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电视剧是随着高峰美智子在监狱中采访上原藤子展开的,所以故事线比较交错复杂,第一遍看其实有些昏昏欲睡,但是这并不妨碍这部作品的优秀。
目前购买的原版书还没有到手,所以按照电视剧中的故事线将上原藤子在入狱之间的故事线整理了一遍。
把宗教背景板拿开,单纯去看上原藤子的“堕落史”,电视剧对人物的刻画也是非常非常成功的,完美地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深度剖析了上原藤子为何从一个单纯可爱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杀人女魔头这件事情。
下面是故事线:报社的记者高峰美智子受到了一份传记的原稿,里面记述的是杀人鬼藤子在入狱前的个人经历,作者是藤子的女儿早季子。
原来早季子出于种种原因,对母亲的经历十分感兴趣,所以从庭审材料和实地考察中搜集了很多母亲的真实经历。
上原藤子出生在一个并不和谐的四口之家,母亲总是无法控制地家暴她和妹妹。
由于父亲失去了工作,家里入不敷出,甚至连上学的伙食费都交不起,藤子因此还在校园里遭受到了数不清的校园霸凌。
1977年,上原藤子十岁。
这一年的某天,上原藤子的母亲、父亲、妹妹惨遭分尸杀害,意外赶到家中的上原藤子遇到了杀人凶手,但不知为何,杀人凶手只刺破了她的脖子,她侥幸生存。
遭到这样的变故后,藤子的小姨下田茂子收留了她,并把她带到了富士山脚下自己的家中抚养。
小姨一直在暗示藤子,你的妈妈是个是个只会虐待自己孩子,没办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杀人魔头。
藤子内心一直讨厌自己成为像母亲一样的人,所以每当小姨这样暗示的时候情绪都会失控。
在新的学校,为了能够融入集体,藤子一直在讨好班级里的同学,给她们买杂志,给她们买唱片,甚至自告奋勇要将讨人厌的金丝雀杀掉。
班级上一直被孤立的小阪秋子注意到了藤子内心的恐慌和空虚,想要和她成为朋友。
有一天金丝雀意外死亡,为了避免别人产生怀疑,藤子将金丝雀分尸以后扔在了垃圾堆里,这一切被关注着她的秋子发现。
秋子提议和藤子一起找老师承认错误,藤子害怕自己再次成为被人孤立的同学,于是用围巾勒死了秋子。
藤子成功地利用了大人对小孩子的信任,让这桩杀人案成为了悬案。
中学时代,藤子成绩优秀,还获得了免去学费就读高中的资格。
十六岁那年她爱上了音像店的店员并怀上了他的孩子。
本以为放下心防就可以享受真挚爱情和友情的藤子将自己的闺蜜安娜介绍给了男友,没想到两人却在背地里搞在了一起。
找到证据的藤子伤心欲绝,却仍然想要挽回爱情和友情。
她警告安娜,只要远离自己的男友,事情就当做没有发生。
没想到自己的男友却爱上了安娜,和安娜求婚被拒绝之后失手杀死了安娜。
藤子为了永远地占有自己的男友,帮忙将安娜分尸,然后和男友结婚。
婚后两人没有收入,只能靠藤子辛苦地买保险赚钱,丈夫游手好闲,居然把自己生活的不幸全部归结在了藤子身上,“如果不是因为你,我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律师,妻子是漂亮的安娜。
”他还把自己和藤子的女儿关在壁橱里,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女儿很丑,“和她的妈妈一样丑。
”藤子在撞到丈夫和别的女人偷情之后,用丝袜勒死的自己的丈夫,女儿也被自己关在壁橱里饿死。
她将两人碎尸后装在黑色塑料袋里抛掉。
杀人案变成了失踪事件。
从此以后,一直信奉着“幸福就是嫁给自己深爱的人,生一个小孩,认认真真地相夫教子”的藤子变了,变成了一个信奉着“幸福就是要比别人过得好,要在别人眼中过得很幸福。
”的人。
为此她背地里从事皮肉生意,用赚来的钱给自己整容,变成了一个大美女,继续在更高档的银座从事皮肉生意,成功钓到了一个富豪并嫁给了他,生下了早季子和久美子两个女儿。
婚后没多久,第二任丈夫破产,一家人只得住到一间破公寓里。
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藤子觉得自己无法得到幸福,开始控制不住地家暴自己的女儿。
但是如果丈夫出手殴打女儿的话,她还是会单上前制止。
最终,家里的经济全面崩溃,女儿的伙食费也交不起了。
看着忍饥挨饿的女儿,藤子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她在夜晚出门,来到以前工作过的风俗店,希望能够再次陪客赚钱,但这里的妈妈桑却嫌弃她已经变得又老又丑。
她愤怒地来到整形医院,那里的医生看到她一身穷酸的样子,话里话外冷嘲热讽,说即便有钱整形,也变不成多么好看了。
藤子勒死了他,精神开始失控,在回家的路上又杀死了理发店的店员和一直嘲笑她的邻居。
她把从这些人身上抢来的钱交给了早季子。
早季子上学后,藤子一个人在家里思考,到底是因为什么,自己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她的精神再次失控,用剪刀杀死了自己的丈夫。
意外回家的早季子看到了自己的父亲被母亲分尸的一幕。
藤子认为,杀人魔的女儿终究也会变成杀人魔,还不如现在就把早季子杀死,以免早季子也变成一个和自己一样的杀人魔,于是用匕首捅破了早季子的脖子。
以上就是上原藤子在入狱之前的故事线。
电视剧中其实是把藤子变成杀人魔的原因归结在了宗教上,对于“社会对女性的压迫”这个方面的描写其实不多。
但是电视剧并没有对这个邪教进行过多的描述,这就造成在看完电视剧后总觉得故事有些头重脚轻,很多地方还没有讲明白。
真梨幸子在2012年出版了本作的续作《杀人鬼藤子的真实》,据说会在这部作品里将小姨和初代背后的天水教补足。
待我看完续作之后,再将电视剧中高峰美智子和天水教的故事线补齐!
