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色调通篇过暗,无法显现细节信息,看得相当辛苦,最近观影的大致都有这个问题;2.故事安排的女主角不立体但是却安排了重度人性光辉,末日环境呢,这是不符合逻辑的一个角色;3.先不说政府组织,世界组织全军覆没了吗?
没人愿意积极求助,哪怕听听广播也好啊,就比行尸走肉都要丧啊这帮人,无语;4.小场景调度,只是群演多,但说到底是限定范围的拍摄组,说花了200亿,就很……;5.男主每次都在重要关头捍卫了团队的利益,杠精们当然可以杠,但无论你我,关键时刻都未必能做这个领头羊,所以男主是有人性弧光的,很隐蔽而已。
本不怎么写影评,但是在看了一些捍卫圣母的评论婊就觉得,一旦发生这些事,他们(她们)就是那个天天圣母可是又要占用资源的人,觉得有必要让这类人现形。
22世纪了,大家都厌恶了看你们那副既要又要的嘴脸
《混凝土乌托邦》 第44届韩国电影青龙奖的最佳男主角李秉宪主演的《混凝土乌托邦》,李秉宪被誉为韩国最完美的男人,确实以一人之力撑起了整部电影。
以末日题材讲述一个城市末日寓言。
在现实社会的秩序混乱之际,人群中会立马回到秩序混乱状态的战时管制状态,秩序由绝军队与暴力来接管,经济秩序立马崩溃,进入计划经济,物资配给制的生活状态,就如电影海报一般,立马就会秩序重组生成新的权利意志的系统及核心人物。
可以与刚刚过去的疫情生活相联系一下,温暖的,干净的,有秩序的,善意的,便利的,物质生活充裕的城市生活是多么脆弱,又是多么短暂的。
还原小说《蝇王》的故事内容,一方面或是表现韩国在当今全球的身份秩序感,韩国与以色列所身处的全球政治环境中身份,所以全民服兵役。
而身处在目前的全球地缘政治的秩序里,韩国与以色列作为小国,在各个领域都爆发出了很大的国际竞争力。
或许可以电影中看一下当今全球地缘政治矛盾冲突中的各方利益的角逐,核心都是为了求生存而已。
虽然都说女主白莲花…但是为啥不能允许这样的人存在呢,只是一般这种极端理想主义的人被放在女主的位置上是“不合适的”,但是你能说就没这种人吗?
可能她就是被保护得很好,就是这么圣母,因为她看不到真实的艰难残忍的时候,想当然觉得人不能那么没有人性,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俯视别人,旁观看着多少有点烦人,但这其实没啥不合理的,所以后面当她真的看到真实和暴力的时候,这个暴力伤及她真正关心的人的时候,她才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资格活下去,才是她的开始吧。
李秉宪肯定是最丰满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好和坏,顺着被“推到那儿了”,那索性就随着别人喂到嘴边的饭咽了下去,人性的自私贪婪,忘乎所以,又还有一些良知的挣扎和怯懦而生出卑鄙的时刻,演得真好。
朴俊叙的角色其实我觉得也没有很糟糕,就是一个向往温暖生活的普通人,缺乏主见但也善良,关键时刻会更在乎自己而显得有点自私,一边怀疑自己一边又说服自己显得摇摆不定。
电影毕竟篇幅有限,对人性只能做浅层讨论,不然人性之复杂能是2小时能说清的吗?
能引起一些思考就不错了。
“听说公寓的人都把外面的人抓来吃”。
北韩:勿cue谢谢感觉好看的电影越来越少嘞,没啥尿点就很可以了hhh
这个电影有个续集。
女主和同伴们努力的活着。
努力觅食,总是食不饱腹。
有次饿晕了,被几个歹徒轮了。
也不知道是谁。
后来,为了吃饭,色诱了几个蟑螂。
后来,争抢东西,失手砍死了几个女娃娃。
后来,女主由柔弱变坚强,历经艰辛,翻山越岭,终于来到圣地,就是人称世外桃源的一栋公寓。
从此,女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末世背景下的人性挣扎,是生存还是毁灭?
