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拉西!
给我整个人看抑郁了,这是什么悲剧啊啊啊,救!
像是个黑暗童话,天真又残忍,真是震撼,虽然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打五星,觉得被什么东西掐住了脖子,宿命感太让人无力了,土笔你这个变态真的太会写故事。
居然是有自己一套价值观的乌托邦,可这个乌托邦却也是个大牢笼,束缚了太多人,他们永远被困在了那个他们曾经向往的地方,这个小乌托邦映射的却是整个深渊。
这里和我讨厌的世界一个样子,被世界折磨,疯不掉,也死不了,做不出任何选择,他们有奇怪的价值观,奇怪的行为,但是却有普通的情感,这才是冲击力最强的地方。
愿望或者欲望都是要有代价的,其实愿望也是欲望。
而有时候憧憬会制住本能,憧憬被实现,旅途会在永远的安宁中结束,到底是就此在美梦中睡去,还是继续往前。
如果有办法自己骗过自己,那么对那个人来说那就是真实。
在遥远的过去,有个女孩实现了愿望同时坠入了噩梦。
法普妲,咿噜缪咿,布耶洛,卡布伦,所有人都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所有人仿佛都被什么东西牵着走上它应该走的路,我不喜欢,但现实也是这样的,或许我们也应该主动,去做些什么真正想做的。
剧情有一点混沌,故事讲的不是很明白,有点乱,但恰恰也是这样的乱反而增加了无力感,场景和世界观真的无敌,再加上BGM,都很击中我的心。
土笔如果不掺杂恋童倾向,这会是无比神的神作,每次看到那些场景就本能不舒服,自动过滤,抛开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是很行的。
即使身处地狱,人也还是会活下去,无论祈祷,还是谎言,全都为此存在。
现在正准备踏上旅途,即使明白爱就是诅咒,也知道终点有的就只有黑暗,或许就是因为这样吧,正因如此,才会如此耀眼。
去吧,永恒的公主,法普妲,带着所有人的意志,自由地走下去,唆斯~
剧情一如既往地黑暗风,生骸村的故事,瓦滋强 贝拉佛,维可和缪伊这一个个人物都独具魅力。
倒是法普塔与雷古之间的“公主与王子”的故事线在甘嘉冒险故事的对比下,却显得有些苍白与无力,尽显作者的恶趣味,雷古沦为工具人,真的看得不明所以。
瓦滋强也是一个如黎明卿一般纯粹的人,同样为了探索深渊的目的泯灭人性。
但稍微不同的是——瓦滋强面临的无可奈何比黎明卿要多太多,如果说黎明卿是牺牲自我地主动选择走入地狱,瓦滋强则是已经身处地狱中,为了愿望选择牺牲。
普通人面临这样的处境,在人性恶面的驱动下,也很难不做出瓦滋强的选择,他牺牲掉缪伊的孩子,做成煲仔饭救下濒死的冒险队,甚至牺牲掉缪伊造出生骸村,让全队的人得以暂时在深渊活下来,千年来他从未放弃过探索的愿望,甚至在最后还想利用莉可,让全队恢复冒险。
或许当他他身处深渊的那一刻,从思想到呼吸都被深渊所占据。
贝拉佛应该是这个残酷的故事中最痛苦的人,人性善面的崇高的道德让他无法在这个地狱中生存。
但瓦滋强却仍让他留下,。
因为贝拉佛的人格是纯净的,瓦滋强知道下一步就是地狱,前方是未知的恐怖,丢弃身体成为身骸也好,他们必须要在这个地狱里保留一丝人性。
贝拉佛即使变成生骸也无法放弃对“崇高”的追逐,以至于变成生骸也好,还要放弃大半器官也愿意换取一个为爱牺牲的米蒂,而后因果循环,从缪伊那取得的一切也终于回到了缪伊的复仇公主身体里。
他至死都为了自己的纯净而赎罪。
缪伊和维可的羁绊可以说是这个地狱般的世界中唯一的光,一切由他们而起,也由他们结束。
他们都是被人类文明遗弃的孩子,一个因为无法生育而被部落遗弃,一个被人渣虐待得体无完肤,他们的世界本来都昏暗无关,但因为遇到彼此而因此有了光明,有了羁绊,在这个黑暗的深渊里有了温暖。
维可被迫进入缪伊的体内,即使无法拯救已经沦为生骸村的缪伊,但还是为缪伊的孩子们唱起摇篮,安抚他们。
缪伊将对维可的感情珍藏,即使是自己最健全的孩子也并未分享,直到最后才让法普塔领悟,也将法普塔从仇恨的无底洞中拉了回来,温暖的爱战胜了冰冷的仇恨,一切取得了平衡。
即使最终的结局这样残酷,他们也不后悔,因为他们彼此都是彼此的黄金。
第二季里的每个人物的特性都有一种极强的韧性。
瓦滋强始终不屈的对旅行的渴望,贝拉佛对高尚道德的坚持,维可与缪拉的爱.....每个人物的特点,不管是经历生骸村事件前后,千年的时光,都未改变。
我这就是作者高明的一点!
