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旋律:进度好快,第一集就进精神病院了。
“关于我如何在精神病院证明我不是精神病”的永恒命题。
樱花很惨到最后也终于迎来了她的解脱。
316号不能直接想办法先弄亖吗?
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安医生是boss吧,有点太白了,而且小说也很可疑!
果然,一个离不开精神病院的人很难说他不是精神病。
恶魔的呼吸:绝望求生的人可以相信任何虚无的希望,做出任何事情。
阿明,经典死肥宅自卑又虚荣,因为女神的离开而选择同归于尽。
死者,律师,因为调查静心会遭成员联合谋鲨。
黄婆,脑癌被拉入静心会洗脑成功。
阿信,借助出轨丈夫的研究成果控制那群可怜人的被控制可怜人。
好,最后一点不对劲也解释通了,小茶也是静心会一员怪不得黄婆和她的链接比他父亲跟她都深。
游乐园:谁说好女孩就要一直变好呢?
王胜男,你小子好帅!!!
工作服和常服都好对我的胃口哦!
阿森和他父亲都是好警官,至少是负责任的警官,不管为了什么,能重视每一个案子就了不起。
网剧《唐人街探案2》编剧一栏挂的是陈思诚。
看完两个单元后,我对此深表怀疑。
倒不是说它多么精彩,陈思诚有代笔之嫌,而是它实在无聊得紧,不像出自陈思诚之手,与第一季的精彩程度差了岂止一两个档。
到底,陈思诚身上有再多争议,在创作上还是有东西的,他懂观众想要什么,也有能力将其呈现,可网剧《唐探2》却显然水准不够。
当然,至少它的摄影、打光、构图、配乐等,在一众国产剧中还算是上乘。
顶级制作,是毋庸置疑的。
但话说回来,这些硬件上的东西越好,越让人感到遗憾。
因为这个剧本压根配不上这么好的硬件。
包括一众卖力的演员在内,都让人深感,他们被糟蹋了。
拿托尼·贾在剧中扮演的杰克·贾举例。
托尼·贾,我称他为动作片的神,谁赞成,谁反对?
《唐探2》中,他扮演的甚至不是一个人、一个有血肉的人,而只是一个人形的外挂。
男主角每每陷入危机,当观众正为他捏一把汗的时候,杰克·贾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便会即刻如天神般降临,挽大厦之将倾,救男主于水火。
这就有些降智了。
毕竟这是“唐人街探案”,重点是“探案”,核心是自洽的逻辑,而且这还是剧版唐探。
请一定注意,唐探的剧版和影版从戏剧角度讲,压根就是两种类型的作品。
在悬疑之前,影版唐探首先是一部喜剧作品,它的档期就决定了,这绝不会是一部以“烧脑”为主打的系列作品。
对比之下,剧版唐探便属于是正统的犯罪悬疑之作,玩的就是一个反转、烧脑、逻辑。
陈思诚当年夸下海口,“想做一个中国人自己的侦探IP。
”可从网剧《唐探2》托尼·贾这人形外挂来看,这哪里还是悬疑剧,简直与科幻作品无疑。
我看这角色也不应称之为杰克·贾,分明叫做维斯·贾更贴切些。
管中窥豹,足可见网剧《唐探2》故事水准几何。
目前看了两个单元,两个案件,尽是槽点。
从角色塑造到故事推进,亮点缺缺。
说它是一部平庸的悬疑剧,都只是看在制作和演员上笔下留情了。
从文本上来看,几乎说得上是烂了。
尤其是角色塑造,差到极点。
电影《唐探》,主角是侦探排行榜第二,刘昊然扮演的秦风,过目不忘,有着惊人的记忆力。
网剧《唐探》的主角则是侦探排行榜第四,由邱泽扮演的林默,他的能力是异于常人的嗅觉,借助不易察觉的气味就能分辨和还原隐藏的真相。
第一季的林默人物立地相当不错,一方面他的确如外号“林黑犬”般,一旦咬住线索就绝不松口。
这是林默正面的一部分,不那么真实的一部分,离观众较远的部分。
林默的另一面,他性格中的弱点,他阴影般的童年,他被张钧甯扮演的IVY耍的团团转······这才是林默离观众较近的一部分,也是角色塑造的高明之处,使得林默脱离了无所不能的假人角色,让观众更为信服。
反观第二季,打碎了观众心目中对“林默”的印象,也让角色的行为与身份压根不匹配。
第一个案件“天使的旋律”中的林默,可谓让人大跌眼镜。
案件指引林默去往一家疑点重重的精神病院,他扮作精神病人潜入,并按照密语准时到达精神病院的浴室,结果发现接头人被吊死在当场。
命案发生,当着护士长、院长的面,林默亮明身份,“我不是疯子,我叫林默······你现在就要报警,有人杀了他,他是被谋杀的·······我很正常,我叫林默,我是一名侦探,我在CRIMASTER上面有排名······”
然后呢?
