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看完快半年了,当初吸引我目光的熟男魅力值爆表的大叔厂长、怀揣着希望独自在异乡打拼的女大学毕业生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情、两家竞争公司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在我心中渐渐模糊得只剩下张嘉译和白百合这两个演员的名字,至于角色——唯独一个人的名字在我的心里越刻越深,他就是于志德。
“每一位学习经济学的同学,都要时刻把自己想象成西西弗斯,这位希腊故事当中的悲剧人物,他每一天都在重复着同一个工作,就是推石头上山。
推石头上山哪,谈何容易啊。
而且,每一次他快要到达山顶的时候,那块石头又会滚下山去。
故事当中的西西弗斯,他最大的梦想是把石头放到山顶,而你们要做的,你们要保证这块石头继续地滚动,不管它是从低处攀爬,还是从高处坠落,你们要确保它一直是运动着的。
这项工作也许永远没有尘埃落定的那一天,但是在我眼里,这恰恰是经济学的魅力。
同学们,我希望你们今后学会享受推石头上山的每一天。
”讲台上一位大学经济学老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微笑着倾吐了这番话——这就是于志德的出场。
大学老师于志德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市长女儿的丈夫、市长的女婿。
每当同学聚会的时候、每当市长和市长女儿需要他配合在公共场合露面的时候,旁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多么标准的人生赢家啊。
没过多久,于志德凭借市长女婿的身份空降王贵林任厂长的晶通厂,手握7亿资金的使用权,负责国企改制的事情。
于是两家公司就此围绕争夺于志德的欢心展开了商战。
但是很快就能发现于志德的婚姻家庭生活并不幸福。
在外他是众人追逐的国企老总,在家里面对妻子和岳父却要低三下四、忍气吞声、惟命是从。
这是一个看上去豪华,却处处弥漫着阴霾的家。
“爱我爱我爱我吧,想你想你想你啊,傻傻的我等着啊……是你是你是你吗?
想我想我想我吧,蠢蠢地带我走吧……”温柔的音乐声响起,我看到于志德脸上挂着幸福温暖的微笑轻轻走进一间房——是谁?
让职场上面容冷毅似冰霜、家庭中始终扭曲着表情的于志德脸上写满幸福、轻松和疼爱?
他轻轻地吻了她的脸——不是他的妻子,是另一个女人。
没错,她是于志德的情人。
但她不是清纯的嫩模或者二十多岁的、男人为了满足欲望或虚荣而存在的小三,而是一个同样三四十岁的女人、于志德的初恋情人——段芹。
从这样温馨温柔的场景中,我们看不出一丝阴影,两个相爱的人,卸下防备彼此相对。
在这样的黑夜里,于志德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憩息的温柔乡。
但是幸福对他们而言,却是真正的遥不可及。
对于段芹,我第一次放下了对于一个二奶、小三应有的厌恶和仇恨。
她是于志德的大学同学、初恋情人。
她等着于志德毕业后就娶她为妻的承诺,没想到等来的是于志德抛弃了她去追求市长的女儿并成了别人的丈夫。
段芹的父母去世后,他们又走在了一起。
多年的等待换来的不是白色的婚纱,而是作为他的情人,偷偷摸摸、不能见光地生活着。
段芹所拥有的一切,她的房子,她的工作,她的一切,都因为他对于志德的坚守而在岁月的风干中变得易碎。
他们不能见光地生活在一起,在段芹的公寓里,在于志德微笑着打开收听的汽车广播里。
于志德给了段芹养尊处优的生活,和一份无法预期的等待。
于志德对段芹的选择,正是他对于人生的选择。
于志德放不下对名利的执着,所以面对婚姻,他选择了并不爱的市长女儿,放弃了自己深爱的初恋情人段芹。
虽然于志德在大学课堂上挥斥方遒地教育学生要享受每一天,而现实中的他,却在过着完全相反的生活——他忍耐着每一天的煎熬、忍耐着妻子的冷漠和岳父的强势,把自己期待的幸福推向遥不可及的远方。