这些被世界遗弃的甘嘉冒险队的成员们,就算肉体被深渊吞噬,就算精神灰飞烟灭,他们追寻黄金乡的传奇,将会和阿比斯深渊一起同在永恒。
深渊的故事还是太残酷了,这么多阴暗的故事,作者一遍又一遍地描述着,赋予他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却在其中埋下了温暖的种子,当观众随着故事的推进一步步走向残酷的尽头时,却总是能发现在尽头另一处总是一片光明。
“再也回不去的乡愁的彼方,在真正的黑暗中,确实存在着不曾有人发现的光芒,但是没有人能将其得到手,由你而生的黄金,从名为价值的枷锁中获得解放,现在正准备踏上旅途,即使明白爱就是诅咒,也知道终点有的就只有黑暗,或许就是因为这样吧,正因如此,才会如此耀眼。
”
另外对比上一部 这一部里面土笔似乎把故事更加概念化,许多隐喻必须得仔细观看才能清楚。
感觉越来越模糊。
而获得白笛后的莉可明显有所成长!
她开始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之前两季里经常依赖雷古的女孩了。
作者说过莉可就是兴奋地去自杀,或许这样一场探索本源的伟大的深渊之旅,只有死亡的结局,才是最终的归宿吧。
配乐还是那么不得了!
希望往后的剧集中能延续配乐的高质量。
或者说只有这般空灵悠远恢宏的曲子,才得以配得上阿比斯深渊的探索,承载这一个个猎奇且感人的故事。
叛逆的莉可在「来自深渊」中, 最核心的角色, 莉可, 拥有着相当 "反叛" 的设定. 首先, 将年轻女性作为冒险动画中最关键的人物的这一选择, 就已经足够叛逆. 毕竟, 在大部分主流冒险动画中, 即使是那些被赋予完整故事线的女性角色, 往往也只是冒险 (主线) 的陪衬或点缀. 如果将她们的角色删除, 冒险 (主线) 依旧会发生. 但在「来自深渊」中, 莉可不仅仅是冒险的发起者, 更是团队的领袖; 如果没有莉可, 就不会有进入深渊的旅途. 其次, 从外貌上看仅仅只是一个普通女孩的莉可, 在作品稚嫩的画风下, 很难被称为 "美貌," 更不用说 "性感." 在剧场版「深魂的黎明」中, 莉可的脸上甚至因为深渊诅咒留下了永久性的伤痕. 眼镜, 这一往往被认为会削减人物性吸引力的工具, 也始终与莉可深度绑定.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学家劳拉 • 穆尔维 (Laura Mulvey) 就女性角色与眼镜的关系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在绝大多数电影中, 女性都作为被观看的客体而存在. 但戴上眼镜, 意味着一种积极的观看. 它无视了女性在银幕上作为被看客体的准则.非常值得注意的是, 动画在一开始就借角色之口告诉我们, 莉可需要佩戴眼镜的原因并不是近视或疾病, 而是因诞生于深渊而受到的诅咒 — 一种近乎命运似的安排. 种种设定之下, 土笔章人仿佛在坚定地告知观众: 莉可的诞生从来不是为了成为被凝视的客体; 她生来便是要去看, 去凝视, 去开启只属于她的冒险.
