了解到自己为什么会有一部分纵容Martha的行为,因为Martha的出现让他变得不那么肮脏不堪。
受到侵害的经历让Donny变得自卑懦弱,痛恨自我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变化,但我觉得最难得的是,他内心深处很清晰地认识到是他的虚荣心让他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加害人,他的纵容不是过错,但加剧了他人生的悲剧性。
Donny自暴自弃后在舞台上的自我解剖,这一段表演非常厉害,糅杂了可怜又可恨又自我放弃的苍凉感,这一段应该很多人能感到共鸣吧。
整个故事最精彩的地方是在最终集,Donny终于听到了关于“驯鹿宝贝”这个称号的来源,这可能是他和Martha之间这段畸形关系中最为温情的时刻,这么温柔又小心翼翼的称号,是Martha这个疯子内心深处最让人同情也最为可怜的一个角落,上帝视角看,用这一点来解释谈不上原谅,但多了一分理解吧。
而剧情的最后闭环,Donny落魄潦倒地来到一个酒吧,点了一杯酒之后发现没带钱,酒保给了他一杯茶,他这时终于理解,这所有的荒唐和不可理喻的开端,仅仅是因为他当时发善心,请Martha喝了一杯茶。
人生中最为迷茫的时刻,任何陌生人递出的橄榄枝,可能都是救命稻草,而你不知道的是,有的人把这根稻草当做人生的全部,这个全部的重量,对于施救者来说可能是看不到尽头的牢笼。
我其实挺高兴的是,Donny在回到家之后跟父母坦白的那一段,他艰难地说出自己的经历,然后说出迷茫,他说,我不知道自己算是什么,我还在追寻,It’s a journey. 这部剧到最后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结局,应该会有不少人觉得治郁吧,但Donny自己应该能明白,This is a journey. Life is always a journey.
我想起那个类似玛莎的朋友,而我也曾类似驯鹿宝贝那般。
我们认识的时间长达十多年,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她每天一定会给我打电话,甚至有时一天三四个电话,她不会在乎时间,不会在意你是否工作,也不会考虑是否打扰你,日复一日的联络你,有时候,她抱怨着生活的琐事,有时候,她刻意找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而大多数时间里,电话另一头的我,常常以敷衍或是找借口挂断,大多数时间里我感到厌烦,我不明白为什么她没有自己的事情,为什么总是把我当情绪垃圾桶。
我是一个缺乏自我价值认同的人,就像男主一样,从未真正的肯定过自己且自我憎恨,如果说认同自己,那绝大多数一定来自于其他人给予的肯定。
而我的朋友,她缺爱,后来我才明白她依赖的并不是我,她只是想依赖一个人,像玛莎一样。
她每天打电话和我诉说着无关紧要的事,抱怨着自己的生活,并且常常给予我肯定。
当男主将玛莎的语音留言分类,最后一集他在马路上边哭边听着玛莎给予的夸赞,我感同身受了,曾经的我也是在无数次缺乏自我认同时寻求那个给予我肯定的、寂寞的朋友。
我们的关系破裂伴随着利益冲突,当她一次一次向我借钱,当我一次一次拒绝以后,她常常以哭泣十分可怜的姿态求我,当我拒绝她以后,我开始感到害怕,我怕的是她的离开,我怕的是以后没有那些无聊的已经成为习惯的电话,我怕的是没有了她的肯定,不认可自己的我。
就像剧中当男主报警时,警察问“为什么你被骚扰过了六个月你才想到报警?
”,是啊,我也想问我自己,为什么你明明已经察觉到不对劲,你没有果断的离开,就像剧中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愈演愈烈,绝不是玛莎一个人的问题。
我在想那段时间里,我是否也享受着她的“骚扰”,当我看着那个安静的手机一次又一次的来电提醒,当我感受到她的寂寞无聊无比依赖我的时候,我明白或许我在她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其实我们是相互依赖的。
在我离开她时,我和她说事情发展到现在,不是因为你我之前的金钱冲突,而是我无法忍受这样的自己了,我讨厌这个明明知道这段关系是病态的却无法离开你的自己,所以我们不要联系了。
后来她又给我打了几次电话,我都没有接,我害怕接了电话又会深陷其中的自己,有时候我也在想,就真的这么结束了吗?
