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y的表演,令我眼前一亮,是个精明的职场老油条的角色,觉得这个角色气质很鲜明。
这个剧以媒体行业为背景,但其实并没有看到很多她们的业务能力。
给我的感觉就是主持人只需要对着提词器念稿子就行了。
主持人的业务能力没怎么看到去描述,但是看到这个CEO如何周旋,如何应付各类事务。
这里面有很多对话,其实挺值得回味的。
还讲了很多的情感,亲人的,Bradley很好,可是有一个拖后腿的原生家庭,想逃却无法割舍。
Alex和Chip,Alex和Mitch,和Bradley,和Laura的各种不同的职场关系。
就觉得人和人的情感,真的是太复杂了,很难说清楚。
这一季总体感觉有很多情绪大起大落的情节。
尤其是207,Alex去意大利见Mitch,这一集我印象太深刻了。
这一集,这俩人的情绪和关系的表现的,太跌宕起伏了。
也有表现种族问题。
而且对于角色的塑造很立体,很清晰,Laura出场时间不多,但她短短刚出现的那一集,就明显能看出她的鲜明个性。
一上来就是空旷的街道,新冠后的纽约街景。
是啊,这才是新闻。
然而,除了开场跟第一季的衔接,第一集的剪辑……是原始素材吗。
整个一季,散,乱,拖沓,与第一季无可比性。
Alex 角色依然很好,经历那一场后,停下来,在自然中生活,写书,书写自己的传奇,包括最后的感染新冠,干脆直面那些质疑与谩骂,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每次看似醒悟看似终点,其实还有下一个轮回,于是,打破,塑造,打破,塑造……如此反反复复,锤炼成金,真的是不凡的一生。
但是中间去意大利一段,是有点喜剧感了。
当然,或许,这就是她口中常说的上流社会的作为和选择。
不禁想,那个时候,世界上是否真的有人在做这样的事。
Jennifer Aniston在上一季还能忍,但这一季,不断的深呼吸大喘气是有点太多了,眼神也是从头到尾,没有更多的层次和变化,没有填满这个角色,更不要说充沛。
这一季呈现的思考很多。
网红攻击Mitch 却是私利,体现对女权主义的反思,也对衍变中的互联网进行审视;Stella 与Alex 的职场冲突,是新时代中环境与人际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如同上一季职场性行为的认知变化;对新冠的沉浸式呈现,灾难片的触感,他们做出来了,这甚至是整季情节里最大亮点,居家拍摄那些很有意思,尤其是最后Chip 为了Alex ,也是为了新闻,说谎自己阳性,给Alex 的居家网络出镜写稿监制,是对友情的感动,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震撼;Yanko 对事物的粗浅认知,体现很多传播者的确并不是全知者,更多只是陪伴,然而后续的发酵,也反映出大众传播的失真和网络暴力的可怕;Mitch,这剧太真实了,提到他,因为这季他的结局,感受也很复杂,他说“一周五天的节目一定有瑕疵”,“不得不假装对四个不同的天气播报员表现出兴趣,那个时候才发现,自己才是可以被替换的”,上一季他说“电影是能够留下来的,但新闻没有人会去再看”,他此前有不可饶恕的罪过,而在事件曝光后,给他带来的影响尤其是他内心的变化,也的确值得关注,在这个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会悟到很多东西,这也正是那部纪录片的价值,关乎于Mitch本身的领悟,也是对他人的影响,当然,Cory看到片子的那刻,他一定也是这样想的。
商业,与内容,都太值得。
Cory……第一集的结尾,他读了一首诗,才开启了主角的回归以及这一季的一切。
诗,音乐,体育,书,纪录片,剧集,电影……我还能说什么呢!