还没写完 怕自己直接半途而废所以先把写好的部分放上来 orz
来自深渊早早被视为黑深残经典,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黎明卿篇章。
但观众如果是因为「想再看到更加耸人听闻的情节」,而觉得对比之下生骇村不过如此,恐怕会辜负来自深渊的更深层内涵。
在我看来,生骇村的精彩程度不亚于黎明卿篇章,但同时必须承认,生骇村的故事并没有讲好:谜语太多,以至于挤压了本该详细的人物刻画的比重;价值点不明确,深刻性仅体现在偶发的台词,而非完整的逻辑上;人物关系的展开并没能牢牢嵌在世界观的展开中。
相比于动机明确、做法明确、意义明确的黎明卿篇章,生骇村太多的语焉不详,太多的顾此失彼,以至于观众(至少是我)有零碎的感动,有在一两句台词中get了作者意图的感觉,但却没有了更深入且整全的思考。
如何写自己的观后感呢,我选择从三个蛋是什么的讨论来梳理自己杂乱的想法,毕竟整个故事的转折点就发生在「欲望的摇篮」的出现。
是「欲望的摇篮」,还是「实现愿望的蛋」初看伊噜缪咿生小孩的情节,我也感到强烈不适,那么多重要的事情,为什么偏偏选择了「生小孩」的愿望?
大家难免会把矛头指向作者:是为了画出最残忍的剧情?
毕竟「吃小孩」的确算得上人类残忍之最;还是对女性价值的物化?
好似女性的价值仅在于可生育的子宫。
但当我再次回想「蛋」的名字时,发现干涉器说的是「欲望的摇篮」,用人类的话来说才是「能够实现愿望的蛋」。
欲望,愿望。
二者虽都是人的主观欲求,但却有着细微的区别。
「欲望」是更接近人的本质的存在,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潜存于无意识中,而「愿望」一定是显意识的能动作用。
「欲望」是混沌的,「愿望」是清晰的。
「愿望」是人类通过自身的能动性,将「欲望」以社会化的实现方式定义后的结果。
蛋的功能不是实现愿望,而是具象欲望。
为什么最好让儿童来使用蛋,因为儿童的欲望是简单的、纯粹的、直接的。
即使将儿童的欲望具象化,其结果也相对简单直接明了。
而成人的欲望是复杂的,不明朗的,相互纠缠的,一旦被具象化,其结果不可预测,无法对应,甚至很难说得上被满足。
第一个蛋:伊噜缪咿的欲望第一个蛋是布耶可放在伊噜缪咿身上的,那个时候伊噜缪咿正在昏迷中,也不知道蛋的功能,但她自己还是发生了变化:虽然身体还在「非人化」,但感觉不到痛了。
我倾向于将这个变化理解为欲望的具象化,而非愿望的实现。
对还是儿童的伊噜缪咿而言,「不痛」就是那个时候最直接的欲望。
第二个变化则是生出了小孩,说是小孩,其实更像是「惨剧终末」。
同理,我认为这也不是愿望,而是伊噜缪咿的欲望。
由于不能生育导致被族人抛弃,可以说,「生育」构成了伊噜缪咿作为人的命运(root)。
因此,比起一般的人类,「能否生小孩」对伊噜缪咿来说,是关乎「我是谁」的本质问题。
正因为如此,伊噜缪咿已经不能视作纯粹的儿童,在这个问题上,她的欲望并不简单纯粹。
然而,「欲望的摇篮」并不能明晰「欲望的社会化形式」,即「愿望」,它的功能只是将欲望具象化,所以,伊噜缪咿最终只是give a birth,而不是have a baby。
这个荒谬残忍的结果,是伊噜缪咿的复杂欲望的具象化。
从这个意义上,最初试图用蛋拯救伊噜缪咿的想法,一半成功了,一半失败了。
成功在伊噜缪咿有「儿童」纯粹的一面,比如她想身体不痛,于是真的不痛了;失败在伊噜缪咿也有「成人」复杂的一面——什么是生育?
甚至,什么是人?
什么是我?
成人总是难以给出清晰的答案,不是吗?
第二个蛋:瓦兹强的欲望说实话,瓦兹强到底想要什么,我看完也没明白。
一下子希望法普妲摧毁村子,一下子自己又去拯救村子;一下子希望继续冒险,一下子又放弃前进,甚至我都不知道他最后是怎么死的,或者死了吗?