她真的放弃了吗?
但是我会清醒的告诉自己,不要把自己再放进任何一段依赖别人的关系中,请自己给予自己肯定,请依赖那个值得的自己,直面内心的恐惧,逃离任何一段不健康的关系。
驯鹿宝贝 (2024)8.52024 / 英国 美国 / 剧情 喜剧 传记 / 维罗妮卡·托菲尔斯卡 约瑟芬·伯恩布什 / 理查德·加德 杰西卡·古宁
人在自尊心极低、骨子里自我厌恶的时候,遇到跟踪狂、控制狂的表现出来的痴迷,会获得一种治愈的眩晕。
后者呈现出的连环call、跟踪、窥探、粘人、痴恋、看不到自己时的焦虑,就像一缕光,照进了他们贫瘠荒芜鬼影幢幢的内心。
摇摆不定的心被紧紧地握住了,黑夜里的自我排斥、人群中的自我厌恶在跟踪狂热烈滚烫示“爱”(obsession)中一时间烟消云散,感到了被柔软接住的温暖,在阴沟里的沉重自尊如释重负——竟然有人觉得我如此重要,竟然有人能如此在意我,空洞的缺失的自毁的心被填满了。
即使心里某个角落知道这一切都不对劲,低自尊缺爱者也从根本上无法抗拒这种排山倒海的痴迷,躲来躲去,看起来也是口嫌体正直。
最终只能在与控制狂跟踪狂屡次步步为营的交锋中沉沦,纠缠,反抗,回味,纠结,享受,越陷越深。
聪明的控制狂懂得什么时候通过恰当的拉扯欲擒故纵,当他们停止跟踪、骚扰行为时,低自尊者甚至会有戒断反应,怀念他们突破边界的接近,隐隐担心他们是不是对自己没兴趣了,他们是不是有了别的痴迷对象,自己是不是又得回到暗夜自舔伤口的阴沟里,于是反过来跟踪、追寻、查阅他们的行踪。
这正中控制狂的下怀,变态的操纵只会变本加厉。
现实里,低自尊最终变成了控制狂的玩具,控制狂享受低自尊故作扭捏的逃脱、欲拒还迎的依附,二者构成紧密的虐恋共生关系。
一旦这种关系受干扰而濒临破碎,疯狂的行为就此产生。
两个人的世界就能掀起滔天的风暴。
刑事案件里的情杀,往往是虐恋共生者们的极端反应。
破碎的人只能吸引破碎的人。
破碎的引力黑洞里,双方获得了极大的眩晕,极大的刺激,极大的欢天喜地,极大的石破天惊的情绪,可以是很多东西,但都不是爱。
真正的爱,是促进人成长、扩大、延伸,作为自由独立个体与他人和世界连接。
如果因为离开某人而不能活,只是一种共生性依附。
依附中获得眩晕就像毒品,令人迷醉,令人成瘾,令人无法自拔,让破碎者获得片刻安宁,很可惜,它最终走向的不是治愈。
与驯鹿宝贝高度共情,一定程度上可能trigger了我灵魂深处的某种破碎,是地下室里不可谓外人道的褶皱笔记。
该剧是心理健康者和病态者自我检测试纸如果你觉得可怕,恐怖,男主遭遇可怜,恭喜你,你是心理健康者。
病态人是能磕到男主和玛萨的。
结尾男主在酒吧听玛萨讲为什么叫你baby reindeer,和男主一起眼泪止不住,她把他当作一个彻底的安全毯,一种海上的稻草,一种安放所有的不安眷恋迷恋的所在。
玛萨如果有一个正常的童年,就没有偏执狂玛萨,跟踪像一个彻底的镜像,无论是开始男主先隐身在黑夜中好奇的看着玛萨,思索是什么样的女人会那么快的迷恋上自己,又是什么样的女人如此病态如此可悲的假装自己是名利双收的律师,炫耀时那种自信的语气,却买不起一杯可乐,好笑的是一开始就是男主先对真实的对方产生了好奇。
结尾处,男主看着满墙粘贴的玛萨写给自己的邮件内容和电脑上根据玛萨心情分类的语音。
都云玛萨痴,其实更有痴似玛萨者。
病态的人确实能够吸引来病态的人,为什么明明是互相折磨的戏码,可是结束的那一天,空空的邮箱,平静的语音信箱,空荡荡的站台,我的心却如此的空虚,我听着我恨的人说的赞美我的话,喜爱我的话,一遍又一遍,我甚至忽略她说被性侵不过是小男孩的事情,从那些语音里,我发现我们是如此的相似,灵魂的苦涩味道,“他们从我这里拿走了太多”我们都是如此的不堪,如此的不安迷惘。
原来我们想要的都那么少,不过是被人爱着,甚至不在乎对方什么样的身材,是不是病态。
可我们又要的那么多,被人彻彻底底的关注,被人永远热情的回应,所有委屈都被接住,那样的爱,似乎只有病态玛萨,无业玛萨,自我折磨玛萨能做到。
