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嘉丽01没看到结尾,别急着下判断其实开播之前,我对《地狱公使》没抱太大希望。
为什么?
虽然我知道刘亚仁演技好,但是导演延尚昊这几年有点走火入魔。
除了《釜山行》惊艳了亚洲市场之外,之后的无论电影《釜山行2:半岛》,还是电视剧《谤法》,都不怎么行。
《釜山行2》很明显专注飙车一百多分钟。
完全抛弃了《釜山行》里视觉挑战+人性探讨的方向。
《谤法》呢,基本上是专注怪力乱神十二集。
完了还不满足,还拍了部电影继续霍霍韩国的跳大神。
所以,看到《地狱公使》又要整怪力乱神那一套,我就很担心。
导演延尚昊这几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还是《釜山行》其实本身对他而言,就是一个意外的成功?
《地狱公使》看了一集半,我直接裂开了。
(手动黑人问号脸)我到底在看什么?
难道刘亚仁又要拉低姿态给我们来一个《#活着》吗?
看了四集以后,我都震惊了,说好的主角刘亚仁呢?
这是不是史上最短命的主角?
如果不是本着有始有终的原则,如果不是电视剧只有六集,如果不是可以两倍速,我真的不会看到最后一秒。
但是,看完以后,哎一古,打脸了,这个结尾,原来是这样的一盘大棋。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看到了结尾,也跟我一样把之前的吐槽收回去吧。
不服的话,我们来说道说道。
我就从大家吐槽最多的几个点来说明。
02说好的大场面爽剧呢?
回想起来《地狱公使》最初的预告片和各种宣传,给大家的感觉就是要来一场地狱使者和人间大对决。
你肯定跟我一样幻想过,这部剧一定会有很多大场面,展现韩国摄魂怪版黑白无常,是如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跟人类大战三百回合。
人类又是如何为了求生跟大猩猩们展开如《釜山行》般的斗智斗勇。
你肯定也曾幻想过,新真理会一定会有很多神神叨叨的操作,各种高端大气上档次地忽悠大家。
你肯定还幻想过,说不定大boss刘亚仁还会一直酷炫帅到最后。
……这三点,都是预告片带给我们的错觉。
为什么这样?
这就是美国影视剧的套路。
你永远会发现,预告片比正片更精彩,有时候剪得就像另外一部剧。
《地狱公使》就是这样。
什么?
黑猩猩其实就像打手一样?
打完就跑,完全不管真理会把它们当执行工具?
每次出场不到三分钟?
什么?
刘亚仁第三集就死了?
后面三集他就是个传说?
什么?
新真理会动动嘴就利用了大猩猩使者,让电视剧里的韩国人匍匐在脚下?
这不科学啊!
是啊,总之,你在6集正片里看到的,跟你看预告片时的设想,完全不一样,这就是美式套路,以后随着网飞啊、迪士尼啊等各种流媒体在韩国的布局,你会看到更多这种美国式的做法,现在,才刚刚开始。
看懂了这个套路,以后看网飞剧的落差就不会如此之大了。
03为什么男主角刘亚仁才演一半就死了?
把《地狱公使》6集看完以后,其实我觉得,《地狱公使》这6集确实可以分成两季。
刘亚仁活着的前三集为一季。
刘亚仁死后的后三集为一季。
这么划分,在情节完整度和时间线上都是合理的。
前三集讲的是真理会在地狱天使降临之时,是如何借助这件事,建立自己的地位的。
到了第一任议长刘亚仁成功以及死亡以后,结束。
后三集讲的是在第二任议长带领下,真理会是如何霍霍电视剧里的韩国人,以及如何被人们识破伪善面具的。
所以,严格来说,刘亚仁叫做男主角是不合适的。
全剧的绝对主角,其实是金贤珠饰演的律师--闵惠珍。
她才是从头到尾一直在抗争,并且活到最后的人。
所有关键的情节,她都有参与。
她也是全剧最正能量的视角和力量。
但为什么《地狱公使》要官宣刘亚仁就是主角?。
还是我第二点所写的,这就是为了宣传。
毕竟前三集刘亚仁确实有男主角的戏份,他也确实是全剧最大的演技咖。
青龙影帝既然来了,那还不作死地宣传?