于志德想象中的幸福,就是在赚够了钱之后,带着段芹移民国外,“去加拿大,在海边抱着你看夕阳”,这是于志德描绘给段芹看的幸福蓝图。
段芹是个很善良很傻的女人,她独自度过无数寂寥黑暗的时光,把一个女人最宝贵的青春都奉献给了于志德。
但她也并非毫无防备。
安全感的缺乏使得她在和于志德相处的过程,随身携带一支录音笔,这也埋下了于志德和她之间信任危机的伏笔。
段芹想要的,无非是于志德能给她一个家,然后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但是于志德却放不下对名利的追逐。
记得有一幕,段芹和于志德一起翻看学生时代的照片,看到他们刚恋爱时请人拍摄的一张照片,段芹脸上回忆的甜美表情迅速转为无法言说的落寞和伤痕:“那时候我们说好第二年就去照一张……”于志德接过话说:“婚纱照。
”然后于志德又给了她一个看似近在咫尺其实远在天涯的承诺。
中年的于志德,衣冠楚楚,优雅不凡,他终于从一个晶通的小工人,成长为一位“成功人士”。
他的独特品味让想讨他欢心的公司捉摸不透,他用六位数的钻戒抚慰段芹一直被笼罩在阴影下的心灵。
他似乎拥有着世人羡慕的一切——名表、名酒、高职、高薪,还有光鲜亮丽的家庭。
但是段芹却哭着对他说:“……那时候的你,还没有为了当官去娶一个你不爱的女人,没有为了金钱放弃做人的底线,而现在我们穷得只能靠幻想来生活了”。
整个剧中,于志德一直在暗中安排移民。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整个事态往不利于他的方向发展着。
于志德越来越捉襟见肘,他开始准备贪污,并公然索贿,只为尽快完成他心里对于“移民去国外度过余生”的美好幻想。
毕竟,在段芹把青春奉献给等待的同时,他也把最宝贵的青春耗费在了对名利、地位、权力、金钱的追求上,所以即使在段芹要离开他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移民,因为他也输不起了。
第24集的开头,于志德去找一直以来帮他办理移民的小雷咨询,然而公司已经空荡荡得只剩下小雷一个人了。
小雷说,等过完年,准备把这个公司关了,干这一行,一颗心始终悬着放不下来,累了,不想这么过了,我想考个导游证,去带个旅行团什么的,钱虽然赚得不多,可日子总比现在过得踏实啊。
小雷甫说完,于志德就摘下手上的陀飞轮手表递给小雷:“这块表你留下吧。
这是我买的第一块陀飞轮手表,十年前买的了,有点旧,你别在意。
知道陀飞轮是什么意思吗?
手表陀飞轮的设计,就是为了克服地球吸引力对钟表精确程度的损失,简单地说,它的存在就是为了消灭那零点零几秒的误差,所以市面上凡是陀飞轮的手表,卖得还都是挺贵的。
十年前我买它,我可是咬了牙了,那个价钱对我来讲也是天价。
十年后,我收的那些表,掏钱的时候倒是没有那么心疼了,那些表技术上也越来越先进,价钱也越来越贵,可就是……戴表的这只手越来越廉价了。
我经常看着这些表问自己,我每天做的这些事到底是为什么……你的选择没错,所以这块表你还是收下吧,不要用自己的时间去换这些东西,换那些不值得拥有的东西。
”背景音乐响起,渲染出悲凉荒芜的气氛,于志德走出移民咨询公司,他西装革履的身影倒映在光亮的地板上,显得尤为落寞。
他回首接受了小雷的一声“珍重”,然后缓缓走出了镜头——这是一个四十多岁“成功”男人无比凄凉的身影。
看完这一幕,突然想起那首《陀飞轮》。
以前看不懂它的歌词,现在我全明白了:“然后突然今秋/望望身边/应该有已尽有/我的美酒跑车相机金表也讲究/直到世间/个个也妒忌/仍不怎么富有/用我尚有/换我没有/其实已用尽所拥有曾付出/几多心跳/来换取一堆堆的发票/人值得命中减少几秒多买一只表/秒速捉得紧了/而皮肤竟偷偷松了/为何用到尽了/至知哪样重要劳力是无止境/活着多好不需要靠物证/也不以高薪高职高级品搏尊敬/就算搏到伯爵那地位和肖邦的隽永/卖了任性/日拼夜拼/忘掉了为什么高兴记住那关于光阴的教训/回头走天已暗/你献出了十寸时和分/可有换到十寸金/还剩低/几多心跳/人面跟水晶表面对照/连自己亦都分析不了得到多与少/也许真的疯了/那个倒影多么可笑/灵魂若变卖了/上链也没心跳/银或金都不紧要/谁造机芯一样了/计划了照做了得到了时间却太少/还剩低/几多心跳/还在数/赶不及了/昂贵是这刻/我觉悟了在时计里/看破一生渺渺……”于志德的前半生生动地演绎了黄伟文的这首《陀飞轮》。
