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哈尔滨

夜幕下的哈尔滨

主演:陆毅,李小冉,周杰,隋俊波,杨奇鸣,陈昊,许还幻,三浦研一,井上朋子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8

《夜幕下的哈尔滨》剧照

夜幕下的哈尔滨 剧照 NO.1夜幕下的哈尔滨 剧照 NO.2夜幕下的哈尔滨 剧照 NO.3夜幕下的哈尔滨 剧照 NO.4夜幕下的哈尔滨 剧照 NO.5夜幕下的哈尔滨 剧照 NO.6夜幕下的哈尔滨 剧照 NO.13夜幕下的哈尔滨 剧照 NO.14夜幕下的哈尔滨 剧照 NO.15夜幕下的哈尔滨 剧照 NO.16夜幕下的哈尔滨 剧照 NO.17夜幕下的哈尔滨 剧照 NO.18夜幕下的哈尔滨 剧照 NO.19夜幕下的哈尔滨 剧照 NO.20

《夜幕下的哈尔滨》剧情介绍

夜幕下的哈尔滨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伪满统治下的哈尔滨。地下党员王一民(陆毅 饰)是中学教员,他帮助作家塞上萧(迟重瑞 饰)公演进步话剧,以激发民众反满抗日,并带人刺杀日特中村次郎(贾纪海 饰),营救被关押的共产党人李汉超(徐铁人 饰)。日寇为从经济和政治上控制中国,陷害卢家,并查没他们的财产,还秘捕其女卢秋影(李小冉 饰),逼迫老爷子卢运启(樊志起 饰)做傀儡会长。以致卢老爷子在忍无可忍情况下,与小原特务长和自已的工厂同归于尽。日侨玉旨一郎(周杰 饰)原本是个汉学教育家,但在战争的压榨下,他渐渐失去了本来性情。他深爱卢秋影,但战争使一切都化成了泡影。由于身份的特殊,既便与王一民成了朋友,玉旨一郎越发感到前途的渺茫......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预言无畏勇士海边升起一座悬崖住在家里的杰夫狙击之王芭比之真假公主诱饵花心是一种病夺命小丑灵魂摆渡2神墓啊,父老乡亲两张彩票草根王BAKUMATSUCRISIS奇点清日电子李小姐似水年华超可动女孩1/6赶尸人之九阴蛊女埼玉的牛郎纯情罗曼史2我在香港遇见他采尔马特空中救援队第一季反诈风暴我的妈呀深夜食堂生化战士3:落入圈套六样情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

《夜幕下的哈尔滨》长篇影评

 1 ) 周杰不错

周杰自《少包》开始演的越来越好,玉旨一郎演的很好。

《还珠》里的尔康是最不自然的。

我问妈妈玉旨雄一和小原谁的日本味中国话说的像。

妈妈说小原说的好,玉旨雄一的演员说的哪是日本人说中国话,他带中国地方口音,说的好像是方言。

 2 ) 造型与剧情的反差

这部翻拍电视剧,一开始觉得眼前一亮,因为陆毅和李小冉、甚至周杰的造型都很精致,男的帅气、女的漂亮。

可是,渐渐的发现这电视剧,好多漏洞好多破绽:已经暴露的人,敌人看到却总是不认识;十个人拿枪打一个人,却还是让他轻松逃走……造型要用心,剧情应该更要用心。

 3 ) 夜幕下,冲出哈尔滨

这部电视剧在二十多年前曾风靡一时,算得上是红色经典了。

不过只有《夜幕下的哈尔滨》的连环画,在那个连环画流行的时代,给自己的童年留下很深的印象。

新版夜剧是在北京奥运结束的第二天在央视一套的黄金时间上映的,奥运期间,此剧已做足了宣传,由陆毅,李小冉,周杰等明星来主演,男一号王一民是由陆毅出演的。

看完了夜剧,与老版相比较,新版夜剧的剧情被赵宝刚改动了不少。

刺杀中村次郎,毙何亦萍,除叛徒冯智与刘渤,穿戴着黑色衣帽,来无影去无踪,新版中的王一民,被陆毅演绎得像一个杀手,而不仅仅是一名地下党员。

所以新版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我还是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部谍战剧。

