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才没有什么宏大壮丽的世界观,全是日剧典型的一些鸡毛蒜皮的碎碎念。
第六集以后也更清晰了这其实是一部讲友情的剧。
青梅竹马好朋友因为女主学习成绩优秀而渐行渐远。
原先三人的吐槽有多美好现实中那面无形的墙就让人越尴尬女主几次想加入都找不到任何的切入点,只能远远相望被赠送高价值的贴纸也好,被高高夸赞也好都是一股股推力将她推向了孤独和无奈。
如果还有下一轮重启,不知道她会如何选择呢?
第7集里插入的歌曲真的首首经典都可以单曲循环能代表一个时期的曲子啊1)5点的广播音乐「夕焼け小焼け」(夕阳小夜曲)居住在东京时平日5点居民区内一定会想起的音乐当时总以为这个音乐是在召唤大家回家做饭后来机缘巧合得知这是为了测试广播的好坏,是为了防灾做准备2)負けないで,坂井泉水这个不用说了吧,坂井姐姐的歌声一出,大家开始狂奔还有提词板上的歌词,这个梦境说明了没看到自己拍的剧对麻美打击有多大3)Sparkle, RADWIMPS 《你的名字》的插曲啊,太过经典了吧4)粉雪, レミオロメン每一集都会被提到的歌曲,看过日剧《一公升眼泪》的人都不会忘记4)白日, King Gnu 19年爆火的歌曲啊,油管4.3亿播放量5)secret base 君がくれたもの,ZONE第7集四人相见,那种气氛里弥漫着的尴尬那种想要接近却又无法靠近的无奈配上这首歌真的就破防了怎么样的人生算是积累了功德呢?
为此错过了原本可以拥有的温暖与亲近真的值得吗?
不愧是安藤樱呀,这部剧荒诞的部分在她的演绎下竟会如此自然夏帆、黑木华等其他演员表演也都很完美,朋友间的氛围感每一轮都有所不同。
作为青春期过分喜爱多拉马还因为喜欢日剧日影中途学日语去日本留学的曾经狂热多拉马粉,重启人生确实是4年来我实时追的唯一一部日剧,在此记录一些和朋友讨论的points。
万变不如不变,停在原地的日本风格竟然等到最后变成了赢很大的智慧?
一个时间旅行x近年大热元素Girls help Girls的故事,流媒体大概能做出拯救世界一百回除此之外还能究极进行一些现实映射的时空旅行版stranger things、超感猎杀。
台剧也能做出像想见你这样小而美的荡气回肠爱情故事。
另外一面的女性话题呢,就连在性别洼地的中国近年来女性群像剧都被拍来拍去彻底变红海题材到了观众有点审美疲劳的地步。
在其他不是洼地的地方,这个话题也因为彻底主流化变成新的social norm而给人一种嗯?
所以呢的感觉,zzzq,说多错多,也不是太好把握的题材。
而日本,就这么作为一个在女性议题方面落后到变为特例的国家,在girls help girls还没有变成norm的时候,把一个本来可以让女孩们大哭的感人故事变成了充满脱力日常感的轻松剧集,没有单刀直入勇者斗恶龙,只是by the way我也想描绘一下女性感情,回避了很多在日本尚未蔚然成风的此话题本来会有的尴尬和压力。
超乎寻常的日常感和脱力冷笑话多到好几次以为我在看孤独的美食家,这也许是升野英知的智慧?
电影里的美学是很日本的,我想没有日剧观影习惯的观众大概会惊叹于这部剧的琐碎和细节,看到最后四位女主角的终结,也会觉得是升野英知给这之后动荡的世代提出了一个非常日本流的答案?
回到hometown,和熟悉亲近附近的人在一起。
在外部世界已经越来越令人失落和恐惧的当下,这种做法也并不奇怪。
另外想要highlight夸一夸的地方是,就像和朋友夸这部剧的时候是说,「真是太好了,这部剧里完全没有男人!
」作为一个适龄期的东亚女孩,对这个话题日常有些overdose,可以说是给了我一段眼睛和心灵的vacation,告诉大家在女性群像剧里完全没有男人的故事线也是撑得起来的(to国产编剧,请不要在群像剧里偷偷脚气恶心死所有人)但也不好说是升野英知有意而为之,身为日本搞笑艺人毕竟他最擅长的就是讲脱力笑话解构大的叙事,而不去搭建一些矫情、复杂的话题,也可以说是一种笨蛋的胜利?