在莉可的推测中,瓦兹强是希望莉可使用「欲望的摇篮」,让全村的人继续冒险。
仔细想想,这一点是有可能实现的,因为莉可想要冒险的欲望就是强烈而纯粹的,她即使濒死也会抱着这个欲望不放。
如果莉可的说法是对的,那么第二个蛋和第三个蛋必须放在一起推测。
布耶可病倒之后,伊噜缪咿诞下的生命体有了“食用可救人”的功效。
而据瓦兹强自己所说,他正是在布耶可病倒后使用了第二个「欲望的摇篮」。
因此,第二个蛋具象的很可能是瓦兹强的欲望。
他当时的欲望应该是:让“㓻甲”的人们,包括自己,活下来。
瓦兹强是「尽力而为」的个性,他完全有可能这么做。
第三个蛋:伊噜缪咿的欲望我们知道最后伊噜缪咿体内有三个「欲望的摇篮」,那么第三个蛋是谁的欲望?
这个欲望又是什么?
附着在第三个蛋的欲望,我认为是「让无法前进的人们有栖息之地」。
否则无法解释伊噜缪咿的身体为什么会突然跑起来,又在深渊的中心边缘处突然停住,然后化作村庄。
并且我认为,这个欲望依然是伊噜缪咿的欲望。
因为莉可的推测还说了,瓦兹强是尽力而为的人,也是和她一样憧憬冒险的人,因此瓦兹强的愿望不可能是为大家建造这个村庄,毕竟连瓦兹强自己也无法离开村庄。
因此,这只可能是伊噜缪咿的欲望。
但这个欲望并不纯粹,事实上,第三个欲望如同第一个欲望,也是复杂的。
它包含了伊噜缪咿对死去的孩子的悲鸣、对吃下孩子的村民的憎恨、对自己成为牺牲者付出惨痛代价的愤怒,也包含了伊噜缪咿自己对村民的爱。
因此作为第三个欲望具象化的生骇村,看起来才会那么盘根错节,自有一套生态:有变成「清算者」的亡者灵魂,有变成「惨剧终末」的村民,有必须「等价交换」的严格规则,也有自行繁荣生长的村落文化。
关于深渊:深渊从来不是隐喻来自深渊有很多很多缺点。
我深知这一点,每次和朋友聊到这部作品时,也会先介绍它的种种缺点,比如人物毫无魅力,比如前面的情节极其无聊,比如道德嫌疑。
但我也知道,这些缺点也源于它的优点。
正如有个网友说的,不像其他二次元作品要么用人物讲故事,要么用情节讲故事,来自深渊是用世界观讲故事。
几乎所有人都会认可,来自深渊的世界观塑造得很厉害,很耳目一新。
新在何处?
不是设定得多复杂,也不是设定得多宏大,恰恰相反,来自深渊的世界观非常简单:这个世界有一个深渊,越到深处越无法返回,甚至所求永不可得。
但总有人一往无前。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世界观,却将勇气和冒险的意义推到了极致。
是的,极致。
极致到我甚至感到了一种深刻甚至让人窒息的浪漫。
因为这并不是隐喻,这就是现实,我们所在的现实。
你说时间可以倒退吗?
你说存在过的生命可以从来不存在吗?
难道这不就是所有人都无法归来的深渊吗?
我们出生,我们活着,我们有了思考。
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深渊。
不是吗。
「我要下去」「我要成为探窟者」「我想一直一直冒险下去」 为什么来自深渊的世界让我着迷?
因为它讲述的不止是现实,还有一群心甘情愿前进冒险的人,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不知道前方是祝福还是诅咒,但永远想尝试,永远敢尝试,永远向前看,永远不回头。
这就是我想要的生命。
冒险从来不是一种选择,冒险就是生命本身。
一直前进,前进到无法前进为止。
那个时候,可能是无路可走的时候,可能是不想再走的时候,也可能是生命终止的时候。
不知道生命终止的时候,我们是否已经抵达了这个世界的终点?
不知道这个终点是否曾有人抵达过?
如果生命最后一刻也无法抵达,这就是绝望吗?
是啊,每个人都会死。
所以深渊的前方必然是绝望。
但希望在绝望之前,你至少已经实现了梦想。
生骸村到底意味着什么?
