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很不错,现在看这剧情明显没完,保罗刚醒还什么都没干,我觉得下一季可能会这样展开。
女主生下新孩子,已经不愿意回去了。
这时失去母亲的爱丽丝,长大后成为了科研人员,意欲重演冷原子实验,找回母亲。
而保罗曾去狱中看望巴德拉,如果他是那个已死去的保罗,他必须找这个曾杀自己的人了解真相。
虽然没有人相信巴德的话,但巴德说服了保罗,保罗也开始协助狱中的巴德。
于是保罗和长大后的爱丽丝合作重现冷原子实验。
然而,想要重现冷原子实验,实验成功的数据现在都在坏亨利的世界(而好亨利在牢里),为此这边的爱丽丝必须想办法从坏亨利的电脑中得到数据,交给另一边的爱丽丝。
但是这意味着再一次失去母亲,为此爱丽丝很纠结。
坏亨利知情后,则试图阻止冷原子实验重现,并与爱丽丝对抗,例如把沟通的录音机砸烂等。
但是亨利晚了一步,另一边的爱丽丝已经获得了足够的数据,并找到可能回去的办法(例如亨利为什么和巴德拉换回去了之类的)而身为一个新孩子的母亲的女主,却不愿意再回到原来的世界,她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两个世界都有自己孩子。
就像第一季结局那样。
渐渐地,保罗也陷入了精神分裂,因为另一个保罗已经死了回不去,两个灵魂在一个身体里(就像那个精神病院里的宇航员)而故事的破局点,则来到了女主生下的那个孩子身上,他是人形“录音机”,两个爱丽丝沟通的桥梁。
终于到最后一集,折腾许久的爱丽丝发现一个致命的问题:从亨利的DNA来看,这似乎是魂穿而不是体穿,这意味着如果换回来很可能是复活另一个女主的灵魂而这个会死去。
又或者回不去(如果这样保罗最后可能彻底疯掉。
)于是,爱丽丝和保罗决定放弃他他们的执念,接受现实重新生活,全剧终。
平行宇宙的概念并不新鲜,但加上量子力学+太空环境+俄罗斯航天历史那就很酷了,当然,核心其实是母女亲情和婚姻关系,那就更吊人胃口了。
比《彗星来的那一夜》多了很多元素吧。
但我更喜欢的是这部剧的剪辑手法吧,虽然揭秘之后觉得不过如此,但是看的时候就很抓人啊。
第一集居然天衣无缝放进了两个世界,然后是第一集和第六集情节之间的量子纠缠,妈妈在小木屋从镜子看女儿那个场景太惊人了。
第七集更是绝了,在几个平行宇宙之间往返穿梭,小木屋呈叠加状态,墙上的画一会天使一会恶魔、又死又活的猫猫,两个女儿两个爸爸,然后是一个想要回自己女儿但又必须救助另一个女儿的妈妈,戏剧张力完全满分!
虽然第一次看有些乱,但细想里面的设定还是很合理的,蓝色世界是有冷原子实验paul戴苹果手表jo出轨开蓝车女儿戴蓝帽,红色世界是无冷jo忠诚开红车女儿戴红帽,然后蓝色世界看过实验的人,jo、paul和女儿这三人互换。
女儿演技太好了,后来才知道小女孩是一对双胞胎演的,也很棒!
可惜的是,揭秘之后第七集后剧情开始急转直下,怀孕啥的觉得有点low,可能是铺垫第二季吧?
大概就是因为这样IMDB才6.9分?
最后在遗留在太空站的jo忽然抓住ipad那个镜头,可能也是为了说明量子叠加状态?
