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的讨论帖: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946433/discussion/615052030/一、我们为「全能侦探社」做了什么 | 陆小鸟时间回到一年前。
2016年8月,我看了一部叫「第五人 The Five」的英剧,剧一般但后面反转不错,而且温情的结局很动人,就很想找个看过的人聊聊。
不过这剧有点小众,目前只有252人标记,短评至今没过百。
然后就发现了豆友小奚的评论:“故事中穿插的两个无关支线比较dramatic,其凶残和血腥程度让我以为整部戏的定调即阴暗,然而结局却出人意料的阳光和充满希望。
四人放下心理负担,破碎的家庭重组,丢失的孩童找回自己,多年过去,五人都已发生改变,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因意外变得更加紧密。
”于是就厚着脸皮发去豆油,你来我往地聊了许多当时在追的剧,发现彼此“剧取向”还蛮一致,就慢慢的从“剧友”变成了朋友。
小奚在德国留学,尤其钟情罪案题材,不止影视剧,从纪录片到真实的案件卷宗都会去查。
后来出现了两部剧,直接导致了我们为全能侦探社开了一个专栏:一是去年的某现象级科幻剧,不过我觉得严重过誉。
这部剧期待了差不多一年,播出后毫无惊喜,网上却天天刷屏,就很生气;另一部,当然是「全能侦探社Dirk Gently」。
搭着秋季档末班车播出了第一集,小奚我们看后觉得太古怪了,也太好看了,有一种“终于等到你”之感。
除了设定离奇以外,Dirk Gently相比其它悬疑剧最大的优点是「限量供应线索」的本事:每集都是先给你几个答案,再新加几个悬念。
观众就好像刚吃掉眼前的奶酪、发现前面不远处又有一块奶酪的老鼠,简直欲罢不能。
待到季终集所有线索串到一起才恍然大悟,原来「Everything is connected」是这个意思,直叫人感叹编剧与原著作者Douglas Adams的脑洞。
总之,我们认为Dirk Gently是2016年的第一神剧,值得更多人来看。
回到标题:我们为全能侦探社做了什么?
去年底,我们做了一个“2016年最有惊喜感50部英美剧”榜单,把Dirk Gently排在第一,在知乎的年度美剧盘点拿了最高票,发微博后也被转发了将近15000次。
伤感的是,时至今日Drik Gently依然小众,我们虽然安利了至少有几千人来看,也只能算“微小的贡献”。
10月14日Dirk Gently播出第二季,再次向你推荐它,现在补还来得及。
希望你分享本文,也做一点“微小的贡献”。
2017年不错的新剧有许多,但脑洞能与Dirk Gently相提并论的寥寥无几。
我们相信它可以超越时间,有火的那一天。
二、为什么「全能侦探社」是2016第一神剧 | 小奚
“福尔摩斯认为,一旦你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结论不管多么不可思议,那就是事情的真相。
而我,不喜欢排除‘不可能’。
”——「全能侦探社」原著作者 道格拉斯·亚当斯如果说打开「福尔摩斯」你需要带着“smart is the new sexy”的心情,那么打开「全能侦探社」你只需要带着一颗幼童的心——抛弃所有固定思维和一切你已拥有的认知,以初生儿童的心境去分析不可思议的现象,考虑所有的可能性,即便他们在成年人看来离谱得可笑。
就像「全能侦探社」的小说里所说:“只有小孩才能看清一切,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固有的思维。
而那些既定的思维模式让我们成年人无法看到我们所不相信的事。
”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是英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在科幻届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他的小说以“有趣”而著称,就算你没听说过「全能侦探社」,但一定听说过「银河系漫游指南」,也一定知道那句著名的话:“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是42。
”「银河系漫游指南」的原著小说幽默而不失严肃性,在美国书评网站Goodreads上有着超过96万个评价,评分高达4.2(好巧的数字),被科幻迷奉为圣经。
