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当个喜剧看,很欢快活泼,越往后面越沉重,越神剧的感觉,虎头蛇尾白月光的杀伤力真的是巨大的,青梅竹马的感情,多么美好,最后稀里糊涂的死了,真的是虐死人了,但是剧情逐渐走向神剧的意思- - - - -选角感觉还是很地道,但是老是觉得拍的有点神剧- - - - -学习点:灵活,主动,积极,好好生活
关于欣赏角度:一场戏剧人的团建首先,本人是一喜的粉丝,也非常喜欢一喜里面的演员,“逐梦亚军”、“皓史成双”、“刘关张”、“三狗”都是我喜欢的组合,蒋龙、史策挑大梁,蒋易、叶浏、宋木子都有强大戏份的剧,是为一喜粉丝打造的一场盛宴,一喜粉丝是绝对的受众群体和主要话题贡献。
其次,关于欣赏角度,无论你是不是喜剧人的粉丝,也无论你喜不喜欢蒋龙、史策、蒋易、宋木子、叶浏,都不要那它当做历史剧来看,更不用费尽心思的分析是否合理,过年前图一乐,别较真、别费劲、没啥用。
好的,那下面来费劲分析分析,啪啪打一顿脸。
关于剧集质量和人物:符合预期这部剧集的质量用“符合预期”四个字,我认为是很恰当。
喜剧人在舞台上的闪光点这部剧里面都有,但硬要说突破了表演瓶颈,打破了观众的认识,开辟了艺术新路径之类的,也确实没有。
整个剧的故事发展和脉络也基本合格,虽然有的时候转折过于生硬,比如狗剩的突然觉醒、桃子对狗剩突然感情的升温、杨三的转变等,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也不违和。
要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人物几乎是一出场,就能猜出结局,人物的发展也符合观众的心理预期,缺点就是人物过于脸谱化。
狗剩本来是安于现状,心里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心中的“小家”无比巨大,杏儿是他的白月光,也是“小家”的代表,因为如此他才会一心想着卖自己当兵挣钱,然后逃跑;他要成长,所以杏儿必须死,他才能舍小家为大家。
杏儿也符合抗战年代家庭妇女的定位,生于苦难、死于苦难。
她代表着狗剩的“小家”;桃子是抗日知识女青年,是较早觉醒的一批人,桃子和狗剩的设定是“欢喜冤家”,她代表着狗剩的“大家”。
一个“杏儿”、一个“桃儿”,两种水果一酸一甜,可能象征着先苦后甜吧。
但是剧中设定杏儿和桃子是同龄(导演你是咋想的),扮演杏儿的王和确实22岁,可是史策已经31了,明显不是同龄人啊,而且史策骨架大,眉宇间英气重,优点是扮演英雄很贴切,缺点是显老,以至于桃子在向狗剩养父母介绍自己的年龄时,我喷了!
就不能介绍的大两岁吗?
杨三和孬孩儿都是反派,但一个代表着“救赎”,一个象征着“堕落”。
我认为整部剧中,蒋易和叶浏的表演都是出彩的,这个后面说。
杨三为了杏儿这个“小家”,利用保长、队长的身份干了许多坏事,但也都是为了娶杏儿,他的本质不坏而是“怂”,以求自保,孬孩儿怂恿他干坏事儿的时候,他总是把“乡里乡亲”挂在嘴边,有他的底线。
以至于到后面杏儿死了,他能够义无反顾的反水,一直到最后牺牲,终于与狗剩这个死对头和解;孬孩儿从名字就知道下场不好,但是一开始他只是“小坏”,他帮助杨三和狗剩对着干,也只是为了能够攀附权贵,让自己过得更好,成为人上人,娶小翠儿;到最后日本人来后,他从小坏成长为大恶,成为了日本人的“狗腿子”,不断的怂恿杨三,到最后能枪杀小翠儿,可谓彻底堕落,最终在日本人眼中活的不如一条狗,直接枪毙,不胜唏嘘。
苗春来和侯七,一顶绿帽子是不是可以论干兄弟了,笑。
辫子爷、马佩忠、唐玉龙、王毛......(此处省略一千人)......都是脸谱化较严重,在无数的抗战剧中重复,就不拿出来单独说了。
关于选角和人物表演既然是喜剧人团建,从喜剧人中选角无可厚非,尤其是近两年发展非常好的蒋龙和史策担纲主角也非常正确。
但是有一说一,他们两个真的不搭,且不说粉丝无比怀念皓史成双,他们两个个头和身形就不合适。
蒋龙身高不高,骨架比较小,而史策身形明显比蒋龙更大,这让他们站在一起很难有cp感,比较出戏。
蒋龙和史策的舞台表演痕迹有些重,尤其是两人的喜剧对手戏时,总有看喜剧人的感觉。
反观蒋易和叶浏,表演更自然,蒋易“傻小子”形象也符合一喜上面关某的设定,让人不出戏,而叶浏在一喜让人记住的那句“我是恁爹”也因为演的是河南人而比较贴切,而且这两个人物的发展路线很清晰,表演很有张力,稍微突破了我对他们两个的固有认识。
王和扮演的杏儿,我感觉没有网友夸赞的那么惊艳、动人,她最大的表演就是没有表演(没有贬低演员的意思),就是放在那里就行了,光打在脸上就是白月光。