不要复活吧。。。
导演Michelle MacLaren是女性哦,怪不得母女情拍得如此细腻,执导过《绝命毒师》《行尸走肉》《权力的游戏》《西部世界》等(毒师的迈克也在此剧里),期待下一步作品~跟《人生副本》DARK MATTER的比较: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032854/
《群星》八集食完。
总体来说是好看的,就是最后有点意犹未尽,听说不会再有第二季更是叫人抓耳挠腮的。
没有看到女主回到原来的世界和自己真正的女儿团聚实在太糟心了,但在故事的现阶段又感觉是很现实且无可奈何的事。
事实上,包括女儿与负责人爱莲娜都已经相信了这个故事,大家只是劝女主与自己“事已至此,没有办法了”。
很显然编剧挖了不少坑有待日后来填,就是不知道未来还有没有这个希望了。
饰演乔和爱丽丝这对母女的两位演员演得都好好啊。
特别是这个小女孩,一个人演了两个自己,要相似还要有点区别,确实非常不容易。
我有一大半的感动都来自这对母女间的羁绊,可能因为自己也有一个女儿,特别能够理解这种无法守在自己心爱孩子身边的痛苦。
“孩子的味道”是真实存在的。
因为我也能清晰地辨认出女儿的气味,是让人安心且欢喜的感觉。
故事到此告了一个段落。
不过话说回来,不续写下去其实也能够接受吧。
因为关于一个粒子一个人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或生或灭的中心思想已经揭晓了。
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我们无法解释的现象,在我看来,“量子纠缠”是科学,也是神学。
或许人与人最深刻的爱,思念与执念真的能够穿越时空,抵达彼此的身边。
我懂了,这部剧其实是将“观察者效应”“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拍出来给你看了。
.难怪都说科学的终点就是神学,有些东西即便是用量子力学的理论来解释,说出来都跟玄学一样。
.高中时代很迷恋这些,现在基本都忘得差不多了。
但我一直觉得人这种生物即便死去了也不会真正消亡,或许就是以波的形式存在于这个宇宙中。
.一边这么想,一边又觉得很可笑。
说到底还是对活着这件事执念太深了,才会抱有这样的期待。
.天晓得是怎么回事呢?
以当下科学发展的速度,终我一生都不可能知道真相吧。
亦有可能,根本就没有真相,也无需真相。
.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虚妄。
但既然已经存在了,就享受当下吧。
.我在,万物皆在。
从开头女主和女儿的对话可以看出,一个是知道冷原子实验的女主,一个是不知道冷原子实验的女主,还有一个是死了的女主。
我就说上一集从另一个角度讲了之前几集疑点的地方,但是唯独带着冷原子实验装置成功降落地球后,在坐上直升飞机的时候,突然身边的人都不在了这个地方没有讲,估计第八集会从这个宇宙女主的视角来讲
本剧毫无意外是一部围绕“平行时空”叙事的剧。
首先将时空划分为两个,我将它们命名为宇宙1和宇宙2。
在宇宙1里,Jo和丈夫Magnus的感情十分要好,他们的女儿Alice梳着双马尾,能说流利的英语和瑞典语。
Jo不会弹钢琴,家里有一台红色的车。
他们去太空站只是一次普通的发射计划,其中的重要活动是观察莴苣的长势(?
