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标题,估摸和后文不会有太大关系,但我想象每个看完此剧的人,大抵都会作此感想。
忘了当初追The Borgias是何故,是因为大气磅礴充满质感的片头?
是因为我对英美历史剧无法割舍的挚爱?
是因为文艺复兴题材?
还是纯粹因为直觉觉得Showtime这次选对了角色和演员?
一直觉得美剧是文化世界的一朵奇葩,它不只是通俗文化,而且很多时候俗不可耐,很多时候经不起推敲,很多时候简单暴力,然而它却轻易俘获品味挑剔的高端知识分子的心(还有吾等伪文青)。
据说维特根斯坦在生活中不喜哲学著作,而酷爱美国西部片,有人大感惊诧。
惊诧什么呢?
批评通俗文化过于通俗,那也是不懂欣赏的表现,维特根斯坦是聪明人,他懂得欣赏。
The Borgias是历史剧,但首先是通俗文化,没人会去追究它与真实历史的距离,没人会把它当作历史教科书。
然而此剧制作精良,从布景到服饰到道具,都经得起特写镜头的推敲,回想某些国产古装戏,每个细节都让人出戏到穿越的田地,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所谓雅俗共赏,大抵是这样的,不了解背景的人看得有趣,了解背景的人看得入味,熟读经史的人看得有深意。
方才拿国产古装戏与Showtime的历史剧并论,实在是不得已的比较。
国产剧里有历史剧这一门类吗?
恐怕没有。
我所知的只有历史人物传记片。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近些年影视行业也不能说不生龙活虎,却没有一部好端端的历史剧、历史片,何故?
或与文化现象相关。
近世以来的中国人,好评历史之是非,却从不敢面对真实的历史,不敢正视自我(更没有知识与胆略去正视其它文化的历史),还活在说书人的世界里。
说实话,历史剧吸引人看是不容易的。
The Borgias也并没有从一开场就吸引住我。
这不能算编剧的错,至少他有尝试。
但是十五十六世纪的欧洲宫廷,暗杀投毒之类实在是司空见惯,现成的,体现不出编剧的功力来。
第一季前半的故事也四平八稳,没有出彩也没有冒险(我指的是突破历史的条框而讲自己的故事这种冒险)。
我倒是认同编剧做的取舍,牺牲了悬念而保留了历史背景的代入感,原汁原味。
但有时候把自己的意图(抑或是历史的走向)太过直白地表现在了人物对话里,不好,扣掉0.5颗星。
看到第一季后半段,开始有味道了。
大爱Charles VIII的扮演者,演得太可爱了。
第一季结尾,已知此剧必超越The Tudors。
Michael Hirst对此类题材的驾驭明显上了一个档次。
有些剧本,一开始写得出彩,悬念迭起,但是发散得太早,到后面收不回来,狼狈露出编造痕迹;另一些剧本则安于单线叙事,看似四平八稳,实则步步铺垫,慢慢诱人深入,到末尾顺理成章地安排一个高潮,有古典小说之风。
哪种更好?
我喜欢后者,前者更加商业化,先诱人入坑再说。
The Borgias,有古典小说之风。
是否有文学作品为蓝本?
没读过,不知道。
文艺复兴是我的另一大爱。
The Borgias第一季上来就把时间设定在1492年。
这个年份是欧洲近代史的开端(这是个奇怪的界定,以发现一片被错以为是印度的蛮荒的新大陆作为近代史的开端。
近代史原本只是个模糊而人为的概念,或许1300年到1600之间任何一年都有资格作为近代史的开端,但是发现新大陆作为这几百年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毫无疑问赋予了1492年以特殊的意义,使其更加为人所熟知,所以不妨就由它界定那个介于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时期)。
文艺复兴比近代史开始的早,但丁的《神曲》作于十四世纪初,十五世纪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全盛期,同时也已经影响到西欧乃至北欧的宫廷。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美蒂奇一家三代(柯西莫、皮耶罗,还有大名鼎鼎的洛伦佐),以及费拉拉公爵之女伊莎贝拉·德斯特都是著名的艺术赞助人,但是艺术家的最大主顾(在意大利范围内),依然是罗马教廷(还远不是“崛起的资产阶级”)。
教会势力依然强大,在中世纪时教会通过宗教习规控制一切艺术所能涉猎的题材,而在文艺复兴时期教会则作为艺术的赞助人来干预艺术。
The Borgias以文艺复兴为背景,把亚历山大六世描绘成古代艺术和市民阶级的保护者,衬托得浓墨重彩,好不热闹,其实这位教皇最爱的还是钱,不过好大喜功倒是他的本色。
其实论及赞助艺术,他的仇敌德拉罗弗里主教(后来的儒略二世)一点也不逊色,西斯廷教堂顶的壁画,就是儒略二世的主意。
除了米开朗琪罗,他还做过拉斐尔和建筑师布拉曼特的主顾。
罗德里格还是太寒酸了。
再跑个题。
中国也有文艺复兴,史学界没有公认,但唐宋时期似乎符合文艺复兴的征貌。
唐诗上承乐府,而茅坤所提的唐宋八大家,古文家也。
更重要的,所谓复兴,不是指泥古,不是迂腐刻板地回归古代,而是站在古人的(但却更高的)肩膀上放眼望见新的领域。
唐人重新发现了中亚这片新大陆,自由的贸易使他们拥有更加开放的胸怀,盛唐的自信堪比今朝的美式文化。
宋朝的统治者大抵还算开明(相对而言的,说他们统统是窝囊废的人明显是不读史书的),这个时期还伴随有科技创新,以及(潜在的)产业革命的种子。
不幸的是内部外部条件都不成熟,无法促成自发的社会变革。
文艺复兴是无法一千年两千年的持续下去的,文化的复兴太早了,随之被文化的禁锢所取代(明清文字狱或可比欧洲宗教改革),之后一直走下坡路。
“五·四”能算新的文艺复兴吗?