王和很符合小家碧玉的形象,有邻家妹妹的样子,有些不足在张力不够,在表演愤怒、绝望等情绪上过于平静。
宋木子,啊,宋木子,咋说呢,有的地方可以油腻耍宝,有的地方该贡献点表演了,有些在舞台上很搞笑的桥段,放到剧中不一定好使。
而且侯七这个角色在剧中没有成长和发展,宋木子全程也就是工具人。
秦海璐的慈母形象演的也很好,没有过度苦情和煽情,其他演员中规中矩吧。
最后几句话虽然前面胡乱分析了一通,但是作为春节前的喜剧抗战剧,这部剧还是够格的。
这一年,我们看了很多烧脑神剧,很多古偶恋爱剧,很多仙侠武侠剧......过年了,这样一部不费脑子,不苦大仇深,也没有很多大场面的喜剧很适合合家欢。
曾几何时,我们也出产过《地道战》、《地雷战》、《举起手来》、《三毛从军记》、《巧奔妙逃》等这类的抗战喜剧,里面的人物也很脸谱化,剧情也很简单,也很搞笑。
但是近些年,“不尊重对手就是不尊重自己”、“不能丑化敌人”等论调,让我们在创作抗战剧时要真实反映历史,越真实越好,最后都去抠细节,枪上的准星在哪,肩章的颜色对不对,钢盔要怎么戴等等,这些都很好。
但是,或许我们生活中有时也要少一些较劲,多一些放松,没有必要随时绷着,过年了也要乐呵乐呵,也要看看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痛快。
好了,我也不较劲了,就写到这吧。
祝大家新年快乐!
近日,由导演王新军执导,汇聚了蒋龙、史策、秦海璐、尤智勇、蒋易等实力派演员共同演绎的热血励志年代抗战剧《狗剩快跑》于央视八套和爱奇艺开播。
由于剧中的主演大多是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走出来的喜剧演员,共同演绎抗战题材的年代剧不免让人耳目一新,因此该剧在首播之日在央视八套的收视成绩不俗,突破了2.2%,可见其是一部老少咸宜的佳作。
该剧深刻描绘了一个由平凡而伟大的小人物组成的时代画卷,展现了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的悲欢与坚韧。
主角狗剩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探讨,也是对那个时代所有小人物共同经历的缩影。
从一个被收养的弃儿到少林寺学艺归来的青年,狗剩为了简单的“赚钱娶媳妇”的愿望加入抗日的队伍。
剧中,他的成长旅程充满了挑战和转变,他不仅在与杨所长的斗智斗勇中展现出诙谐与勇气,也在军中对抗不公平现象时体现了深厚的理想主义精神。
《狗剩快跑》以其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呈现了一个个小人物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觉醒,成长为真正的英雄。
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深情回望,也是对人性中最美好品质的一次赞颂。
都说优秀的喜剧往往就让观众“笑着笑着就哭了”,该剧在欢乐诙谐的剧情背后,展现的是小人物的血泪成长史。
从小人物的视角看家国情怀的内涵,该剧立意新颖、角度独特,以真实的情感与观众产生了精神共振。
小人物的成长史写史先写人,一部优秀的史诗剧、年代剧,往往要聚焦在小人物的身上才会好看,才会显得真实。
该剧从人物到背景的设置都充满了“草根感”,正如主人公“狗剩”这个名字一样,是中国北方农村最常见的“小名”,体现出来的就是好养活、不骄纵、坚韧等特点。
男主角狗剩从小是孤儿,被一户平凡人家收养,从少林寺学成归来之后也没有获得更多尊重。
他一直想娶养父母家的女儿杏儿,干爹也曾经承诺他“三间大瓦房娶杏儿”,这成为了狗剩一直坚持下去的力量。
因此,狗剩从军从来都不是为了什么家国大义,他不懂什么叫“党”,什么叫“爱国”,不懂“信仰”,也不懂“抗日”,“娶杏儿”是他唯一的信念,他当兵就是为了一个非常切实际的愿望——挣钱盖房子。
质朴是这部剧的根基,小人物的愿望永远都是如此切实,离不开柴米油盐和老婆孩子热炕头。
而“成长”,则是该剧想要表现的重要主题。
狗剩在从军后,一心想要“跑路”,他在目睹了战场杀人如麻之后,偷偷跑了回来,但是又为了入伍的四块大洋再度从军。
在队伍被日本人收编后,他也没有觉得有任何问题,在当时他的心里,为谁卖命并没有盖房子娶媳妇重要。
反而是身为女性的宋玉桃总是在思想上教育他,因为宋玉桃家境殷实,受过教育,她比狗剩更懂得家国的意义,她成为了狗剩成长道路上的引路明灯。
当宋玉桃总是瞧不起狗剩“娶媳妇”的小愿望,希望他投身爱国运动,拯救国家的时候,狗剩却反驳道:“为拯救国家,谁来拯救我?
