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在韩上映之时,从微博上看到两条印象深刻的信息。
其一,是一位遇难者男孩的母亲给儿子写的亲笔信,妈妈因为当天没有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每天生活在愧疚之中,这一辈子恐怕都无法心安了。
二是,电影上映期间,观众们发的欢迎感受,是九宫格的各种晒纸巾。
有关世越号的资料看了不少,大多是以官方角度、调查者角度、民众角度去看待这场事故,而从遇难者家属的视角,这还是我看过的第一部。
整部电影没有一个世越号沉船的相关画面,没有官方、民间对这起事故的责任认定,也没有介绍过多的遇难者,单单只选择其中一个男孩的家庭来讲述。
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父亲离家到越南工作,儿子在家替父亲照顾母亲,担当起家庭的责任。
在讲述这个过程中,这个男孩的印象一直是模糊的。
只有游学前原封不动的房间,桌上摊开的算草本,熨烫整齐的校服;还有母亲格格不入的伤心,走不出来的抑郁;从国外回家的父亲被母亲拒绝走进家门;懂事的妹妹时时刻刻想着哥哥,就连吃个蛋糕也要分哥哥一半打包带回家。
男孩生前最好的同学朋友、同班同学,对门的邻居小弟……无一不沉浸在对他的思念和愧疚当中。
不过也有很多疑问,父亲为什么在最需要他的时候不回家,留下母亲一个人面对痛苦?
母亲为什么走不出阴影?
好朋友们为什么对他避而不谈?
这些都紧紧揪着我的心。
随着故事的推进,那个品学兼优、乐于助人、舍己救人、爱父母亲人的秀浩才渐渐出现在眼前。
这是一个热爱音乐,懂事听话的阳光大男孩,这是一个懂得尊重,富有责任心的高中生,他的存在给所有人带来了快乐和幸福。
终于给他过了生日,亲朋好友的缅怀,父母的痛哭救赎,对他的愧疚,最终才走出阴霾,勇敢面对新的生活。
全度妍这个母亲的形象塑造的很成功,因为自责,所以沉浸在对儿子的思念当中,甚至忽略小女儿的感受,例如,为儿子买打折的衣服,女儿不高兴不吃饭,于是她拿儿子再也无法吃饭来责骂女儿,事后又后悔地抱着痛哭。
还有歇斯底里哭到影响邻居女儿两次高考落榜,吃精神科药物控制情绪,昔日儿子最要好的朋友碰到她也要绕着走。
如果说全度妍的母亲是一个自责的母亲,那么薛景求的父亲,就是一个愧疚的父亲。
好久没看到薛景求如此正常的角色了,没有戏谑,没有阴暗,没有染发,没有不正经,这个父亲如此的接地气,所以让人非常有好感。
因为自己在越南工作,错过了儿子的成长,又因为坐牢,错过了与儿子的诀别,陪妻子度过痛苦的日子。
所以他回家后一直是隐忍的,那么小心。
因为记不起儿子的模样,所以并没有那么悲伤,反而更加理性,但是,他那种小心翼翼,让人看了后更加心痛。
尤其生日那天失控的痛哭,简直是演技的大爆发。
这部电影让人产生共鸣的还有,当面对这种灾难时,作为当事人的痛。
外人都可以轻描淡写的学会遗忘,而家属永远都不可能忘掉悲伤,正如电影中秀浩姑姑说的,“经历那种事还没事的话,那才叫不对劲儿吧!
”当所有自责与愧疚丢开时,才是面对新生活的开始。
秀浩虽然走了,但是还会永远和家人在一起,门厅突然亮的灯就是他回家的呼唤。
全程泪目,一定准备好纸巾,一个人观看……
影片里丧子之后的麻木、敏感、抑郁等情绪都展现出来了,哀莫大于心死,其实是太舍不得说再见,从守护爸为守护的护照求盖章开始,我的眼泪就跟着他们止不住的涌出,面对了现实又如何?