这种类型与题材本是是西方及好莱坞轻车熟路的,早已不新鲜了。
但是亚洲地区却很少触及,所以韩国能拍出来观感还是很惊喜的。
韩国电影这几年屡屡被中国网友表扬不吝赞美之词,什么好敢揭露社会阴暗啦!
好敢讽刺政府啦!
等等。
但我倒觉得,韩国这几年为了文化输出,频频模仿西方或直接模仿美式好莱坞,往往批着华丽特效与宏大场面的外皮,骨子里则是西方的普世价值观。
而这部科幻末世片,充其量也就二流水平,思想内核上还是跳不出韩式家庭情感那一套模板,只不过少了韩剧中光鲜靓丽的帅哥美女们不明显而已。
导演既想探讨西方式的末世人性挣扎,又脱离不了韩国社会的儒化现实,而且对女性的恶意与鄙视在女性角色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是女主的人设自带圣母光环本没有错,但在以男人主外女人主内社会群体中,大谈什么包容博爱众生平等,那不是在说梦吗!
你连吃的食物用的卫生纸都是一帮老爷们在外博命找来的,还谈什么同情外来者?
还有妇女会会长,一个极具谄媚的女性形像。
有好处的时候那就是金代表万岁,自己儿子死了就骂金代表!
真是放下饭碗就骂娘啊!
还有后半段出现的妹子冒似是揭露金代表的女英雄,可是被秒杀的太容易,气氛烘托的像是一只蚂蚁被踩死一样,气场完全被金代表拿捏。
导演到底在塑造谁是英雄啊?
还有说人长短的长舌妇等等把女性身上的缺点全方位展现。
而一小撮收留外来者的都是些什么人?
患有肾炎的长毛小哥、老大爷大妈这些都是连自己温饱都保证不了的人,还同情外来者?
这不是导演在骂他们妇人之仁?
最后本来在金代表组织防御“外敌”来袭时,小妹与女主非要挑这个时候来揭露所谓反派杀人犯金代表,导致阵脚大乱被“外敌”攻破公寓,死伤者甚众,大家前期辛苦构建的小天堂一瞬间土崩瓦解。
最后女主老公死了,金代表也死了,女主遇到能接纳外来者的“同志”群体。
她是幸运的。
人性本恶,我很难想像这个世界没有法律制约,人性会恶到什么地步!!
在毁灭性战争或重大灾难之后,人类秩序破灭,陷入无政府状态下仅靠个人道德操守能行吗?
虽然我也希望善意多些,但是面临生存下去的本能,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为自己,为亲人,为朋友,最后有余力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会帮别人。
女主老公他不是坏人,只是个想过好小日子的小男人,为了老婆能吃饱穿暖去干脏事不能用传统道德观去苛责。
而女主从头到尾就是个被宠坏的小女人,她无法体会食物是多么辛苦弄来,她只想着能多救一个外来者,真的是现实版“何不食肉糜”啊。
金代表是坏人吗?
我想就算不在末世中也算不上,他只是一时气愤冲动杀了人,他不是丧心病狂的人,他也向往家庭生活,他没杀死被害人痴呆的母亲就是证明。
而且导演并不想把他塑造成反派,反而呈现了极具疯批魅力的领导力、凝聚力及执行力,最后一死的镜头也极像一位英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看着导演一张典型韩国小年轻的脸,唉!
还是太年轻了。
功力不够哇,本片想探讨些什么又没真正的探讨什么,那到底是生存还是毁灭呢?
