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想的:男主角优一和他的前任仁朗是双胞胎,仁朗被水素枪杀后在另一个公司(另一个世界)化作一个元神,即教主。
两个世界实际上没什么不同,都是永恒的,都是没有个性的,但人们总出于对这个世界(这个公司)的不满而盲目的渴望逃脱到另一个世界。
而正是水素和仁朗(教父)对真实爱情的渴望,使他们变得战斗力极强。
是的,这是一场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的战争,是真实绞杀非真实的屠场。
水素杀了前爱人仁朗,她也失去了被杀的机会,从而要求现任爱人优一枪杀自己,而优一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在看到顶替白发飞行员的合原折叠报纸的动作中悟出轮回的命运,逃避是无效的。
所以他要她等待有所改变的时候。
之后优一就战死了,像他的双胞胎兄弟仁朗一样(同样是死,但仁朗选择死于爱人之手)。
水素不能自杀,因为两个世界都不会应为她的死而有所改变,自杀是无意义的。
分处两个世界的水素和前爱人仁朗,他们鹊桥相见的方式就是近身肉搏战,所以一次敌对公司出乎计划的派出了三架飞机(而不是原定的两架),这是死去的仁朗一方的尝试,之后水素又单挑教父,这是水素一方的努力,她不会战死,因为交战只是他们亲近的方式,战后水素的惨象只是她高潮后的疲惫。
水素和风子是双胞胎,因为风子不是战士不会战死,所以水素也不会死,不会去另一个公司(世界)。
风子对轮流和她上床的男人不感兴趣,但自从第一次见到水素,就有心被撞痛的感觉,所以命运往往驱使她出现在水素最软弱的时刻。
和风子很像,水素对身边的男人仁朗、优一都没有兴趣,他们都是她和教父的“鹊桥”,通过他们的战死,水素与教父取得了一种间接的联系。
所以优一死后,新人上任时,水素心情大好。
因为与爱人间接的交流是安全的,而不用生死肉搏。
风子的荒郊别墅像一个巨大的棺椁,盛放着现世永恒的时光。
这就是这部电影中令人窒息的世界,男女的肉体之爱是不真实的,柏拉图式的精神依赖是唯一可行的,而水素需要的只是一次真实的性交。
我倾向将这部电影看做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
转载一段类似的影评:2009-03-27 21:37:04: 塔驹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135983/discussion/13234952/ 掌握自己的终结,函南优一做到了。
最后水素带着微笑迎来了新一任驾驶员,仿佛看到了希望。
不是解除这轮回的诅咒。
而是关于活着的意义,死去的意义,爱情的意义。
其实那个驾驶TEACHER的男人,杀戮奴们曾经的上司,才是正真打破轮回的人。
联系着孩子们的前世与今生,成为不败传说只为等待被击坠的那一天。
以及水素的女儿,“杀戮奴”是时代的悲剧,他们的孩子,将是结束和铭记这个时代的人。
导演在55岁的时候制作了这部电影。
55岁对于我们来说,人生已经过半百,生活是一个沉淀的过程。
曾经的一切要么都已随风而去,要么沉于心底。
片中近乎冷漠的语言,近乎绝望的希望,近乎灰色的色彩。
片中唯一的一段可以说是彩色的片段就是水素回忆的片段,不仅有颜色还有欢笑。
什么叫“永恒”?
“永恒”有多少人在追求?
真正“永恒”时,真的永恒了吗?
仁郎为什么要水素杀他?
水素为什么要优一杀她?
仁郎死后,为什么托身于优一来和水素会面?
