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当的苹果》里,有两个理智人。
一个是亚当。
亚当说自己是邪恶的。
他很清醒,思路清楚。
常常乱入的党派小弟对他的肯定,说明着他邪恶地很有智慧,很受他那一群人的佩服。
他说他就是邪恶的,是那个神父傻。
当他一遍又一遍地试验掉下去的圣经怎么会都摊在约伯记的时候,他是有些困惑的。
但仍然可以解释,这一页也许是神父自己一直在翻读的。
他抽了几包烟终于把约伯记读完。
这位聪明地邪恶,领悟了约伯记,去找神父,告诉他:圣经约伯记说的,是上帝恨你,所以拿走你的一切。
邪恶者只能在圣经里读出邪恶,这是不是编写圣经者——神本身的智慧呢?
“你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明白,免得你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你。
”这一句先知以赛亚的经文,耶稣引用过,保罗也引用过。
邪恶成为邪恶者自己的路障。
正如自私成为自私者的路障。
没有人能见圣洁的主神。
不是因为神不可见,而是因为自己所选择的蒙蔽着自己的眼。
当世人一路叫嚣着:上帝在哪啊,显给我看啊。
没有人会觉得是自己看不见,而不是神不在这里。
因为这个世界仍然是在神的管理中,耶稣在新约里启示了神管理的黄金法则:你想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要如何对待别人。
路6:31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你喜欢邪恶,看到的就是邪恶,也被邪恶所对待。
你喜欢自我为中心,会发现周围的大多数人都是自我为中心。
你喜欢诡诈,周围也似乎集结着诡诈的人,即使看到不诡诈的人,也会认为对方愚蠢而不与交往,久而久之,最终周围的诡诈也会作用在自己的身上。
这种现象也俗称:你的外面没有别人,你的外面只有自己。
这样,当然看不见上帝,因为上帝不在邪恶中,也不在诡诈中。
亚当对神父的前几次真相揭露都是正确的。
这就像一个怀疑自己的种子被种下了。
最后当亚当自以为看清楚神父信仰的真相,揭露给神父时,神父的自我怀疑使存在脑子里多年的脑瘤发作,他仰面倒地,七孔流血。
为什么有苦难?
这一史诗般的问题,神父多年的抵抗,在一次次的揭露其他真相后,怀疑击倒了他。
亚当从他身上跨过去,像跨过一个被自己踩死的小强。
正如亚当给神父种下了怀疑的种子一样,与此同时,神父也给亚当种下了怀疑自己的种子:炉子烫到了手,那是魔鬼的阻挠。
旧炉子坏了也是。
神父搬来一个新炉子,在那一天被闪电击中也坏了。
亚当也开始怀疑,如果这一切真是被某一力量安排的呢?
他又走回到躺在地上流着血的神父旁边。
外面是电闪雷鸣的暴雨,掉在地上的圣经激烈地翻动好像在为神父悲鸣。
亚当走进暴风雨中:天空的闪电打在地上满地火花,闪电击中那棵苹果树,原本爬着梯子才能上去的苹果树像根小木棍一样折成两段,倒在地上的那段竟然在暴风雨中燃烧起来,烧成枯枝。
自然界的愤怒常常让人类终于感觉到:这个世界不是我的。
亚当一直说自己是邪恶的。
的确,邪恶能保护他不受人欺负,邪恶也能保护他想怎么做坏事就做吧,邪恶甚至能保护他这一强者的良好感觉。
可是邪恶不能保护他免受大自然的愤怒。
那击倒树的闪电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一样击倒他,一样把他烧成枯干。
以后亚当在看圣经时一定会看到传道书里写着: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
这场争战,无人能免,邪恶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恶的人。
他跑回去把神父带去医院。
医生说他只有几周的生命就赶他出院。
回去的车上,神父不说话。
亚当开始感觉到一点不自然。
虽然神父没有任何责怪他的意思。
也许这只是亚当心中一点点小小的愧疚。
可是一开始他可没有的,在狠揍神父甚至把他的鼻子打得失去嗅觉功能时,亚当都只是嘲讽神父: 别跟爷玩打左脸给右脸那套,我可是邪恶者才不是小奶油一感动就上当。
神父神情呆滞地宣布不再管其他人了,爱干嘛干嘛。
一下子,那个恐怖分子开始一不高兴就乱枪打人,又去专抢加油站。
酒鬼小偷更加疯狂地喝酒,参加了抢加油站专门只抢酒。
怀疑自己所怀孩子不正常的社会工作者,她也开始没头没脑地喝酒。
这位关心印度的老虎每天死几只的激进环保人,却不关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被她自己杀死吗?