无法改变,接受现实如此之难,难得让自己必须承认他已离开,守护妈自责愧疚没有接到儿子最后的电话,因为知道他在最后时候在找自己,所以在出事后从来不关玄关的灯,守护爸未能陪伴家人的歉意和悔意,人与人之间充满善意和温情,适时提供帮助和关心,这部片子带给我深深的感动,虽然是平淡生活没有冲突的话语,但是电影里人物的情绪起伏却在逐渐变化,都显得克制,没有废话,感觉节奏比较慢,却不觉拖沓,导演把生活中的人们心里的创伤就这样摆在观众的面前,每个人面对生活的创伤都有自己的方式去选择和理解,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继续生活的勇气和解决难题的智慧,值得推荐。
在儿子生命的最后时刻,不能给予他安慰,让作为母亲的她感到罪恶难赎。
影片并没有一开始就提及事件,沉船事件一直处于暗线,父亲的归来,父女之间感情的重新积累,还有一直试图修复的夫妻关系,才是故事的主线。
让人哀伤的是,无论是父女情,还是夫妻情,当正日每每想要用尽全力去修复时,就会触碰到最为敏感的部分,死去的儿子是他们一家人都无法轻松逾越的障碍。
影片没有描写灾难,却从灾难过后遗属的悲痛中,揭示了灾难的残酷。
一家人因为亲人的遽然离去而陷入绝望,在绝望中顽强生存,并在亲人的生日中,再次感受到亲人就活在自己的心底,永远不会分离。
影片以沉重的基调,充满悲情的镜头语言,以及偶然间的神灵闪现,完成了对灾难重创后心灵愈合的整个艰难过程。
其中有自我的迷茫,有他人的帮助,有社会的援助,心灵慢慢的走出痛苦和绝望,悲伤和孤独,走进一片灿烂明媚的阳光之中,走在逝去亲人天使般的目光之中。
而天使的任务,就是在冥冥之中,一直看着你,一直守护着你,希望你一切平安,一生幸福。
薛耿求凭借着《素媛》摘得百想影帝,全度妍凭借着《密阳》获得戛纳影后,一个影帝,一个影后,外加真实事件,简直就是爆款预备
果不其然,韩国上映首周便夺得票房冠军,面对这部电影,更多的是悲伤的回忆
在事件的背后隐藏的秘密或许早已经被消失无踪,那些遇难者的家属们已然剩不下多少的抵抗,唯一的眷恋就是没有保护好深爱的人2014年4月16日,韩国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件当时载有476人的”世越号“在全罗南道珍岛海域发生了沉船,事故导致了304人死亡,142人受伤,9人下落不明
船上的人几乎都是学生,因为是一次组织的旅游活动这次事件惊动了国家,事故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裂,而当时的韩国政府却极力的隐藏了事件的真相真相对于遇难家属已经不再重要,他们一直在责怪的是自己,怪自己没有保护好孩子们。
余下的日子里只有无数的自责与痛苦
有的人坚持住却早已千疮百孔,有的人坚持不住走向了深渊而这部电影的背后不是针对事件本身的讨伐,也不是再次重现事件的经过,而是遇难家属们在经历过失子之后的后遗症电影用细微的镜头和语言,告诉我们遇难家属如何度过余下的日子,他们究竟有着怎么样的心境和勇气前半个小时的生活描写,后半个小时的集体回忆,眼泪终于止不住的奔涌而出,我在庆幸没有遇到如此之事
也在思考每个微笑的面孔背后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之的事情,她们所承受的痛苦我究竟能不能忍受人生一直都是苦的,就像《阿甘正传》里说的:”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意料之外的事情如果是坏的,那会毁了一个人,同时还有她背后的家庭《生日》
片名生日看着很温暖,只不过过生日的人却早已经不在,而母亲更不愿意在众人面前提起她的儿子这个生日是艰难的,是痛苦的,同时也是一个母亲的重生之日,一个父亲的救赎之日全度妍饰演的母亲顺南和薛耿求饰演的父亲有着幸福的家庭,儿子秀浩从小就善良,有责任心,深得邻居和同学们的喜爱,而女儿艺瑟也十分的可爱懂事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在“世越号”出事的时候,顺南的儿子恰好在那条船上,一切的悲伤都源于这起事故
而秀浩也从此消失不见,在临死的时候他依旧心里想着的是别人,不过他似乎忘记了他还有爱他的人秀浩的死让母亲彻夜难眠,事情发生的时候,父亲在外国工作,恰好也出事情了,在监狱里呆了三年这三年是致命的,顺南的不原谅,艺瑟的生疏,自己的无限自责而电影在表现这位母亲的痛苦时,都是通过细节处呈现,从而拉动与观众的距离,似乎亲身经历着这件事情比如:顺南母亲白天是超市的收银员,若无其事,晚上却一遍又一遍的翻着儿子最后留下的聊天记录,哭泣,孤独,深夜
这种痛苦浸遍全身,只有在深夜才能够感觉到入骨的疼而解决疼痛的方式唯有幻想,街边男孩们的嬉笑打闹,让她以为是秀浩回来了;躺在沙发上假装睡着,秀浩每一次都叫她:顺南女士
为什么叫”顺南女士“在电影的后面有解释:不是不尊重母亲,而是代替父亲照顾母亲,让母亲感觉背后有人撑着这个家在“世越号”发生的背后不止有顺南一个家庭,还有其他的家庭,一次简单的追悼会上,顺南爆发了,说了一句:“你们是来旅游的吗?