剧里不论在哪个世界线,恋爱结婚都完全没有进入过主线视野,前两轮还会讨论一下初恋,对桃李变成亿万富翁也只是「ふーん」了一下。
到了后面三次甚至已经完全不提了,朋友里也没有一个结婚了的。
不去涉及这个纷争性太强的话题,不讨骂也不赚分,不做这门生意反而做到了这门生意,毕竟令和时代的日本观众和过分沉浸在短视频快知识的中国观众一样,已经厌倦了说教和正确,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见解,越来越难以在一个定型了的文艺作品里找到解答,金句出得都不如短视频里密集,互动性也没有开放世界主机游戏多,电视剧和电影作为「落后媒体」不妨另寻蹊径,在日渐分裂下沉的世界里用来治愈人们心灵?
学到就是赚到(再次to国产编剧)。
巧妙地回避了很多刚硬也比较落寞的话题,比如如果剧集里的四位女主有人结婚了,这种友谊是否还能维系?
这种结构性的失散也发生在我身边,所以另外感慨过了某个年纪之后东亚女孩之间紧密连结的产生,是不是得仰仗于这种无意而为之的集体单身呢?
这势必要牵涉到很多更深刻也更有对抗性的话题,但这显然不是编剧想要琢磨的领域。
当然该骂也要骂,因为曾经在日本长期生活,深深感到日常生活里的这种守旧保守、过分在意别人看法的疲劳感着实也弥漫在剧集里的每个方面。
途中觉得品质不错推荐给了身边一些不太看过日剧的朋友,大家都对*女主们居然为了没有事先安排店员托着蛋糕盘给朋友庆生而感到和寻常普通的做法不太一样就此讨论了起来*等等诸如此类日本人浓度过高的细节感到惊愕,「万事万物都有寻常普通的做法简直就是教条典范」「日本人真的太在意别人看法活得太谨小慎微了吧!
」日本人就是活得很辛苦很不genuine的一群人啊!
所以可以看到achinn和maririnn这样大放异彩的日本女性角色,很有主体性,但又不是超级英雄的主体性,还是觉得,谢谢你,升野英知!
最近看了不少哲学史书籍,不过写那种书的书评太累了,还是偷懒来这部电视剧发散哲学思考吧。
当然,既使不考虑设定中的深意,本剧的娱乐属性已经一流。
演员、制作、剧本无不精良。
安藤樱无愧是她那个年纪最优秀的日本演员,一人就撑起了整部剧的情绪起伏。
但一众配角也毫不逊色,就比如黑木华,不单单是麻美,我也很想再看一次她痛骂渣男的名场面啊。
编剧玩梗的能力也属一流,对日剧迷友好又贴心。
即使是我这样看得不多的观众,也会有听到角色讨论《圈套》因而激动的时刻。
此外,剧本里满满当当的小细节,处处挖坑又处处填,没有一处狂想空置的周到劲儿也太让观众舒适了。
至于深意,就是编剧们借着Round 3的剧本讨论会,抛给了观众的问题:重启人生的话,剧本应该怎么写?
这里浅层次的伏笔是暗示后面的剧情走向,但深层次(也就是说和本剧无关)的意图则完全可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哎:人们应该基于怎样的原则做出关于人生的取舍?
进入本剧的解答前,先看下其他的人生循环剧。
比如《土拨鼠之日》或者《夏日重现》或者《领袖水准》,共同特点是循环周期都非常短,少则半天一天,多不过三五天。
像《重启人生》这样直接重启三十年的可谓少之又少。
为什么呢?
我想是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们设想自己有机会重过人生时,最先蹦出来的想法多半是利用信息差买彩票、买股票、买房子,总之记得什么挣钱的门路就买什么吧。
毕竟,迅速实现人生的小目标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但这种走向就太无聊了,所以多数循环剧不但限制循环时长,有时还给定一个困难的任务让角色完成,以便限制角色对多出来的信息和时间的使用方式,塑造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重启人生》就太不一样了,比较起来的话,本剧更像是游戏N周目刷完美结局这种事。
主角可以说每次都有大把的时间可利用,但凡做下规划,都会比剧中有效率一百倍。
但实际上呢,她还是施施然地把时间花在了玩过家家扮演水星仙子和三田大金刚上面。
后面的轮次虽然越来越努力,但结合结局还是可以明确说,她的人生本身,已经是她要守护的幸福,而不是用于争取极致成就的资源。
既使最后主角确实成了拯救许多人生命的英雄,但她用的却可以说是最不讨巧的办法。
就像是知道某些人会有意见似的,编剧还特意塞进一个也想拯救生命却投机取巧的浅野忠信供人嘲笑。
通常地说,一个开了预知未来的天眼的人会这么安于“平凡”吗?
我想,这就取决于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了。
对主角来说,她的幸福就是和闺蜜嘻嘻哈哈度过的那些时光,一度放弃,也只是为了最终回到这种幸福。
在第N轮的时候,还坚持选择小确幸或许有些出人意料,但在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第一轮人生时呢?
在第一轮就选择小确幸的人是因为没有把握获得绝顶成就,因此退而求其次吗?