我想导演自己都不明白。
只模仿了好莱坞的皮却不得其髓的一部二流作品,却没想到在豆瓣一石激起千层浪,让这么多豆友急赤白脸的争论,我说看个片何必呢
乌托邦社会的特征是高度的道德标准、公平的社会结构、合理的经济分配以及充足的资源,巨大的灾难发生后,出租车司机金煐卓所带领的皇宫公寓业主所实行的措施就希望建立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在内外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资源统一分配,业主报团取暖,上下共渡难关,但具体实施时走到了反乌托邦的土崩瓦解:1、阶层分化: 因为食物和住房等资源短缺, 皇宫公寓业主把外来人员通过暴力赶走,造成被赶走的阶层要么冻饿而死,要么形成反抗的力量,埋下了未来残暴杀戮的隐患。
2、权力集中:金煐卓虽然是大家民主选举出来的,但自己是外来人员的真相让他寝食难安,自己的权力合法性不稳固,所以对掌握真相的女邻居文慧媛实施打压,在真相被揭露时恼羞成怒杀死吹哨人文慧媛。
对内部进行肃反,发现朱慏和在接济外来人时揪出隐藏的蟑螂(外来人),这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打压如出一辙,从而稳固自己的权力,同时对资助人进行公开批斗,利用恐惧的威力让队伍纯洁化。
3、资源掠夺:资源匮乏,对外掠夺是最佳的生存方式,暴力杀死超市占据者,获得枪支,成为维持自己权力的有利工具。
对攻击自己队伍的外来人员逐一击杀,伤敌的同时也伤己,对外埋下复仇的种子,对内形成对自己权力的质疑与暴动。
4、自由压制: 集体利益和社会公平的名义下,压制了个人自由和创新,生存下来有很多方法,但皇宫公寓好像只有一条掠夺资源的路径。
5、资源分配:资源平均分配表面看似公平,但这种结果平等的行为没有考虑人性的贪婪与妒忌,而真正把外来人引进来进行杀戮掠夺的正是那个抱怨分配不公平的大哥,平均主义不仅豢养懒汉,更是滋生仇恨的土壤。
靠暴力建立起来的社会终将被暴力反噬,皇宫公寓和金煐卓倒在了更暴力的铁蹄之下,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一个持续的乌托邦社会都没有建立,反而打着乌托邦的旗号,人类建立了无数的反乌托邦的极左和极右社会在不断吞噬着生命。
反观女主朱慏和与金煐卓的价值观完全不同,她心地善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在资源紧缺下,与人分享资源看似零和游戏、资源越分越少,但不要忽视人的潜能,人也是创造资源的动力来源,分工协作更是人与人创造财富的法宝,在那个极端的灾难环境下,恢复法治,维护正义,分散自治,人越多越有创造力,有会修或制造电台积极向外联络寻找新的生存空间的,有会种植尽快保留种子进行土地开垦或箱土栽培的,有会饲养猪狗牛羊发展畜牧繁殖的,当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将劳动成果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换,这不就是人类文明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模型嘛?
遗憾看到豆瓣影评这么多说女主是所谓的圣母婊,这是什么样的价值观?
强奸犯强奸妇女,都来指责妇女穿衣太少?
而对邪恶的制造者只口不提?
这个社会是需要正义和良知的,滥杀无辜、强权暴力、阶级压迫、隐瞒真相、侵略掠夺、人性摧残、自由压制不是人类文明所倡导的!
本片是一部看似灾难片,勉强算科幻片,骨子里还是韩式剧情片。
剧情讲述的是由于大地震,首尔一夜之间变成废墟。
所有的建筑都已倒塌,只有皇宫公寓依然耸立。
剧情背景是在冬天,公寓外的群众想要进入到公寓里维系生存,公寓的居民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则驱逐外人,双方对立的故事。
李秉宪的角色是因发生地震后,积极救火而被选为公寓的居民代表。
朴叙俊和朴宝英饰演的是公寓里的一对小夫妻。
本片是由漫画改编,并且整体剧情完全围绕着公寓发生,基本不涉及经济或政府元素。
整体都是平民百姓的故事,所以整体上世界观以及灾难背景还是很容易让观众代入的。
但是一部正经的韩国剧情片怎么能不影射财阀,政府,阶级对立呢?
