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京华烟云》,想到许多。
究竟来这座城市,是对是错?
这一路走来,未免有太多不甘心。
不知道接下来站在十字路口,是往前还是往后?
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剧里面的话,用到这里,没有错的。
太长的时间了,没有理会一直以来的爱好,有点难受,可惜“文章要发自肺腑,没有感情,何须无病呻吟”。
自从新的生活来到,一直没有理顺思路,耽搁下来,也是合情合理的了。
想要让自己仅存的一点爱好,成为可能的谋生手段,实在太不容易。
所以我选择放弃,没有杰出的文字,所以它只能是一种爱好了。
看镜子里的自己,一年之前,还尚留着青涩的学生气;现在和之前到底有了些许的差别。
只是,整日的忙碌,却不知有什么值得忙碌,可笑之余,还有点心痛。
人的最美好的时光,究竟应该做点什么,成为了自己忙碌迷惘生活里的最大疑问。
姚木兰是个奇女子,这样完美的女子,假若生活在今天,我会怎样呢?
始终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完美的人,林语堂先生的笔下,只是塑造了一个他认为的理想。
或者,这样一种归于理想的平淡,才能成为生活的唯一?
无为的人生,是每个平凡人的一生?
然而,如果生活能在这样的混乱里继续,未尝不好?
最近看《白夜追凶》超级喜欢潘粤明,所以又翻出赵薇版的《京华烟云》看了一遍,记得小时候看这部剧时无比讨厌曾家老三荪亚,觉得他就是一个渣男无疑,现在看起来他只是叛逆,从曹丽华死后荪亚的态度转变就可以看出来,他并不是真的爱曹丽华,他只是对家庭的反抗,在没有认识曹丽华之前她就和莫愁说过在家里感到压抑想要逃走,再加上又不情愿的娶了比自己更加优秀的木兰,无疑是雪上加霜了……只能说曹丽华的出现满足了他作为男人的自尊心……其实我觉得如果他当时真的去留学,自己变得更优秀了就会觉得木兰才是适合自己的人,或者说曾家要是断的荪亚的财源,他也会主动的回家……
突然想看这部剧了,就翻出来看看,后来又随手在B站搜了一下,看了看评论好像和原著差别挺大的,而且现有剧情里的故事发展的动力感觉有点狗血。
成亲这事,本来应当不会将木兰牵扯进来的,可是还是牵扯进来了。
刚开始还以为荪亚是喜欢木兰的(抓阄之后的表现有点误导)原来并不是,他甚至还怕她,可婚后倒也不怎么看得出来,或许是因为不情愿,也就没了那点畏惧。
荪亚也很无辜,成亲仿佛是一场凑合,本来应该是新娘的莫愁临时逃婚了,被蒙骗娶了不愿意娶的木兰,不冷不热倒也合理。
可是出轨这种事就不对了,只能愤愤骂一句,你出轨还欺骗女方,这是我想不到的,我以为的荪亚应该是虽然有些性子但也还是不错的人品的,可你出轨又欺骗,真的是很糟糕。
曹丽华的表现也是无语,木兰对你的好,就这样了?
莫愁一时之间也是让人头大。
严重吐槽蒋太医!!!
之前为什么不说不能喝酒!!!
人出事了才来了一句见酒必亡!!!
可怜曼妮就这么守了寡,刚办完喜事就办丧事,惨黄维德演的立夫,不知为何感觉一会儿演的好一会儿演的差的,生气时候瞪眼的感觉和最近看到的开封府的图里是一样的,不知该作何评价胡可演的牛素云发起疯来好招人烦啊,可是有的时候还是好可爱的,不过只是有的时候而已一个大错觉:刚开始以为桂姨会是好人,就该猜到这种宅门里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安分的姨太角色——————————————————————————————————————————即将二刷完毕啦~好吧,这个剧情其实是有那么点点狗血的吧,刚男主出轨完,又搞的一副女主出轨的感觉,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果然对潘老师有滤镜吧,荪亚一可怜巴巴的样子,我就又同情他了,只想他和木兰快快和好成为一对真正的恩爱夫妻,但凡有点甜甜的内容在都感觉自己露出了慈母的微笑_(°ω°」∠)_牛家太可恨了,简直是一群人渣,牛似道的死还勉强算合情合理,牛夫人的死虽然之前有伏笔但还是有那么点魔幻的(五毛特效哦( ̄▽ ̄)/)牛怀玉终究还是近墨者黑了……桂姨的结局倒是很令人意外
恨铁不成高的姚木兰京华烟云之所能吸引我去观看的动机无非是那个“京城奇女子”——姚木兰。
但是看过电视剧后反而觉得这个姚木兰让我有点叹息,有点失望,她实在是太过于“大家闺秀”了,总是按照世俗所谓的好女人来生活,别人心中的好妻子来要求自己,真实的心愿不能声明,真实的欲望不能达成。
或许这就是的一个名门闺秀的责任,她不能任性,不能抛弃附在身上的枷锁,她只能隐忍,苦楚只能自己吞咽。
她怪不了别人,也无法去怪别人,总是想着法子去改变自己来适应眼前的局面与痛苦。
以现代的眼光去衡量,我认为姚木兰活得太累了,对自己不够诚实,即使她对得起天下人,那她对得起自己吗?