被打了镇静剂,让两个保全押了下去。
什么失智行为?
其一,这家精神病院本就有问题;其二,接头人在约好的地点被弄死并曝尸;我想此时但凡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意识到这家精神病院的危险。
可一向缜密,全球排行榜第四的侦探,竟然不明白这个道理,在人家的地盘,傻乎乎地与人家当面对质。
结果就是被圈在了精神病院,还玩起了“在精神病院证明自己是正常人”的究极无敌霹雳土味桥段。
最终是靠什么破局的?
靠杰克·贾这个外挂,没有杰克·贾,林默就交待在这了。
作为观众的我们需要明白,这不是林默的失智行为,而是剧本的问题,这样的行为压根就不该安排在林默身上。
哪怕抛开失败的角色塑造不谈,网剧《唐探2》更为致命的缺陷,其实是无聊。
无聊这个字眼,按常理说,该是和悬疑作品不沾边的。
和大多数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相比,悬疑作品总是一步步勾着观众的心,它给观众带来的快感,往往会更加直接,更加强烈。
一部精彩的悬疑作品,常能让观众在看完之后大呼过瘾,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可反观《唐探2》,它给我的最大感受竟是无聊,作为悬疑剧,这简直是在犯罪。
它的无聊在于毫无悬疑性。
如第一个案子,待所有人物都登场,幕后凶手是谁近乎要写在脸上了。
原因无它,因为他是这间所有人都不正常的精神病院里,唯一一个看起来很正常的人。
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
更让人倍感无语的是,他设计了天衣无缝的计划,没有人可以将他绳之以法,可到头来,却是导演让他自曝,从而被逮捕归案。
如此悬疑犯罪案件,滑天下之大稽。
再来看第二个案子,“恶魔的呼吸”。
不凑巧,正值年度级的口碑佳片《周处除三害》热映之际。
“恶魔的呼吸”恰好也是一个关于“邪教”的案子。
两相对比,更显后者低劣。
本案最大的问题在于故弄玄虚。
整个故事没有一个线性的推理过程,而是将乱七八糟的线索与角色安排了一大堆,有硬凑时长之嫌。
特别是胖宅男和女主播这条支线,纵观整个案子,这宅男和女主播的故事和主线可谓没有半点干系,完全删掉这条线这两人,对案子的进程毫无影响。
为此还假模假式地给宅男加上一段母慈子孝戏,废笔,绝对的废笔。
如果本剧编剧是靠字数赚钱,这绝对属于骗稿费的下作行为。
之后甚至还安排宅男拉着女主播自尽的戏码,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案子主线讲述的是邪教头子利用致幻剂迷惑群众敛财,为掩盖罪证草菅人命。
宅男、女主播,乃至包括黄婆在内,在我看来都是可以删去的戏份。
过多的无用支线,只会让观众的耐心消耗殆尽,从而让整个案子的悬疑感尽失。
从人物塑造到故事逻辑,网剧《唐人街探案2》全都不及格。
还是那句话,浪费了硬件,糟蹋了演员。
最后,我必须再次重申,把悬疑剧拍得如此无聊,这根本是在犯罪。
1:钢琴键音加密太扯了,进了疯人病院谁都说不清正常还是没病2:樱花小姐姐是漂亮3:离奇死亡,器官贩卖4:破案团队漂亮小姐姐真多啊5:一看就是邪教组织干的“你要找个女朋友了”——“我有外卖和洗衣机了”,这回答太恶臭了吧女主播怕不怕榜哥奔现?
6:我也觉得这阿婆有问题!
许愿女儿过得好,却换来的是母亲的悲哀。
邪教的头头是杨谨华啊,致幻剂确实很吸引人7:恶之花滋生的养分是人性的弱点8:女儿小茶也是帮凶,可以理解机场突然戴着面具涌现那么多人,邪教组织真的很可怕,像毒品一样9:黑客小姐姐KIKO咋这么讨人心喜呢😍10:工装短发的KIKP眼影美甲黑色系,拽姐11:又是关于恶俗癖好的有钱老男人12:KiIKO好欲😍我好爱~肮脏、欲望、贪婪是这个世界的阴暗面,但是软弱可以改变,去对抗!