断层不是复兴。
我爱文艺复兴,因为它证明了一点:文学、艺术、天才、科学发现这类的东西,是不能提倡,也无法培养的。
但你只要给它一点点的自由,一点点的裂缝,它就向着阳光顽强生长,直到把裂缝撑开,把自由洒向人间。
自由意味着看到新的可能性,艺术和发现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1492年确可作为一个临界点,新的可能性出现了,宣告人类步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在此之前,只有极少数的绝对的精英分子才能预见到在后一个纪元里人类所能达到的境界。
人类是罪恶的,但罪恶的人类却能创造那么好的东西,上帝怎能不嫉妒。
回到The Borgias。
角色和演员决定了历史剧的成败的一大半。
这方面的此剧颇得好评,我就不赘述了,只说下角色方面的缺憾。
把坏人写成带有缺点的好人,是美剧的典型手法,脸谱化的英雄美女奸贼反派,也是美剧的典型手法。
为什么这两招屡试不爽?
从坏人的视角审视更坏的世道,胜过往好人脸上贴金以掩盖人性本恶的那一面;有个性的脸谱化的人物,总比没个性的让人记不住的家伙强。
The Borgias两者兼用,只不过后一招用在Juan身上有点过了。
最后还是点个题,The Borgias里Cesare风头盖过教皇恐怕是无法避免的了。
此剧第四季被砍,并没有太遗憾。
按历史走向,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终将多行不义必自毙,而失去靠山的Duke of Valentinois终究成不了意大利的孙仲谋。
窃取的权力最后总要使人付出高昂的代价,但这与因果报应是两回事。
G. R. R. Martin深谙此理,所以《冰与火之歌》写瑟曦·兰尼斯特的败亡,在狼家败亡之后。
但是,The Borgias的观众能够承受这样急转直下的悲剧结局吗?
从第三季看,实在看不出哪里体现出为那个注定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可能是为了合理的收场(为此再扣0.5颗星,我是多么狠毒啊)。
The Borgias固是好作品,无奈上升不到悲剧的境界(这也是美剧的局限)。
看完此剧,唏嘘了很久,一是感慨很久没看如此大气淋漓的美剧了。
二是感慨国内导演编剧们尚在沾沾自喜于穿越剧题材的(偶然)成功,快要没有救药了。
所以这篇的唠叨实发之内心,只有请看官见谅了。
第一集:罗马教皇英诺森八世去世,枢机主教封闭选举新教皇,在多次投票中,波吉亚通过大儿子凯撒在外面飞鸽传书运作,送礼、金钱,贿赂选举购买投票,波吉亚并答应给斯福查副秘书长职位来购买他的选票,倾家荡产,波吉亚赢得了选举,但遭到奥尔西尼和维拉里的反对,波吉亚称上台第一件事就是调查贿选,第二件事就是选择支持自己的副秘书长长,二人不在反对。
一切走上正轨,波吉亚把副秘书长给了对自己没有反心的斯福查,奥尔尼西很生气,邀请波吉亚吃饭,并在饭里下毒,另一面派杀手杀波吉亚家人。
大儿子凯撒带着猴子识破了计谋,反毒死了奥尔西尼,并降服收获了杀手,阻止了家人被杀。
教皇和人妻私会,维拉里要揭发教皇淫乱推翻波吉亚,让女佣揭发波吉亚,杀手却奸杀了女佣,嫁祸给了维拉里。
教皇要增加枢机主教人数,巩固自己地位。
大儿子找妓女,二儿子在妓院,教皇私会人妻,贿选、许诺权利、排除异己、新增主教、巩固地位。
第二集:苏丹把自己的哥哥抵押在罗马,让教皇照顾,每年花费金币供养,其实是怕权利受到哥哥的威胁并承诺如果哥哥死在罗马,还会一次性支付4万金币。
教皇要给女儿嫁人政治联姻,私下里联系了斯福查家族,嫁给罗马尼亚,因为斯福查和米兰都在罗马接壤的北面。
维拉里逃跑到接壤南面的那不勒斯,想要劝说王子推翻教皇,凯撒派杀手刺杀维拉里失败,王子赶走了维拉里,罗马尼亚需要嫁妆,教皇二儿子杀了苏丹哥哥。
本来那不勒斯也接壤更适合联姻,但法国和西班牙都在争夺那不勒斯的统治权,教皇不敢得罪只能往北面联姻。
教皇杀苏丹哥哥,获取金钱做嫁妆,嫁女儿与罗马尼亚政治联姻。
进一步巩固地位。
第三集:维拉里跑到了罗马的北面福佛罗伦萨国,他要求让法国入侵意大利,推翻教皇自己当教皇,交换条件是让法国得到那不勒斯,而佛罗伦萨需要做的就是借道,让法国通过。
教皇开始了婚礼。
女儿嫁给了罗马尼亚斯查福家族。
凯撒派人追杀维拉里失败。
罗马尼亚国王虽然同意联姻,但打心底厌恶教皇家族的淫乱。
第四集:维拉里来到米兰,米兰和罗马尼亚都是斯福查家族,维劝说米兰反对教皇,教皇准备给自己的二儿子找对象政治联姻,想让儿子娶那不勒斯王国私生女,而二儿子只想娶正位公主,凯撒来到佛罗伦萨劝说国王支持教皇,斯福查副秘书长来到米兰劝说亲属国王支持教皇,因为国王是窃取了侄子的王位,作为交换,教皇会承认他的合法地位,但国王拒绝了并毒死了自己的侄子,他看不起教皇。
凯撒看好了一个人妻,人妻也并不幸福,凯撒杀死了他的老公。
教皇女儿因丈夫对自己不好,跟马夫玩的比较好。
第五集:教皇让二儿子去那不勒斯娶国王的私生女(私生女没有继承权),二儿子拒绝,只想娶正牌公主,无奈,只能让还未成年的13岁三儿子娶私生女而保持政治联姻,答应那不勒斯的独立。
二儿子来到那不勒斯看到私生女美丽就搞在了一起,就连出嫁当天晚上还再次搞到一起。
凯撒也与人妻搞到一起,人妻得知老公被杀,懊悔出家,既爱凯撒又恨凯撒。
教皇女儿和马夫搞在一起。
维拉里来到法国,劝说国王入侵意大利推翻教皇,作为条件,答应法国控制那不勒斯,并提出教皇已经和那不勒斯联姻,催促法国出兵。
第六集:二儿子还在跟私生女搞,凯撒和人妻彻底决裂,女儿怀了马夫的孩子,法军入侵米兰,米兰正要谈条件,被法国大炮轰,被屠城。
拉维里看到法国的野蛮,后悔,去佛罗伦萨劝说投降,佛罗伦萨只能投降并进贡。
教皇慌张,说要开除维拉里主教和背叛教皇的教徒们。
教皇情人跟罗马尼亚斯福查家族研究抵抗,罗马尼亚家族放弃教皇,不敢与法国为敌。
第七集:教皇情人救出了教皇女儿,在逃跑的时候遇到法国军队。
主教团正在研究逃跑,教皇告诉大家不要怕,教皇想尽办法找帮手,但面对强大的法国,谁也不敢。