亚当斯的书能极好的区分它的粉丝:喜欢的人爱不释手,恨的人不屑一顾。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他的故事总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氛围,在他的书里你看不到英雄式的宇宙拯救者,相反,主人公的生活平淡得令人乏味。
然而当故事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展开时,你会深深地被作者的脑洞所折服,并爱上那个曾让你鄙夷的主人公。
同时你会明白,万事万物都是可以被黑色幽默的,宇宙也不例外——“The universe is a joke, 宇宙就是一个笑话.”——Goodreads 用户J.G. Keely书评 像这样语言风格强烈的书要改编成剧非常困难,也容易拍砸。
所以当我们发现「全能侦探社」再次被改编成电视剧时,心里既期盼又担忧。
实际上在2010年他就曾被搬上电视,但收获的评价非常一般(虽然BGM不错)。
天可怜见,2016年的BBC America没有让我们失望,此版「全能侦探社」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好评(imdb8.4,豆瓣8.4)。
总之,无论你是想看科幻、想看drama、想看脑洞、想看妹子、想看基腐、想看萌宠,还是想看朋克摇滚 …… 哪怕只是想随意打发时间,我们都向你推荐「全能侦探社」。
出于不剧透的原则,我们没法给你解释它的剧情安排如何巧妙,故事如何精彩,结尾又是如何出人意料。
在此仅给你列出本剧的多条故事线,只要能让你产生一点点兴趣,我们就没白码字。
首先,虽然名字有“侦探”二字,这却是一部实实在在的科幻剧。
🌑 主线故事:一个神秘的谋杀案 一间高级酒店套房里发生了不可思议的谋杀案:受害者被撕成碎片,血迹喷溅得满屋都是,家具被砸得稀烂,房橼上留下巨大的齿痕。
警察调查后认为,凶手不是人(非骂人),而极有可能是一条鲨鱼......水中霸王鲨鱼竟然“游”到了几十层高的酒店套房里?
它又是怎么逃离现场的?
此外,现场还遗留下一只可爱的小黑猫,可能是解谜的线索之一。
就在同一天还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
我们的男主托德(Todd,来自「指环王」的弗罗多)是这家酒店的服务生,他在酒店里看到了一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这个人披着沾血的毛皮大衣,见到托德时好像意识到了什么,马上跑开了。
托德震惊不已,在经历了诸多不顺后仓惶回家,没想到还有更诡异的命运等着他。
我们的另一位男主德克(Dirk Gently)爬窗闯入他家,自称侦探,笑嘻嘻地邀他做助理。
德克身穿骚亮的黄色皮衣,低调、闷骚、性感,和外边那些穿及膝羊毛大衣的绅士侦探不一样。
德克像老朋友一样问托德,你今天是不是过的很糟糕?
并要求托德和他一起解决酒店里的神秘谋杀案。
很遗憾,这并不是福尔摩斯和华生的故事,德克惨遭拒绝。
托德起初十分反感这个想法疯狂、表情浮夸、唧唧歪歪说一口英国腔的奇怪男人,但如你所料,最终他没能挣脱命运的召唤,开始主动协助德克解决“鲨鱼”谋杀案,由此展开了一场奇特的破案之旅。
德克经常在剧里念叨:“Everything is connected(万事万物之间皆有联系)”。
他坚信和托德的相遇并非偶然,俩人因为要完成宇宙中某种神秘使命而联结在一起。
与此同时,宇宙的另外几个角落也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 支线一:女杀手与黑人小哥这是一个比小丑女疯狂十万倍的女杀手,拥有一种“常人无法伤及毫毛”的特殊能力。
她嚷嚷着要杀掉德克,在寻找德克的过程中劫持了一个黑人小哥,俩人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 支线二:失踪少女调查 图中两名警官受命寻找一位失踪的少女,而这名少女的富豪父亲正是“鲨鱼”案的受害者之一。
两位警官认为富豪被害案和少女失踪案有关联,并开始怀疑托德。
除了两位警官,失踪少女的保镖——一位虽然出场时是被捆绑着的……帅气又有点神经质的女子,身手矫健,也在试图寻找少女的下落。
🌗 支线三:怪病少女阿曼达托德的妹妹阿曼达(Amanda)患有一种怪病,时不时会产生火烧、极寒等濒死体验的幻觉。
因为随时有可能发病,阿曼达无法出门工作,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哥哥托德是她唯一的依靠。
这个诡异的疾病是否和主线故事有关?