”可见,在最初,狗剩的目光是短浅的,而这却是当时中国老百姓的真实心声。
说到“成长”,该剧没有只聚焦在狗剩一个人的身上,而是塑造了“草根群像”。
心术不正、处处与狗剩作对的杨三,在目睹了日本人惨绝人寰的杀戮后也幡然醒悟,投身到了革命的洪流中;宋玉桃作为有志青年,面对日本军毫不妥协,展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小翠最初在面对日本军医穆家俊时缺乏判断力,但是在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和人性的考验后,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除此之外,辫子爷等老一辈也会在战争的洗礼以及与年轻人的接触中,逐渐放下传统观念,认识到抗日战争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远意义。
这些小人物虽然出身平凡,但他们面对国家危难时刻所作出的选择和牺牲,共同织就了一个关于成长、觉醒和牺牲的史诗画卷。
通过这些角色的成长经历,《狗剩快跑》不仅讲述了一个个个体的命运,更映射出了一个时代下小人物共同经历的历史沉浮和民族精神的觉醒。
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使得《狗剩快跑》不仅是一部历史剧,更是一部深刻探讨人性、成长与选择的作品。
真实的情感引发观众共鸣写戏写戏,关键在于写“真”,无论是人物还是情景,“真实”最重要。
但是这种真实感并不是完全照搬现实,而是一种艺术真实。
戏剧情境的逼真性便在于是否表达了人物真实的情感,只要情感“真”,戏基本也就“真”了。
为了达到“真”,该剧书写的便是小人物的成长史,而“小人物”是最容易让观众信服的。
狗剩的人设就充满了真实性,此外,该剧的河南方言也让整个戏剧情境更加接地气了。
但是最重要的是,该剧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情绪是真诚的。
首先是亲情的质朴,狗剩从小是被王毛妈带大的,而当他提出替王毛从军,因为要挣钱娶杏儿之后,王毛的父亲嫌贫爱富,看不上狗剩,但是王毛妈却没有嫌弃他,反而替他攒钱盖房子,还将祖传的手镯交给了狗剩,算是对他的一个承诺。
在临行时,王毛妈非常质朴地嘱托狗剩命最重要,这是每一位父母对儿女最真诚的祝福。
其次,该剧在爱情的表达上也非常朴素,狗剩和杏儿的相互依靠以及小翠与王毛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在一起的无奈,都得到了非常真实的表达。
对于家国大义的展现,该剧也是循序渐进的,在少林寺十年的狗剩并不知道日本人的残暴与杀戮,而师父让他下山的目的他也并没有参透。
但是在从军之后,在唐玉龙的教导下,在宋玉桃的感化下,狗剩渐渐明白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之中日本人对同胞的残害,才逐渐开始觉醒。
人类最质朴的情感其实就是亲情与爱情,最后对于家国大义的升华并不是普罗大众所关怀的问题,而该剧也恰恰抓住了人类最质朴的情感,以细腻的镜头和细节的表达吸引观众,这才是该剧播出之后让观众喜闻乐见的重要原因。
喜剧的外壳,悲剧的内核“黑色幽默”的艺术手法是该剧的又一大看点。
该剧的故事内核是充满悲情的,比如主要人物的成长经历、凄苦的百姓生活以及多省沦陷的战争背景等,都具有一定的悲剧性。
然而,该剧并没有选用正剧的演员,而是选择蒋龙、史策、蒋易、宋木子、蒋诗萌等喜剧演员来出演,让整部剧笼罩在了一个看似轻松的氛围之中。
在几位喜剧演员松弛的演绎之下,小人物的情感变得非常鲜活,比如狗剩和宋玉桃第一次见面时,宋玉桃画着蛇精的大花脸,吓了狗剩一跳,而宋玉桃得理不饶人的气势又让狗剩当街尿了裤子,两个人的梁子就此结下。
蒋龙在表演时也趣味十足,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他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随意转换状态的表演。