这也是我认为导演不把电视剧分成两季的原因。
因为这部电视剧对主题的揭示放在了最后,如果真的分成两季来播,大部分人看到刘亚仁死了,就不会再看了。
因为演技担当死了,世界也被新真理会忽悠了,看剧的小伙伴会觉得导演走火入魔了,弃剧的肯定一大片。
谁还会看后续的故事呢?
所以,本来是两季的两个单元故事,非要借着刘亚仁的演技和名气凑在一起。
不怪大家意见很大。
04这个故事到底在说什么?
很多小伙伴觉得,这部剧很大程度藐视了观众的智商。
放在现实生活是非常不合理的故事。
哪里会有这么傻的民众?
其实,你换一个角度来看,你就明白了。
这部剧,就是一个现代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里,会使用夸大的手法,通过展现不可理喻的部分,来促使人们思考。
这部剧最大的不合理,就是人们太容易被新真理会忽悠了。
首先第一点,那些被宣判要下地狱的人,其实本质上就是意外死亡。
只不过,某个声音(之所以我不称呼它为天使,实在是,剧透人生,这不是天使该干的事啊)提前告诉了他,他在何时死亡。
我们现实生活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意外。
我们和电视剧里的人不同的地方就是,没人给我们看死亡预告片。
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吗?
明天和意外,你不知道哪个先来。
20年来都没找到被预告死亡的人的共同点,其实就是意外。
刘亚仁饰演的角色,新真理会的第一任议长—郑晋守想通了。
这就是意外。
就像撞车,就像疾病,其实是很正常的,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些糟心的事为什么会选择你,这就是命运对人类的无差别攻击。
也是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人生结局。
但是,郑晋守利用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死后世界的恐惧。
从某个方面说,他的目的是好的,他希望人们因为恐惧,而正直地活着。
但是,这个行为实践以后,本质就是以暴制暴,是人类文明的倒退。
人类花了很长时间才形成现代的法律体系、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规则的一系列社会工具。
但是,将他们交给一些号称维护神的旨意的人,这就是倒退。
这是从法治社会倒退回人治。
因为新真理会想怎么解读,就怎么解读,因为人们相信他们读懂了神的意旨,他们变成了神的传话人。
而其实,就连对哈姆雷特的解读,都可以有一千种,三个黑猩猩加一把声音,就统一电视剧里所有人的思维了?
当前三集,人们倒地膜拜时,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膜拜的是什么,他们仅仅是在膜拜恐惧。
新真理会利用了这种恐惧,他们就是精神控制。
然后箭族是他们的手,他们是行为控制。
闵惠珍代表的,是具有自己独立意识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去解读,能看出《地狱公使》是一部特别美式的电视剧。
其实它说的就是人类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对抗。
这是美剧和美式大片最喜欢的题材。
难怪这部电视剧一播出,就比《鱿鱼游戏》更快地登上网飞收视榜首了。
自由和民主任何一个主题,都永远是资本主义社会最畅销的通行证。
明白了这个,我们再来看新真理会笼罩下人们的现况。
坐在电视机前的小伙伴肯定无法理解,箭族那样殴打普通人,jc呢?
zf呢?
国家机器去哪了?
这不合理啊。
这就是电视剧故意营造的荒诞,不是电视剧的bug,也不是降智。
因为导演不可能忽略这么明显的、每个看剧小伙伴都能发现的常识。
只有这个前提越荒诞,寻求自由意志的人,才更显得难能可贵。
所谓欲扬先抑嘛。
就因为人们太过愚昧了,所以我们才会觉得女主角闵惠珍律师的努力是多么艰难,我们才会被被对要救自己婴儿的父母所感动。
父母之爱改变孩子的命运这种事,现实生活也很常有。
因为童年阴影既然能毁掉孩子,那么父母的爱也能塑造孩子,对吧。
电视剧最大的问题,主要就是,为了最终让人类觉醒,让那对父母成了自由的殉道者。
人世间最伟大的父母之爱,帮助人们战胜了命运,洗清了邪恶的控制。
这一点,宗教色彩太过浓厚,进一步证明导演真的对怪力乱神这一套已经深入骨髓地热爱。
其实前面五集半我一直在质疑,还是最后的台词拯救了这部电视剧,“人的世界还是要人自己说了算。
”人类的自由意志,人类自己的抗争最终点燃了星星之火。
整部电视剧的寓意是好的。
为了这个好的寓意,前面霍霍了五集半。
导演还是有强大的功力,才能最后把它圆回来。
本来想看部爽剧,结果让大家看了六集自由意志的教育片。
这就像导演美式思维的投名状。
小伙伴们觉得匪夷所思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像箭族那种在直播里各种煽动的行为,对我们而言,绝对活过一秒,朝阳群众分分钟教你做人。
2021/11/22于香港
首先,我不理解结尾的死而复生,就像不理解鱿鱼游戏的男主染的红头。
如果非要说是为了留悬念给第二部,我表示勉强接受。
上升到故事剧本层面,我不是编剧,我尊重创作。
情节部分我认为没什么好挑剔的,逻辑、所要表达的东西我觉得挺清楚。
看下来的感受:故事节奏有一点慢,打斗场面真的挺抖,演员的表演有那么一点的用力(个人感受),最重要的是随意打人的部分让我特别的气愤(气抖冷)!