没有阶级对立, 韩影就创造阶级对立。
即便大家都是平民百姓,在大地震过后,也被分为两种人:公寓内的居民和公寓外的外部人员,也被公寓居民称为“蟑螂”片子里对于公寓也有一个有趣的设定。
这座公寓是老式公寓,平时是被周边住新型公寓的人瞧不起的。
而灾难过后,想要寻求帮助的外部人员正是那些新型公寓的住户们。
没错,即使住个公寓,在韩国也有鄙视圈。
在灾难过后,新老公寓住户们的地位发生了大对换。
同时也为了老公寓的住户不接受新公寓居民埋下了伏笔。
灾难过后,李秉宪作为居民代表喊出了口号“公寓属于居民”。
带领着居民们以强硬态度驱逐外部人员。
朴宝英作为“救援派”,最开始就收留了一对母子,提出想办法和外部居民共存。
朴宝英的丈夫,朴叙俊则是在跟着李秉宪确保生存和听老婆的话救助外人两者之间不断徘徊。
以上是剧情和人物设定,但究竟拍成什么样呢?
========================剧透预警=============================答:就那样吧整部电影看下来,惊悚的地方毫无紧张感,煽情的地方感情顶不上去。
观众都看出来了,电影想拍人性挣扎,但没拍出来啊。。
剧情并没有惊喜,大家都能猜到接下来会演什么了。
用已经在观众脑子里的东西,怎么能给观众震撼呢?
问题有很多原因。
首先是剧本,虽然一般,但整体设定和故事走向其实是没大问题的。
但怎么就没有一丝紧张感呢?
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主演李秉宪。
首先,李秉宪是这部电影里最大的咖。
第二,李秉宪自己的公司BH是这部电影的共同制作公司。
又出人,又出钱的。
可以这么说吧,这部电影估计是李秉宪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了。
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李秉宪的角色太“强”了。
剧情上,李秉宪的角色基本处于无敌状态。
李秉宪是主角,也是大反派。
正常来说,一般的电影剧情是反派雄霸天下,小人物主角忍辱负重,用大爱带领着人民,最终成为屠龙勇士。
但在这部电影中,李秉宪是主角啊。
小人物真的就是个小人物,被李秉宪全方位碾压,毫无还手之力。
而且紧张感的来源是需要观众代入主人公的角色,在主人公面对困难危机时而产生。
在这部电影中,让观众去代入谁呢?
这个是角色设定的问题。
电影需要一个有魅力的反派,也需要一个有充分魅力打败反派的英雄。
但由于咖位问题,造成主角英雄的缺失。
演技上,李秉宪全方位碾压方圆10米内的演员。
他是一点儿都没收啊。
屠杀式演技。
结果造成观感就是割裂感很严重。
李秉宪一个人的感情和周围演员,对手演员都不在一个频率,不是一个画风。
这点也就是造成,几乎所有人看完电影都说,李秉宪的演技是这部电影很大的看点的原因。
确实是很大的看点,因为他演得就只让你看到他一个人。
就像是别的演员还只是在扮演个剧情杀,李秉宪自己一个人在旁边演了一部《康熙王朝》而且有一点,在电影中后期,李秉宪作为大BOSS,碾压式演技也符合角色设定。
但在电影初期,还没进化成大BOSS的时候,他就开始演技屠杀了。
这点我在观影的时候,有感到非常违和。
演得确实是好,但是演得别的演员都接不住。
真的就是一部好电影吗?
