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长大后认真看的第一部“江湖”剧,不同的年龄段可能感受不同吧,以前可能会感动,现在却多了几分理性。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十六岁的郭襄遇见杨过,杨过送她的第三个礼物便是满城的烟花,十六岁的年纪注定了她终身不嫁的命运。
十六岁,怎么可能不心动呢。
最后几集金轮大王为救郭襄而死、黄蓉在战争面前一边是国家大义一边是爱情亲情,这两个桥段是我为数不多的几个泪点。
金轮大王竟然为救郭襄而死,一个人究竟如何才肯为另一个人牺牲生命。
这部的武打戏超帅的,小龙女的功夫“好俊”。
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我都很喜欢。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
满城烟花
少女
很多人都不喜欢黄晓明版的杨过,可是我觉得这个杨过还是演到我心里了。
杨过不是一个玉面小生,而是一个充满浪子气息的痴人。
他的邪气,他的感情,都是坦坦荡荡。
很多人说晓明演的用力过猛,但是我觉得杨过在青年时期,就该是这个样子,无拘无束,桀骜情深。
陆家庄重逢,绝情谷相认,终南山成亲,这几场重头戏,黄晓明把杨过还是演活了的。
我最为感同身受的一场戏,就是郭芙用冰魄银针误伤杨龙二人后,杨过眼神中的绝望不甘与强忍的愤恨,让我的心似乎也拧在一处隐隐作痛。
刘亦菲所饰演的小龙女,更是不用说。
很多人都觉得刘亦菲是颜值达标,但是,我想说亦菲的演技真的是没得说。
小龙女的情绪不会像杨过那样大起大落,她似冰雪,但却柔情善良。
亦菲在剧中对于小龙女神情的把握,可以说让这个角色变得鲜活,这不是随便摆个面瘫脸就可以做到的。
这部剧不知道反复看过多少遍了,很多场景台词,都刻在脑海中难以抹去了。
不知不觉十年过,回首已非少年。
就像天下无双,她的小龙女让人感觉人间值得,不用演,然而她的刀马旦动作干净利落,一身白衣更是飒爽……正因为小龙女不通世俗内心干净体现的真挚显得美,却也被公孙用世俗善意伪装下的虚假猥琐欺骗,虽然有时不通世俗显得有点不讲道理和规矩,只剩下她自己的时候反而过得轻松洒脱 想想过儿的入世从一开始被欺负到后来被误解算计冤枉最赞的郭伯父侠肝义胆,忠诚大义,为家为国,还不护短,可是我怎么没见过有一点这样特质的人呢 还有最清灵的郭襄,那事她还没变没整 绿萼也很纯净音乐天下无双等等……都很赞摄影选景制作用心了,无论小还是大杨过的选角都不行,为什么不让吴磊陈晓合作这个版本呢,尽管陈晓演技服装造型还可以
当年看神雕,被小龙女美得不要不要的。
刘亦菲的颜在神雕里边更好看了,整部电视剧画面都很美,九寨沟的风景那是没话说的,印象最深的是小龙女踩着白纱出场的时候,很仙,郭襄出场的时候很灵,这也是很多人对杨幂有好感的一个原因吧,虽然黄晓明的一头黄毛让我有点难接受,不过整体还是好的。
两个人打戏就跟跳舞一样唯美。
老版的也很好看,但毕竟那时候我太小,对神雕的印象还是这一版的!
大概从这部剧开始刘亦菲就有了天仙的称呼?
真是满足了很多小说里女主的想象,可惜她现在不怎么演电视剧了。
抱着满满的期待看起来却收获了满满的失望不得不承认,在拍摄的技术以及背景的选择上,制作团队下了大功夫,也付出了相当的努力。
所谓的尊重原著,成了简单的将书本上的直白浅薄的换成电视剧的形式播出,而不是取其精华,还原一个好故事金庸老爷子的《神雕侠侣》是几部之中最重情的一部,可是看完了电视剧,对于风景赞不绝口,说到剧情,却开口难言。
小龙女虽然是姑姑,却是只有十六七的模样,刘亦菲却是还是年轻,妆容也往清新可人里化,与书中却是有几分相似,看着剧照真心还是觉得不错。
可是电视剧不是ppt,不是广播剧,不是有了漂亮的脸蛋,有了完美的配音,就可以了的,演技的缺失,成了最大的败笔。
姑姑不是冷冰冰的,她在古墓中尚且如此,可是出了古墓之后,她已经喜欢上了杨过,满心满心只有一个过儿,她的眼里,心里,只有一个过儿。
可是在剧中,过儿与路上的过客在她眼中又有什么区别?