)。
Jo的黑人同事Paul有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叫Erica。
我们将出现在这个宇宙中的人们,命名为“名字+宇宙编号”,比如第1个宇宙中的女主,称之为Jo1。
在宇宙2里,Jo出轨了自己的领导Frederic,和丈夫Magnus感情破裂。
女儿Alice梳着单马尾,能说英语和听懂少量瑞典语,但不能用瑞典语进行流畅交流(划重点)。
Jo家里有一架钢琴和一台蓝色的车。
Jo的黑人同事Paul的妻子叫Frida。
Jo参与这次发射计划是为了NASA科学家Caldera验证他的CAL理论(再划重点:这是平行宇宙出现的原因)。
Jo预计在这次飞行任务结束后和老公谈离婚,与情人双宿双飞。
同理,这个宇宙中的每个人,都是她们的名字+宇宙编号。
注意,这种命名格式仅对除了Caldera以外的所有人适用。
而两个宇宙里的Caldera有各自不同的名字,因为他们早在几十年前就认出了彼此。
自美国宇航局阿波罗18号计划发射后,世界线展开了。
宇宙1中的Bud Caldera是阿波罗18号三位宇航员中唯一幸存返回地球的,他因此被世人怀疑与两位同事的死有关,几十年后渐渐活成了一个酗酒、残忍且众叛亲离的混子。
事实上在这个躯体里的灵魂(为什么说灵魂,并非本人赞同灵魂肉体分离的哲学学说,仅仅作为不了解量子理论和平行时空的浅薄观众为了区分清楚两个宇宙而做的比喻)属于宇宙2。
宇宙2中的Henry Caldera带着两位同事成功返回地球,他也成为了功成名就的航天英雄,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但他始终怀疑记忆里本已经死在那次飞行任务中的两位同事幸存下来的原因,他认为也许发生了量子纠缠。
因此他创立了火箭推进实验室(Rocket Propulsion Laboratories,RPL),潜心研究CAL(冷原子)计划,并且成为了宇宙2女主参与的飞行任务的索引。
【第一集开始】Jo和女儿Alice通过iPad上聊天,她给女儿展示了此次飞行任务中的核心:莴苣在宇宙中的生长(?
)状况,注意看此时Paul的工作台上并无CAL装置。
但是镜头从莴苣的观察室离开,画面一转,Paul的工作台上出现了CAL!
而且iPad里Alice从双马尾变成了单马尾!
在观看第一遍时,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个转变,所以犯了一个错误:我曾认为从第1集-第4集都是以Jo1的视角展开的。
但事实上,这里就已经穿插了Jo2的时空。
接下来发生在国际空间站ISS上的故事变得格外有趣起来。
所以,让我们在此时就引入2个宇宙和人名+宇宙编号的命名方式,以此来梳理整部剧。
宇宙1。
Jo1带着iPad飘到空间站透明玻璃处,想让女儿看地球的样子。
变故发生了。
不明飞行物撞击国际空间站(ISS),这是一个同时发生在宇宙1和宇宙2中的公共事件。
但是世界线同时也因此展开。
宇宙2。
Paul被飘浮的物体钉在墙上,同时空间站内发生火灾。
NASA要求5位航天员到联盟一号(Soyuz 1)逃生舱集合撤离,但是经检查,Soyuz 1逃生舱内断电、电力减少95%、生命维持系统等其他系统严重损坏;联盟二号(Soyuz 2)一切正常,但Soyuz 2逃生舱只有3个座位。
在Henry Caldera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的Irena,NASA的Michaela,欧洲航天局总监Frederic进行紧急会谈时,他观察到了短暂的双量子信号,只能在零重力环境中存在的全新物质状态(看不懂了)。
这种信号恰巧是由Paul带上空间站的CAL装置发出的。
Henry也因此拒绝了后三位大佬要求航天员迅速返回的计划,执意命令航天员携带CAL装置回地球。
NASA要求Jo去舱外检查Soyuz 1的损坏原因,并将舱外指挥权交给了俄罗斯航天局。
同时Paul经手术截断伤臂后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尽管Jo在检查Soyuz 1后给出了无法修复的结论,俄航局指挥员谢尔盖也因此作出所有航天员全部乘坐Soyuz 2返航的结论,但Henry Caldera对着指挥话筒说别搭理谢尔盖那鲨b。
谢尔盖和欧航局Fre坚持返航,直到俄航局头子、那个神秘的女人Irena拍板:听Henry的。
Jo接受指令后前往Soyuz 1修复次级生命维持系统,在那里,她发现对空间站造成剧烈撞击的“不明物体”是一具身着前苏联宇航服的干枯女尸!