在剧中,葛明礼对秦德利说,人不能有良心,在日本人面前,要是有点良心就会送命。

作为伪满洲国警察厅厅长,秦德利这个人物是很坏,抓捕拷打抗满反日份子从不手软,不过还是良心未泯。

也正是因为良心未泯,最后关头放了王一民一马,自己因此被毙于日本人的枪下。

那突然的一枪,死后的睁眼也许还是不愿相信怎么会开枪打他了呢,因为他是抱着日本人可能会放过他的念头,陪同葛明礼去见玉旨雄一的。

死后葛明礼为了他哭泣,加上之前秦德利在木帮舍命救葛明礼。

秦德利与葛明礼的兄弟之情,让我感动。

反面人物的人性化在夜剧中刻画得非常成功。

应该说在夜剧中,除了王一民外,最欣赏秦德利这个角色,很有魅力。

夜剧中,刘渤叛变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是狗,可我活得很好,如果做人就得死。

这句话倒是道出那时的汉奸的心声。

李汉超在飞行集会时说,同胞们,醒悟吧,日本人给了我们一点小恩小惠就是要收买我们当它的走狗。

日货很好,我就是要用日货。

现在的哈日狗何尝不是如此,使用日货后还不忘讽刺下国货。

《夜幕下的哈尔滨》反映了那时的社会背景。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全面抗战前夕,哈尔滨所代表的东北,处于日本所控制的伪满洲国统治,有国共两党与俄国特工的活动,还有军阀土匪,那时东北的政治是错综复杂的,东北也是在全国最早举起抗日旗帜的。

《夜幕下的哈尔滨》也算是给哈尔滨这座城市作了一个很好的宣传,如果与其它描写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电视剧相比,那时的上海滩就是个乡下,而哈尔滨算得上城市。

查了资料,那时的哈尔滨享有“东方小巴黎”之称,在夜剧中描述的哈尔滨的豪华丝毫不为过。

看完了这部电视剧,让我的心飞到了哈尔滨,想去飞行集会中出现的索菲亚广场,还有索菲亚教堂。

夜幕下,冲出哈尔滨,更是我中华儿女对于日本侵略所作出的反抗。

为了踏寻那些不容忘却的历史,有一天我一定要去东北,去哈尔滨。

大结局的最后一集中,秦德利被玉旨雄一枪毙,玉旨一郎在铁轨自杀,但卢家安全撤出,王一民安全退出。

还算得上是个完美的结局。

夜幕下的哈尔滨,终归还是要迎来天亮的。

从侧面夜剧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最终胜利,新版夜剧要表达的东西和主题是相融通的。

央视于九一八纪念日前在黄金时间上映此剧,希望能达到它播映此剧的目的。

也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而不仅仅只是东北人,才会记得起那段历史。

 4 ) 赵宝刚,你饶了哈尔滨吧

想当年,我高考完了后的那几天,和同班同学聚在三中老校区一边估分一边扯皮。

假日的校园颇为寂寥,虽然是盛夏,不知怎么校园里的榆树柳树叶子落了一地,与往常熙熙攘攘的人流相比更显得冷清。

这时两个穿着伪满警察制服的人从老教学楼里走出来。

“拍电影了!?

大家看看去!

”“同去!

同去!

”那一班子剧组是在老教学楼二楼靠近女厕所的一间教室拍戏的。

那一场是内景(外景是一中,但人家教室太现代化,没有我们三中老校区的这么破),上课的是周杰,好像在教那群学生历史(也可能是国文?

),但我围观到周杰开始说“你们不要忘了你们都是中国人”的时候就发现不对劲了——怎么改教思想政治了?

那年头都是皇民化教育,也不带这一口的啊!

幸好我们那时候还不知道他演的是玉旨一郎,要不然这“一个日本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培养中国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场景非得让我们吐一楼的槽;要是这样,新学年的学弟们就没地方上课了。

按理说呢,同学里也不是没有听过那部评书的,但硬要把它改编成一部“革命+爱情”的时尚偶像剧,那就是严重的不靠谱了。

且不说它那错漏与自相矛盾的剧情可与上世纪三十年代海派左翼文青的三流言情小说相媲美,就连一些有关哈尔滨的基本知识也都弄成一团浆糊。

就以第一集为例:王一民穿皮鞋翻工人文化宫后墙且不提他,劫了卢家千金后竟然把车“开向太阳岛方向”?