观众看得都着急,恨不能对她耳提面命“你要自私一点,你要为自己而活!!!
”但或许正是这样的姚木兰才是角色的魅力所在。
无疑,在这种历史大环境下,这个女人像一颗黑暗里的明珠微微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辉,尽可能的照着别人。
敢爱敢恨的性情中人——牛素云对牛素云这个角色我倒是另眼相看了,起初觉得这个娘儿们真泼妇,能闹腾,势力,贪财,自私,冷酷,毒舌。。。
。。。
反正就是那种真想左右开弓抽丫两巴掌让她闭嘴的人物。
直到后来牛素云为了救自己的父亲而所作的一切才让我对这个臭女人别样看待。
虽然她做了许多令人不齿的事情,但是她起码活得很真,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欲望,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木兰啊,你学学人家。。。
),不管旁人怎么说,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可以说她是小心眼、会算计钱财的直肠子,虽然嘴巴狠毒,人又自私,但是不阴险,城府没有那么深,对讨厌的人或事从来都不掩饰。
对是非有自己的原则,为了亲人也能委曲求全。
对于这样的牛素云更多的是同情。
补充:胡可演的真好最鄙视的男人——曾荪亚或许浪子回头那真是金不换,但是对于这个男人,我有一肚子的牢骚。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我理解他,对于一个人的爱情来说我鄙视他,彻底的鄙视他。
或许有人会说谁没年轻过,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而已没什么,是呀,我同意,曾荪亚算是一个有主见有想法的男人,多次说过“想要活得像自己”,不受旁人的摆布左右,不受世俗的偏见眼光,活得自由(天呐,你比宝玉哥哥都梦幻),要是没有家族和一个好妻子谁为他那美妙的梦幻爱情买单?
要是让他和姓曹的脱离纯粹的爱情,体验下生活相伴的爱情,看你能撑多久。
或许这就是林先生给这位天真男人的一个美丽梦境,现实中毕竟不能至此,也只有在小说里了。
不管他是不是败家,是不是对不起木兰,是不是没有责任感,是不是顽固不孝,如果曾荪亚一直都坚持着喜欢曹丽华,那么我什么都不会说。
可最令我鄙视的是他在那女人死后竟然转而又向木兰示好!
你作为一个男人来说,我鄙视你,非常!!!
这就表示你之前所坚持的一切都是臭狗屁,自己推翻了自己所谓的“爱情”,否定了自己,简直就是对之前的自己扇了一大嘴巴。
不过呢,幸好他是在乱世突显了自己身为男人的才干与担当,最后也成熟了稳重了(亏得木兰守得云开见月明啊)PS:片中唯一的让我感动的细节,不是姚曾牛家的爱恨情仇,而是陈妈寻儿子的那段,既搞笑又感动。
在军中的伙头军里找到和自己儿子同名的陈原,随即抱头大哭,哭的那个悲天恸人,周围当兵的都抹泪儿,旁边一厨子说:“认啊,快叫。
”陈原手足无措,无奈回头:“可她不是我妈。。。
”那人对着他屁股一踹,“不是也得叫!
”。
“妈”
剧里印象最深的是赵薇饰演的姚木兰,虽然当时也是冲着她看的剧,但到现在,依然喜欢的还是她的姚木兰,港台版本的没有看过,而其他的则是看了赵薇版的提不起来兴趣去看别的版本了。
姚木兰应该是很传统的女性了,是那种在古代需要世家三媒六聘,风光大娶的大妇风范!