然后说说朴叙俊。
他本来应该是那个小人物英雄,但荣获本片最佳脚演技奖。
英雄让他演成个傻子。
不是说角色是傻乎乎的,而是他的演技让这个角色毫无魅力可言。
在同一场镜头里,感情前后都是割裂的。
和朴宝英CP感为零。
你们演的是一对夫妻啊。。。
更别说他所有的和李秉宪的对手戏。
演技差了一个次元。
李秉宪是一点的都不照顾,朴叙俊也是一点也没硬起来。
朴叙俊这个角色是生存和道德两边都想照顾到,对自己身份和坚持的挣扎,其实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的。
但是啊...朴叙俊本来应该是屠龙勇士,我在电影院看到他出来的镜头,都不自禁想要按快进。
在影片中部,到了朴叙俊开始黑化和后面变身屠龙的片段了。
这个感情转变真的是比火山石还要粗糙,毫无细腻可言。
他真的是浪漫喜剧演得多了,演技已经套路化,也没有进步。
还是回去演电视剧吧,大荧幕上看着他的眼睛,真的是太干太死了。
朴宝英。
美女不容易。
剧情和人物设定,对她这个角色其实设定得很脸谱化。
典型的圣母角色。
和朴叙俊演对手戏的时候,还要配合着对方的节奏。
(与李秉宪鲜明对比)能看出来朴宝英的演技也是比朴叙俊好得多。
在电影中,明明朴宝英的角色比朴叙俊更单薄,也没有朴叙俊的篇幅交代人物背景。
但演得就是比朴叙俊更像一个人,更活。
在朴宝英终于不需要配合朴叙俊,和李秉宪对戏的时候。
朴宝英接住了!
演技是和朴叙俊对戏的Another Level。
这才是电影级的演技。
我是来看电影的!
只可惜剧本不给朴宝英太多的发挥空间。
剧本对女性角色都很脸谱化,只有男性角色有心理挣扎。
剧情基本集中在男性角色身上。
以至于最后到了该煽情的地方了。
呃。。
我作为观众,心里是没有一丝波澜。
朴宝英演技好,也架不住剧情不给戏啊。。
总体来说7.5分吧无功无过的电影。
但也算是全程无尿点(或者朴叙俊出来的地方 可以快去快回?
)。
本片最大看点是李秉宪的演技,然后是朴宝英的稳定输出。
剧情和特效方面,没有什么惊喜。
整体也算值得一看。
近几年来较为少见的灾难题材电影,朴叙俊和朴宝英真的是好搭,朴宝英的气质太温柔了,适合这类角色。
灾难后唯一一栋幸存的公寓,变成了媲美天堂的地方,生存面前能把人性表露的更真实,真的很可怕!
公寓的业主为了自己活下去,将公寓当成了皇宫,自己是皇亲贵族,外面的人都是平民,不能与自己共享资源,视生命如草芥、争夺资源,自己还在里面摆宴席唱歌,宛如天上人间。
李秉宪这个角色太可怕了,逆境面前还有着称王之心,杀了房屋主人后冒充他和业主们一起生活,最后被揭穿后恼羞成怒把邻居小姑娘推下深渊。
第2091部2023年,剧情灾难惊悚电影《混凝土乌托邦 | 콘크리트 유토피아》先吐槽一下,我是被科幻标签吸引来的,然后,显然是被坑了,哪里科幻了?
是大片大片的公寓?
还是大地震?
后面完全只是剧情电影。
哪里科幻了?
人物上,就看李秉宪一人撑着了。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了,太辛苦了)夫妻两个的男人刻画的乱七八糟,不知道什么意思。
女的虽然被诟病圣母一些,但是毕竟也是没受灾没怎么吃苦,还能忍。
其实如果最后她选择去死,那才是好结局。
如果说她还有什么希望,比如还有孩子什么的。。
甚至说戏剧一点拍成罗密欧也朱丽叶的剧情,我觉得都会比现在的结局强。
现在就是她真的有种没事闲的,坑死所有人的感觉。
对于灾后世界的题材,那可太多了,如果不拍出一点新鲜东西,真的看不下去。
确实能拍的都拍烂了,讽刺的点也不够尖锐,矛盾的也没激发起来,最后的高潮莫名其妙。
从外面回来的女孩举报的动机是什么?
不是外面是地狱吗?
