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追年代剧了,记得上次追年代剧还是几年前的《闯关东》,这部剧的剧情设置还是很有看头的,一环扣一环,还挺勾着人的,语言也很风趣,同类型片子中算是比较特别的。
看到好多人在喷,我想说这是主旋律片子,不渲染是不可能的,再者现在黑党黑政府是潮流了吗,但是放在那个年代你说哪一方算是爱国的,爱国总没有错吧,甭骂了,看剧的时候你就勿忘国耻就行了
国人情绪高亢,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至今日本人任然如此肆无忌惮。
看了正者无敌,发现这些电视剧不仅是在扭曲历史,更是扭曲人性,国民党的军官一直都是一枪不放就逃跑,这是不合情理的。
毕竟在后方有大批父老乡亲,我不相信任何一个国民党军人都能把日本鬼子放进来杀他们的父母,奸淫他们的妻子女儿,我决不相信
《正》基本摆脱了抗日神剧胡编乱造、过度虚无的问题,能够紧密地扣住时代背景与历史事实,与题材的结合非常紧密,没有出现无底线消费的现象。
里面政治人物、军事人物之间的明争暗斗也是一大看点,层次远远高出了神剧里面的夸张谍战无聊斗嘴。
但是对事实的尊重是在有待提高。
在表面尊重历史事实的背后,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这部电视剧缺乏全民族团结的认识,对抗战全国艰苦性认识不足,中国人之间勾心斗角的情节太多,没有全民族团结正能量,更多是个人英雄主义与主角光环,中国军队之间互相贬低,互相污蔑,在娘子关血战的第三军与十四军团硬是被描绘成出卖川军的逃兵,为了贬低汤恩伯,强行改变了坂垣师团真实的进攻路线(真是历史上进攻临沂而不是滕县),夸大川军战绩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好看归好看,胡编不能容忍。
《铁梨花》里姨太太们的内讧宅斗、《红娘子》中匪气假扮蠢气的军阀、《番号》里动员各方势力的革命热血精神,以及“英雄无敌系列”一以贯之的谍战戏码,陈宝国全家三口和陈数、唐一菲等主演的《正者无敌》,以“宅斗+谍战、革命+荒诞”的模式,再一次登陆北京卫视等四大卫视。
它好比是《大宅门》、《水浒传》和《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的结合体和通俗版,喜欢的喜欢它的爽快,不喜欢的也非常烦它的烂俗。
最二师长横行 全剧荒诞难推敲身为“英雄无敌系列”的男主角,陈宝国这次不同于日本高参中村功的智慧,双面间谍周啸风的勇敢,而是力图展现一幅蠢里蠢气的山炮军阀形象。
作为川军主帅的冯天魁,一出场便以“最二师长”的面目出现,口吐“你们来的很茂盛”、“中国人要在北京建立大使馆”等二人转式的农村笑话,还买飞机向敌军投掷大粪,并将姨太太作为犒赏奖励士兵。
他的行事乖张不仅逗乐了观众,也成功的将自己伪装成了一位目不识丁、白字连篇的卖萌“文盲师长”。
但在扮蠢荒唐之外,冯天魁也有亦正亦邪和聪明狡黠之处,而编剧石小克用数十个小故事巧妙串联起全剧,也让冯天魁的聪明和正义爱国情怀越来越得以体现。
当然,这种剧本模式的好处还在于观众可以从任意一个小故事看起,而且2、3集就是一个进入死局-矛盾集中-解决死局的全程。
虽然整部戏情节紧凑,跌宕起伏,但因为前半段内战时充满了悬疑、幽默色彩,而到后半抗日部分,笔锋一转呈现出非常革命非常热血的气质,再加上小故事间禁不起推敲,只能如冯天魁一般荒腔走板变成荒诞路线。
全家上阵迷魂局 五大姨太玩谍战除了充满阳刚之气的枪林弹雨,该剧中“五个姨太一场戏”的剧情设计也成为了一大看点,几位漂亮年轻姨太太之间貌似争宠的唇枪舌剑,内里各为其主的你死我活,还有互偷情报、合纵连横等策略都成了“谍战+宅门”样板戏模板。
不过女人的谍战自然不会太高深,那些设计使诈逼迫欺骗的手段,发生在后院中都变成了鸡飞狗跳的的欢乐混战,也冲淡了前方革命剧中国军、川军、红军、日军等多方势力角逐的紧张沉重氛围。
而陈数、唐一菲两个常演抗战剧的演员,也没了以往铁梨花、蔚蓝(《独刺》)那般的坚韧和隐忍,而是多了分幼稚和可笑。
值得提出的是,陈宝国的太太赵奎娥,儿子陈月末也一同出演此戏,而且一人演被赶出家门修佛养身的大太太、一人演早年惨遭抛弃父子相见眼红的儿子,一家三口虽戏外融洽,戏中却虎视眈眈,父子又误会重重,连陈宝国都抱怨“整个基调太压抑”,而五姨太封萍张檬也是陈月末的疑似女友。
这四人的互动,也成了看戏时可堪八卦之处。
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编剧改的成分,老蒋眼界太狭窄了。
可能他信奉的是家不平何以平天下,所以他先剔除共党在绞杀小日本。
这里面陈宝国演得冯天魁正义、勇敢、刚毅、不屈服的角色。
坚持做自己,相信身正不怕影子邪。
最喜欢他装没文化,把那些道貌岸然的政客都忽悠过去了。
喜欢他的沉稳,聪明总能化险为夷。
也让我明白一个能化险为夷的人肯定是眼界宽大的人,因为他能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看到几个环节后的事情。
