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去见我妈

带你去见我妈,Back to Love

主演:郑润奇,钟少贤,卢珊,郑鹏生,连锡龙,连映珠,范婵真,李树浩,卢敏敏,黄庚州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潮汕语年份:2022

《带你去见我妈》剧照

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1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2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3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4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5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6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13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14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15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16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17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18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19带你去见我妈 剧照 NO.20

《带你去见我妈》剧情介绍

带你去见我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泽凯跟静珊交往两年了,两个人在深圳一起打拼,相伴相依甚是幸福。但在汕头老家的妈妈,却不知道泽凯已经有了女朋友,不停地给泽凯找对象,甚至安排人跑到深圳来跟泽凯相亲。 泽凯知道,要让妈妈接受静珊是很难迈过去的坎,因为静珊有过一段婚姻,所以迟迟没有跟家人介绍过静珊。但妈妈不停地催婚,泽凯不得不面对,最终决定跟静珊领证结婚,带她回家,跟妈妈坦白一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穷友记第三季小圆26岁,在做实习医生!消消气第十季通感恋人追爱100天加班遇到鬼复仇之渊行骗天下JP女囚风暴1995上帝之鸟起起落落和莎莫的500天银河铁道之夜我的酷儿生活第一季霸道少女团野兽家族第二季单身毒妈第五季新醉打金枝超自然事件之坠龙事件无谎液凌晨两点半人狗对对碰美梦成真只想今生一起走村里来了个洋媳妇一生一世的爱花样年华-生如夏花陨落星辰第五季欲奴毕打自己人

《带你去见我妈》长篇影评

 1 ) 有“爱”也许可以,也许不行

群众演员可能由于是素人,演技比较生硬,笑容有时是挤出来的,剪辑也有待提升,但瑕不掩瑜。

这依然是值得推荐去看的电影,配乐也很有意思。

片名挺日常,也挺有意思。

明明一家人都在,却特别指出是带女朋友去见妈妈,而不是家人,因为获得妈妈的认可才最“权威”。

两代人关于婚姻的观念冲突,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两代潮汕人之间所在不同社会环境的冲突。

年轻一代觉得有爱能在一起就行,年龄,地域和是否离异都是可以商量的,一句“这都什么年代了”表达了儿子的态度。

母亲承担着一家的生计,背负着让家族开枝散叶的重担,更承担着维护家族在村里名声的使命,一句“村里人会怎么看”把这些袒露无疑。

这些冲突以母子争吵,情侣分手集中爆发,最终,又以妈妈让步和改变观念来结束。

我觉得妈妈的改变来得比较突然,可能是囿于电影篇幅,无法得以完全呈现,所以,需要出现跟死对头和解的情节,以此来显示出母亲已经不再被家族名声所困扰,可以从“爱”出发尊重儿子的选择。

电影特别打动我的,还有结束后的小彩蛋——母亲第一次坐飞机的录像,仅仅抓住扶手,不敢看向窗外,还有那一句“你妈妈是不是很没用”,这是母亲难得展现出的脆弱。

而这句话,我也听我妈说过。

不过,现在,我妈会说“你是不是觉得你妈很厉害?

 2 ) 爱是唯一的答案

选中这部电影,可能还是有一点被这个有氛围感的电影封面所吸引,就观看了。

看完这部电影,第一感觉就是和蔡崇达的《命运》有点类似,但是电影的主线比较单调没有起伏,而黑狗达的《命运》里任务的跌宕起伏更多更细节,一个是广东潮汕,一个是福建闽南,在书和电影看完后就是产生了一种《命运》这本书被拍成了电影,也许是那个神明给我带来的回忆,也许是地区文化的差异带来的惊讶。

这部电影能给潮汕地区的人带去感同身受,更能给其他地区的人带去设身处地。

 3 ) 这次走对方向了

作为在杭州生活的潮汕人,看到这部电影实在是多有感触。

相比于前作《爸,我一定行的》,这次选择了一个更合适的切入点:潮汕地区与外部的冲突,这对于地方电影特别是以潮汕地区为主题的电影来说,无疑是更为合适的角度。

本片取景地之一的汕头南澳岛潮汕地区,三面环山一面环海,地理因素等原因造就潮汕地区百年来的封闭与排外,作为闽南语系的潮汕话,却在地理划分中将潮汕归属了广东省,等等各种外部因素对潮汕地区封闭的影响更是可见一斑。