”追悼会上的欢笑并没有让顺南感到好受一些,确实如此,一个人失去至亲,其实假装笑脸是最痛苦的
追悼会上的人们或许是好心,以为幻想能够掩饰心中的痛苦,结果只能是越来越通,直到最后完全的爆发顺南的苦全部都一个人承受了,虽然女儿艺瑟懂事,但她还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子,需要人照顾的一场简单的晚餐,又成了顺南崩溃的现场或许我们不知道的崩溃已经数不胜数,而她的坚强都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艺瑟不愿意吃饭,顺南直接将她赶出了门外,艺瑟在门外哭的让人心疼,门内顺南更是哭的肝肠寸断
一里一外,孩子稚嫩的哭声与母亲低吟的哭声构成强烈的情感共鸣,最后的顺南将艺瑟抱在怀里一起痛苦的镜头更是激起不少人的共鸣生活的无奈,真实都在这里得到的释放豆瓣上有这样的一条留言:‘你有过已经不在这个世上的人买衣服然后在挂在她衣柜的经历吗?
我有。
“
而在电影中这一幕应该是顺南最歇斯底里的一次痛哭在整理秀浩的衣物时,突如其来的悲伤,止都止不住,放声痛哭,周围的人全部都能够听见而人类的悲伤向来不是共通的
邻居女儿抱怨哭声害的自己高考考了两次还没考上,暴发户亲戚的荒唐质问:为什么不拿补偿金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永远不会有同样的感觉,他们只会考虑自己,现实有时候只会比这更残酷从顺南的母亲视角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无奈与承担,而父亲的视角却充满了不可理解的痛苦三年的监狱让一个本该承担家庭责任的父亲失去了机会,他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样的?
他会比顺南更悲伤吗?
电影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从出场开始便是隐忍,他想弥足失去的东西与女儿艺瑟的第一次见面,艺瑟躲闪的眼神,父亲想亲近却又不敢亲近的退缩,足以展现父亲内心的愧疚与不安后来父亲多次与艺瑟的接触让他们关系变得紧密,毕竟有着血缘关系,而艺瑟也不过是一个孩子而已
很多人都会责怪父亲,缺席的父亲在人们眼中就是不负责任的,哪怕事出有因不过我看到的却是更深的痛苦,不被理解,不被接纳,还要继续像一个男人一样活着,肩膀必须坚挺,必须温暖表面处处隐忍的父亲最终也在顺南的无理取闹中第一次发了脾气,顺南指责他是因为补偿金才回来的父亲大喊着叫到:”你是疯了吗?
