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喜欢比较的生物 什么东西都互相比较 来判断好坏 这是好是坏? 这样不知不觉地就渐渐接受了所有的事 犯罪变得平常 被牵连也很平常 与死亡相伴也不足为奇 我们 身处在对此习以为常的城镇里 并没有对此产生过任何疑问 那时候 不论什么都是平常的 ”“生与死就是一线之隔 谁都可以夺走 谁都可以给与 就像这雨 没有分别地降落在任何人的身上”“随随便便地杀人并不是黑帮的本质 你说对方是这城里的老大 那么就去抢光他的钱吧 从死人身上什么也赚不到 以他跟你有仇为由 榨光他的钱吧 然后 变本加厉地让他为你干活 用看不见的力量绑住对手 那才是正确使用力量的方法 ”“他怎么了 为什么样子那么痛苦 一定是记忆混乱了 记忆…为什么 因为他已经死过一次了 死而复生的时候 有不少记忆都从他脑中消失了 他想要从记忆的碎片中找回过去 所以才痛苦”“你过些普通人的生活怎么样 我这样就可以 打打杀杀 骗骗女人赚赚钱吃吃喜欢的东西 没出息的小混混就是那样的 但是 这样自由 我喜欢这样子 这样就好了 ”“我错了 没有选择Millennion 而是选择了哈利·麦克道韦尔 但是到现在仍不后悔 向你开枪 我办不到”
看这部动画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只记得当初是因为主役声优是小关,就兴冲冲的跑去看了。
看过前两集之后,果断觉得,小关你的角色说话还真是太少了吧,这样打卡换工资什么的,简直是太无耻的行为了,随便一个配角要说的话都比你多,这是要闹哪样啊!
以至于后半部分有一集布兰登完全蜕变成组织杀手的时候,说出了一集最多台词之时,心中那愉快的感觉难以言喻。
只是好景不长,随着一声枪响,在摩天楼的透明电梯中,透明的眼镜和身后的玻璃一起被最信任的诱人所击碎,鲜血渲染在无暇的碎片上,映出残忍的、冷峻的红。
觉得电梯的那一场做得实在是太好,那是故事矛盾冲突的激化点,布兰登被友人背叛,失去了生命,之前的一切都低落低谷,而友人则乘着电梯直达权力的顶峰。
背叛,也许只是在一瞬间。
信任,也许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进行守护。
一头一尾的标题名深得我心,所谓终结者的黄昏,黄昏的终结者,看似交错的标题,却蕴含着整个故事的主线。
两个男人因为友情而相识,在黑帮的舞台上展现出各自的魅力,又因为某一种科技的能力,以及对于权利追求不同的价值观,衍生出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但无论是何种选择,最终殊途同归,一切事情都洗刷不去那铭记于心的信任,即使你背叛了我,我还是愿意相信你,愿意以另一种形式守护你,甚至不惜再一次牺牲我自己。
《铳墓》看完了,陆陆续续看了好久。
有些故事,本来要讲很久,但是草草便结束了,而有些故事,本该简练地讲完,却啰哩八嗦讲了许久。
《铳墓》的故事属于后者。
所以,有些本该拍TV版的拍成了Movie版,有些本该拍Movie版的却拍成了TV版。
黑帮的故事总是一成不变,道义的天空愈加灰暗,权利和欲望的追逐变得肆无忌惮,于是,那些坚守道义信念的主角们开始捍卫。
所以,每一个黑帮故事到了最后都变成了“如果我与全世界为敌”,而眼泪便在此时掉落。
其实,究竟是“世界”赢了,还是“我”赢了,往往都不重要了,热血只充盈在战斗的那一瞬,尤其是最终战斗的那一瞬。
“古惑仔”是主角赢的典范,而更多的黑帮故事(像是北野武,三池的黑帮片,当然香港的黑帮片也有不少这样的悲情故事)则是我们目送主角一步步踏上自己选择的悲剧命运,而自己也唏嘘感慨,稀里哗啦。
《铳墓》直到最后一集我还以为又是一个为了贯彻“道义”而死的黑帮信徒的故事。
但是到最后几分钟,我才发现不是。
布兰登并不是道义的信徒,他只是一个为了友情宁可最大限度牺牲自己的苦逼。
他是相信“道义”的,但是“道义”在他心中的地位显然没有同伴的友情重要,而他的死也不是为了贯彻“道义”,只是为了不与挚友为敌。
他死了两次,第一次是为了不与挚友为敌,第二次,他以为可以将挚友带入地狱,但还是发现自己根本无力做到。
原本木讷的人就是一根筋,布兰登从来都是一根筋。
看《铳墓》的时候,不停地想到“小李飞刀”,原因无他,布兰登和李寻欢都是苦逼,而且都是苦哈哈至苦无比的苦逼。
两个人都自愿放弃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而且这女人都爱他们),而且不论兄弟对自己怎么样,两人都对兄弟好的一塌糊涂。
这样的男人都很酷,尼玛当然也都很苦。
君不见双枪(飞刀)飞过,一滴泪水暗流,只影消瘦,斜阳依旧。
所以说,倘若Big Daddy和哈利这两个角色合体一下,这故事不赫然就是现代黑帮版的“小李飞刀”?