凯撒在妓院找到了二儿子,二儿子组织军队跟法军对垒,法军一个炮弹就打的教皇军临阵畏敌。
教皇女儿赶快跑过来让二儿子撤军,并告诉法国王,罗马欢迎法军路过攻打那不勒斯。
教皇军垂头丧闹的撤回,主教团慌张了,教皇赶快脱下了盛装换成了叫花装。
第八集:法军进入教皇领地,女儿领着法国王进入教堂大厅,叫花装教皇正在祈祷,法国王瞬间跪地,教皇答应法国对那不勒斯有统治权并是那不勒斯的国王。
法国借道去那不勒斯,让凯撒当人质,教皇领地危机解除,那些想逃跑的主教都穿着麻衣,教皇开会,这些主教认错并愿意捐献自己的全部财产。
法国进入那不勒斯发现是空城,肆虐瘟疫,自己重计了。
凯撒杀了士兵逃跑了,法国问教皇,教皇也不知道。
凯撒跑到罗马尼亚绑架了国王,逼着他跟女儿离婚,离婚的前提只能是男人性无能,国王拒绝。
教皇派了2个大胖妞让国王现场表演,国王承认自己性无能同意离婚。
之前的都铎王朝亨利八世妹妹已经是这样了,现在轮到了著名的西泽尔波吉亚也这样Giovanni Borgia, 2nd Duke of Gandia (1474 – June 14, 1497) was the son of Pope Alexander VI and the older brother of Cesare Borgia, Gioffre Borgia, and Lucrezia Borgia. Giovanni, also known as Juan or Joan,Cesare, the second, was born September 1475 or April 1476. He was the son of Pope Alexander VI of Spain and his long-term mistress Vannozza dei Cattanei.showtime把Cesare套大哥位置上了,咋这样呢?
再补充说一下教皇的前任情妇,也就是四位孩子的母亲的问题,电视剧在第四集强调了她以前是一个妓女,所以不能出席贵族婚礼,当她被儿子Cesare带到婚礼上的庆典上跳舞时,一位贵族挑衅Cesare称她为Spanish callet但事实上,这位妇人的身世大有来历,而不是什么普通西班牙妓女,她来自意大利的Candia家族,这个家族是安茹家族的分支,最初的贵族血统也可以追溯到诺尔曼王朝的Candé男爵上(中文是否叫凯尔特男爵?
)她成为情妇之前是个在罗马拥有几间旅店的老板娘,而且在成为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情妇之前,她还和未来的教皇朱利亚斯二世有过一段关系......事实上她不是一直独身坐等被教皇侵占:She had four husbands. First she married Domenico d'Arignano. Her second husband was Antonio de Brescia. In 1480 she married Giorgio della Croce. She had a son named Ottaviano with him. When she became a widow she finally married Carlo Canale.最后再吐槽一下希望佛罗伦萨那个大使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个著名的马基雅维利,年龄既对不上号,且马基雅维利那时候怎么会跟美第奇家族有联系啊?
我特别喜欢这部剧的服化道和光影镜头,感觉跟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一样。
故事嘛,作为野史看,也挺有趣的。
因为西方人信基督教,都是君权神授,国王要被教皇加冕,才能名正言顺。
中国人没有君权神授的宗教信仰,所以可能不太理解教廷的权力之大。
波吉亚家是西班牙人,作为外乡人,在罗马混教廷并不容易,一共出了2位教皇,也可以了。
翡冷翠的名门望族美第奇家也才出了4位教皇。
当然,波吉亚家族是以残忍和淫靡著称,而美第奇家族是因为财富(说好听点银行,说难听点高利贷)和艺术闻名。
卢克雷奇亚·波吉亚(卢妹)的一生不用多说了,很著名的人物,她的一生挺传奇的。
从12岁开始,她就被父亲和哥哥因为政治目的先后嫁了三次。
她自己也一堆情人。
第三次嫁给费拉拉公爵时,她哥凯撒被政敌杀了,她终于稳定下来不用再嫁了,开始相夫教子爱情人。
历史上她生了八个孩子(有私生子,有婚生子),最后死于产后感染。
那个时代人们普遍不避孕,基督教又不许堕胎,医疗条件也不发达,大部分妇女都是死于生育难产或产褥期感染。
生育一次会让女性线粒体老11岁+免疫力大幅度下降,而中世纪卫生条件又不太好,大部分城市连排污系统都没有,满街屎尿,所以已婚妇女很容易因为生育而死,看欧洲民间童谣提炼成的童话里那么多后妈,就知道已婚妇女的死亡率之高了。
😂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同的卢克雷奇亚的形象,《刺客信条》里她是放荡的蛇蝎美人,一些历史传记文学里,她又是一个笃信基督,本性善良,被父兄摆布的身不由己的可怜棋子。
这部剧后续会怎么编故事我不知道,不过看完历史资料后,兄妹骨科CP完全磕不起来。
这部结尾,卢克雷奇亚的第一段婚姻结束了,她回到了罗马,第一个私生子(跟马夫的)也出生了。
波吉亚家族一大家子都围绕着新出生的婴儿,大家都充满了愉悦和感激,看上去还挺和谐的。
😂
宦海沉浮,天如有情, 给我一场梦中的婚礼。
如若青春有痕,不若此时,繁花似锦。
这阵子得闲,看了好几个欧洲历史剧。
与其说喜欢历史,不如说喜欢宫廷华丽服饰下各种新鲜肉体的的八卦,花边新闻,毕竟无法还原真相,只能当消遣来看一下。
波吉亚家族其实并不是我的首选,本来我沉沦在都铎小乔的小裤子和凤风中女王王子的小眼神里,但是这部剧却是我没怎么快进的剧。
可能是每隔一阵子就冒出来一个帅哥吧。
看到现在 小马夫最帅了··不过这个演员我们早就见过了吧?