🌘 支线四:朋克四人组四个纹身穿孔、黑衣黑裤、带着棒球棍的真·朋克,每次出场自带摇滚BGM。
他们开着一辆不透视的黑色货车,在托德和阿曼达家附近徘徊。
这群人同样拥有某种特殊能力,只在关键时刻出场,身份成谜。
🌕 支线五:眼镜男与光头跟班眼镜男手下有一群笨拙的光头跟班,他们在暗地里做尽坏事,似乎在寻找着某种神秘的东西。
他们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 支线六:神秘政府特工疑似政府特殊项目组的人每天密切注视着德克的一举一动,他们认为德克手握重要机密,事关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安危。
💡💡💡这些离奇的故事和人物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一切都由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牵连着,德克相信“Everything is connected”,而他的任务就是找到这条线,然后把所有看似不相关的“点”连在一起,拼出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
在最后两集,德克和托德的福终于为一切的不合理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作为观众,那种解谜的快感真令人身心舒畅,别提有多开心。
其实,我们的主人公德克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侦探,而是有着某种 特殊能力 的存在——直到剧末才明白,原来前期的二逼都只是表象,原来“全能侦探”是这个意思。
同时,就算剔除掉解谜的惊喜,你依然可以在观剧过程中享受各个角色带给你的快乐,尤其是德克的逗逼、扭捏、怪诞,他面对每一个解谜线索时的欣喜和自恃,跨入陷阱时的惊慌失措,以及他被队友托德怼时的小委屈。
「全能侦探社」给我们展示了科幻片的另一种可能——幽默、黑暗、夹杂着小惊喜。
希望你可以和我们一样,享受这部剧的每一秒。
如果你不幸觉得浪费了时间,那么请记住这句话:Time is an illusion.时间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
——道格拉斯·亚当斯 「银河系漫游指南」
「有个追剧群,但有准入门槛 」本群主要聊三年内的新剧,很少聊冰火、毒师等经典剧集,所以为确保“剧取向”一致,以下58部剧集至少看过8部方可进群:全能侦探社 | 美国众神 | 传教士 | 堕落街传奇 | 使女的故事 | 13个原因 | 瑞克和莫蒂 | 苍穹浩瀚 | 真实的人类 | 怪奇物语 | 百年酒馆 | 9号秘事 | 我们这一天 | 年轻的教宗 | 王冠 | 高堡奇人 | 美国犯罪故事 | 福斯特医生 | 致幻旅行 | 追缉:炸弹客 | 亿万 | 毒枭 | 冰血暴 | 风骚律师 | 大小谎言 | 罪夜之奔 | 傲骨之战 | 西部世界 | 超感猎杀 | 11.22.63 | 黑钱胜地 | 名姝 | 宿敌 | 都市传说 | 相对无言 | 夸里 | 一善之差 | 大群 | 黑客军团 | 德雷尔一家 | 纽约灾星 | 美国囧案 | 制造杀人犯 | 迷湖之巅 | 禁忌 | 无意冒犯 | 幸福谷 | 伦敦生活 | 失落十三年 | 不可遗忘 | 警拷前线 | 失踪 | 我们的世界末日 | 伦敦谍影 | 真探 | 格莫拉 | 黑胶时代群入口:关注微信「英美剧漫游指南」即见入口
在我的心目中,第二季确实是一部不错的剧集。
但单纯从剧集素质来讲,我认为第一季是胜过第二季的。
在我的心目中,第二季确实是一部不错的剧集。
但单纯从剧集素质来讲,我认为第一季是胜过第二季的。
首先,作为一个悬疑剧,悬与疑两个要素当然是考核评定的标准。
从悬来讲,第一季的有这么几个悬点我觉得是较之第二季更为出色的。
一,两位人口失踪部警员的死亡第一位老警员,之于当时的突然死亡,是绝妙的安排,是给观众相当程度的冲击。
如果他不死亡,他的搭档就不会歇斯底里。
就不会在剧情最末,危机时刻,给观众添堵。
更不会在成功洗白之后又被继位的憨批乱枪打死,让观众对憨批心生畏惧与愤怒。
这种剧情安排之于第二季,就相当于魔法师并不是施法将警官先生控制住而是直接杀了他,又或者在结尾,黑翼的人来啪啪几枪将两位警察直接击杀。