黎明卿是彻头彻尾的魔鬼,可能是我看过的最变态的动漫人物,但是作者给魔鬼起的名字叫黎明卿,莉可他们在和魔鬼进行过生死搏斗后,穿过恐怖忘骸之海后继续下沉,到了还算充满生机的生骸村。
里面有集市,也有饭店和旅馆。
各种生骸怪物都是各司其职,努力生活,完全不因为自己已经变成了丧失人性的生骸而选择躺平。
维持治安的就是负责清算的就是那些黑色亡魂。
这种想象也太奇特。
如果没有莉可他们的出现,法普塔也不会得到机会毁了生骸村这个怪物们的栖身之处。
看到这里还多少为那些已经变成怪物的生骸们感到可惜。
生骸村从诞生起就是罪恶的,生骸村的建立其实是因为探险队把伊鲁谬伊献祭给深渊了。
黎明卿的残忍和变态是赤裸裸的,生骸村的罪恶不次于黎明卿,但是被村子里表面的一片祥和掩盖了。
生骸村的第一批居民选择忘记村子的由来,并为了村子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更多的财富一直在努力奋斗。
如果雷古和莉可不进入村子,打破村子的宁静和平衡,生骸们还能继续过他们为生骸村努力创造价值的生活。
但是法普塔不答应。
法普塔要清算、要报复,要毁掉这个容纳许多怪物的地方。
看了第一部和剧场版,人物作者是个变态。
但是布耶可和伊鲁谬伊之间温情,是黑暗中温暖的灯火,这种温情不是变态能创作出来的,还有可爱的娜娜奇和那些小怪物都闪烁人性的光辉。
10月1号,我在酒店隔离,看着网上的新闻,突然想起来《来自深渊》最后一集还没出。
隔离结束后,回家忙完很多需要处理的事情后,看了《来自深渊》的第二季最后一集,不禁陷入了沉思:如何在生骸村崩溃坍塌之时活下去,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由土笔章人一句话主线大纲引发的惨案: 主角一行人来到个村子,然后引发事件把村人全灭了(顺遍收个后宫,不,队友),就这样算开启了未来?
这和柯南到哪,哪死人的混蛋逻辑有什么区别?
而且是个人就要变丑爆的生骸,除了女主莉可;另外两后宫也要变兔子娘和狐狸娘,这类媚宅福瑞控喜欢的萌娘。
媚宅设定过于刻意,使得严肃性大大降低。
正常逻辑应该是要么就都变,要么就都不变,凭什么配角就要变丑八怪?
主角团队则要么正常,要么萌娘?
诅咒不是公平的吗?
怎么也看人施咒?
因为你是配角,所以最后一集诅咒也要把你从人变成丑八怪弄死。
因为你有主角光环,所以诅咒也对你百毒不侵,或者变成媚宅福瑞控喜欢的兽型萌娘。
动画的制作方面,目前看下来倒是没什么亮点。
但得益于原著的底蕴实在是太厚,以至于制作组只要不乱编乱改的将漫画的故事讲完,就足以让其成为整个动画史也留名的神作。
来自深渊。
其核心的设定——深渊,是我见过最优秀的世界观设定之一,其提纯,精炼,强化了传统的冒险题材,并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悬疑和伏笔留于深渊的最底部。
单只一个设定,就为作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戏剧矛盾和期待感,堪称鬼才的一笔,世所罕见。
再加上其有来无回的设定,更是为作者想要讲述的一切悲剧铺平道路。
与它相比,剩下的原创世界观,那些所谓的对社会的暗喻对生活的投射都成了下下的路子。
作者十分擅长用设定去讲故事,这种手法分外少见。
大多的作品要么精于人物,要么精于曲折的剧情。
而作者却另辟蹊径,用世界设定塑造人物和故事,达到的效果也绝顶优秀。
同时,由希望转为绝望这一古老的戏剧命题也在作者全新的设定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饱含恶意的爱,扭曲的愿望,人变为非人。