反转,病态的爱,果然男人不分年纪都是渣13—16:好朋友是不能一起合伙开公司,黑客是很gou啊~但是最后一个剧情太烂了……摆脱贫穷不是塞一笔钱就完事了不是你的就不要拿!
除非逃离这个社会,没有人性。
唐探1前两个单元绝对豆瓣8分水准,这第二部可谓全面拉跨。
以下为第一单元bug:boss既然已经知道林默的身份,却允许他在院内如入无人之境?
那个护士南希对林默言听计从简直扯淡,且不说林默被人当成精神病又完全没证据,就算是她和男护士的绯闻曝光又能咋的?
林默院内随意走动却死活出不去院门,进入后山顺着铁丝网就爬出去了呗。
还有那些尸体,就不能火化一下吗,火化了那器官被摘除的证据不就没了?
还有移植器官的人就不能在天使疗养院里做手术?
非整个牙科诊所地下室给自己加难度?
樱花既然把秘密都告诉了钢琴师,又为何要杀了他?
沙马有人质做威胁,樱花有啥把柄在boss手里?
林默去了后山第一个就挖出了那个女病患的尸体,凭啥?
要说钢琴师是刚埋的能闻出来还算合理。
最别扭的是boss是个社恐,却能一路考上心理学医师资格?
最终在疗养院和暗网当个king和治愈他的童年阴影完全不搭噶啊!
第一单元简直没眼看,看看第二单元质量如何。
看完第二单元,没救了,弃剧了。
看了前四集,配音和台词听得我太出戏了,一个个说话都跟老版译制片一样,好像不会正常说人话。
剧情多低能就不用说了,这是侦探能干出来的事啊?
进去了不应该先低调装傻然后慢慢调查吗?
钢琴家都比林默聪明,要他不是主角早都死几回了。
最后解密就靠kiko偷拍个小说是吧,能不能再儿戏一点。
最后把医生拉到大街上,医生直接就疯了?
我想问问他前几十年咋过的?
有学位说明上过大学吧,上课的时候密度不比菜市场大啊?
这剧编剧脑子有答辩。
随笔;【国产电视剧 唐人街探案2】;第一集 我简单的把故事倒推了一下 我感觉好像是个套让主角往里钻啊。
第二集 看到这单元女主 我的妈 这是美少女特攻队?
女主要干啥呼之欲出啊。
第四集 第一个案子 结案 怎么说呢 人物很喜欢 故事和人物逻辑就 差点意思 我长话短说吧 主角团一开始选择潜入出不来 是为了让观众感觉到压迫感 可是我感觉 把西瓜冻起来敌人就打不开 但是关键性问题是 敌人他有可能不是要西瓜来吃的 主角团如果一开始就直捣黄龙 有知道 反派是扣着人 我们直接要人 不给我呵呵,,,后期的悬疑 说猜猜谁是大反派 我不需要分析什么 我只是用了排除法 剧情最让观众感觉不可能的人 果然 最可笑的是 反派最后的崩溃和他的逻辑 在正常人的眼光下会感觉别人 怀疑他是疯子 但是在疯子中间待着 就感觉没有人看他不正常,,,ε=(´ο`*)))唉。
第八集 第二个案子结案 嗯,,,意义不错 但是这案子 真的需要主角上吗 一开始的破绽就太明显了 内存卡和老太太会让观众有参与感 可是,,反派就智障了 ,,其实我感觉这电影对邪教的理解 多看点相关电影 这教主和怨妇副教主 太白了 剧情很费劲保住他们战斗到最后,,不过归根结底 我对主角团的喜欢 超越了故事 很迷茫 唐人街探案的世界观,,侦探强反派多?。
第十二集 第三个案子结案 故事 政治正确 让我想起 几十年前一个美国侦探 得到了一盘录像带,,,如果用影视剧的推理方法 真的没有悬念了 女主的复仇 我想如果换一群韩国女人 上武戏会很过瘾吧 当然是电影。
16集 第四个案子 结案全集完结!
嗯,,娱乐和情怀都不错 但是前途堪忧啊 看过柯南吗?