没错 就是皮囊 里面那个家伙。
哈哈 卢克·帕斯夸尼洛。
其实这些年来,很少接触教皇一类的剧集,这算是第一次正式接触教皇为主角的影视节目。
出演教皇的应该算是演技派。
那繁重复杂的教皇服饰,真是很惊讶。
我觉得历史的风云,远比电视黑暗许多,这是黑手党的鼻祖,没有这么多犹豫不决。
在妹妹单枪匹马周旋在法国国王和她哥哥的的对战战场上,我就知道未来,她将成为一代传奇。
一查,果然,名动天下。
最出彩的一幕我觉得 是妹妹出嫁的时候,一场符合所有人幻想的梦中婚礼,我想也不过如此。
如若青春有痕,不若此时,繁花似锦。
不过还意外收获了一个小帅哥, 竟然还是出柜的。
哈维尔·多兰 Xavier Dolan
与生产总量相比,美剧中以历史真实人物为原型的古装历史剧所占的比例很小,且大多由收费的有线电视台投资拍摄,尺度比较大。
大概是因为本国的历史太短,社会形态也较为单一,所以美国人拍古装历史剧在选材上多把目光投向欧洲大陆,远古帝国的政治角逐,封建王朝的后宫阴谋,冷兵器时代的金戈铁马,都让他们津津乐道。
虽然数量少,但这些历史剧水准都极高,既注重历史的还原度,也不失当代视角的关照,而且被高度类型化,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一、欲望战车——《罗马》英文名:Rome电视台:HBO、BBC播出时间:2005-2006年《罗马》是HBO和BBC继《兄弟连》之后合作制作的第二部电视连续剧。
古罗马的历史和文化对于西方文明的走向和确立具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所具有的传奇性可以与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相媲美。
《罗马》所撷取的是其中最精华的部分,以凯撒、马克安·东尼和屋大维三人的政治军事生涯为故事主体,全景式地展现了公元前52年至公元前30年古罗马共和国到古罗马帝国过渡阶段的历史风云,贯穿起庞贝之死、凯撒遇刺、马克安东尼谋朝、屋大维登基等重大历史事件。
全剧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历史原貌,片中的重要人物全部有史可查,而且不惜工本地对古罗马时期的市井民俗和文化建筑等诸多方面都做了精致考究的再现,抛开主线情节,也可以当做一部古罗马风物志来看的。
其实这些史实在西方已经被各种艺术形式演绎过很多次了,而《罗马》比较独特的地方在于其采用了两名分别名叫沃伦诺斯和普洛的下级军官的视角来展开叙事,从而让随国家动荡而沉浮的庶民命运与野心家们的政治博弈交织在一起,使得剧情更加丰满,时代变迁中的社会心理也得以更充分的展现。
两个男主角构成了剧集核心故事线的双雄模式,这让本剧的历史讲述具有了更强的娱乐性和亲和力,而两人从开始的惺惺相惜到后来的分道扬镳也令人荡气回肠。
政治是男人之间智慧的角力和欲望的搏杀,但《罗马》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刻画政治角逐背后的女人心机。
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女人是凯撒的侄女、同时也是屋大维的母亲的阿提亚,这是一个为欲望而生的女人,在各种政治漩涡中表现出高超的社交技巧和缜密心机,庞贝执政期间,她不惜除掉女婿以将年轻的女儿进献给庞贝以排除他丧妻的寂寞,凯撒当政后,她又视凯撒的情人塞维利亚为眼中钉并除之后快,凯撒死后,她立刻委身于权倾朝野的马克·安东尼。
阿提亚与马克·安东尼的恩怨情仇在第二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当马克安东尼被流放到埃及后,与克里奥佩特拉奢靡淫乱之时,阿提亚依旧难以割舍对他的眷恋。
直到最后她母仪天下,依旧会为马克安东尼的身败名裂留下眼泪。
这是一个游走在情欲边缘、以女性特有的阴柔智慧做武器搏天下的女人,既有毒辣的手段,也不失似水的柔情,尤其是在危机面前对家人的呵护,一切决断都出自本能,她忠于自己的一切,包括欲望。
同时《罗马》对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的塑造也十分具有颠覆性,让她更符合现代观众的猎奇视角,虽然出场并不多,但却成为对全剧剧情具有很强推动力的暗线。
二、血色浪漫——《都铎王朝》英文名:The Tudors电视台:Showtime播出时间:2007-2011年历史上的都铎王朝是指1485至1603年间的英格兰王朝,从亨利七世至伊丽莎白一世,共经历了五代君王,完成了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因此也是英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都铎王朝》讲述的是王朝第二代国王亨利八世的执政传奇和血腥浪漫史。
历史上的亨利八世以好大喜功、暴戾乖张而著称,而最让他声名狼藉的,是他惊世骇俗的婚姻生活。
他的6位妻子,两个离婚,两个被处死,一个死于产后肺炎,只有最后一个因其逝世而得以善终,《都铎王朝》就是以亨利八世的后宫更替为主线的。
扮演亨利八世的是以电影《天鹅绒金矿》而成名的乔纳森·莱斯·梅耶斯,《都铎王朝》为梅耶斯打造了一个独挑大梁充分发挥演技的绝佳平台,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国王,到垂暮之年的萧瑟老人,骄横与残暴、天真与柔情统一在这个带有神经质并一路走向绝望的人物身上,四年下来,梅耶斯真正做到了与亨利八世的合体。