这种封闭导致了诸如排外和生育率高等问题,如今也遭受着时代变迁的影响:潮汕年轻人大量离开本地,前往以珠三角为主的外地谋求生存,和外部通婚的数量也渐渐增加,本片的男主正是其中之一。

本片男主但单独用排斥外地媳妇这一段还是难以引起其他地区关于这段主线剧情的共鸣,所以影片才巧妙地引入了“离过婚”这一点,让一个很地方性的点能够广泛的让更多人接受。

除了主线,在诸如祭祀习俗与名声问题等,也是潮汕人面对外地媳妇时很大的问题(我认为这可能是最大的问题)。

外地人没有从小接受这种氛围的熏陶,其实难以接受如此纷繁复杂的祭祀习俗,作为城市长大的人,我已感受这种习俗有多么繁杂,更何况是在潮汕农村地区与宗教氛围更浓厚的家庭,从各种农历节日到孩子长大时的“出花园”等各种需要记住的习俗细节要接受的难度相当大。

如今的年轻人们逐步式微,未来也可能随着人口迁出和年轻人的从简而被遗忘,但也不可否认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很稀有与独特的部分。

“做节”祭祀场景不得不说,本片也经常让我联想到不久前的《爱情神话》,同样的地方题材电影,同样90%使用了地方方言作为台词,《爱情神话》用了中年群体的爱情困境,本片用的则是年轻人的亲情与爱情两难的情况。

相比前者,本片主要的缺陷可能还得是在主演们的演技,这在本片几乎大量素人出演,无明星(如果演占卜先生的“水鸡兄”不算在内的话)的情况下也实在是情有可原。

潮汕著名小品演员“水鸡兄”女友作为江苏人提到她印象比较深刻的几场戏:妈妈去看爸爸演戏,和爸爸冒雨为妈妈买回来晕车药这两场戏,以及妈妈为二儿子换煤气罐和出远门时远望二儿子看店这两场戏,四场戏其实是独立的,明明互不关联,但现在合起来看的时候就能意识到戏与戏之间,在体现家庭中之间的情感,和塑造母亲这个角色的作用。

电影敢于去描述潮汕人对于外地的自负,也敢于去描述年轻潮汕人对这种观点的不满,将其融入到了对上一代的抗争中,是作为潮汕本土电影很急需的一点。

潮汕在几十年中有过崛起机遇却遗憾错失,如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一个对外展示的窗口同时,也需要本地人改变思维方式,去接受原本被排斥的外来文化。

本片也开始用普罗大众更能接收的喜剧形式来作为氛围,印象中相比于前作少了很多粗口(其实少了也更好),使用了大量潮汕方言的BGM,这些也都是我认为本片有莫大进步的一点。

看到这部电影的进步感到非常欣喜,祝愿影片大卖,也希望我们的潮汕能够抓住未来的机遇,迎来更加飞速的发展。

 4 ) 如果拍成“带我妈去见你”就很好

整部片子只能说平平无奇,有点可惜。

剧情上过于平实,就像是身边发生的一样,但缺少提炼。

唯二看点就是方言片和台词有笑点。

电影感也有,但不足以让观众觉得值回票价。

剧情很平实,说的就是一个潮汕小伙带外省女友回家见家长,妈妈不能接受非本地且离过婚的女友,拆散后又帮助儿子和好的故事。

基本上看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要讲的内容都能猜到。

作为进影院的观众毫无惊喜,也没有强烈的共情点。

编剧只是抛出了一个普世难点——如果父母不接受女友,男方该怎么办?

片中给了一个勉强的答案,大团圆结局。

但核心问题并没有去触碰。

片中妈妈为什么能接受外地,但不能接受离过婚。

后来为什么又想通了。

看完的瞬间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但回忆全片,我试图做出如下解释。

一开始男主就很担心妈妈会不同意,因为女友外地又离过婚。

事实也是这样。

但妈妈不接受的理由有点勉强。

从与奶奶的对话场景中可以得知,妈妈是担心外人说闲话,孙子不能待着本地,要变外地人,想老小舅的孙女,成为讲英文的国外人。

为的都是老郑家,但没有人理解。

片中除了妈妈外,都很开明。

奶奶甚至劝说自己的媳妇不要在意那么多,自己家幸福就好。

爸爸是没啥意见的,见着漂亮就可以了。

所以说,妈妈坚持不同意的理由实在牵强,没有很强的立足点。

后来去深圳探访儿子,见到儿子的冰箱是空的,偶然发现儿子和女友的为领证准备的照片,以及准儿媳给自己准备的手镯。

琢磨着编剧的意思应该是,妈妈发现儿子自己一个人过得不怎么样,而且还是喜欢着准儿媳的,所以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的坚持。