“
一个在外面承受了痛苦,回到家里却发生变故后依旧不被理解的痛苦,谁人能够体会,要疯也应该是他疯薛耿求饰演的父亲太憋屈,他承受的比顺南更加重,最后终于在一次回忆中彻底释放,那一刻的爆发不仅仅是对儿子的思念,也是对这些年的隐忍的一次释怀
生活还要继续,世事艰难,我们应该放声哭泣一次,然后继续走下去《素媛》中有这样一句话:”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总是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影片的最后也没有任何关于事件本身的指责,不过是用拒绝补偿金表明了态度,算了并不代表原谅,历史终究会像《生日》一样被我们记住,我们只能负重前行
昨天刷微博看到4.16是韩国世越号六年的日子,就去认真了解了一下世越号事件是什么,也就知道了这部电影的创作背景。
首先我想说,这个电影太好哭了。
不同于以往看到的大多数电影,无论好坏,都会用悲伤的背景音乐和更加昏暗的色调来奠定和渲染电影氛围,但是这部电影没有,没有背景乐,用的也是最贴近自然色调的调色,只是通过台词和演员们的神态让我感受到这部电影带来的沉痛。
很简单的用了以小见大的方式去展现那场事故带给每个家庭的沉重打击。
那场事故之后,明明过去那么多年了,但妈妈看起来平静的生活状态仍然会被一点一滴的小事击垮,跟同样是遗属的父母们聚会会觉得她们太欢乐了仿佛已经度过了丧失孩子的痛苦,而要求拿回儿子的照片;会在换季的时候给已经离开的儿子买回新的衣服,但仍年幼的女儿看到妈妈只给哥哥买了衣服而不开心试图不好好吃饭的时候妈妈的崩溃爆发;看似已经恢复的状态其实仍需要药物来缓解。
不得不说全度妍演的真的很好,好到让我觉得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的妈妈会跟她呈现一模一样的状态。
然后说回爸爸,其实他从出场开始,就已经奠定了这部电影的情感色彩,面对多年未见的妻子孩子,他强颜欢笑但漏洞百出,妻子误会了他只是回来只是想要拿到儿子去世的政府补贴时忍无可忍对妻子大吼,知道儿子曾经想去越南找他却最终没能出国而去签证管理处哀求只为儿子满足心愿,一直到最后生日会上突然的放声痛哭。
在妻子女儿面前一直努力强撑,想成为支柱的爸爸,却在三次濒临崩溃的时候让我们知道原来这个男人的笑有多勉强。
再说到细节,作为一个细节控我真的太喜欢有细节加持的作品了。
几个我非常喜欢的细节,1.玄关的灯是坏的,总是会突然亮起,妈妈在每次亮起的时候会觉得是儿子回来了,爸爸回来修好了它,后面就有爸爸梦到儿子,儿子嘱咐爸爸赶快回家,因为爸爸不在的日子儿子是家里的主心骨,现在儿子走了希望爸爸赶快回来照顾妈妈和妹妹,玄关的灯寓意儿子可以放心离开,以后有爸爸来守护。
最后修好的灯突然亮,我想这个是儿子最后的告别吧。
2.为什么爸爸在儿子出事时回不来,这个小小的但重要的点,编剧l用了爸爸在面试时的交流内容做了小小的但有力的解释。
3.妹妹的刻画,还是小学的孩子就已经默默学会了煮饭,想刷小脾气看见妈妈的伤心立马道歉的看起来有点早熟的妹妹,实际上对大海那么恐惧,对父爱虽然怯生生但实则无比渴望,趁妈妈不在留爸爸在家吃饭,其实她也只是个孩子啊。
希望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可以找到共鸣,哈哈哈我觉得真的是很棒的电影,也希望这件事情能尽快水落石出,给家人们一个解释。
《生日》在画面颜色的选用其实别具巧思,色调并非是冷色系,取而代之的是十分暖和的暖色调,有着温暖的阳光和明亮的室内灯光,但其实在这看似美满的颜色底下,能隐隐约约看到一股巨大的悲痛情绪,一个心灵受到严重掏空且被悲伤给吞噬的罹难者家属,而这也让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温暖色调显得格外讽刺。
全程都是以悲痛为主,也让观众身处其境的感受到难者家属的心情。
一部从头悲到尾的剧,给观众强性的余韵情绪。
还记得那场震惊世界的“岁月号”沉船事件吗?