那时候连东滨江桥都没架好呢(公路大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修的),感情这老爷车能上铁道过江?

还有,那时候哈尔滨的医院都是平房,只有江上俱乐部大小?

……其实我倒也是挺理解人家的苦衷的。

哈尔滨的古迹如今剩不下多少,火车站没了,只好拿香坊站来凑;喇嘛台被红卫兵砸了,游行的景只能去索菲亚去拍;铁路局的毛润之打车像没法去掉,只能用别的场景代替。

但这并不能代表你可以一边逛秋林一边谈革命,一边吃华梅一边交代任务,一边把白俄妹子一边统战卢家千金。

那时候的哈尔滨,不是随便找几个穿风衣戴礼帽的帅哥就能再现的;它与上海一样,是东北亚最繁华的一口井,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冒险家都要往里面跳,看能不能捞到什么财宝。

那时的哈尔滨,论商场,有俄国人的秋林,中国人的同记;论制造,有波兰人的老巴夺,俄国人的哈啤;论宾馆,有犹太人的马迭尔,日本人的国际。

若是导演真有心替哈尔滨作软广告,这些怎么能忘记?

更何况:马迭尔老板的儿子西门·加斯普上个月还在弹钢琴,下个月就曝尸街头;萧红这一周还能在中央大街的路边喝一杯咖啡,下一周就有可能被黑心店家卖到道外傅家店荟芳里的窑子里去!

“红色间谍”佐尔格曾在这里刺探情报,抗联军长李延禄从这里只身南下寻找中央。

更不用提李兆麟,金剑啸……在那风雨飘摇的大时代里的哈尔滨,不知道导演又能了解多少?

所以说,赵宝刚,你饶了哈尔滨吧。

你这部电视剧编得不真诚,拍得很虚假。

陆毅周杰是很俊,隋俊波、李小冉和日本女孩是很美,但他们只是空披了一身洋气的外衣,人还是只活在作为片场的那个“哈尔滨”里。

还不如周亮羽和梁晓声;人家可是货真价实的老哈尔滨,不说别的,只凭《年轮》里那一句“美丽的松花江,波连波地向前方”就知道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有多么真挚。

而在你这里,好好的哈尔滨彻底沦为了景片中那可有可无的背景。

失败的不只是你,还有整个哈尔滨。

(那么,我为什么还要给这部电视剧三星呢?

全凭了“哈尔滨”三个字。

一个字一星。

假如他拍的是“夜幕下的乌鲁木齐”,那他可就从我这里赚到了。

)P.S.《夜幕下的哈尔滨》片头好像是抄袭《沉默的证人》的。

P.S.S. 我不知道东正教忏悔是什么样子。

但第一集开头“关静娴”明显是在做天主教的忏悔。

索菲亚教堂兼容性不错啊。

P.S.S.S. 其实呢,做特工长得俊也没什么。

你看人家伍豪同志那个风流倜傥的劲,谁能把他和将顾顺章一家老小满门抄斩的杀人狂联系在一起呢。

长得俊不要紧,俊得人畜无害才是王道啊。

 5 ) 连环画里走出来的偶像男女

别的小孩子是看日本漫画长大的。

我是看连环画和红色经典书长大的。

长大后,娱乐的选择变多,却没有当初一个小朋友啃着指甲翻看连环画的时候那种对世界好奇充满信心的心境了。

直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看《夜幕下的哈尔滨》连环画的时候那种紧张的心情,担心我党同志,担心革命志士,相当地不讨厌小原大佐。

这次改编,最弱的地方就在于节奏。

情节很散,每一集没有爆点,没有引人看下去的欲望,沦为偶像式的肥皂剧。

陆毅和李小冉两个俊男美女,配合着干净的背景,使得这部红色剧戴上了偶像的光环。

演技方面嘛,陆毅仍旧是没有冲突的帅哥,小冉还是比较适合去演文艺片。

所以小原大佐就变得突出。

周杰这个演员,我一直认为很可惜:明明演技在青年演员里面实数一流,可惜人品太差,不懂得做人,才沦落到今日之地步。

小原大佐和其叔父奇怪的中文,成为了这部戏唯一的看点了...