他看的太多了,知道的太多了,懂的太多了,所以他能随时随地准备谈判,脑子里从来不缺说辞,总是那样认真,又确信结果。
最后,下着雪,友谊地久天长,那么美,那么动听。
Laura 出现了,惊艳,但并不是好感。
Cory竟然叮嘱Laura 照顾Bradley,甚至,指点,这有点突兀,但我知道缘由,就像上次最后他特地去Mitch家找他,警告他,不要搞砸跟Bradley的直播。
第四集,Cory在人群中只看着Bradley,那目光,温情,深情,蕴含一切。
Bradley描述第一季结局后的Cory,“我为他心碎,他脆弱不堪。
”当然,她一直说的是朋友。
Bradley不知道的是,她以为,是她跟董事会吵了一架帮了Cory,其实是Cory跟Fred谈了条件才能顶替他的位置。
当然,Cory不会告诉Bradley,让她以为就是她帮了自己吧,就像Bradley第二季最后采访Maggie 时,依然觉得是Alex 给了她机会,她不知道的是,很多事,从Cory最开始见到她时,就已经开始了。
Bradley就是很难知道,因为Cory不会让她知道,他总是给她最好的一面,就像在家中,他消沉时,给她开门前和开门后的样子。
第六集,当Cory得知Bradley和 Laura,同样的直播间,他看她的眼神,忧伤,不确定,闪烁微弱。
Cory是思考很迅速、行为很果断、有前瞻性、十分谨慎的人。
得知Alex 新冠后,跟Stella 说“你是不是太近了?
”“我们是不是需要密接追踪?
”他迅速在办公室安装隔板玻璃,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与嘲笑。
他出门前要戴装在西装口袋里崭新的口罩。
但最后,最在意的uba+的发布会还是被疫情影响了,最低落的时刻,想打开手机看Bradley,看到她说弟弟的事,马上过来找她,就想帮助她,根本想不到戴口罩,只想着要陪着她一起出去。
他问“ Laura在蒙大拿?
”当Bradley说“想让她帮忙,想她。
”他忍不住,要讲出心里话。
他开始说“这事一直令我困扰,疫情爆发了,以前认为重要的事,都不重要了,努力争取的一切,刚刚让公司损失十亿美元……”我最开始以为,他要坦白解释道歉,关于曝光Bradley和 Laura的事,他内心不忍别人伤害Hannah,更早就明确Bradley无论用什么方法都绝对不允许别人伤害Hannah,而Hannah的事还会影响uba,影响到TMS,影响Bradley,影响他自己,他没办法再保她在节目里,他没办法再跟她在一起工作……Bradley想都没想就说“我相信你。
”即便这一段有那么多争执争吵,即便Bradley已经成长适应这个环境知道人心叵测,可她还是那个纯净的她,还是那个凡事都直接面对的她,还是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的她。
于是,没有想到,他支支吾吾,最后,竟然直接说了,他爱她。
而且,说了很多次。
我在看的时候,心也要跳出来。
因为这我知道啊,我就知道!
他那么想保护她,几次都是。
他那么在意新冠,但更在乎Bradley,陪她去到那么多人的地方,最后甚至陪她去疫情时危险的医院,混乱中帮她想办法,一个眼神,是彼此的默契。
他之前知道自己处境很艰难,却在Bradley要早起上直播的前一天晚上跑来问她“如果我不是什么CEO,你还会喜欢我吗。
”她在跨年时过来想要质问他,他还不知情时开心地说“你闯入了我的生活。
”他明明展开胳膊搭在沙发,她一坐下来,他马上很敏感地收回,刻意保持距离与关系。
他还是新闻部负责人时下班偶然遇到她,就想跟她一起走回家,还突发奇想得想跟她去坐旋转木马。
她喝醉了抱她回家,在客厅陪她整夜,并且给她准备早餐。
甚至,最开始,他安排她跟自己住邻居。
他那样努力做好现在的事,每次争吵时也都会说,很努力,因为他在乎在她面前的自己。
Bradley跟Laura说,“跟人从没相处过几个月,一旦发现他欺骗或者做得不好,就马上,离开。
”我很明白,是不能接受瑕疵啊。
她弟弟说“对妈妈,又想离开,又愧疚”,她对弟弟又何尝不是呢。
Laura是让她离开的人,Bradley是陪她一起,哪怕不解决,就一起去做的人。