离开加拿大移民咨询公司的暗夜里,于志德的倒影显得多么悲哀可笑——在卖了任性、用尽了所拥有的青春、时间,处心积虑、日拼夜拼地奋斗了大半辈子后,他得到了美酒跑车相机金表,得到了高薪高职高级品,得到了世间个个也妒忌的家庭背景,可他仍然不怎么富有——变卖了灵魂,忘掉了为什么高兴,他甚至想通过贪污巨款来购买一幢豪华别墅以容纳自己空乏的灵魂和一颗不再跳动的心……他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于志德最后还是失去了一切——妻子和岳父为求自保和他断绝了关系,段芹因为不想再过刀尖上的日子离开了他。
于志德进了监狱。
穿着蓝白条纹的狱服,他对前来看望他的王贵林说:“我以前过的不是人过的日子,现在终于过上了人过的日子,我终于能睡上一个好觉了。
”于志德的这数十年,我理解为死亡——生中之死(death-in-life),因为他为了金钱地位这种只是为了支撑人类社会流转运行而存在的、本身并不能构成人生本质的东西耗费了时间牺牲了快乐。
尽管段芹背叛且出卖了他,他仍然视段芹为唯一的亲人并想办法寻找她。
也许段芹在他看来就是一颗琥珀,一颗保存了他在出卖自己的灵魂之前、扑通扑通强有力跳着的心脏的琥珀。
如果时光倒流,于志德会选择放弃对所谓志向(没有真正的心动和价值认同的东西,只不过是打着追求志向的幌子而进行的追名逐利)的追求吗?
会勇敢地携手他真正爱的女人度过这十数年吗?
那样选择的他,也许没有今天的地位,买不起名表、喝不起名酒,也无法送给段芹六位数的钻戒,可是他能快乐地笑、痛快地哭,能牵着爱人的手在阳光下散步——以心跳为引擎地活着,而不是以名利和幻想为虚幻的目标活着。
当初看到于志德落马时的快感已经全然无踪,因为这个男人正是现实生活中无数人的写照——甚至我自己,也是一个于志德。
以为贪污受贿蹲大狱的于志德离我们很遥远吗?
不。
当我们为了好就业去学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的时候,当我们为了钱或者说安稳生活的保障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结婚的时候,当我们为了一个稳定体面外表光鲜的职业去从事无法给我们快乐和满足感的工作的时候,当我们忘了生活而只是生存的时候,每当我们遗漏了自己的心跳的时候……我们都是一个个于志德。
我们也许不会遭受牢狱之灾,但生命和时间的惩罚却始终伴随着我们。
我真心地祝福于志德余生能找到他生命中的陀飞轮手表,能找到段芹,和她成立一个普普通通但幸福温暖的家庭。
能重新拾回遗失在时光长河中无数怦然心动的瞬间,能找回自己的心跳和真正值得用时间和生命去换取的东西——真正重要的生命体验,不再把美好的期待推向遥不可及的远方,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现在就是永远,不要再迷茫、再徘徊、再停下来,不要让自己的心孤单受伤了,再没有痛没有苦难,狠狠去爱、去痛、去温暖自己的人生吧。
这部电视剧从在国内开始放映的时候开始看,到现在也有两个多月了终于把它看完了……虽然不是特别惊心动魄,但却也值得一看,至少不是那种纯粹的卿卿我我的青春偶像剧,中心思想比较现实主义,挺像我想象中的社会的。
女演员里白百何虽然算不上超级大美女,但笑起来很甜,很多人说她长得像王珞丹,我倒觉得她比王珞丹好看多了。
车雅尼的演员也很漂亮,Rebecca就演得有点假了……男演员里张嘉译总觉得魅力还欠缺一点……可能是演一个厂长的关系,倒还是王志飞更有魅力一点,毕竟片子里的角色也是更有人情味么。
第一次看《浮沉》电视剧版时,一口气看了8集,可越看越觉得人物情节不对味,女一号性格差别太大,原本的乔莉胆大却又谨慎,思维缜密,逻辑性强,悟性高,工作生活,职业爱情分的清清楚楚的女人!
