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部剧刚上映的时候我就很想看,当时仅仅只是好奇。
好不容易放假了,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一口气看完了,真的很好看。
其实,这篇文章应该不算什么专业的影评了,而是我个人的观后感吧。
从刚开始看,就问了我父母一个问题。
如果我是一个IS患者,会选择擅自给孩子决定性别还是尊重孩子。
答案如我意料之中,在孩子不懂事的时候帮忙做决定。
我当时的想法就如同春的父母一般,生下孩子就应该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因为这是他们的人生,不然如果孩子长大了发现心理性别和生理的不一样怎么办。
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发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选完A或者B之后就再也不用管了。
孩子的教育真的很重要,美和子的家庭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父母的不接受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多大的创伤。
春小时候不是也困惑过吗,但是妈妈的鼓励与喜欢使得他坚持下来做自己。
再看到后面,春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表明身份,真的是太,怎么说,伟大还是危险?
我只是觉得剧中还是写的比较阳关的了,如果真正有这件事情的发生,那那个春估计会顶受不住压力选择死亡的。
舆论的压力不是靠父母和几个朋友就可以走过的。
歧视的目光,挑衅的行为与话语,都是一把把带勾的利剑,刺入身体的疼痛还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拔出的撕心裂肺。
他,春,真的很勇敢,也很幸运。
经营一个家庭真的是世界上最困难也是最伟大的事业。
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做好这个工作,但是一旦做错很可能就满盘皆输。
我不知道生活中真正的IS患者的父母是如何经营这个在暴风雨中运行的小舟,但是我真的不觉得IS就是病人。
可能是日剧中拍的实在太阳关了,我觉得如果我身边有一个向小春一样的人,我觉得不会介意的。
有什么关系,IS也是人啊,难道就因为大多数是男性或者女性,其他性别的就是怪胎了吗?
真是谬论。
日剧中总会出现一些鼓励人的话语。
印象中最深的两句。
一个是小春妈妈饱着刚出生没多久的小春自杀时候爸爸说的“别光顾着看着脚下,看一看头顶跟好啊。
”另一句就是小春的外婆对已经疲惫不堪的妈妈说的“小孩子长个子的时候,膝盖总会疼。
所以呢,长大的时候总是会伴随着痛。
”真的很喜欢这部日剧。
希望更多的人关注。
不要歧视与偏见,无论对生活中的谁。
小学或初中的时候看的了,距今应该十几年前了,当年也不怎么看日剧,但就莫名其妙的看到了这一部——也许原意是为了看百合,给我的震撼很大,时不时还会回想起来(例如现在),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而他们是真正的invisible,虽然鲜有新闻也会报道这样的群体啦,而通常他们父母都会在婴儿时期就给他们决定了性别,所以应该很少像剧里有这样的剧情发展?
那时候我只知道Lesbian、Bi和Gay,现在出现了跨性别、queer,但我一直没有忘记还有一群人出生时是“没有性别”,或者说是双性人。
而在高中时,对生物很感兴趣,阅读到了在动物届里面,有很多海洋动物啊昆虫啊并不是像人类这样由xy染色体决定的二元性别,而是有根据温度决定的、有孤雌的、甚至有想变就变的,觉得自然界真的很神奇和有趣,对比起来人类一辈子只能体验一种性别真是太无聊了。
虽然拿猫猫狗狗和人类社会比不好,但是对于其他物种,除了体型和外貌差距巨大的我们似乎很难一眼就辨别出性别,so why do we care so much about sex?🤔我一直觉得人类的性别之分就只有生理差别,其他都是后天由社会塑造出来的(gender ),什么男性应该是什么样子,女性应该是什么样子,从服装,从玩具,从书籍,还有对待男女不同的要求就区分了出来。
例如我小时候从来都让我做家务而不要求我表哥;例如在底特律变人游戏里仿生人保姆被塑造成女性形象,而警察是男性形象,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刻板印象……(要是是我,统一做成猫猫),所以我觉得除了生理上的差异(sex)……真的不需要给自己那么多的标签和分类,我讨厌过度的给自己贴标签和分类,人是那么地复杂。
基于以上我不太能理解跨,我觉得这些人可以是任何样子的啊,不需要拘泥于社会对男女的刻板印象,然后好好爱自己的身体不可以吗?