剧情也充满了黑色幽默的色彩。
所谓的“黑色幽默”是来自于小说里的一种常见表现手法,是一种通过对悲惨、令人不安或禁忌主题的幽默处理,来引发笑声和思考的文学、影视和口头表达方式。
它往往在表面的幽默背后隐藏着对人性、社会习俗和生活悲剧的深刻反思。
当狗剩代替王毛当兵,经历了生死之后再度返回家乡时,家乡已经传言狗剩牺牲了,而杨三还从狗剩的抚恤金里拿走了一块大洋。
随后,狗剩突然出现,吓晕了杨三,把一块大洋拿了回来。
这样的表现手法自然充满了喜剧色彩,但是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人性之恶以及笼罩在整个社会中的剥削与压迫却呼之欲出。
此外,导演在镜头上也运用了一些充满喜感表达的手法,让演员的表现力更突出。
比如,在当代电视剧中许久未见的广角镜头却经常在剧中出现,广角镜头能够创造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使得场景中的人物和背景产生略微夸张的变形,增强了场景的喜剧效果。
通过这种技巧,可以让某些场景看起来更加幽默荒诞,增加观众的观看乐趣。
在这种幽默与荒诞不经的表现之下,《狗剩快跑》展现的是更深层次的人性表达与小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当时整个社会的批判与讽刺。
《狗剩快跑》通过深入挖掘小人物的命运、真实展现情感纠葛,以及巧妙运用黑色幽默,成功地呈现了一个小人物在抗战时期的成长与奋斗故事。
该剧不仅生动重现了抗战时期普通人的生活画卷,还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复杂、社会的现实挑战以及对生活坚韧态度的探讨。
更为突出的是,《狗剩快跑》采用了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叙述手法,拓展了抗战剧的叙事边界,打破了传统抗战剧的写作模式和固有套路,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全新的观看体验。
准确来讲,我想给打七分。
相比于那些恶心偶像剧,至少是部合格线以上的作品,还是部少有的喜剧作品。
优点很突出,选角很好,这帮喜剧演员没让人失望,基本全员演技在线,蒋龙的机灵,杨三的呆坏,侯七和他小舅子坏的可爱,其他演员杏简直是白月光本光了,唐玉龙太有军人气质了。
宋玉桃开始我觉得演的有点过,看下去发现不能怪她,这角色设置的本来就不讨喜。
没发挥好的属于大锁,指导员这个角色他可能像塑造成唐僧那种啰嗦感+我d宣传人员,但是明显感觉他乃至剧组对我d不是太理解,浮于表面。
本剧最大的硬伤就是剧情,本身《我不是王毛》是个挺讨喜的小故事,既有喜剧的荒诞,又有家国情怀,可惜如果想扩展成电视剧确实有些单薄,加上导演可能想将三段从军更好的联系到一起,导致只能续写。
而续写出来的剧情太赶了,突兀、不合逻辑的地方太多了,别的不多说了,就说两点:1.剧里的日本人、反派们也太讲道理了,居然允许治下的老百姓屡次冲击政府,最后数落日本人罪行,居然才几条人命,吉野那么好色居然没有到处奸淫妇女,居然没有想到迫害新四军的家人乃至村子;2.剧组对我d理解太浅薄了,导致关于我d宣传部分显得空洞乏味。
挺喜欢喜剧的,但你们怎么就不能注意点逻辑呢?
拿狗剩桃子他俩作诱饵被埋伏不分分钟杀了他俩?
为女儿报仇放个老鼠药非要现场放还放半天?
戏弄观众智商的编剧导演怎么能给你高分?
还有桃子不是连长的绝配?
而且是爷爷看中的,非喜欢狗剩牵强不???
老王集日军那么多、防备森严,关键是还我5000用于围剿的日军伪军,别说你200土匪,1000正规军够打不???
不是根据地而是占领区的老百姓能在站前给老百姓送吃的?
这都说梦呢?
把杨三写死这种情节也很没劲,你主角让我抗日,我死心塌地出力,战场带领伪军投诚又救了你两回,然后你主角光环不死我死了,副司令也死了,这么写显得新四军占了大便宜好么?