 6 ) 一部被低估的好剧

很多年前的电视剧,也看过很多关于此剧的影评与正负面评价,其实各自有各自的道理。

承认这部剧保留着“抗日神剧"的特色:日本人互相说奇怪的中文、地下党衣着华丽太过夸张、主角王一民多次被围攻却仅仅被另一位主角秦得利击伤过,以及其他各种各样为了剧本铺陈而不得不加入的奇怪情节。

但是我们这里还是要讲一些“粗中有细”的情节。

虽然很多观众会因为剧中的一些过失而立刻将此剧评得一无是处,但是我认为我们欣赏一部剧,如同欣赏一幅画作或一件雕刻品,或许它带有污浊,甚至有太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若有几处可贵的闪光点,我们也会认为它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分析甚至推荐的。

粗中有细可以说是本剧的最大亮点。

01.刚刚讲到日本人之间讲奇怪的英文,其实观众不难发现,这仅仅出现在有玉旨家庭的情节中。

两个均是中国演员,台词过多,同时此剧于08年拍摄,为了方便观众听懂,同时按照那时抗日剧的思维方式,就出现了日本人之间讲中文的所谓奇怪现象。

但是导演还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剧情真实化,在一群日本人讲话时放了日语配音,当然大家的口型还是不对的。

尽管如此,这种粗中有细的处理方式,在08年其实是罕见的。

02.其次演员的演技与基本功的问题。

《亮剑》之所以能被评到9分左右,很大一个原因是演员的演技太好,基本功太强,有一些对白甚至能够同一个镜头连续拍摄数分钟。

可以想象,如果任何一个演员出错,那么这个镜头就要重拍。

所以同一个镜头的长对白对演员的考验是很大的。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本剧中演员的长对白很多,衔接得也很好,当然不排除他们出错多次或排练多次的情况。

尽管如此,敢于用同镜头长对白处理,足以证明演员的实力。

03.李崇霄的演技——这部剧中最容易被低估和忽略的演员。

李老师扮演的秦得利可谓本剧中最精彩的演员没有之一。

娴熟老练的演技,辨识度极高的音色、极具个人风格的对话方式以及台词的处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时候我们能想象到王一民等主角的下一句台词会说什么,却总想不出秦得利会说什么。

因为这个角色太有魅力了,他早已跳出了抗日剧情的框架,代入了演员自己的灵性。

04.对酷刑的刻画。

酷刑场面在每一部抗日剧中都会出现,但我们现代人对于酷刑的理解其实过于片面。

我们在学习革命先烈“遭受严刑拷打,宁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精神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酷刑比死刑可怕得多。

也许《风声》上映了,也许抗日神剧拍太多了,所以导演们越来越希望把一些人们不愿意面对的事情真实化。

于是到了14年的抗日剧《锋刃》里,地下党面对被捕的方式已经不是英勇就义了,而是提前吃药,宁可一死不能受刑,没错,这才是最真实的。

我们永远想象不到日本宪兵队是如何折磨我们被捕的同胞,觉得沾水的皮鞭子抽在人身上就算疼了,老虎凳把腿弄断了就算残酷。

殊不知铁钎子从手指头钉进去、手骨立即粉碎的瞬间,才是噩梦的开始,而那也仅仅是开始。

对于酷刑的刻画,此剧虽然不能做到完全与历史相符,但相比于其他的抗日剧,在国内可以算首屈一指,足以达到警示国人的作用,让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

05.除了何少爷,剧中没有任何主角坏到极致。

当然何少爷对柳小姐还是有爱的,只是剧中表现得太少,所以这个角色完全被刻意化了。

剩下的人则都是有血有肉的:不敢成亲之王一民、被爱情加在缝中的卢小姐、爱王一民、希望王一民娶卢小姐、同时对于叛变前的刘勃还是带有一丝温柔眼神的关静娴、最终背上“叛国者”罪名的玉旨一郎、被生活、爱情所迫,最终变得疯狂的刘勃、极具江湖义气、勤勤恳恳、内心善良的秦得利以及葛明礼...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也承认不少影迷会否认我的观点,但种种剧中的细节说明,这部剧不该被理解地那么简单,至少它之前不该被低估地那么毫无根据。