P.S. 我喜欢这部动画的ED,超赞。
科幻版的《美国往事》。
老套的剧情,但当年应该算是挺时髦的,不过并不无聊枯燥,叙述手法也挺中规中矩的,最后一集还蛮精彩的。
前半剧情出彩,但作画略崩,后半作画好了,但剧情太扯,简直是玄幻片。
14话的转折是精髓,分镜不要太棒。
14话B叔和哈利电梯上一明一暗光影效果太经典了。
后期科幻超展开有点太内啥...我不太能接受...前半段美国往事范儿的故事非常的有味道,可惜后面打怪兽格调就直接low成B级片了。
除此之外打斗部分非常不喜欢,如果是为了***为何如此花哨,明显故意耍帅,让人起鸡皮疙瘩,还有槽点满满的各种战斗方式...这种类似的情节港片里面有很多,像男主这种过于为他人着想的男人本能上也比较反感,太愚蠢了=___,=我并不觉得哈利很黑,混黑手党的怎么可能干净,当欲望过度膨胀之后,有几个人还能清醒的保持自我?
最喜欢哈利这个角色,他有欲望,这才像个人。
布兰顿想守护一切,结果什么都没有守护到,太贪心了,他的选择也是悲剧的开始。
日本的科幻古惑仔故事...少言寡语的布兰登.希特,从始至终坚持着“保护”重要的人,绝不背叛。
而身边的朋友终究还是一个个离去,这促使他和好友哈利一起踏上了黑帮的道路。
少言寡语的布兰登.希特,组织里最优秀的sweeper,被老爷子内定为接班人,而身边一起奋斗起来了金融精英哈利开始暗中组织自己的势力,并且将好友布兰登看做眼中钉。
少言寡语的布兰登.希特,重获不死身后继续履行他的职责:肃清组织内的不忠者。
然而面对他的老朋友哈利时,白发苍苍的两人...
同是孤儿院出身的哈利和布兰登意识到残酷是在死亡的威胁下给强逼出来的。
哈利的我要活下去,要获得自由要拥有权利,没有恐惧,可以随心所欲的攫取和给予。
可怕的原始野心就这么愈来愈膨胀,哈利的内心只存在两样东西——渴望得到的东西,以及布兰登,当哈利杀死布兰登后在马路上杀害无辜的饭店老板时,哭泣的场面记忆犹新是内疚吗,不是,是委屈,为少年的哭泣而委屈,同样也是为杀死布兰登而委屈,因为是迫于自己的野心而杀死布兰登,野心和布兰登一念之间选择了野心,当获得野心之后,为什么布兰登不在了,说好了两个人一起往上爬的,为什么,两者为什么不可兼得,这是个什么世界,残缺的童年残缺的人生,残缺的价值观,紧紧地跟随哈利玛利亚的布兰登的死是注定的,为什么而或者布兰登至死都还是迷糊的,大家要么都活着我死,要么都死,哈利这颗定时炸弹爆炸的时候就是所有人的死期,布兰登更像是人生缺少成长所必须的认知,亲情是什么,友情什么,爱是什么,对与错,没有一样弄明白更像是没学会人类语言的动物初次相见的人就是这辈子的牵连,为什么对哈利对玛利亚有这种情感完完全全的动物行为完全的没有判断。
这就是孤儿的可悲人生。
生命是珍贵的但是享受生命同样是珍贵的不知道明天活着是为什么,女人让出来,朋友不分对错的纵容,生命不管多少统统抹杀掉这种人难道就不该该死吗孤儿里头出了好多优秀的人才取得了成功但是他是个健全的人吗,还是他的降生就是他人和本身的悲剧
乍一看这部作品华丽得掉渣:一流的画面、蓝调BGM、华丽的声优阵容演绎以及监督一流的水准,可以看出这部作品资金上也砸得够狠。
可惜烂泥扶不上墙的垃圾脚本,最终还是拍出这么一部头重脚轻的烂片。
故事的主线就是布兰登和哈利的BL断背剧情,虽然不像女性向的动画BL得那么露骨。
但在讨巧女性观众这是不容置疑的。
显然 写半吊子评论者不了解日本动画界,BL的关系,就是介于Gay和友情之间的暧昧羁绊。
(如果你还坚持那是友情的话,我只能说你别侮辱男人间友情)如果还是以往的魔幻或者校园题材,倒也无碍,偏偏选了黑帮题材,剧情也沉重。