看完本剧,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首“我是一个……人偶”歌谣,其次 ,便是主人公藤子的悲剧人生。
对于歌谣,我在某音乐APP听了原版之后,内心毫无波澜。
对于藤子的悲剧人生,我无法同情,因为其中有太多的部分我无法与之共鸣。
本以为这部剧就这样看过便罢了。
但是,我心里仍旧有着一丝无法释怀。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朋友与我谈论张爱玲,自然而然的提到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我恍然大悟,日剧中藤子便与曹七巧完美重合起来。
同样是不幸的女人,她们的人生之舟在家庭,社会的激流中无力挣扎,在一个个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中驶向深渊。
“我是一个……人偶”,不管这定语是如何,人偶都成为了一个关键词,人偶,在我看来,便是竭力模仿人而永远都无法称之为人的东西,相反,她越像人,反而会引起人们的不适,就好像是一具精致而没有生命的尸体。
没有灵魂,而藤子和曹七巧都是没有灵魂的女人。
很多人觉得,藤子的悲剧起点在于家庭,幼时母亲的虐待,十岁时家庭惨剧都会给她的心理带来扭曲,从而在她心底埋下暴虐嗜血的种子。
其实,不完全是这样。
杀人鬼藤子中有众多女性角色,相对的于女性角色丰富和鲜明的性格,剧中的男性角色都尽可能的简洁和平面化。
由此,我认为这部剧探讨的重点在于探究女性人生究竟被什么影响,或者说决定。
童年和家庭。
藤子的不幸童年看似是起点,其实不是,经历过童年创伤,步入青春期的藤子,其实,并没有放弃融入社会。
她讨好班里的不良少女们,以获得融入团体的归属感,她害怕被孤立。
讨好和迎合他人,压抑自己的内心,似乎成为了她本能的反应。
有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她不幸的童年带给她的,其实并不是。
在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事。
比如,最好的朋友的婚礼,即使自己捉襟见肘也要咬牙包上体面的礼金。
只要在脑海中随便搜索一下,你就会找到类似的为了维护人际关系而违背自己本愿的事。
因此,问题不在于妥协。
问题在于,藤子维护人际关系的唯一方式便是向他人妥协,讨好他人成为了她唯一的选择。
当面临无法挽回的局面时,她就如同悬崖上的野兽,强烈的求生欲望和被压抑的内心便会反扑。
藤子母亲最大的罪过不是虐待,虐待只能排第二,她最大的过错,就是没有告诉藤子,她是一个女孩,未来会成为一个女人,而一个女人应该如何去度过自己的人生。
青春期的藤子在小姨的诱导下,便开始自己探索答案。
她用青春期孩子简单而极端的思维方式得出的结果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就是要和自己的母亲过相反的人生,嫁给自己爱的人,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
于是她放弃了学业,一心一意希望和自己心爱的男生组建家庭。
她太过于急切的希望接近幸福的重点,却没有发现,自己手里并没有抵达理想云端的魔豆。
于是,爱情和友情双双破灭,她选择牺牲友情,来捍卫爱情。
初为人母的她,似乎什么都没有准备好,没有钱,没有房子,没有目标,也没有办法,只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儿和一个怨天尤人的丈夫。
这是一个困局,但并非一个死局。
虽然努力过,但是,依旧无法阻挡她的人生向记忆中诅咒的那样,她会重蹈母亲的覆辙。
为了避免这种局面,她选择用杀戮删除这段失败的人生。
为什么杀戮会成为她面临绝境时的不二选择呢?
我想,大概是因为她人生的分水岭就是一场杀戮所带来的吧,因此,她潜意识就认为,要想过上和现在不一样的人生,只要把现在抹杀掉,就可以了。
藤子悲剧人生的罪魁祸首还是小姨。
抛开小姨背后的天一教和阴谋论,只从她的言行对藤子的影响看,小姨才是藤子人生的刽子手。
十岁的藤子在最恐惧和无助的时候,选择紧紧抱住母亲的头颅,而小姨虽然对她客气却没有温情,除了在医院中短暂的礼节性的握手之外,几乎没有更多的肢体接触。
十岁左右的孩子,适应力是很强的,如果小姨诚心实意的待藤子,藤子不会感受不到。
口头上的热情和肢体的冷漠,让藤子无所适从。
于是她也学会了口是心非。
可以说藤子十岁之后,再也没有感受过爱,因此,她不会爱人,也不会接受爱。
但她终其一生都在追逐着爱,因为她想过幸福的人生。
成年后的藤子,从陪酒女到银座第一的花魁再到嫁给富商的阔太太,身份无论怎么转换,藤子的内心始终是那个抱着母亲头颅的十岁的孩子。
她可以因为客人一句尖酸话而杀人,也可以因为客人没有支付报酬而杀人,她对于幸福的定义是不存在否定的,所有负面的东西都要抹杀。
所有重复的杀戮都只是为了证明一件事,那就是她是可以幸福的。
但是,事实上,她每杀一个人,她就离她口中的幸福更远一步。
藤子的悲剧就在于,她被告知的人生的最高目标,却没有行动指南,只能靠着直觉和偏执在命运的迷宫里乱撞。
曹七巧的悲剧亦是如此,女人一旦拥有了不幸的婚姻,纵然嫁入豪门,也只是如此罢了。
金钱不能让曹七巧自由,而曹七巧渴望的爱情又是那般遥不可及,于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她如同失了水的植物,不死不活的拖着,从一个灵巧丰润的女孩,变成一个锦衣玉食的空洞人偶。
藤子是一开始便没有被注入完整的灵魂,而曹七巧是原本有过灵魂,但却被抽空了。
失去灵魂的曹七巧便开始报复她的女儿,正如藤子记忆里母亲的诅咒,女儿终将活成母亲的样子。
写到这里,我也觉得内心惶恐。
如今,层出不穷的女孩教育宝典,各种各样的女权,乘风破浪也好,兴风作浪也罢,多少是博人眼球的噱头,多少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呢?