这个方向没错 但是柯南的群众基础,,,最后一个看起来是三选一 但是 进度条告诉我们一切,,哈哈 虽然悬疑 白开水了 但是 问题很严重 就是支付软件上 钱理论上它是数字 可以瞬间修改的 不是我们口袋里面的实体钞票···。
唐人街探案 现在有了 几个主角团 但是反派团 这个其实真的可以出了。
第一次更新,写在前三集播出次日(2024.3.1)昨晚看完前三集,全程没有玩手机,想找回第一季的感觉。
结果越看越想骂人,居然找回了在电影院看唐探三想离场的感觉,陈思诚搞垃圾影视的本事真是一以贯之。
我归因为网剧第二季的制作团队和第一季比更换了很多,这一部明显更想和唐探系列电影联动,让唐探四作为合家欢再在春节档圈一波大的。
对于此,作为一个对观影有要求的观众,我是真想弄一个在春节档抵制垃圾电影的活动。
然后今天早上看到热门短评都是四星、五星,我作为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的沉默的一星观众,不得不写这一篇剧评。
随便举几个肉眼可见的槽点吧。
比如:1.最基本的故事设定一团乱。
钢琴师作为侦探去精神病院探案受困了,用音符才勉强传出消息。
结果林墨刚一进精神病院就摊牌了?
满大街跟别人说我是来探案的。
这个精神病院肯定是有问题的,换任何一个正常侦探片的主角不都应该是看看之前钢琴师调查案件的简介?
看看可疑人是谁?
在进去之前设定好怎么和外边联络?
你可以说时间紧,他当天就要进去,md你起码要有这样的一个准备动作给观众看吧,办个假精神鉴定的功夫有,没功夫看下基本案件简介,傻小子似的就进精神病院了。
退一万步讲,林墨就算不是个厉害的侦探,他就作为一个普通人,正常情况不应该是报警吗???
你们第三集想到能报警,而且手续上只需要萨沙去找人情,连托尼贾都能给你搞来反派老巢了,你们最开始先报警不就至少能把钢琴师救出来了。
如果林墨想不到钢琴师可能会死在精神病院,事情没那么严重,那他第一次见到钢琴师尸体的时候,为鸡毛他淡定地就想是料到了他会死一样。
2.前三集的悬疑点和解秘节奏可以说营造得十分烂,就快沦落到电影版唐探三的水平了。
做一个简单对比:网剧第一部第一个故事那个女生离奇地死了,接着介绍人物关系,上来先把悬疑点给你让你好奇,然后侦探顺着悬疑点和人物关系找线索,解了一点秘后马上又有新的悬疑点,比如那个女生的老公身上着火了这样。
这样一环套一环,侦探的脑子是带着观众走的。
这一部的前三集几乎没有任何悬疑点,感觉观众的脑子永远比林墨快一步。
上来根据已有信息,会让观众觉得精神病院有问题需要提防,但是林墨居然用了一集多的时间才明白观众在前五分钟就明白的点。
这悬疑节奏就是当年影版唐探三的节奏,那部最后发现没有悬疑点了就往里面硬塞新信息,败坏侦探片的门风。
不知道第四集是不是又继续这样的操作往里面放一些观众不知道的点故作悬疑。
3.剪辑、转场戏和留白都和第一季差一万个唐探二,直白点说,前三集没有放任何有意义的留白和转场戏,剪辑感觉我来做都行。
反正就是谁说话镜头给谁,正反打打完了就给个中近景。
还是拿第一部来对比,第一部,介绍林墨的假社会身份的时候,给了一部分学校里的戏。
衬托林墨的嗅觉时,给了一部分在泰国唐人街吃各种美食的戏。
包括小爱和猫的戏也是起到了转场加铺垫叙事的作用。
这些都不是废戏,是通过一点点深描主角背景的方式让观众觉得角色是活生生、有温度的,也是有爱好,有性取向,有社会关系的。
同时也调节了叙事节奏,不让一直盯着探案那么无聊,并且能提前铺垫一些包袱。
这一季的过场戏就是给精神病院一两个中景镜头,里面的人物一直在说废话,导致没有时间往里面塞支线剧情。
一直都在探案探案探案,这样的后果还是让观众的脑子比侦探快,因为观众一直在盯着你这个简单的案子。
影版唐探一做的就非常好,里面塞了小沈阳的戏,黑老大的戏,秦风被追捕的戏。
观众跟着笑的时候实际上弱化了对悬疑推理的关注,调节了叙事节奏,所以结尾解密和反转的时候才能大呼过瘾。
4.补充一个点。
那么多人都在说这部cast很好。
我一脑子???