邪教、信徒、地狱、审判、罪恶、恐惧、人性……就是这样混杂了很多东西的剧集,要素很多,但不冲突。
我认为还是很不错的,涵盖了很多东西,带来了很多的思考,特别是当你成为少数派的时候,你是否依旧会坚持?
(当然,有时候坚持过头的歧路就不要坚持了)这里的少数派不一定代表正确,同样的多数派也不一定代表正确,这里的歧路是指违法乱纪的路。
你所坚持的真理和正义,会不会有一天也变成邪教?
你所认为的真理和正义是永恒的吗?
到底什么才是真理和正义的准则?
这些都是哲学问题,都是社会学的问题,都是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都是现在的我所回答不了的问题。
但我认为,遵循自己的准则比没有准则盲目跟随要好,就像剧中的人把超自然现象当作神的旨意,两种邪教的狂热信徒用神的旨意随意杀死别人,这真的很愚蠢且懦弱。
保持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多读书,多感受,多讨论,必要时发声,做点有用的事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在网络社会新闻下面,看到最多的评论是什么?
“怎么不杀别人,就杀他?!
” “一定是她穿得过于暴露才被人盯上的!
” “他家这么倒霉是因为某某克夫(妻)!
” “他开好车一定装13来着,活该被砸!
”诸如此类。
被害者有罪论。
甚至家人,都被连坐,冠以罪名。
《地狱公使》第四集开始,送给全世界,一个完美受害者,刚出生三天的新生儿。
我能理解给本片打底分的观众,因为你们是抱着来看丧尸大爽片的初衷来观看本片的。
你们根本没有看懂。
一开始,我以为是丧尸奇幻片,后来,我以为邪教片。
都不对,这部剧讲的是人的故事。
这是政治惊悚片。
宗教与蛊惑,流量与洗脑,人类从众心理,趋利避害。
我们是多么害怕与众不同的动物族群啊。
这是刘亚仁今年最棒的片子,质疑他只活到第三集的,这是群像戏,没有绝对主角。
我给8.5分。
再次为韩国编剧的水平和奈飞摇旗呐喊。
期待第二部。
同类型的片子,我推荐也是今年大热的《恶魔法官》。
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后者更加爽片化,戏剧冲突更大一些。
实话说看完真觉得这个剧荒诞至极,完全get不到这样的设定到底是为了嘛,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刚好最新买了岳麓书社新出版的聊斋,看到蒲松龄先生写聊斋的自志,里面蒲先生对自己身世遭遇,自己写聊斋中的各种离奇故事,对世界因果的反思让我对此剧有了新的思考,原文是“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
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长达一生对仕途的追寻而无果,让找不到原因的蒲先生对自己的身世因果报应起了怀疑的心思,这很好理解当我们对现实的不幸在从此生找不到原因的,就会退而求其次的以为是前世有因今生有果,而最让我和本剧联系在一起的是“藩溷之花”。
虽然蒲先生是想让世人相信因果,但只看“藩溷之花”的出处,因果到底存不存在其实很难定论。
《梁书·范缜传》:“缜在齐世尝侍竟陵王子良。
子良精信释佛,而缜盛称无佛。
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
何得有贫贱?
’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
’”同一棵树的千万朵花,风一吹有的落在了富贵人家的座垫上,也有飘到人家厕所里的,同样的因却有不同的果,喜马拉雅上的一片云,落下的雨山这边的就进入了印度洋, 山那边的就进入了太平洋,同源不同命,如何就说这是因果导致呢?