bm风,绿茶,红茶,这些流行都会伴随时间褪去,而社会对女性成功的标准也从相夫教子,贤妻良母变得更为多元化,而美的标准更是变幻莫测,在我看来,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告诉一个女孩,幸福的定义不是唯一的,幸福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只要顺着正确路向前,她就可以看到属于自己的风景。
毕竟,对女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女人。
七月我追的第一部剧,看了两集,真的很坚强的我没忍不住,在凌晨两点半的寝室里,捂着嘴,失声哽咽起来。
事实证明,除了男人,女人也很需要在床上放纸,不然你只能把鼻涕眼泪擦在毯子上…哎呀,这不重要!
😂😂😂这部剧,停更了五年了,一共六集,于2015年已完结,但由于它暴力血腥🙀,拷问人性🙀,题材敏感🙀等多种原因吧,汉化字幕组只翻译了一半,就放弃了,不会是跟我一样,哭到脱水了吧,呜呜呜呜,太费纸了这剧…🙃🙃🙃最近有新的字幕组让它重见天日,这部沉默多年的剧再次引发热议👌👏该剧由畅销小说《杀人鬼藤子的冲动》改编而来,作家真梨幸子用这样残忍又宿命般无法逃脱的文字戳破了原生家庭之恶。
😐😶😖
我看的日剧很少,不多,大概是1+1=2或者3吧,我想这部剧我会怀着很沉重的心情把它看完。
她是杀人犯藤子,她也是杀人犯的女儿藤子,她又是家暴的受害者藤子,她还是校园暴力受害者藤子。
藤子把杀戮当作逃避现实的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法,好像这个人被分尸了,就可以抹去她对自己的伤害,藤子以为这样她又可以重新开始。
所以她的人生信条是:“不要落单,只要杀掉阻碍自己的人或事,一切就可以重来”。
可是现实肯定不要遂她的意…让我感触更深的不是剧本身,是剧下面的评论,我好不容易憋住的眼泪,又像七月的暴风雨,噼里啪啦的打在枕头上。
😖这里引用一段我颇有共鸣的评论,我时不时会有暴力的冲动,直到我去了远方读大学,远离了家庭,人才慢慢变温和了,但我一回到家里,那种暴力的冲动又会涌起…₍₍ (̨̡ ‾᷄ᗣ‾᷅ )̧̢ ₎₎
我想起我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朋友问我想去哪个大学,我说无所谓,只要离家远远的就好了,我实在不愿意相信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在原生家庭都经历了谩骂,诋毁,棒棍相交。
我们虽然长大了,也发誓不能像父母一样,但又害怕又惶恐,心底的暴力冲动时不时涌起,心疼我们这样的小孩,忍了那么多,那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遇见天使。
( •̥́ ˍ •̀ू )很推荐这部剧,给受过伤的你,给未来要做父母的你,给身为旁观者的你。
👧👩🧓🧔🧑👵👴👩
看孩子不爽, 一碗热汤直接浇上头;
煲电话被打扰, 上去,就一个飞踹;
原以为,《不管妈妈多么讨厌我》中泰司母亲已经牢牢占据派爷心中禽兽母亲No.1。
可没想到,中途又杀出个上原藤子。
拼了命的要跟泰司母亲抢C位。
飞踢,暴揍,她一个不落:
比起泰司母亲,藤子更是狠到变态。
杀起人,也毫不眨眼。
面对目睹凶杀案现场的女儿。
她更将带血的尖刀指向了女儿喉咙。
今天,我们好好认识下这个魔鬼—— 《藤子》
剧集根据畅销小说《杀人鬼藤子的冲动》改编。
2012年,中文版大卖60万册。
同时,更将作者真梨幸子推上「致郁系」推理女王的宝座。
小说曾被认定:内容过激而不可能拍摄出来。
在真梨幸子看来——正是人们对黑暗理解的渴望,促成了这类型作品的成长空间。
毕竟,太阳下,有光明,也有黑暗。
生活里,人有善恶。
有人温文尔雅,乐于助人;有人则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狡猾险诈。
此番,饰演女魔头藤子的不是别人。
而是恶女专业户——尾野真千子。
《母亲》中,狠心的单亲妈妈道木仁美;
《疑惑》里的坏女人白河球磨子;
在派爷之前写的《绝叫》中,她又摇身一变。
成了外表看似温良,实则充满心机,双手沾满心血的铃木阳子;
表演好到让人厌恶。
业内人评价:演技精湛,实至名归。
故事开篇,杀害丈夫的藤子被抓捕归案。
她还被指控犯下了其他多宗杀人罪行—— 杀过陌生人;
也杀害过同学;
涉案多达15起,触目惊心。
上原藤子,被判处死刑。
但,在血淋淋的惨案下。
人们心中都还有疑问:从少女到少妇,藤子究竟经历了什么,让她接连不断杀人?