而客串阵容中的老戏骨萨姆·尼尔、彼得·奥图尔和马克思·冯·西多都是镇剧之宝。
《都铎王朝》对王室爱情最精彩的描述是亨利八世为了一个女人向全世界宣战的故事,这个女人就是安妮·博林,即贞洁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生母。
这个被其父出于操控朝政以图飞黄腾达而安排在国王身边的美艳女子,虽谈不上如杨贵妃一样祸国殃民,但也可以说改变了一个王朝的命运。
亨利八世要迎娶安妮·博林,首先要罢黜身为西班牙皇族后裔、并与他产有一女的凯瑟琳皇后,这面临着来自外交和教会的双重阻力,这也成为英国以削弱教会权利为目的宗教改革的导火索之一。
《都铎王朝》中关于安妮·博林凭美色秽乱朝纲,到最后被政敌诬陷而被亨利八世以通奸罪忍痛斩首的过程做了细致翔实、入情入理的描述,只是对两人之间的感情做了拔高处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以欺骗和淫乱为基础的爱情必然会丧失很多主流观众。
第二季的最后,创作者用了整整一集的篇幅来讲述安妮·博林被执行死刑的过程,在这个被刻意放大的过程中,蛇蝎美女被还原成一个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普通女子,生的渴望和死的诱惑并存于心。
如果这是一段真情,无论是被自己的情人以判死的方式抛弃,还是被迫以爱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体面和自尊,都是一件令人痛彻心扉的事,而《都铎王朝》确实让人体会到了这种肝肠寸断。
《都铎王朝》经常出现的场景是断头台,伴君如伴虎,是剧中朝臣最基本的状态。
红衣主教沃塞权倾朝野,并且是亨利八世精神教父式的人物,但因为在说服罗马教廷同意解除亨利八世和皇后的婚姻关系上无作为,最终失宠并被逼自尽。
大法官托马斯莫尔是亨利八世的好友,也是著名的《乌托邦》一书的作者,但因反对亨利八世离婚而被送上了断头台,为此亨利八世在事后追悔莫及,嚎啕大哭,表现出冷酷桀骜的外表下难以言说的孤独和脆弱。
托马斯·克伦威尔是亨利八世执政中晚期非常得力的亲信首辅大臣,但因促成了亨利八世与其第四任妻子安妮王后的不和谐婚姻而被斩首。
处死克伦威尔是剧中最血腥的场面之一,因克伦威尔在实施宗教改革时树敌很多,于是有仇家买通关系,安排了一个喝醉酒的刽子手去行刑,结果砍了很多刀才将克伦威尔的头颅砍下……三、暴力图腾:《斯巴达克斯》英文名:Spartacus: Blood and Sand电视台:Starz首播时间:2010年1月22日 Starz电视台原本是个收费的电影台,2008年他们推出了自己的首部原创剧集《撞车》,改编自获奥斯卡最佳电影的同名电影,沿用了原片多人物多线索的叙事方式和种族冲突的主题。
尽管有包括编导保罗哈吉斯在内的原电影制作班底加盟,剧集播出后反响平平,两季后草草收场。
2010年,他们又推出了《斯巴达克斯:血与沙》,终于一雪前耻,大获成功。
对于爆发于公元前72年的斯巴达克斯起义中国人并不陌生,而且由库布里克导演、柯克·道格拉斯主演的同名史诗电影曾在内地上映过。
但《血与沙》的成功,并不在于其在严密的世界观下对历史的细致还原,而是在于无所不用其极的对观众感官的刺激和轰炸,充斥其中的暴力和色情场面似乎在挑战公共媒体对限制级内容接纳程度的极限了。
《血与沙》从故事到影像都十分风格化。
斯巴达克斯的故事其实在第一季中只是一条见首不见尾的隐藏线索,情节主体被改造成了一个单集任务模式下的闯关游戏。
从造型和剪辑风格上说,这是一部TV版的《300》,略显粗劣的CG效果,升格画面中喷薄的血浆,以及镜头对肉欲的迷恋式展示,让该剧更接近于好莱坞B级片的类型模式。
尽管走的是视觉系路线,创作者并没有完全放弃对主题和价值观的探讨。
《血与沙》大部分篇幅看似是角斗士之间浴血搏杀,实际上是高贵者与卑微者的对垒,这种对垒就是一个编织仇恨的过程。
而最终我们看到,当卑微者的利益和尊严被无止境践踏的时候,高贵者实际上是在为自己掘墓,因为卑微者在被逼迫之下所爆发出的的破坏力是惊人的,因为除了痛苦和仇恨,他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
到第13集第一季终了,所有的恩怨都被冤有头债有主地做了集中了断。
当斯巴达克斯带领角斗士奴隶冲出卡普亚城,剧情应该即将进入更接近主人公人生华彩的起义段落,正当人们期待着维苏威火山的炼狱之火再度燃烧时,《斯巴达克斯》的第二季却因为男主角安迪怀特菲尔德身患癌症而被迫搁浅,于是《斯巴达克斯》只好拍摄了个名为《竞技场之神》的前传填补空挡。
这个第一季中已死的卡普亚奴隶主的发迹史,实际上跟斯巴达克斯毫无关系,虽然延续并加重了前作主打暴力和色情的外在风格,但在主题阐述上却毫无建树,只能算是一部蛮荒版的体育格斗片,距离历史剧应有的内涵已经相去甚远。
尽管最终确定原主演已不可能回归,《斯巴达克斯》的第二季仍然是足够值得期待的,在脱离了角斗场这个环境设定之后,剧情将以一种更开放更残酷的方式展开,面临的克拉苏率领的罗马军队的铁蹄,荣誉、生命、信仰、梦想将在这暴烈的战场上幻化出耀眼的命运图腾。
四、邪恶基因:《波吉亚家族》英文名:The Borgias电视台:Showtime 首播时间:2011年4月3日《波吉亚家族》是Showtime接档《都铎王朝》的一部历史剧,而且与《都铎王朝》一样,都采用了以欧洲为主的创作班底。