也许理清这几个为什么就明白了什么才是永恒...........生活是灰色绝望的,偶尔有点彩色也会转瞬即逝,不可回头的消失在天际。
那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那就好好珍惜每天还在关心自己的人,也好好关心在关心自己的人。
虽然知道前方还是绝望和无奈。
我们都是这个美丽世界的孤儿,被人抛弃的同时也还在抛弃别人。
那就不要埋怨任何......因为有些事情如同荆棘鸟,你得付出代价。
很喜欢开头的那段音乐,虽然也是近乎绝望。
全片最喜欢的是川井宪次的音乐。
同样是飞行系的电影,却有着川井独特的飘渺感,空旷疏离,蛋蛋的忧桑,却刻意控制,让人只能抓住一缕,若有若无,就好像这部片子的总体基调。
这里面的人设,长得千篇一律,当然这是人家的风格,其中的亮点可能是相对平板的脸过于华丽的眼睛。
就好像娃娃一样,孩子的身躯,却不能自主——说来也是切题了,但是我还是比较喜欢黄濑和哉笔下的糙汉子啊。
毫无表情的馒头脸完全就没有萌点好么……唯一的一个play boy土岐野,性格却太过于模式化,让人也喜欢不起来。
画面也是一贯的暗色,但是相比攻壳2里面的CG差了不是一点两点了,可惜我不是空战迷,我只是个花痴的浪漫飞行爱好者,所以那些空战也看得我糊里糊涂,最后我还以为男主击中了教父,结果还是没有?
他还是挂了!
CG画面好像也总是笼罩着一层Gonzo雾,或者是故意为之,展现真实的云彩?
总之……没觉得很华丽,也没觉得很惬意……还有“情色场景作为卖点”,押井守搞的情色场景可能有任何卖点吗?!
他家那条老狗在动画中算是个萌点,时不时出来跑一下,形神之准,可见老押对它爱有多深。
还有女整备士,感觉就是一个女版的巴特……有个不懂的地方是:飞行员常去的那家肉饼店门口坐着的老爹是谁呢?
和店主又是什么关系?
到底是怎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
其实本来对战争片没什么兴趣的,但是押井守总能把看起来乏善可陈的话题提升到富有人文思辨的高度,无论是在赛博空间探寻ai及人类意识的主体性,还是在和平年代通过战争秀来满足人类对杀戮的模拟和渴望,蓝灰色的冷淡色调,都非常的有魅力,非常的吸引人。
虽然我很讨厌许多电影电视剧会加入无意义的景色长镜头,但这部的每一处沉默、吸烟、重复的天空镜头,都让我觉得又丰富又寂寥。
戴着降噪耳机,沉默的时候周遭特别安静,我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看到草薙把满杯红酒灌进嘴里,我的胃也会感到酸痛。
我很喜欢关于轮回的故事,但是空中杀手中的轮回比我看过的任何一个都好。
把死去之人的灵魂注入永远不会长大的“永恒之子”里,填入新的记忆,制造一个个似像非像的克隆人,有人在轮回中迷失,有人不断地寻找自我,最终绝望,选择结束生命。
草薙看清了事件的真相选择结束轮回,我估计三矢的那一枪是想阻止她自杀让她继续生存下去吧。
三矢对草薙的情感也很耐人寻味,她一定是被草薙的魅力深深吸引,但草薙却并没有注意到她反而只是注视着函南,她又嫉妒又无奈。
她发觉了大家都是永恒之子的真相,却还抱有一丝“或许自己是可以长大的”侥幸的希望。
我认为她的形象比基地里其它人更鲜活。
彩蛋似乎昭示着草薙走出了心结,两人结束轮回的比较光明的结局,但我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因为就如草薙所说,他们已经变成依靠杀戮和战争来存在的傀儡了这算是我看过女性角色塑造最好的日漫之一了吧,甚至还是异性恋,草薙的人格复杂程度,她的隐忍、悲伤、冷静,还有偶尔的情绪爆发,就像这部故事本身一样吸引着我想要去了解和触摸。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看完了就和喝醉了一样
单纯被片名吸引过来——《空中杀手》,又是动画,不由的脑中跳出一幅幅的画面:亚得里亚海上的红猪,那些恪守着骑士精神的空中斗士们,超时空要塞中恢弘大气的场景,华丽的空战。
两个小时的影片似乎偏离了电影本身,与空战有关的内容很少,大多的场景是停机坪以及一次次的战机起降,飞行员们出没的酒吧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娓娓道来中多少显得有些沉闷,似乎让人忘记了他们的职业:杀人与被杀,这一注定了的命运。
在第二次才下决心看完。
突然想说,这是一个荒唐的世界。
也许某一天真的世界就是如此,战争、空战、打斗全变成了人们用了消遣或是回忆过往的乐子,这个世界变的如此荒谬可笑,就连片中最为宏大的那场“战争”,仿佛再现了二战时的欧陆战场,或是太平洋上空的血战,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同温层堡垒、巨大的飞翼悉数登场,飞行员们在天空中你死我活之际,却被突然的一个命令制止,两公司均损失惨重,任务结束,换句话说,游戏结束了。
普通的人们在电视中看着转播就如同在关注激战正酣的NBA决赛或是一场欧冠的比赛,多么的戏谑,然而死去的人就这样死去了,随着自己的驾机被打成塞子,消亡于空际。
我忘不了那一个场景,当主人公急匆匆的赶回基地,驾机迎敌时,酒馆的婆婆说了一句“多加小心”,疑惑的主人公回头答道:“小心什么?