其扭曲的价值观又是如何建立的?
直到有一天,报社记者高峰收到一份关于藤子之前人生经历的稿子。
撰稿人是藤子的女儿上原早季子。
通过这一沓资料,藤子的人生渐渐呈现在观众面前。
之后的故事由两方面展开。
一边是早季子的回忆,一边是记者调查。
在母亲藤子的阴影下。
早季子的生活只能用“惨”形容。
睡觉,和妹妹挤在狭小的空间;房间久不打扫,脏乱差至极。
吃饭,食不果腹;饿得不行,只能用一句“睡着了,就不饿了”来安慰自己。
早季子去问母亲藤子要伙食费。
藤子不仅不给钱,还用脚踹她。
体育课上的运动服,姐妹俩要轮换着穿;
有好心人送口红给早季子。
藤子看见了,便要据为己有。
不仅要忍受母亲藤子的折磨,还要接受来自妹妹和同学的恶意。
因为没要到伙食费,妹妹对她直接开骂。
出门着急,忘穿薄罩衫,于是想跟妹妹商量穿运动服来遮掩。
结果,妹妹毫不犹豫拿走了运动服。
走前,甩来一句——那是你的原因。
学校里的同学,也都非善类。
不仅言语嘲讽,还动手动脚。
揪着她没穿薄罩衫到处宣扬,唯恐学校没有人知道。
好不容易能在学校吃一段饱饭。
也被这群坏孩子毫不犹豫地倒掉。
小小年纪就这样,长大真没治女儿生活一团糟,藤子却过得十分潇洒。
整天沉迷于美容养颜,对孩子伙食费斤斤计较,但买起化妆品来却大手一挥,十足阔绰。
同时,人前人后两幅面孔。
平时对早季子非打即骂,但当有人来家里做客时,则又换了一副伪善的面孔。
热情给女儿化妆,让其穿上漂亮红裙子。
明明丈夫公司很早就已经破产,可面对街坊,她还总是展露出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幸福快乐的样子。
实力演绎打肿脸充胖子。
实际上呢,藤子与朋友在外面花天酒地。
却单独留下两个女儿在家里忍饥挨饿。
面对这样的家庭和母亲。
早季子心中只有绝望:
最终,她选择了自杀。
另一方面,经过记者调查。
藤子的幼年经历也渐渐浮出水面。
用一句话形容——昨天的藤子正是今天的早季子。
藤子自小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环境。
她在家中犹如空气,丝毫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在学校还要忍受同学霸凌和老师漠视。
1977年,10岁的藤子家发生一起惨案。
光天化日下,凶手杀了藤子的父母和妹妹。
现场惨绝人寰。
然而,这个案子到最后也没能抓到凶手。
令人奇怪的是:藤子关于这件事的记忆十分模糊,只记得母亲被杀的场景。
藤子明明可能会记住杀人犯的脸,但凶手为何没有杀死藤子?
对此,记者的推测是——
不过,这一推测遭到了藤子小姨的质疑。
真相究竟是什么?
暂时还没答案。
但有一点确认无疑,藤子极度的价值扭曲和其原生家庭有着必然联系。
更可怕的是——在剧中,派爷更看到了仇恨的延续。
藤子将一切原罪归咎于父母。
但另一方面,身为母亲的她又对女儿重复着父母对她做过的一切。
和《绝叫》一样,作为社会派推理小说。
《藤子》更注重对人性的剖析,以及各种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
有这样一段藤子的旁白:无论如何,我都会幸福的。
我要得到全新的人生。
我会不计代价地重生,得到幸福。
派爷并不否认,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但前提是,行为方式正确正当。
然而,对幸福过于执着的藤子无所不用其极,排除一切让其不幸的阻碍。
这有原生家庭的原因,也和她本身的自私、偏执、狡诈不无关系。
藤子对幸福的追求,无疑用错了方法。
最终作茧自缚。
既害了自己,更害了家人。
终于看到结局了!
伤心!
看这部剧,真的特别的痛心,也更加明白选择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可是恶魔在身边,也有无法选择的时候吧!
可怜的早季子!!!
为她哭死!!
我好喜欢早季子为他人考虑的性格,却又对她的不反抗痛恨不已!
可是她就是早季子啊,这个世界里唯一的天使班的存在!
还有那首歌,爱做梦的人偶!