Bradley角色稍微有点不确定,第一季在第一次直播就说自己堕胎,但第二季担心性取向曝光、担心同事看待家庭情况……是,人是复杂的,但还是要相对统一。
Cory是一如既往地拥有善意,在别人看不到的底层,虽然第二季在Bradley视角下有些混乱,但有些是职位变化的身不由己,有些是情感升腾的隐忍忧愁,何况他本来就聪明审慎,老辣狠绝,他一直是那样做事的。
所以,即便经历了那许多,最后,Bradley依然是第一瞬间相信她,因为她看得到他跟她一样的善。
第二季还有一些好的呈现。
第一季开场,Cory要换掉Alex,第二季开场,Cory斥巨资登门拜访加念诗恳请Alex回归。
环境会发生变化,人的势力总在转变,关系也在变。
所以,要有转圜的余地,也不要觉得什么就是终点,不管是事,还是人。
第一季,Alex 因为Hannah的离开 ,感悟到性别与权利的制衡,明白心中的正义和成功的不同分量,第二季,Alex 因为Mitch的离开,感悟到总是“想要更多东西的人,就没有时间生活”,更因为自己生病,想到关于死亡,不管是医学还是信仰,都无法解释虚无,她说“我认为我死了,世界就不复存在。
”哦!
这不是我想的吗!
哎,原来,Alex ,Bradley,Cory,我喜欢看这部剧,还是因为他们的集合体啊!
关于这一季,我其实有很多话要说,豆瓣评论里那些说完全不如第一季的,我猜测(仅仅是个人猜测),可能还太年轻吧。
比起第一季故事主线的相对简单和直接(MeToo谁都看得懂),第二季把每个人物都塑造得更立体了。
这一季,换个角度看,也算是描述了一群高级职业经理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在特殊的时空环境下,重塑企业品牌以及自我成长的历程。
Laura Peterson这个角色,编剧把她塑造得太完美了(经历了波折依旧坚挺的职场女强人),慕强的人都会爱她;至于为什么她会喜欢Bradly,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在那个level的职场里,聪明好学、有一颗赤子之心且愿意在工作环境里坦诚相待的人,太少太少了——我也喜欢这个演员,她只要往那里一站,就立马感觉JA演技用力过猛了。
Reese对于Bradly的演绎,让我对她本人的好感度直线提升,人物的性格和原生家庭造成的影响,自我矛盾与自我成长,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JA演绎的Alex,前面1-8集,经常让我出现曾经在职场里遇到过的人代入的幻觉,这样极度自私又缺乏安全感的人,其实不少见。
看剧的时候,我经常怀疑她是不是在演自己,哈哈。
当然,这个剧里,还看得到男人的嫉妒心,可以恶毒到什么程度,我说的就是Cory,虽然纯business角度,他是个狠角色;也看得到有色人种和LGBTQ人群在美国现在的环境里,既可以拥有一些“政治正确”所带来的privilege,同时曾经有的不平等因为民粹主义的泛滥而导致实际上并没有在多少改变。
剧情对于Covid的描写和刻画,比the Good Fight要强很多。
我不得不说,编剧的每一个move,在我看来都非常make sense,真的很厉害了。
期待第三季!
不知道《烧女图》里小姐的妈,也就是片中那个意大利纪录片导演Paula,在第三季里会有什么样的延展表现呢?
第八集第九集炸裂 其他有些虎头蛇尾一开始看到拉拉剧情我觉得好俗套差点弃了 感觉第八集第九集有张力有反转 回到第一季水准第十集又一般般了第八集Alex和Chip在各种剧烈情绪下还在争吵的张力 Mitch妻子的指控第九集Bradly横扫Maggie真是特别过瘾Alex风评又好了 结果只好了一分钟 就被自己去Mitch追悼会给作回来了 特别反转 非常好看其他都是很零散的故事线 不知道到底有什么意思Cory那些离奇的比喻 没人懂 喜欢他看到Bradley原来是弯的的各种黑线的脸色另外发现 那些主持人让我们觉得反应快 又机智又惹人爱的瞬间 大部分是有编导提起写好的 比如Laura看起来即兴唱起的洗手歌 比如Alex自己直播时候那些自我贬损与观众拉近距离的瞬间 当然 能演好也是能力不凡 当主播这些技能 为什么是journalist呢 感觉必须演技更到位?