Jo用iPad将女尸画了下来传回地球,接到消息的Irena女士内心大受震撼。
这一集里,Henry和Irena发生了一段听起来很怪异的对话,仿佛使用了加密语言,但也因此揭露了权力很大的Irena为什么要听从一个“疯子科学家”的话,以宇航员生命为可能的代价去保护一个装置。
这里Henry反复强调:这是我们此生仅有的了解到当年发生了什么的机会,对你,我和我的brother都很重要。
(我认为这里的brother指的是另一个时空的Bud,两个时空加起来也就他们仨知道自己进行了穿越)Irena妥协了。
地球给了ISS活着的4人一个指令:必须有人检查并修复好Soyuz 1。
这个时候善良的Illya提问,可不可以两个人先返回,另外两人一起修好Soyuz 1再返回呢。
NASA回复哦亲爱的,不可以捏,因为Soyuz 1上的生命维持系统只能维持一个人呢(过期的东西就是不好用orz)。
从壮烈牺牲的Paul那里接过指挥官角色的Jo,决定自己独自留下,让其他三人先行撤离。
(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啊,值得敬礼🫡)就在Soyuz 2返航以后,太空中活体只剩一个还在当修理工的Jo。
丈夫Magnus2和女儿Alice2被欧航局接到了预计降落的地方,准备第一时间迎接伟大的航天英雄Jo,然而意外又发生了——地球和国际空间站断开了联络。
他们只能单向跟Jo说话,却接受不到Jo的消息。
Jo一个人苦逼地飘在太空修理供电系统,在生命维持系统仅剩15小时的时候,她听到了诡异的声音,这是她首次听到这样的声音,而接下来该场景将反复发生在两个宇宙中。
她疑惑地飘向声音的来源,看到了家里的走廊。
走廊的尽头是一个把手上挂着一串珠子的衣橱。
衣橱里有生物在发生响动。
但Jo一回头,又闪回了国际空间站。
每一种选择都有三种状态:选,不选,叠加态。
所以讨论有几重宇宙意不大,只要你愿意,每一次选择都会出现三个平时时空。
女主活,女主死,女主是活还是死。
同理在精神病院也有三种可能:选择抗辩,选择服软,未知的选择。
本片借用了量子理论,给了人生一次选择,人是趋利的,如果选择有利用于自己或者是自己乐见的一方面,假意挣扎后都会给自己一个台阶,选择享受这更好的人生。
外遇没了,老公更爱,女儿更坚强。
然平行世界的另一个自己,要么是死了,要么还在与老公为了外遇斗的天翻地覆,女儿也懦弱和胆小。
你会如何选?
剧中鹊巢鸠占的三个人(JOY, 老迈,阿琪)都比自己在原宇宙更好,于是他们不约而同的与这个世界和解了。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人生有重来一次,无非想要更好,但其实任何一次另外的选择,又会滋生无出无尽的新味道,如果你恋旧那么最好不要重生!