”这注定是个悲剧,悲伤到无以为继。
请记住海报上两张青涩的面孔,两位有着孩童般面孔的主人公,函南优一与草薙,我想影片在讲述的是一个关乎爱情的故事,是一个无限轮回着的故事。
可我们间到底会不会有结果?
优一是优秀的飞行员,草薙也是,然而就算再王牌的飞行员,你可以很帅很有腔调很有女人缘,却终逃不过命运,因为在敌人一方有一名“教父”,唯一的一名成人飞行员,也是所有青年飞行员的梦魇,无法越过的一道坎。
当人的命运如游戏程序般被他人设定好了之后,该做什么选择,那个未曾露面的教父也许就是一场游戏中的最终boss,当一方太强时,他就会出场,就算怎么抗争,也只有挨打的份,狗一般的被打倒在地,注定了的。
这样的命运摆在你面前,你该如何选择。
永远没有长大,一张青春的模样,不会老去却无比空洞的年华,有的只是伴随自己的座驾战死于空际。
可悲的命运,真就如片中那般被设定成凭空创造出来,不会老去的仿佛生来就会抽烟就已经把开飞机当成了蹬三轮般容易的群体,童年在哪?
过去在哪?
甚至连些许的回忆都没有,没有目标的活着,就算相爱也不会有结果,你到底是谁,是函南优一自己还是别人,沮丧到绝望。
在做出选择前请先好好活着。
“即使是走过无数次的路,也能走到从未踏足过的地方”,“正因为是走过无数次的路,景色才会变换万千”,“光是这样还不足够吗”“因为只是这样,所以才不足够吗......”相信在看过这部影片后会记住这句话,心中至少燃起过哪怕一丝丝希望,然而现于眼前的终究还是绝望。
我只是在思念你。
最后停机坪上走下飞机的,我相信是你。
这是我第二次观看这部影片了,因为第一次观看的时候电影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缓慢空洞的镜头与荒凉的配乐深深留在了我脑海中,于是当我想重温一些能够让我深深投入的电影时,脑海里就蹦出了这么一部动画电影,由押井守指导的“闷片”电影-空中杀手。
在这里,我并不想去比较这位令我印象深刻的导演,他的几部电影之间有什么联系,他的电影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等,能让我明确并为之欣喜追寻的是,他的电影总能够让我思索很多,在一遍又一遍温习的过程里,我似乎能够挖掘出更多东西出来,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让我试着去想些什么东西出来,像是从空气里挤出一朵粉红色的花,花朵的斑纹每一回都增添着细微的变化。
这次电影令我思索最多的,是关于这些“永恒之子”自由意志的问题,也许观影的时候你也会奇怪为什么这么一些本该绽放青春笑容的孩子,缘何个个摆着单调的面容,行着缓慢而又沉重的步伐,为何天空永远那么宽广,仿佛一个人,或一架飞机陷在里边,就永远回不来了。
首先这些孩子都是和平年代一个个社会默许,并由公司制造而出的“商品”,他们被用于进行战争表演,由两家公司建立两个主要的军事基地,定期地表演军事战事,同时还有电视直播用于“沉痛”地提醒人们,战争如何近在眼前,让人记得和平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只要想想商品的这个属性,就能够明白他们所存有的限制。
这些孩子只要不战死,就能够永远地活下去,而如果战死了,他的身体也会被回收,并注入新的记忆和身份等待他重新启程飞行员的生活,而他的飞行和战斗经验是被保留下来最重要的部分,是作为战争表演最重要的价值表现。
这个时候我会想,这些孩子能够实现自由意志么,如何实现之?