原本一起坐在教堂里这些被自己看不上眼的人,突然疯狂起来,像亚当这样有理智的人完全对他们无能为力。
一切发生得太快太乱。
怎么回事?
那个自己认为只不过是个疯神父,到底在过去那么长时间,用什么来引导这些人安静着生活的?
是用那个叫做上帝的信仰?
那个自己看来没啥理智的信仰?
这就是信仰?
或者,这 就 是 信 仰。
到教会一看,满眼失望;离开上帝再看,恐怖绝望。
问题是我们在用什么标准接受这个眼前? 我的标准?
圣城的标准?
参照物是什么?
跟恐怖绝望相比,只是失望有什么关系,蓝天下人们都活着。
离开上帝,人们为一点小情绪彼此相杀,站在苹果树前,无法知道下一小时自己是否还活着。
事情变得更糟。
亚当以前在的纳粹光头党们回来寻仇。
点名只要那个巴基斯坦人,那个恐怖分子。
眼看一场血拼一点就着。
亚当只能叫巴基斯坦人先躲进教堂,自己跟那些同伙谈谈。
可是那些昔日同伙不拿他当回事。
神父突然跑出来,吆喝几句就去收那些光头党的武器。
亚当被他的天真惊呆了。
神父被一枪打中脑袋。
光头党们看着躺在地上的神父,蔫蔫地回去了。
一场血斗被一条命阻止了,巴基斯坦人带着他的武器也离开了。
神父被送进医院,医生说当晚必定死。
小偷把偷的一个苹果还给了亚当。
偷是他的习惯,那些被不允许他拥有的东西他都会偷一下,即使偷来什么都不做。
亚当也不知道做什么,现在似乎只剩下当初被神父逼出来的一个目标还没完成——做个苹果蛋糕。
他做出来了。
一个彪形大汉手上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迷你蛋糕在医院里认真地找神父,场面的确凌乱搞笑。
神父没死,那一枪把他的瘤打出去了。
亚当听到这消息一点也不奇怪,甚至都没有像他看到竟然还有一个苹果留下那样奇怪。
也许在短短几周,经历了苹果被乌鸦吃、被虫吃、被闪电击打、被火烧、被人拿去填肚子后竟然他还能有一个苹果做蛋糕一样。
神父还活着。
约伯也活过来。
上帝依然在所有的苦难后保守子民。
亚当留下了。
留在信仰里。
神父的车载音乐放着:祂是何等深深地爱。
在《亚当的苹果》里,另一个理智人是医生。
医生说自己是科学的,认为真相必须揭露出来。
医生只为自己的原则活着。
真相是揭露出来,有什么益处呢?
被亚当用来踩着神父,像是故意踩着别人的伤口一样。
医生才不管这些,好像是关心人的,却是更关心他的冷眼旁观是否如他理智预测般的准确。
看到神父没死,他竟然气得离开了这家医院。
怎么能这样,竟然让我颜面大失,竟然让我的医学估计失效。
类似的这一幕上演过很多次。
耶稣曾经指责法利赛人,只关心自己的理念对错,却不关心真实地活生生在自己眼前的那些被疾病压伤的人。
耶稣复活,他们也不高兴。
诺大的教堂,一排排椅子。
当初是坐满了人吗?
现在只剩下5个听众。
一个前集中营纳粹老头。
一个现纳粹光头党份子,一个巴基斯坦恐怖份子,一个酒鬼小偷,一个轻易跟人上床怀上孩子的环保工作者。
人都去哪里了呢?
或者这才真的是教堂,那些失丧的人能够呆着的地方。
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每次都是我?
这是上帝给我的考验还是魔鬼作祟?