#高分美剧推荐[话题]#
事实上这一季第二集脍炙人口的意大利街头对话是我看整部剧的理由。
编剧没有局限于对政治正确的认同、而是更进一步去挖掘和展示真实生活下的各个角色,让我更感觉像读一本教科书,希望能成为编剧这样的人。
在看的过程中,Alex一直被用“美国甜心”这个称号嘲讽,可能有现实演员梗,但私以为Bradley是符合当下时代的剧中真正“美国甜心”,因为她是干净的,性关系和公众人设上都是。
但剧最可贵的就是刻画两个broke的人,两个TMS的前主播,因为broke了以外除了死亡(包括社会性死亡)需要继续活着。
Mitch真的是charming asshole,而到死都在恐惧自己错在哪里、怎样做才是对的,不知为何想到fleabag,一个犯错的人如何救赎。
Alex太迷人了,仿佛看到Rachel,我想这其中必定有Jen本身的灵魂在里面。
Alex不愧是传统角度的美国甜心,她身上有一种魔力,一种神秘感和吸引力,她对你的情感很深但她不一定如此亲密地对待你,她的心仿佛海洋、永远把真实藏得很深,因为这给自己辗转腾挪的退路和筹码,但她时不时会展示一点点真实的一面,当她认为她是安全的、或你是必要的、或你是被需要的,这样的她会让你无法拒绝。
她对于自己魅力的认知和名誉的掌控在于外界的评价,所以她一直严密地把真实的自己牢牢锁住,所有的对外展示要严格自我审视。
但不意味着她是坏人,也不意味着她真的是个空心人,尽管乍一眼看上去像。
我想这是我为什么爱编剧的原因。
因为这像一部纪录片。
这很真实。
这季依然很多对话很精彩。
可以按人物条线来看,Alex的隐喻贯穿全剧,而编剧借Bradley之口说了很多核心观点,包括成长和如何去定义一个人,Mitch这个人的客观评价。
哦,Bradley关于家人和自我、导演关于cancel文化等等。
都很丰富。
看这两季剧的时刻正好经历了我的一个低谷阶段,我感到自己被堵住了,不知道什么原因让我不敢表达,但凌晨四点看完后,第二天起来的我觉得必须要试图讲出来才能继续人生,otherwise it's a lot to carry, and gonna eat me inside. 我希望我可以真实地面对自己地活下去,让我的想法和情绪能够表达出来。
致活着。
致存在。
刷完了《早间新闻》第二季,在我这里是年度好剧之一。
这一季还是围绕着UBA 新闻电视台的Me2 运动的后续展开,也提到了新冠疫情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因为疫情,大家在生活中似乎是更加感到无力。
尤其是面对这一地鸡毛的时候,会倍感焦虑和绝望。
我很喜欢女主Alex在结尾说的那段话,大致意思就是生活从来没有给我们以温柔,我们不能这样轻易被打倒,还是要勇往直前地走下去,好好活着!
我觉得这也是一部很好的职场剧,在剧中的一些故事也会让观众们感同身受。
因为是职场剧,看这部戏还可以学一些职场英语,当然含有FuXk 的语句就不要学了。
这部戏里的主要角色都是非常立体的人,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大女主詹妮弗安妮斯顿把一位爱慕虚荣,任性,毒舌,神经质,但勇敢坚毅心底善良的人,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
剧中的三位男主被我圈粉了。
CEO Cory是一位好老板。
他太有魅力了,看到后半程,只要他出镜我真是目不转睛。
Me Too 运动男主,前新闻主播Mitch,他就是让人恨不起来,在看到他被封杀后那一副可怜孤独的样子,真的让人心疼。
他做了错事,但他懂得反思与自我救赎。
在看到他出车祸逝去的情节的时候,我也和剧里的演员一样难过。
他活着的时候,大家都想喊他去死,当他真的离开的时候,都会感到惋惜。
节目制片人 Chip,倒不如叫他Cheap,看着他贱贱的样子,就会原谅他曾经做过“夺损”的事,因为他内心温暖善良。
首先这个剧名是morning show,不是morning news show,当然新闻是这个show的主要内容,但这个show明显不是那种hard news,应该是更接地气一些那种(看下他们的选题也能了解个大概)。
可能有些地方太抓马了,但是说实话,现实生活中,一个show里怎么可能没有抓马?