第二季并没有选择这种硬邦邦的结尾,而选择一个极为缓和的hd,大家坐在一起喝茶打屁,互相告别,恶人得罚,好人自由。
除了可怜的巴特,大家都很幸福。
就悬来讲,从死亡的出境角色来讲,还是第一季给人的冲击更强。
第二季相比较而言,更贴合该季的主题:“幻想的童话世界”但这种温和,从观感来讲,给我的冲击就不如第一季强。
二、紧迫感第一季的紧迫感,我认为也是较之第二季较强的。
我们来理顺一下第一季解决问题时主角遭遇的阻碍。
首先就是人口失踪部的两位警察的紧追不舍,其次是追逐了小半季的巴特(虽然也没造成什么阻碍),灵魂交换的坏人们,甚至穿越回来之后的那位时光机小天才,更不用提动不动就爆发的内部矛盾。
从悬的角度讲,第一季主角们遇见的困难较之第二季内容与烈度都强太多了。
其次就是对于主线的比较,时间闭环与幻想国之间的比较。
在第一季时,虽然我对第一季的剧情也猜的八九不离十,但时间线的复杂还是让我拍了拍大腿,叹一声不错。
而在第二季,哥哥死亡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剧情的结尾了,那躺在床上极度危险的“小老头”不是那个男孩能是谁啊。
最后看完剧情,也只是看看一些配角们的命运何去何从了。
其三就是反角们的压迫感。
第一季中,胖哥无论是用吉他杀了自己的情人,还是把FBI的警官灵魂交换到小白鼠内再让“长发公主”把老鼠吃掉,还是用电弩杀了警官,都给人一种极度的压迫感,法外狂徒不外如是。
而第二季的那位大法师,到死也没能杀了任何一个人。
女法师杀的人虽多,但只是单纯的强,单纯俗套的强而已了,她杀的人里或许也只有那位老剑客让我印象比较深了。
从疑的角度讲,第一季时对于主角德克的神秘感,对于德克与巴特之间联系的猜想,狗是那个女人,那猫是啥的疑问,黑翼计划的究竟,都吸引继续看下去一探究竟。
而在第二季这种神秘就逐渐褪色了。
总的而言,我还是很认可第二季的全能侦探所不失为一部佳作,但对于我来讲,第一部的观感还是要比第二部要强。
不过豆瓣随便看看,发现第二部的评分竟然已经破九,这不得不让我笃信一件事,作品的观感是太主观的一件事。
以上。
第二季也说不上难看,但的确翻车在结尾两集令人迷惑的追进度操作。
像极了赶ddl的自己。
Ken的黑化其实写得还行,毕竟抛瓦和妹子大家各有所爱。
但是金主任的人设算是被二季背刺了。
作为一个因为大喊自己要aggressive要抛瓦才拿到这份工作的人,最后被一句你要掌权还是做对的事就给洗了。
“我是坏人吗?
还是我因为太笨没发现自己是坏人?
”说实话,金主任这种混乱中立角色不太多见,他要是能有个Bart的能力,一场新的哲学追寻又能开始了。
(tho二季结尾这走向看着他要变全知全能了,就,喜剧效果没了。
)世界观方面,讲到中世纪世界是小孩梦境的时候,不得不说一句这DW味儿可太正了。
(沙达在看了!
)不对,得限定在RTD时代的DW。
(今日骂魔法特1/1)故事角色发现自己是被编造出来的。
好,没问题,meta我见过。
下一步就是角色要存在主义危机了吧。
故事角色发现自己是被编造出来的,但继续坚持要回去救自己的世界。?
这么positive吗,再看一眼。
故事角色觉得自己那边没意思,决定来这边当坏人。
好耶!
可惜好景不长。
最后,“我将要修复一切”。
哦,作者闪着金光又回来了,小手一挥咱们回滚服务器。
meh。
所以我想知道死而复生的中世纪人有没有自己被机关枪打死的记忆。
以及,作者在这边世界已经成长成了中风老头,回到中世纪童话又变回了小孩。
到头来这边不还是个逃避到自己世界里的故事。
主题。
一季里看到Dirk的设定大家就都知道,“掌控你自己的生活”这类鸡汤出现会是迟早的事。
终于,二季里Todd特意学了英国口音,苦口婆心地对Dirk讲出了这句话。
但问题来了,怎么做?
二季后半的Dirk即使赌气冷战坐地炮三连,依然拿到了HE不是吗。
后来本人才开悟,这句话其实是给Todd自己的,这剧它是个工具人主动出击逆袭的故事。
Todd认为幻恐症是上天给他的信息,但同时也是一种“奖励”。
Everything is connected这句话说给你自然有个前提,那就是你没看出一切都connected。
但自由意志是幻觉又怎么样,看双男主侦探剧的快乐可是真的。
撕裂安利《全能侦探社》。
好剧常有,但神经病一样的好剧不常有。
如果说rick&morty是不按基本法出牌,那全能侦探社(请忽略这个弱智的名字,holistic的意思其实跟“全能”相差甚远)就是“基本法是什么鬼?