看得出来主创拍得很认真,摄影调色配乐一如其余同类型剧的致郁调性。
但是成片的毛病也一样,表达主题的方式匠气快要溢出屏幕,而主题本身毫无新意。
从杀人到面容到“不要变得和你母亲一样”的话语,剧中似乎处处都在通过可以利用的角落提醒观众,原生家庭的代际传承,以视觉化和实体化剧集主题—母亲的影响。
这些巧思单独拆开都颇有让人赏玩的兴味,但是全部集中堆砌在一共也不过六集的剧情中,就明显有“为点题而点题”的观感。
同时,这样的操作在本剧中不止代际传承这一处,第五集藤子在牢房中与孩子的剪辑便是一例。
而最致命的是,上文列举的种种多余之处,并非洪水般的隐喻之于姜文,那根本不是“淤出来的聪明”,而只是机械地重复主题。
俗话说过犹不及,不留白而过于使用技法点题的导演,让本剧充满设计的人工色素。
再说回到主题本身,不过是已经被探讨过无数次的原生家庭与社会对于个人的影响。
当然,对于这类经典母题,只要导演自身的解读出色,丝毫不会影响剧集的精彩程度。
然而,本剧导演似乎对于这个话题并没有自身的深刻沉淀,给出了标准正确但是毫无价值的探讨角度。
甚至相比wowow出品的“无罪之日”,都要逊色不少。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拍得用心的平庸之作,杀人凶手的推理作为为数不多的亮点,也难以挽救表达方式的匠气与表达主题的老套。
这部剧就像班里无比努力但是成绩却总是中等的同学,熟练地背下所有标准答案,但是最好的考试表现一定不是拼凑出的标准答案,就像最能够打动人心的文章并不会是一篇结构和潜在逻辑过于清晰的议论文一样。
一部好的作品,一定不是人工色彩浓重的主题+技法的粘合,而是一篇浑然天成,“天然去雕饰”的留白散文,让人沉浸其中,才能况味十足。
当然对于一部电视剧,由于完成时间与时长的比例与电影完全不能够相提并论,这样的要求有些苛刻。
但是即使抛开那些已然做到了“天然去雕饰”的电视剧不提,看到这部剧8.7的评分实在是心有“戚戚焉”,希望它早日回归到适合它的评分吧
半夜睡不着来更新一下观后感,6/14号看完前四集写了一篇观后感;之后端午小长假看完第五集更新了剧评,这周看完最后一集可以好好的谈一谈自己的观后感了;Jul 16 By Shanghai看到尾野真千子的那个恐怖的封面时以为是恐怖片,一直不敢点开,今天实在没有剧看,或许是因为正在学习日语的原因,越发的喜欢看日剧。
算起来喜欢看日剧算比较晚了,大概在2015年左右,也就五年左右。
最先开始追的是深夜食堂。
后面变成只要不是太难的日剧,都能看的津津有味,也算是奇葩一枚。
在这其中就看了很多尾野真千子的剧,对这位姐姐的印象,绝对的实力派,演技过硬,今天百度了,竟然与高桥一生谈过恋爱,吃一惊,虽然不是属于卡哇伊的长相,却很有魅力,是位很个人魅力的女性,难怪高桥喜欢。
回归到正题,杀人鬼藤子已经看完,感慨一下更新的真叫慢啊,最后一集差不多快一个月才更新,具体为何要这么久我也不去想了;Anyway总之现在看完了。
藤子故事的开端名叫高峰的女记者收到一位女孩寄来的一箱资料,女孩写的是其母亲的自传;她希望高峰能将她的手稿发表出来让世人了解她的母亲;女孩的母亲不是别人正是震惊世人的杀人魔鬼藤子;为何称之为杀人魔鬼,因为藤子亲手杀死自己的丈夫,邻居,小学同学等一共犯案达到15起;拥有什么样人格的藤子会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
大家应该都很好奇,万事万物都是有因果关系。
导演在开头就介绍了她的成长背景,原来藤子在十岁时全家遭人杀害,只有她一个侥幸活了下来,场面极其残忍和血腥,父母的尸体全部分解,客厅到处是血,藤子抱着死去母亲的头等到了警察营救,当时的藤子是以什么样的心情等待别人,不得而知,经历过这些的藤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藤子被小姨茂子收养,藤子在幼年时期就形成一个观念不要变得和妈妈一样,而她妈妈又是怎么样的一名女性呢?
而这名叫高峰的记者是竟然藤子的第三个女儿,藤子在高峰还是孩提时就被逮捕了,之后被人收养。
所以对于成人后的小女儿,藤子已经不认识了。
高峰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去采访已经不认识自己的杀人魔鬼的妈妈呢?
而藤子之后的人生又经历了什么?
她又为何杀那么多人?
又是谁杀了藤子的一家?
是十岁的藤子还是其他人?
藤子与高峰最后相认了没有?
这一切一切的还等待你自己去发掘…
成年的小女儿作为记者来采访杀人魔鬼👹的母亲👩
母女时隔多年后的第一次见面藤子已经不认识👧了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魔鬼饰演主人公的尾野真千子在2010出演了日剧#Mother#里面的一位坏妈妈,虐待自己的孩子,孩子有没有衣服穿,有没有吃饱饭,有没有钱缴纳午餐费,她都不管。
她所有的心思都在自己身上,自己怎么样可以变的更美,即使丈夫的公司已经破产了,她还要买昂贵的化妆品。
她一直坚信靠美貌可以改变一切。
遇到稍微不顺心的事情,她就拿孩子出气,孩子成为了她的发泄物并非她的孩子。
所以孩子潜意识里也是害怕她的,因为不知道说了哪句话或者做了什么事情,就会被妈妈打。
为什么藤子会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孩子呢?
作为旁观者的你肯定会很气愤的说,这个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母亲?
这样的恶魔有什么资格做别人的父母。
原因其实很简单的,那是因为恶魔有个恶魔的母亲,藤子从小在妈妈虐待中长大的,对于妈妈的话只有听从,不听从是不会被原谅;这样的错误愚昧的三观在她还是孩提时就被植入了,没有办法改变。
一直想成为与母亲不一样的藤子,最终还是成为变成了和母亲一样的母亲,让人可悲却不意外,万事都有因果 。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藤子在幼年时期接受到了母爱,那么她还会被变成这么?