如果不死而是成为新四军战士并真正成长于革命军队,前后反差才显得经过现实洗礼、认清侵略者的真相,才更有血有肉!
狗剩快跑真的给我哭完了 喜中带悲又带喜 角度切入的真好 抗日片准确来说是电视剧 说实在的完整的没看过一部 所以不太了解抗日剧的故事铺垫 也不知道狗剩快跑这种算不算是普遍 下一步准备看更受好评的电影版我不是王毛了 但我真的想夸 狗剩快跑从只想安身立命守住一亩三分地的小人物入手 从对侵略毫无概念到志愿加入抗日队伍 这种段落式铺垫细节处描写更能够让观众共情 体会到那个年头刚经历日军暴行的民众转变的心路历程 让先辈们义无反顾的冲锋陷阵更加更加血肉化动机化合理化 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 而不是提到抗日片只会刻板的觉得大家就是因为洗脑就采取“送死”这种模式和编程 很多思想都是无师自通 正因在特定环境遭遇特定事件 所以思想会高度一致 恰逢时势造英雄 有太阳而已 没有小家哪来大家 理解我们的牺牲 本剧就是更着眼个人动机和根源吧 属于抗日初期 当然我肯定要声明肯定有好多抗日片主打战略 在大家都有共同敌人的前提下的冲锋陷阵或许没有动机铺垫 但也是因为抗日时期不同 还有一个细节我想强调下 就是虽然知道狗剩会在白月光被残害后思想觉悟 但惊喜的是其实在杏儿离世前 狗剩思想就有所改变 精神面貌确实不一样了 这样子描写更有利于对比不同队伍的治理风格 只能想到一句话就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 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而且这样子设计也不至于套路化 是人格独立的塑造 只不过遗憾的是 这段内容可能碍于篇幅没有更细致的铺垫 我认为对于这部片子 这种转折是有必要再刻画鲜明的 其次就是人物塑造的一点都不死板 没有手撕鬼子这种爽片剧情出现 也没有因涉及我兔就高深莫测 不敢涉及传道或全然一副说教样 即使是指导员这种负责思想工作 传统意义上严肃挂的人物 作为狗剩思想转变重要枢纽的人物 也没有全然脸谱化 反而是一个可爱的同志 平日里啰啰嗦嗦打起仗来又有一种猛男做派 真的怪可爱的 人物也都有血有肉 全员演技都很好 不得不说即使是配角 演技都出奇的好 狗剩他干爹真的演活了 几个微不足道的不足想说下 方言其实可以再普及一下 尤其是大姐的角色 跟大举叔都是一辈的人 生活也都在一起 乡土味儿可以再浓一点 再多接点地气 说方言的人越多越好 还有就是桃儿人物塑造的出发点(特指专拉狗剩做思想工作怒其不争的行为)也可可以再编的完美一点 例如她不止争取狗剩一个进步青年 不过现在理想+异性吸引的buff倒也能说得通 只是在狗剩有白月光的前提下 她动机不足的行为会不讨巧 等写完之后看了下好多热门影评 说类似小品 很尴尬等等 其实我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一点上面完了说 就是除去抗日 也就是若是未发生侵华 咱们老百姓不就是乐乐呵呵打打闹闹的样貌吗 谁愿意苦大仇深的抛头颅撒热血啊 那不纯傻逼吗 因此允许部分抗日剧喜剧起来 无论是什么背景下 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景是不变的 乐观积极的态度也是不容丢失的 因果关系不会倒置 不是因为是抗日所以严肃所以不能搞笑 而是娱乐搞笑的背景下发生了严肃的事
文|林艾米(amylin_writer)
《狗剩快跑》剧照乔治·卢卡期曾经说过:“我们都有光明和黑暗的一面,重要的是我们选择成为哪一面。
”电视剧《狗剩快跑》中,杨三是老王集的所长,从小就仗着家里的权势欺负人,不算什么好人,他有个跟班叫孬孩。
平时,杨三对孬孩吆五喝六的,孬孩都是笑脸相迎,因为孬孩喜欢杨三的妹妹小翠,而小翠从小和王毛定了亲,所以孬孩想靠着和杨三的关系,在娶小翠这件事上,能得到杨三的支持和帮助。
《狗剩快跑》剧照杨三喜欢王毛的姐姐杏儿,杨三一直想把和杏儿的婚事敲定,但王家看不上他,而且杏儿喜欢狗剩,这件事就更难办了。
孬孩心里想着,如果能帮杨三搞定和杏儿的婚事,杨三应该也能帮他搞定和小翠的婚事。
所以,不管杨三对孬孩态度多么恶劣,孬孩都一点不反抗,而且还满脸堆笑地哄杨三高兴。
孬孩也是一个人高马大的人,怎么可能一直能面对杨三忍气吞声呢?