只是现实里抓马不会像剧集一样密集呈现。
剧里的办公室政治也是正常表现。
身份政治在这季里被摆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看起来很zzzq,但是并不突兀,因为这是一个show为了看起来多元化必须要走的路,不管情不情愿。
谈下演员,有人说安妮斯顿演技不行,我也觉得她确实远远谈不上什么天才演员,但是她的演技肯定在合格线以上的。
安妮斯顿最大的问题,个人以为是她的个人特质有些凌驾于角色之上,她的声音,她的小动作,都容易让人觉得很瑞秋,但是瑞秋这个角色塑造的不好吗?
也就是说,如果她的个人特质适合这个角色,那其实是没毛病的。
角色找合适的演员,天经地义。
这个女主播的角色说不是为她量身打造我是不信的,所以完全可以看做是一个新闻业界的成熟版瑞秋(实际上看下来除了某些小动作已经和瑞秋八竿子打不着了)总的看下来,第二季是延续了第一季的故事,主线还是第一季的,因为引入了新冠这个大背景,很多矛盾冲突显得顺理成章。
某人的暴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了,虽然有些廉价感,但前面有好好铺垫过,并不是强行杀。
感染上新冠也是现实中时刻可能发生的,所有人都能直接或间接感同身受的。
话说回来,对于当时那个环境而言,最后一集宣教意味挺明显的,明显顺势而为了。
有一个点我举得设计得很有意思,疫情这个重头戏,一开始很微妙,似乎和主线无关,越往后越显现出其恐怖性,最后和现实一样,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这个剧,总的来说调性和第一季是一样的,但是充斥着更多的暴躁和愤怒,就和最近的一两年一样。
ps剧里对电视新闻的吐槽也很凶残。
电视行业确实是不行了,好在内容是永远被需要的再ps,我的一个小吐槽就放在标题了
以下内容包含剧透。
总的来说,第一季布莱德利让人感到…理想化、真诚和勇敢。
但是第二季…光环褪去之后还是一个虚伪的皮囊。
她口口声声说自己身为记者追求真相,但是不喜欢自己生活的真相被曝光,对自己的家人感到绝望和痛苦却又在成为让家人痛苦的源头。
我承认身为一个人类每个人都有着自身难以解决的局限性,但是这种明显的双标借由身份的差异就被合理的区别对待,在一部第一季主旨表达追求真相和正义,战胜偏见与立场的剧,着实让人作呕,这也是本剧对我来说只有三颗星的原因。
汉娜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作为成年人她理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她没有做到。
后悔的情绪席卷了她,让她崩溃。
她感到被利用,被误解甚至是被评判,她无法忍受,最后O.D死亡。
但实际上,我无法认为她是完全无辜的角色。
她很可怜,但不无辜。
在这场悲剧里,她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场报复,如她所期望的那样。
米切的经历则是一个平缓的过渡,他从一开始就已经被决定了自己身为一个道德立场上可以被斥之为人渣的身份,并且完美演绎了这个角色——在第一季。
第二季则是一场救赎。
这场救赎孤苦无依,痛苦不已,他值得承受这些。
但是与其说他的罪过在于职场不当性行为,不如说他真正的罪过是成为了在公众视野里所代表的那个象征。
他为一个很难完全说是他的错误所导致的女性的死而负罪深重,在被自己所爱的一切抛弃之后,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
《早间新闻》要表达的是对于新闻行业的反思和对真相的追求吗?