所以小说《浮沉》虽然已经出版了两部,可乔莉的爱情却仍然很朦胧,基本连萌芽都没有!
这个乔莉却是“黄小仙”的另版,嘴快舌毒,工作时看见帅气上司居然激动的流鼻血,搞不清工作生活与爱情间的差别,整个一 只知爱情的菜鸟!
看了这么多集,心急怎么狄云海和欧阳贵还没出场呢?
很喜欢原书中狄云海的性格,永远那么阳光帅气,有亲和力,有一种漫画里大哥哥的味道,虽然说他是外色内冷的人!
也很喜欢赛斯副总裁欧阳贵个性,他恩威并施,黑白两道通吃,却又很有人情味,讲义气,最后在关键时刻帮了大龄负名剩女琳达一把,让人狠狠的感动了一把!
然后一搜剧评,我傻眼了!
电视剧里乔莉居然前后三次恋爱,最后居然和胖头鱼王贵林搞一起了!
而陆帆却才只是个小二任!
原本王贵林是一个城府海深心机星多的“胖头鱼”,这里变成了为了大我牺牲小我,一味相信兄弟的靠谱帅大叔!
居然还和女主角搞起了“傲慢与偏见”式的跨越年龄障碍的爱情!!!
这样的爱情很伟大吗?
结尾时,二人居然幸福的去领结婚证了!!!!
电视剧还有一处改得很温馨,却极不现实!
那就是对崔莉朋友瑞背卡的处理上!
电视剧乔莉最幸福的事,是拥有一个天天喊她起床,伤心时半夜仍陪她玩游戏,被坑时帮忙出主意,打不跑骂不走的同事加好友——瑞贝卡!
可现实竞争激烈的外企中,真会有这般举着闪光灯都找不到的好同事吗?
真不知道这个编剧之前有没有读过小说,要翻拍小说请您老就翻拍的真实点,别改的这么离谱!
要不你就像失恋33天 那样,再自创一个故事情节!
请您老别打着原书的名声,然后更汤换药,破换了原书的气氛!
搞得面目全非,乌烟瘴气!
整个就是欺骗广大读者粉丝嘛!
很郁闷小说作者怎么能让他们把自己的爱作改成这样呢?
不心疼吗?
当作家应该有自己的原则的,不能随便就屈服于他人的*威之下,不是吗?
或许,像王小慧那样坚持自己原则的艺术家真的不多吧!
她的《我的视觉日记》真的不错!
很喜欢王耀庆这个演员,所以还是坚持把它看完,终于昨天晚上奋战到凌晨三点,结束一整部电视剧。
很坑爹的是,就这样一个看似单纯 倔强 满嘴理想的职场菜鸟,仅仅三年的时间就坐上了销售总监的位置,也就是陆帆辞职前的职位,就白百何演的那个小销售,她凭什么能晋升为那样的职位?
就单靠她那看似美丽却既不现实的理想?
7个亿的单子,最终干净的成交执行下去,王桂林功成后身退,这倒是一个让人高兴的结局,可是我却不喜欢这样的结局,太理想化了!
希望崔曼莉不要受电视剧影响,最终会继续给广大读者一个现实精彩的第三部,不要让粉丝们失望哦!
先说一句,鲍鲸鲸什么的可以回家睡觉去。
我是相当反对一个没职场经验的人去写职场小说或者是拍职场电影,完全是根据网上的东西和自己的想象来改、来编。
1、至于第一集,根本没必要拍出来,一笔带过介绍下人物背景就行了,拍的不怎么样,还得罪了上海人,搞地域歧视。
上海人母亲的排外,上海80后男人不务正业,没话语权,唯妈是从等等。
2、角色和小说差别不是一点两点,完全不同,小说中的乔莉是第一主角,其次是陆帆、云海等,王贵林、于至德等人是第三等级。
3、太多的无中生有,看过预告,胖头鱼和乔莉爱上了,靠,难道不搞那套就没人看了吗?
非要有这种感情戏才能有人看吗?