片子很不错,但感觉拍4集就够了,另结尾的反转,简直就是砸自己的锅,戏耍了所有观众。
目前四集《群星》看下来,能肯定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美剧,以太空惊悚和精神惊悚作为映衬,以女主、女主的女儿、老科学家Henry Codera等人的本世界和次世界(所谓的平行世界)偶发穿越作为底色,用悬疑剧的框架叙述这个故事。
我曾看完过《危机边缘》,所以对平行世界有一定的理解和熟悉。
再看《群星》的时候,那种熟悉感就又回来了。
比如在CAL做实验时,科学家们说那个物质处在“不可能存在的状态”,因为人们的固有认知就是本世界唯一。
直到它一分为二——这里应该是在本世界打开了平行世界的入口,所以女主在第一集中会听到有声音,甚至是回地球的最后时刻,那个配合自己启动设备的人其实就是平行世界的自己。
得出结论:在那个世界的女主是受重伤的人,已经无法返回地球。
所以她的队友都回来了,包括在本世界死去的Paul。
故事开篇,以倒叙描述A女主带着B女儿去找A女儿(属于自己的女儿,而不是平行世界的女儿)此处可知女主已经了解透彻了平行世界的事及其影响,不过具体是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还要看后面几集解释。
前四集中,女儿也受了影响,她和女主一样能闪回看到平行世界:刚接回女主时在直升机上有一瞬间只剩她一个人;她的朋友B.Wendy踩兔子玩偶;在家看到自家在举行B女主的葬礼等等。
至于指挥官Henry,他作为研究该物质的主科学家,看到了物质的一分为二(可以把这个物质看成打开平行世界的钥匙)除此之外甚至还有影响时间的能力:在过去他登月时就产生了影响(一个他登月了,另一个他则没有),而当时是不可能研究这个物质的,也有可能是现在研究这物质对他产生了思维认知逻辑影响。
在剧中他和A女儿的对话其实就是本剧的底层逻辑:从微观的角度看一个原子,会在一个时间内存在黑原子和白原子等等。
(这里看原片)不仅符合了该物质的分裂,也佐证了平行世界的存在。
到此大概梳理梳理。
这部剧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特效的制作,故事逻辑的架构,导演镜头的设计拍摄,演员的表演功底全部都是顶流的。
(提一嘴,导演还拍过非常多很优秀的剧,比如西部世界等)所以剧的质量是有保障的,不会踩坑。
期待后面4集!
《群星》第一季就这么突兀地结束了。
我不愿意把它当作一部科幻片来看,更愿意把它当作一部”母女感情片“来看,或者愿意把它当作一部”女性主义“的片子来看。
有一个评论说得好:一群大人花了7集没有搞明白的事情,两个小姑娘花了一集就搞明白了。
如果抛开两个宇宙/N个宇宙的设定,这里面的核心主题是”我需要一个妈妈,你需要一个Alice,我可以做你的Alice,但是你愿意做我的妈妈吗?
“这真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
在女主回归地球的这个世界里,她想明白了一切,同时也知道仅有自己的”女儿“也明白这一切。
抛去上帝视角,这个世界和她原来的那个世界大差不差,而且她也不大有可能再回归到原来的世界。
换句话说,她可以掩耳盗铃地活在现在这个世界:接受车的颜色、找个理由不再碰触钢琴、慢慢习得自己过去的记忆、和女儿心照不宣……随着孩子的长大,她可能也会忘记掉自己所知道的真相,觉得那只是童年时过于伤心的一段混乱记忆……然后,Joe在这个世界里有女儿、有家庭、有社交,有生活。
她可以自欺欺人的,可是她”偏不“。
在小屋起火的时候,她可以回到自己真正的女儿身边的,可是看着另一个活生生的女儿,她还是犹豫了,如果此刻她离开,那么另一个世界的Alice没有了妈妈,也会丧失生命——那是另外一个她的Alice,所以她只能看着自己真正的女儿,然后留在另一个Joe的世界。
当然,我想,如果有第二部的话,可能会展现她在极力抗争,极力让世界明白这个真相,然后找到解决的办法。
可是,然后呢,如果真的有”解决的“办法,她可以回到自己的世界,然后呢?那个世界的Alice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同时也知道另一个Alice永远失去了妈妈;这个世界的Joe是有出轨;这个世界的Joe曾经在大众的世界里”死在了太空“,如何解释?
如何取舍?