2014年4月16日,一艘载有476人的“岁月号”客轮在韩国海域发生浸水事故沉没,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共计295人遇难,9人下落不明。
这是韩国近几十年最严重的海难事故。
如果说这只是天灾,还不至于令韩国民众群情激奋。
关键是事故发生后韩国政府的迟钝和隐瞒,错失了最佳的施救良机。
五年后,以“岁月号”沉船事件为原型的电影《生日》在韩国公映,历史的伤疤被揭开,不少韩国观众泪洒影院,“晒纸巾”在社交平台上疯传。
这是一部典型的韩国伤痕电影。
有社会事件作为故事雏形,有对现实的反映和政府的影射,有聚焦普通人的精神状态,有韩国电影最擅长的煽情场面,有表演感染力十足的演员阵容。
但影片的叙事方式却是非典型的,摒弃了简单粗暴的背景介绍,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岁月号”沉船镜头,无意于渲染灾难的恐惧,也拒绝宏大的视角介入。
而是从一个受难者家庭的角度,去讲述“岁月号”事件带来的后遗症。
故事一开始的场面是这样的:一个面色沉重的男人从国外回到家,却被妻子拒之门外,连女儿都不让相见,男人只能先暂住妹妹家。
很明显,这是一个有裂痕、有误解、有伤痛的家庭。
横亘在中间的心结是什么呢?
随着故事的徐徐推进,我们知道这个家失去了一个儿子。
而他们的儿子,正是“岁月号”事件中的遇难者之一。
影片并没有以常用的闪回形式去回忆过往的美好,而是经由男孩的父母、同学、朋友、邻居等身边人的怀念,将拼图一块块地拼接完整,令观众们在脑海中想象这样一个男孩——他是听话懂事的好儿子,是体贴温暖的好哥哥,是友善助人的好朋友,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世人的悲喜或许不相通,但对死亡,却出奇一致地痛惜。
尤其是一个好人的意外死亡,更是让人对命运的不公感到愤慨。
而人类同样是健忘的动物,只要事不关己,便体会不到那种切肤的痛,当痛觉慢慢消失,记忆就丢失在了某个角落。
比如邻居家的女儿听到隔壁传来的哭声,不再是怜悯,而是抱怨它影响了自己考试;暴发户的亲戚也丝毫不顾他人感受,直接就问出了“为什么不拿补偿金投资房产”的荒唐问题。
但对于父母来说,儿子的死是永远的痛,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母亲在儿子死后每天如行尸走肉一般,生活麻木,郁郁成疾,歇斯底里,需要用药物来稳定情绪;父亲则陷入深深地自责,在家庭最需要他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无法亲自安抚受伤的妻子,也抹不平内心的愧疚。
虽然这是一个催泪的题材,但影片前半段的情绪处理颇为克制,小心翼翼地揭开这个家庭的脆弱和失落。
父亲努力弥补过往的情感缺失,母亲仍然难以接受新生活的开始。
有一个细节说明了一切。
郊游,原本是这个四口之家最幸福的回忆,却在祭奠儿子的时候成了最无情的讽刺。
受难者家属拿出孩子的照片,努力营造出欢乐的场面,却被全度妍一顿责骂“你们是来郊游的吗”。
其实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受难者家属的行为无可厚非,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生活总不能一直沉浸在痛苦中。
只不过在全度妍这位母亲看来,死亡是一件无比沉重的事,不该出现笑声,因为那意味着情感的背离,对死去的孩子不公平。
最终,一场生日会解开了彼此之间的心结。
当儿子从小到大的画面一一闪过,在场无不潸然泪下,亲朋好友回忆起儿子的好。
原来虽然儿子离开很久,但那些人一直没有遗忘:同学父母一直记得他爱喝牛奶,朋友对那个一起度过的台风天念念不忘,发小为他写了封饱含深情的信,女同学坦白事故那天是他救了她的命。