还有貌似没有云海这个角色。
4、比起王贵林这个角色,乔莉、陆帆这两个角色还是相对能接受些。
还有真不知道会不会有周雄这个重要角色。
还有王志飞适合演于至德这个角色,应该会不错5、把职场剧完全变成了感情剧,不知道我能坚持看到几集,昨晚看第二集的时候差点睡着了。
可能是由于编剧没有真正的职场经验还是怎么的, 有些东西写得好像不是很合理。。
1) 说是晶通的改制资金是7亿,开头的时候于志德说得挺好的,说除掉债务什么的就剥掉一层皮,这个还挺对的。
但是后面剧情越来越离谱,个个销售都惦记着7个亿的资金,好像那改制资金是专门用来采购软件似的。
2) 还有挺奇怪的。。
都不用招投标之类的流程吗?
一个这么大的采购,就开始各种接触了?
3) 于志德去银行要求取钱的时候 跟银行的客户经理说,我要把所有的钱都取出来,包括基金、债券;然后问什么时候能到账,那个客户经理说,明天中午就能做到。
我就纳闷了,基金不是都得几天的时间才能到账吗?
怎么半天时间就能到账了。
4) 十几集的时候,段芹要求于志德把所有的钱转给他的时候,俩人去银行,那张于志德的个人账户的表,最后的汇总额居然是一个整数! 怎么可能有人的账户总额是总数,最少还有个银行利息什么的吧。。。
就像之前 奋斗 电影版一样,一群北方演员在上海拍戏。
不过这次把江苏的南通作为第二基地了。
先说说电视剧框架,整个是大部分北方人的角色,上海,南通的硬件。
如果硬要讲究的话。
更多的上海人,江浙演员的介入,才会把这个剧本演活。
不然就整个一个北方故事放在南方的场景,就像中国人在美国中国城里拍照说我到了美国。
接着看电视剧的基调和主题,主要还是以正面角色为主。
有可能是为了评审通过,没有像 蜗居 那样更加直接的鲜明的赤裸裸的把整个关系讲明。
从故事的线路上看还是拨乱反正。
应该是大团圆为结局,恶人恶报,善人善报。
当然这里善,个人认为是伪善。
接着谈主要演员,张嘉译也就是之前的宋思明,现在的王贵林,一如既往的胜任角色,不过这次改正派了。
演技还是不错的,入戏。
不过剧本上设计就不是那么理想了。
比如前后关系。
首先,这个社会现实是个小人得志的社会,像剧中王贵林那种平时就是和里面宣传科陈处一样的角色。
苦事,累事都是他们的。
为什么,混过机关的朋友就知道,自己的利益没和领导的利益帮在一块。
接着看白百合,人物设计还是比较混乱的,为了弘扬主旋律,把这个销售硬生生的变成个光明的正牌形象。
为了民生,为了大家,就像个救世主。
这其实是由违职场规律的。
想像一下,一个之前,有2-3年工作经验的前台和助理,又放在了上海这个城市,出门就是钞票,周围的一切都是金钱至上,被调到销售,会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
接着又正面的开始做销售,做好事。
这种情节只适合在美好的少女青春偶像剧中出现,如果做职场剧,还是更为直接劲爆赤裸裸点来的大快人心。
比如,方工吃饭那段,不过那段感觉也是被阉割的不行了,戏份不行,那才是真正销售中会碰到问题。
反观,开始一直以为的另外两位女销售倒没这个戏份。
接着后来又靠一单当上销售总监的狗血剧情。
放在靠业绩的外企,是绝对不合适的,LINDA那些哪个不比她强。
放在国企,业绩又算个P。
见过销售做几个亿多了去了,还不是最底层,只不过领导面前说话分量重。
升职还是先排辈份吧。
除非靠男女不正当关系,这个剧中总是比较含糊。
接着说国企,外企,善恶观。
从软件销售峰会来看吧。
比如卖CAM和AAM。
其实良药苦口利于行,CAM才是企业壮大的法宝。
虽然AAM是为了解决民生。
可是多少观众经历了改制,经历了国企员工下岗。
个人走过一些改制国企,设备老化,员工老化,管理迂腐,财务上更是时常捉襟见肘。
有点能力的,就早就跳出去做了。
剩下的,不会撑太久的。
如果只是说为了,留住这些人,养起来的话,与其改制不如不改。
反正过不了多久就会回到老路子上,改制只不过让他们吃点设备先进的福利。
见过一家央企,也是几个亿的德国设备,过了几年由于产品成本问题,不准备用了,停产,出给下面民营企业。