改变了身体,你不还是那个你吗?
例如我从小也有想过做个男孩,然后剪短头发,穿得比较中性,但我还是我啊,没有到厌恶自己身体的情况,现在我会喜欢自己的身体,我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不过还是会讨厌每个月来月经真的很痛苦)。
但是又看到跨性别的人宁愿伤害自己的身体、在精神和身体同时承受这么多痛苦也要改变,可能他们真的生错了身体呢?
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了解了自己才做的决定…… 嘛不过现在想想,我是接受自己的生理性别女的,如果现在要我变成男的我可能也会生理厌恶吧🤔不过我始终警惕认为mtf体会不了女性困境回到这个剧,我觉得这个剧描绘了一种社会边缘人群的生活,我觉得这个剧好的一点就是他们被看见了,当然人类也是猎奇的,如果不是这个剧,或许我一辈子也不会知道,从来没有跟别人讨论过这个剧与这样的群体……这部剧让大家知道他们不是monster,除了在身体方面和我们不太一样以外,他们没有什么不同,在忽略痛苦的情况下我甚至觉得有点酷,因为与众不同。
但是说实话,现在活了这么多年,了解这个社会是怎样的(就是充满偏见、歧视、恶意),如果我作为一个IS,我或许真的会害怕,我没有勇气去对抗这个二元性别社会…我会选择一个性别然后活下去,就像戴上一个persona,无所谓了,人生就是演戏,每个人都要削去自己的某些部分,才能融入这个社会,交换到生存条件。
每个人都有可能是这个社会的某种条件下的边缘人,每个人都可能会因为不了解而讨厌某类人。
这又得提起我喜欢的塞尔达游戏里一句话了:“讨厌来源于未知,试着看看和学习是通向喜欢之路” 。
哈哈 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喜欢,但我觉得试着去了解,至少不会充满偏见和厌恶。
这部剧的温暖之处就是亲情和友情吧,我们无法符合社会对我们的所有期待,生活下去需要勇气,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朋友或者社区,真的会觉得被拯救…
其实这个片子应该算是部励志片吧,所以抱着看感情戏的态度来欣赏它的人恐怕要失望了。
其实这样的温暖与治愈,往往是用爱情这个略显单薄的词眼远远涵盖不了的。
一切关于情感的诠释都恰到好处,不露骨,不商业,不是lesbian更不是gay,是真正能直击人心灵的剧情塑造。
唯一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因为剧情需要把这类人群说得比较夸张(其实之前就听说过生出来是两性人的婴儿了,也并没觉得怎样,或许是我比较迟钝吧),但是,每个角色都塑造得纯净可爱,心灵矛盾的描写真实,让人与之产生共鸣。
真的很难得。
很喜欢直子和礼音呐wwww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男生,很白,个子也不矮,也不瘦弱,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他的声音尖细,笑的时候嘴巴和眼睛有奇怪的弧度。
脊柱的形状也不常见。
内向,极其内向,上课回答问题都很难完成,总之是个“特殊”的人。
有个热心的老师发觉他不合群之后找到班主任,希望可以帮他班主任拜托了班里最会玩儿,在男生里比较有领导力的一个,当然是坏学生。
然后一帮男生就开始“带他玩儿”。
几乎就在他们和他相熟的同时,他有了一个很过分的外号叫“大妖”我不确定他是不是IS,但是从男生毫不避讳的只言片语里推测,至少也是外生殖器发育不良。
既然是“朋友”了,在半开放的男厕所里,这不可能保持秘密。
初中的男生是急于证明自己不顾他人感受的残酷生物。
他们当他的面叫他外号,谈笑时假装漫不经心得一拳捣在他胸口,最喜欢开的玩笑是挑着眉毛说“大妖,一起去厕所啊”,然后三五男生哄堂大笑。
那男生腼腆地笑笑。