电影中有些情节的描述,将这些永恒之子的自由意志实现的困难性提高了很多。
一是电影中女飞行员对男主说的话,大概意思是你是否觉得昨日的回忆都糅合在了一起,你童年的记忆只剩下模糊的影子,你不记得你曾经去过哪里,当了飞行员多少年等等,简单言之,你只有当下,你无法把握时间的感觉,于是乎你根本无法真正地讲,你这个身份的存在性如何,你爱过什么,你的追求是什么等等,因为这么模糊的记忆是否是公司赋予你的,赋予你的一个目的,因为回忆是构成一个人存在性很重要的一环。
二是死亡不能成为自由意志,因为寻死代表着你向公司屈服,认定了这样一个无法战胜的命运,或者至少是逃避,将一个纠结的灵魂继承给下一个身体,你无法真正从这个轮回超脱出来,你只是将重担交给了“下一个”你,这也是当女主恳求男主这一次由他来杀死她时,他断言拒绝的原因,因为他不想再继续这样的轮回,“如果可以的话,在能够有所改变前,希望你能够去见识那样的改变,去做好准备”。
由女主之口,讲出了这些永恒之子重要的天敌所在,你也可以将其看成是这些永恒之子无法超越的“父亲”,那就是“导师”,是你在空中一定要避开的存在,我认为这并不表示导师有多强,很可能永恒之子的设定中就包括了无法战胜导师的规则,或许还有不能伤害人类,不能逃离基地等,而且还要加上很重要的一条原则,那就是如果你不想从事飞行员参加战争的义务,你可能就会被处理掉等等的设定,仔细想想是不是很像机器人的设定。
因为无法拥有长久的记忆,只能在一次又一次冲向天空的战斗中感受生存的实感。
于是在电影中,公司成为了上帝,正如自然界中人类已然成为上帝一般,将千千万万的生物踩在脚下,将其置换成任何可以为人类服务的价值所在,而人类也一步步地挑战科技,挑战极限,企图在生命,灵魂等领域挑战限制于他们之上的“上帝之手”。
每个生命的权利都是抗争得来的,都是作为战斗得来的,比如人类历史上的人权,女性的人权,黑人的人权等等,都是用一波波热血的抗争中,获得了权利,现如今大部分人类社会中的人们可以说自己拥有了人权,不会被政府随意地抹杀,大体上说自己拥有了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不会说成为奴隶,成为服务中央政权的一个机器,虽然在地球还有很多的角落存在着以往历史的影子,那里的弱势群体还在社会的底层,除外人类还有很多重要的权利还未被很好地追求,比如自己很看重的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权利。
如今的社会很大部分被资本的权利所掌控,人成为了广大社会流转的一份子,但比起以往的历史时代人的权利已经好了很多了,人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去实现自我的实现,自我的调节,我想目前这种状态已经是人类历史能够达到的顶峰了,因为资本社会里异化的人群很可能会倒回到以往的时代中,人类的价值很大程度被扭曲,虚无充满着很多社会的角落中,引起黑影与变化。
永恒之子们他们缺乏的权利是掌控自己人生的权利,无法拥有记忆,无法长大的权利,以及充斥着被成为一种广大目的所支配的虚无。
于是男主的好几个同伙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在抗争着所谓的命运,一个选择了和成年女性欢歌笑语,一个喜欢折报纸的伙伴,一看到“导师”就会头也不回地冲上去,很有意思的是只要作者肯定了他如此选择的念头,那么就肯定了作为自由意志很关键的一点,于是这些永恒之子们就有了所谓的自我意识了,所以这个赴死和战斗的念头其实就是自由意志了。
活在这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被这样问你会如何思考?
最近,我因为种种巧合频繁思考这种问题。
当许多事情变得理所当然的时候,很可能大家都不会去思考诸如“我是谁?
”“我活在这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
”“这世界又是什么?