或者我们换个说法,如果藤子的童年是快乐的,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下成长,那么她还会变成杀人魔鬼么?
答案肯定是成为杀人魔的几率会非常小;因为从小没有得到关爱并被家庭各种暴力,幼小的藤子认为只要听父母的话就可以了,以至导致后面生成没有自己人格的人,伪装成一个漂亮的木偶;这样的想法也导致了下一代的悲剧,藤子的大女儿早季子也换上这样的病#假象人格#变成讨好大家的人,自己是谁,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也不重要;但是最后的最后藤子对家庭的还是向往,看见自己的孙子,想到一家人再拍全家福的情景;由此可见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受到的重大创伤会影响人的一生;
藤子幻想一家再拍全家福👪
大女儿早季子的女儿
藤子想触摸孩子的手我们心里的魔鬼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藤子的小姨一直强调不要和你妈妈一样,这样的话在她抚养藤子的五年,甚至去看望成年后的藤子,她也在重复着同样的 话。
为什么会一直在重复和强调。
我有个很大胆的猜测,藤子的小姨非常讨厌藤子的妈妈。
原因可能很简单,或许是在他们孩童时期父母更喜欢藤子的妈妈,又或许她喜欢的男生喜欢藤子。
总之原因很简单,然后仇恨就在一刻悄悄蔓延和生长。
我们心中的仇恨和恶意随时会被你身边的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去激发和唤醒,一旦被激发并且不去制止的话,魔鬼就此滋生了。
这个事情可能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一件不起眼的事情,可是对你来讲,人生却从此不 一样了,因为往后的人生都是充满了魔鬼的人生。
对于有的人他们的恶意和心中的魔鬼或许会一直沉睡。
但是结局并非我上面的猜测,茂子收养藤子是为了钱,原来每当藤子周围有人遇害,茂子就会得到天水教的表彰;所有遇害的保险收益人都是茂子,这也是为什么茂子这么一个普通家庭主妇也可以做天水教的管事。
你对教会有功劳就会升级。
藤子给她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机会,小板初代只是一个傀儡,茂子才是后面的大BOSS,所谓人心真的是深不可测。
而早季子写的那份手稿也暴露了真正的凶手是茂子,富士山🗻代表了茂子;小板初代最后也被其杀死;对于这个结局感觉交代的有点草率了,茂子为了获取更高的地位所以指示小板初代杀死那么多人,这个有理由并不是很让人信服啊,或许因为我心理不够扭曲所以不能理解,总感觉最后一集有点草草收尾没有前面精彩以及逻辑性不够强。
但是所谓的真相往往是不被大众所能接受或者是大众所能想到的,那个点可能很小,不是你我正常人能理解和想象的。
小板初代牵着早季子的手走向富士山🗻剧中几个疑点1)小坂初代不是很能明白为何小板初代会一直听从茂子的话去杀人,一直监视藤子一家,教会的力量就那么大么?
导致人们都丧失了理性思考只会盲目服从么?
真是太可怕了。
2)藤子小姨-茂子大BOSS茂子为何要这么做?
根据剧情我们知道藤子的妈妈性格也是缺失的,她不知道怎么爱小孩,由次可以推断出藤子的外婆也是不会爱人的,所以藤子的妈妈与茂子才会拥有这般扭曲的性格;只是一个表现出来,茂子是隐藏其邪恶的一面,实则更加恐怖,心思真的细思极恐,让人发怵,没有得到关爱的人往往更想被人认可,所以她才会做出那些事,在天水教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啊。
3)天水教
二女儿早季子整成了妈妈藤子模样二女儿早季子加入了一个邪教,更为巧合的是她藤子的小姨,之前收养了藤子,后面收养了藤子的二女儿早季节子却不收养小女儿令人有点费解。
早季子会什么会参加天水教,为什么会整容成妈妈的样子,很显然她的思想被人操作,别人掌握了她的弱点控制了她,她的死成为了谜团。
这个邪教想要蛊惑什么样的人?
能加入这个邪教的人,都是没有找到自我的人,对自己没有清新的认知的人,或者说受过伤还没有愈合的人,这样的人内心更为脆弱,没有防御更容易被人侵入……最后谈一下为何会被这部剧吸引呢?
源于日剧对人性深入的探讨日剧真的是对人性中黑暗那一面挖掘的很深入很彻底,什么校园欺凌,家庭暴力,虐待儿童,出轨这些都被会拍成电视剧或者电影,而这部剧是围绕父母虐待儿童展开的故事,很多人评论儿童成长的环境会影响人的一生,所谓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福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我们女主人公藤子就是成长在父母的冷漠,虐待和被同学欺凌之下长大。
可以试想一下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拥有什么样的人格,会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他们不知道。
没有安全感,不知道说什么就会被父母打骂,父母是可以决定孩子的命运的人,不被原谅就会被杀死,所以必须要服从父母。
而父母为什么又会拥有这样的性格呢?
这个问题将是一个循环,要追寻到父母是在什么样的一个环境下成长的了。
所谓童年真的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我们将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跟我们的童年有很大的关联,直白的讲是我们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如果在一个缺爱暴力的环境下成长,那么长大之后也难有一个健全的身心,严重缺乏安全感,不自信,觉得自己不配得到他人的爱,不值得被爱;父母并不是生下孩子的人都有资格被称为父母,父母这两个词代表着责任,很多时候你孩子的一生将由你来决定,人们并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成为什么样的父母,他的父母则是最好的榜样,那样的潜移默化已经在深深的植入脑海中。
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的性格,很早就已经注定了。
这样或许有些果断,可是此刻的我却坚信这一点。
藤子是童年阴影太大以致心理扭曲还是先天缺乏共情能力?