连杨龙之间最深情最动人的感情都无法让人感动,我在看的又是什么?
杨过本是我极喜欢的角色,却在剧中让我一点儿也喜欢不起来,所有的痛苦磨难总觉得是他自己作出来的,是他就该得如此。
疯疯癫癫,小时候就是一个熊孩子,长大了,就是一个长大了的熊孩子。
空长了年纪,却没长一点心智。
唯一觉得还不错的是郭襄,只是造型还是不喜欢,我小东邪郭襄女侠为何一身破破烂烂!
毫无侠女之风,哪怕只是少女时期的郭襄,也不应该是这个模样!
想起之前看到的视频,两人在拍戏时点眼药水,有时候真是觉得自己这个看客都可笑。
连演员都不入戏,我这个做观众的怎么可能入戏?
特效的滥用,让原本那个似乎我们触手可及的武侠,变成了不可企及的仙侠,失真了。
鼓风机的滥用,大概是张大胡子的一大特色,虽然不喜欢,觉得浮夸又可笑,只是有的时候还是觉得挺烘托气氛的。
大概是他实在有钱任性,抓不准什么时候用了是锦上添花,什么时候用了是多此一举,反正油多不坏菜,一个劲的用就是了。
可是看到最后,只剩下了鼓风机和壮哉我大好河山,便一无所有。
那些情深如海,爱恨痴缠全都如风中幻影,过了就过了一个情字拍不出,写不成终究只是一部风景片
真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在怒骂这个版本是垃圾。。。
只能说也许在他们心里评判的是儿时的记忆而非作品本身。
就教主的表演来看,少年一段,确实和小叮当联手演的太过了!
但是自英雄大会之后真的是令人耳目一新,绝情谷一段美到极致,断臂后同小龙女在全真教拜堂成亲以及为龙儿擦拭嘴唇的那几段直教人搜肺抖肝般“痛并幸福着”。
洞房花烛夜小龙女那句“我不想死,我不想死”诚声声在耳,我见犹怜。
此后的情意缱绻,相视而笑都显得默契十足,杨过那句“问世间 情为何物,也当真该问。
”如摄人心魄般让我停下来,随着剧里每个人的人生去仔细思考着句话。
及至十六年之约未践,杨过独侯断肠崖一节的悲痛,绝望和无奈。
我认为黄教主已经做得很好很好了。
古天乐版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第一次看。
后天成天穿着大人的麻布格子衣服装独臂,对着空气打金轮法王,对我可谓影响至深,可十数年后再看,只觉得古杨过太忧郁,台词较之而今,稍浅显了些。
包括情节的设定,一些话本不需直说,留观众自行思考品味反倒会更有回味质感。
真心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多品几回,虽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然06版着实有着众多出彩之处,诸位不可不察!
黄晓明版《神雕侠侣》,闲来无事寻思看看,看看现在电视剧啥水平。
特意看了杨过小龙女十六年后重聚的那集,给我看乐了。
记得小时候看古天乐版《神雕》,看到这个剧情的时候,我感动的哭了,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那种,你懂的。
看黄晓明在那“我好快活啊,我好快活啊!
”伴着又蹦又跳的动作,再加上瀑布的背景,让我不禁想起了水帘洞和孙悟空,那也是童年的回忆,那是挥之不去的经典。
再看到前面的几集各种人物服装扮相,更让我确信这就TM是经典版《西游》!
离看原著有些年月了,不过先一遍印象颇深的港版,后一遍游戏,再一遍书,并没有期待这一次能把耳熟能详的杨过与小龙女翻出什么新花儿来。
不知是自己成熟了,还是大陆武侠颇为厚重,抑或两者兼有之,通篇看下来,眼中只有人性,再无好人与坏人。
说是成年人的童话,是否把金庸看得太浅薄了呢?