那结尾的一片祥和又是什么。。
看不懂啊,看不懂。
这个类型,如果说真算科幻的,我心目中唯一真神就是【迷雾】这个还是算了吧。
--我是水泥的分界线推荐指数:两星半,现实已经非常魔幻了,电影就不要拍的如此保守了。
他是一个身份造假,真实身份甚至是一个敌对阵营的家伙他是一个道德水准极差,为了利益可以毫无底线的怪物他是一个擅长使用暴力、擅长用洗脑手段来控制群体的阴谋家
《混凝土乌托邦》里一张看似甜蜜的全家福令人不安的是,当我们面对资源极端紧缺的环境,好像真的会接受一个这样的领导。
或者说,我们真的会像剧情上说的一样,选择一个这样的人领导我们。
因为我们手段不够狠毒。
我们不敢挺身而出。
我们会被道德、善良束缚。
我们没法面对公众去很好地表演一个强者的形象。
这都是韩国电影《混凝土乌托邦》提出的问题。
这些问题今天还在深刻影响着每个人。
这个电影还提出了这样几个更贴近当下的问题。
当整个城市轰然倒下,只有你家的大楼安全无忧。
但是小区资源有限,你会和隔壁小区的人一起分享共渡难关吗?
你会赞成用资源换取和平,还是形成小区攻守同盟拒绝一切外部求助吗?
《混凝土乌托邦》就是这样一部极具社会寓言感的韩国科幻电影。
钢筋混凝土的首尔突然轰然倒下。
变成了一个废墟中的新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阶级分化、社会不公和人性挣扎都被夸张地放大,还矗立着的小区,从小中产阶层一跃变成了人间天堂。
隔壁那些富贵小区,社会顶层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这种对立很有意思的放大了当下现实,虽然住在一个城市,高档小区之外境遇被这个寓意无情的放大了。
电影非常准确的描述了,买房定阶层、买房定终身的当下现状。
电影主要展示了两个主要的矛盾冲突:一是主人公们对乌托邦世界不公的反抗,二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身的人性挣扎和分化。
这些矛盾冲突在电影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冲突强劲的剧情。
看起来视觉特效和美术效果上也做得非常出色。
电影中的场景设计、服装设计和视觉效果等都为这个未来世界提供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一个由混凝土构成的废墟世界看着既科幻,又现实感极强。
但奇怪的是,虽然在豆瓣有7千人观看,但只有6.3的评分。
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电影给了上述思考,但是没有超出以往的窠臼。
就是在极端环境里,塑造了一个让人比较眼熟的反派。
一个传统的反派,利用群体的恐惧,还有对他暴力组织能力的依赖,邪恶的发展,最终崩盘。
这个在很多影视剧其实都有。
近的有美剧《行尸走肉》远的有诺贝尔文学《蝇王》。
要集体利益牺牲个人道德吗?
要集体利益就要对抗一切外部求助者吗?
这些继续的思考是缺失的。
又按照常规,塑造了一个不那么可信的女主,她按照常规的善良态度,玉石俱焚的姿态,按照剧情套路反对这个反派。
反复地追问男主,你不是那样的男人!
太脸谱化,说教的感觉就出来。
所以我觉得如果拍成剧版。
可以做这样的处理。
还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设定:首尔遭遇未知灾难,城市毁灭性地变成废墟。
幸存者聚集在一栋坚固的大楼内——这栋大楼就是《混凝土乌托邦》。
大楼的原居民,现在成了一个封闭的社群,他们有食物、水和电力,生活相对稳定。
与此同时,大楼外的幸存者日渐增多,但资源却愈发稀缺。
大楼内的居民开始出现分裂。
一部分人主张开放大楼,让外界的人进来;另一部分人则坚决反对,认为这将威胁到他们自己的安全和稀缺资源。
新的剧情是这样的:
为了解决资源问题,大楼的领导者提出一个方案:允许外来居住者进入大楼,但必须外出获取物资,并在成功归来后得到在大楼的居住权。
这些外来居住者组成了一股“外援队”。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援队不仅在数量上壮大,而且开始与其他幸存者群体建立联系。
他们取得了更多的物资,并逐渐获得了独立的力量。
外援队内部也开始有人提出,为什么要受大楼居民的摆布?