于是乎,去公司见准儿媳,但完全没说上话。

跟着儿子去机场送别,说上话了,并送了汕头特产。

然而台词都是门面话,很水,也可以说很隐晦,内敛没有不明说。

但作为一部面向全国的院线片,编剧应该花费更多的笔墨在这两处场景。

以此来展现妈妈在儿子这段婚姻上所起的作用。

关键点就是把故事的核心结构改为“带我妈去见你”来展开,更有戏剧冲突性。

男女主最终分手的理由也是牵强的,女主提的是突然发现自己害怕再进入婚姻。

但拍拖已经两年,男主求婚也很快就同意了。

你说是因为妈妈不同意,但早就知道会有不同意这一出戏的,但还是在一起两年了。

而且没有交代女主离婚的更多细节,其实这些细节可以更多地支撑分手的原因。

比方说,第一段婚姻就是因为男方家长不同意,没有得到祝福,最后离婚了,不想再重蹈覆辙。

顺带说说爸爸,看点不多,片中设定是个闲散人,没有大志,只喜欢唱戏,活得自由自在。

幸好会关心自己老婆,要出远门了,会买好晕车药。

但我觉得潮汕的男人不应该是这样的。

片中也很多地方特色小吃、传统风俗的镜头,但都没有好好讲述,只是通过一个快切镜头一晃而过,就像旅游宣传片一样。

其实这些都可以好好给外地观众科普一下的。

例如,拜月娘,要做红月饼,当天烧高香祭拜。

片中根本没有台词解释这是在做拜月娘这件事情。

外地观众表示一脸懵,观影感受还只是停留在潮汕地区拜神风俗繁琐复杂。

但其实这些传统都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

主创团队并没有好好发掘其中的精义,给外地观众讲讲拜的意义在哪?

仪式的来龙去脉是怎么样的?

电影周边-明信片如果蓝导和9哥看到,如果还有下部戏,一定要好好打磨剧本。

既然是面向全国,就要站在全国观众的立场上。

传统永远值得拍,但不要成为吸引观众进影院的唯一理由。

要用全国的故事,融入到地方特色的背景中,去拍出好的作品。

 5 ) 胶己人的狂欢,外省人的悲惨

深圳场,场内一半的潮汕人,难怪大家都在讲你圳是潮汕人和湖南人的耶路撒冷。

看了许多评论,大家都在夸,但大都只是提及了方言这个元素,除了亲切看不到内容。

在我看来这个更多是用“方言vs普通话”在效仿“汉语vs外语”,制造谐音笑点和区分阵营。

影片没有更多地塑造一个有担当的男性角色,似乎导演会觉得,一个没结婚男性和一个离了婚的女性准备结婚,是一个天大的恩赐。

尤其当男主在车上说出那句,我想要个孩子了,作为求婚的开场白,影片价值一下子low到了马里亚纳海沟,在导演眼中女性结婚最大的价值,是生育。

后续在汕头的内容,展现了潮汕地区的民风,但同时不做任何的反思,导致影片时刻散发着腐朽气味。

外省人的闯入,没有激起这个地区的波浪,反而蒙上一层更深的歧视。

男主妈妈在和婆婆对话时候,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去辩护那一方的秩序,当然之后她更会输出这些。

最后的和解是不明不白的,妈妈自始至终,还是心疼儿子,而不是对准儿媳妇有任何的愧疚。

合家欢的拍摄方式并不能掩盖本身的问题。

从开头到结尾,贯穿的生儿子的内容倒是很符合当地的民风了,最后邻居的喜讯,想要洗白,也无济于事了。

还有影片始终没交代女主的前史,导致人物的性格是悬空的。

女主只是给出了态度,并没有心理活动的展现。

采访,手环两个伏笔也埋得很粗糙,刻意感太重。

还好是开放结局,要庆幸地说一句:幸亏,没和你结婚。

 6 ) 潮汕电影坚实的一步

本来其实对这部片子不抱多少期望的,主创团队的前一部作品就是一整个加长小品。

但昨晚偶然看到毒舌的安利文,再一看厦门居然有排片,决定买张便宜票支持。

结果远超预期,完成度远超前作,镜头和叙事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加上作为潮汕人的情怀分,能给七分,结尾部分八分。