是的,你会拥有名利金钱和人们的关注,可你知道那只是一时,人们不过拿你消遣,而我是真的爱你,my baby reindeer. 玛莎的爱让我想起陈婧霏消亡史歌词:美梦太仓皇,等不到天亮。
爱是嫉妒加上欲妄,肉体叹息着时光预见了疯狂,却欣然前往石火又电光,深渊里震荡大海到日落的中央,纵情燃烧这一场。
大概也是很疯的人,所以能够懂恨疯的爱。
社会新闻中,我们总能看到猥琐男跟踪女性的事件。
不过,在有些时候,女性疯狂跟踪纠缠男性的情况也有可能会发生。
有这样一个男人,他被一个女人骚扰折磨了整整6个月之后,才选择去报警。
你觉得,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就在最近,我发现了一部英剧,某瓣看过的人不过1000,评分却达到了8.6的高分。
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我打开了这部剧,结果没想到完全停不下来——《驯鹿宝贝》
故事的主角名叫唐尼,是一个梦想着成为喜剧明星的有志青年。
为了这个梦想,他还搬到了大城市伦敦。
可惜的是,现实是残酷的。
几年过去了,唐尼不仅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女朋友也和他分了手。
现在的他,在前女友母亲的房子里蹭住,身份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吧台小哥。
六个月前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个神奇的女人玛莎。
此人自称是律师,外貌咱不评论,但看上去状态不佳。
唐尼看到她的第一反应,是为她感到难过。
听玛莎说话,你会觉得她十分抓马。
她说自己是富婆,有三套大公寓,声称自己服务的客户都非常牛掰。
每当聊开心了的时候,她还会化身大笑姑婆,笑声甚至可以说有些瘆人。
按照土味视频的逻辑,这故事继续发展下去,恐怕就是富婆重金狠砸,成功包养帅哥,送帅哥出道了。
不过看玛莎的状态,她明显是在满嘴跑火车,没有几句话可信。
唐尼并没有揭穿她,相反还很享受每次和她聊天的时光。
因为玛莎总会谈论他,而且夸起他来有一种不顾别人死活的架势。
什么浑厚深沉的嗓音,轮廓分明的下颌线,什么你的手很有男子气概,你这完美的骨相简直违法……
咱就说,哪个男人被夸成这样心里不会美滋滋飘飘然。
人生不如意的唐尼,太久没有收到肯定了。
他由此对玛莎产生了好奇,不仅毫不介意玛莎的疯言疯语,还经常逗玛莎开心。
在外人看来,两人仿佛就是一对情侣。
只不过,玛莎的疯狂远远超过了唐尼的想象。
比如,因为外人起哄,唐尼不得不假装向玛莎求婚化解自己和玛莎的尴尬。
结果打那以后,玛莎每天从早到晚给唐尼发邮件,一发就是80封,内容都是直白露骨到不堪入目的那种。
比如,唐尼明确表示只是认真地在和她做朋友,但玛莎却永远沉浸在自己的逻辑中。
聊到唐尼的逐梦之痛,她第一个反应是有女人伤害了唐尼,然后在餐厅里大声怒问唐尼女人的名字。
基本上,玛莎是以唐尼的正牌女友自居了,而唐尼则想要摆脱玛莎的纠缠。
有一次,当得知唐尼正在和一个名叫泰瑞的人交往,她还对人家一顿大发连招,疯狂辱骂+暴力殴打。
其实,在此之前,唐尼就从网上搜索得知玛莎是个非常扭曲的跟踪狂。
只是可能一直觉得威胁不大,没必要做些什么。
而现在,忍无可忍之下,他终于决定了报警。
应该说,剧情发展到这里,还仅仅是一个男人不小心招惹到神经病的故事。
非要拔高点说,也就是把以往男变态和女受害者的戏码来了个性转,让男人也体验一把被骚扰恐惧支配的滋味。
然而,当警察问唐尼为什么6个月了才想起来报警,伴随着唐尼的回忆,我们才知道真相并非如此简单。
原来,在追梦的路上,唐尼曾结识过一个圈内著名编剧。
对方表面上像个伯乐一样欣赏唐尼的才华,又是指导唐尼表演,又是邀请唐尼一起写剧本。
但实际上,他不过是一次次给唐尼画饼,带着唐尼嗑药,然后趁着唐尼昏昏沉沉进行迷奸。