还是说,这本就是人们可以或应当向往的呢?
据说能使人感到快乐的两种内源性激素,多巴胺和血清素的作用机理是不一样的,多巴胺所带来的欣快感是在人们认为自己获得了某种成就时产生的,是一种瞬间感受,必须继续获得新的成就,才能重复体验这种感受。
而血清素则是在人觉得自己处于宜人环境时产生的,只要环境感受不变,其带来的愉悦感是更可持续的。
两种机理都是现实存在的,既然在人类演化过程中形成并存留下来,也就各有各的用途。
但在某些社会或某些领域,确实存在厚此薄彼的情况。
本剧,在某种意义上,也许算得上拨乱反正?
幻想 vs 日常轮回类的电影或者剧集,不是《源代码》、《明日边缘》这种“轰轰烈烈搞一个大新闻”的科幻方向,就是《恐怖游轮》、《忌日快乐》、《蝴蝶效应》这种利用轮回机制,对观众进行精神打击的恐怖方向。
不难发现,这两种方向都跟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的一个东西很像。
梦境。
源代码无论是开挂般轰轰烈烈的科幻,还是噩梦般无法醒来的恐怖,它们切中的是我们身处现实却想要超越现实的一些幻想。
好比老天爷突然说要给你一个机会,你第一反应自然是会用它来实现这一世都无法企及的荣华富贵。
这很符合人性。
于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少有电影或剧能像《重启人生》一样,一部戏演了几辈子在普通人看来是依然普通的生活,除此之外我能想起的只有《土拨鼠之日》。
几乎就像是天下第一的厨师让你在世界中所有的珍馐中选一道菜,他什么可以都满足你,末了你却说了一句:“老板给我来二两牛肉面,不要香菜。
”所以剧里也有穿透次元壁的自我吐槽:
作为轮回片里的异类,《重启人生》和《土拨鼠之日》在丢掉那份幻想后的日常里,露出来的闪光鳞片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唯目的论 vs 活在当下《土拨鼠之日》中的Phil发现自己不断在一天里轮回,所以他利用对这一天的了解,找到漏洞轻松搞到运钞车里的大把钞票去挥霍,针对小镇上的好看姑娘投其所好,把她们都睡了个遍,但在轮回中经历过了一串释放欲望的“大新闻”,发现这一切变得索然无味后,Phil转而开始追求一份看起来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爱情。
《重启人生》中,麻美因为下辈子不想当瓜地马拉的大食蚁兽继而开始了她的“行善”之路。
前四次的轮回里,她的人生是唯目的论的:“我的人生目标是做任何积德的事情。
”也就是说她行善并不是因为想要行善,只是因为觉得行善可以增加她投胎为人的概率。
麻美在当世的生活是为了未来的生活。
这是不是和东亚社会里我们浸淫已久的东西很像?
小时候卷学习,并不是因为喜欢学习,等好不容易卷赢99%的人,终于拿到offer进入大厂,又被说现在996吃的苦是为了以后的荣华富贵,后来熬到头秃后荣华富贵没有看到,只看到把荣华富贵都花在了小孩身上。
最后再把这套价值观再教给他,这是不是我们当世的轮回?
目的论把人生还原成一场有标准有等级的考试,从物质感情家庭N个维度考察我们,考上60分仅仅是及格,考上90分人生成功走向巅峰,人人羡慕。
可是在参与这场考试前,我们连自己想不想要别人羡慕和为什么要别人羡慕都不知道。
甚至不像麻美卡在自己投胎为人的执念里,我们是卡在了别人的执念里。
《土拨鼠之日》,Phil几乎变成了那一天的神,可以用对一切的了解去交换一切的神,在现实中他是你那个了解领导所有爱好所以可以飞快升迁的同事,他是那个两个月换三个女友知道所有女孩喜欢什么就马上可以去扮演以获得芳心的“情圣”。
他认为唯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同样的,他也一定认为爱情只不过是我需要你的身体,你需要我的钱,什么都可以“交换”。
但在Rita身上他失败了,无论他如何在约会中扮演,Rita总能洞悉到这一点:她只是他的猎物而已。
最后的最后,他也发现了,他并不能通过交换其他的东西获得一颗“真心”。
只有“真心”能换取“真心”,原来那份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爱情就是“真心”。
《重启人生》神之第八集,麻美在听完真里的故事后,在她的心里好像有些东西悄然发生了改变。
剧里有很多次闺蜜美好友谊的闪回,但是没有一次像第八集一样,回味起来充满了悲伤。
所以她没有走进那扇投胎为人的门,而是反身回去重新过她那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生活,找她那几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朋友。
只不过这一次,她决定用“真心”去活,我不要再用这一世换取下一世了,我要真诚的活在当下中。
“无限”的他们 vs “有限”的我们看完“无限”的他们的故事,回想自己“有限”的人生。
他们尚有机会改变,而我们只拥有一世。
(也许不止?