*更新下,二刷了陪女朋友去看了,打9分吧。

全片演技最佳当属妈妈/爸爸/龅牙阿姨,这三位,还有全片大部分配角,都是导演找来的乡里乡亲,纯素人,但放在大银幕上居然如此自然和真实,导演调教演员的功力绝对够深厚。

爸爸的演员在前作《爸我一定行的》中已经把我圈粉了,而在这部新作里面,妈妈的演技绝对是最大惊喜,出神入化,就跟我妈一模一样,脆弱又坚强,刀子嘴豆腐心,好面子却永远心系子女,这种深扎人心的本色表演,支撑起了这部片子最厚重的情感,也是我认为这部片子有可能走出地域限制的理由。

结尾妈妈第一次坐飞机起飞时的场景,是实拍。

真的是在飞机起飞的同时开机的,考虑到这是一部小成本电影,我估计这是一个一遍过的镜头,演员估计也确实是第一次坐飞机,手足无措的样子真实得毫无破绽。

结尾部分是男主的第一视角,质感很像用手机手持拍出来的效果,但却成为我近年来看过最有代入感的一个影片结尾。

想起前几天小策和贾樟柯的对话,这也许就是电影工业和短视频产生碰撞融合的一次小小的尝试。

我是汕头人,我女朋友是外省。

我生在城市,汕头的城市里也许没有那么多封建传统落后思想,但潮汕老一辈人根深蒂固的排外思想依旧会存在,不止潮汕,闽南的乡下也许也是一样的,身边的闽南朋友看得破防,一把鼻涕一把泪。

妈妈演员的一些台词,真真切切地就在我妈嘴里冒出来过,甚至男主和妈妈吵架的那段长镜头,是如此的熟悉,熟悉到我头皮发麻,这是老一辈人熟悉的思路,是停留在旧时代里对家庭的爱。

但这让我有点不敢带女朋友来一起看。

现实里多的是bad ending,但导演给了我们一个happy ending。

「月娘笑笑照着船儿,乘风破浪瓦拢唔惊。

」还有,我想我妈了。

「鸡嘴无离过土 鸡母教鸡仔猎蚯蚓,春风得意 春风得意 春风得意。

」谢谢蓝鸿春导演,让潮汕大电影不再是小品演员唱大戏。

希望这部电影,能让更多人看到潮汕影视的生机。

《带你去见我妈》,提前预定本人心目中年度Top 3。

以及最后唠两句。

算命先生的演员李树浩水鸡兄,是我的邻居。

过年回去我要跟他唠唠嗑,跟他要个签名照。

还有369的演技,还是稍微的有点...用力过猛了哈。

 7 ) 带你去见我妈

把小地区方言搬上大银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背后的打磨,雕琢,融合,一定下了不少功夫。

这是一部喜剧,儿子带着外地女朋友回家,长辈因为孙儿有女朋友而开心,一家人和谐欢快,吵吵闹闹,其中还穿插了不少“拜五神”、“择时日”的民俗进去,长辈盼儿有子,盼孙得曾孙…虽然准儿媳是“外省”,但母亲还是勉勉强强接受了。

转折点要从妈妈得知准儿媳是离过婚开始,妈妈极力反对,阻挠,是“外省”也就算了,还是离过婚的,妈妈在乎家里的名声,害怕街坊邻居的议论,担心因为娶了这个媳妇而被外人瞧不起。

于是在妈妈的阻挠下,他们分了手,后来妈妈从电视采访里、儿媳的工作里了解到儿媳的为人后,她开始后悔自己的做法,她默默地,带着牛肉丸,麻叶去找准儿媳,质朴而真诚,即使晕车,不敢坐飞机,忐忑下,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去了。

整部影片就是这样,一个素人妈妈把家长里短展现得淋漓尽致,脆弱且坚强,在小市井生活中,把一个畏惧世俗眼光,却又以真实而质朴的行动予以现实温柔一击的妇人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情怀加持下,结尾催人泪下…这部片子很适合和爸爸妈妈去看,我妈妈坐我旁边看得可开心,只有我默默流下眼泪🥲