最好的状态,当然是最后一幕,留在太空中的Joe是”薛定谔的猫“的状态,她可以是死的,也可能是活的,如果她是活的,那么就有两上Joe了,每个世界分一个,每个Alice都会得到自己的妈妈,每个Joe都回到自己的Alice的身边,皆大欢喜。
这个结局不可能会出现,这个宇宙定律就是:不可能圆满,人就是要有所取舍,特别是要有非常痛苦非常挣扎地取舍,最后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决定“而非”最想要的决定“,所以我想即便到了最后,A Joe也会和B Alice生活在一起吧。
这让我想到了《寂静岭》,女主明明知道自己是生活在什么的世界,可是她还是留了下来,陪伴着寂静岭这个世界的女儿。
这种选择总是让我着迷,知不可为却偏偏而为的矛盾和痛苦纠结,是我永远都会喜欢的主题。
这么说来,倒也没有特别期待第二季。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女神的秋裤 Copyright欢迎关注公众号“影探”(ttyingtan)小木屋的挂画一直都有两幅。
一副挂在正门对着的墙面,一副挂在右侧。
注意:①小木屋是个“阈限空间”(Liminal Space),相当于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中的封闭的盒子。
在打开盒子前,你无法确认猫的状态(活着的猫是一个宇宙,毒死的猫也是一个宇宙)。
在进入小木屋之前,你也无法确定小木屋所处的宇宙。
②小木屋中的许多宇宙仅存在于小木屋中,在小木屋外并未展开,只能算作辅线宇宙。
基本挂画有两幅,都是现实中的画作,作者都是芬兰象征主义画家Hugo Gerhard Simberg(1873-1917)。
第一幅叫做《受伤的天使》(The Wounded Angel,1903)。
画的是两个男孩用担架抬着一个受伤的天使走过草地。
这幅画是他的代表作,甚至被评为“芬兰国画”。
作者拒绝对这幅画作出解释,甚至未对画作命名(后人命名)
第二幅画叫做《烤锅旁的魔鬼》(The Devil by the Pot,1897)。
剧集中女儿把这幅画叫做“换生灵”(changeling)。
意思为“(故事中被仙女)偷换后留下的孩童”。
后面出现的第3、4副挂画,并非现实中的画作。
而是《受伤的天使》《锅炉旁的恶魔》主体窜改而成。
可以称为《受伤的恶魔》(抬魔鬼)和《锅炉旁的天使》。
单靠这4幅画作为锚点,就可以得出4个宇宙(现实中两幅,窜改的两幅,分别成对出现)。
①正天使·侧魔鬼(红色世界)②正魔鬼·侧天使(蓝色世界)③正抬魔鬼·侧锅炉旁的天使(+活狸猫,为①红色世界的镜中世界)④正锅炉旁的天使·侧抬魔鬼(+死狸猫,为②蓝色世界的镜中世界)注意一、①③、②④分别互为镜中世界,挂画主体不变,背景互换。
二、③④为辅线宇宙,只在小木屋(阈限空间)里出现。
三、镜中世界以猫的死活好区分,猫活·红镜中,猫死·蓝镜中。
注:根据剧集应用的量子理论(粒子一黑一白两个状态),所涉及的宇宙个数必然是对称的(比如生对应死,黑对应白,黑+生对应白+死),也就是说必定是双数。
主线宇宙为两个,分别为红色宇宙(女主Jo死亡,只有父女两人,汽车红色,无钢琴,无冷原子实验)和蓝色宇宙(女主Jo存活,出轨上司,汽车蓝色,有钢琴,有冷原子实验)。
红色宇宙中,正面挂的是天使,侧面挂的是魔鬼。
蓝色宇宙中,正面挂的是魔鬼,侧面挂的是天使。
易记版:红天使,蓝魔
第七集中,出现了镜中世界。
这个世界中(蓝色帽子Alice进入),正面是窜改出来的“锅炉旁的天使”,侧面是“受伤的恶魔”。
而且,还有只死去的狸花猫。