近期又听同事说孩子一个挺好的同学,得了白血病几周时间人就没了,一直感叹那么好的一个孩子,怎么说没了就没了呢,让我脑海中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些年离开的那些熟人,他们又有什么大罪呢,但不是被车祸就是被病魔带走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生命的逝去和剧中那些被判死刑的人何其相似。
此剧的很多人都是没有大罪,就像是飘落在厕所旁的那些花瓣,被告知生命即将终止,不仅终止还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还会被教会强行贴上是罪无可恕的人渣,连带着家人也抬不起头,被牢牢定死在受害者有罪论的十字架上,无法翻身。
就是用三头大黑扮演地狱公使的角色,人类无法解释超自然的现象,实现这样荒诞设定的探讨研究,一群角色不同,目的不同的人纷纷踏上舞台,开始属于自己的表演。
这样对人生无偿的探讨,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课题,但不得不说剧拍的是真的很拉,尤其是这三头黑鬼,一生黑,洗不白。
如果韩国没有黑白无常这样公认的人物传承,也请不要用三头黑鬼执行这样的任务,而且是三头毫无感情毫无判断力,一味的出场就是用凶残的手段折磨无辜的人,而且前期我是真的没看出来律师是主角,我以为是警察,再不济是邪教的首领,诶!
谁知道演了一半一个消失一个挂了,律师是九死一生,只能躲在背后处理这些事情,最终也没有在我期待中破解那三个黑鬼是怎么回事,怎样拯救这三个黑鬼手下的无辜人,让我看剧的时候把目标就搞错了,看不到我想看的,我所期待的没有得到解决,这样就让结局中父母的爱拯救了无辜的婴儿,也像儿戏一样不能得到我的认可,有些我明明痛的是脑袋,结果在屁股上抓了一把,完全不知道导演在讲什么样的故事一样,太难受了。
尝试用刚读完的唐诺新书来看这部剧。
司汤达在《帕尔马修道院》里有个比喻:“政治,在一部文学作品里,就像是音乐会中的一声枪响。
”你不可以假装没听见,但也不可中止音乐会而逃窜。
你要怎么做?
除了暴力虐杀太多太重复,全剧几乎惊喜不断。
夏多布里昂说:一般我们以为的法国精神是“自由、平等、博爱”,但实际巴黎街头墙上写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或者死”。
由此你可以领会到人们究竟在争取什么。
接下来还是夏多布里昂:“当人们还没准备好的时候,争取时间是一门伟大的艺术。
”你为闵惠珍律师捏的汗,都没白流。
接着点评“新真理教”:“他从一个庸人变成要人,从要人变成傻子,从傻子变成笑柄。
”而如果拿林芙美子的话来指着剧情骂,就正是《放浪记》里面那句“神啊,你这个畜生。
”她还有一句话可以叩问:“人到底是什么?
到底应该怎么做人?
”最后我们借房龙的话抱怨一下本剧尚未有第二季的状况:“这本书有开头,但结尾在哪里?
”
刚开始看这部剧的时候,我疑惑地狱公使出现的原因,结果一直到6集全部看完都没有解释。
但是看完以后就知道,地狱公使出现的原因并不重要,就如同片中所提到的,这就是一场普通的灾难,就好像一场地震,一次瘟疫,就是天灾人祸,地狱公使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赋予它的意义,就好像艾滋病,本身只是一种免疫系统的疾病,但是人们却把这种病和其他东西联系在了一起,得出了可怕的结果,艾滋病人被歧视,被暴力对待,因为在人们看来,就是因为这些人做错了事所以才会得这种病。
何为善恶?
善恶之间的界线如何界定?
偷食物是善是恶?
如果偷食物是为了救活一个快要饿死的孩子是善是恶?
如果偷食物救活一个孩子,却导致其他孩子的死亡是善是恶?
这个世界并不存在一个清晰的界线去划分善恶,而所谓的善和恶,只是人们藉由自身的喜好去判定的结果罢了。
作为一个宗教学专业的学生,我非常非常喜欢这部剧。
看到豆瓣7.6的分数,我不是很能理解,我甚至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脑残剧看多了导致审美下降。
但是在经过一番理智地自我探讨之后,我仍然认为这是一部好剧,一部如果中国也能拍同样题材我会激动不已的那种类型的剧。
我看到评论区有些人在质疑宗教元素掺杂后的剧的立意,我看到他们对宗教题材的不屑一顾。
对此我只能深表痛心。
理性固然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精神上的需求永远是与人相伴的,当然这种需求不一定是要以宗教的形式呈现出来,但是却一定会从宗教中吸取营养,而衍生出来。
这部剧更多地能为我们带来对宗教的反思,何以一个社会会兴起一个宗教,它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它发展的过程会经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背后代表了什么?