担任本剧创始人、监制和编剧的是著名爱尔兰电影导演尼尔·乔丹,其代表作包括《哭泣游戏》、《夜访吸血鬼》、《勇敢的人》、《水中仙》等,他导演的讲述爱尔兰共和军创始人生平的电影《迈克尔·柯林斯》曾荣获1996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可以说在历史题材电影创作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出演男主角罗德里格·波吉亚的是63岁的英国国宝级演员杰瑞米·艾恩斯,1990年以《命运的逆转》一片夺得当年的奥斯卡影帝,还出演过《战火浮生》、《烈火情人》、《偷香》、《洛丽塔》等传世名作,他与布鲁斯·威利斯合演的《纽约大劫案》(《虎胆龙威3》)曾作为大片于1995年引进中国,中国观众对他出演的心狠手辣的绅士劫匪西蒙印象应该十分深刻,在《波吉亚家族》中,杰瑞米·艾恩斯延续的就是这一戏路,只是演技更加老辣纯熟。
《波吉亚家族》第一季共耗资4900万美元,由尼尔·乔丹亲自操刀的两小时首播集共吸引了106万观众,取得了Showtime近七年来的最高的首播收视率。
剧集首季播出还未过半,电视台便预定了第二季。
波吉亚家族是个在意大利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家族,他们被称为最早的黑手党家族,但是在谋杀、贪婪、淫乱的种种恶行之上,他们还披了一件宗教的外衣。
《波吉亚家族》的故事是从1492年罗德里格·波吉亚通过大规模贿选而登上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宝座开始的,可以说故事一开始便直指剧集的黑暗核心。
身为一个西班牙望族,在难以服众的形势下靠着金钱铺路执掌教廷后,波吉亚家族开始了残酷的党同伐异,一方面是谋杀和追捕,一方面是联姻和媾和,而所有的这些勾当都是在罗德里格的主使下由家族内部成员主动或被动共同完成的,套用其中的经典台词:“否则要亲人有什么用呢?
”罗德里格的人物性格并不复杂,其行事的准则就是不择手段地个人利益最大化,但铁石心肠的他也并非完全没有温情的一面,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留给了她的小女儿卢克雷齐娅,每当面对天使般的女儿,罗德里格便表现出与其日常行为反差极大的慈父的一面。
当年仅13岁的女儿远嫁到了佩萨罗的司方萨家族之后,罗德里格只能在梦中重温往日温馨的父女时光,醒来后又不免肝肠寸断。
杰瑞米·艾恩斯在塑造这一人物时表现了极强的控制力,并没有渲染其张狂的霸气外露的一面,而是采用相对内敛的方式,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和目光来透露人物内心的杀机,从而造成平静的外表下暗流汹涌的整体威慑感,在这个人物底色下,偶尔的纵欲、咆哮都彰显爆发力。
实际上也正如罗德里格所担心的那样,卢克雷齐娅起初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比她年长一倍的丈夫不懂风月,行止粗暴,在床上几乎是个虐待狂,对这个声名狼藉的家族成员更是充满了鄙视和厌弃。
而且更重要的,这个联姻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在波吉亚家族面临危难时司方萨家族并没有施以援手,最后罗德里格用一种残忍而荒唐的手段羞辱了司方萨并终结了这段失败的婚姻。
关于这个女人的故事其实刚刚开始,历史上的卢克雷齐娅共结过三次婚,有过多个情人,在手段的毒辣上并不逊于其父。
一个圣洁的少女如何一步步蜕变为一个蛇蝎毒妇,将是《波吉亚家族》很引人入胜的一个看点。
在剧中占据家族二号核心人物位置的是罗德里格的长子切泽瑞(真实历史中切泽瑞是家中次子),罗德里格一就任教皇就立刻举贤不避亲地委切泽瑞以枢机主教的重任,教皇的诸多阴谋都是经由他得以实施的。
起初只是个给父亲干脏活的,但随着个人势力的增长和心机的成熟,高大英俊、身手矫健并具有强烈占有欲的切泽瑞就更多地体现出一种令人着迷的邪恶英雄色彩,他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罗德里格去世的1503年,其冰火九重天式的宦海沉浮将成为后续的《波吉亚家族》中最令人唏嘘的命运传奇。
【环球银幕】
The Brogias 的好看之处不同于冰与火那般猎奇,而在于那种文雅又淫乱的气质,像苦行僧一样禁欲,又像色情狂一样放荡。
文艺复兴时期的风貌,信仰与现实的纠缠与自我救赎,类历史的征程都是对现世的解读。
谨以此篇献给人类信仰 尽管我下贱而卑劣,但让我也吻一吻我的上帝身上法衣的衣边吧;尽管与此同时我在追随着魔鬼,然而上帝呀,我到底也是你的儿子,我爱着你,也感受着快乐,没了这欢乐,世界也就失去了基石。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这是马里奥·普佐《波吉亚家族》小说中的开头,这是一部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教会嬗变的历史著作,是一本关于欧洲史上第一个黑手党家族的传奇故事,通过这本小说,我开始真正去了解历史上的Borgia,我发现这个在历史上颇受争议的家族,他们的兴衰不仅仅关乎着15世纪意大利统一事业的走向,更是深刻影响着文艺复兴的发展。
透过这个“毒药世家”,我看到了人性的红与黑,伦理的罪与罚,我看到了人类秉持信仰时的虔诚与忠洁,也看到了他们面对利欲时的狡诈与阴枭。