”这些理所当然的情景大家想必都经历了许多。
比如说,“上课-下课-吃饭-回寝室”模式、“上班-下班-乘地铁-回家”模式、“起床-做饭-打扫-睡觉”模式、“编程-发狂-编程”模式等等... 习惯了这些模式以后,以上的很多问题很可能就不去思考了。
最近总有很莫名其妙的想法,比如听一个老师讲课,反反复复重复幻灯片上的内容4、5次,反反复复说一个例子好几次...我就在想老师是不是已经习惯了这些模式,他们就准备那样子持续下去,不再顽抗他们的命运了。
有些人总是喜欢说这样的感言,比如说我小时候曾经想干xxxx事——结果现在没有做成,比如我小时候有xxxx的天赋——结果现在我也不指望我这天赋能有多大发展...曾经我对这种言语十分窝火——你为什么就去反抗呢?
你想干为什么就不去做呢?!
最近也轮到了很多保研等等的事情。
丫能保研,谈了半天我问他你喜欢现在专业么...搞半天他说其实自己喜欢的是数学不是计算机之类的... 我给他分析说我预感到你读到博士然后在学校教书教一辈子... =人= 你可以去死了多多少少大家都有想过为自己的生命去做点什么。
我尝试过在家里的饭桌上谈论生命的意义这种事儿。
父亲会很无奈囧的说有些事情不要多想。
我常怀疑自己的存在性。
我倒是很支持“缸中之脑”的理论,姐也同意说确实味觉触觉这些都是要通过大脑...我们接受的一切信息也可能是那种很滑稽的场面——一个放在一缸溶液中、插了很多正在发电信号的电极的大脑。
《空中杀手》的世界从物理上来说也是一种电信号,片中人物的本质也只是电信号的组合,包括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疑问他们的反抗等等... 三矢这一角色就是对自己不可靠的现实和不可靠的会产生质疑的人。
他认识的人在反反复复理所当然的重复各种“模式”,不知道重复这些模式的意义——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和谁战斗... 这不就是当下许多我提到过的我们身边的人的模式么?
男主角是抵抗这一模式的人,这从我的观点来说好像是积极的。
=人=空中杀手更像游戏模式。
男主角的“战斗-死亡-重生”模式就是普通游戏模式...我们观众还可以从主角模式跳出来。
现实世界是什么样?
我们可以反抗命运,可以与人相爱,可以在各种战场上与他人厮杀,可以尝试说服别人与你一同去改变世界,但是当你和命运抗争到最后,你只不过还是挥挥手向你的遗体告别然后最后一个脑内电信号消失——恰似空中杀手主角的结局。
至于记忆什么的也就像最后那个蓝天的镜头——浮云啊至于children的名字,这个设定有趣的。
我们都是孩子,在"teacher"眼里。
人类花了冗长的岁月搭出来的文明塔在那些不可摧毁的人物眼中都很任性无知。
有些好问的好思考的好改变世界的人拼命想去明白弄清楚去打败"teacher",他们都是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 我要像年轻人传达一个讯息在这个国家里已经没有了饥饿、革命和战争。
社会高度发着 人们过这丰衣足食的生活,享尽天年而终。
反过来想,难道这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嘛?
尼特族、飞特族、呆坐在涩谷中心街的少女们、杀害父母的少年。
从成年的视角来看,无论将他们划归为哪个不正常的族群都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
现在,我们更应该认真地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并把我们的想法告诉他们。
通过这部电影,我想要像现在的年轻人们传达一种平静却是的真实的希望。
——押井守小谈押井守之前24送的关于空中杀手的制作花絮因为没有看原作所以没有去看,刚才把2碟都看完了。
我觉得我很欣赏押井守。
花絮和电影不同了,花絮是讲述一部作品诞生的原因过程和期望。
空中杀手的诞生原因是押井守站在55岁的坎上,重新思考了很多问题。
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丰衣足食、尽享天年而终。
押井守认为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生命才刚刚起步,但是这种痛苦感却也很强烈。
押井守希望用这部包含了比以往作品更多情感的新作向现在的年轻人传达出一种平静、真实的希望。
那么押井守有没有达到目标呢?
对于我来说,有。
真的达到了,这是一部关于生命意义是什么的片子。
在花絮种看到押井守亲口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说他的目的达到了。
还有一处问到押井守觉得自己做过什么让自己让自己很满意的事情,他说他没有逃避。
我突然觉得很有喜感。
把自己比作狗的押井守比起宫崎骏我突然觉得他比较可爱了。
可爱这个词形容的很别扭。
好吧,我就是比较喜欢他。
看了粗略的作品诞生过程世界观在押井守的眼里是十分重要的,这与宫崎就不同,宫崎的故事就是有种流淌出来哗啦啦的故事呈现出来,目的是取悦大众(不要在这一点上喷我,我也欣赏宫崎的)。
而押井守的作品就会给人一种去思考的力量——这很可能会受到一部分人的排斥。
大凡现在不是那种“看个电影你还要教育我的!