这又给了我们这个社会什么样的启示?我觉得以上都是这部剧可以带给我们思考的地方。
对我来说,一部好剧的标准就是让你看的时候心情澎湃不已,看完之后也能够令我们久久深思,而不是激动一时之后就自然而然地就能将其抛诸脑后。
真正的好剧,是不会让你轻而易举就能放下的。
而这部剧,对我来说,就是一部这样的好剧。
地狱公使 第一季 (2021)6.82021 / 韩国 / 恐怖 奇幻 / 延尚昊 / 刘亚仁 金贤珠
《地狱公使》里所有的恶行和罪行只会在人间出现,所有的善行和反抗也只会在人间出现。
真应了窦唯的“地狱天堂皆在人间”《地狱公使》里人被大猩猩杀了以后得死状我觉得很正常。
编剧很厉害,知道人可以接受死亡但是接受不了自己经历死亡和被火化的画面,神传达的是人都要下地狱,人用地狱臆想出了天堂是存在的。
剧里人的无知带来恐惧,恐惧被聪明的坏人成立的组织、宗教所利用,让人们相信下地狱和那样死亡的人是因为有罪而不是因为死亡本身就是无常的会在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降临。
剧里的人都是在执行正义时不伤害到自己时才会去实现,警察逃避了,律师能站出来或许是因为母亲死亡了或许是没有需要被法律制裁的罪行。
最后孩子没有死亡父母代替他死了如果有第二部或许是孩子被当成神迹来创造新的宗教或组织,也会引发富贵权势阶层的人来逃避平等的死亡很真实。
最后那个死人复活可能就是在说富有的人随时可以“复活”或者世界正常了不再是地狱了。
最后当很多人看到父母为了保护孩子而死,律师去保护孩子大家都上去帮忙让她们可以逃走,当一个人开始公开质疑邪恶时会有另一个出现直到破灭,警察给那个祭司拷上手铐是因为大家的反抗唤醒了他身为执法者的责任,他本身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如果大众要求执法者必须公正就会公正,如果大众被那些用无知、恐惧创造的宗教、组织利用执法者就是邪恶的。
郑晋守说的话让我想到了进击的巨人埃尔文和冲向吉克的士兵们说的话。
这剧让我想到了死神来了、进击的巨人、偶滴神啊。
棒子这几年真的是被宗教入侵的太深,居然能把欧美对中世纪宗教的恐惧记忆复刻到如此,话又说回来,没有现实中的邪教群魔乱舞,也很难激发这种创作,这也算是韩国去掉儒教一统路线,走欧美的宗教路线的一种补课。
想想欧美宗教改革都是十六世纪的玩意了,欧美都思考烂了都。
也就搁这个忘了儒家怎么立心,又没欧美宗俗共识的地方,这种题材才算个现实需要了。
看完就是打心眼里佩服,玩这种高概念还能有这样的完成度,只能说希望韩国的影视创作者在国际资本加持下多搞些好东西出来,以及再次艳羡人家那些做观众的啊。
剧集用了一种“非西方”的方式来呈现与讨论恶与正义,前几集警察与教主对比很耐人寻味,教主离开了,却用他的恐惧扭曲了世界,警察留下了,却只能成为那个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他后面没有出现,因为不需要了,他不过是新世界的一个背景而已,故事一直跟着女律师,因为她才是未来。
可以解读的点很多,比如人类究竟可以打着看似“正义”的幌子,疯狂邪恶到什么地步?
有多少虚伪的谎言,都会带着义正严辞的口吻?