关于波吉亚家族的介绍总共有三期内容:前两期着重从史实的角度,带大家走进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了解波吉亚家族中重要的历史人物;最后一期则将从影视/著作的角度,进行一些主观性较强的评述。
Roderic Llançol i de Borja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波吉亚家族所身处的历史时代。
当时的意大利由很多个城邦组成,比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热那亚、那不勒斯王国等。
威尼斯控制的地中海贸易以及佛罗伦萨执掌的银行业(由美第奇家族主导),都创造了巨额的财富以支撑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
但各个城邦之间积怨已深,整个意大利富而不强,同时期面临着法国这一主权国家入侵的困扰,一些意大利知识精英开始超越地域局限,产生“泛意大利”思想。
Italy, at tern of 15 Century 伴随着美第奇家族“豪华者”洛伦佐(Lorenzo the Magnificent)以及教皇英诺森八世的过世,罗德里格·波吉亚依靠贿赂获取选票上台,成为了下一任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自此拉开了波吉亚家族统治的帷幕。
Lorenzo the Magnificent 了解了历史背景,接着我么来看看这几位对欧洲政治文明史影响较为深远的波吉亚家族人物。
I. 罗德里格·波吉亚(Rodrigo Borgia)
Rodrigo Borgia 罗德里格的叔叔加里斯都三世在15世纪中期担任教皇一职,在叔叔的权势影响下,罗德里格顺利被任命为枢机,并在此后的四任教皇中屹立不倒。
他在担任枢机期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使得他在前任教皇英诺森八世去世后,顺利通过贩卖的途径当上了下一任教皇,并公然宣布任命自己的儿子凯撒·波吉亚为枢机。
在欧洲历史上,教职人员是不允许按照世俗婚娶的,罗德里格是历史上第一个公开承认自己自私子的教皇,但实际上枢机不一定是教士,罗德里格直到37岁才成为一名教士,而在这之前他就一直担任枢机的职务,自然也是可以生子的。
历史记载上,亚历山大六世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教廷腐败堕落的象征,行为最为放荡和不择手段的教皇,政治上也拥有超出寻常的野心”,这位教皇最擅长的手段便是以上帝之名,通过最纯洁慈祥的话术蒙骗世人,从而行最阴险污秽的统治。
淫乱、奢靡、谋杀、乱伦……都在他的治下横行猖獗。
而倘若我们单独看行政上的业绩,那么亚历山大六世还算是颇有建树。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两国在外掠夺殖民地的矛盾更加尖锐,历史上那条为了缓解两个矛盾而划分的“教皇子午线”,便是由亚历山大六世出面做出的仲裁,其规定该线以西属于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该线东则属于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所以大体上美洲及太平洋各岛属西半部属西班牙;而亚洲、非洲则属东半部 ,归属于葡萄牙。
虽然在后期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对此不满,与西班牙两国签署《托德西拉斯条约》,巴西自此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
但是最初“教皇子午线”的划分,为西葡两国解决海外殖民事务提供了法理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来看看同时期欧洲其他国家发生着什么。
西班牙此时正在经历“再征服”的洗礼,而法国经历了“百年战争”的锤炼,两国此刻都成为了强大的集权国家,随时可以挑战教廷的权威。
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带兵入侵意大利,攻占了那不勒斯。
在战争环境下,亚历山大六世组织意大利城邦、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组成同盟,最终获取了对法战争的胜利。
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
法国“百年战争”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到他对自己儿子——凯撒,军事生涯的支持,在亚历山大六世的资助和支持下,建立起了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教皇国。
关于波吉亚家族的第一期介绍就到此为止啦,下一期我们将继续介绍波吉亚家族的重要历史人物——凯撒·波吉亚以及他的妹妹卢克雷齐娅·波吉亚,这一对欧洲史上乱伦恶之花的代表,身为教皇的子女,多年饱受圣经教谕的二人,手持通往天堂的钥匙,却甘愿堕入罪恶的轮回之门。
伴随着这血肉伦乱之隐,后世赠予凯撒这位蒙面公爵的,还有着弑弟、投毒、谋杀、淫乱、传染病等一系列罪名——阴暗之阀一旦开启,便如洪水般再无法收回,可这阴暗之阀的背后,真的是一双沾满鲜血的残暴无情之手吗?