虽然我理解不了她不离婚嫁给自己心爱之人的举动,可无法否决,她就是恭良温俭的掌家的女人。
姚木兰聪慧美丽,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与礼仪风范,外柔内刚,看着温婉美丽不堪一击实则百折不挠极具韧性,有勇有谋,能担事也敢抗事,她有自己的胸襟底线,不迁怒不报复,始终以最好的心态与最好的善良对待身边的所有的好的坏的。
不知道原著结局是什么,电视剧虽然曾荪亚回头了可总感觉牵强附会,有损姚木兰形象,那样的人为她不值。
本文并不想讨论林语堂先生的原著和电视剧改编有多大不同,单纯就电视剧的情节发表评论。
首先,曾荪亚有一个很厉害的妈妈,所以曾家三兄弟性格懦弱就很容易理解。
曾荪亚可能也是他们三兄弟我最能理解,也最欣赏的一个。
在那样的年代,他当然可以像徐志摩那样休了原配(本来那个年代这种现象也很时兴),娶曹丽华。
这样无论对姚木兰,还是对曹丽华或许都好。
但他没有徐志摩那样出名,能自食其力,有底气和自己的家族叫板。
他从香港回来后给曹丽华买的每件物品都得从柜上支钱。
因此他空有反抗之心,却总无法彻底和自己的家族决裂。
他或许认识到了这个现实,所以无论多么想和姚木兰离婚,现实面前总无决定权。
有一日拖一日是他唯一的选择。
后来曹丽华产子,向他要名分。
他能怎么做呢?
只好喝得酩酊大醉。
那么曹丽华意识到这一点了吗?
她或许意识到了,或许没有。
唯一确定的是她的骄傲和尊严全都一降再降。
她只剩下了爱情,理智究竟还剩下多少呢。
她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孤注一掷,绝望却仿佛又有希望。
面对姚木兰,她始终是自卑的。
后来仿佛因为知道荪亚只爱她,自卑之中又多了几分骄傲。
而这几分骄傲又带点儿病态性质。
姚木兰那样宽容她,可曹丽华由于那一大家子人对她的不公,也慢慢对姚木兰的帮助显得没那么在意。
曹丽华的世界小到只有曾荪亚。
而姚木兰始终知道,出了曾家,外面有更大的世界。
曹丽华起先是不在意名分的,起码从她嘴里说出来是这样。
后来在房东的“为你好”的撺掇下,向曾荪亚说自己缺个名分。
这里不得不批评一下那些口口声声为别人好的旁观者,有些时候他们也是杀人利器啊。
曹丽华始终没搞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起先要曾荪亚和自己在一起就好了,后面为了儿子说可以放弃曾荪亚。
她一直神志那样不清楚,她说的话在我看来可信度为零。
她如果脑子清楚,不要受房东撺掇,确定自己要的就是儿子,那怀孕之初,就不应该抱任何幻想,回杭州。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欲望就是诅咒本身。
假如曾荪亚经济独立,结果或许没有那么惨吧。
假如曹丽华能认清现实,多靠自己,而不是一味靠男人,或许也不会那么惨吧。
这样的设置也暴露出编剧真是枚直男癌。
他眼中的女性跟样板戏一样生硬造作,完全意淫出了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巧合。
很喜欢这部剧,因为它的主题并没有小家子气,而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文学剧制,想给这部剧一个主题词——家国情怀!
准确的说,应该是这本书的主题,时代背景定位在民国,一个战火纷飞,思想解放却又有些禁锢,无数思想先进的仁人志士力争反抗旧俗的年代,一场家庭包办的婚姻,女子贤德为大,有人反抗,有人屈服,以小看大,传统世家之间的儿女婚姻和思想进步青年之间的爱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接受了新文化洗礼,懂得婚姻自由,懂得女权主义,但传统思想的贤良淑德,女子的三从四德是无法摒弃的,所以女主屈服了,她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儿媳,却牺牲了自己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权力,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家对她的重要性,妥协屈服来维系家的和谐安定,这个对家的情怀!
甲骨文就算烧成灰烬,也样留在华夏大地上 !
这是我对这部剧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而姚父在迷失与日本人同归于尽的片段至今觉得最为震撼,新旧思想不管如何更替,爱国永远是最大的主题!
很庆幸这部剧并没有局限于家长里短或是分分合合的爱情,而是把目光扩大到了那个时代背景,即使国家动荡,备受凌辱,还是有很多的爱国志士,为了祖国他们可以牺牲生命!
他们在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反抗,这是对祖国的情怀!