之所以前女友会与唐尼分手,原因也是唐尼被迷奸后产生了严重的生理障碍。
简单来说就是,他和前女友亲密不再有反应了。
前女友正是听到他说需要一段冷静期,感觉到被伤害才选择了离开。
更让人意外的是,对女性没有反应的唐尼,看同性小电影却莫名其妙能够一飞冲天。
他明白,自己是因为被侵犯而改变了性取向。
为了找到更确切的答案,他开始放纵乱搞,无论对方是男是女。
有人可能觉得放纵很爽,但唐尼的内心却是极度痛苦的。
性取向的变化给他带来的是困惑,是愤怒,是怨恨,是自卑。
在这样的前提下,他遇到了泰瑞和玛莎。
其中,泰瑞是唐尼性取向变化后第一个心生爱慕的人,有着唐尼欠缺的所有素质,聪明,风趣,自信,坚强。
更特别的,此人还是个跨性别者,从男跨女。
玛莎倒不是啥跨性别者,她就是女性。
她给唐尼带来的触动并不小于泰瑞,她那些夸赞唐尼的话,恰恰是唐尼想要成为的样子。
对于唐尼来说,玛莎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人生一样,从没有人曾像她那么关注他,夸奖他。
此次报警的最后,以唐尼放弃报案而收场。
一个原因是,他一直认为玛莎只是脑子有点病,真正的坏人是那个编剧。
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不想向包括警察在内的他人拨开自己的伤口,讲述自己被侵犯的经历。
在这之后,泰瑞与唐尼的感情继续升温,唐尼都开始在泰瑞家住上了。
而玛莎那边则依然疯狂。
起初,她是在酒吧外面公交站守着,后来,看不到唐尼,她就继续污言秽语邮件轰炸。
出乎意料的是,面对心爱的泰瑞,唐尼在生理上依然是不行。
可当玛莎突然不发邮件消失了一般,他又是担心又是怀念,然后对着玛莎的照片成功起飞。
很快,他还出现了一个强烈的念头——与玛莎人体连接。
结果么,他与玛莎的连接非常成功,直接治好了他,使得他同泰瑞也终于可以顺利连接……
这不是剧集的结尾,整部剧一共7集,很多炸裂的剧情和细节一两句说不完。
篇幅所限,更多内容我在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自己找来看看。
单看剧情描述,这部《驯鹿宝贝》很容易给人一种奇情片的感觉。
毕竟,到处都是让人惊掉下巴的离奇操作。
不过,如果仅仅是这样,它应该不至于拿下8.6的高分。
事实上,本剧所涉及的问题很多,而且都是值得深思的那种。
最明显的,唐尼的性向问题,泰瑞跨性别身份,在欧美这些年甚至压倒一切成为了核心议题。
前段时间,德国不还搞出了个性别自决法,一年可以改一次性别,不需要医学证明……
我绝对认同应该追求人人平等,但具体操作只能说太过儿戏好像不行。
接下来,我还是重点说说我最留意的那一部分。
首先关于性侵犯。
唐尼和编剧虽然不是上下级,但同样属于上位者对下位者编剧身上有着名人光环,又有着社会资源,拿捏唐尼简直不要太容易。
一心追求梦想的唐尼,他以为只要听从编剧的,就能够离成功更近一步。
编剧带他嗑药,他没有拒绝,编剧侵犯了他,他没有反抗,也不知如何应对。
到了后来,哪怕是知道不应该这样,可当编剧再次抛出“橄榄枝”,习惯了接受的他还是会选择再去。
很多时候,受害者就是如唐尼这般被彻底摧毁的。
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此而彻底坍塌,被无尽的黑暗所笼罩。
他们可能永远也走不出来,可能会丧失掉生命活力和爱的能力,还可能走向沉沦。
可是,我们不能怪受害者太天真,太矛盾,太贪心,不反抗。
人无完人,如果不是加害者太狡猾,太邪恶,太懂操控人性,受害者也不至于如此。
接下来再说说自我厌恶,这可能也是很多受害者走向崩溃的关键。
从第一次被侵犯开始,唐尼便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厌恶。
当他一次次去找编剧时,他的内心同样也在鄙视着自己:我为什么这么下贱?