无数夸张且阴暗的构思中,被安排来实现作者“欲望”的,却是一帮纯真,没有太多过深思考的幼童,使人不得不拍案叫绝。
没有这幼童的表层设计,来自深渊也无非只是一部设定绝妙的黑深残而已,但有了这帮幼童,作品的根基便直指叙事艺术的核心之一,矛盾。
大多数作品的矛盾,不过是什么个人或组织间的利益冲突,再大,也不过是什么政治或者战争。
这种精神内核本身就诠释着矛盾一词的动画却十分少见。
幼童们的天真既与残酷的世界交相辉映彼此强化,又暗暗否定着悲剧精神,留下了诸多无法单靠道德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一路怀抱着冒险梦想高歌猛进,想要到达的地方却是绝对无法回来的死地。
然而这种“向死”的冲动,其内核却十分光明和单纯。
这种不去表达什么,只是在讲述什么的心态。
我觉得是叙事者所需要的良知。
总结:神作。
原因:神来之笔的世界设定,复杂且深邃的精神内核,以及由两者交融的绝妙悲剧。
类似来自深渊这样的作品,是叙事之所以美好的原因。
第二季还是很精彩。
从叙事结构看来,两条主线在不同时间线上并进,直到第六集,才揭晓在观众意识到两条线相遇之前双方就已经产生了交集。
在原始无法生存的环境里,当人性面对唯一救赎的可能,即便要冒着人性被扭曲的风险,却还要选择让生存得以继续,生骸村就是这么得来的,村庄和村民都是世人做出选择后,人性善恶的特质被无限放大异化后的产物。
“三贤”则代表着三种不同类却最典型的“好人”:贝拉弗,自我道德标准的守卫者,与俗世难融,赎的是身而为人犯下的罪,感性的痛苦源于自我;布耶可,唯一与伊奴缪伊有着深深的羁绊并与之共情的人,个人愿望最终也与伊奴缪伊所愿所感混合在一起,感性的痛苦来源于他人;瓦兹强,说是预言家倒不如说是最理性客观的领队,探险队前进的心愿夹杂着个人目的,让生存这个动作得以继续,理性的痛苦源于愿望的未来。
正是在这样矛盾又艰难的向前抉择下,生骸村才如此丑陋扭曲,却也如此纯粹生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愿望卵”的设定下,与现世可由数量和单位定义的理性价值不同,生骸村的价值彻底由感性来量化,这点就带来精神伤害的案件而言很是乌托邦了。
动画看到最后,生骸村内部矛盾在外部冲击下突然变得不知所措起来,彼此的敌对反倒全像是伊奴缪伊愿望被异化后的一个统一呈现。
复仇的决心、颤栗的恐惧、柔软的牵挂、无可奈何的保障…在外部敌人入侵时,这些激昂的冲突一瞬间变渺小、无力、可悲甚至让人眷恋。
就像人体内部经历了一场史诗级别悲壮的恶战,最终也不过是过世了一个陌生人而已…好在结局法布坦抽离了出来并拥有了属于自己新的愿望和目标,不过立马又觉得这部成为了加上剧场版最手下留情的一部 :)
先夸夸。
生骸之村的设定非常不错,主观的价值被村子赋予了客观的意义,由此衍生出法仆塔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此外莉可和嘛啊啊,雷古和法仆塔,娜娜奇和米蒂,还有三贤,这些剧情的排布结构都是没什么问题的,前期逐步深入后期来点回忆杀和补全伏笔。
结局是法仆塔实现了价值(镀金),雷古直面了过去(镶银),娜娜奇告别了米蒂(顶蓝),莉可得到了升级(戴白)。
其他人都挂了。
可喜可贺。
问题在演出上。
后面的集数都很多聚焦在煽情上,但除了机器人的煽情做的还不错,其他的演出都...不尽人意。
三贤死的搞笑很一个白给,一个给长颈鹿搭桥被掏空,一个临走前半死不活抱着孙女哭...布耶可应该死在台阶上,我觉得是比较好煽情的,非要跟法仆塔再拉拉扯扯;贝拉弗直接上去送了,那你好歹把战斗做一做啊,有这么缺经费吗,这么大条蛇就扯两下一爪子就没了?