都滚吧把心寄托于上帝的人只会被上帝打败人活着只要向前看就行了没有什么为什么其实好电影前两分钟的话就能看出来,当光头拿出小刀,大巴开过的时候我就禁不住的笑了,一艘好船啊
一个位于丹麦乡间的小教堂,只有一个牧师,怀有对信仰的坚守与对上帝无尽的爱还有三位被派到教堂从事社区服务的犯人.当牧师在上面布道时,下面的听众有四个,一个是已86岁高龄的前纳粹分子,他总是打断牧师的布道,借口总是要上厕所;一个巴基斯坦人,他因总是抢劫国家石油的加油站而来到教堂;一个是前丹麦最好的网球选手,因对一个界内球的判定不满而自甘堕落,变成一个有小偷小摸习惯的胖子;另一个则是新来的,他是新纳粹分子,对一切都充满了仇视。
这就是丹麦电影《亚当的苹果》里的几个主要人物,在教堂的外面,还长有一棵结满果实的苹果树。
在亚当到来之前,这里还算平静,虽然也有一些并不美好的时候,但老纳粹、胖子及巴基斯坦人都还服膺牧师,而牧师依照自己的方式,管理着这个教堂和这一小群人,上帝坚定地存在于他的心里,他以宽容的态度去看待世间各物。
而亚当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亚当具有强烈的暴力倾向,他的人生哲学就是拳头,在教堂里,他揍过牧师,也揍过胖子。
他很不情愿地来到这个教堂进行社会服务,牧师也给他定下了目标,当苹果树成熟之时,给大家做一个苹果蛋糕。
对此,他很不以为然,他关心的仍然是纳粹的那套东西,希特勒的画像,他总是挂在卧室的墙上,虽然这幅画像总是掉下来。
牧师有着痛苦的经历,生下来母亲就死了,而他的父亲却强奸他与姐姐;他的姐姐后来也很悲惨地死去;他娶了个妻子,并生了个儿子,但儿子生下来就脑瘫,妻子为此而自杀;他的脑袋里长了个瘤子,已经不久于人世。
他的人生充满了磨难,上帝似乎对他并不公平。
但他却将这一切看作是魔鬼的考验,对于上帝的爱更加炽烈。
他对于一切问题,皆能从好的方面去思考,他对别人充满了宽容。
他奉行着“打你左脸,再转给他右脸”的原则,对于亚当对于他的殴打与侮辱,他总是一笑了之,对于亚当仍然是关爱有加。
这是个标准的圣徒,所以他能让胖子与巴基斯坦人收心,对他很服帖,也能让老纳粹分子在他面前忏悔,并最终让亚当成为他最虔诚的助手。
亚当是个聪明人,他看出了牧师的苦难,所以他拚命地想摧毁他的信念。
他自认是个坏人,他不希望生活于一个圣洁之人的阴影之下。
他数次殴打着牧师,并将牧师的鼻子打歪;他从各处打听到牧师的隐私,并针对着他的生活,对他进行侮辱与挖苦。
针对牧师认为他的苦难是魔鬼所造成的说法,他却不断地向牧师指出,这一切皆是上帝所为,他为上帝所遗弃,就如约伯一样。
牧师的内心也发生了动摇,他的耳朵流血,他晕倒在地。
他开始对一切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乐趣,上帝的信仰在他心中崩溃。
不过,他仍在拚命地坚守着他的信念,多年的修炼让他的人性充满着光彩。
上帝毕竟是存在的,他以他的方式向人们显示着他的存在,向着那些信仰他的,也向着那些不信仰他的人。
当亚当击溃牧师之时,上帝发怒了,天上雷雨大作,风吹得教堂门开开合合,剧烈的闪电击中了苹果树,并将其烧毁。
目睹眼前的情境,亚当的信念也发生了动摇,他从不信神,到对神开始有了敬意,人性也在他心中复苏。
当然,亚当的人性复苏其实更早,牧师的无私的品行及对上帝的信奉,就如一粒种子,早已植入他还存有一丝良知的心间。
而他所崇敬的老纳粹分子,最后向着牧师忏悔自己的罪行,也让他警醒。
缺少牧师的指导,胖子与巴基斯坦人也开始野性复发。
而亚当的改悔,让事情变得并不是那么坏。
上帝的奇迹也是无处不在。
他考验让虔诚的仆人生活充满苦难,他也会让人们在关键时刻感受到他的慈爱。
生命只有数日的牧师,已然对人生灰心已极,但出于内心的正义,他出来阻止上门寻衅的新纳粹团伙,却被手枪击中了脑袋。
医生已经放弃了希望,而上帝却施以奇迹之手。