第一部第二个故事可是张颂文演男二,张钧甯演女一。
第一个故事可是高叶(也就是狂飙里的大嫂)演女配。
误杀第一部的导演操刀(不知道第一个还是第二个故事)。
不同导演做不同的单元剧,所以第一个故事更偏向鬼怪、人性的善与恶和友情;第二个故事更偏向爱情的复杂。
就拿现在放出来的前三集来说,导演有任何主题想表达吗?
用一个无数港片和好莱坞电影里面都用烂的梗(一个奇怪的单位比如精神病医院伪装成地下器官买卖场所)想表达打击器官买卖势在必行吗???
还是说生命无价之类的??
樱花死的时候,林墨疯得不行,还跟院长说五百万是不是不如樱花一条命。
md钢琴师是犯天条了??
你同行死在探案上了你情绪der的波动都没有,他的命是不是连五块都不值?
希望这一季的前四集是上一季后四集,后面十二集还能回荡起 Loving stranger.二次更新,写在4-6集放出次日(2024.3.2)根据放出的第四集,先总结下第一个故事。
十分制,第一个故事我给1分。
这一分给到回忆IVY(张钧甯)的那一分钟。
如果你不是那种非常想看邱泽那张脸的观众,我个人十分建议跳过前四集直接观看后面的。
第二个故事的前两集至少是能看的,下文也有提到。
IVY的一分钟
那一分钟的配乐有一说一,这首歌当配乐是应景的,为第一个故事挽回一分。
那一分钟的配乐再说说第一个故事收尾的槽点。
不出所料,凶手是院长达明,和心理医生(尖沙咀段坤)。
这个收尾真是俗套中的俗套......没有任何强反转,并且导演已经完全放弃了悬疑节奏。
请问诸位在哪一部优质的悬疑探案剧中见到过正邪力量的对比有这么悬殊的???
md一堆警察拉到精神病院里,托尼贾直接贴身跟着boss(还要在里面加上非常重口且低级的Michael舞蹈笑点),心理医生(段坤)tmd还要安个debuff——这个人有家族遗传的被迫害妄想症,离开精神病院就会崩溃(这个点也是零铺垫,直接在最后一集开头现给新信息,太唐探三了)。
段坤你知道自己这么弱,还敢犯这种大案会不会有点太冒险了啊?
一院子警察,你还敢把你写的自传直接放屋里的桌上了?
我本以为你故意想让自己被抓,然后埋一个包袱掩护一下背后的势力(比如Q什么的)。
没有,就是这么简单,他不小心把自己作案的经过放到桌上了(张子枫给你点个赞,影版的套路你抄都抄不明白)。
钢琴师,你也是真背时(倒霉),你进精神病院探案直接就把你的秘密都告诉心理医生了,你这个脑子是不是净搁那儿研究音符密码了?
是一点儿侦探的嗅觉都没有噢,要不咱就梭哈转行钢琴师得了。
最后谈下第二个故事放出的前两集(第5、6集)。
该骂骂该夸夸,仅就这两集来说,第一个故事我给一分,第二个故事的前一半我给5.5-6分(所以我现在给这个剧多一颗星)。
5.5在于它的影像风格找回一些网剧前一季的味道了,基本的悬疑节奏也没有摆到你脸上的明显硬伤了。
摇摆的0.5分在于这个案子加了一条较为复杂的亲情线——黄婆和她闺女(小禾),小禾和她闺女图图,阿明和他母亲。
这样见微知著的一加是很有趣的,探案的节奏就会被调和了一下,同时也理顺了人物行为逻辑。
这个影像风格比前一个故事好太多太多了浅谈两点:1.探案的悬疑感也终于不是林墨的脑子落后观众两条街了,现在大家终于在同一个智力起跑线了。
但是林墨探案这条线仍没有找回前一季第一个故事的那种悬疑感,曼陀罗之舞里面林墨的推理时不时是会比观众快的,所以探案才会让观众爽。
5-6集里的几乎所有的悬疑感都是反派给的,它的节奏是林墨作为侦探正常追线索,追着追着第一个线索突然断了(由阿明的死提供),再追着追着第二个线索也突然断了(由黄婆的死提供)。
这种节奏是硬汉派探案的节奏(比如小说漫长的告别和电影新蝙蝠侠),通过堆细节和加支线还原现实感,弥补掉侦探脑子太慢缺失的悬疑感。
放到这里来说,这种节奏的运用只能说中规中矩,并且堆的细节太少,所以我总有一种林墨为啥总在说重复的话的感觉,镜头也总是闪回到已知信息,破坏了反派营造的很好的悬疑节奏,就好像侦探接不住反派的戏。
比如林墨一早就注意到黄婆的问题,但是没有想过要去提前调查黄婆,也没有留过一点。
并且还要和萨沙说:我一早就知道,留她在我家就是要顺藤摸瓜。
所以你一点安全措施都不带做的是太过自信了吗?