(一心求死也好歹把演出做做好啊)袜子强这么狠的人居然直接被脑内推理打败,最后死的像个小丑,我不能接受。
倒是嘛啊啊的牺牲,分镜做的不错。
其他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分镜了。
煽情多可以理解,穷嘛,但你做的烂就是要被说的。
还有就是全员哭哭啼啼的,很倒人胃口,虽然主角都是小孩但这泪量...然后就是节奏问题,也是深渊第一季的老毛病了。
很多桥段我都有一种在故意水时间的感觉,故意把拉长某些动作...话说这么多煽情是不是也都在水时长啊...那既然如此为啥最后一集还这么长...叙事节奏也很奇怪,就无论遇到什么剧情高潮还是怎么的,一直是那个节奏,给人一种乏味的感觉。
战斗的bgm太柔和了,就很怪。
为数不多的亮点是法仆塔卖萌。
法仆塔真可爱。
外形是我看过这么多番里面最有特点且好看的那一批了(或者就是第一),表情也都很生动。
声优声线也不错。
就是煽情太多了一直哭哭哭,哭起来就很难听,想掐死的那种难听,也难为声优了。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
欢迎讨论。
刚刚看完了第二季,整个水平比起第一季直线下降,比阿比斯都深的那种。
虽然我不知道原作怎么样,但是第一季可以说是上佳之作,世界观宏大,立意寓意表现手法都很深很强。
第二季直接落于俗套,故事点人物节奏立意一下子狭窄了,不仅节奏缓慢,很多地方也很生硬突兀,比如最后的大乱斗,感觉就是为了追求场面而追求场面。
整个第二季剧情可以说是不仅毫无亮点,而且设定发展都过于随意松散,一塌糊涂。
主角一行人的行动完全没有出彩点,第一季的亮点娜娜奇直接毫无存在感,还把死去的梗又强行重新喂一遍给你,一大半回忆生骸村之前的事,关键剧情也很弱智,搞到后来跟宗教一样,非常让人反感。
法普塔这个人物,整得跟精神分裂一样,最后的转变也非常突兀,不忍直视。
布耶可这个作为生骸村故事的主角,咿噜缪咿的“母亲”,唯一以人类身份在生骸村生存下来的人,本来应该对剧情推动起到非常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结果就是个纯粹讲故事的人,最后被强行剧情杀。
总之,整个生骸村的故事和人物的形象都非常单薄,突兀和降智。
很多废话,包括战斗都是拖时间的感觉,第一季的战斗都是来的凶猛,去的也凶猛,第二季存粹拖时间。
第一季我一下进度条没拖,第二季在一些战斗场景实在忍不住了拖进度条了。
其实根本原因就是,第二季重点放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了,应该是剧情或者事物来驱动人物关系的发展,而不是靠人物关系来驱动剧情和事物的发展,搞反了。
什么羁绊,什么爱恨纠缠,不是说不要这些,而是这些需要在一定事件剧情发生后引申出来,需要充足的铺垫和发展,而不是简单交代一下就生硬的放在那里让它表现,看起来就跟看肥皂剧一样,毫无代入感。
比如雷格和法普塔,剧情交代里两人只能算是碰巧碰到有一面之缘,整的羁绊有多深一样。
第一季雷格和莉可的关系发展就自然多了。
很多剧本,不止动漫,包括游戏电视剧的后续都有这个毛病。
要么是想不出剧情,要么是拖时间。
比如游戏最后的生还者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美剧行尸走肉。
这种类型有个特征会非常明显,就是人物降智或者突然改变来强行推进剧情,人为制造事件。
第二季里很多这种,看得真是无感。
做的好的就是Clannad,铺垫了整整一季,第二季才会被人奉为神作。
看演职员表第二季还外包给了韩国公司,作画水平制作精良度都下降一大截,没有第一季看着舒服。
刚搜了下,第二季基本赶上漫画的进度了。
看样子这个IP又会是个烂尾楼了,可惜了这个世界观和设定,有点像当年的《天元突破》,只不过两者是反的,一个向地下,一个向天空,本来可以一气呵成做得很史诗和壮阔,结果到后面又小家子气俗套了起来,可惜可惜。