 7 ) 剧情实在是太降智了

这个剧奔着周杰又看了一遍,发现剧情简直是太弱智了,里边的男主主要任务就是救人,救了这个救那个,杀个人磨磨唧唧的,第一次杀冯智在那个什么俱乐部里直接从旁边或者边上一刀就能解决的事情,非得喊一声让人家看清楚脸,一遍遍的追杀一次次的失败也是醉了,51游行明知道日本人有部署还是煞笔西西的凑一块,掩护也没看出来有什么用,最无语的就是李汉超那个对象和孩子,他俩的出现就是为了让主角团团灭的吧,一个几岁的小孩什么还知道不该知道的都知道,小萝卜头这么大的时候都准备牺牲了,这个小孩在这么特殊的背景家庭情况里还能轻易相信日本人一问什么都说了,简直了,最绝的是他那个妈一口一句不怕死一口一句不后悔,连累了无辜人那个雪梅死了,让李汉超陷入绝境还不后悔?!

我都想进去把那俩人掐死,这个地方不吐槽一下我实在是受不了了!!!

智障剧!!!!

我以前是怎么觉得它很好看的?!!!

 8 ) 在黑暗里缔造黎明——《夜幕下的哈尔滨》

看完《夜幕下的哈尔滨》有一段时间了,感受颇多颇深,一直想为此好好写点东西。

实话说我并不怎么喜欢看国内的电视连续剧,一来平时在学校看电视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

二来难得闲暇在家里,打开电视全是《大清秘史》、《金枝欲孽》、《重案六组》、《女囚》什么的。

感觉要么天天都沉浸在后宫无边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中,要么咱们国家除了破案就是改造犯人。

中间穿插各种年龄段的家庭剧,着实让人无语。

直到看到前一段播出的《闯关东》和最近的《夜幕下的哈尔滨》我才又对单调繁冗的电视剧重拾信心。

很久没有看到如此震撼和振奋人心的影视作品了。

其实这只是部以军事政治为题材的电视剧。

在网上也看了很多相关评论,褒贬不一。

我承认,仔细推敲确实存在些不如意的地方。

但从宏观角度来说,我认为褒的分量远远超于贬。

首先从内容来说真实深刻。

如今的人们尤其是我们80后和90后说起抗日话题相当多的人不是觉得老土就是假正经。

与沉重严肃的历史相比,他们更愿意去看浪漫诙谐的青春偶像剧。

当然我并非说后者不好,只是不知他们有没有认真想过这种历史剧对于我们乃至国家的意义有多大。

可能有的人觉得我扯得有点远和大了,其实我最初看时也没什么太多想法。

偶然看了新片简介,而且是赵宝刚导演,所以才有意无意关注了一下。

如同无心插柳,轻轻迈出一步,就此深陷,万劫不复。

只是描述1934年的哈尔滨在日寇和伪满的黑暗统治下共产党、爱国志士和老百姓们奋勇抵抗的故事。

这段黑色的历史我们每个人都学过,可即使都是知道的内容,在观看时仍偶尔禁不住潸然泪下。

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发自内心的心痛和感动。

索菲亚广场上穿梭于日军刺刀丛中的学生们稚气的脸上写满了决绝;金剑秋等爱国志士因叛徒刘勃的出卖在夕阳下被日军枪决逐一倒下的剪影;卢家小姐秋影与日本友人一郎因国仇而不能在一起,幻想身着结婚礼服双双躺在索菲亚教堂前,满身覆着血红的玫瑰花瓣。。。

那一幕幕凄惨绝美的画面就那样轻易直抵内心 最深处,让鼻子酸到麻木,心痛到彻骨。

虽然只是部电视剧、虽然这些都学过、虽然一切都已过去,但那些激荡的气魄与情结在一刹那为之唤醒,强烈到不可思议、不能自已。

不因别的,只因是中国人,只因骨子里的血液和胸腔里的气息。

可能因为现在的生活太过安逸,也可能因为被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物质包围,我深感体内叫做信仰的东西正一点点微弱,微弱到就快寻觅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对于现状的麻木、冷漠与不屑。

不想不觉得,仔细想想,多么可怕和可悲。

那些血气方刚与为理想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热情动力都跑到哪里去了?!

是否因为处于太平盛世,我们就可以毅然抛弃这些,而主动对安全的花花世界投怀送抱?

还是说那些耀眼的美德和品质必须只能存在于乱世之间?