还有你和萨沙说的时候才说我留意到她有摸脖子上的丢失的挂坠,她到案发现场的时间也不对,此时镜头还要再切一遍闪回......你留这些铺垫的动作是对的,但是你解密的时间点错了,一个正常的悬疑节奏应该是让这些解密的镜头在离开黄婆的第一瞬间就告诉萨沙的,或者你就攒到后面来一个高明的碟中谍,反转再反转。
这样才是侦探的脑子带着观众走,而不是拖了本来还不错的悬疑节奏(repeat 这些节奏都是反派带的)。
2.终于不再执着于往剧里塞侦探联盟的设定了。
前一个故事闹到最后,一个精神病院里塞了泰拳超人托尼贾、黑客高手kiko、钢琴师的助手猫小姐、警界交际花萨沙、唐人街副局长坤泰和我们的侦探林墨以及林墨的迷妹小爱。
我把你们的名号写完,我手都打累了(你们是搁这儿写大冰笑话呢???
)。
然而反派是拥有巨大debuff的尖沙咀段坤以及段坤的一众手下败将。
md一堆天兵天将搞一个精神障碍人士。
看得出陈思诚是想为唐探四造势,但这样的后果是天兵天将们的技能都不能展开施放......因为你平衡不了所有侦探的戏份,于是托尼贾就变成干脏活的(见人就打);kiko变成了黑电脑的;萨沙、猫小姐、小爱变成了花瓶。
尤其是kiko、萨沙、猫小姐、小爱和林墨坐一桌的时候,真是变成了一众美女围着林墨的后宫选妃爽文画面。
我作为男观众真是觉得这一幕对女性极大的恶意,尽管这是剧作的失败而不是刻意矮化女性。
第二个故事的5-6集删掉了闲杂人等(甚至小爱),就留下林墨和萨沙回归探案主线,这样平衡了正邪力量,同时给男女主人公留出足够的戏份展开案件。
希望能沿着这种设定继续写完这个故事。
主角团拿掉了侦探联盟的这种组织设定,但是我们的反派目前来看则又是一个邪教组织一类的。
在侦探片里把反派设定成组织有它的好处,就是增加反派的神秘感、提高案件的侦破难度,同时剧中任何一个人突然死亡或者反水变得都能解释。
比如上一季的笑脸组织,观众的注意力都在蛇的行动上时,将忽略蛇头会是谁。
但是难点在于组织的设定很容易落入俗套,因为编剧需要给一个前期铺垫的无孔不入、神通广大、半人半鬼的反派组织按一个头和一整套组织行动模式,并且揭秘时还要和前期探案故事吻合上,非常容易烂尾。
比如我们熟知的唐探三,把Q变成一个组织,但是组织暴露在光下时,大幅弱化了Q的威慑力,期待着陈思诚能把这个设定的坑填上。
希望7-8集能够给这个组织首领一个合理的动机,目前来看配角的动机铺垫的都还行。
千万别走第一个故事的老路,随便喊一喊打击邪教组织、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口号。
再次希望这一季的前四集是上一季后四集,然后就是林墨的个人线能向前推进(上一季加入IVY的爱情线就非常能弥补悬疑上的不足,饱满了整个侦探形象)。
先到这里,持续更新。
这导演真是烂到家了,你连第一季的第三章节都不如你知道吗?
一个悬疑剧、侦探剧活生生拍成了家庭剧、情感剧,还有脸在剧尾打上xxx导演作品🤮🤮🤮。
槽点太多了,懒得再展开说了,最让我受不了的一点是,白给他一个东南亚法外之地的背景环境,结果还是拍出一股子和谐味,白白浪费唐探这个ip。
有人说剧本不行,编剧不行,当然,是不行,剧本不行最多也就是个烂片,而这个导演让人感到恶心💩💩💩💩💩💩💩💩💩💩💩🤢🤢🤢🤢🤢🤢🤢🤢🤢🤢🤢🤮🤮🤮🤮🤮。
第一季前8集林默的剧情很好看,所以第二季对于林默的戏份我还是有所期待的。
(毕竟《唐探3》电影已经崩坏了,还有外传林默的这个招牌不珍惜一下吗?