布兰等对他“恋人”的放纵下,死去的路人甲乙丙丁暂且不表,驯染mi(日语青梅竹马)玛丽亚也变得无足轻重,扔给咸湿老头也好,被屠灭殆尽也罢。
我们伟大的爱神布兰登少爷眼中和爱人哈利相比都是草芥。
日漫为了烘托华丽度,生硬堆砌装B剧情的历史悠久,早年圣斗士就有不少、后来的幽游白书、天使禁猎区 、圣传都有。
区别在于装B的程度和出现频率。
很少有把装B贯穿主线剧情的。
BL也就算了,偏偏二人之间除了最后的点题外毫无半点温存可言。
而主要角色们的所有悲剧都因此而起。
忍住不适看到最后本以为最后会上演火爆的基督山伯爵,没想到却出了这么一出蹩脚的罗密欧与茱莉叶。
最后才明白这是BL片,全部无辜的死者和我都被这两头混球和脚本原著给耍了。
全剧就是布兰登为了自己也没去追求过的性福的华丽装B下葬送了几乎所有人的幸福。
个人对黑暗体裁的动漫是有所偏好的因此大抵也是看了不少但是第一次看gungrave的时候,却时常产生看不下去的冲动不过必须说明这种看不下去,不是因为他的剧情不喜人,恰恰相反,是心理难以承受这种巨大的情感带来的冲击当一个人终生守护的一样东西摧毁了他试图守护的另一样东西时,他该如何抉择?
Gungrave告诉了我们答案画风较为硬朗叙事采取倒叙以及插叙法这里面没有过分的说教,没有情感的夸张渲染,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合情合理。
我真的难以把它当做一部动漫去欣赏,真的要下定义的话,我认为,Gungrave是用动漫手法作为表现形式的,一部情节完整,叙事有利,逻辑鲜明,给人以思考的电视剧。
这是我看过最不像动漫的动漫却也是讨论体裁最深刻的
既然当年吴宇森都用过这种滥俗滥俗的词语作为他一部黑帮片的名字,那我也不怕了。
很多人吐槽好好的黑帮片为什么要加生化危机的剧情。
但我觉得这纵然算不上亮点,但也没有给人不适或出戏的感觉啊。
更何况,这是重点吗。。。。。
26集的片长,沉稳紧致的如一部电影。
那个沉默的年青人,从年青走向了死亡。
那个野心家也是。
英雄这个词,无关立场,甚至无关霸业,要的就仅仅是一份生命中的坦诚,一份偏执。
哈利,这个人当多年后再一次望见布兰登的照片时,脸上露出了那般不堪可笑又残忍的神情。
古龙在《七种武器》中说过“你若出卖过你的朋友一次,你就绝不会放过他,因为你已无颜再见他”哈利的不堪,已表现了太多。
多的令我都记不清了,但我还记得,最后穷途末路,他开车拥着自己死去的妻子去完成葬礼,泪水从一只眼中落下。
当布兰登拖着残躯来到哈利的桌前时,看到的是满桌的照片。
人都是参差的,没有一个人能把自己的过往,自己的每一种情感都割舍的清清爽爽,它们只是被新的产物重叠了,就如同一沓沓被整理的不够整齐的照片,各种成分被掩埋,可也都露出了边边角角。
当偏执重叠了情谊,哈利向布兰登开了枪。
可在偏执的下面,可笑可叹的是情谊舒展平整的几乎如同往日。
然后是布兰登,这个男人让我痛心并喜爱着。
他最后说的是:我选择的原来不是家族,不是bigdaddy,而是哈利。
也许人的悲壮之处就在于纵使世界包容了多元化的思想,多元化的选择,纵使你也拥有不羁的思维,但对个体而言,物质上,你的手脚只容许你做一种选择。
现实的直截了当撕破了游弋的精神面纱。
于是在看似博大虚无的时空中,人走在一个没有回头路的独木桥上。
关于 布兰登 玛利亚 BigDaddy以及其它(守护)布兰登 玛利亚 BigDaddy 的“三角”关系似乎是枪墓中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看到一些评论,讨论的很激烈,但并不深入,由此,本人做了如下的分析:首先玛利亚和布兰登的恋人关系应该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而且BigDaddy也认可了两人的这种关系(或者说是支持)。