是我们好好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了。

非常喜欢演员们出色的演技,尤其是眼神,各种来自心灵的信息,在这两扇小小的窗里百转千回、此起彼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扮演关东军司令部特务长小原大佐的日方演员三浦研一,他实在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不说其出色精湛的演技,与那些篡改教科书、歪曲历史企图逃避罪责的人相比,他不但敢于承认真相,更毅然站出来出演这部剧,实在让人肃然起敬。

看到他我不禁想起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惨死在纳粹魔爪中的犹太人墓前那惊世一跪,三浦和他一样,都是敢于直面真相、担当责任的勇者。

我相信如果死难者们地下有知,定会微笑并祝福保佑他们的。

古人云:三尺之上有神明。

无论何时何地人都要忠于自己的良心,只要跟着它的方向走,就算走错也不至于错太远。

周杰饰演的玉旨一郎那蹩脚的中文全是他自己说的,学了两年中文的三浦这么说并不难,可对于他就截然不同了。

扮演警察局副局长的李崇霄演技也很是了得,因为现实逼迫不得不为日本人做事,虽杀了不少好人。

却在最后关头用自己的方式私自放走王一民,导致把自己送上日军的断头台。

他与一民互相举枪对峙那一幕真的很震撼感人,他们用实际行动是对“中国人不杀中国人”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骨子里对日本的憎恨对命运的不甘和对现实的恐惧妥协撕扯着这可怜的灵魂,他无时无刻不忍受着重重矛盾的折磨与煎熬。

自身的玩世不恭与身为警察局副局长那理所应当的傲慢和无所不在的痞气恰恰是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虽然做了那么多坏事,可却让人爱起来容易恨起来难。

特别是对自己大哥也就是警察局局长葛明礼,在这疯狂与危机四伏的世界,只有两人相依为命。

当葛明礼被木帮吊掐钩在医院昏迷不醒生命垂危时,他守在病床前边啜泣边学着昔日大哥朝他扔烟自己用两指夹住的动作时;当葛明礼对他说:“兄弟,如果小日本让你毒死我你就干,我死了你就替我做警察局局长。

”时,他眼里分明充满无助与依赖,清澈宛如幼童。

三个汉奸冯智、何亦萍、刘勃的表演也非常出色,那种发自内心对酷刑的恐惧和求生的执念那样强烈,对周围一切的怀疑和高度警戒以及不惜一切达到目的的穷凶极恶。。。

这一切都让他们看起来像疯子,眼里燃烧的癫狂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陆毅饰演的共产党特工部部长王一民,目光深邃隐忍,透过他的视线就是整个哈尔滨的血雨腥风、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那么多演员优秀的演技、那么多或感人或愤怒或心酸或震撼的一幕幕不能为你们一一呈现。

是我文学水平不够,更是文字不能表达出来的。

真的是部非常不错的电视剧,当我们沉迷在青春偶像剧不停犯花痴时,衷心希望更多花些时间与精力关注一下《夜幕下的哈尔滨》或类似题材的影视作品。

也希望以后可以多谢这样的好作品,不分年龄和阶层,让我们每个中国人看!

最好让它们登上国际舞台,让日本人看!

让世界人看!

让先辈们那汩汩流淌的热血重新在我们体内汹涌吧!

让我们为被物质装点的愈发苍白的现实中涂抹上那摄人心魄的华彩吧!

剧中人物的名字也都颇耐人寻味,我自己想的,写下来吧: 王一民:他只是一个祖国和人民的儿子 卢秋影:深秋的倩影 胜利果实的模糊景象 玉旨一郎:名如其人,好儿郎 关静娴:安静娴熟美好 柳絮飞:如同她的命运,宛如柳絮,随风飘飞 塞上箫:在天堂里你还会写出像《夜茫茫》一样精彩的剧吧?

似箫声,万里延绵 李汉超:汉代表中国,它要崛起超越了 雪梅:雪中寒梅,芬芳隽永 石玉芳:玉虽陨,芳永存 卢守全:不管外界如何,只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坚守对絮飞全部的爱和完整的戏痴梦 卢运启:一个国家另一个命运的开启 罗世诚:对人世间正义与信仰永恒的忠诚 周游:木帮饥餐日寇肉笑谈喝饮汉奸血 刘别玉兰:留?