)当下其实就是那块闪光的鳞片,它其实一直嵌在我们的生活中间,它是寒冷冬夜你回到家中看到你家猫对着你跑过来的那个瞬间,它是你跟朋友分享笑话时你两一起大笑的那个瞬间,它是吃到妈妈做的菜的那个瞬间,但我们时不时会忘了它的重要性。
黑塞的《悉达多》里有一段我很喜欢的话是关于当下的:他看见森林、群星、动物、云朵、彩虹、岩石、野草、花团、小溪与河流。
清晨的灌木丛中闪耀的露珠。
远山蔚蓝苍白。
鸟儿和蜜蜂歌唱。
微风吹过麦田窸窸窣窣。
这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一切历来如此。
日月相推,河流奔涌,蜜蜂嗡嗡,恒古不变。
但在从前悉达多眼中,它们不过是魅惑的、稍纵即逝的雾霭。
以怀疑熟视,这一切注定被思想洞悉,一无是处。
因为它们并非本质,本质位于可见世界的彼岸。
可现在,他获得自由的双眼流连于尘世,他看见且清晰地辨明可见世界。
他不再问询本质,瞄准彼岸,他在世间寻找故乡。
如若人能毫无希求,质朴而天真无邪地看待世界,世界何其隽美!
我不是在说生活中我们不需要任何交换,也不是说明天就不重要,但我们老是说今天是为了明天。
如果每天都是为了明天,那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的在生活。
关上电脑,想想自己多久没有跟朋友好好吃上一顿饭了,多久没有好好在休息日看一本有意思的书了。
现在,就跟你爱的人、你的朋友、你的亲人们联系吧,约一顿饭或者去看一个展览,开始真正的生活,get something real. 创作不易,点赞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仔细回想起来,这部戏对待工作的态度,真是通透啊。
公务员是可以做 300 年的,习惯了以后外面的世界不再能适应的下去。
制片人是受制的,好的内容先挺过九九八十一难,但最后取到手里的其实是无字天书,豆瓣差评。
飞行员这种人人羡慕的工作,背后是几十年的自律,且换来的是不规律,试问你我有没有这份牺牲其他的勇气。
而让我难忘的一幕是,科研工作,改变世界的活儿,如果没有你,它一样会顺其自然的出现,以为自己是天选之子,实际上我们可能耽误了这个世界的进程。
我们光是成为人类,就已经是很大的福分了,都是上辈子积了阴德。
工作嘛,做什么都好,都有意义,但那不是人生的全部。
做任何工作时,只要认真对待就好,掌声并不来自多么伟大的成就、结果,掌声可能就来自你准时到达工作现场那一刻。
如果没记错的话,哈弗大学曾经出过幸福课,它的主旨是人生如果要获得幸福,最重要的不是财富,不是工作,甚至也不是爱情,它说人生的幸福源自于亲密关系。
随着第十集温柔地画上句点,仿佛上一世听过的理念就这样忽然地冒了出来。
我想,这大概就是《重启人生》小而确定的内核吧。
非常温暖治愈的一部轻喜剧,从看前到看完,无论是别人给我推荐还是我给别人推荐,都会突出强调的一个安利点是,没有男主角。
看完后简直恨不得给十星。
这部剧的优点大家都说了很多,比如轻松愉悦、平淡而真实、对于85-95年出生这一代人是满满的回忆杀等等。
不过在我看来,这部剧最为迷人之处还在于它描绘了一个真正理想的女性世界,同时又因为这个理想世界并不虚幻和遥远而给予我们很多的勇气。
首先是自由。
可以看到,女主无论是选择读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毕业后从事什么职业、定居在什么地方,都是由她自己来决定。
里面的女性们可以恋爱结婚,也可以不结婚,甚至可以离婚,不需要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众多压力。
没有人会提出因为她们是女性所以必须要怎样怎样的要求,也没有人因为她们是女性而肆意贴上带有性别色彩的标签。
第二是温暖的情感。
女主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都十分慈祥和开明,她和闺蜜之间的友谊更是坚不可摧。
有着浓浓的亲情和友情的环境下,爱情对于女主而言更多像是生活中的调剂品而不是必需品。
她可以选择恋爱,但却不会因为恋爱影响自己的选择,得知自己的恋爱对象已有家庭,也可以当机立断、拿得起放得下。
她们甚至可以为了挽救闺蜜的生命,放弃下一次就能轮回做人的机会,努力奋发上进。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感天动地的闺蜜情!
我最后都看哭了。
确实,如果拥有了这样的家庭和这样的闺蜜,谁还会想要恋爱呢?