其实,孬孩就是表面上装无辜、可怜和友善,实则内心盘算着如何利用杨三达到他自己娶小翠的目的,而且他非常善于伪装,同时还会操纵杨三的情绪。
《狗剩快跑》剧照老王集的征兵工作已经结束,但孬孩向杨三建议,把王毛写到征兵名单里,以此威胁王家把杏儿嫁给杨三,这样王家为了不让王毛当兵,就能答应把杏儿嫁给杨三。
杨三心想做一个假名单吓唬一下王家,没想到的是,孬孩竟然把王毛的征兵名单盖了章,这就成了一份真实有效的名单了。
杨三觉得这样做不太好,但孬孩子却说这样才能以假乱真,等和杏儿的婚事敲定后,再把王毛的名单销毁就行了。
在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杨三虽然不是好人,但心里还是留有余地的,不想把事情做绝的。
而孬孩在行事上几乎没有原则性约束,为了私欲可以践踏法律与道德规范,做出损人利己的事。
《狗剩快跑》剧照阴差阳错的,还没等杨三从王家回来,军营就着急派人把征兵名单拿走了。
原本只是为了吓唬王家而上报的王毛,结果板上钉钉了。
后来,狗剩为了报答王家对他的养育之恩,以及希望王大举能同意把杏儿嫁给他,他代替王毛去当兵了。
没过多久,狗剩所在的军营要投靠日本人,狗剩不想当汉奸,就逃回了家。
当候七询问杨三狗剩的身份时,杨三把候七糊弄过去了。
由此可见,杨三还是有人性的,他虽然不想狗剩和他抢杏儿,但也不希望狗剩冤死。
《狗剩快跑》剧照孬孩为了自己能早日娶上小翠,对杨三和杏儿的婚事非常上心,只要把狗剩弄走,事情就容易多了,他又给杨三出馊主意,让杨三骗狗剩去参加新四军的征兵,因为狗剩想靠参军赚大洋,报了名当天来回,但新四军是志愿征兵的。
狗剩加入了新四军,但杨三和杏儿的婚事还是没着落,而且杨三也看不上孬孩,不想让孬孩娶小翠,孬孩彻底失望了,对杨三的心也变了。
此时,日本人控制了县城,并到老王集也建起了军营。
杨三作为老王集的所长,自然要协调日本人交待的事,和日本人走得很近。
日本人为了让杨三多办事,也对他非常器重,这让跟随在一旁的孬孩更是心生嫉妒。
《狗剩快跑》剧照孬孩看到杨三对日本人点头哈腰的,就如同以前自己对杨三那样,心里燃起一丝念头,只要自己傍上日本人,自己有日本人撑腰,那他就可以把杨三踩在脚底下了,一血以前所有的耻辱。
日本军营遭到新四军的突袭,损失巨大,日本人得知狗剩这个新四军就是老王集的人,就向杨三打听狗剩的家庭情况。
杨三不想害人,就胡乱说了一通,说狗剩是孤儿,和养父母家早就断绝了关系。
可见,杨三还是有点人性的。
而孬孩看着唯唯诺诺的,内心其实非常阴暗,他表面上还是对杨三毕恭毕敬,但是背地里已经搭上了日本人,向日本军医提供了狗剩的情况,而且还有意无意地出卖了杨三。
孬孩这么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杨三的嫉妒,他对杨三受日本人器重感到痛苦,他想把杨三打倒,取而代之,所以不惜诋毁和攻击杨三。
-END-带你发现更多美好,分享经验,为你赋能,欢迎关注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这剧打着喜剧的名号在平台宣传的,硬着头皮看了几集哪里好笑了同志们?
全程充斥着尴尬,为了刻意制造笑点可是搞得真热闹,但是中午我们办公室七八个人一起看了一会直接搞得我们面面相觑…没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没有一点好笑的肢体表演,那些尬吹的是没看过喜剧片么?
同样是抗日轻喜剧要不然我推荐你去看看十几年前黄渤的《民兵葛二蛋》是怎么演的?
另外这部剧的服化道,布景,赶上世外桃源了,一丝不苟,一尘不染,绿水青山….这跟抗日神剧里你们大肆批判的打发蜡有多大区别?