从来没听说过”,主角是神经兮兮破案全靠“天意”的废柴侦探,配角有智障FBI和CIA探员,吸食人类情感能量的朋克无赖打砸抢三人组,子弹自觉躲着她走的不死杀手等等神奇又好玩的角色。
第一季看起来好像走的是全员蜜汁深井冰探案风,但到了第二季FBI警察火拼和女巫魔法biubiubiu,中世纪欧洲粉头发家族世仇同性恋,把梦化为现实的八岁政府重点监管对象创世神,才惊讶的发现这尼玛哪里是走悬疑,明明就是要走上探索宇宙终极奥义,弥补宇宙bug,终结宇宙混乱,建立宇宙秩序的科幻神棍剧!
用时间穿越灵魂互换老梗的剧乌央乌央,但能将神神叨叨又玩世不恭气质发挥至极致的科幻神棍剧,目前真的再没看到过了(如果有同类,请愉快地安利我!
)这个剧的气质之所以这么独特,是因为它是根据道格拉斯的小说改编而成。
如果你没有听过这个作家,你有可能听过《银河系漫游指南》,如果你没听过《银河系漫游指南》,那你一定对这句话有印象——“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是42。
”这句话实在是太无稽了,如果看过的人一定不会没有印象,而也就是这种无稽的气质自始至终贯穿全能侦探社,让它成为我这么一个非悬疑爱好者的心头好(虽然也喜欢神夏,但不会重看),成为广大非主流深井冰少年们的心头好。
嗯,没错,这部剧挑人挑得很,所以貌似收视率也不佳好像下一季也要被砍了。
但无论如何,它都是神经病剧里的佼佼者。
如果你正好是它的受众,请一定不要错过它。
这是一剂来自对看剧几乎快丧失兴趣的老年人的佛系安利。
ps 我真的好爱Rowdy3
后加:有个愤怒的孩子拿着刀(不是这部剧)。
有个害怕的孩子想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一个父母恩爱,坏蛋总是会失败,人们拿着弹弓和悠悠球当武器,有棵树叫汉堡树,掰开藤曼叶子里面是好吃的汉堡的地方。
有个安静的孩子睡着后,他的梦会变成真实的存在。
后来他老了,中风了,他的梦变成了噩梦。
有个相信预言的孩子,他的头发让我想起那种装在塑料杯子里的棉花糖。
不是每次相遇都能是克服了困难之后就有美好结局。
但也不是每一盏灯都会吹灭,不是每一个呼唤都没有回应。
我想我喜欢这部剧的原因是因为开头的画面很好看以及,我希望去相信些什么,希望有谁能告诉我我懂你,会好的,与宗教不同的是,这里的东西很疏离,有点傻,并不要求人们去信它。
一开头那个拿长剪刀打斗切手指,粉色头发少年和黑色头发少年拥吻的画面。
为什么要弄那些五颜六色的魔法特效?
看起来好像小孩子的彩笔画。
(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那些魔法是那样的了,确实是因为小孩子) 越来越感觉配乐的重要性,很多情感的传达都必须一个应景的配乐。
迷幻的配乐。
在电视剧里人们会有一个预言,在电视剧里预言总是会实现。
比如,find dirk gently。
黄眼睛的莫娜说,find the boy. 还记得第一季那句《你的生活是不是非常无聊……你在绝望中已经陷的太久,once you begin to take control,life will become interesting》。
等待与希望。
我想离开这儿。
我希望有些东西我可以去相信。
我想,我在等待一个不那么难受的未来。
公交车一直没有来,我的手机没电了。
我一直在重复着那句我想离开这儿。
我想我可以可以说些别的。
我想我在寻找一种安全感,比如重复出现的那些傻傻的鸡汤。
bonjour, je t'aime.输入法提示了这段话。
我不明白为什么。
看到第七集了,大的剧情框架已经开始清晰,我就不妄加揣测结局了,倒是希望如童话故事般两个家族同心协力共同击败邪恶女王,阿曼达成功变身魔女作为无赖三人帮的扛把子带领他们生活战斗,那三个小可爱收获友情爱情继续将侦探社发扬光大,OK,但我猜这并不是个童话故事。
第二季真的是要疯狂打Call,虽然我不知道要怎样描述它:现实世界的每个人都不正常,像疯子的荒诞剧,童话世界却上演着正儿八经的正剧大战。
本来觉得像超能战队似的,是异能者和政府的拉锯,又出来了另一个时空,还是个树上长棉花糖和汉堡包的世界,两个家族上演权利的游戏,魔法师和女巫甩着魔法棒嗖嗖嗖放光,一群群毛茸茸的小怪人,咋看咋像芝麻街,当那个失心疯的学徒变身,我真是一口老血,这不就是朱丽吗?!!