张纪中的片,在国内总是不受欢迎。
太多人喜欢盯着芝麻绿豆大的瑕疵无限放大以覆盖他们本该目所能及的大体上的优质,大方向上的正确,整部风格的契合,以及观念上的大气。
诸如随处可见鼓风机,电脑特效差,飞来飞去反人类,甚至杨过的皮靴。
一眼就看出来的毛病是不少,一定要以此为由叫嚷着雷人不看了的,对此表示遗憾。
另一些怀旧派,至今还不能明白小龙女为何不是老龙女为何这么嫩和杨过怎么这么不搭,不看原著也请不要把以前某版当原著来随意YY人家小龙女的相貌。
这版神雕是以元好问的《雁邱词》开场的,于是清楚明了,这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
如此开篇我很喜欢,这首词不但奠定了整个神雕的基调,更是自然而然带出了第一个爱情支线故事——李莫愁与陆展元。
李莫愁算不上是一个坏女人。
剧中书中很明白,管她叫“坏女人”的,那是傻姑。
仔细数一数,“杀人如麻”的“魔头”李莫愁实际上也就开头杀了陆家几个人,最后杀了徒弟洪凌波和天竺神僧。
陆家灭门并未得逞,而且是陆展元负心在先事出有因;杀死徒弟是不得已为了求生,而且徒弟之命也是多年前为她所救;错手误杀了神僧,自己也因此得不到情花解药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如此看来,非但远远不够天龙中那些大恶人的级别,甚至尤其,李莫愁还良心未泯。
在黄蓉要李莫愁选择是自己死还是婴儿死的时候,李莫愁毫不犹豫选择了自己。
剧中还拍了个细节,杨过和李莫愁为郭襄去村子找奶的时候,李莫愁看不过眼蒙古人的残忍屠村。
她对于不相干的人,始终是不会滥杀无辜的。
李莫愁是个女强人,她很早就叛出古墓派,自创五毒神功,可谓白手起家;叛出后,始终不放弃古墓派的玉女心经,是为自强不息,不懈追求,深谙不进则退,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面对江湖上泰山北斗级的人物时总能不卑不亢,策略对敌。
对于一代宗师黄岛主,李莫愁既没有硬碰硬枉自送了性命,也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杀,而是颇具谋略。
跟冯默风相遇的一段,将桃花岛一众弟子均不放在眼里而且有凭有据让冯默风无言以对,把高她一等的有出身的人物全都拉下神坛,胆识过人。
除开杨过和黄蓉小聪明太多,要么就是结仇太多被人群斗,李莫愁单凭武功光明正大单挑时,仿佛没有输过。
李莫愁的结局,这版中很重视,专门配了张芯的《问世间》。
我认为配得极好,这是李莫愁一生的主题,书中也写了她在唱而剧中也实现了。
配合着这样的声色光影,纵然叱咤风云的赤炼魔头有多么十恶不赦,到头来不过也只是被负一生也痴恋了一生的可怜道姑。
赤炼,痴恋,守身如玉,浴火重生。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接下来想说说《神雕》中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地方——绝情谷。
张版的处理是幽僻中带着一丝魔幻的意味,树林的设置似乎借鉴了《魔戒》,再加上有些西化的配乐,诡异莫可名状。
“绝情谷”不是个普通而简单的所在,这就是它应该给人的第一印象。
后来一系列的事情,都一一印证了“绝情”二字,再回想这般鬼魅的开头,深感贴切。
杨过和金轮找到绝情谷所经溪流,依稀记得跟三联版原著中的插图颇为相似。
谷中的草地很美,房屋建得雅致,情花也美艳出了原著中的夭邪之感。
断肠崖不知是在哪里取的景,下面雾气缭绕、深不见底,上部被四周峭壁包围着,非常壮观。
龙女花却不是大红的颜色,这点不大满意。
谷主公孙止将道貌岸然演得入木三分。
在骗小龙女嫁给他之前,一直是个深沉、成熟、仁爱的形象。
其实公孙止也没有什么狼子野心,他的愿望一直都很微小,比起《笑傲》中的明争暗夺追名逐利,他只不过有点世俗和自私而已。
不过说到底,是正牌的谷主与谷主夫人冤冤相报,越来越不可理喻,才造就了“绝情谷”的名副其实。
这版的公孙绿萼是一定要推崇的。
绝情谷的人,自唐代避难而来至南宋末年,一直与世隔绝。
所以公孙绿萼的着装比较暴露,与其他女子略有异样。
书中的公孙绿萼是清秀的小家碧玉,而傅淼的绿萼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端庄大气,相较于书中的形象大幅度提升了她的存在感。
绿萼之死虽没有书中那么血腥,却更为震撼,且不失唯美。
对于这个人物,张版处理得确实相当出色。
再说说其他角色。
程皓枫的甄志丙,已经有无数人夸过了——让人眼前一亮。
因为演员长得不够猥琐,所以大家也都明白了,甄志丙不过是个可怜的道士,他对小龙女是真爱,愿意为她而死。
在民族大义的问题上,甄志丙也毫不含糊,坚决不受赵志敬的把柄胁迫。
这就够了。
耶律齐是很帅的,毛毛装是很抢镜的,跟郭芙是很配的。
大小武配音太咋呼了,有点脸谱化,要批。
孔琳的黄蓉非常不错,下巴跟周迅好像,神韵也不俗。
向杨过诚恳认错和乱军之中哭着忍痛放弃女儿的段子,令人动容。
陆无双很可爱,而刘亦菲的同班同学程英却稍差,可能败在了程英的打扮上,真的不够清雅。
程英的屋子很合原著,粽子段很出彩,琴箫合奏也好听。
仿佛没听到那句“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有点遗憾。
程陆二人以及郭芙十六年后的装束不变,也很遗憾。
很多小地方,就像柳眉色说的,如果多一个导演,关注下逻辑问题的处理,会更好。
巴音的金轮还是不错的,文戏武戏都不错,比他的鸠摩智要好。
金轮是一代枭雄值得尊敬;为救郭襄而死,死前也一直不忘收徒之事,他更是一个可爱的武痴。
高虎演技很强,虚竹和崇祯完全不同,而霍都更像是本色出演,因为高虎只要一笑,就像是个奸贼。
杨幂的郭襄不过不失,演得一般,台词编的还不错。
老顽童打戏太灾难了,不难为老演员,也得多找点替身吧。
冯默风和朱子柳都很有气质,看着舒服型的,赞一下。
终于进入正题了。
让我落泪的两处:郭靖为救大宋百姓冒死出城而战和十六年后杨龙重逢。
我不知道老张是怎么会找到百老汇的王洛勇来演郭靖的,连王洛勇自己都觉得他找错人了,然而事实上呢?