我就这么没尊严吗?
与此同时,他怕被羞辱,怕别人的眼光,不敢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遭遇,连父母都要隐瞒。
结果是,时间越久,他对自己的憎恨也就越重。
一般来说,受害者想从精神折磨中走出来,往往得找到办法重新建立起对自我的肯定。
这需要亲人朋友之类外部力量的支撑,完全一个人独自面对,重新建立基本不可能。
唐尼明明知道玛莎很疯,却一直与之交往,不怎么怪罪她。
原因就如同前文中所说,玛莎相当于是黑暗中的光,给他提供了某种治愈。
甚至,后来玛莎弄到了唐尼的电话各种发语音,他还把语音分门别类来听。
从那些语音中,唐尼找到了共鸣,他和玛莎都缺乏安全感,都对未来感到恐惧。
而那些夸赞他的话,则成为了他在人生至暗时刻的抚慰。
剧名中的“驯鹿宝贝”,其实是玛莎给唐尼起的昵称,源自于一只毛绒小驯鹿。
在那些父母整天吵架的日子里,小驯鹿是玛莎唯一拥有的美好。
在玛莎眼中,唐尼长得很像小驯鹿,他也如小驯鹿一样重要。
由此看下来,如某瓣网友总结,这其实是一个不幸的人遇上另一个不幸的人的故事。
我们不是唐尼,也没有身处他的困境。
但是,自我厌恶却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某时某刻十分讨厌自己。
或许,只有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坦然接受自己的好和不好,既不自大自傲,也不自卑自弃,我们才能活得更加自在快乐吧。
今天就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沼泽
“你找什么?
”“你是只想做爱吗?
”“既然觉得做爱不快乐的话,为什么还要做呢?
”下次如果有人再这样问我的话,我会跟他说:我不知道怎么解释,但如果你真的想知道的话,可以去看看“驯鹿宝贝”,也许就能大概感受到了。
这个故事表达的是人在性面前可以多么不堪一击。
“性”就是所有问题的中心,而不是所谓“真正问题的表层”。
无论是自卑、自我厌恶、不正常痴迷还是精神扭曲,都和性有关系,都是人无法和利比多和谐共存导致的结果。
但我们是如此害怕和歧视性欲。
所有被认为是“不正常”“扭曲”“变态”的性欲望会在第一时间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定罪的证据、嘲笑的把柄。
性能够激发人最深处、最骇人听闻,同时也可以说是最广袤的想象——自慰可以被认为是不自爱,是不对自己负责,是健康的破坏者,是情绪的宣泄口。
性能决定你是否爱我,能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性可以是犯罪的原因,也可以是唾骂的依据。
性丑陋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又似严律圭臬在产房中一手遮天。
性可以是这么多东西,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好似构建成了人类社会最森严的等级结构之一:最下面的是一切变态的欲望,而最上面的——谁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
而我们从不讨论性。
至少像“伦敦生活”和“驯鹿宝贝”这样的创作让我知道这世界上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因为没办法处理性和爱而痛苦不堪。
因为这就是最重要的问题,一个在夜里让我睡不着觉、翻来覆去不到高潮不会罢休的问题:我真的是世界上最恶心、最不堪、最无能的人吗?