)结果,这第二季的第一集已经哪哪都不对……剧情上,没交代什么内容,侦探钢琴师查什么案,完全不知道,第一集就只是钢琴师死了。
最大的问题是,林默在这一集别说是侦探,连个正常人都不是,简直就是用力在诠释怎样是神经病人。
编剧要写潜入精神病院的戏,最起码最起码要看一下著名的罗森汉恩实验吧?
作为一个正常人,要潜入精神病院前,肯定要做好准备,在外头有人接应,让自己有把握顺利出来。
罗森汉恩博士在潜入精神病院之前也是准备好律师捞人的。
作为正常人会准备,那林默作为侦探,潜入之前怎么都没充分准备没交代?
在钢琴师查什么案都不知道、对手是谁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如果是正常人,第一天进入精神病院肯定要先隐藏身份和目的,静静观察里面的人际关系,判断谁能信任。
但林默作为侦探,第一天进入精神病院连人都没认全,就到处问人钢琴师在哪里,问完精神病人就问护士……你就知道这里的院方没有问题???
院方发现你来找钢琴师就没问题???
这算哪门子潜入?
到发现钢琴师死了,都能想到对方一定知道自己跟钢琴师约好此时此地在这里接头,第一时间居然不是逃跑?
还主动拉警报?
怎么知道这不是凶手给你设的陷阱?
要是说钢琴师是他杀,你不是嫌疑最大吗?
如此明显是他杀的状况下,院方都硬要说是自杀,林默还大吵大闹,自爆身份说自己是侦探、钢琴师是侦探???
都说了,你也不知道院方是不是有鬼,你还自爆???
这次进来精神病院的目的是捞钢琴师出去,现在钢琴师死了,人已经捞不出去了,而你一来不知道钢琴师在查什么大案、二来不知道对手是谁,那作为正常人最正常的做法是保全自己,先离开精神病院,跟外面的钢琴师助手同步一下情况,其他容后再说。
那剧里作为侦探的林默是怎样做?
自爆完自己是侦探,接着还是吵吵闹闹,完全就是精神病人的样子……如果院方的人有鬼的话,有100种方法整死你……我就没见过这么弱智的侦探……
在唐探3出来以后,我当时对于陈思诚的看法是如果他想让让唐人街这个IP能继续活下去,包括是唐探4能继续挣钱,那么他大概需要至少1-2部唐探1网剧口碑的中间网剧来挽回口碑。
而实际上他确实也清楚这个问题,但是做不到。
这一部的唐探2网剧,其实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天使的旋律和恶魔的呼吸对应的是唐探1网剧里的四面佛的那一章节。
目的大致都是以普通案件为核心,做普通的电影宇宙的故事叙述。
第二部分游乐场对应的是唐探2里玫瑰的名字那一章节,实际上是kiko的个人传记叙述。
第三部分黄金城作为主宇宙故事的延伸,加上对于下一部电影的预告。
从整体的剧本框架来说,其实这种设计大致上沿用了上一部的成功经验,是很安全的一种设计模式。
但是为什么还是显得不够好。
先说口碑稍好的后两集,游乐场和黄金城实际上都是靠着整体框架在勉强支撑着,也就是说这两集口碑稍好纯粹是因为建立在整体的故事架构上的,如果单独分析内容,还是会发现很糟糕,漏洞百出。
为什么说框架救了这两集,就不得不说网剧的目的和对于主宇宙的意义,网剧是为了丰富主宇宙的设定和部分的非重点人物,所以要重点丰富配角的细节。
也因此,像第一部里《玫瑰的名字》虽然案件并不丰富,但是由于对于侦探形象的叙述和补全,仍然让它成为很成功的一集。
游乐场也是这个目的,想要塑造一个完整的kiko的形象,但是最后的效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
然后是黄金城的故事,黄金城的故事很有野心,明显要延伸到第四部电影里,但是故事给人的感觉多少是有些弱智。
正是这个问题就延伸到整个剧本里最大的问题了。
就是编剧压根没有推理作品的创作能力。
无论是一二集,还是三四集,里面都离不开一个问题,里面的侦探为什么似乎都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
我常说一句话,侦探的能力上限本质上是作者的能力上限,一个作者很难创造出一个比他自己聪明的侦探。
在本片里无论是林默还是kiko都是给人一种严重智力不足的角色,甚至你会觉得唐仁来了是不是也会好一点。
林默不会设计计划,无脑硬冲,冲完了还要别人捞他。
kiko的设定是超高智商黑客,但是实际上推理能力极弱。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都是怎么上榜的?