为什么不建立自己的社群?
大楼内部的两股力量逐渐对立,而外援队也变得愈发强大和独立。
观众开始感到,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即将暴发。
而这场战争的双方都有各自成立的理由和道德观念,使得观众对未来的期待、悬念和情感代入都变得非常复杂。
把善恶放在一个更极端的情景里去交锋。
我倒要看看,邪恶的人会不会考虑更多理性收益,而一味主张和平的人会不会异化。
这种变化就是去脸谱去说教的剧情解决办法,也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新鲜感。
总之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李秉宪的表演,一个复杂的二乎乎,濒临绝望中年的二次灵魂转化,很值得一看。
先写到这。
这部电影其实很有想法,比起《一出好戏》那种流落荒岛的蝇王叙事,在熟悉的都市当中遭遇同样情境观众更好代入,部落主义的载体不再是国家民族宗教。公寓楼这一符号代表伟大汉江奇迹的另一个侧面,它不仅是一种资产更是一种身份,现代都市市民的身份,居住正义的未曾实现让人犯下了杀死弟兄的罪,居民们在庆功宴载歌载舞时灯火将他们的影子投在两侧的楼房上,巨大的人影像是在挣扎,这一幕其实对应朴朴夫妻最后躺在柜子里的那一幕,在那一刻公寓楼困住了这些影子,就像一口棺材。李的角色更有意思,就像马斯克,自己也是非法移民却身份认知错乱,乃至行此狐狸国王之行径,可惜朴宝英的角色写崩了,最后的“普通人”台词致敬杀人回忆,电影从理性上为她打了补丁,但从感性上却没能让她征服观众,前好不如后好,七分比较合适。
连续看了三部青龙奖获奖韩国电影,都非常能打。其中两部是韩国今年唯有四部不亏本的电影。这个混凝土还是比一出好戏要强吧。
够狠
看它高楼起,看它危楼塌。
沙发底的桃罐头引来蟑螂,废墟上的流浪者状似蟑螂,自己也不过是剥夺别人身份的蟑螂。决定外来者命运的是棋子,塞进原住民嘴里的是棋子,自己也不过是任由别人摆布的棋子。人类设计公寓满足美好生活之需,死神留下公寓满足窥视人性之癖。有人跳楼试图唤醒未泯灭的人性,有楼侧翻用挑高供幸存人类栖居。
超级讽刺 给一个人权利他会变成彻头彻尾的걔새끼 / 一个人拼命守护的东西 不是有多高尚 可能只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罢了 📍k11 art musea
除了李秉宪的角色外,其他人没有一个讨喜的
实在对韩国这类题材的电影看得有点腻 打发时间还是可以的
剧情沉闷冗长 无非就是人性与极权
只有富足的陽光和肥沃的土壤才能長出良善之花,而貧瘠和困苦,只能結出邪惡的果實。兩者並沒有優劣和對錯,只是時與勢,命與運。作為一個 22 年在上海的人,全程 PTSD。那種共感真的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我無法怪罪代表,更也無法怪罪老公。代表自己也是受害者,在特定的情況下,權力尋租和權力擴張是一種必然的結果。老公的犬儒,不過是為了尋求自保的我們會做出的眾多選擇之一。我一直深信「不要考驗人性,人性就是經不起考驗的。」這句話。我們無法要求每個人都像我們一樣行事,更無法要求世界長成我們喜歡的樣子。但我仍期望「毋以惡小而為之,毋以善小而不為」能成為主流共識。世界一直在下沉,從相對論的角度來看,有好人,就一定有壞人。只不過令人感到憂傷的是,不好也不壞的、涼薄、「理智」的人是絕對多數。