这剧看得有点难受的。
我从小到大没受过校园霸凌,所以没想到小学生之间还这么多勾心斗角,嚯嚯,但藤子那种怕被孤立和遭人敌对的心理还是懂的。
说起来日剧里好多讲校园霸凌的。
另,真千子姐姐演技一如既往地好。
枯了,两个月更新一集?
有没有生肉我啃生肉也行。
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
我出生在一个看似十分有钱的家庭,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上已经负债累累,母亲愿意花钱买各种化妆品和名牌服饰,我却因为交不起伙食费对老师撒谎,被同学欺凌,对于我的日常生活来说,被父母打骂基本是家常便饭,还要照顾年幼的妹妹,我可以说在这样的夹缝中挣扎着活了下来。
如果用我现在的认识去看待这样的童年,我大概会精神崩溃,产生一些极端行为,自虐倾向或者报复行为都是很有可能的,换句话说,是绝对不会成为像剧中姐姐一样善良温柔的人的,这样一想,对于剧中想表达的原生家庭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影片的一开始是从藤子被捕入狱开始的,她杀了丈夫、女儿、朋友、甚至一些毫不相关的路人,甚至最后的几个死者只是因为稍微阻止了她那么一下,就被勒死分尸不得善终。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她从头到位没有对自己的暴行辩解,居然让我莫名的流泪。
影片中对于藤子母亲的刻画,最开始就像是一个她自己的复刻,同样的对女儿恶语相向,同样的认同“杀人鬼的女儿也一定会杀人”,这样宿命般的理论,她就因为未发生的未来就否定了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
藤子的一生都活在阴影的笼罩下,寄住在姨妈家的时候,认为一切能重新开始,这就像是一个虚无的希望,奠定了她一连串悲剧的开端。
重新开始,就意味着她想和过去的时光割裂,成为完全相反的人,所以她尝试融入她认为的班级主流——那些看起来的强势者,为此舍弃了自己的喜怒、开始撒谎、伪装,注定得不到那些珍稀的“真心”,最后还因为他人喜怒亲手毁掉了那段朦胧的友情,那是藤子第一次用绳子将人勒死在储物间,后来的杀人动机和手法也和这次如出一辙。
如果从因果论的角度来,她的人生也是充满转折点的,只是她在每一次都做出了最糟糕的决定,影片固然是有夸张的成分,但是限制她选择的不是客观条件,而是她的自我设限和认知。
比如在她认为结婚是唯一的且重要的,能够摆脱过去的手段,所以不论是闺蜜和男友的不正当关系,还是婚后的对她的冷眼相待她都可以不在乎。
再比如有的人说“别人看起来幸福才是真的幸福”这样的话也深信不疑,她就在追求表层幸福的路上被蒙住了眼睛,金钱、美貌这些成为了她的诉求,这些必然会导致家庭的悲剧。
影片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对藤子的生命进行回溯,她看似一直在逃离,实际上却一直像一个提线木偶被他人操控着人生,不论是姨妈的“不要成为你妈妈那样的人”这样的暗示,亦或者“别人看起来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的灌输,都让她潜移默化的成为“杀人鬼藤子”这一既定的人,即使她想努力改变现状,却只能一次次跌回深渊之中,不得已回到那个已经建造完成的囚笼,走上他人早已铺垫好的命运。
刚看完影片的时候,我一度认为她的观念束缚了她,识人不清,错误的选择了朋友和结婚对象,是她自己推开了那些本能够拥有的美好,然而,这只是站在一个幸运者角度的傲慢想法而已,就像人想要突破阶级的束缚一样,我们大多数时候是被环境塑造,而不是在创造环境。
藤子在最后面对孙女伸出了手,孩子隔着玻璃想要牵起她的手,她听到了儒软的“妈妈”
今年的第一次熬夜,献给了冷门日剧《杀人鬼藤子》,这部据说是15年于日本首播的悬疑惊悚剧,在今年,由伟大的字幕组翻译给观众,与大热国产神剧《隐秘的角落》一样聚焦于孩子的内心冲突,只不过更为血腥直接,现在已更新至第五集,在豆瓣获得了8.7的高分。
人们常说:人性复杂。
既没有纯粹的恶也没有纯粹的善,藤子究竟是如何从孩子变成魔鬼?
01.言语,对孩子有多大的伤害?
剧中的主角藤子,幼年时遭受虐待,目睹全家被父亲的情妇所杀后被阿姨收养。
看似一切的噩梦已经过去,她终于可以从地狱走向正常人的生活。
然而情妇与阿姨的话像是某种恶毒的诅咒,长久的盘旋在她的脑海。
抹着鲜艳口红的情妇拿着刀在杀死藤子全家后面露凶恶的抵住她的脖子:“孩子反正也只能活成父母的样子,这是逃离不掉的命运。
”尖刀偏了一寸,藤子侥幸活下来,可是看似体贴的阿姨总是时不时的告诫她:“千万不要越来越像你妈妈。
”每当这时,藤子总是会竖起全身的尖刺,拼命反驳。
言语给她播下了恶魔的种子。
她癫狂的用一生去反驳这句话,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所以,语言对一个人的伤害究竟有多大?