类似的问题,实际上在前几部电影里也已经出来了,只是当时的问题还不明显。
像第三部电影里,观众对于手法的过于低级已经非常不满意了,而侦探人设的打造不是光凭一个crimmaster的排名就行了,例如kiko和林默两人的光环在这一部网剧里几乎全部掉光了。
事实上,不知道出于主创的什么目的,编剧给我的感觉就是完全不会悬疑和推理的创作,就是那种框架一眼看到底的创作方法。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不好的后果,观众会感觉自己的智力远超侦探,导致侦探的魅力点就几乎掉光了。
再说说本作的演员吧。
尚语贤从老炮出道都快10年了吧。
在这一部里面她的脸已经有点开始撑不住kiko那个妆造了,明显有点垮的迹象了。
鹤男扮演的猫小姐,明显是有后续故事的延伸的。
最后一个案子里岳辛演的乔局长,其实是这位稍微查了一下资料,就发现这位历史也挺有意思的。
搜出来几乎都是有意思的料。
唐探1里第一案四面佛里的王真儿,跟她两人好像关系不一般呀。
而且她10年前第一次出名的事件,当时她还是个模特。
其实这么一想,大致也能猜到一些事了。
林默和心理师交换故事的戏码好评,每交换一次故事都能对黑犬老师多一点了解
总感觉编剧换了,案件比起第一季质量下降了不少,简单的离谱,凶手也基本属于一眼能猜到的设计,节奏上商业味有些太重,说是破案,更像是场闹剧,也就前作和电影里的几位角色客串看起来还有点意思了,一部侦探作品的重心从案件放到了卖情怀上,似乎给观众透露出了某种危险信号,希望这个预想在后几集不会成真,就目前表现,只能先给到及格分。
看过
恶魔的呼吸和游乐园是认真的吗?这有一点点推理的元素在吗,邪教和萝莉岛的切入点同样千篇一律。天使的旋律添加过多繁杂动作戏,俨然一部犯罪动作片。黄金城算是仅有的推理含量相对正常,但是幕后黑手设置太降智…
剧本卖到剧本杀店都没人要。
开篇充满莫名其妙、如坐针毡的设定和剧情,东一榔头西一锤子你完全不知道这个剧在拍什么;这不是烂剧,烂剧好歹有点能看的剧情,实在难看,两集弃
就第一个故事来说,林默人设和第一部差太多了……以及整个故事真的不像侦探破案,像是一个巨大的剧本杀
整的跟影版唐探似的烂
这通篇的槽点我每个都想一吐为快,但转念一想隔壁猎冰还是算了,就让让它吧。。。这半粗半细的糠咱们也是吃上了,天塌下来还有邱泽这张脸顶着呢,但凡换个选角我就不是这么个温和说法了,果然颜值是第一生产力。
不如第一季,林默主场和戏份也更少
这一季不如之前的好,剧情太弱了,平淡如水
可以
我好像看了个探案,又好像没看过;kiko的部分好boring,明明是高科技和直触人心的作恶,但感觉好苍白。
群英荟萃,我看就是萝卜开会
ip粉刷新一个唐探宇宙的人物黑料:林默五音不全(已实锤,建议反复听)
选题是大胆的 阵容是强大的 推理是没有的 剧情是降智的
很多时候无聊到想快进,只能说整体好于第一部的后四集差于前八集。前八集的马赛克有点多啊,泰文都被码上了吧,什么原因啊。另外单集有些三十多分钟有些四五十分钟,是不是删减了不少啊。PS:海报上还以为是蒙嘉慧。。。╮(╯▽╰)╭
建议推出案件纯享版并且提供十八倍速观影模式以供观众选择。
虚拟场景具体化的手法越来越娴熟了,kiko篇的特效更好代入剧情
这不就是我的论文:气吞万象的文献综述,干干巴巴的主体论述,以及一个自我感动的致谢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