子弹打烂了脑中的肿瘤,牧师反而因祸得福,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成为一个健康之人,继续为神服务。
亚当想起了牧师为他所定目标,也是自己的承诺,他用仅存的一个苹果,用从抢劫加油站特意抱来的烤箱,为牧师做了一个小小的苹果蛋糕,他们共同分享了这块蛋糕,蛋糕里有着他们共同的记忆,有着彼此的信念,还有着上帝的存在。
影名《亚当的苹果》,也充满了宗教的意味。
亚当是人类的始祖,而苹果则让魔鬼诱惑他们的物品。
关于苹果的意象贯穿着整个电影。
最初的苹果树在白色教堂的前面,长得郁郁葱葱,结满了果实,这是上帝给予人类的伊甸园。
而当他们期盼着苹果成熟时,魔鬼则施加了种种手段,向他们显示着存在,一会是鸟儿啄食,一会是虫子为害,让他们的希望总是被失望所遮掩。
而上帝之怒,则将苹果树彻底地摧毁,既展示着上帝的存在,也将魔鬼的诱惑除去。
最后的苹果蛋糕,则标志着亚当的转化,他从上帝的怀疑者,成为神的虔诚仆人,在这里,苹果是承诺,也是信念,他见证着牧师的圣洁,也象征着亚当的罪恶已除。
上帝爱众人,既体现在对他虔信之人,也包括了罪恶之人,只要放下屠刀,即能享受到上帝的荣光。
麦子真的太绝了,这次的牧师角色又突破了我对他的认识。
这个角色真的太惨了,是个不被上帝垂怜的可怜人,每天神叨叨地碎碎念,欺骗和麻痹自己,只为找到活着的价值。
整部电影透露出一种绝望和冰冷的温馨,还带一点宗教隐喻。
电影里的人物都好像没有选择的权力,被命运裹挟着不断向前走,像断线的风筝和水上的浮萍。
亚当的苹果,阴差阳错。
哪有什么自由意志,我们都是上帝的提线木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绝望,消极的态度只会带走最后一点生命的意义,有时候活的简单一点,纯粹一点,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作为一个理性人,总觉得伊万牧师可怜又可悲,但代入自己去思考,我又能做什么呢,可能还不及他。
在我们想去评判别人的时候,要记住,他们可能没有像你一样的优越条件。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如果做不到理解,也要善良。
最近连看了几部丹麦电影,总觉得北欧人和我们有很多文化隔阂,里面表达的一些价值观、角色的行动都不太能理解。
一些宗教隐喻也不太能get到点,不过大体上还是能理解一些东西,也能感受到这种文化冲突带来的创新点。
冲着麦子看的丹麦电影,意外有些收获,我会继续看下去。
(乱七八糟,语无伦次)都可以猜得到的剧情走向,导演在讲一些道理的时候也不禁让人想要吐槽几句狗血。
但谁说一帆风顺或者死几个人的结局就都是狗血?
我只想说:感谢这是上帝给的最好的安排。
伊万就是一个接待魔鬼的天使吧。
Adam第一次到小教堂的时候,教堂里的苹果树上面就飞来了好多的乌鸦,就像意味着Adam的到来,是飞向伊万的乌鸦。
乌鸦让Adam的苹果受到了威胁,他可能最后会没办法给伊万做一个苹果蛋糕,虽然他本来也没真想做。
但还好,在Adam带来一支枪想要杀了伊万的时候,那个敲钟的人受到启示,用自己的枪杀死了那些乌鸦,保住了那些苹果,也保住了伊万的苹果蛋糕。
之后Adam第一次向伊万揭穿伊万生活的真相毁掉伊万的信仰的时候,伊万的耳朵开始流血,之后Adam又给了一拳把伊万打趴下了。
Adam拖着伊万去医院的时候,苹果树上的苹果里长出了好多软塌塌的虫子,从苹果心里面长出来。
这些虫子也好像是从伊万的心里长出来的。
从医院回来后的伊万对巴基斯坦人说,把那些坏的苹果摘掉,再撒点农药试试。
幸好,这些苹果还没有完全被侵蚀掉,就像伊万一样还活着。
之后Adam不死心,又去拆穿伊万,他告诉伊万:根本没有上帝站在他的身边,魔鬼也没有在他身上给他设置考验,伊万没能抵抗住,耳朵里留了好多血然后直接就倒下了。
伊万倒下后,小教堂的苹果树被暴雨里的闪电击中,直接就烧了起来。