看《京华烟云》,每次看到一个地方就很伤心。
那时,木兰已然与荪亚和好。
依然等待着的立夫得知木兰已经怀孕的事实,望着对面的她,不知该是什么表情。
愣了半晌,说,我先走了。
木兰说,等等,借着这现成的茶具,我为你沏杯茶。
然后立夫慢慢转身,凝视着木兰熟练地摆弄着茶具,那样美妙的动作和姿态,那么沉静的面容,却无法掩饰内心的愧疚和无奈。
她一心一意低着头,眼帘下平静不起一丝波澜。
他定定地望着她,仿佛不会再有下一次,能够有权利有勇气这样凝视她。
然后,她慢慢捧着一小茶杯,抬头,与他目光交汇。
那目光穿越了几年的时光,回忆清晰,他们都不曾有一丝遗忘。
可是,他们都知道,再也不是最初的模样。
立夫,这个敢于挑战任何一个黑暗权势的男人,在面前这个女人温柔的目光下,落了泪。
他曾经说过,你可以忘记我们的约定,可是我不会。
可是,现在的他没有权利再去继续。
到底是谁负了谁?
他只知道,现在的她,他没有权利打扰。
不是谁负了谁,而是这一世,木已成舟。
执笔 06.09.04
首先为了自己能坚持不懈的把这部电视剧看完而鼓掌!
……整部戏,每一集都是悲剧。
一切该从何说起呢?
木兰被拐卖,然后开始了姚家和曾家扯不清的人情债。
冲喜——婚姻,是可以有替补队员的爱情是可以替代的么?
每份爱情,都是因为那个特定的人才有光彩啊,萍亚的病,是因为对曼妮的思念,就算木兰再好,也不是曼妮啊!
本应嫁给荪亚的莫愁,在大婚之日一走了之,可怜的姚木兰就这么作为了替代品,最终还是嫁进了曾家。
我能想见曾家太太心里那个喜啊,肯定做梦都能笑出声来。
娶儿媳不是为了儿子的幸福,而是给曾家找下一代大管家。
小妾——我要的是地位!
其实,事情的走向,很多时候,都是桂姨把的方向盘。
同时给三个儿子办婚事,是她的主意;曹丽华被赶出去是她使得坏;她给老二下药,害他生不出孩子;好不容易牛素云怀上了,她在门口放一板凳把人家给摔了,孩子给流了;她做个人偶诅咒木兰,还栽赃嫁祸牛素云。
她在曾家费尽心机的制造着是非,谋求着自己的些许利益,作为一名小妾,她的作用远不止取悦曾姥爷这么简单。
忍让姚木兰真可谓忍者无敌。
老公不爱她,忍了!
老公有外遇,忍了!
老公有私生子,还是忍了!
她是如此的深明大义,完全符合贤妻良母的标准,压抑着自己的真实情感,为了别人,无限的牺牲自己。
有时真的有点恨其不怒,哀其不争。
好不容易她想着离婚了,人家孔立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都摆在那里了,她因为丈夫的一点改变,又留下了。
事实证明,留下,结果也不错,但离开,结果也不见得就差到哪里去吧。
你是我唯一的等待其实直到牛老爷出事之前,我都挺喜欢牛怀玉的。
人家是多痴情一孩子,多懂得浪漫一小伙,多体贴一情人啊!