像下象棋,你能多看几步才能赢得以后的局。
他是一个以大局为重的人,刚开始我很为他抱不平,千里迢迢出川为抗日,自己卖方子卖地弄军饷,却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被友军耍的团团转,看着电视自己也融入其中觉得要是自己可能早烦了,可是他是一个以大局为重的人,以抗日为目的,不因为别的小差而改变初衷,不动怒,不乱思维。
最后明白了他的坚持,被别人看不起很正常,你光心里不平衡有什么用,时间和实力可以证明一切,可能他早明白人家为什么要看的起你啊,你自己要去证明,事实证明川军真的雄起。
其实这里面最喜欢的角色是冯天魁的儿子郑冲,他就像一个固执的孩子一样冲动、一根筋、盲目的信奉一个人。
就在我觉得这个孩子无可救药的时候他慢慢的学会了动脑子,长成了一个像他爸爸一样的人。
看这部片子思想随着这上面的情节转变,更多的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受委屈了就想着申诉,不动脑子不想想身处一个什么样的国情;太容易给一个人下定论,总信奉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其实一个人改变有的时候只是一场简单的事故。
别人看不起自己就会生气,容易乱阵脚。
听闻有一个技巧流电视剧,连忙早上六点起床看看,满心学习的态度。
结果,看到的是这么一个奇葩,奇葩中的妙蛙花!
把所有人都当成弱智啊简直是。
看了前四集,没有一个是聪明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合理的,全是弱智情节。
第一集开场讲廉价笑话,我不鄙视廉价笑话,但是,你好歹说点不知道的啊。
一张口就是流传百年的老段子,原出处是讲韩复渠。
然后说什么儿子死了,麻烦,给悬念的话字幕能用“他”,不用“它”么,这么明显有几个人是认为这个什么豆豆真的是儿子的?
大姨太还矫捷得瞄了一眼。
你是生怕不让别人知道你说的是假的么?
就算有几个不认真的误认为是儿子了。
那你后面要制造笑点,怎么也得给狗个特写吧。
一句莫名旁白,加一个远远的看不清的假狗就过去了。
死狗不好找,最起码搞个灵堂,大家都在哭,镜头摇上去,遗像上是个狗头吧。
后面弱智情节更是一大堆,三个姨太太迫不及待的就把底牌公布出来,一个共党说的那么明显,什么红中,什么东最大。
你说这么直接,竟然还听不出来。
还有那个什么副官,好好一个共党卧底,就这么抓住杀了。
你查出共党卧底了,不应该留留么,还有什么比一个暴漏了的卧底更有悬念的?
就直接给杀了。
莫名其妙啊简直是。
连黑帮老大都知道,警察卧底不能杀,编剧智商低,无间道没看过啊,港产黑帮片没看过啊。
你见过有直接抓着卧底就杀了的么?
那他出来还有什么作用啊!
你以为国军总参谋是人大选举选上的啊,什么弱智都能当呢!
本剧各种弱智大合集,数不胜数,近乎每五分钟就一个弱智点。
豆瓣应该给零分评价制度,要不然只给一颗星太对不起星星了。
话说陈宝国演技真的大不如前了,可惜了一个好演员。
本来是被三个姨太的搞笑片段吸引的,结果看了一场涕泗横流的爱国教育大片作为一个山东人,真的要感谢王铭章将军。
从巴蜀带出来的两万多川军辗转安徽山西几个省份最后战死藤县城楼,怀揣到处不给兑现军饷的欠条和他的房契地契。
川军出川,战士们知道这一生可能都不会再回家,手捧一抔土深情的跪别父母和家乡的时候,忍不住哭了;川军鼓舞士气准备和小日本抗战,结果被老蒋派出去到处当挡箭牌被各地中央军难为,散落的手下好不容易找到冯天魁诉说满怀一腔热血出川却到处受尽委屈的时候,冯天魁落泪了,我也哭了;最后被派去死守藤县7天为台儿庄战役争取时间,这七天总共牺牲一万人,越往后越艰难,直到打到巷战,但所有将士视死如归奋勇杀敌,实在让人难以忍受,泪如雨下。
最后这七天战役的镜头很难不让人想起«八佰»是一部很好的抗战剧,可惜…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谢谢川军
两颗星星是给抗日的军人们。
不得不吐糟的是,一开始三个女人唧唧歪歪了半天,完全可以大大缩短,简直可以称之为无聊。
参考下潜伏,要知道情节对话要有可用之处,不要觉得观众傻到看几个有点姿色的女人皮子上的斗嘴就嘿嘿傻笑。
另外那个封萍代表的什么,让我觉得面目可憎,多年过度的爱国教育让我一看到无处不插一杠子的“霸气”外敞的正义自得嘴脸就禁不住地胃禁挛。
(我本一向是个热血正义青年啊,硬是生生逼成了冷血)。
不要自吹自擂,客观一点,让观众觉得自己还算是个人,不是填充输入的读卡器,那么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逆反射
大家为什么吵得这么厉害。
我姥爷看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他说:这些人享受一点都不亏。
我没听明白,又问了一次,他老人家解释说:这些人应该享受啊,可惜现在基本上都没了。
向川军致敬!