王洛勇已经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中年郭靖。
正如剧中郭靖挥笔写下“襄阳”二字,并不如何潇洒漂亮,一笔一划反而稍显笨拙,然而那份苍实遒劲,却是真真正正的字如其人。
演得如何出色,不做赘述。
只说蒙古兵攻城之时,驱赶大宋百姓当先锋,郭靖大喊:“莫错杀了好人!
”自己带人出城截断蒙古兵的后路,展开一番殊死搏斗。
因为拍摄接近真实的大场面,让人感觉紧张逼真而又凶险万分。
场面是为情节服务,而并不是大多tvb拥护者们应该嘲讽的对象。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看到最后郭靖孤身一人面对着千军万马,我的眼睛湿润了。
老张的片子,历史感尤为浓重,纵然是这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神雕》,我恍惚中也仿佛看到八百年前襄阳失守,随之南宋灭亡的无奈与悲叹。
就算老金写出多么英雄无敌的人物,最终在历史的舞台上也无法力挽狂澜,不是顺应历史而亡如郭靖和黄蓉,就是逃避历史而凭空消失如杨龙二人。
杨龙的小爱,却也能并列郭靖的大爱,两者同时感动着我。
刘亦菲的小龙女,已经是目前最接近原著的了。
她前期冷若冰霜,后期也开始眷恋尘世间的绚丽多彩。
这是一个微妙的转变过程,而黄晓明的杨过也是在逐渐成长成熟的。
十六年后杨过追日,点烛守夜到天明,在龙女花瓣的风中跳崖,这一系列都拍得浓墨重彩,无需过多言语,已然感人至深。
直至相认,那个黑暗之中飘飘若仙的纯净身影,配乐响起《天下无双》,终于涌出泪水。
第一遍读原著的时候,觉得杨过是极其自私的。
然而如今却已完全明白。
爱情最终会成为亲情,然而杨过的爱情从一开始便是亲情。
姑姑的意义不仅仅是爱人和师父,更是他唯一的亲人。
他是天下人皆唾弃的卖国贼杨康的儿子,没有人愿意告诉他真相,却时时刻刻防着他继承父亲的基因。
所以他孤单可怜,性格偏激,恰巧又与小龙女有那么多波折,如何让能他像郭靖那样有暇顾及天下民生呢?