尽管两人的疏远从布兰登加入组织就渐渐开始,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两人的感情,真正的转折是从第12话开始的。
在12话中有三个地方透露了重要信息:一个是布兰登和BigDaddy钓鱼时的谈话,另一个是玛利亚和BigDaddy在花园中进行的谈话,第三个(最重要的一个)则是布兰登的巨大变化。
通过两次谈话我们得知布兰登在刻意回避玛利亚,而且是3年不见一面。
玛利亚了解了实情,并且非常想念布兰登。
BiggDaddy的态度是希望两个人能走到一起,并且分别在布兰登和玛利亚面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很重要,说明BigDaddy不是为了讨好玛利亚)。
布兰登的变化不仅仅是外型上的,布兰登从“小混混”成长为了真正的“杀手”,心狠手辣的冷酷杀手。
但在表现布兰登的变化同时,又向我们展示了他温柔的一面(通过和文治的对话),但此时的布兰登已经不能真实的表达内心,他把自己温柔的内心包裹在冷酷的面具下(“这是命令”,以前的布兰登绝不会说这样的话)。
第13话同样有三处重要的情节:巴恩斯母亲的去世,BigDaddy骗布兰登和玛利亚见面(呼应上一话中BigDaddy提到的“即使要动用权力”),兰迪被暗杀后玛利亚安慰BigDaddy。
通过巴恩斯母亲的去世继续向我们展示了布兰登真实温柔的内心,不过同样是藏在面具下的。
布兰登和BigDaddy一同前来,意思是说“关心下属的是BigDaddy,我只是服从命令”,不过不是很明显。
布兰登和玛利亚的会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
首先是布兰登在玛利亚面前的冷淡(很明显,这不是布兰登真实的内心)。
接着,在玛利亚清楚的表明心意后,布兰登又断然拒绝了(通过前面的铺垫而不显得突兀,这里在后面要做更细致的分析)。
布兰登离开后,BigDaddy向布兰登透露自己爱上了玛利亚。
在布兰登的认可下,BigDaddy进了屋,看到伤心欲绝的玛利亚,BigDaddy准备抽身走开,玛利亚则冲了上去。
这里的顺序是很重要的,看到有的评论说是布兰登将玛利亚让给了BigDaddy,对于这点我很不赞同。
因为是布兰登拒绝玛利亚在前,得知BigDaddy爱上玛利亚在后(从剧情上看,没有暗示布兰登提前得知此事的情节,离开的布兰登看到BigDaddy在哭,才问起BigDaddy和玛利亚的关系),即使BigDaddy没有爱上玛利亚,布兰登依然会拒绝。
那么BigDaddy为什么会伤心落泪呢?
首先BigDaddy骗布兰登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玛利亚的愿望(不是布兰登的愿望)希望布兰登和她在一起。
布兰登出来时,BigDaddy并不知道实际结果是布兰登拒绝了玛利亚(按照BigDaddy的设想应该是两人走到一起)。
布兰登和玛利亚走到一起也就意味这他必须离开玛利亚,面对这样的结果,BigDaddy自然会伤心落泪(也说明BigDaddy确实爱上了玛利亚)。
布兰登为什么要说“加入Millennion真是太好了”?
实际上这里也隐含很多的信息。
我的理解是,在布兰登拒绝玛利亚时并没有做好充分的打算,自己拒绝了玛利亚,可是玛利亚该怎么办呢?