第三是励志。
每次看到闺蜜组叽叽喳喳地聊着关于电视剧、校园生活,女主和同事们相互吐槽工作这些极其日常甚至略显琐碎的话题,我都会觉得特别开心,想起自己小学时候也是这样和同学交换贴纸、讨论昨晚电视剧播了什么。
但同时,女主在一次次重来的人生当中,除了最后一次要救人之外,干得最多的好事也就是阻止婚外恋、发现外公吃的药有问题、帮助老师被冤枉时作证这些平凡而真实的事情。
不需要推理破案,不需要拯救世界,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这么平凡而普通,这让剧中的理想世界显得相当真实、触手可及,其中对于女性的鼓励就很接地气,不会给人以高高在上的说教之感。
我还发现剧中对男性角色的塑造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里面稍微重要一点的男性角色,几乎都有出轨经历,另外还有自以为是、好高骛远、自私自利等缺点,甚至会赌博和咸猪手。
相比起来编剧对于长辈类男性还算比较好,老师虽为学生着想可是对学生过于强势,父亲虽然随和不强势,可也伴随着一些让人火大的点。
对于这样的设定,我只能说和现实中的普信男们并不是毫无关系,而是完美写实。
《重启人生》这部充满着日式冷幽默的剧可以说是我近年来看过最好的电视剧,我们的人生无法重来,但也可以在有限的人生中追逐星光。
另外就是第七集出现了Zard的《负けないで》我真是一个大爆哭,看剧时候只要听到《イケナイ太阳》我都想跟着他们一起nanana,以及番外中铃姐唱的《If》真是帅呆了,可以把北熊谷托付给她!
当然最上头的是,现在每天最开心的事情是我的好姐妹们和我说,nice,楚楚酱!
上半段真理把故事讲完整了原来一直都是四人组哪怕无法和麻美她们同路真理也从未停止过默默的守护原先只是感慨于友情渐行渐远的无奈现在更震撼于真理的付出100多岁的遗世孤独,经历了多少次失去的痛苦和真理相比,麻美这几世轮回就像是小打小闹知道真相后的麻美从满怀希望期待的大团圆到一瞬间痛失全部这次由她来体验了那种悲怆小偷家族的安藤樱又回来了那么隐忍而强烈一个人含泪走过隧道一个人在新人生的门前抬起头下定决心后退回不舍的泪水她又回到了下一个起点友情有时候比爱情更让人感同身受大概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曾经历过得到与失去吧四人的感情如此美好真切原来友情也可以这样轰轰烈烈的呀耳边自动回响的是这首很老的歌《M》Princess Princess"いつも一緒に居たかった 一直想在一起 となりで笑ってたかった 想在你的身边笑着季節はまた変わるのに 季节还会再变换心だけ立ち止まったまま 只有我的心在这里静止了......"
这部剧的价值观在一种并不挑衅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做了温和的,彬彬有礼,坚决,又清新脱俗的挑战。
中国一定会到这个阶段——“单身社会”真正意义上来临,不再用婚姻束缚女性,女性友谊在人际关系里越来越重要(男性伙伴友谊也同样),个体的选择被尊重,成功学消失,这只是时间问题。
(一)女性作为“社会个体”这部剧故事的最大亮点,是从女性的内部世界的视点写女性,没有写国剧常见的狗血情节,外部婚育压力,恋爱烦恼,跳脱出了规范框定女性的常规参照物,一下子脱颖而出,看得神清气爽。
故事里结婚的女性,提起婚姻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并不是重心和全部。
麻美爸妈、姐姐,身边好友,从来没有打听过她的恋爱婚育,从来不催婚,把女性当做和男性一样的社会人,而不是生育媒介,妻子、母亲、姐妹、女儿这种家庭构成的功能性角色。
遇到了已婚渣男的玲奈,和爱唱歌的小福同学婚姻出问题的那个女孩儿,还有化妆师女同学,以及男友出轨的真里,这些女性在感情问题上不拉拉扯扯,基本上都很果断,也不会在口头上以婚姻恋爱男人为中心,满足虚荣心。
这才是新女性的样子,和《欲望都市》里老一辈的先锋女性相比,这些女孩儿更不会用婚姻、亲密关系来定义和寻找自己。
仅仅是这一点,已经甩掉了国剧多少届世界杯决赛圈。
国剧的女性要么围绕男性,要么围绕象征男性阳物的权力/财富,独立女性的形象要么霸道女总裁,风风火火,眼睛杀人,要么就是争取给男人生儿子的KPI,要么就是大战小三,打响大奶保卫战;女性,还没有学会独立地观察自己,看待自己,总是把自己当做参照物,需要各种头衔获得价值感和安全感。
(二)女性友谊赛高这部剧另一个亮点,是写了女性友谊赛高的价值观。
既然跳脱出了两性关系的魔掌,那么女性之间的友谊成为在家庭之外的情感指点支点,看完了,我会觉得,女人可以不结婚,但不能没有女性朋友,可以相伴一生,白头到老,理解和尊重你,爱护你,不会嫉妒你,关键时刻全力地帮助你,甚至为了朋友放弃重生为人的机会,回到原来的人生。