母亲直面自己的内心,原来一直以来她不能原谅自己,是因为那天没有接儿子的电话,她将儿子的死归于自己的忽视;父亲终于难以自禁地宣泄情绪,痛陈自己没有做好父亲和丈夫。
于是,“生日”有了更深的一层含义。
它不仅是死去的儿子的生日,更是这些深陷痛苦、内心煎熬、自责愧疚的家人的重生之日,他们从心灵的枷锁中解脱,从无边的黑暗中看到光明。
不可否认,这场集体情绪爆发是“蓄谋已久”的,在前半部分的慢慢酝酿中,情感走向了高潮,也达到了戳人泪点的效果。
与其说这是韩国电影惯有的煽情,不如说是影片本身的悲剧性引发了集体的共鸣。
影片能够感染观众,演员的演技同样不容小觑。
饰演母亲的全度妍,将“哀莫大于心死”的丧子之情演绎得入木三分,她歇斯底里地嚎叫能让人瞬间陷入她营造的情绪氛围中。
全度妍的母亲形象让我联想到《密阳》和《唐山大地震》。
《密阳》中全度妍同样饰演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只不过在李沧东的镜头下,这位母亲还承载着更多关于精神、信仰、救赎的苦难哲学。
《密阳》而全度妍心理上由折磨到解脱,则更像《唐山大地震》中徐帆的心理状态,因为在地震中选择救子不救女,徐帆经历自我谴责,最终母女相认释放了积压了几十年的情绪。
《唐山大地震》薛耿求饰演的父亲从一开始就隐忍着情绪,他既然承担挽救家庭的责任,又强忍失去孩子的痛苦,这个角色背负的是比母亲更深沉的爱,直到最后一刻终于爆发,憋屈得令人心疼。
曾经被《素媛》感动哭的观众,看到似曾相识的薛耿求,或许将再次被眼泪沦陷。
影片到最后,似乎也没有与政府、官方有很激烈的抗争,只是用拒绝补偿金表明了态度。
恰是故意回避与官方的对抗,更反衬出政府的无作为,而受难者家属则只能靠自我疗愈和抱团取暖,才能走出阴霾。
蔡康永曾在《奇葩说》上说过:“有些事是不可能原谅的,只是算了。
”就像“岁月号”事件,随着时间的流逝,尖锐和矛盾会磨平,但不代表原谅,只是算了。
有些事终究不该遗忘,《生日》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唯有记住历史,才能负重前行。
作者| 工藤;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部电影在我最近电影清单的前三,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内容关于世越号事故后遗嘱和活着的人的生活,其次薛景求和全度妍两位演技咖合作。
前两天出资源了,立马下载,今天周五花了两个小时时间看完,世越号带给失去孩子的父母们很深的影响。
儿子的房间一直保持着原样,是不是这样可以欺骗自己一切都还没变?
妈妈每天忙碌着,但却还是会抽空给儿子买新上的衣服,挂在儿子房间,崭新的皮鞋放在鞋柜,会在夜间抱着你的衣服嚎啕大哭。
从国外回来的爸爸对于女儿来说是陌生的,但毕竟血浓于水,他带着她吃甜点、一起去玩、帮忙修理家里的灯,慢慢熟悉了。
代表提出要给儿子举办生日,他感觉记忆中陪伴儿子真的太少,了解的也太少。
他去儿子的房间翻到了护照,这是儿子想要陪妈妈一起去越南找爸爸而办的,但却一次没有用上。
爸爸拿着护照去求工作人员盖章,我看到这一幕眼泪止不住流。
生日那天,一群人聚在一起,观看视频,同学妈妈说着你的趣事,朋友也诉说着你一起的糗事,获救的同学也哭着说是你救了她,一屋人笑着笑着便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爸爸和妈妈的眼泪越积越多,妈妈哭着说出事那天早没有接你的电话,爸爸也哭着说一直见到你,说让你回家回到妈妈和妹妹身边,隐忍的哭声终于放肆的大哭了出来。
亲爱的孩子啊妈妈会给你买最新款衣服爸爸会为了你求人在你的护照上盖章妹妹吃华夫饼的时候会想着到一半给哥哥朋友会去你曾经想去的越南旅游。
好多人都记得关于你的事情看!
你活在这些人的心中呢!
所以在另外一个世界的你还有你们要幸福呢!