不比葛二蛋了,看看原版电影的服化道吧,看看王大治的鸡窝头吧,配上这一群演员我感觉纯纯的春晚演小品的感觉,还是那种过年吃饺子的小品我不知道为啥这么多打好评的,我周围人没几个看得下去的,吃饭的时候开着打发时间,睡觉之前定个30分钟手机自动关闭放着这剧倒是不错的最后看看爱qiyi下边评论千篇一律别说这不是水军 点开一个id除了频繁灌水狗剩没别的内容了别说不是水军
话不多说,先亮一下粉籍吧,本人从一喜开始喜欢龙龙,个人认为这是一部把心思花在讲好故事的剧。
不同于传统年代剧,剧集聚焦狗剩桃子杨三这群草根小人物,讲述那个时代背景下小人物励志逆袭的奋斗故事。
下面展开讲述一下,为什么说狗剩是最符合龙龙的角色95后东北小青年从沈阳孤身闯荡到北京,从籍籍无名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开始进入大众眼中,其中的付出和心酸可想而知。
剧中的狗剩也是始终坚持着自己想要拥有一个小家的梦想,才出走了老王集,在战场经历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坎坷,闯荡过程虽然艰难但不乏诙谐幽默。
一直与狗剩不对付的杨三也是个非常有趣的角色,他爱算计但是每一次算计都搞出啼笑皆非的下场,尤其狗剩和杨三的每次“对决”都非常精彩!
每看完一集,就总想到一喜里的龙龙,狗剩和龙龙一样总能给人带来快乐。
史策扮演的桃子活泼大胆又正直勇敢,一出场泼辣独特的性格就很吸引人,与狗剩的误打误撞也是充满笑点。
三个小人物有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虽然有缺点,但正是这些小缺点让角色变得更加真实饱满。
每每看剧都能让人联想到,现实中为了生活不断打拼的他们和我们。
剧中小人物们认真生活、努力拼搏,也与我们现实中的年轻人一辈相互映照,例如狗剩背井离乡去挣钱,背负着盖房的压力,就像现实生活中背负经济压力的我们。
又如狗剩懵懵懂懂进入军营,也像初入职场的我们。
在狗剩一路冒险逆袭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龙龙自己在生活中经历坎坷、努力进取的模样,所以在我心里狗剩也是最贴合他的角色。
也希望以后能够影视剧里看到更多如此真实、接地气的人物角色。
以电视剧来说,这部剧无疑是不合格的。
1.剧情杂乱,这部剧的剪辑甚至连剧情重点都搞不明白,把细节全部遗漏,比如辫子爷死后,桃子和狗剩三个人从驻地跑出来要把辫子爷的尸体带回安葬,结果中了日本人的计,结果法海战死,他俩被俘,随后在押运途中被救出,然后这条剧情线就没有了,辫子爷的尸体就留给日本人了,法海白白牺牲,桃子以后也不说她爷爷的事情了,最后一战,狗剩带队从东边强攻吸引火力,杨三带队从南边偷偷进去炸物资,占据点,画面一转,杨三一个人直接摸到伪军人群里面了,两句话把这群贪生怕死的伪军给说反水,回去就和日本人刚正面去了,杨三带的队伍呢?
他一个人怎么摸到火力点的,这些细节也不交代了,更离谱的是画面又一转,狗剩也一个人摸进来了,外面的机枪阵地还没拔掉呢,大部队都被一挺机枪堵在墙下面了,他怎么进来的?
他都进来了为什么不带几个人进来?
这种剧情方面严重的不合理简直太多了。
2.演员方面,相比现在绝大部分的流量剧和偶像剧里面的当红顶流,这部剧里面演员的演技毫无疑问的优秀,尤其是杨三和孬孩这两个角色,演员的表现自然,随意,台词功底扎实,只有狗剩和桃子,蒋龙和史策的演技也不错,但他们演的太过于明显了,我也不是专业人士,说不出什么专业名词,但多看几集之后,他们俩角色割裂感相当严重,尤其是杏儿被日本人杀害后,感觉蒋龙演技彻底下线,大部分时间都木着一张脸,无悲无喜。
这部剧如果能有个45集以上,我相信他会是一部及格线以上的,目前最大的缺点就是集数太短,一些需要交代的剧情直接省略了,导致后半段太快了,很多镜头都衔接不上,而且增加了许多无用的镜头,如杨三接手炎皇部队后买枪,几十把长枪,几十把短枪,还有十挺轻机枪,这部剧的战斗场面的兵力其实就只有两个加强连和小日本的两个营,这个火力已经非常强大了,结果这些武器的战斗力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把这两集删了也完全没影响。
真正优秀的是这部剧的营销,一个大学生暑假实习的话题,直接把他顶上了这个不属于他的高度。
变态的是女性塑造,桃受过教育还这么蠢编剧咋想的,脑袋吃啥了,思想意识这么不先进,还搞老封建男尊女卑呢,女性形象塑造的这么垃圾,就不能男女主都很聪明吗 不喜欢杏干啥塑造杏 非得老婆祭天法力无边吗 神经 好好的爱国剧拍成拉郎配了 还是硬拉 给共产党丢脸 共产党才不会这么硬拉郎配 人家老婆刚死哎! 尊重点人行不行!