通过后面可以从挂画看到燃烧的小木屋(蓝色世界中着火,以及第七集副标题“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可以断定,这里是蓝色世界的镜中世界(挂画背景互换,加上狸猫)。
特点是:正锅炉旁的天使·侧受伤的恶魔·死狸猫。
在这里,女主Jo找到了戴蓝色帽子的Alice(蓝色世界),并在镜子中看到了戴雷锋帽的Alice(红色世界)。
剧中的暗示和对应也很明显。
女主一直和戴蓝色帽子的Alice在一起,蓝色帽子代表蓝色世界。
女主出门就戴雷锋帽,她原本的女儿也是,习惯爱好都一样。
所以,戴两个雷锋帽的是原本的亲母女。
接着,从第一集开始。
正魔鬼,侧天使,蓝色宇宙。
女儿蓝色的帽子也是锚点。
第一集结尾,女主Jo进入了阈限空间状态的小木屋。
推开门,正面就是窜改的“锅炉旁的天使”,地上有只死去的狸猫。
另一幅侧面的挂画是“受伤的恶魔”。
这正是上面刚提到(第七集)的蓝色世界的镜中世界。
女主Jo在这里找打了同样戴雷锋帽的女儿Alice,Alice一脸灰。
接着,Jo将女儿抱回蓝色世界的小木屋,放开水,闻味相认。
这个世界的特点:正锅炉旁的天使·右侧抬魔鬼·死狸猫。
如果你够细心,你会发现,第七集中雷锋帽Alice走进的(活狸猫)并不是这个世界。
这个段落和第七集中开头的段落一致。
但,不是同一个世界。
第七集中,雷锋帽Alice进入的小木屋,有只活着的狸猫。
正面挂的是“抬魔鬼”,侧面是“锅炉旁的天使”。
所以,女主也在这里找到了Alice,但这个Alice一脸干净,明显不是第一集中的Alice。
这个世界的特点:正抬魔鬼·右侧锅炉旁的天使·活狸猫。
和上面的世界,挂画位置对调,猫的生死对调。
雷锋帽Alice走进的,应该是红色世界的镜中世界(挂画背景互换,活着的狸猫)。
所以,剪辑再次误导了你。
易记版:猫活·红镜中,猫死·蓝镜中。
第四集中,片尾小木屋再次出现。
但镜头只有一个。
侧面墙挂的是《锅炉旁的恶魔》(没有连贯镜头,也无法确认左右)。
正面应该挂的是《受伤的天使》,但没有呈现。
所以无法确认这是什么世界(应该是蓝色世界)。
截图已调亮
第五集片尾,女主在小木屋听磁带。
根据布局可以判断,正面挂的是《锅炉旁的恶魔》,那么右侧应该是《受伤的天使》。
这也正好对应她们所处的蓝色世界。
第六集片尾。
红帽子Alice坐着红色汽车,和父亲来到小木屋。
颜色暗示已经很明显,这里是红色世界。
小木屋正面挂着《受伤的天使》,侧面是《锅炉旁的恶魔》。
第七集。
主线红蓝宇宙依旧明显。
跟着父亲的Alice是在红色宇宙,正天使,侧魔鬼。
跟着女主的Alice是在蓝色宇宙,正恶魔,侧天使。
接着就是上面提到的(第七集)。
雷锋帽Alice第一次进到,是红色世界的镜中世界-“正抬魔鬼·右侧锅炉旁的天使·活狸猫”世界,和第一集并不一样。
接上了第一集的镜头。
女主把雷锋帽Alice抱回蓝色世界小木屋,闻味相认。
转眼,Alice回到了红色世界(正天使,侧魔鬼)。
蓝色世界(正魔鬼,侧天使)里的女主瞬间抓狂。
接着,女主Jo和蓝色帽子Alice第二次进入小木屋。
这次她们一起进入的,不再是刚刚的红色世界的镜中世界,而是是蓝色世界(正天使,侧魔鬼)的镜中世界。
这里正锅炉旁的天使,侧抬魔鬼,死狸猫。
雷锋帽Alice(红色世界),第二次进入小木屋。
进入到了正抬魔鬼·侧锅炉旁的天使·活狸猫,的世界。
和上面的世界正好相反。
这里是红色世界(正魔鬼,侧天使)的镜中世界。
在这里,蓝色世界的Alice和红色世界的Alice亲切交谈。
随后女主Jo来到蓝帽子Alice这边。
因为这里是蓝色世界的镜中世界,蓝色世界里的大火也穿越了过来。
而雷锋帽Alice因为是在红色世界的镜中世界,那里没有大火。
完整版解析:深度解析——逐帧观看后实锤!