不是因为爱情,亲密关系,而是因为同为女性,共同成长的友谊比爱情关系更可靠。
当然,这部剧仍然是童话一样地处理生活中的冲突和问题。
这里的女性之间都如此坦诚,没有心机算计,没有利用和嫉妒,特别感动人。
我完全相信,女性之间可以有这种维持一辈子的友谊。
脱离了家庭关系的责任义务,亲密关系的占有控制,而友谊关系那种适度的距离感,亲密感,会成为血缘关系之外,支撑人和人之间联系纽带的最重要关系,至少对于女性来说是这样。
当你老了,有家庭和孩子不一定会有用,他们可能真的不会管你,或者管不了你,而女性朋友,生命周期轨迹一致,却可以相伴到老。
日本社会老龄化后的一种人际关系趋势,将来也会是中国社会的趋势。
年轻一代长大了,愿意为自己的人生付出时间,不太会愿意陪伴父母养老,伴侣身体或许还不如你,而亲密的彼此信任的伙伴关系,更适合相伴养老。
最后一幕,主人公成了耄耋之年的老太太,仍然在一起有说有笑,来世投胎成鸽子还是在一起,真的很美好。
日本社会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才会产生这样的电视剧,思考的这些问题。
中国一定会到这个阶段——单身社会真正意义上来临,不再用婚姻束缚女性,女性友谊在人际关系里越来越重要(男性伙伴友谊也同样),这只是时间问题。
(三)被尊重的儿童第三个感受是麻美同学父母的教育观念。
在好几轮人生中,他们从来没有干预或者阻碍过麻美的职业选择,也没有给麻美学业目标,学习好或者学习一般,父母都很支持她。
有一轮麻美是学霸,父母也没有因此冷落妹妹,他们非常包容和尊重孩子。
这一点太难得了好吗?
多少孩子的父母喜欢给孩子选大学专业,选大学的城市,甚至研究生的专业,强势干预孩子的人生。
这非常可怕!
这部剧里的父母真是人间理想,爱护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每个选择都全力支持,躬身相送,也会夸奖和鼓励。
麻美的原生家庭简直是梦幻组合。
就算是反复重启,也愿意回到这样的爸妈身边啊。
这不是煽情时候说的话,这是让观众也能感受到的投胎幸运。
(四)人生意义的重新定义第四轮人生,麻美当了科学家,发表了医学方面的论文;第五轮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是不是错过了这篇论文,那就不能拯救很多人的生命了。
结果她一查,才知道同事们已经发表了论文,早就发现了致病的细菌。
太喜欢这段情节了。
编剧想告诉我们,个体虽然很重要,但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在岗位上运行,没有你事情照样也可以做出来,既然没有人是不可取代的,那么也没有那么多英雄和成功人士,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过度神话的精英。
如果这种精英本身就是一种伪命题,那么追求成为精英的成功学,也就毫无意义。
人生的意义还不如吃好饭,对待好身边的人,做好每一件工作的琐事,社会自然可以良好运行。
社会改变依靠着社会运行中偶然的合力,就像在实验室里每天的重复工作,某一天就忽然成功了,而并不靠某个个体的单独的行动。
这部剧写了每个人职业选择的平等性,职业选择和价值感高低的关联就不再那么刺眼。
最后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做个快乐的普通人,社会价值平均化,整体社会可以维持稳定。
而不是用阶级差异,制造权力空间,用成功学激励和压榨普通人打鸡血,维持社会生产。
这部剧里能看到日本社会运行的智慧,普通人可以有的价值感——当幼儿园老师,普通公务员、药剂师、KTV店员,和所谓光鲜的职业——电视剧制片人,科学家,飞行员的价值感,在故事里被消弭了差异感,他们都是不同的工作而已,融化了现实社会里的阶层差异,收入差异。
现实中,日本社会当然有阶级差异,这部剧简单化了社会差异,回避了现实中根本无解的一些难题。
本剧的先锋性是设计了一种理想方式——一个社会要怎样看待不同的职业,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同等的价值感。
人生意义就是个人的社会价值没有那么无比重要,女性的婚姻恋爱没有那么优先,重要的事情总会有人去做,过好自己的人生就可以了。
编剧就是给出一个社会问题解决方案,多么治愈。
中国社会竞争惨烈,人们追求成为精英,追求成功,追求成为人上人,所以《重启人生》的故事宇宙在我看来实在很治愈。
如果能够那样,该多好,凡事都不用那么卷了,也不用大家磕得头破血流去抢一个机会。