不管时间过得多快多慢,活着的人依旧要继续生活,带着对离开的人的爱,加倍幸福的。
看了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场景有三:一是爸爸请工作人员盖章,从最初的平淡请求到嘶吼的哭求。
二是妈妈在夜里一个人大声哭泣呼喊着孩子的名字。
三是生日时邻居弟弟念着诗爸爸妈妈的哭声从小声啜泣到嚎啕大哭。
感触很深的是每个人表达感情的方式都不同,有的默默有的张扬有的隐忍有的......别人给我们看到的是一面,还有不愿意让我们看到的一面。
电影中父母因为孩子的离世,受到的痛苦是极其巨大的。
无论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是子欲养而亲不在都是这世间极度的痛苦。
无论现在怎样,我们一定要爱自己呀,不要让父母担心。
但另一方面我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是有灵魂存在的吧,比如说电影中时不时亮起玄关的灯,他们虽然离去了,但一定是在以你看不见的方式温柔的注视着你,陪伴着你。
电影没有任何介绍事件背景的描述及画面,更没有宏大的视角切入点,只以一个遗属家庭的角度,自然令世越号题材升华成一个深入探讨灾难后遗症的作品。
全道嬿饰演的角色,是独自支撑家庭生活的妇女(顺楠)。
电影淡然地表达出她是沉船受害者的遗属,表面上她看似坚强及若无其事,但每晚独自一人时就不禁神伤,看着与儿子的聊天室对话,买着儿子的衣服嚎然大哭,种种场面令人心痛得很。
全道嬿的精彩演绎还有导演的拍摄手法,不停令我想起李沧东执导的《密阳》,两部电影异曲同工地带出女性面对灾难时的无力感,还有如何走出阴霾。
电影紧紧相扣了国民及遗属的创伤,没有脱离国民感情,即使剧情平淡仍能得人心。
结尾真是哭成狗了。和《海边的曼彻斯特》一样,过不去就是过不去,对一个妈妈来说,怎么过得去
灯亮了又灭了,怪奇物语?前期过分的忍,最后拼命的煽情?
就这个卡司和题材吧烂是不烂的,但实在拍得很普。也能理解这种距离现实时间很近的社会悲剧讲述的难度……
很好哭
眼泪根本止不住,哭到脱水。#HKFilmart Market Screening
节奏慢的令人发指
huluma自杀第二天,新冠疫情后影院复工前一天,刷了这部明知道会哭很惨的片子。当一个鲜活的人骤然离去,这世间总有他留下的点点痕迹,被人记住的时候,最动人。要去见想见的人,做想做的事,常常说“我爱你”和“谢谢你”才可以啊。因为活着的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PS看到去世小孩房间里贴着我Guckkasten海报,又开心又难过,心里酸得呀……
感觉在殡仪馆参观了两个小时,只看到许多人在那里装哭,没了。
素媛爸爸+密阳妈妈=哭!总的来说有点温和了…
悲剧之后,活着的人需要一场祭奠抱团取暖释放情绪方能解脱。
拜大慈大悲千手观音.全度妍.千面女神教九州大陆分部今日成立、搓手;再见了,Pastafarianism——不过我认为教义之间并不存在根本冲突呐。方法如下:把面条放进部队火锅。亲测有效。
死去的秀浩是贴心的儿子,是有安全感的朋友,是完美的哥哥,也是大家触碰即痛的心伤。可是人的悲喜并不相通,因为不停歇的妈妈的哭泣声打扰了高考的邻居,也令他们生出了厌倦,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来自外人的拥抱和温暖的水杯,都是不可名状的同情与施舍的援手。最后的煽情太刻意又冗长,可大家的表演那么生动。
没看进去,过于煽情了
薛景求和全度妍演技太稳了!!虽然韩国电影的煽情经常被人诟病,但这样的故事情节很难不让人感动。本片的侧重点并不同以往的电影,换了个角度去讲电影,观感还不错,看完依旧泪奔,揪心啊,虐啊!
感觉拍成了纪录片 导演还是差了口气 全度妍哭的撕心裂肺真的难受 老父亲其实更可怜 谁知道他一个人在越南三年牢狱生活是怎么熬过的 小心翼翼的爱最是卑微 最后的爆发真的心疼 薛景求是神
觉得一般
给儿子买当季打折新衣服而活着的女儿并没有,老母亲全度妍沉浸在喜悦之中完全没有察觉女儿落寞,这个细节太牛了。活着的亲人直面伤痛的抱团法看来还是有助于治愈。
节奏太……慢……了
和国产片《亲爱的》差不多,但剧情冲突感太弱,属于大闷片,全度妍和薛景求都是李沧东的金牌主角,感觉就像拍出了李沧东的节奏,p.s.我的女神啊变大婶了。
三星半。就说这部怎么就拍得那么《密阳》呢,把全度妍和薛耿求的角色单拎出来,也都像是从李沧东某部电影里走出来的,结果导演还真就跟《密阳》有关系…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