他们专门建了Q群讨论他、讥讽他,在班级公用的群里也毫不避讳地骂他,说他是妖怪,以及其他我难以启齿的形容。
那男生腼腆地笑笑。
那个男生极快地意识到他们从来没有真的想帮他或者跟他做朋友,开始时培养出来的一点点开朗和外向迅速萎缩回去,藏回比原来更深的地方。
这回老师们不耐烦了。
她们说他怎么不识相,她们说他怎么不明白那么多人想帮他的好意,她们在课堂上跳着脚说这么简单没有对错的问题你就说两句啊快说啊急死我了你到底有没有救。
他面红耳赤,没办法说出连续的5个字。
这一时半会儿的,我突然想知道他过得怎么样如果在上大学,寄宿生活会不会给他造成更大的困扰周围的同龄人都成熟一点以后,会不会,至少装作,对他好一点他后来的老师,有没有像我的班主任一样,在说要帮他的3个月后,提到他难以掩饰厌恶的神情。
他还有没有,为了不是自己的错误,承担痛苦。
目前出到第十集,我认为是结束了。
开始的时候剧情有很多的发展方向,或是les或是BL或是什么其他的,起初我给的评价是“大型各种YY剧”,因为实在是能让人浮想联翩。
但随着剧情的跟进,越来越向往一个方向发展,就是用于认识和面对真正的自我。
作为人这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很容易迷失在人云亦云的大潮之中,甚至是个别心怀不轨的煽动者。
于是大家盲目的看不起这个,又巴结那个。
对于每个人来说,如何去区分谣言,学会有自己的见地,并尊重自己的真实看法,是很重要的。
从我的感受来说,期初看这个片子,纯粹只是好奇,抱着像开开眼界一样的想法去看,前1、2集也没有引起我什么很大的兴趣,生怕最后剧情的发展会走向一个很俗很无聊的内容。
但是当看到第十集的时候,我可以很欣慰的说,星野春和她的家人就像蝴蝶效应一样,终于感化了周围一群冷漠的冰山。
每一个生活在群体中的我们,都在同与大众以及寻求不同的自我中徘徊,既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又希望张扬自己的个性,或者说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有多少次。
当我们的真实想法受到周围的人们嘲笑时,我们会真正义正言辞地为自己辩驳;有多少次我们沉默,但心中不弃;又有多少次我们选择妥协。
姑且不说这个剧拍的好坏,IS这个话题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人生,对理解,对宽容的思考。
“这个世界很冷漠,其他人并不关心你的真正想法,也不关心你的梦想,关心这些的只有你自己。
”这句话不是IS里的,听起来叫人悲伤,却让我们坚强。
那些恶言相向的人,我不知道你们心中作何感想,是觉得自己特别高大上,特别自我感觉良好吗?
人无完人,这世界本来就没有那么“好”的人。
而那些高喊一集弃的人们,我随便看了几个,哪个不是在一看里面打颗星,或者写点什么诸如俗不入流,故事极差的评价,就计入看过的数量里面。
我不经怀疑,其他那些堆砌出来的数字也是一集弃的产物,那么那样的数字又有什么意义呢。
只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是饱览电影的文艺小清新?
别傻了。
无论如何,没有完整的看完就随便给分和评价,是十分不负责任的。
这个封面很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和我的机器人男友吗。
看了第一集,还是被感动了呀。
4500人当中就有1个人,这个数量还挺多的应该。
可是,生活中真的没怎么听说过,蛮稀奇的。
最感动的就是那张小时候温馨的蛋糕店照片和春ちゃん的梦想。
人有时会想到为什么要生到这个世界上这个问题。
我觉得,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你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你的责任。
所以我也要加油!!!