可是啊,终究“近墨者黑”打败了“出淤泥而不染”,小伙还是变坏了。
因为家道的败落,因为突然的打击。
他的花天酒地玩弄感情背后还是有很深的痛的吧,因为我始终相信,那个敢拿着硫酸和自己的哥哥对峙,拉着洋车载着女友满京城跑,在焦糖前单膝下跪,在钟楼上许下海誓山盟的牛怀玉,他骨子里,还是有良知的。
我是浪子,但我知道回头其实,很多人都像姚木兰,总想着去改变男人。
本来,我预想着,荪亚会那么一直浪荡下去,然后木兰就改嫁给孔立夫了。
唉,可惜林语堂老先生还是推崇中国传统的那一套哲学,荪亚后来也变得很MAN很有责任感。
但就算他改,也不是因为姚,而是因为曹死了,他当爸爸了。
没有人可以让另一个人改变。
改变,是因为他想改变,而不是因为别人想让他改变。
绝种好男人孔立夫,传统意义上的好男人。
因此免不了和木兰一样总在做自我牺牲。
荪亚改变前,他俩的对比就更强烈。
一个是为别人活,一个只为自己活。
一个活的很累,但很快乐,一个活的也很累,快不快乐的,反正我没怎么见他笑过。
他所谓的责任,更多的是民族大义,国家安慰,从始至终他就在为了各种革命事业奔走呼吁,和各种不良社会现象斗争。
国家需要他这样的人,但对于家庭,他却没有尽到责任。
我是不消停的牛小姐其实牛素云挺可爱的,她没那么多弯弯肠子,直来直去,想要什么,就设法去得到。
也许,那些“方法”被称为“手段”更合适,而且在曾太太那些老狐狸眼中,她自认为高明的小手段很拙劣。
但这是个敢爱敢恨的人。
虽然牛家的社会名声不好,可是牛家人内部很团结。
作为一名外人,我们不喜欢像牛家那样的邻居,但如果是家庭成员,牛家人每一个都很合格。
嘟嘟噜噜一通,越来越发现,虽然我觉得那些年轻演员们的表演总觉得很舞台化,念白的语气也都很奇怪,但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都很鲜明,很贴近生活。
大家笔下的人物,果真都是活生生的。
木兰,莫愁,立夫,荪亚,襟亚,素云,怀玉……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做的事说的话,安在其他任何人身上,都会走了味儿。
:)姚木兰::)就是因为这样,它们已经化为精神了,是别人用刺刀也逼不走的。
精神是偷不走、抢不掉的。
爸,您要是不肯走,就是玉石俱焚。
我已经失去莫愁妹妹了,我不想再失去一个亲人,不想失去您。
女儿需要一个活着的父亲守着、敬着、孝顺着,从小到大,您为我费了那么多心血,我连报答您的机会也没有,我求您跟我一起走吧 姚思安::-)爸是赶上乱世了,从八国联军来折腾到大清垮台,从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到眼下的小鬼子来入侵,就没有消停过。
可越是乱世,越能彰显人情。
难道你今天让爸爸向他们,向东洋来的小鬼子弯一次腰吗?
听爸的话,你赶紧走,爸爸不想在一天之内失去两个女儿,咱们一家子,就靠你和荪亚照顾了。
如果这次爸爸大难不死,就会追你们去的。
好闺女,走,走!
姚木兰:当年辉煌一时的王府花园,只落个流水落花春去也。
人去园空了,留下了搬不起的园林,带不走的家具,甚至于一窖来不及喝的美酒佳酿;带走的只是不愿意做奴隶的灵魂以及对于故土家乡难解的思念 :D:D:D:D:D:D:D
补标;
改得太离谱了,非常之ft
虽然好少加电视剧,但呢部真系当初晚晚追来看。不得不承认比原著好看。
赵薇的民国装扮很好看呀,剧情也不错
看了原著之后,给两星都是看在剧里美女多的面子。
不喜欢这个电视剧的编剧,失去了很多京华烟云中原本的东西了,但是很喜欢赵薇的表演
没有快进*2看不下去的片子.搞不懂,就为了一味凑集数,就把一个片子刻意地拉那么长有意义么?
相当不错的木兰
我爱看时代剧。
比书差远了,不过第一个翻拍原著的好处就是会让人永远对号入座
赵薇,不太好。
原来潘粤明在里面是本色演出啊
谁还敢说赵薇演技不好啊,三个大爆角色各不一样,每一次都是大改变「我生我死是我的事情,就不要来苦我了」第一集寺庙是不是穿帮了?我看到了景区讲解牌了全员演技基本在线!李勤勤演的牛夫人太有那个劲了。胡可金牌配角了,素云演得很好曼妮感觉演技不好的样子,登场时分台词有点差了曾家管家罗同越看越眼熟,原来是于谦大爷陈妈找儿这段剧情,我其实没get,意义在哪?引出真陈原到曾家嘛?05年的电视剧竟然能这么高谈阔论婚姻,听说是魔改原著了,真的很拉垮婚姻不止是亲情,更是一场较量,耗费人的心力精力这个曹丽华真的坏,一开始一直说曾家上下都坏,明明木兰对她算好了,如果荪亚不问嘴,她是不是也不打算说木兰救了她这剧看得真憋屈,我还以为木兰是大女主,没想到受了那么多苦,而且一点没看出木兰哪里奇女子了?
完全没拍出原著的感觉。
我妈爱看的,没看完的
半夜看热闹
乱改一气
傻逼剧傻逼木兰。
开弓没有回头箭
赵薇演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