就因为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强烈的性欲,就因为我和那么多人上床、一个接一个地上床但还是搞不清楚自己在找什么,我就是一个自怨自艾、没有自制力、活该如此的人吗?
而又有那么多的人,如此清高,将自己与性爱割席,好像只要一表达性欲,就不算在认真地讨论爱情一样。
但同时,那些“唯性爱主义者”又如此不屑于谈论爱情,把相信爱情的念头当作笑话。
而最终,这之间剩下的那些人,那些困惑、踟蹰不前的人,才是真真正正地被当作怪物,在这座性与爱的金字塔里被排除在外。
《正欲》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尝试告诉观众水癖也只是一种正常的欲望,但是“正常”的观众在里面看不到自己,只看到了这种非正常欲望可能导致的社会犯罪。
我看到了自己。
我看到了那个因为自我厌恶而不断塌陷的人,看到了拒绝无能、接受无能的自己。
而至于那些无法代入的观众,我只希望他们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当唐尼对着玛莎的照片自慰的时候,我完全与他产生了共鸣:他觉得她很可怜,而她觉得他很吸引人——仅此而已。
一种竖着中指大喊世界去死吧的自毁行为,多么的勇敢和真诚。
而这就是真实的我。
即使少有快乐,也没办法不做爱;哪怕极度渴望爱情,却早就不知道怎么停下来怎么学会满足。
别怪我没有警告你——除非你真的想清楚了,否则不要轻易来爱我。
在收到41071封电子邮件、744条推文和350小时的语音留言后,35岁的“伦漂”、脱口秀演员理查德·加德决定告官,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他一直在被人跟踪和侵犯。
Netflix这部黑色喜剧惊悚迷你剧集根据加德本人的同名自传独角戏改编。
问题来了——“你为什么忍了这么久?
”本剧无意揭露跟踪狂的作案手法,而是对创伤及其运行机制的抽丝剥茧——为什么我会被那些应该导致我痛苦的事情唤醒?
我身上一定有一些令人厌恶的东西,吸引坏人来虐待我,为什么别人就好好滴?这部以个人真实经验改编的剧作雄辩地证明了,我们这个物种并不是以干净、可理解的逻辑行事的机器,我们脆弱易伤,可我们身上修复的动力又那么强,创造力既无限又无效,既可悲又可爱,既坚持不懈又自暴自弃……“想在你下巴底下装一条拉链,这样就可以钻进你里面。
”这句话很疼,却又莫名散发着爽的甜腥(151)。
white privilege spilling out. you can reside under your ex’s mother’s roof rent free and be a coward and hurt everyone around you. pls see therapist for low esteem, instead of keep going back to ppl who hurt you
Don’t waste your time on someone’s story of giving up on himself. Kylee was right leaving him.
深刻吗?我不觉得。男主其实还是很虚伪耍了小聪明没有说实话,他并不是因为自我厌恶搞砸了一切,是自我怜悯。所以才会可怜更弱者送了女主免费的茶水,这是自我同情的映射,同样也可以在滥交k药的时候给自己解套,“弱者的反抗”。而自怜上瘾的内核是巨大的自恋,因为自恋才会觉得自己可怜得宛如站在所有庸碌呆顿无趣人群的聚光灯下,自己是如此的低下,以至于是至高无上的特别。这也是男主离不开女主爱慕的第二个原因,自恋需要观众。 甚至这部剧集都是自恋play的一环,当在你一个故事里,看不到其他人物的真实感和复杂性,那它一定是个drama king讲的故事,一切都为他个人服务。戏剧性是最具有欺骗性的,被诱j的故事不应该排在叙述技巧后面。
傻逼男主集齐了矫情,软弱,自负,自大,绿茶等超多人性负面特质,结尾还整这么个自我感动,编剧可以跟着一起去私了😊
好剧,但无法共情……