期待后面的剧情发展,到底喜欢女人还是男人呢,蛮纠结的
其实一直喜欢看日剧总能找到不同的题材IS,在看之前从来没了解过雌雄同体让我想到五月天的歌现在还没看完其实我想评论的不是剧情应该算是感悟吧,不改变的就去接受吧就好像他们的身份春的家人接受了,至少他们过得还算开心虽然每次看到他们的笑容后都有点苦楚吧。
美和子的妈妈以为一直在保护着她可是却不明白这样反而会伤害她但我感觉美和子背负的东西少些,或许是春相对于她来说是以男生身份出现因为本能的去依赖春我想春也在寻找这样一个人吧,即使家人是接受的,但有些事儿他们始终不能理解就想第五集春说的他就在寻找这么一个可以依赖的人吧有时候一个人撑不下去就找人靠靠吧所以不能改变去接受不能孤独的接受就找个人陪你一起接受吧
1、霓虹人的身高啊。
春哥看上去属于一般的身高,美和妹子看上去很高挑。
但是伟大的度娘告诉我,春哥156cm,美和妹子162cm。
于是乎一种身高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然后不禁浮想联翩:156连吊丝身高都比不上还想当男的?
然而学长和卷毛基友都有180+,这又让我深深地困惑了:难道霓虹的牛奶政策只在男孩子身上有效?
2、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毋庸置疑,有一个疾患孩子的家庭总会不得不面对一些千奇百怪的难题。
比如周围人异样的眼光。
其他的就不用比如了,仅此一条就足够毁灭许多。
所以有时候有个二逼兮兮的乐天派爹妈也许是一件幸事么?
疾患孩子倘若摊上不愿面对现实的爹妈,会过得异常辛苦,比如美和妹子。
但爹妈过度的关注又会引发同胞手足的不满,比如学长。
即使片中作为模范标兵幸福家庭的春哥一家也是如此,小夏妹子心里一定也对父母过度偏袒春哥有所怨怼吧。
家庭生活就是一个平衡的度吗。
3、欺骗,隐瞒,亦或是自保。
如果你有些许不被世人广泛认可的私密,说出来会遭到大家歧视,却又憋闷已久想要一吐为快,你会怎么做?
所以也许我还是一个懦弱的人,我会选择隐瞒,有人称之为欺骗,我却认为这是自保。
然而漫画/电视剧总有一些奇怪的论调,什么不希望有欺骗啦,什么想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啦,总是一些类似于救世主的悲天悯人的心态在作祟,于是就弘扬主旋律了。
如果是我,我会宁愿告诉学长爸爸,啊,其实我是个女生,只不过小时候爸妈把我当男孩养,所以才读男校巴拉巴拉。
其实这也不是说谎嘛,都是实情。
因为我觉得我神经没有那么粗,能承受大家的议论纷纷。
4、纯天然妹子。
这句其实挺跑题。
且不说棒子明星脸工业十分发达,纵是我天朝也微整形烂大街。
女星一旦出名总要开个眼角削个下颌骨啥的,好像要不是小锥子脸大双眼皮就不能上电视。
审美畸形啊,所以我觉得棒子鬼片最吓人,看了半天我都不知道哪个女的死了哪个女的还活着。
“这他妈的不都死了么怎么又出来了妈的不是坑爹么摔!
”诸如此类的场景经常出现。
跑题啊跑题。
你看人家霓虹国就纯天然妹子。
春哥大方脸也没削锥子脸去,依然男女皆宜。
美和妹子眼睛那么小也没开眼角去,笑起来依然很有感染力。
只是世俗如我会不停地想:她俩应该去整个容啊。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每次都不知道怎么结尾,就这么着吧。
这个标题就是对这部电视剧的完整概况。
但是电视剧还是输出了一些别的信念在里面。
因为谁都不喜欢说谎,所以想活在没有谎言的世界里。
可是说出真相好难,因为赤裸裸的真相太让人难以接受。
其实真相没有改变什么,我还是我,可是周围的人不由自主的不理解超出常识范围的东西,嘲笑,鄙视,各种恶意的揣测。
其实我真的不知道捉弄别人的乐趣在哪里,看别人难过的样子很好玩吗?