《重启人生》故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女性可以作为“社会个体”,获得更多的尊重和选择的自由,不管是女性还是儿童,原来控制社会运行的父权体制在悄然解体。
虽然和现实比照,这部剧还是一个童话,但我服气日本编剧的这份对理想社会的想象力,也相信这样的时代一定会来临。
主人公每一世必须完成的几个固定任务,本来其实有更简单效率更高的完成方式,但无奈编剧不让啊。
1、幼儿园阻止老师和同学爸爸交往:最后几世采取的方式没大问题,简单直接。
2、解救地铁上的老师:提前约老师当天一个饭局,随便请教点儿事情,把老师坐地铁那个时间点book住就行了。
也正好不用碰到小静了,省的担心老师把小静的离婚给劝黄了。
3、阻止姥爷吃错药:干嘛非得等老爷子吃了几次错药再去纠正,那不也损伤身体么,提前告诉姥姥姥爷,两家医院开药容易开错,要么一家医院开,要么反复和第二家医院确认药品,然后开了什么药再报备一下你,不就一次都不会吃错了。
要问为啥这么担心药开错了,就说看到类似开错药的新闻了,比较在意。
4、阻止女同学和已婚男谈恋爱:干嘛非得费劲去警告已婚男啊,直接已婚男一出现在餐厅,就和女同学小声说,你认识的那个前辈戴着结婚戒指呢,是已婚了吧。
这样就算那个男的摘戒指问联系方式,也一眼会被女同学看穿吧。
5、阻止飞机事故:这个最夸张,非要那么费劲当机长才行么,还搭上了整个童年和童年的友谊。
快到航班日子的时候,找个记者匿名爆个料,说某某天文机构监测到几月几号会有太空垃圾坠落,当天的航班有风险。
这么严重的事情,无论是天文机构还是航空机构,都会无比重视吧,一监测真的有可能,别说改航线了,取消航班都有可能。
以上皆为调侃,毕竟影视作品主旨是表达想表达的东西,情节是为表达服务的,存在一些不合理性是很正常的,好看就行。
希望主人公下一世,趁编剧管不了你的时候,考虑用更高效更简单的方式完成你的固定任务。
刚开始看前几集的时候我一直很疑惑 为什么主角要这么坚持下辈子还做人 拜托 做人才是对自己的惩罚好吗 我下辈子反正是不要做人了但是看到后面 我就知道为什么了 因为她们不一样这个故事里的所有女性 她们没有遭受我们现实中此时此刻女性遭受的一切压力没有说25岁之后还不结婚你就没得挑了 没有说赶紧生二胎给父母抱孙子 没有说你一个女的当什么机长当什么生物研究员……你会发现女主和女二 她们只要努力 只要花上时间就可以成为任何想成为的人 世界其实本该如此在这部剧中 不论是社会还是家庭给予了这些女性们充分的自由空间我印象很深的是最后一集 女主辞去飞行员的职位回家和母亲聊天的时候 母亲说 家里长时间只有父亲这一个男人 所以阿贤(妹妹的丈夫)来了之后父亲很开心下一秒我以为母亲要说什么 你都四十了是不是也该找男朋友 带回来让爸爸看看这种话但是没有 母亲和女主只是如同往常一样 笑着打趣 调侃父亲 说他喜欢在阿贤面前展示威严这样如此普通 如此家常的一场对话却让我想要流泪 当我已经习惯在任何场合任何话题中随时接受到来自亲人 关于结婚生子的规训后 听到这样一场母女间的对话 真的很难不让我由衷羡慕看结局的这两集我一直在担心担心历史自动纠正这些波动 飞机还是会失事 就算救下了朋友 但是她们还是会死于非命甚至在她们下了飞机之后我都还在害怕可是这些都没有出现 她们重新拥抱了彼此选择了一条普通但漫长的一生 四位女性朋友携手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而结局 她们的下辈子也是如此的可爱可亲其实这部剧的主题 我认为应该是自由而非友谊如果我们都能活在这样一个 女性年岁渐长也不用担心被催婚催育 不会被社会偏见看待的氛围里那么不管是23岁还是33岁 我们都有无数次重新选择人生之路的机会 我一直很害怕想到三十岁之后的人生 害怕一直困在老家这个小镇里 害怕的不是肉体的衰老 而是整个家庭 人际关系 整个环境倾轧下来的压力 一条艰难的不婚不育之路但是如果 能够和她们一样 有一份可以应付下来的工作 有轻松的家庭环境能够这样自由地生活着 四十岁了 也能每个月和好朋友出来聚会 一起聊天一起过生日 如果是这样的未来 那么我们无需成为一个怎么了不起的人 无需闪亮发光也足以如果是这样的未来 那么我愿意大笑着前往 愿意无数次重来 也坚定奔赴这样拥有自由的肉体 和自由的灵魂的一生
不喜欢碎碎念
以前没感觉,现在发现日本人的虚伪客套真是讨厌,说话细碎繁密,太无聊了
活一遍都够想吐了有人居然能活五遍,由于老铁太过努力前八集看得晕头转向不胜其烦,大食蚁兽哪里不好干吗卯足劲儿积阴德非要下辈子卷成人类,这像话吗,而且她们怎么会有那么多闲言碎语可讲啊,话匣子一开停不下来,孤寡人在屏前显得更孤寡小丑了,跟姐妹们的悲喜互不相通,只觉得聒噪跟意兴阑珊
情节设计太严重 越往后越看不下去 弃了 部分情节看得我尴尬得扣脚 重复的部分真的可以删掉的 看来当代日剧不适合我
幸福人生的咒语是:宫冈先生已婚了!