别?

不知,唯有玉兰静静绽放 夏云天:革命宛若夏日繁盛的植物,也似云和天,气壮山河、震撼磅礴 葛明礼:他其实真的很明理 秦得利:勤得利,更在最后一刻得了人心 刘勃:路走了一半,最终把蓬勃用错了地方 冯智:大愚若智 何亦萍:何处亦是浮萍方向,何时不再随波逐流 玉旨雄一:充其量作为一个鬼雄,去下面实现所谓共存共荣的大一统吧 小原大佐:怨,左 本庄见秀:让我们亲眼所见,日本女人的秀丽端庄、深明大义 剧中音乐和插曲也都非常好听,每个都与剧情紧紧吻合。

特别是下面这首名为《破晓》的主题曲。

破晓夜幕沉沉低垂彷徨无边深邃谁的罪让命运美到心碎眼眸里的光辉温柔却不能给爱上我才流生离死别的泪让彼此享受美到伤痕的珍贵夜色还在呼啸只能让我跌倒黎明在前方燃烧用热血给天空破晓多情却似无情只能许你来生不要在我怀里一睡不醒温暖我孤独的生命

 9 ) 此情无关风与月

这世上,总有些男女之情,与风月无关。

比如王一民,比如卢秋影。

王一民爱的究竟是谁?

有人说是卢秋影,有人说是关静娴。

而我所看到的答案,却与剧中看似敷衍的交待不谋而合。

王一民是无法去爱的人。

爱情,对于连性命都无法掌控的他,是过于奢侈的负担。

正如他对关静娴所说,像他这样天天拼命天天流血,如何敢去爱?

如何能去爱?

他说,如果不能与心爱的人相爱一生一世,就绝不能让爱自己的人痛苦一生一世。

他说,如果能侥幸活到胜利的那天,一定会对心爱的女人说出爱。

然而,只是如果。。。

爱这回事,从未曾被他真正放在心上。

他对关静娴有着非比寻常的情感。

当她被捕的消息传来,他比任何人都要激动,甚至一反常态的失去了平素的冷静;他担心她,挂念她,明知她已经没几天日子了,却不惜一切拼上性命也要把她救出来;她最终还是牺牲了,倒在他的怀里。

他紧紧抱着她,一整夜,那么伤怀,那么失魂落魄。

他说,她就像他的亲妹妹。

他说,他不能失去她。

然而,尽管关静娴是那么执着且明白的爱着他,临了,他依旧没有对她说出那个字。

不是他吝惜自己的情感,而是这份感情实在是太过复杂。

有青梅竹马的总角之情,有生死与共的同志之谊,也许亦有男女之爱,可是混杂在这诸多情感当中,被掩埋了,被遮盖了,无法理清,无法沉淀——其实,他又何曾顾得上去为这千头万绪的情感抽丝剥茧?

于是最终,只剩下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王一民与卢秋影的相识相知,有着戏剧般的宿命感 。

从“绑架”到“订婚”,最初,是他欠了她的,之后,是她欠了他的,到了谁也算不清这笔帐了。

卢秋影也是无法去爱的人。

不是她不想爱,而是爱不成。

与她心相印,情相惜的人,偏偏是关东军司令的侄子玉旨一郎。

他善良,他正直,他博学,却改变不了他身为日本人的事实。

在这沉重的国仇家恨之下,个人的爱恨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无足轻重。

天地那么大,偏偏就容不下这么一对有情人。

从一开始,这就注定了是一场没有结果的苦恋。

她说,她爱不动了,没有气力再爱下去。

爱对于她,过于沉重。

却偏偏,她要被逼着嫁人:日本人为了利用陆家,逼迫她嫁给玉旨一郎;卢老爷子誓死不做汉奸,要把她嫁给王一民。

命运的玩笑真是可怕。

明明是相爱的两个人,被逼迫着也不能结合;明明,只是生命中无意的过客,却被这无稽的命运紧紧的绞缠在一起。

所幸,那个人是王一民。

是那个对谁都很好,默默的守在你身边,看着你,陪着你的王一民。

只是,两个无法去爱的人,又怎能相爱?

他只说她好,“像秋影这样的好姑娘,有谁会不喜欢呢?