”思想很流行么(在中国更不用说用动画片的形式了)。
而我从几年前就开始认为这种有思考余地的属性是好片子的必备条件之一。
制作的手法很独特,诸如“表现出静态的动画”——表现许多人类无意识动作的画面;“表现children永恒的生命”用27秒的时间表现喝酒的动作、话与话之间的停顿感...;声音处理上用安静来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
这些都是为了向观众传达出押井守所构造的世界观。
押井守还说“由9成的技术细节观众是不会去关注的,这些细节你做了没有做很可能观众也察觉不到”。
但却是形成了很多感观上的刺激... 细腻是制作的一个关键词。
在大学社团节的首映式上押井守对他所期望的观众——年轻人说:“你们觉得很痛苦吧?
我也觉得很痛苦。
我已经过了一轮了我再来告诉你们,这种感觉其实还不错呢...”这次押井守用了年仅23岁的编剧来写剧本。
也是为了让整部片子更加能让年轻人看懂。
还有个小道消息就是促使押井守改变的是自己的爱犬死亡以及 自己女儿出嫁,和押井守交流的时候押井守觉得隔阂很严重。
说起来这片子看着很闷,但我又着实的恐慌着,因为下午的时候看网易新闻,说有个男的因为电脑座椅爆炸菊爆而死,说的是座椅气泵质量太差导致的。
我现在所坐的旋转座椅也是气泵的,太可怕了,一晚上都在恐慌中度过,但又不得不坐在它上面。
关于真正的,或者是表演的战争,在我看来似乎没有一点存在的意义,打着任何旗号的杀人,或者被杀都是一种残酷的非正义行为。
正义?
正义就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剥夺别人利益的最佳借口。
有人需要通过战争来引人注目,有人需要通过战争来实现自我,但战争从来都是被人利用来做杀人的兵器。
只有孩子是最适合被用来当作杀人的武器,他们从不害怕,无所畏惧,无所牵挂,上手快,没负担。
他们从一出生就被设定为一个角色,成年人通过种种途径把他们推向舞台的中心,让他们表演那些已经安排好的节目。
不同的是,这场战争片,死亡和损害都是稀松平常的,而且恶魔们还充当粉丝,支持这些非正义的战争继续打下去。
他们的欣喜,悲伤,因战争而来,但他们却不明白战争的目的。
这场巨大的秀,牺牲一个又一个的复制人,他们轮回在永远不老不死的神话中,并非他们真的不老,不死,而是他们一生下来就注定了在那个时候被杀。
我突然间想到小时候完魂斗罗游戏,一开始就只有几个人的时候总是无法通关,后来出了破解版可以有无限人的时候通关就变的简单起来。
每一死掉一个战士,就马上会有新人出现,他跟前任一样勇猛无敌,前赴后继,死而无憾。
虽然到达终点通关的那一个人绝对不会是第一个,但他的成功可以瞬间将前面无数个人的努力都消灭掉,他才是英雄,我也为他而喜悦。
看完电影我眼前始终闪现草剃水素手中握着手枪跟函南优一在车中激吻的那一幕,优一大拇指扣着扳机,要不然就会脑袋开花。
没人会在这场可怕的轮回当中声称不满,除了了水素会跟长官大声嚷嚷几句。
他们更多的是认同这个奇怪世界的规则,默默的、按部就班的就这么过下去,战死在天上,或者还能活着回来。
人生何处不是这么一场以生命为代价的秀呢?
每天所做的一切重复又重复的事情,都像是优一驾驶着飞机在天空中巡查。
成功起飞只是第一步,每天安全回基地,遇到危险能靠着高超的技巧化险为夷是关键,但最最重要的却是,每一个任务都安全完成。
这难度太高了。
世俗的生活中并非每场战斗都能胜利,命运注定了“教父”是不可击败的,就像所有游戏都设定有终极大BOSS一样,这一关会是一个瓶颈,通关就意味着此后再无高潮,但不通关的话,轮回将会继续。
像上述的一样打完大BOSS就GAME OVER还算是好的,但身处千变万化的社会中时,你怎么知道这个老怪就是最后的那一个?