 8 ) 很真实很接地气的伦理片

拍的好好,真实感人,接地气,很有feel的一部家庭伦理剧。

里面的演员是业余的还是专业的,我都分不出来,因为演绎的太真实了,他们就像是现实中真实的那个人物。

通过这这部片来表达潮汕人民观念的越来越开明开放,然后价值观的体现也没有用一种特别激烈的方式来表达,而是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这种方式来演绎出来。

真的很棒。

 9 ) 《带你去见我妈》之后,爸,我真的一定行的

因为爱,才有了千般的顾虑,迟疑,踌躇,焦虑;也是因为爱,纵有万般观念上的龃龉,也不得不选择和家人一起面对那些来自世俗的、传统的、固化的价值观上的冲击。

今天专门推了日程,来看369继《爸我一定行的》之后的第二部公映影片——《带你去见我妈》,我觉得值回票价。

按豆瓣标准打分,8.0分。

下面从故事,节奏,演员,镜头,配乐等方面进行点评。

故事切入点来说,没什么新意。

上映于2012年底的《鮀·恋》(又名《鱼与它之恋》),也正是以外地女与潮汕男相恋受阻为电影最大冲突点的。

但区别在于:《鮀·恋》的制作者和演员,大都是来自市区,影片有些文艺小资,用海派词汇叫“腔调”,这点从电影名字上可见一斑:“鮀·恋”二字带着文艺情调;而相比之下,《带你去见我妈》整个团队潮阳人偏多,而家庭背景与人物设定也基于潮阳乡村,影片标题非常直白,主谓宾齐全,点明了所有故事要素。

这次369(郑润奇)和他的团队,真的用心在打磨故事和剧本,把简单的、可预测的情节拍出了潮阳款式的细腻与味道。

上次369的《爸我一定行的》,加长版短视频的拼凑感非常强,故事情节生硬,只能靠父子间的对话来加分,后面的成功得像开了金手指一样,非常突兀。

夹杂大量的粗俗方言和人名,靠着方言的障耳法,躲过了电影局的审查(这点上我非常赞369,我支持一切能成功躲避审查的手段),虽制造了笑点,却也难登大雅之堂。

而故事中,拜月娘,拜老爷,潮汕美食等本土传统文化和风俗的呈现,拍得固然不错,让在外漂泊的人倍感亲切,寄托思乡之情;可是拼凑感十足,更像是“情节不够乡愁来凑”。

这次进影院前,我还是保留因前作印象产生的担忧,幸好369用他的进步和态度打消了我的顾虑。

情节上不再耍宝跳跃,不切实际。

这次拜天公的情节,合情合理,也推动了情节发展(要是369在回乡时多一句“回去拜天公”的台词,静珊在见识了繁琐的时头八节后能给点感受表达,就更好了),为免剧透,就不叙述后续情节了;潮剧段落的呈现,与角色发生了互动,进一步塑造了人物形象;家庭生活、邻里相处的互动,让人物都非常接地气,无论是父亲母亲奶奶弟弟姐姐和那些喜欢说三道四的厝边头尾,都仿佛是身边真实存在的人一样,这点也是绝对比《鮀·恋》胜出很多筹的地方。

电影节奏来说,也保持稳定的状态,不紧不慢讲故事,最重要的是,让人觉得自然、合乎故事逻辑和契合人物形象。

比如机场追人的情节,我特别担心狗血上演,结果并没有,非常合理。

人物表演来说,这次很多惊喜。

首先,“莫声”口音的演员比上次少了,也不会集结好几位潮汕名演员来露脸打卡了,只有水鸡兄客串了一下,舒适度极高。

其次,这次的人物表演脱离了耍宝和夸张的成分,人物制造笑点不再依赖于粗口,本土化依旧,但自然搞笑不尴尬。

再者,本片女一号的表演可圈可点。

《鮀·恋》里女一号角色乃至其他角色的表演,话剧感比较重,无法让观众对人物情感有共鸣;上一部《爸我一定行的》的女一号角色晓敏,演技不足,人物形象也建立不起来,更像纸片人;这次的女一号角色静珊,演技很好,在要提分手那一刻的泪光是动人的;在阳台乘凉拿着礼物对话的神情是凝重忐忑的;台词咬字很清晰,学蹩脚潮汕话也很好玩,制造了一些笑点,整个表演立起来了。