对我来说它更多的在体现人性的复杂和反复。
布莱德利在对麦格的采访中说人是会变的,以及人可以变得更好。
但实际上艾利克斯和她更多体现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她们最终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实现,无论承认与否,哪怕所谓“大事”来临的时刻她们表现的像是超脱了偏见和对个人利益的执着,也往往不过是昙花一现。
这点让人感到既现实又绝望。
可能生活就是潘多拉魔盒,疾病、痛苦、偏见和死亡接踵而出,但是希望闪烁一瞬之后就遁入无形。
人们踩着他人的尸骨,站在真理的王座上高声欢呼,庆祝着自己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却觉醒了自我,做了对的事。
却在不久之后借由其所带来的名誉和声望把自己失去的利益一一补回。
所谓卑劣的灵魂都难以形容这种丑陋的行径,我很想说背负这种罪过的她们应该下地狱,但实际上她们可能上天堂。
因为丑陋的活着才是希望。
开局就搞了个大瓜调足了观者的胃口,转而倒叙回三个月后。。。。
(*^3^)/~☆ 三个女人一台戏, 前排排排坐吃瓜准备好了^0^艾利斯顿大大还是歇斯底里的风格~ 瑞西傻傻搞事情(= ̄ω ̄=) 准备好瓜子 两个女人又要开撕啦(*˘︶˘*).。
.:*♡ 显然编剧大大觉得三个女人更能搞事情 于是good fight Alicia..aka 劳拉 闪亮登场(*๓´╰╯`๓)♡萌萌的哈桑同学就这么离开了(*¯︶¯*) anyway 他的脱口秀节目也走到了第五季(๑ºั╰╯ºั๑) 法瑞尔大大居然在意大利度假ヾ(@^▽^@)ノ 风景太美啦 史蒂夫郁闷了( ง °皿°)ง⁼³₌ 与此同时 还是出现美丽哒南欧美人 成功抚慰伤心人的。。。。
紧张兮兮的 艾利斯顿跑来 两人最终尽释前嫌 重归于好 于是美剧传统反转梗出现了。。。
Ciao Mich ....see you in another world (っ╥╯﹏╰╥c) 15 year's good morning news host ... farewell 法瑞尔大大
首先声明,我对看剧相对宽容,因为看剧和电影不一样,电影院进去之后,如果她质量很差你也会心疼沉没成本,不舍得出来,于是不得不投入了时间。
一次性消费电影很容易,但被诈骗看完一部剧就很难做到了。
看剧可以随时离场,抽身而退,愿意看完而且写一两笔的一定是觉得受到某种尊重,剧集创作因此也比电影创作需要多一点持久力,你懂得,这种让观众保持持久关注的剧情能力,是剧集编剧的创作主要目标。
《早间新闻》我是从第一季开始追的,因为本国很少能在电视剧里看到演播室、新闻工作者,电视工作者,媒体这个题材对于国产剧还是敏感题材,媒体从业者的故事也很少能看到,这个题材真的很吸引人。
第一季的优点是职场戏的部分,主线极其明确地指向职场性侵带来的余波和震荡,并因此牵涉到各方人士,细细想来,Bradly的出场,Alex的处境危机,Cory的职场机会,包括Mia、Hana,一系列人物都和一个大事件有关系,而且米奇的这个事情也引发了一些家庭戏,虽然着墨不多,但是有故事和场景可以演绎。
人物都是有行动的活力和动力的,各怀心思,各取所需。
第一季第一集的开局奠定了整季的大事件的方向,也建立了悬念,谁是电视台内部的那个受害者?
直到最后一集,汉娜的自杀,所有人又开始动荡和忙活,仍然在张力饱满的状态下。
写戏的人喜欢的不仅仅是大事件,而是大事件之后引发的角色/人物的行动。
第一季完美导出一个编剧案例,怎样在一个大事件上衍生和扩展戏剧性的故事,引申出对于职场性欺凌事件中,女性的身心感受,情感脆弱和资源需求混合的复杂心理,男人的职业道德界限,人性的欺软怕硬不自知,呈现了一种赤裸裸的人性真实,复杂的,不堪的真实。
看完第一季时,真的感叹人如此作恶不自知,而身陷职场弱势的女性该如何自处、自觉?