”她也说他好,无论是她的母亲,还是关静娴,在问她是否爱他的时候,她的回答都是,“他是一个好人。

他对我很好。

”这份情感,更多的是感激,是信任。

只是,在这乱世之中,没了彼此的支撑和依靠,他们谁又能在劫波渡尽之后得以保全?

人生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人注定要携手同行。

他们未必是心有灵犀的爱侣,却是肝胆相照的知己。

这份相知之情,相持之义,未必就输与了那些风月情浓。

得此知己相伴,亦是一大幸事。

 10 ) 对战争的思考

最近比较喜欢这类的谍战剧,于是在它上映了5年之后用几个晚上看了一遍。

这部剧出彩之处在于它有着对战争的深度思考,以一郎这个人物为引子,描述了一对相爱的异国恋人的悲剧,一个日本家庭的悲剧,继而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不仅对中国,用一个日本家庭的悲剧更能反映那些战争发起者、入侵者的罪行,而这在当下大部分的抗日题材电视剧中难得一见。

不过,个人英雄主义依然延续着传统的风格,王一民居然可以明目张胆在广场上与日军巷战后依然去学校上课而不被发现,卢秋颖可以多次协助共产党人而没被举报,这也反映出当下谍战剧剧情设置的粗超之处,经不起推敲,这是谍战剧的硬伤。

《夜幕下的哈尔滨》短评

好没意思。

6分钟前
  • 眠去
  • 较差

小冉真美

7分钟前
  • 姬气猫
  • 推荐

因为剧名里有“哈尔滨”,再加上黑龙江卫视大力推荐,期望值很高。但剧情无力吐槽,用现在的词语说就是“谍偶”,陆毅的演技稳步倒退。李小冉和许环幻的颜还是不错的,周杰的结局很忧伤。

10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周杰很厉害 李小冉很美

11分钟前
  • HOUHUA
  • 推荐

当时陪着老妈看的,陆毅真的是帅啊

15分钟前
  • 小利大吉大利
  • 推荐

不古不现且略有神秘气息的战争剧最好看.

16分钟前
  • 路人贾
  • 还行

还行

18分钟前
  • 烟雨
  • 还行

坐在这回忆这部剧,发现印象还挺深刻,陆毅和李小冉感觉CP感不强,记得柳絮飞和她德智障弟弟,然后两个日本人对话用中文,有个日本演员叫三浦研一,然后就是那首片尾曲《破晓》,是我在KTV的装13专属歌曲,哈哈哈~

20分钟前
  • Killer使者
  • 还行

周杰演的挺好的

24分钟前
  • 咖啡
  • 还行

甚至还记得王一民的名字2333 小时候感觉好浪漫的。结尾那种淡淡的忧伤还是蛮对胃口。

28分钟前
  • 东方の猪hanabi
  • 还行

赵导,你侮辱观众智商,二十集能讲完的事你非要三十集,东北哈尔滨不见雪不见皮袄,被你生生拍成了海南,糟蹋了一部好小说。

31分钟前
  • 四儿520
  • 较差

前面几集还行,后面是越看越看不下去。陆毅很帅演技一般,周杰的玉旨一郎让人印象深刻。

36分钟前
  • 似水流年
  • 较差

同名小说被王刚演绎的火遍大江南北,改编的电视剧基本还原,但有些位子还是稍显失真。

41分钟前
  • RAMESSES ||
  • 推荐

不错

44分钟前
  • 噜噜秀
  • 推荐

什么垃圾玩意

49分钟前
  • 沐春风
  • 较差

看完这部电视剧,让我的心飞到了哈尔滨,想去飞行集会中出现的。索菲亚广场还有索菲亚教堂。

50分钟前
  • 黑不溜秋的泥鳅
  • 还行

有过一段时间很喜欢陆毅,帅气又彬彬有礼,那会周杰还没被封杀,剧情还挺严谨,扣人心弦,李小冉一脸老气苦瓜脸,不太适合女主角。

55分钟前
  • 冷の寒心
  • 推荐

三星

56分钟前
  • 豆友54322480
  • 还行

还记得当时看完后沉迷于陆毅和李小冉的双双美色!

1小时前
  • 玛格丽特鱼丸
  • 力荐

想当年我也是央视追剧大军

1小时前
  • 相期无负平生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