这之后,整个小教堂开始乱套,巴基斯坦人又开始抢石油公司的加油站点,胖子整天喝酒,行为怪异,伊万从医院回到小教堂的时候,站在苹果树旁边,一句话都没有说,一点感情也没有地略过苹果树。
他对克里斯托夫说:上帝恨我们。
这时候的伊万心如死灰,不再对任何事物抱有希望。
巴基斯坦人在苹果树的灰烬里,找出了八个苹果。
这时候的伊万好像又好了一点点了,他在那群坏蛋找上门来的时候,为了寻求宁静去夺那些人的武器(这时候的伊万让我觉得以前的那个伊万又有点儿活过来了)。
伊万被那个坏蛋用枪一下子爆头的时候,我没忍住,鼻涕哭出来了。
之后Adam用仅剩的一个苹果给伊万做了一个苹果派。
感谢上帝最好的安排。
一个新纳粹党徒被送往一个偏远的教堂接受感化。
在那里他遇到了酗酒、惯窃的前象棋冠军;随身揣着手枪喜欢抢劫加油站的前恐怖分子;但是最让他不安的是天真而虔诚的牧师。
作为感化教育的一部分,Adam自己选择的任务是用花园中的苹果树的果实做一个苹果派。
但是一系列的天灾人祸使得苹果派变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底是恶魔在考验Adam还是上帝在惩罚牧师?
究竟是牧师感化纳粹党徒还是纳粹党徒打破牧师的信仰?
几乎没有看过丹麦的电影,真的不错。
有点像德国电影的直接和冷峻,但是没有德国的沉重感觉。
影片中有很多黑色幽默,但是和剧情结合的非常完美。
让你笑一下,但是感觉还是不笑为好。
题材上加入了过多的宗教因素,像两个主角的名字,近乎神迹的种种事故。
但是整体而言还是以人性为主,是反对纳粹和种族主义的非常好的教材。
要承认,有时候靠上帝,要经受考验的,正如《约伯记》里的约伯一样。
考验无非是针对人的软弱性,彻底发掘一切致人于歧途的病根,让灵魂经历火一般的洗礼。
来自基督教化国家的福音寓言类电影,都是少数人所认同,多数人轻视。
但你能抽个时间来看一看,总好过沉醉于恶俗文化的大熔炉里自我塑造,再怎么塑形,都差不多跟原来一样的。
仅仅就是一种自我欺骗在讨好你脆弱无比的灵魂。
丹麦电影总是让人有一种虐心的快感,这部悲喜剧就像一段冷笑话,有悲情却哭不出来,有喜感却笑不出来,这才是真正的黑色幽默。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你可以埋怨现实,但却不能回避现实,你可以质疑信仰,但却不能放弃信仰,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心存爱意。
Anders Thomas Jensen严格来说更算个职业编剧,但其导演作品在整体北欧风格内是个独特的存在,既带有北欧的冷峻尖锐,却又有自己的幽默和讽刺,不同于之前奥奖最佳短片的玩味,本片用一种更大的隐喻包裹了善恶人性话题,虽然乍看起来,情节与冲突都不够富于张力,背景故事的铺陈也略显说服力匮乏,感化不能算太平滑,但始终能被轻喜的氛围带动,一帮面很熟了的丹麦演员也很给戏加分,不过虽然是个很好的宗教寓言,形上毕竟嫩些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片中很多救赎的发生都是由罪恶引起。
比如枪打爆神父的头但也击飞了他的肿瘤,枪之于人,是恶的存在,却因此让神父像神迹一般得到生的力量。
而苹果作为全篇的线索,是亚当最终于自己的信仰达成和解的重要符号,但圣经中,“苹果”之于“亚当”亦是恶的开端。
神父逃避开太伤人的现实,说服自己相信一个温和的幻象。
亚当逼问,你以为是撒旦在考验你吗,只不过是上帝想抛弃你。
上帝与撒旦,善与恶,净化与堕落,看起来似乎是相生相化,各自通往彼此。
另外,假如从社会层面来看,教堂相当于社会的缩影。
神父作为一种秩序,在教堂中的控制作用其实很微妙。
大家实则本性未变,该偷还偷该抢还抢,心中或多或少把持着自己的无法归类的信仰,只是由于这个秩序的存在而在可见范围之中各行其是。
而当神父说他将死,秩序被打破,信仰释放,相互对抗变化,但最终一定会各寻其所,找到自己应去往的位置。