性别,真的不是生殖器说了算的。
跟染色体也有关,跟心理因素也有关。
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les和gay了吧,也许他们也只是生错了性别。
刚开始很不喜欢彩芽妹无时无刻的笑,我觉得看着腮帮子疼,可是看久了倒是真的很喜欢她笑起来弯弯的眼角。
那样的笑容很像漫画里的女孩,也给人以希望,让人真的相信世界很美好。
那个男老师一开始看上去面相很是凶残,没想到内心却是温柔的人呢。
第一次写影评,我看着五个选项不知道应该勾选哪一个,就像我不明白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它。
于是我就电视剧本身给我的感觉选了还行IS不是急性的病,它除了一些多余的东西之外什么都不会带给你。
不会觉得痛,不会要了谁的命,不会传染,不可治愈这其实是一种残疾,患者却永远不可能领到残疾人证明,享受任何优先待遇,它没有毁任何人的容,不会影响生活自理。
于是就连祈求关爱的机会也没了,一个不会要人命的隐疾,保持沉默躲躲藏藏一辈子。
兴许有天还会有人问你:你长的挺漂亮,又高又瘦,怎么就总是自卑呢,为什么到这个年纪了还不愿意谈恋爱,为什么你从不和别人一起游泳,泡澡?
现在各大电视台都争相播放相亲节目,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早晚有一天得找个人结婚,总有一天得找个人生孩子,至于爱情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有时候可以变通一下它的定义,总之把日子过好就行了,中年之后有个孩子,老年之后有个孙子。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真的想和谁结婚养个孩子,但他周围的人总会给他压力。
大众心理学中说过关于同化传染的问题,你如果不过上和别人一样的生活,那么你注定成为异类。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哈,流言蜚语指指点点自然就像潮水一样涌来了。
IS,就像les,gay,注定晚景凄凉。
当然,这么说偏激了,还是有那么一点希望可以找到幸福的,但生活不是电影,不是连续剧,更不是本片这样治愈型电视剧。
当流言蜚语四起的时候不是对着自己傻笑两下,说句“恩,我要好好活下去”就真能什么事都没有的,更不是扬起笑容就绝对会有一个帅气或者美丽的人出现在身边,说不嫌弃不介意,然后就像各种童话从此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切都是扯蛋。
如果从一出生,意识都还没有的时候就直接死去了,那所有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省去了父母几十年的辛劳关爱,省去了体制下的强制教育,省去了被人好奇观望的几十年,省去了期盼爱人出现的几十年如果一切都没了..何必再去带着泪去乞求别人的怜悯,一脸羡慕地去看别人的生活
刚力彩芽 .......
没什么亮点,当科普吧,虽然我以前已经被科普过了
最后春穿男装了,那么ta和伊吹前辈算搞基吗 汗
有秘密的人活的很辛苦
还我百合!!
最终又是励志大团圆结局唉
为双性人点赞 虽然最后有点坑爹没和学长在一起 唉油BG了- -伦家想看BL
不知道要讲什么
先三星 观望一下
真不喜欢福田沙纪的扮相
除了男性、女性,还有IS。福田mm演得不错。
一个春哥拯救世界的故事。各种黑化洗白太快!
题材满分,我们对双性人这个群体了解真的太少了,这个世界上除了LGBTQ还有IS,以前看《曾经是爸爸的妈妈》觉得“性同一性障碍”的人太不容易,看了这部后觉得IS才是活得最痛苦的吧,而且实际上生来IS的比例并不低,只是很多一出生就做了手术选择了一种性别,但也有人长大后心理和身体的性别认同不一致的,所以手术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只是提供一种选择而已。日剧在普及这些少数群体冷门知识方面真的做的很好,特别赞同最后校长说的那句:“人要相互认同彼此的差异”,主角真的太勇敢了!
本来以为能百合一下,是我想太多。。
日剧亮了……多一些创意,日剧就能走出低潮期了
也没觉得拍的怎么样。不过,星野春的性格,果真像一束阳光一样。
剧本不错,原作应该很强…
这个相原美和子未免也太讨人厌了吧!!
本来以为有多么劲爆,原来这么现实又这么出位的剧情。。。
三星半。期望值低,但是比想象的要好。包容是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