爱着她的人离开了她,却没有人来代替这个人。
就在这时,BigDaddy说出了“我爱玛利亚”。
此时的布兰登应该是如释重负,因为BigDaddy是布兰登认可的,能够给玛利亚幸福的人(布兰登信任BigDaddy,而且BigDaddy爱着玛利亚——不仅是嘴上说而已,布兰登是能够看出来的)。
BigDaddy的话打消了布兰登的顾虑,因此布兰登才说“加入Millennion真是太好了”(如果不加入Millennion也就无法将玛利亚交给信任的人)。
接下来便是兰迪被暗杀后玛利亚安慰BigDaddy的情节。
得知兰迪因背叛被杀后,BigDaddy伤心的哭了起来(BigDaddy和兰迪的关系应该类似布兰登和哈利吧),希望独自呆一会。
可是玛利亚拒绝了,她抱着BigDaddy头安慰他。
可以说从这时起,玛利亚和BigDaddy真真走到了一起。
如果上个情节表明了BigDaddy对玛利亚的爱,那么这里就是表明玛利亚对BigDaddy的爱,因此我不赞同玛利亚是为了让布兰登安心才和并不爱的BigDaddy结婚的说法(12话中玛利亚曾说“为了他我也会变得幸福”,我不认为玛利亚会通过虚假的幸福来欺骗布兰登)。
到了这里要做一下总结了(14话共进晚餐的情节只是确认了玛利亚和BigDaddy走到一起的结果,结果在13话就已经出来了):玛利亚和BigDaddy是真心相爱的,不是布兰登把玛利亚让给了BigDaddy,也不是BigDaddy从布兰登手中抢走了玛利亚,BigDaddy更不是从接走玛利亚时就计划好了要娶她。
在我看来,从婚姻角度来讲,玛利亚和BigDaddy有比布兰登更好的基础(不是玛利亚和布兰登不适合结婚,是BigDaddy更适合)。
玛利亚和BigDaddy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而玛利亚和布兰登3年都没有见一面。
自布兰登从小混混手中救下并结识了玛利亚,以后的见面只是简单的寒暄,没有更多的谈过什么,纵然这些简单的话语是心灵的交流,却是脱离实际生活的(也就是说不适合婚姻的),可以说玛利亚和布兰登互相的了解甚少(即使在加入Millennion前玛利亚对布兰登的生活也不是很了解,而玛利亚和BigDaddy则在对方最艰难的时候拉了一把。
对,最艰难的时候(这么做不是为了赢得对方的爱,而是出于对对方的爱)。
对于布兰登如此冰冷的拒绝(甚至是残忍),玛利亚会有多么伤心我想不用多说,更重要的是布兰登在拒绝玛利亚时所隐含的一些意思。
在布兰登转身离开时,玛利亚扑了上去,这时布兰登从怀中掏出手枪,接着是玛利亚惊愕的表情,在那一瞬间,玛利亚一定是认为布兰登要杀死自己。
然后布兰登将手枪按到桌子上,说出了“我是杀手”。
为什么要掏出手枪呢?
为了增加说服力吗?
直接说我是杀手不就可以了吗?
在我看来,掏手枪的动作是在暗示:我是杀手,必要的时候,即使是你我也必须杀掉(至于是否下的去手这里不做讨论,布兰登也曾表示如果哈利背板他将杀死哈利,但实际没能下手)。
那么这暗示目的又是什么?
应该就是为了破坏两人的关系(包括3年不见面,以及冰冷的语气都是为了这个目的),他要让玛利亚认为:布兰登已经不是以前的布兰登了,不是她爱上的那个布兰登。
否则,玛利亚如何爱上其他人呢?
但是事情没有按照布兰登的安排进行(那样的话,两人就彻底决裂了)。
而挽救了这一切的正是BigDaddy(“加入Millennion真是太好了”还记得这句话吗?
)BigDaddy一定是以某种方式进行了“调和”。
14话中的晚餐,布兰登不是没有再用冰冷的语气和玛利亚说话吗?
因为BigDaddy的“调和”,布兰登才不需要用那种痛苦方式来实现对玛利亚的守护。
回到前面的话题:从婚姻角度来讲,玛利亚和BigDaddy有比布兰登更好的基础。
这个结论并不是说玛利亚和BigDaddy感情比和布兰登更好,只是说更适合结婚。
那玛利亚和布兰登之间又算什么?