就像大家最后还是各奔前程。
雷电交加之夜被看做是亚当的顿悟,但我并不认为他在那时转变为了一个信仰上帝的人。
宗教使人产生的情感其实是一种“崇高”,也就是敬畏,对某种超越的力量的敬畏。
亚当一直以来对于自己“邪恶的本性”深信不疑并以之为正确的道路,但在那样的情景下,不得不产生了对命运的恐惧,这就生发出敬畏,也就是类似信仰的情感。
或者更进一步说,我甚至不觉得神父是怀着对上帝的虔诚信仰的。
他躲避的命运其实是躲避了对上帝的疑虑,他不想质疑生命中唯一强大的精神支柱,于是将厄运归结为撒旦的考验,就像他捏造出另一个模样的事实。
神父对于宗教的态度,其实就像搏击俱乐部,为自己找活下去的理由罢了。
说起来,救赎和清洗人们的,并非上帝或者撒旦,而是那块苹果蛋糕。
是无能的人性而已。
短评写不下了。
信仰这个东西,有了和没有,对很多事情的理解真的是有点不同。
所以我很庆幸我不是在2005年看到这个剧。
信仰会让人能忍受残酷,但信仰也会让人觉得残酷更残酷吧。
因为你会不由自主用因果论来看你承受的苦难,从而对很多事情产生怀疑。
不到更大的图景揭晓的那一天,这种恐惧和怨怼肯定是一直存在的。
这是我目前看过的安诺斯·托马斯·延森最好的作品,有神性的作品,他的各类特色因素在本片中几乎是完美地聚集了:Dogma95的影响(或者说与之背道而驰)、黑色幽默、穷形尽相的各种深井冰、无处可逃的封闭环境、孤独的人生,最后还有神性,如果说他前面几部还有点用力过猛或者天真幼稚,到亚当的苹果,这些特点完美、紧密、冷冽地交织在一起(它的色调与内容特别贴合),几乎没有一点多余的地方。
后面的男人与鸡反而没有亚当的苹果的质感与完整,不过也还是很不错的。
而且因为延森的拍摄总是用那几个固定班底,我现在看着麦子叔和这群家伙都有感情了。
丹麦电影不知道为什么还真是对我胃口,各色很奇诡的笑点(有的段落简直笑死),疯狂和一派天真,幸福和残酷都只有一线之隔,代表社会秩序的警察似乎永远缺位,最后主人公们还都莫名其妙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果然这是产生了克尔凯郭尔、Dogma95和安徒生的国度啊。
麦子叔的表演真是……看到现在,我觉得他真是在母语电影里表现最出色。
他的演技大概是跟那帮Dogma95的导演练出来的,果然北欧这个地区的导演们对表演的理解就是跟腐国法国好莱坞不同(所以我现在倒是更能理解英格玛伯格曼面对英格丽褒曼时的那种捉急感了)。
基本上麦叔就是我们所说的那种和角色贴合得浑然一体的演员,不动声色就变成了角色。
他不是一部分一部分通过细腻的训练变过去的,而是就地一滚——一下子就成了那个人。
神父的天然呆、善良、执拗、神经质和强迫症在他身上简直是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越到后来,麦子叔那张支离破碎的脸上忍耐、逃避(顺从)的表情越让我不断想起中世纪绘画中那些圣徒(疯子)的脸。
疯癫和神性一直是通着的,直到近现代它们之间的通路才被活生生斩断,但对疯子(偏执狂)的敬畏是在我们的基因里的。
面对现实里的痛苦,神父封闭了自己的感官,不去听不去看,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他的天真执拗和身上受难的痕迹是这样强大,居然能让一起生活的人也慢慢共同维护起他营造的假象(乐园)。
如果没有亚当的到来,他们可能谁都是难以突破这个幻想结界的吧——所以一旦幻象被破坏,大家最终各奔前程了。
外来的亚当和最后气愤地:“我要去有人能正常死亡的地方”的医生是唯二两个最清醒的人,当亚当无情地戳破神父营造的世界之后,他性格里的那部分反转太有意思了——可怜医生最终还是落单了。
我有时候想,医生也许才是这个世界里最正常的人,他早看出这群人是疯子,本来絮叨了一堆是想拯救亚当的,结果大家都疯了,医生只好愤愤退回自己的现实世界里去了。
为什么最后独独是沙特小哥哈立德没看到神迹,没有留下来?