本来很期待的电影,看完差点气到睡不着……导演是想表达什么呢,即便到世界末日也要保持过分没必要的怜悯心?平等的对每一个女性角色进行抹黑,朴宝英这个角色真的让观众生气。朴叙俊全篇大冤种,一边每天冒着危险在外寻找物资,一边面对妻子道德上的谴责,一边还要为妻子的行为买单,实惨
母鸡打鸣会家道衰败。
部分地方拍的还不错,比如每个人回忆宅男前的前史的部分,阶级的对立,“皇宫”“蟑螂”的设置不错,整个房屋的分工配置,剧情 设定挺好的,不过还是韩国僵尸片的流水线的人设,想起了《甜蜜家园》《釜山行》《活着》这些电影。脸谱化,善良单纯的女主角,发疯的男人们。评分:7.0/10。
4/8/2023 @ PREMIER ELEMENTS。其實又真係唔使拍到130min咁長 // 末世之中到底應該求生存先定緊守做人底線先 // 睇開頭又估唔到李炳憲個角色咁複雜,正所謂地獄之路往往由善意鋪成,慢慢一步一步咁成為獨裁者
与其在意电影里灾难的可能性,不如看电影内核给出的问题:正义/良知跟生存到底哪个更重要,跟洞穴奇案一样难解。电影肯定是鞭笞人性的自私,还有一点政治影射,既极端环境良知的退让往往会制造极权的后果。比较争议的是女主在生存首要上的良知疑虑而导致公寓自内部矛盾而被外部攻破。我认为良知是有条件跟环境限度的,叫花子的慈悲只能喂养一条狗,辛德勒或者能救几千个犹太人,耶稣说施舍二个钱币的寡妇比你们所有人都奉献得多。当环境维系不了良知的时候,再坚持良知是愚蠢吗?为了生存去剥夺他人是真理的堕落吗?我认为是存在商榷与坚持的。女主虽然有为了正义去揭发“代表”的行为,但却没有为了公寓去实现正义的计划。所以电影结果并不重要,在我看来她被吃掉跟她被其他乌托邦收留都是一样的,是电影所给的不完整。剩下的是每个人自己的答案。
本片是很有野心的,希望通过一场灭世之灾尽显人类的原罪,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和闪耀在废墟里人类善良和正义的希望之光等等内容,以唯一一栋没倒塌的楼房做舞台,上演一场反乌托邦大戏。可以算得上韩国灾难版的《蝇王》,用韩国思维方式重新设想,演绎,展开一场灭世灾难后人们的挣扎求生。韩国的科幻灾难片在亚洲是独树一帜的,和刘亚仁主演的《#活着》相似,《混凝土乌托邦》有着同样冰冷残酷的现实,人性脆弱和卑微,愚蠢和道义同时存在于人们心中,就此呈现一幕幕包含着泪水和仇恨的故事。同时韩国电影在展现残酷的视角要比日本和中国更大胆,更彻底,也更决绝,敢于撕下虚伪,勇于直面民族个性中的丑陋一面,是真正的勇者。
感觉还挺一般的
特效用得还行,没有卖弄奇观。开篇的混剪还有把外来户轰走之后那段演员看镜头的居民守则的戏很好。角色塑造什么的先不管,电影里这几个月来,一次性日用品居然还够用?用塑料袋装屎也太奢侈浪费了吧……另外电影里没见到任何人尝试去种地,真觉得废土时代里食品工业的残羹剩饭能维持下去吗……阶级寓言之类的表达我捋不清楚,需要重看。
很直白的社会寓言,但到底是什么样的灾难造成了一个不得不为了生存各自为战的世界,丧失秩序和道德底线之后,人类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些东西影片都没有给出答案。比较有趣的是李秉宪演的这个人物,带着杀戮原罪和救世光环,逐渐进入了独裁者的角色。
非常平庸,议题上内容上角色上都毫无亮点,唯一值得注意的似乎是在末日反应上角色的心理与情绪都完全建立在“公寓住房产权所有者”这一点上,由此刻画种种愤怒与脆弱与抗拒与委屈,矛头直指的与其说是末日下的生存,不如说就是当下社会挣扎在以买房为生活中心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