比如人对于不理解的事物,必须要赋予其意义,正因为个体无法独自面对恐惧,专而拥抱一个共同体,用集体的恶来隐藏自己。
其实也有在影射极权,比如铁拳即使那么随机,也锤不醒那些装睡的人。
包括互联网时代对个体的冒犯与侵犯,都变得轻而易举。
你可以看到,社会秩序是如此地脆弱,人性那么容易被摧毁。
或许文艺作品最大的价值,就是快速地找到摧毁人的方式,通过为你展示非常态下的人性变化,帮助你在常态下更敏锐地感知捕捉更多的体验。
咱亚仁的表演,那是没话说,那种眼神里的空洞和恐惧,完全和其他演员不在一个层次。
这导演似乎一拿到高预算就完全不懂得该怎么讲故事了,全剧开篇第一场戏其实相当失败,直接让悬念感大打折扣。对社会反应的描绘也很粗糙,缺乏足够的细节让人相信这一切。角色大多数时候都没采取什么有效行动推进情节,更像是智商不在线。
三猩地使降临人间
……
这不比《鱿鱼游戏》香多了?焦尸联展,片头动画的设计就值得点赞。漫画般的末世感,虚虚实实的悬疑感,对新兴宗教蛊惑人心手法的刻画入木三分,就连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也很严谨完整。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神权的政治寓言故事。期待下一季。
看完,降一星。刘亚仁的表演的确为这片增色许多。故事大结构是《七宗罪》+《人类之子》,前半程神叨刘亚仁翻转给力,后半程女主仿佛My Name上身,武戏强推剧情推进。总体来讲后半程有佳句无佳章,没太撑起来。开分7.0,比《鱿鱼游戏》低那么多还是不服,感觉是非受众流量来得太多,接不住。
节奏紧凑,一季拍出了两季的感觉…并不是停留在邪教这个概念。所有用意识形态包装自己的集团、组织不都是一个意思吗?荒谬可笑,又那么真实。要知道,宣传这个词诞生之初就有选择性,选择性让你看到想让你看到的。最后一个镜头的彩蛋厉害了。
实在是太血腥了,尤其前三集,超乎想象的血腥和暴力,大过年的看这个真的有点晦气。不过后三集倒是有点深度的样子,还蛮值得深思咀嚼的。虽然始终没明白那个地狱场景到底咋回事,到底什么是神的旨意。
最基本的逻辑。如果一个社会里一帮最虔诚地认为“作恶会被地狱惩罚”,那他们会拿着棍子到处打人?什么逻辑?我就问你什么逻辑?
妈的最烦虚假宣传
围观行刑现场不错,政治隐喻不错,就看这个神是克苏鲁,还是天帝。
韩国奈飞剧果然已经打通任督二脉,连这种寓言式人性探讨剧,都可以批量生产了。虽然剧情禁不起推敲,邪教也些许脸谱化,但故事清晰引人入胜。以及,大家的日常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到处都是利用大势或者超自然现象给人洗脑,来实现自己权、利私欲的人,比如职场。最后一集,走势实在有些狗血,不得不连连发出:啊?嗯?啊,这!的感叹。
極端情況下人類習慣性的尋求解釋與庇護被有心人利用從而形成群體效應的一個寓言,哪怕是當做寓言忽略了所有背景設定下邏輯常識的不合理,故事,效果,諷刺也比其他同類作品差的多(看到有人說海報的劉亞仁看成了張鈞若,一下子想通了怪不得總覺得張鈞若眼熟來著)
宏大世界观与剧情场景不匹配;前三集与后三集严重脱节。社会体系,教会和箭簇组织几乎没有展现,重复聚焦直播暴力击杀。每次三猩出现,虐打加热时间很赶,撑过两分钟就出bug,且只敢杀平民,后期low到杀小女孩和婴儿。怀疑三猩是美军、大统领和财阀圈养的喽啰。
第三集的转折出来之后发现是cult simulator还挺期待的,可惜整体的节奏和呈现还是差点意思,比如直播的片段真的不用整那么多篇幅啊。
比鱿鱼游戏好看一点。有讲大道理的野心,但故事配不上主题。也有些亮点,刘亚仁被极刑火烧是神来之笔,整个社会氛围之下,子女揭发父母,似曾相识。
我一直在疑惑,到底是谁在一直给延尚昊不停地投资大制作,半岛就让我味如嚼屎了,地狱跟半岛半斤八两。有的灵光一闪的想法,如果还没有完整的思考完也可以不用拍出来的,这都是啥啊,剧情单薄的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一星给结尾的死灰复燃悬念设置,一星给至少还愿意探讨一下宗教影响下的人性与正义考验吧。对刘亚仁很气愤,这剧本你都接吗?
第一集看到箭镞出来以后就跳到最后一集,因为看剧透而心里有底,试看到那就发现自己真的不喜欢这个故事的大纲设定
以为是奇幻剧,结果引发了关于信仰的思考,再一次感叹当代国产剧的思维层次。
用极猎奇的方式讲了一个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
一旦把它当作政治惊悚来看,解读空间就上了一个新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