如果咕噜举着个大戒指找到了托德,那真是凑齐了西方的魔幻故事。
就这么个完全没道理的剧,让人看的是欲罢不能。
我也不是学影视剧的,太专业的分析做不来,简单说,就是好看。
演员演的很好,种种奇葩的人设统统稳稳立住,活灵活现。
超有个性的女杀手,聪明的小黑哥,黑化却依然无脑蠢萌的小帅哥,变态的女屌丝咸鱼翻身变女王,包括警察局暖心的大叔和单线条的妹子,还有那对超甜的gaygay,人物的鲜活性使得故事呈现足够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让我觉的不管发生什么,会惊奇却不会囧。
所以称得上是一部神奇的剧而不是说烂了的雷剧。
真心忍不住要和国内的剧做对比,同样是瞎JB扯,人咋扯得那么清新脱俗妙趣横生,咱咋就扯得越来越蛋疼呢!。。。。
至于这个故事的结局,我在等待,但没有说要急于知道什么所谓真相,想知道还会出啥幺蛾子倒是真的。
这部剧让我做到了,跟着主人公,稳稳的把剧情走下来,认识新的人物,去到新的地方,时而惊奇时而紧张时而温馨,没有拖沓也没有无聊,据说这部小说是讲宇宙时空物质啥啥啥的,这部剧是真正带我走进了这样的新世界,让我越来越觉得,事物都是有关联性的,宇宙指引我们前进,是个真理。
哈哈哈哈哈。
我可是柯南的老粉。
就说这么多吧,像我这种物理奇差的人,也没啥资格讨论宇宙和物质。
希望粉头发的小哥哥早日和他短头发的小哥哥相见,希望巴特和肯赶紧相见。
黑翼计划最早出现在剧中得以一窥其貌是S01E02:
黑翼计划全员 全员42人,每个人都有一个来自神话的代号,而且还有个符号标志,可以说极大的引起了我的中二好奇心。
红圈标出来的是Dirk,代号“Progect Icarus”。
Icarus是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的儿子,与代达罗斯使用蜡和羽毛造的翼逃离克里特岛时,他因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遭太阳融化跌落水中丧生,被埋葬在一个海岛上。
在精神病学方面,Icarus似乎引申为一种在极度兴奋与抑郁之间摇摆的混乱状态;Henry Murray曾提出“伊卡洛斯情结”的概念,有此情结的人喜欢高处,恋慕火和水, 并用虚幻的或牵强的想象认知来观察。
黑翼给Dirk取这个代号,显然是认为他是疯子无疑了。
代表Dirk的标志在他被关起来的时候也出现在了囚服上:
标志和代号在黑翼计划里真是各种刷存在感 第一季里出场的另外两个黑翼计划实验体之一是“Rowdy 3”,虽然是3却有四名成员,“Progect Icubus”。
Leader Martin,手里那个减压小玩具第二季里被花瓶小boss抢走了哈哈哈
Vogle Amanda Martin Cross Gripps Incubus是西方传说中的男性梦魔,是指在女子睡觉的时候降临并与之交媾的男妖,一般形象为美男子,会吸取女人的精气。
和四人组以别人的情绪能量为食相吻合,标志也是四个小人围着一个圈圈。
Project Incubus杀人娃娃Bart,天选杀手面对天选侦探也要受伤,在第二季中被证实是“Progect Marzanna”。
这一套造型简直可爱到飞起
标志就像个拿刀的娃娃 Marzanna是斯拉夫女神,与冬季的死亡,春季的重生和梦想有关。
在斯拉夫仪式中,女神Marzanna在冬末的死亡,成就了春天的复兴,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Marzanna的名字很可能来自原始印欧语的词根,意指死亡,且能联系到战神Mars。
烧毁或淹没Marzanna 肖像以庆祝冬季结束的传统是捷克共和国,波兰,立陶宛和斯洛伐克共同的民俗,这个仪式代表了冬季黑暗的结束,死亡的胜利,以及对春天重生的欢迎。
不知道这是否预示了Bart在下面的剧情里可能会牺牲自己救回某人。
另外第二季里也出现了几个新计划。
Project Moloch
出场以来一直躺着,但是据花瓶小boss说是黑翼计划里最厉害的。