黄晓明的杨过,比原著中感觉专一了许多,可能是因为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心理活动。
然而黄晓明并非不会演绎复杂的心理活动,与郭靖同赴蒙古军中,执迷中邪似的古怪,让人心痛。
让人不忍去责怪他对郭靖曾动杀心,不忍去责怪他差点害死郭靖,这样的杨过是成功的。
老金曾说过,杨过不是小白脸。
老张也曾放弃聂远演杨过,我觉得到底是对了。
饱经沧桑一生孤苦的杨过,独袖怒卷狂沙黯然销魂的杨过,应该是个阳刚强壮而又无比坚毅的男子。
虽然结局省去了为《倚天》做伏笔的《华山之巅》,但是“西狂”杨过,黄晓明已经深入我心。
最后说说该剧的三个优点。
首先,战争场面冠绝金剧。
尤其最后一集,砍翻了那么多战马,那么庞大的群众演员阵列,加之恰到好处的后期特效,这是后来的《倚天屠龙记》无法望其项背的。
幸而我是先看了《倚天》再看的《神雕》,不然《倚天》肯定是看不下去了。
当然《倚天》的优势也不在此,还是不错的。
然而不光在老张的作品中比较,我不知道还有哪部别人拍的金剧,能像老张这样,以武侠小说的初衷对战争范畴如此认真对待。
为此特地去看了古版的最后一集,金轮法王绑着郭襄在小小城墙十米开外的地方冲着郭靖黄蓉喊话喊了十几二十分钟,下面站着稀稀拉拉几个蒙古兵,实在是不堪入目。
其次,配乐十分动人。
《射雕》古朴风没出碟实为遗憾。
本来不对《神雕》的魔幻后现代浪漫主义的格调抱有期望,然而整个看下来,风格还真是蛮统一的。
于敏的光影使用和拍摄风格适合老张对于《神雕》的定位,而陈彤、小虫他们这次做的配乐也非常契合。
《龙女之声》和《问世间》都相当有感染力,《天下无双》更是彻底捧红了张靓颖。
最后,武戏设计。
除开前文已经批过的周伯通的武戏,亮点还是很多的。
小龙女的绸缎打法,玉女素心剑法的舞姿,全真教的天罡北斗阵,一阳指的手势,打狗棒法的凌厉,黯然销魂掌的甩袖,各有姿态,设计十分用心。
值得一提,赵箭之后的《碧血剑》更加出色。
最后的最后,我想起一位网友的话,大意是文学启蒙是老金,美学启蒙是老张。
我非常赞同。
其实不会常看老张的金剧,太费神了,不够轻松,然而每一次看都自觉有所收获和提高。
期待老张的《西游记》。
真是纠结,大爱女神,很讨厌黄晓明,大爱神雕侠侣,大爱杨过,小龙女。。。
女神真不容易。。。
遇到这么个搭档。。。
演对手戏不容易啊。
想怨导演是怎么选的演员,黄教主表情僵硬,假,动作夸张,假。。。
总之,根本就不会演戏啊,演话剧还可以,需要夸张需要假。
关于演员本身不想说太多,只演技方面,就烂到家。
读神雕的时候还在学生年代,一口气读完,除了不太喜欢作者对郭芙的安排,一定要她也喜欢杨过。。。
但除此之外很喜欢他塑造的小龙女和杨过。
姑姑心地单纯,不食人间烟火,印象最深的情节就是黄蓉问她和杨过睡在一起的时候,她很自然的说一直这样,真是萌翻了。。。
刘亦菲真的很有灵气,她演这种很单纯的角色不会让人觉得假,因为她的长相和年龄都很适合这种飘逸。
杨过的机灵,敏感,爱恨分明,逍遥。
只是黄教主演的太做作。。。
没演出来聪明劲儿,也没演出来潇洒的感觉,他演的太假太俗,和女神站在一起总有一种违和感。。。
总觉得女神太美好显得他更猥琐。。。
真是毁了杨过。
女神最近总是演一些花瓶角色,希望多演一些小龙女,灵儿之类的形象,真是完美了
虽说2014版拍的各种雷,但感觉还是看的下去。
看完后,和朋友说刘亦菲也有一部神雕,要不要看?
他说看了几集看不下去。
其实06版比起于妈的剧,各方面要用心很多,起码是真景,绝无抠图。
可是朋友觉得看不下去的原因是剧情问题。
在我看来,这部剧还是很赏心悦目的,九寨沟的风景,刘亦菲飘飘欲仙的各种美,然而,刘亦菲和黄晓明两人总感觉cp感不强,而黄前期对小龙女的各种挑逗,看着就不像师徒,表演也相当浮夸,大吵大闹咋咋呼呼特别心烦。
整部片最大两点,就是刘天仙和风景区了。
张纪中的剧,打光和鼓风机是必不可少的,所有演员无论室内室外,头发一个劲的都在吹啊吹,看的尴尬癌都犯了。
另外,这部剧的打光实在是。。
一言难尽!
非得整撑恐怖片吗?
小龙女重伤躺石棺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Cannes2023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7.3 还真是大师式电影,摄影美轮美奂,文本语焉不详,缺乏讲故事的激情让观众难以进一步接近人物。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3.5
好的意境只是一部好电影的一半,一定还需要有好的故事。2024北影节看了2/3逃跑打卡。
BJIFF 女儿很美,对俄罗斯又多了点了解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片中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文艺少女和她爹的流浪之旅俄罗斯滤镜八米,我已经开始看个老毛子就觉得帅了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不是我的菜,太闷了……中间忍不住合上了眼醒过来还是风景定格orz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