这个电影并不是喜剧,它蕴含有极其残酷、悲哀和甜蜜的部分(约伯书果然是好题材),也许是气候和文化导致的,德国人和北欧人似乎都能看到人生中极为阴郁、黑暗的一面,但是奇妙的是,面对这些痛苦,德国人加紧思考不断深入,伯格曼也是,起劲地挖掘,但丹麦人却本能地会做减法(连他们的艺术设计都是如此),因此自有一派天真的去处。
仔细想想,安徒生童话也是这个调性。
但,信仰就是这样,它真是从绝望和极度残酷的世界中开出的花啊。
P.S 麦子叔的脸,真是一张奇特的脸,他脸上总是有点半人半兽的东西,眼睛和眉骨处的长法很原始,嘴唇和牙齿的咬合问题却让这张脸变得俏皮、性感。
面对这样的脸,导演们的第一个冲动,大概要么想撕碎他身上原始野兽的那部分,要么就会想折磨压抑他,所以麦子叔一般在电影里不死也得伤痕累累。
麦子叔的魅力是整体性的,尤其动起来,每个时段有不同的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过舞蹈演员,他的肉体魅力和存在感都特别强,而且年纪越大越明显。
他2009年之前清瘦的时候莫名其妙有点柔弱,但人到中年发胖一点后,带点恰到好处的松弛,反而性感到要死。
麦子现在的样子,就好比,从小小的猫科动物忽然变成了雪狮,皮毛华丽,模样尊贵。
所以说,时间对某些人还真的是很慷慨。
结局的走向就清晰地摆在那里,然而一次次的转折还是带来惊喜。超现实寓意散发出的温暖,浇灌着亚当的光头长出了新发。镜头的轻缓平移,搭配不近不远的画框距离,仿佛能闻到天国里飘来苹果派的香气。
彼之蜜糖,吾之砒霜;或许是个完整的宗教寓言故事,但无法令我信服
约伯可以说是信仰的典范,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就是这样一个纯全良善的人,他某一天突然受到了攻击,失去了所有。想想看,如果要埋怨,他有一万个理由可以埋怨。但是他持守他的纯正,始终保持着无条件的信仰和爱,对神,对这个世界。世事的好与坏,在于你的心,否极了泰总会来的。★★★★
对宗教片无爱。
通篇的观感甚至不如希鲁鲁克的樱花树,内核烂大街没关系,内容可以也不这么少不?原本是冲着片长来看的,没想到还是感觉冗长,黑色幽默倒是没品出来,催眠却是真的很催眠。无论如何也给不到及格分,至多两星。
是魔鬼的恶意还是上帝的故意?你信上帝,魔鬼终会远去。你信魔鬼,上帝就会降下惩罚。你什么也不信,上帝和魔鬼都懒得搭理你,因为你就是一俗人。
对不起,一个半小时里睡了三个小时🧎
3.5
3.5
看得很痛心
A bit calculated, but still good.
在生活里寻找有意义的事来做,这也能止痛的另一种吗啡。
好奇怪的电影啊!你觉得它抑郁荒诞诡异的同时,又是治愈和神性的。最好笑的记忆是投影的时候猫崽总是在电闪雷鸣最吓人的时候把头探到投屏灯前又蹭又突充当气氛组( ´▽`)
一部关于信仰的电影,其实这部片子的结尾可以不用这样,信仰也是一个多元的东西,结尾站在了主流的立场,感觉肤浅的一点,其他都是很好的,不喜欢的结局只能止步四星
我就知道,看007时候就知道早晚会萌上Mads Mikkelsen这位大叔。真是个有爱的片啊,充满爱的片啊~ 光头纳粹大叔也很可爱~~
知道您人狠话不多,但临了也没看到枪神巴塔对决铁拳光头党的一幕,可惜了我们躺枪の大白喵~
一边砍柴一边看,构思着什么镜头能用到我的剪辑里......_(:з」∠)_
北欧人民神奇的脑回路好温馨
整个自欺欺人的讲述就和宗教信仰本身别无二致。
诡异的宗教味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