只有两个宇宙,但每一秒,都是无限!
结局是科幻变魔幻。那是不是意味着断了手的保罗也没死?然后来个同体双生之间的正主争夺大战,回到自己所属的宇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平行宇宙已经玩烂了,太空版《彗星来的那一夜》,但叙事节奏实在不行,就这点体量整整讲了八集。
故弄玄虚
电视剧节奏太慢了
冷原子实验创造出两个宇宙,两个宇宙之间有互为镜像的叠加态,让两个宇宙的人的意识和记忆可以叠加在一起,感觉大脑CPU快要烧着了,第七集真是高能,第八集有点萎了,挖坑不填坑就是耍流氓,但最后一幕不得不说又引起高潮,看来是有第二季,不错又多了一个盼头!
神叨叨的😅
只谈感情的交换余生是吧,不过这影评怎么又你妈扯上男女了???能不能不你妈了个b动不动女性男性的??当个人行不行?犯什么贱啊?
苹果TV现在是出了名的烂,虽然这片是绝命毒师好几季的导演之一,演员也有Noomi和老麦克,但流水的剧情、浮夸的台词和苹果TV独有的iPhone滤镜实在让人难以看下去,独立剧最重要的是让故事绝对的新颖,很显然这部剧没有做到。
真难得的不错
美剧擅长挖坑,只挖,不填,伪科幻深坑更没法填,最后一个镜头是打算科幻悬疑走向恐怖片吗,但这剧的悬疑恐怖效果其实做的还蛮好,可以一看,劳米拉佩斯很适合这种角色,此剧算神神叨叨剧中做的好的
跟这种招摇撞骗的瞎编烂剧比起来,《三体》已经很良心了。
看得我大脑过载
这种披着苹果tv大制作质感好的外衣,却把一部剧最重要的核心—剧情,讲得稀巴烂的剧;拿着一个牛逼的科幻设定把观众吸引进来,却净干些雷声大雨点小跟科幻不着调的事;频繁地用一种低级的剪辑手段来一惊一乍地展现“幻觉”—平行宇宙,试图以此来吸引观众在冗长无聊的流水账中的注意力,但又吝啬在这惊乍中做出一丁点的剧情延生与发展。这种糖衣炮弹真别浪费生命早点弃,至于豆瓣这么高的评分,可能就是为了那点糖吧。
不停做事才能抵抗虚无
太重复了……感觉硬把一部电影长的内容拉扯成好几集电视剧
借用了量子叠加的名字,本质是一部奇幻(神棍)剧,当一集聊斋看。设定比较简单, 通过乱序手法复杂化叙事。主角在觉悟设定后常规的写法是利用设定在观众意料之外的应用来达到高潮,本剧却在默默接受后戛然而止。演员大人小孩演技均在线,分饰两角拿捏得很舒服。
好蠢 好生气
憋了那么久以为要放个大屁,结果屁都没有
32909人在豆瓣评分。2024年11月4日。推荐观看,但感觉虎头蛇尾——后两集让人有些看不出所以然,也没有更大冲突和矛盾。同时,前面6集中的谜团观众早已看懂了,后两集画蛇添足。
第七集拍出了《彗星来的那一夜》的感觉,可惜结局第八集差一口气,还弄了好几个尾巴。
3.5⭐ 和《彗星来的那一夜》核心设定一样 但是非常之拖沓杂乱 两个孩子的智商比大人们加起来的都多剧中主要有两条定律: 1.绝对不相信别人说的话 2.长了嘴 话也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