在Dirk的回忆中是个好人,从不打断他说话,鉴于Dirk是个小话痨,说明要么听不见,要么真的是个好人(哈哈哈哈)。
Moloch,原义为“王”, 古代文献记载此神与火祭儿童有关,作为“炎魔”盛行于上古的地中海东南岸地区 。
此外他在圣经中也有提及,形象邪恶,也与火有关。
这个名字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出现,比如在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中他是撒旦天使的首领。
总之Moloch是个存在感很高的恶魔了,经过e01的铺垫,后面绝壁会醒过来,应该能控制火,经豆友@启岑提醒, 本季各种宣传海报上片名里i上的那个点都变成了他的标志,猜测后面戏份相当重要了。
e08中Moloch身份证实是卡迪娜斯家收养的小儿子,能力是梦到的东西会成真(而且多数是噩梦)。
杀人娃娃的搭档小哥Ken,被抓住以后取名叫“Project Alpha”,只有一个字母名,连神话都联系不上,与Ken确实没有超能力吻合,还暗示花瓶小boss取名没什么文化哈哈哈(好在也设计了一个标志)
第一季末尾和ken一起被抓的Taxi 另外还出场了一个重要人物Mona,把Dirk从黑翼那里救出来了,她应该就是花瓶小boss提到过的“shapelifter”,另外还有“human bomb”“invisible guy”没出现。
e08中证实是Project Lumia,能力是变形,倾向于变成无生命物,而且变形之后会忘记之前的样子,需要一点外力来恢复记忆,但是记忆貌似有偏差,再变回减压娃娃的时候眼睛的颜色会变的不同,因此被Ken发现。
Lumia,名字来源不详,诺基亚的Lumia系列中文译名是“非凡”,据说是芬兰语“雪”的复数。
标志是一个圈圈下面三道横线。
就在Bart下面
变形者Mona 先整理到这,这么大的一盘棋两季肯定讲不清楚,跪求BBC America续订S03S04!
突然发现Dirk的标志还蛮适合纹在身上的
先说一句,第二季回归前我就给豆瓣反馈说预告片还是第一季的,但至今还没有换,现在越想越气。
Dirk Gently第二季季终,Todd兄妹见到了宇宙真相,The Boy也告诉了Dirk,他们42个人(宇宙真理的数字)各有不同的能力,但有一个共同的使命就是:“Fix Things”,简而言之就是给宇宙修Bug。
真理之门233这个“宇宙”就是道格拉斯的脑内IP,可以在地球也可以在银河系,可以有高科技也可以有魔法,可以是Nothing也可以是Everything,并且彼此之间一定是相连(Connected)的。
现在看来,前两集的两个案件都只是个引子,S2季终的侦探社正式挂牌成立,真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挂牌仪式与对这部剧的感情无关,光凭想象就知道这个宇宙可以多么宏大、荒诞和精彩,多么有商业潜力,好好经营不输漫威、DC、暗黑宇宙。
感谢翻托邦字幕组发现并翻译了这部剧。
替(可能)没有Dirk的世界感到惋惜。
DON'T PANIC.DON'T PANIC。
目前阶段只是发行方BBCA不再续订,但制作方AMC还没有表态。
本剧第二季1月5日将登陆Netflix,如果播放量足够,还可能被其它公司接手的。
所以,接下来我和我们的公众号「英美剧漫游指南」会安利更多人用Netflix看剧,为Dirk Gently增加播放。
就当作是从宇宙那里认领的任务。
延伸阅读:The things we did for Dirk Gently
DON'T PANIC。
目前阶段只是发行方BBCA不再续订,但制作方AMC还没有表态。
本剧第二季1月5日将登陆Netflix,如果播放量足够,还可能被其它公司接手的。
所以,接下来我和我们的公众号「英美剧漫游指南」会安利更多人用Netflix看剧,为Dirk Gently增加播放。
就当作是从宇宙那里认领的任务。
相比第一季这一季让人失望。