比一喜观众更爱一喜的是蒋龙~
就我一直不理解,男人的成长为什么一定要牺牲女人…过年期间追的,到了后来就不想看了。
节奏好怪,怎么能做到看十几集了每一集都不好看的…………一喜真的是神,敢说原班人马拉回来拍三喜也无法超越了
表演尴尬,人设拉胯。
很新颖的拍摄方式,抗日剧也可以用喜剧的形式拍摄。当你沉浸在喜剧中嘎嘎乐时,杏儿和王毛突然的死让人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尤其是在战争时期,才会意识到现在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反正我看得挺开心。
看了一集实在看不下去,即便我还挺喜欢蒋龙的。但对纯动作类搞笑片我真是完全没兴趣。隔壁我有一个朋友比这个好看太多了。
渐渐的你发现,这是在讲有国才有家,然后更进一步你又发现,欸!这压迫看着怎么这么像某些社会现象呢!
一半好看一半无聊
相比电影版喜剧元素加了很多,人物大刀阔斧地改了,当东北喜剧看大多数人都会捧场吧,可能少部分人无法共鸣,无论是笑点还是剧情。前面看不进去很容易出戏,后面习惯演员的表现方式就好多了。导演还是很懂观众的,该喊口号就喊,该搞笑就搞笑,该浪漫就浪漫,该悲情就悲情,总在带观众入戏,女二还有专属 BGM。出彩的属杨三和侯七了,那种“傻愣”比王毛还王毛,笑点基本都在他们身上,剧情还是那剧情,没啥优点,就能看那种,出彩就出在比较“真”,日语得翻译,人物个性立体生动,除了宋玉桃,为了营造桃和杏的反差,让桃直接一直作,一直浮夸,后面正经起来也立不起来了。整体7分,算可以看看的东北抗日悲喜剧,可以打发时间。
《狗剩快跑》太适合春节档了,全家老少都很适合看的剧,杏儿的演员找的很好啊,很漂亮,有点像卢昱晓一挂的清冷感美女,跟蒋龙的cp也很强,继续追下去,在线云众筹给狗剩盖三间大瓦房娶媳妇。
能看,但是这剧虽然是喜剧,但是对剧中人命的轻视,从剧作方面来说真是塌得一塌糊涂。
这改编真是绝了,kmt当兵给4块大洋,新四军直接不给?就硬黑是吧?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也不提,你这里边的新四军可真是比国民党还国民党是吧?小本子来了直接用钱策反国民党军队,在基层乡村不仅不征税还搞免费医疗,讲点逻辑可以不?你这剧是哪个平行时空的日本鬼子?合着真是来搞大东亚共荣圈的,给民国老百姓送温暖的是吧?小本子打个仗自己国内造锅的铁都征用去造坦克了,还有多余的资源来贿赂中国人?这导演真的应该好好查一查。
还不错 荒诞 喜感 非常村
瑕不掩瑜,在我看来算双男主,杨三和狗剩的成长线都很明显,杨三甚至更胜一筹。喜人的演技还是非常让人放心的。
当德华的这几天跟我姐看的,没有我不是王毛好看。你想想,90min的电影拍了二十多集,能好看吗
想走地方农村战争剧,但方言夹杂普通话,东一下西一下,跳来跳去,我时常出戏;太过「洋气」,一丁点都不「土」,没烟火气和乡村味,个人不太能接受这样的风格;喜剧的点,不太能get到。PS:难怪有秦海璐,翻导演主页原来是她老公。
宋玉桃的人设有点太烂了。。。性格蛮横无理、刁蛮任性,这剧我看到大结局她有差吗,丝毫没看出来一点成长的地方,唯一的作用就是给我添堵😣还不如杨三来的惊喜,最后牺牲完成了对自我的拯救。。。死在了狗剩最爱他的那一年。。。
只能说,这个狗剩中间的转变太奇怪了,我仿佛是看漏了10集。转变前挺有意思的。按理说,转变的过程应该更出彩,然而啥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