个中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以说,王桂林举报于江德是伪善,是为了夺权,他只能农民起义。
于江德算是讲义气的,见过很多国企董事长和二把手,二把手的日子那是一个惨字。
平时偶尔作下,跟女人一样。
接着说乔莉,作为销售就是为了赚钱吗。
而且从工作调动上来看,这是个很会利用自己女性资源的人,深夜和前老总会谈,尤其在以台湾人作为管理层的外企。
想像空间是有的,可是没给戏份。
接着靠和后来销售总监的暧昧关系,拿到大客户,接着一作再作,放在正常公司,要是没有销售业绩,直接扫地出门。
可见乔莉的一切都是伪善的。
靠着男女关系,一直平步上升。
有可能你会说,这也是销售的手段。
如果这样子的话,她应该把这个放在方总工上面。
所以说,她在正常公司里,只是一个靠着和老板暧昧关系,想升职又不想做事牺牲的伪淑女,连勤劳都不搭边。
最后聊聊销售,有可能青春偶像剧派的编剧会觉得给乔莉当销售总监挺好的。
其实现实中销售不是这样的,比如说,甲方乙方大家要找个共同的利益点出发,这上面,于江德的设计还是符合常理的。
但是王贵林和乔莉的设计明显就是捣乱的,给未成年小朋友看的。
以王贵林这种角色,目的,提升政绩升官,那就是百般压价降低成本,选择CAM开始裁员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从中压过于江德。
如果好财,那就是和于江德穿一条裤子,如果好色,直接学老方啊。
如果都不图,直接进精神病院算了,或者就像那个陈处,上街举举横幅,去局子里喝喝咖啡啊。
总结下,编剧如果自己能真正能够体验点销售的生活,和外企,国企实际环境。
或者有这些方面的朋友就好了。
不然这样的演员就像上好的食材,被你这个配料师傅,胡乱配下。
只好去卖个拍档价了。
一个运作良好的职场,可以把个人在乎的事情打压成烂泥,例如自尊、单纯的梦想,还有友情和爱情。
杜拉拉和王伟只是昙花一现,更多的组合是乔莉和陆帆。
最后的选择可能只有两种,留下来却水火不容,离开然后在一起。
如果乔莉没有王贵林,没有后路,不强求工作原则和人生道德相符,摆明陆帆就是很好的选择,她还会这么嘴硬说人家自作多情吗?
——题外话——泳池里,只要你能放松身心随波逐流就能成功的浮在水面上,要是挣扎反而会沉下去。
当然,这里指的是标准水深的泳池,娃娃池除外。
撇开感情戏,和小说与电视剧版本之争,单纯从电视剧的情节而言,分析一下赛思成功的原因:高层重视 一开始大中国区总裁何乘风就是亲自督战,而SC只有土井。
土井的上司只不过在重要场合出席。
何乘风作为职场30年的老将,经验丰富,是最后成功决定性的因素。
布局全面,风险分担 这么大的合同,又涉及到国有企业的改制,这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
赛思一开始就没有放松王贵林这条看似无用的线索。
而SC就是一根筋地跟着于志德,最后一旦出现变故无力回天。
战略调整 随着项目的进展,赛思的团队一直在调整战略。
何乘风敏锐地感觉到于志德不靠谱地时候,加紧了对王贵林的公关。
为什么最后王贵林会透露那么重要的情报给赛思,都是这层关系做得好。
内部团队管理 车雅尼作为土井的销售干将,土井就不该跟她产生感情纠葛。
他如果爱她,就不该派她去做客户关系。
象陆帆那样要求女友辞职才是比较正常的做法。
否则,就应该公是公,私是私。
没有处理好和女下属的关系导致他铸成大错。
另外,车雅尼家人出事,一直没有做事情,SC只有一名搞情报的薄小宁。
而薄小宁关系有限,所有的宝压在于志德身上。
可是赛思那边全是精兵强将,就连乔莉这样的菜鸟都能起大作用,Linda还没出手呢(Linda掌握于志德和段芹的隐私还没来得及起作用呢)。
更不用说土井对于手下老是侮辱呵斥,可是赛思常与员工谈心,能让员工心甘情愿当炮灰又不离不弃。
文化差异 日本人对中国国情还是了解太浅,哪怕土井说了一口还算流利的汉语也没用。
国有企业的改造,还是政府说了算。
天真的土井以为搞定于志德就行了,这一点何乘风又拔得头筹了。