第一季故事故事的张力就在那句话「everything is connected」,虽然主角之一一直挂在嘴边,可故事情节哪儿跟哪儿都不 connect ,这种矛盾是牵引观众看下去的悬念动力,当然最后这个悬念也得到了满足,「everything 是真的都 connected」。
这句话被确认恰恰是新故事最让人解high的地方,观众和Todd一样从一开始就相信这句话,这句话的张力就不灵了,反正最后肯定会connect起来的嘛。
于是老角色开始莫名其妙地叛逆自己,在第一季时观众还不清楚角色的设定是什么行为引起的后果是什么,这好奇会一直牵引着看下去,但第二季我们都知道了 Dirk 就是在街上瞎晃悠就能遇上线索,他兴之所起往右拐结果下一个线索就在那里,这个设定带来的悬念动力就开始越来越低,于是编剧试图打破这个设定,但手法却很是拙劣——「我设定是这样但我开始不想这样了」,在第一季的自知天命顺其自然角色们的这一季居然开始不想做自己了,连巴特这种潇洒超脱的杀手也开始不想杀人,只是为了情节而强行牺牲角色个人性格——美剧最常见的坏毛病。
这一季与前季不一样,完全是美剧,一样的美剧毛病,为了篇幅长度拖沓节奏,为了情节把角色捏圆摁扁。
前季是英剧,不婆妈,不会明明没啥事却叨逼叨自己内心脆弱的破事,Todd 是真的倒霉,Amanda是真有病,最好的是 Dirk 和 Bart ,像欧洲老漫画里的角色,神藏鬼伏,神经兮兮,到处捣蛋闯祸但是不会内心不安,是的,内心不安的人怎么当全能侦探?
飞起的想象力,瘸腿女神经够疯狂
与第一季相比真的太差了,一跃从脑洞剧变成儿童剧,也难怪收视不行被砍,烂尾就行了,别第三季出来了更烂就好
第二季扯到了异世界~设定依旧有趣,但还是人物性格的问题,上季死了那么多人屁事没有,这一季突然就出现心理阴影脆弱的不行,朋友遗传病“我的错”线索人物死了“我的错”其他龙套死了“我的错”疯狂自暴自弃,如果你一开始就这样也算,可这延迟一季发作的圣母病是什么鬼…而且还是有一些谜团被埋下,比如船从哪来比如背面是哪等等…内含不要恐慌的经典梗。
首集印象:脑洞更大 剧情更神棍 嗨到飞起/剧终结论:喜!欢!死!了!每个角色都超有特点超级可爱!剧情相比上一季更加讲究了 穿针引线地把一点点伏笔都串起来后 后几集真的好看到爆!炸!这真是17年个人最佳科幻剧!第三季快来!(以及 三苗我爱死你了!!!!!!
第二季评分很高,但是个人感觉有点无聊,有点看不下去,不如第一季。
白痴化的角色太不讨喜了,除了反派和马丁外所有角色塑造都有很大问题,喜剧元素一旦妨碍角色紧急时刻的行动逻辑让人很容易生厌。此系列最好不要在电视剧化了,放在哪个时代这么拍都是无人问津的。
知道这剧被砍了所以看到结局一点都激动不起来🥲心痛
everything is connected!看到此剧的我们也是不可或缺幸运的!
语无伦次的冲上来打call,太好看了,什么“怪奇物语”都得靠边站!神经跳线加恶搞,多线多次元乱穿,全宇宙最会开脑洞的揍~是~你!Elijah Wood究竟还要在玻璃柜里待多久?看看人家三苗,大大咧咧的粉红路线多可爱啊~~~~
这一季多少有点粗制滥造,被砍是情理之中。
天马行空,过瘾
如坐针毡
魔幻元素过多,但是又超常恐怖。有点像儿童侦探动画+美国恐怖故事。
幸好rowdy3没事,对抗女深井冰那里真的很担心啊,每次他们的部分都可燃了。小花瓶Friedkin真是全剧最傻,结果他神结局了……被砍的话black wing里的42个project注定出场不全,也没有定期的三苗看了呀。
制作精良的辣鸡,观望第三季
这个画风和剧情总感觉像是在看儿童片。台词设计也都好生硬啊
did it!
不知道看的什么 但是还蛮过瘾的😂
第二季风格奇幻,节奏紧凑,比第一季更精彩!希望能续订第三季!(Samuel Barnett真是……甜美可口?
呃早知道设定这么低幼就不看了。。看了两集感觉“it’s too lunatic for something based on a sci-fi.” 剧里每个人都tm是疯子,吵死了。Dirk 看起来竟然最正常。最后一集平静下来感觉还比较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