心理学家库利曾经这样定义自我:“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我。
”他人的评价决定了自我的感知。
她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因为意外怀孕随便嫁给了一个男人,生下孩子却不断虐待她,甚至在案件未破时,她的母亲被人认为是残忍杀害全家的凶手。
她们在不经意间通过自己的语言,强加给她一种负面的自我定义。
所以每当藤子做错了事,这种负面的自我定义就会成为一种思维反刍式的喋喋不休。
“你最终还是会变成和母亲一样的人。
”她的自卑感不断加重,为了受欢迎而努力讨好别人,为了被爱而改变容貌,终于一步步毁灭自己。
伤害,很多时候是在言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
02.受害者如何一步步走向加害者?
杀人鬼藤子,在剧中一共杀了多少人呢?
小学为了做过的坏事不被发现而遭受排挤,藤子杀了朋友。
高中男友劈腿,与劈腿女吵架时误把她掐晕,藤子补刀并肢解了小三。
荒郊野岭,尸块成堆,二人身上都沾染了粘腻的鲜血,抓住男友把柄的藤子没有丝毫恐惧和悔意,她笑着对男友提出要求。
她依然不是一个好母亲,她依然虐待自己的女儿。
明明藤子一开始都处于受害者的位置,她曾经是班级里被排挤的同学,是被劈腿的女朋友,被出轨的妻子。
是什么促使她举起刀来,变成一个加害者?
决定一个人是谁,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潜意识。
当处于受害者的位置时,人的内心总是非常的恐惧,无助。
为了摆脱这种情绪,逃离这种感觉,潜意识会告诉自己:只有手中握住刀,变成攻击者,才能掌握住力量。
以此来平衡自己的内心,让自己不至于太过难受。
藤子的同学欺凌她,男朋友从来都没有尊重过她,她的名字往往被用“喂”/“诶”替代,这些痛苦和委屈的的负面情绪,促使她在心里刻画出一个强大的自己,在心里想象反击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再外化成过激的行为。
这种类似的情景一旦多次发生,甚至能够轻易的形成条件反射。
藤子最终从一个目睹杀人过程的少女,成为了手握尖刀刺进家人的杀人鬼。
而她的女儿,也不可避免的经历了她曾经经历的一切。
《杀人鬼藤子》用藤子大女儿的文稿,揭开藤子悲哀又扭曲的一生。
三代母女的命运相互交织,又相互映照,日式摇滚配合血腥的镜头,塑造出荒诞惊悚的氛围。
最可怕的是,剖析完藤子的一生,竟发现原来普通人与看似毫不相关的杀人魔,往往也只是一线之隔而已,不得不令人感叹日剧对人性的深入探讨。
希望这个夏日,藤子也能为你带来一丝凉意。
本文由公众号 剧荒不惧 原创,禁止转载。
看的云里雾里的……
结局太差了吧 硬掰成宗教太生硬了
尾野真千子是个在国内根本没有可以对标的女演员。古装现代装都来得,想美艳就美艳,想喜感就能喜感,想狠毒就徒手分尸给你看。小野花梨前途无量,妹妹加油,干掉黑木华!
尾野真千子的演技实在是赞的。藤子这个角色,真是让人恨。
这剧过了5年终于有人做字幕了……
结尾略显仓促!!!
成功男士的标志:回家先揪老婆头发再揪老婆鼻子,被老婆反踹裆部发现打不过老婆于是转头去打孩子。这是我我也想把所有人都宰了。
差差差。故意把剧情搞得压抑。
很朦胧 看完心里很不爽
尾野真千子 ,真的快成恶女专业户了
杀人现场求婚也太硬核了吧。。怕做噩梦
日剧就像台湾剧一样,又穷又low的,不是我的菜。
看到邪教出现时,越来越觉得恶心
两星全给尾野。之所以热度很高,全是因为当年弃坑的字幕组吧,真是贻害无穷。故事本身崩得不像话,节奏大乱套,该讲的讲不清楚,纠结一些细枝末节,毫无意义。这部剧就像是优等生拍出来的废品,光影、镜头全给陈词滥调陪葬了。公式堪堪套对,答案离题千里,真是上对花轿嫁错郎。
那些冷眼作壁上观说无法理解的人 童年一定都过得十分幸福美满吧
配乐很喜欢
还是那句话,什么变态在日本都不算恶,因为真正的恶来自家庭来自社会,她们之所以变态我觉得只是宣泄。一位母亲不当母亲而残害自己骨肉和身边的人成为罪恶的人,三观不停刷新的我,慢慢理解藤子所作的一切了。一部好剧啊
尾野真千子演得不错,可能是这类剧看多了吧,有点无感了。。。女儿的选角不行啊。。。
小姨妈有毒。。。。
没看过小说。因为同一个主演的原来看来都比较喜欢把这剧跟《绝叫》比,真的辱《绝》了。《绝》好歹还是好好讲了社会问题,《fujiko》都讲了些啥啊。第一集还不错的,后面越来越追求猎奇化而无视掉可行性,你倒是说她一届女子明显体格也一般是怎么能手刃这么多甚至是成年男子的啊,还分尸呢有想过分解一个成年人需要多少时间和力量吗而且最麻烦的那个头你说要怎么搬真是跟我开玩笑。尾野的演技是没啥大问题,但整剧就注重强调“我是一个人偶”“一切都要重来”,结果就只是演成一个“疯颠”的角色,不太具有魅力。而且说实在的,找尾野来演“漂亮得像个人偶一样”这合适吗(dbq)?说实在我自认对小孩没啥关心的,但这里一些剧节让子役演,我都觉得演完要找心理辅导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