接下来重点夸一下妈妈和那位“微笑嫲人”的表演。

我相信看过电影的人,一定会从这位妈妈身上看到自己妈妈的影子,而如果会被感动得落泪,也一定是因为这一点。

最平凡的,就是最动人的。

有人问我“感不感动”,我回答:“很搞笑,感动的话需要人生经历,你们还小。

”我觉得一定是有和电影人物似曾相识的经历、见闻,才能在电影中瞥见自己的宿命,才能在台词或者情节呈现的那一刻瞬间被击中落泪。

只有在人生大命题上,遇到了和男一号角色泽凯一样的进退维谷,才会明白:因为爱,才有了千般的顾虑,迟疑,踌躇,焦虑;也是因为爱,纵有万般观念上的龃龉,也不得不选择和家人一起面对那些来自世俗的、传统的、固化的价值观上的冲击。

这位饰演妈妈的演员,非常朴实无华地塑造了一位典型的潮汕妈妈的形象:她会有十八般技能,在她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不会”这个词:可以在年轻时跟着丈夫去大城市做生意、干工地;也可以在有孩子后一边操持整个家庭一边做点手工或者生意;她可以记清所有时头八节的时间和仪式,记得所有故去长辈的祭日,也会记得邻里亲戚范围里孩子的生日乃至生辰,却唯独会把自己的生日忘掉;哪怕被成年翅膀硬的儿子欺瞒伤害的时候,还记得他的生日,发条微信说:“后天中午来家里吃”;在情绪退去以后,她愿意放下世俗偏见,为了后人的幸福去妥协;她永远在孩子最无助的时候,说一声“没有关系”然后默默用她能做到的方式帮到孩子;她永远都在对别人好的时候忘了对自己好一点。

接着是,那位“微笑嫲人”,一定是让观众不能忘怀的角色,全程迷之微笑,露出两颗大牙,看见就十分想笑,何况互怼台词精细打磨,潮汕味浓烈,和人物形象十分贴合;而口音重的潮阳话,更是让互怼的效果拉满,相信潮阳观众都是心领神会的;她就像你厝边头尾的嫲人,会礼尚往来,会相互照应;但也总免不了攀比——比财富,比孝顺,比多子多福;常常古道热肠,也常常话里带刺、让人膈应。

最后要提一下依旧饰演父亲的角色,这次比上次多了些细腻。

比如电影中的父亲得知妻子要去深圳时,洗完澡了还出去买话梅,被淋了一身雨又去洗澡,真是非常细节加分的闲笔了。

镜头语言方面,我不是专业人士,但凭观影经验,觉得不错,比《爸我一定行的》的镜头语言丰富多变;我还留意到一个长镜头,就是和妈妈口角后泽凯一路跟进对话的段落;还有很多蒙太奇式的镜头,比如在小公园游玩嬉戏的镜头。

配乐方面,这次看得出用心,应该是请专人创作和演唱的,而且都是本土方言音乐,配合情节,对情感的烘托作用明显。

最后不免要说说不足之处或者瑕疵。

一、闯入陌生的文化氛围(尤其特别传统)和生活方式中的人,呈现出的冲击和困扰不足——女主角最大的困扰只是妈妈反对;话说回来,这要是拍续集,就可以呈现女主作为“外省人”加入潮汕家庭后的纠结和同化了,这也有看头的。

二、对妈妈形象的塑造,还没有触及到潮汕传统习俗和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呈现了母亲“十项全能”的一面,却没有呈现被传统吞没的残酷一面,也没呈现出女性的反抗。

这其实也是后续故事可以考虑的方向,模版可以参考我无敌喜欢的台剧《俗女养成记》。

三、个别笑点,比如胖女相亲,黑人,涉及一定程度的恶意与歧视,不过这次的导演编剧还很克制,至少在台词上适可而止,没有特别让人难以接受的不适。

最后当自来水打一下广告,潮阳人都应该进影院去瞧瞧,保证看得开心舒心。

若不是影片质量可以,我也不会才看完电影就花两个小时码了这两千六百多字的影评。

 10 ) 任何年纪都该幸福

好温馨的小制作影片,有点纪录片的感觉,无关颜值,无关演技,就是讲述了一个稀松平常的故事。

我实在喜欢这种调调,有点《小森林》的感觉,虽然明知道这种片子赚不到什么票房,还是希望多多益善。

毕竟人生就是这些日常,哪来那么多夸张的戏剧冲突?