她留下了很多可以思考的空间。
我想这是这部剧的魅力,没有那么直接给出答案,呈现出复杂性的背后,观众有各自的判断和理解。
《早间新闻》第二季能拍出来很不容易,虽然不完美,但是我仍然看完了10集,也感受到了编剧团队的诚意,提出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最后一集Alex的直播,控诉网络暴力,从被暴力者的角度抗辩那些八卦别人隐私,攻击陌生人的人;比如职场上的种族天花板问题,Mia和丹尼尔的那通电话,直陈作为黑人很难得到升迁机会;这部剧的新闻题材,让她必须是关注时事变化,这一点,编剧努力做了,至少我们的剧里很难看到新闻工作者在大事件发生时怎样做的,她提供了这段时间内,美国社会的某个横切面视角,这种创作角度是任何其他类型的剧做不到的,《傲骨之战》每一季也紧跟时事,but《早间新闻》给出的视角是新闻感觉的视角,直面新闻事件、及时迅速,客观真身,这个创作任务编剧们都完成了。
可是很多人不喜欢这一季,我个人也觉得她没有第一季那么好,因为我是个技术派,她吃第一季的老本,人物设定的老本,在戏剧性的故事创作上,也就是剧作上,是不太成功的一季。
没有大事件,想来想去编剧也没有给这一季一个大事件,后来便以人物作为主线贯穿剧集,即Alex是怎样从崩溃走向新的崩溃,但觉悟发生了变化。
姑且作为这一季的完整线索。
以人物作为主线,如果不是冒险结构的,一路打怪升级的,也很难写。
每一集戏都能看到编剧的挣扎和艰难,或许也是不停换编剧的原因,没有完整的事件,一件事无法深入推进,人物关系无法深入前进,每一个枝节都写到一半戛然而止,因为写不下去了。
这种戏包括了劳拉姐的出场和离场,谈了恋爱,又撤离;Cory和Bradly突如其来的表白;Alex糟糕的人际关系网,都是写到写不下去;还有stella女高管(我还挺喜欢这个爱瞪眼睛的女孩儿,奶凶奶凶,很有特点的人物),天气预报员的升职线,后来也没提,事件都是散的,无法像绳子一样都扭在一起,产生出了这些想一出是一出的剧情推演模式。
一个编剧来了,想了一堆事情,写完走了;换了编剧,再接着写,觉得上一个想的没意思,我来再想一段,写完又被解雇了;接着下一个,整个剧集结构完整性很弱,唯有靠演员们努力维持角色特点,建立角色魅力吸引留住观众,如果不是第一季的良好基础,整个第二季很难了,因为事件都太散了。
编剧在最后一集夹带私货,借人物之口,提出了很多社会现象;最后一段的Alex的控诉,也非常有感染力,但很难打动到我了,因为在那样疫情肆虐的时间,医院在死人,一个女主播的个人感受和哲学思考有什么意义?
谁来关心那些急诊室里无法就诊医治的人?
小Cory红着脸,在流浪汉聚集地的告白,更是让我怀疑这部剧是部言情剧,作为一线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去哪里了?
社会关注去哪里了?
不戴口罩,为了爱人就可以不戴口罩?
有了爱情,全世界都退场,就能不顾一切?
这不就是国产甜宠剧的逻辑吗?