勉强四星,只想说,宁可把剧情做慢,感情铺垫到位就是胜利,因为这季的故事明显没有对抗性,不断在提到的只有迷失的冒险者、乡愁和复仇,努力把这三者间的冲突转化和发展交代明白不好吗,这方面能表扬的部分也只有贝拉芙对娜娜琪展现回忆、ep10以及布耶可的各种忏悔了吧。大多时候一些小的剧情能处理到位(比如先感受到嘛桑一半的身躯,清醒过来只看到玩具的部分,哭死),但在ep10的情感巅峰之后所有剧情都好仓促,尤其最终话每个场景切换都十分跳跃,布耶可的动向更是不明不白。前一段镜头还有好多村民,最后被召集来的只剩主角团身边的几个…不愿吐槽
野心太大,谜语太多,节奏太乱,结尾太糟。超级B级片的暗黑设定其实受众完全是成年人,但是创作的硬实力又完全跟不上。蛮可惜的。
燃やせ何度でも僕は立ち上がる 喉震わす 声ある限り
变态福瑞控
草越看越有点恶心起来了,虽然说看到一些人之间的联结的时候还有有点感动,尤其是这种扭曲的联结发生在变异了的人之间。除了主角能够保持人的形态或者说大体上还是人的样子之外,这里面即便还活着或者还有人类意识的各种生物或物品都是奇形怪状的。最恶心的地方是普鲁谬依对于生孩子这件事的执念,这么小的身体,看起来只有五六岁的小女孩模样,却把繁衍欲强加在她身上,真的让我感到无比的恶心。我不会相信任何小女孩一生下来就会希望去生孩子,尤其是动画里面刻画她生育的过程多么畸形又痛苦,经历过生产和失去孩子的痛苦还要继续生,直到生出能够活下去的孩子为止。
7.8集太残暴了 加上设定的主角团是小朋友 暴虐应对纯真 看着真是难受(嗯 下一季什么时候来 搞快点啊
垃圾,作者满足自己恋童癖虐童的恶臭癖好画的。
最不喜欢的一季……作者终于不藏了是吧,剧情只让人感到不适,没有共鸣和感动。
这一季很多设定只是为了设定而硬立的名词概念,在第一季中对主角团产生的情感,在这一季中被众多群演冲淡了,然而也没有对新角色产生出更多的理解与同情,比如公主的愤怒真是瞎tm愤怒,还是情感线操之过急
真不行,又长又臭,赶紧过了画神秘卿的篇章吧
地心历险记
生来的使命只是与生俱来的 但要成为怎样的人 是你自己的价值 是因为遇见的人经历的事而成就的你自己。深渊越往下 越有更多的所无法承受的 但索性我们的主角团们 依旧有这样探索的勇气 勇往直前。
与第一季和剧场版差太远了,想表达什么主题先不论,第二季完全可以说是另一部番,生骸村内部几乎所有设定都是独立的新设定,把原主角团剥离开来你说这是一部新番我都信。愿望蛋的脱线设定和后续反映的价值倾向先不争论,为什么饥渴交加病到要死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生孩子而不是干净的水和食物。后期战斗也无比混乱,立场转换生硬角色情绪割裂等都是硬伤,最扯淡的是布耶可的死,前面铺垫一大堆,瓦兹强捆了这么久,说这么多废话,绕来绕去扯一大堆,就因为爬个楼梯死了,这死法跟奥尔加出门被打死有什么区别,纯纯是为了防止后续主角团加个没能力的普通人而故意设置的剧情杀,毫无说服力,角色整个剧情线头重脚轻,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最后一集加长都属于诈骗,全季没有多下一层,人物动机逻辑情感都跟正常人脑回路忙不过来,嗦斯的口头禅让人想死,并且全部血腥猎奇也都只是肢体变形完全没有前作的心理压力。2.7w9.0⭐
生孩子给大家吃的那个女孩子的设定好恶心,恶心到生理不适。她的声音也好恶心,比夹子音还恶心。刚开始看了一部分 感觉新颖但是恶心,看不下去了,缓了几天,又忍不住想看。真是又恶心又想看。
一个生孩子,然后报酬的事和深渊第一季可以说是毫不相关主角丽可几乎可以不存在
果然一开场就令人不适……=。=
前段的双线叙事还挺引人的,法普塔出场后就杂乱了。制作还是很稳的,除了打戏很一般。
这是什么神鬼杰作...用最可爱的脸 讲最可怕的故事
第六层的时间流逝果然比地面异常,没想到一个村的故事能在tv讲上12集,更没想到这一个村的故事我已经追漫画追了足足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