刚二刷好《逆风》来写这篇影评,真是好跳TONE。

南方的温暖我好羡慕,可以把浴室造在院子里,那玻璃瓶墙真是个很好的创意,我都想用一下呢。

看了一年多的片子竟然还能记得住这些,可想而知是让我印象有多深刻。

婆媳矛盾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我算幸运的,因为我老公是他家三兄弟里唯一离家远的。

可我每年回去他妈家过圣诞也挺烦的,都结婚十年了还能收到什么圣诞集市买的小首饰作为圣诞礼物,我真想当着她的面丢掉!

妈宝男其实无可厚非,尤其又是独生子女家庭,都会特别宝贝。

我总觉得,与其让对方在我和他妈之间选,不如退而求其次的解决问题,来的长远。

如果你想家了,看看这样的片子很应景。

《带你去见我妈》短评

屎。

5分钟前
  • 一片大好
  • 很差

女主长得像徐老师……

8分钟前
  • 装酷火龙果
  • 较差

妈妈真的才是女主吧~!No.18

11分钟前
  • 🍑Polaris.J
  • 还行

剝去潮汕文化之後,其實還是外來媳婦本地郎之類的舊式故事,不過,沒有抓馬的情節和誇張的笑料,取而代之是輕鬆溫情,而原生態演員們鬆弛的表演還給電影添上了濃濃的生活質感。可惜的是,整部電影的闔家歡性質註定了,無法深思傳統中式家庭的父母絕對話語權,無法呈現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文化衝突,罷了罷了。

14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还行

潮汕人题材加一星

15分钟前
  • 曹岳
  • 较差

钟少贤女士值得三星,其余一言难尽

20分钟前
  • 喵不理
  • 较差

这什么鬼?完全是90年代读者知音体的故事,没有任何内涵就算了,和现在的社会现状也完全不符,实在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分。但但电影还是有优点的:1.音乐和画面的配合确实很好。兼具美感和艺术感。2.如今男女对立非常严重,在理智逐渐消磨的今天,看一些美好的童话故事也没什么坏处。

24分钟前
  • Elinas
  • 较差

不算特别的剧本,落地在一个特别的地方,有了新意特别平常,但因为平常,所以能够体会

26分钟前
  • 孤狼
  • 推荐

很久没看到烟火气这么足 这么贴近生活的电影了 妈妈的演员是素人吧 根本就不是演 是真情流露 男女主楼顶分手那段看得人很触动 演员的演技比现在市面上那些木头不知道好多少

30分钟前
  • 冰镇西瓜橘子水
  • 推荐

加入地域特色的城市情感片

35分钟前
  • 只抓住6个
  • 还行

没啥意思,这种老爷们过日子也够呛。

38分钟前
  • 掌 灯
  • 较差

就是为什么这样的叙事能拍成电影。电视剧都得嫌老套。如果妈妈不是真的第一次坐飞机,那段演技可以封神了。

41分钟前
  • 优井夏绪
  • 较差

3.8星。很有潮汕风格,娓娓道来的细腻风格。潮汕的某些传统对女性不是很友好啊,希望能够慢慢开明起来。结尾机场的那一幕让人泪目。背景乐也比较有地方特色。

46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推荐

不行 尴尬 问题没讲清

47分钟前
  • 乔阿
  • 较差

最保守地方的习俗和方言,很好的容纳进了非常现实的故事里,不避讳人种肤色肥瘦的切实偏见,结果却居然能有高于现实的浪漫。

49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3.9 恐怖电影,母亲的转变说服力不太够,怎么可能看个几秒钟就说女人一个人打拼不容易……千万不要低估不会说普通话的老一辈的传统思想力量

52分钟前
  • 松野空松
  • 较差

很真诚的电影。

56分钟前
  • kiki204629
  • 还行

这种破烂微电影也配放在年度电影榜单里?

58分钟前
  • 怪力比多兽
  • 很差

妈妈嫌弃的小嘀咕真实还挺有趣 再怎么看不惯好像所有父母最后都会对子女的伴侣爱屋及乌的

1小时前
  • yѧѳ⑉爻
  • 推荐

开头还以为是劣质烂梗喜剧,在媚俗和民俗之间两头拉扯,还好后者逐渐占了上风。这个妈妈太真实了,尤其是后来去深圳和杭州,处处都能看到我妈的影子,素人演到这个程度还是挺厉害的。

1小时前
  • 肖浑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