但这个剧一直以成年人的立场在写职场的利益厮杀纠葛,是给成年人看的戏啊。
大概因为经历2020年疫情开始阶段的残酷,对于这部戏里美国人那种轻描淡写的态度,有些文化震惊。
最后一集流露出的白人精英情结也不要太明显。
这可能是有些观众不喜欢她的原因。
不过,希望还有第三季可以继续讨论,我珍惜这个题材,珍惜她提供了一个媒体人看待世界的叙事视角。
这季也太难看了吧😂安妮斯顿是不知道该怎么演戏了?全程神经质 哪怕是强行安排了一条姬线也是看得尴尬无比 应该不会再追了
不客气地说皮特的艺术品位在就是超过了两位前任,茱莉好歹有人文关怀,安妮斯顿这个智商和演技还是别出来整活了,人设集万千宠爱,可人前连婊气都演不出来。女二那个眉头一皱眼睛一收的动作比上一季收敛了一点,可惜换成了人设更歇斯底里,俩女主就知道吵架耍大牌,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根本没看出对严肃新闻的追求,连Cory都从一个有城府的高管变成了忠犬。台本糟糕透顶,一年下来这么多新闻热点,到第七集却还在演节目组内部那点破事。卡瑞尔真的不该继续演这片子的,开车坠崖真的狗尾续貂,连女权的讨论都没法展开。唯一的亮点就是意大利街头两代女性撕逼的场面。
恍如隔世的2019年除夕夜,疫情之下的进退盘旋。假如有下一季还是愿意看下去吧。
脑子里只有一句话:这是在干什么 一群non-feminist非要装feminist拍出来的剧就是这个样子 真给我看笑了/ cory真的好惨啊 要把一块烂掉的木板拼成一艘船 这是人能干的事吗 / ' I really love you.I love you. '
其实比第一季有意思,最后两集的疫情防控令人窒息。结尾断在那里宣布让观众等着第三季,沿袭了第一季的套路,这就是追剧的难受之处。
第一集在干嘛…第一季的时候很多人吐槽詹妮弗的演技 为当时不觉得怎么样 第二季第一集的她真是又尴尬又浮夸
从服饰到家居,Laura拥有一流品味。
格局变小 胡乱打拳
第二季还是很跌宕起伏的,就是中间有很多狗血。看老外拍COVID 有种隔岸观火的感觉。
救命了,这么磨叽的东西竟然是2021年拍出的?有毛病吗?
这一季其实比第一季信息更为密集量大。第一季主要是metoo运动的余波影响,第二季是对瘟疫爆发前期的种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开火。从sexual predation到cancel culture,再到wokeness……看着Alex如何把每一道桥梁烧毁,又花许多时间去堵独木舟的漏洞,这是属于她的绝处求生,并成为剧情发展的必要张力。每一个人物在风向不定的剧本脉络之中敲开当下社会热点的能量,以不同层次的思考和行动划开了一道又一道的理想和现实冲撞,这个也很像每集OP表现出来的一个个小球碰来碰去,编剧正是将这些不同角色激发的动态化为批判信息旋转开来。第二季结尾,Alex不选择被动沉默,不再道歉,但观众仍然还是可以选择他们是否继续关注她下去。期待第三季,应该就是新冠肺炎感染扩大时期了。
整季最令人讨厌的角色就是那个韩国女人
和S1相比实在是太混乱了,就这样一个新闻台还能正常运作,忍不住想让索金出来教编剧做人。最后一集新冠才开始蔓延,难以想象第三季要驶向怎样的崩溃境地。/最不合理的是面对K姐都铁直的A姐,和Reese亲热!不会写同志角色真的可以不写的!
Jesus fuck烂爆了这是在拍什么。听安妮斯顿不停叹气就像听很多煞笔男的用嘴发出“啧“来秀存在感让人想一拳轰过去。很多角色都写崩了,Billy的角色演崩了,不是夸张疯癫就是好演技啊喂!
有点文艺挂走向了。。。
第二季更好看了 有好几处吵架剧本太精彩
这季人物全都写飞了啊,最后一集因为疫情的爆发故事线收回来了一些,不然整个就是疯子咆哮
我想看这部电视剧 2020-04-20 9ed,米切的米兰的房子是他自己的还是租的。
很乱 不如第一季
第二季略逊于第一季,中间几集的不是很流畅。人物有点干瘪,特别是Alex,因为莫名其妙的歇斯底里甚至让人搞不懂她的转变到底是真是假。最后两集水平回归,特别是第十集,看的人意犹未尽,对covid的展示更加直接,是之前从未了解到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