……
黄,暴,露。
Showtime一点儿也不输于HBO。
曾看过的《性爱大师》《无耻之徒》都是Showtime出品,尺度都蛮大。
昨天在微博上有人说到波吉亚家族——微博现在于我也就这么点儿作用了。
于是就开始搜剧看剧,一口气看了5集。
目前的时间线是这样的。
教皇去世。
现任的枢密院主教们开始争夺位子。
来自西班牙的波吉亚家族的Rodrigo大行贿赂,最终获得了多数票当选新任教皇。
史称亚力山大六世。
有两位红衣主教对此不满。
其中之一的Orsini暗杀不成,反被杀。
另一位Della Rovere开始逃亡,先后去了Naples,Florence和Milan。
目的是联合外部势力,企图推翻新教皇。
在这个过程中躲过多次暗杀。
上述主线故事之外,还有波吉亚家几个孩子的成长。
大儿子Cesera做了红衣主教,小儿子Juan参军,女儿Lucrezia政治联姻嫁去了Sforza家族,婚后受虐待。
几个孩子的母亲与Rodrigo并无婚姻关系,所以只能算是私生子。
Rodrigo此外还有情人。
这样的剧并不要求它完全尊重史实,只要能引起观众对历史的兴趣,就算完成剧的使命了。
比如我在追《都铎王朝》时,上网搜索了那之前之后的各种事件,对白王后,白公主,玫瑰战争,兰彻斯特家族,金雀花王朝等多角度阅读理解,又看了《伊丽莎白一世》,算是有始有终。
虽然这种学习有点儿狼吞虎咽消化不良之感,但提起那段历史,总还是知道些什么。
而看这部《波吉亚家族》也长了不少见识。
年轻时读过《荆棘鸟》,故事的主要矛盾就是教士不能结婚。
而这部剧中,Rodrigo Borgia不仅有孩子,甚至情人可以公然参加女儿的婚礼,并在宴会上坐在教皇的膝上。
通过学习其他评论得知,教士的独身制度是逐步形成的,直到12世纪才形成严格的类似法律一样的东西。
而《荆棘鸟》是20世纪的故事,形势与波吉亚时代自然不同。
再比如教皇登基之前需要检查外生殖器,虽然看到这段时面露邪恶微笑,但这是为什么却是之后上网多方查阅才知道:对于禁欲,东正教与罗马天主教的区别所在。
波吉亚家族统治的三十年恰值文艺复兴,剧中绘画、服装、建筑都很有看头。
马基雅维利在剧中出镜,以前虽久闻其大名,但却是在看这剧之后才了解其人具体的成就、著作等等。
文学、艺术、影视、绘画、音乐,这些,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是没有一点用处的,不会为你赚来哪怕是一角面包。
然而我们仍心向往之沉迷之,是因为这些能给我们的视野另一个维度,给庸常的生活中妆点不一样的烟火。
——不装深沉了,赶紧去看第六集。
“帝国在骄奢中衰亡,城邦靠美德兴旺。
看那骄傲的头颅,被卑微的手斩断。
”乔凡尼·德·美第奇吃了被下毒的葡萄黯然仙去,着实比维托·柯尼昂倒在菜园子里要轰轰烈烈得多。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柯西莫忍住悲伤,励精图治,花了一大半放高利贷赚来的钱来搞文艺,仓廪实而知礼节然也,玩物不丧志。
伟大的洛伦佐将整个意大利文艺复兴推向高潮。
佛罗伦萨不止有Gucci,不止有老桥,不止有圣母百花大教堂、乔托钟楼,不止有皮蒂宫和佛美院等等等等。
浪漫的翡冷翠有着璀璨的乌菲齐美术馆,里面有波提切利、提香、卡拉瓦乔,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还有但丁、美杜莎,大卫雕像甚至都不止一个。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Vice versa。
波吉亚家族恰到好处地粉墨登场,联袂美第奇家族担纲献演Renaissance政治经济文艺多重奏,两大家族一起breaking bad,绝命毒师的老祖宗,老白看到都要恭恭敬敬地敬个礼。
各种毒药用到飞起,最后嫌不过瘾,一不小心还把自己给毒死了。
第一季没多会学了一个大词-Sprezzatura,卢妹在和大哥在晚宴上跳舞时,就提起过这个词,大哥表示这个词不简单。
红衣大主教的爱情翩翩然来了,霸道Cardinal爱上有老公的我,“Liberate me, Eminence,我有罪,我要告解”,“来,你这边请”。
农民艺术家乔托随手画了一个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教皇和我们,都在这个圆里。
-对了,第一任西班牙人教皇是杰叔主演,没错,就是那个电影《洛丽塔》中的大叔,不得不说我很喜欢其国内的译名《一树梨花压海棠》。。。
兄妹骨科~妹妹真的又纯又欲
前半部比较拖沓~~~后半部开始精彩~~~我是为男主才坚持看下去的
铁叔很牛逼啊
布拉格的拍摄地。看了前两集,讲Borgias靠贿赂夺取教皇后的权力斗争,但感觉主角光环浓重,斗争手段常规。190818
演绎得一般
弃
此剧背景是我最爱的文艺复兴,里面有我最爱的铁叔,年轻演员们个个美得跟画的似的,但是看到第三集就忍无可忍地弃了它,可想而知我有多恨这个傻逼编剧。
爛片系列
千万表有纯爱啊
权力总是诱人犯罪!
可以借助了解教皇史
兄妹間的不倫之戀,好悲劇…Borgias家族真是牛啊…
历史改编得一般,凯撒更像个二货而不是马基雅维利赞赏有加的阴谋家,女演员相貌平庸,导演性趣奇特,除了各种英明神武的马基雅维利外,还真没啥可看的。
剧情一坨
在湖南的小路上颠簸着看完了
太好看了。虽然基本上都不认识这些演员,但是都好美好像古时候的人诶诶!!大叔依稀可见年轻时的绝代风华,声音真好听的要昏死过去了!
不错!一个比一个坏
第一季竟然只有9集?害我天天刷 等更新 TAT
正如片头密布的裂纹,这部剧同样也有着无尽的斑疵。一个本可极尽精美的瓷器,却因火候与功底的问题,呈现遮挡不住的颓势,不能不在沉闷中叹一声可惜。
一开始对演员剧情无感,不过还是被制作精良和时代背景吸引。这种一百度就被剧透光的历史剧看时对故事顺延失去新鲜度有种无力感。凯撒哥哥迷倒了多少人!!e1就觉得这哥妹的感情好到会想歪,结果wiki一下全中。黑手党前身家族还真是扭曲,各种乱伦毁三观。看点略少,不过我很少弃剧期待下季矛盾发展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