他在发现于志德高贵的品位的时候就意识到他有不简单的背景,从而反推出背后强大的政府决策链,真是太厉害了。
这几条关键的因素,赛思都盖过了SC,最后它能成功就不奇怪了。
每年假期都得跟父母看国产剧啊,看演员阵容和片子广告做的挺专业我就看了,可是逼得我不得不吐槽啊。
冲着国企改制的噱头,我想也许对我的专业学习有帮助,以为能看到一个现实的国企改制个案,展现改制的方向,具体过程,怎么获取资源,如何处理各方阻力,国企与外企之间打交道体现出来的文化与机制的对比,人物在复杂局部社会环境里的取舍与感情,我错了,以美剧的臆想真的是我的错。
看了半天,难道国企改制就是政府发钱给你买个外企的产品吗,这尼玛是国企改制啊,这一点是我最受不了的硬伤,偶尔主人公嘴里会出现员工安置,产业链更新等真正跟改制有关的名词,可是根本就从来没有在实际的剧情走向里展示出来,剧情只是一个买卖过程,还要故作复杂。
真的,该剧在专业深度上真的是太···业余都算不上吧,请几个经济学或者懂点商业运作的人当顾问好不好。
就不说那个被大家诟病的8年恋爱才见男朋友家人,可是瞬间分手的故事了,典型的狗血商业片开头。
把女主角写得狗血,天真,白痴,以及自以为是的理想主义,哪里像在上海呆过多年的白领啊。
一开始这个销售工作给她我觉得不对头,怎么看都是个被女上司欺负的拿着加湿器卖萌的毕业生啊。
可是我想了下,人物设定跟她外表不一样吧,怎么着她在上海工作的时间也有5、6年的吧,进了这么大外企的销售部门,肯定是有两把刷子和经验的。
我又错了,编剧颠覆了人物设定,非要把她弄成偶像剧里经常出现的那类女主角。
不过这个女主角不光是瞪着大眼睛的善良姑娘,她还时不时发表些长篇演说,认真,向上,理想主义,可是,未免有些俗套和做作。
成熟不是世故,不世故也不应该是**吧。
这种人最后还凭借运气和暧昧关系成功了,编剧你是拿少女情怀和摇椅上的理想主义在意淫吧!
还有,无法否认,此片还是有太过不加掩饰,以至袒胸露乳式的主流价值观宣扬。
商战片能在价值上中立点么,又不是红剧,不管是外企崇尚效率和减少感情摄入的理性化,还是国企人身依附和强调情感的中国情结,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一味的丑化外企我真是觉得太那什么了,如果国企的企业文化那么好,至于要改制吗?
中国的艺术哪一天才能脱离政治正确啊!!
站在原著的立场上,这部电视剧基本失败。
不站在原著的立场,这部电视剧就目前来看还算不错,完结后再作评论。
呵呵。太出戏了。。。。
真心觉得跟原著没什么关系。。。。
抛开小说来看还是可以追的!
难得没有“职场如后宫”的弱智感,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真实,真实的职场比电视里演的只有惨烈几千几万倍的。就是不知道跟前几年大火的《杜拉拉升职记》比如何。
这到底是职场片还是爱情片啊,第一集又是为什么存在啊,有什么关系吗?!
七个亿大单啊,岂是儿戏。靠卖萌装傻调戏大叔,再愤青一样的仰望星空谈谈理想,这样也能混成销售总监这也还行。。。。编剧非常失败,节奏掌握得太差了,故事也非常幼齿,真不知道如何吐糟。
没有看过书 不过就电视剧来看 每一个角色都很鲜明
两星是给大叔们的。
白百何在这部片子里特别美
其实不想吐糟的,看了前几集还挺有感觉的,越往后越没劲,拖沓,狗血,诶。
就是为了张嘉译看的……
别浮了,赶紧沉……
其实剧本改得不错的
植入广告受不鸟
30集失恋33天~~~
外企,还是IT行业,就这德行?OL就这点智商?国企改制7个亿就拿来买软件?国贸三期那么明显非说是上海?看不下去,求求你别侮辱我们这些混外企的!
特别佩服自己,这么一部烂剧居然也一集没落的看完了。很显然编剧根本不懂外企,更不懂商战。
支了大盘子下了个小棋。
姑娘,你太没节操了,职场和爱情没有兼得的你懂不懂,就是不懂这个理儿你才自个儿纠结的厉害
跟小说比电视剧改的实在太傻逼,但是已经算是不错了,至少还敢说点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