那就是《枪墓》的主题之一:守护(爱情不是主题)。
不光是布兰登对玛利亚的守护,也包括玛利亚对布兰登的守护。
在整部枪墓中出现过玛利亚和布兰登调情的情节吗?
没有。
但却有和BigDaddy调情的情节(14话晚餐时,在我看来那是特意给布兰登看的,仿佛是说:“看啊,我找到了我爱的人,找到了幸福,所以放心吧”)。
再仔细回忆一下两个人的对话,玛利亚对布兰登说的都是什么。
“工作怎么样?
”“做危险的事了吗?
”“和哈利的关系好吗?
”“你又打架了”“别再去打架了好吗?
”“无论多么悲伤、痛苦你的话我都能听见”没有情话,只有对布兰登的爱,守护布兰登的心。
说到这里,我们的讨论又要向前回溯:布兰登为什么一定要离开玛利亚?
对于布兰登认为自己是杀手,配不上玛利亚的说法我是不认同的。
我认为唯一解释就是:和玛利亚在一起,与守护玛利亚是相互矛盾的。
布兰登又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呢?
我总共整理出3点:1.加入Millennion前同伴的遭遇。
对于最想守护的同伴,却是因受自己的连累而死,布兰登决不允许同样的事情发上在玛利亚身上,而唯一的办法便是离开她。
2.贝尔-沃肯的遭遇。
作为布兰登的导师,贝尔-沃肯的遭遇布兰登多少应该有所了解。
而作为当时Millennion中最强大的Sweeper,贝尔仍无法守护心爱的人,布兰登如何坚信自已能够成功呢?
3.和布拉德-沃的对决。
在和布拉德的对决中,布兰登多次险些丧命,而如此强大的布拉德,却也未能逃脱死亡的命运。
那么,作为杀手的自己,丢掉性命是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这样的自己,如何与玛利亚在一起?
至于玛利亚叔叔的反对,我认为算不上是一个原因,也许能稍微起到一点推动作用吧,但我分析不出更多的内容。
以上,便是布兰登离开玛利亚的原因:为了守护。
那么对于布兰登这样的决定,玛利亚从一度崩溃到欣然接受的转变又是如何发生的?
如果说玛利亚是因为布兰登拒绝了自己的“爱情”而悲痛欲绝,所以爱上了BigDaddy,而重新找回爱情的玛利亚便不再伤心,那就太有失《枪墓》的水准了。
我的理解是,在玛利亚看来,布兰登拒绝不仅仅是自己的“爱情”,还有那心中的那份“守护”,这是玛利亚无论如何无法接受的。
玛利亚在BigDaddy那里找到了爱情,同时(也可能是过了一段时间)找回了心中的的那份“守护”(布兰登不再逃避她了),这才是玛利亚回归平静的原因吧。
14话中窗前中的谈话,玛利亚一再表示她爱BigDaddy,布兰登则是一脸欣慰的表情,因为两个人都知道对方期望的是什么——两个人都接受了来自对方的守护。
题外话:在我看来《枪墓》远远不是完美的,他的缺点是很明显的。
战斗场景无论从设计到画面都不尽人意,部分情节过于拖沓。
奥格曼以及鲍勃过于夸张的设定与整体故事和氛围有些格格不入,有些战斗仅仅是为了战斗而战斗。
美佳和布兰登的相爱多少有些不够份量(和前面的深沉感情相比,并不是认为不应该相爱,只是认为应该有更多的铺垫)。
当然部分是出于商业因素的考虑(《攻壳机动队》不也是为了扩大受众面把主角设定成素子这个大美女吗?
),还有就是受限于漫画原著的原因吧。
这番吐槽,只是出于对未能看到理想的《枪墓》的遗憾。
PS:请一定要拍砖!
越多越好!!
BJIFF 女儿很美,对俄罗斯又多了点了解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MSPIFF 43 | 裸男正面镜头好评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北影节英嘉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不是我的菜,太闷了……中间忍不住合上了眼醒过来还是风景定格orz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BJIFF2024 auratic; 并存着近景眩晕(细部、微粒)与远景眩晕(气氛、涌动)
每一次摇移和zoom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落点,未免太功利。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