我以前只知道川军去缅甸抗日,现在好多烈士的尸骨还在深山密林里无法入殓。
我看的时候只有在女配动不动我们党巴拉巴拉的时候有点鸡皮疙瘩,大概生在那个年代才能理解这种热情吧。
人们对于信仰的绝对忠诚和热血。
黄长官被气得吐血的时候,我也气得不行差点吐血啊,我也一直呐喊着无耻啊无耻。
最后他出来为冯天魁仗义执言,然后屏幕打出来一段话,黄长官原型在历史是善终的,66年左右病逝的,我舒了一口气,好人总应该有好报的。
还有一点怪怪的就是,冯天魁跟他火车上遇到的人说过中央军也应该打游击战,把大中小城市让给敌人,然后打游击什么的。
我被囧到了啊。。。。
打游击难道不是因为敌强我弱吗,在各种不占优势、力量悬殊根本没法正面面对的情况下,什么敌退我扰啦,敌进我退啦,农村包围城市啦,挠头,毛爷爷的游击战理论我也只有以前历史课本学的一点点,现在忘的差不多了。
也依稀记得是跟地形要结合的。
中央军军力、武器都强当时八路军那么多,战场上人数也是不输日寇,如果好好的团结起来,有好的指挥,能直接把敌人拒之门外,还打什么游击啊,又不是小股小股的部队,没法正面迎击日寇。
先把城市拱手给日寇,再打回来,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城里的百姓怎么办,平白受一圈日寇的蹂躏。
就连普通农村的百姓没有守军都要时时提心吊胆防止鬼子的扫荡和屠杀啊。
日寇有飞机、大炮精良的武器,中央军难道没有吗,谁能科普一下美帝对老蒋的军事援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部广播剧,蔚蓝色的脚印,是讲抗战时期我们的空军建设的,记得有打掉敌寇飞机的情节。
我知道它虚构的,但是还是觉着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各位先烈前辈不管是将军还是民兵都深深地值得我们尊敬。
他们保家卫国,我们才有今天的福可享,而他们却像姥爷说的,没有享受到,太可惜了。
感觉军人确实很有魄力,现在的中国人就需要这样,敢于面对,敢于承担,不畏强权,不欺强凌弱。
拍摄非常真实,战斗的场面一点不含糊,中国就是需要这样的电视剧和演员,鼓舞我们,继续给我们力量,坚持和小日本斗争到底。
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日本人跑到中国来所做的一切,抵制日货。
结局一幕惨烈
既然是战争剧 那战争场面假的一比 中国的导演们 没钱没水平就别来糟蹋那些英雄了 除了煽情还是煽情 陈宝国的形象全毁了
滕县战役只守了两天,日军伤亡不到200人,大吹特吹成孤军守滕县,以寡击众,全军覆没也就算了,还污蔑友军,丑化中央军基层官兵,你们要脸吗?
妈的,我搜了半天王吉安,搞了半天这个没原型了,
要不是有陈宝国。
追着数姐去看的,没想到23集就殉国了……不过演员演得真心好,老戏骨带儿子上阵~吹捧完全是冲着过审片的,各种吐槽亮点颇多。
电视剧频道什么的,妈妈奶奶看着打发时间。
演技没问题,剧情不合理!
很不错
向抗日英烈致敬!
还是摆脱不了抗日神剧的影子
这是一部我闲来无事随便找来看的片子 ,但没想到越看越精彩,陈宝国演绎的相当入味,壮烈的结局足以给予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以冲击。通过这部片子竟然使我对于近代史忽然有了些许兴趣,或许等我闲了的时候会仔细研究一下。
国产电视剧无敌。
越来越喜欢陈数了!!前半部分不错看,几位太太们死了之后没啥意思了,让我想起了远去的飞鹰,高志航和葛莉儿诀别后也不好看了。。。
三个女人一台戏,挺热闹的
惨烈,最后真是太惨烈了。
越看越难看,这三分全是冲着前十五集给的。
有点美剧的味道,前一个坑和后一个坑都相对独立。不过部分人物的智商变化有点大吧。
陈宝国一个人撑住了这部无聊的剧
这三个太太真的搞笑死了,完全被她们的片段给逗乐了,特别好玩儿的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