事实证明,小老怪打完还有中老怪,中老怪打完还有大老怪,大老怪打完还有大大老怪……只要你还没有去见上帝,这场打怪游戏就没有一个句号。
因为你早已被父母、老师、老板、朋友设定为是那个魂斗罗里面英勇而又肌肉发达的小小人了,没有别的选择,打怪、升级、通关、获得心理的满足。
轮回的过程就是这样的,人真的好狭隘。
我想请问上帝有没有答案B可以选择?
去年,在『空中杀手 The Sky Crawlers』的日本首映会上,导演押井守对在场的大学生们发出如下的感慨:『我制作这部电影的动机只有一个——我已经过了55岁了,刚开始制作这部电影的时候正好55岁。
我现在才真正开始了解自己的人生。
所谓的人生,无论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对这些大叔来说,都是很痛苦的。
这是很正常的。
对于你们这样年龄的人来说,现在只是漫长的马拉松的起点。
而我则是跑完一圈的人。
我作为一个要开始跑第二圈的人,有些话想要告诉你们这些正在跑的人:很痛苦吧……其实我也很痛苦。
但其实这感觉还不坏——当你跑到终点的时候能看到不错的风景。
这就是我过了55岁之后的感想。
』这部内涵深邃的动画电影『空中杀手 The Sky Crawlers』其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娱乐片,甚至在某些人的眼里会被视为晦涩、枯燥的存在,但押井守制作本片的目的恰恰不在娱乐大众,而是以文艺电影的标准来映射现实的世界,传递心灵的讯息。
所以,倘若没有25岁以上的人生经验,恐怕很难体悟到影片内含的深意。
和平世界上演的战争秀、永远长不大的小孩(Children)、漫无边际的命运、坚定而又脆弱的情感、无限重生的轮回……这些元素所构建的,不仅仅是押井守所营造画面中的那个虚构世界,而更是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人们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这,也正是日本动画与好莱坞动画的最本质区别——后者推崇的是以夸张的肢体动作为核心的『形而下化』,前者则是强调准静止画面中蕴含精神实质的『形而上化』。
尽管好莱坞动画能够创造高达数亿美元的电影票房,但其在心理描写、情绪渲染、表达抽象概念等方面则完全无法与日本动画匹敌。
从技术层面来看,『空中杀手 The Sky Crawlers』将2D动画对人物表情细节的刻画发挥到了极致。
很多看似静止的微妙动作,其所营造的表现力,已经与真人电影的效果不相上下——甚至更为优秀。
尽管经历了票房的失败和电影节竞赛单元的空手而归,但『空中杀手 The Sky Crawlers』仍不失为一部好片,一部能给人巨大心灵震撼的动画电影。
看来,押井守自有他自己的坚持。
正如片末的台词:『即便是同样的道路,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落脚。
正因为是同样的道路,才有不同的景色——这样还不够吗?
——还是说,正因为这样,才不够吗?
』---http://www.leeforce.com
每年都要把The Sky Crawlers翻出来看至少一次。
若不是押井守的死忠就不知道这个60岁的老人、“开始跑人生第二圈”的老左派为着把希望传递给年轻人付出多大勇气。
情节简单到不需要复述。
要说的一切全都融化在东欧风的城市,时而冷峻时而温暖的光线,慵懒的后战争社会,无处安放的青空之中。
永恒之子作为未成年人,却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明天就要死的人,还需要长大吗?
” 孩子不等于没有能力,而是被剥夺了未来的希望,囚禁在 无尽的琐屑日常中。
他们没有自由,也就没有责任。
翱翔在天空中的鸟其实只是在笼中。
我的朋友、我自己,都有一种到了某个年纪之后就不再成长的丧失感。
技能在积累,社会人的常识也可以培养,可整个人就像永恒之子一样,永远衰老,也永远幼稚。
重复走过的道路下,万千变幻的风景。
如此令人陶醉。
今天和昨天没有区别,去年和今年也没有区别。
没有自由和责任,也就没有什么历史。
没有变化、没有需要记住的过往、没有选择、没有痛苦。
然而这样还不够吗?