不合理。而且不喜欢碎碎念式的演绎风格。
很治愈…幸福的家庭和珍贵的朋友们,所以重来多少次都不会想改变这个基石,好浪漫啊。但是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会不会很多人都重生过呢,蝴蝶效应在哪里!一些伏笔埋得太简单刻意了嘛。
重来一次,没有金手指,没有逆天改命,只是把简单的生活过好一点,把曾经的遗憾补回来,让自己去享受生活,感受生活,这才是生活的意义啊。
不管重来几次,都想和你做好朋友。
真正的爱女剧。它告诉你由交换贴纸、聊电视剧、吃零食积累而来的女性友谊,值得五次重生拼了命去挽回!女人成为机长去救姐妹,4女携手长寿,太蒂了!
穿的好素就是有点过于太女性视角安藤樱和黑木华都变好看了贴纸交换,拍大头贴,挺怀旧哒瓜地马拉食蚁兽一刚盐烤还是醋腌印度腈鱼,熟海胆!好笑死了
温馨小品版魔法少女小圆,loop人生只为拯救我的闺蜜。虽然安藤樱演得四两拨千斤,但剧本还是太贫乏,靠年代感煽情和人间观察金句赚取共鸣,忽视情节张力和视角切换,一部平铺直叙的麻美人生vlog。请回答1988和坂元裕二1:1勾兑出的味道,这非我杯茶。
抱着一个简单的疑惑看完了,即如果以男性为主角那就绝对不是这样展开。别说拯救一飞机的人了,不留下“为后代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之类的豪言壮志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为什么拍女生就是拯救友谊且回老家当公务员呢。其实最后一集那位冲到两人面前的男士好像一脚踏进油漆未干的地面,瞬间瓦解了前文一切诸如“上厕所要问一句”的疑虑,即便可以说他是第二次重开而已,但是摆在他面前的选项好像并不是去“加入”才有话语权,他就是可以直愣愣的选择冲上去讲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就期望可以改变航线,而这个选项早就被两位女主在脑中pass掉了,因为“一定会被当做是神经病”,所以付出了两百年的努力。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重生一次后,女主一直想积德反而束缚住了自己!不能好好享受生活!这样好累啊
非常非常一般,日剧现在的评分也像韩剧一样越来越偏高评分了。
太喜欢安藤樱了,太喜欢太喜欢了。土拨鼠之日拍出花来了,落脚的都成了小乘佛法,渡己。但是,可是,带着遗憾共存可能才是应该尽早学会的。
很出名的日剧看了很多部 这部是为数不多的让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的 重生这么多次 前面几次大差不差 每次重启的时候我都替女主着急 “我怎么又要再看一遍她无聊的人生” 很多女主和闺蜜们很日常的对话 实在是读不懂编剧是想通过这些冗长的对话透露什么内核 在我看来就是拉日常罢了 这种对话太多太多太多了 但是本剧有一个剧情我很喜欢 就是两个小朋友经过 比手指那一段
咱就是说,为啥一定要投胎还成为人类啊?为啥还要一直重复相同的轨迹呀?出生在同样的人家,上同一所幼儿园,交同样的朋友emmm,没准儿当一只危地马拉的食蚁兽或者西太平洋的鲭鱼更有趣呢?其实我还不是不太能接受这种总是重复的人生啊
这部剧的喜欢跟黑暗荣耀又不一样了。是亲切,可爱,像跟好朋友聊了一场漫无目的的天,不需要特别频繁地出现在生活里,但是偶尔有一次就很好很好了。
也许是期待值太高了,作为剧来说其实不够精彩。也是因为本射手座实在无法接受不断地重复,即使换了不同职业还是比较无聊,当然为了友情为了朋友性命重启人生很伟大,但拯救方式不至于是非要当学霸而失去了友情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