周六看完缓了两天才打下这个分数。我愿称之为“撕倒刺”类型的电影,一种血淋淋、痛到手指发颤,但又停不下来的,非常个人化的,隐秘、罪恶的,边皱眉叹气边不自觉微笑的感觉。剧本太绝妙,敏感的男编剧与敏锐的女导演,真棒的搭配。可能不会分享给别人,但自己会再看两遍。
完整的看完,哭了好几次,让我心痛。心理扭曲的女主是一个多么缺爱的人啊,她的行为让人又心疼又受不了,现实里的跟踪狂无论男女都让人感到可怕。男主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同而对女主一边想赶走她一边又想享受她对自己的爱慕。男主性格软弱但温柔有同理心,女主在楼下车站冻僵了,他会心疼女主送女主回家,站在女主角度怎么能不爱这么亚撒西的小帅哥呢。但我不太理解男主怎么吸引其他男男女女全爱他,前女友舞蹈生各种男的都见过,却老想跟男主复合,男主的女神一直给男主很多机会,还有那个男编剧也对男主情有独钟,别忘了男主每周是明知道会发生什么还自愿去编剧家,各取所需能算被诱奸吗,而且结局男编剧还给男主安排工作和薪水,对男主是真爱啊。总之,建议中国观众直接看半小时解说版就行,希望我们中国每个人都能有一个美好的人格,健康顺遂。
what a pathetic little white man! 就这样一个男的,为什么会有那么美丽的姑娘们前呼后拥?而且为何除了Martha外他的女朋友都是people of colour? 编剧自己的自大意淫看的我难受。
讲出这个故事需要勇气,男主也坦诚道出自己的懦弱和沉溺,但还是感到一层挺隔应人的自怜滤镜以及对涉事人物的尊重存疑。
其实有共情的地方,但是男主是太彻底的自我毁灭主义了。
忒吓人,一点儿没有浪漫因素的纪实感......
角色性别互换可能会掀起更大水花吧,男主我总觉得他在扭曲的享受这一切。
还有给变态洗白的。。。。
其实PTSD,live with Trauma从来都不是冷门选题。这个片子看似荒诞但努力写实的叙事一点点向深处去,结果,那么深重的羞耻居然用一个公开自曝就完成了和解,这就,还是去迎合了主流观众的期待吧。如果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可能自曝真的发生但一定又有了新一轮的挣扎。不过还是挺好的,因为这种创意连锁餐厅式口味的话题片好处就是出菜稳定吃的人多可以拉起公众关注,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看的下猎鹿人地久天长儿子的房间……
20块钱+一些谎话就把他给白嫖了!然后他就成了坠落的那个、无法自拔的那个,如果放在自然界、以动物的视角来看,也是容易弱肉强食被自然淘汰掉的那个吧?
是那种一直到最后都会不断给你暴击的杰作,那美妙的设定、美妙的节奏、美妙的表演,美妙的故事核心,足矣填满你灵魂的每一道沟渠。英剧爸爸就是如此强悍,轻轻松松就超越了迄今都被赞到爆的同题材电影《十日危情》,那种往正能量里掺砒霜,给蓝莓芝士蛋糕上嵌老鼠药的无敌功力,永远不会让复杂微妙的重伤离开你的视线,只要你稍稍将神情缓和下来,松一口气,想要起身去喝口茶,那潜伏于暗处的黑网却总是适时咔一下收紧,把你罩得无处遁逃。你将领教心脏抽痛的滋味,然后——享受它!
男主这种畸形的矛盾的情感放在日本漫画里其实很常见,但日漫不会给你一个中年胖女人,日漫都是美丽的女变态,没有美丽女变态的押见修造就不是押见修造了。描述真实世界不美丽的女变态,是勇敢,还能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是能力。最后发现不美丽的女变态比起男变态来依然有一丝可爱,真实得令人绝望。
没有共鸣是非常幸运的事
因为过于失语,所以没有短评。只留下一个勘误:这根本不是一个“性转版的stalker&victim”故事,这种说法会让人误以为本剧在从一个新视角探讨stalking,从而反思、审视女性群体长久以来所遭受的一种特定类型的性犯罪。并。没。有。THIS STORY IS ABOUT SOMETHING ELSE ENTIRELY. 如果一定要总结的话,我会说,这是一个试图把两颗心挖出来给你看的故事。
“逆·尾行”。虽然翻了几番,但对自毁题材已经不感兴趣,即使深夜看完也不带emo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