或者说,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不够吗?
空中杀手中只有两段可以算上”说教“的桥段,其一是草薙水素在酒店里重复世界上的”大人“们官方的说辞,背后的古板人偶都注视着函南优一,水素和人偶们重叠在一起。
这是来自大人的“谕旨”;其二是三矢对函南优一倾泻自己的孤独和无奈,函南优一沉默以对,毫不声张。
这两个桥段与其是押井守故态复萌,不如说是对以往风格的反动。
机动警察和攻壳机动队中的革命者燃烧自己,在痛苦中默认了对“现状”的容忍与妥协。
空中杀手函南优一却改变了原作结局,没有手刃爱人,而是说“你必须活下去,一直到事情得到改变为止”。
草薙水素闻听后抱着自己的爱人失声痛哭。
击败Teacher(Father)就会有改变吗?
谁也不知道。
但总会有仁朗或优一们一次次挑战,水素也会痛苦地活下去,一次次迎接爱人的死亡。
空中杀手是拍给在人生旅途上徘徊不前浑浑噩噩的年轻人们的:不管是专制的国家还是专横的社会,指望靠个人的觉悟去打败之都不现实,可是活着这件事本身就意味着觉悟到自己是谁,不止在熟悉的道路上看到新的风景,还要展望迄今为止连幻想中都不存在的新的世界。
片尾曲不错~
值得一看
画面很好,音乐很好
大爱押井守
太悲哀了点吧
即使是走过无数次的路,也能走到从未踏足过的地方,正是因为走过无数次的路,景色才会变幻万千,光是这样还不足够吗?因为只是这样,所以才不足够吗?
这就是一部动画片,不过什么都有了,战争、爱情、纠结的情感、年轻人的憧憬和失落、生与死、希望与失望、永恒与刹那。
押井守的作品还是一如既往的晦涩
整体步调很和谐,音乐很赞。
字幕組夾帶私貨啊,肉派翻譯成肉批。這兩天看完了人狼,機動警察三部曲,和空中殺手。想起之前看到對張藝謀的一個影評,他已經無法面對人物的衰老和欣賞強大的女人了。or更糙一點的說法,他痿了。想把同樣的話送給押井守的digital animation,包括電影攻殼機動隊2。如果90年代押井守的膠片是神的話,那千禧年後他的數字動畫就是屎,還是坨大的。
我已经对日本动画免疫了?
心里特难受…
很文艺的片子,拍的很长,如果静不下心来会觉得很枯燥,看了影评,才体会到影片的细节是那么多.但是这部片子不适合我
故事还不错,场景也不错,字幕非常有才华,给了很多注释,从器物(飞机、汽车)的原型,到原著的情节人物设定提示,到希绪弗斯的存在主义意义,再到俄狄浦斯的弑父情结。可惜就是人物画得太难看了,大扣分!
【A+】看完此片逐渐理解押井守电影的创作思路:把自己的能力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凭着对电影和动画的理解进行构造,最后往成型的框架内不断加入自己私人想法。他的改编作品往往只是套了个设定和世界观进行创作,通过不复杂的故事探讨各种问题与哲思,“原作毁灭机”这一称号就此诞生,也就此决定了作品的受众限制,但他越拍体量反而越大了hh此作创作思路其实很简单:反主流与存在主义视角。电影前半部分看似生硬的对话与日常构建后半段哲思的体量,充满噱头的空战不过是一笔带过,押子不会主动告诉观众故事的真相,而是要求观众自己在后半段去挖掘事情的本质。函南代表的是大多的普通人,如西西弗斯般过着重复、单调的生活,在一次次永恒的重复中获取新生。这个世界必定是由部分人负重前行的,押井守给出的答案是:普通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已足够…
对空战没有爱,对简单的剧情没有爱,对缓慢的步调没有爱,不过只要有值得爱的地方,比如听了三遍的片尾曲,或是其他的什么写不出来不写出来的感觉,都很有爱。
废镜头连篇
分三次看完,每次都睡着……你是要闹哪样!!!!
片尾很好听
没啥感觉。不过那一段空战的感觉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