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蹭蹭的长,生活节奏蹭蹭的变快,这世道,不知是好还是坏。
生活本该朝着便利舒适的方向发展,可是却总是感觉有点事与惟愿。
为了沟通便捷,我们发明了手机,为了交通便捷,我们修了高铁,发明了飞机。
为了生活舒适与奢侈,我们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走路有汽车,睡觉还有席梦思。
可是,我们真的过得舒服么?
纵观你的一生,学生时代作业多的没时间玩耍,上班时代工作忙的没时间睡觉、吃饭、恋爱。
好不容易结婚了,没时间看孩子,父母年纪大了也没人去照顾。
好不容易有钱了,又弄了一身病。
真的不知道经济发展那么快是好还是坏,一方面加快了地球的损耗,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人生的进程,吃饭睡觉挣钱毫无生气的gameover。
吉永小百合将与天海佑希共同主演日版[遗愿清单]!
2007年的原版[遗愿清单]由杰克·尼科尔森、摩根·弗里曼共同主演,而此次日版的改编,两位主角则选择以女性角色来展现。
影片将描绘家庭主妇(吉永小百合 饰)与女社长(天海佑希 饰)皆因病住院,时日无多,却发现自己的人生如此“空白”。
两人便开始制作遗愿清单,展开人生的另一页。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触深的就是,不管你有多么热爱生活,也不管你是多么的富有,死亡总是能剥削我们很多东西,但是死亡也能够让我们看到很多东西。
因为知道自己可能马上就要死亡,所以你挥霍钱财从不心疼,所以你不愿意再去工作,因为知道自己可能马上就要死亡,也许梦想变得更加遥远了,但是你也明白了。
你需要一点自己的生活。
因为看到至爱的朋友死亡,所以你知道,那些尴尬的不愿意做的事情,其实是可以做到的,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模糊中好像看过摩根的美版,记不清了,疫情期在家看到是天海佑希的片子,来豆瓣看看预告还挺感兴趣,速度找资源,好在找到了,也看完了。
中间有些情节是挺尬的,感觉小百合阿姨和佑希不在一个片场的感觉,总觉得小百合阿姨应该是70年代东方式含蓄家庭中纯真少女言情剧,佑希应该是现代职场毒舌女游戏人间。
本来感觉两个人应该可以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但总感觉两个人没搭到一个频道,不在一个节奏里。
这可能和编剧有很大的关系,好多关键的点都是戛然而止,让剧情和思考都停在一个很平淡的点上。
比如,佑希吐槽小百合家庭妇女的生活很无聊,小百合反驳不要看不起普通人的生活,然后就突然病发,并没有说出什么有力的点。
比如,婚纱那里,小百合阿姨穿婚纱我真的慕了,我以为在婚纱誓词那里,老公问小百合你下辈子还愿意嫁给我吗?
我以为,小百合要表达自己了,至少应该吐槽一下老公的不负责任,结果小百合同意了,最后告诉是什么,反省自己不该把对老公的期望埋藏心理不说出口,老公和家庭这样是自己的错,WTF!?!我这里是真的震惊了。
看来政治正确也是日本的主旋律,要鼓励家庭存续,鼓励女性为家庭奉献生生世世。
比如,长女的问题。
小百合将存折和家庭托付给长女的时候,说以后就把父亲和弟弟托付给你了,长女吓住了,我也吓住了,结合之前对小百合和长女的通话以及家庭环境镜头,我真是吃屎一样的感觉,为什么呀,凭什么呀?
长女就必须肩负一切吗?
小百合在世时担起家中的一切,要死了还要将这担子放在独身的女儿身上,真的很东方特色了。
再结合医院那个“遗愿清单”的主人和她弟弟,她弟弟对小百合说的那句,姐姐很狡猾,姐姐死了之类的。
我感觉日本家庭真的很倚重长女/长子,日本家庭观念重男轻女的同时家庭生活又非常依赖女性,无论是妻子还是女儿,感觉日本家庭文化中男性角色缺席的现象真的很严重,无论是父亲、儿子还是丈夫、公公等,只有女性角色在承担沉重的家庭生活中的重担。
这真的很让人气愤!
……佑希的角色是大公司的社长,看起来还是自己白手起家的那种,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职场人生,甚至角色最后说的那句话,公司就是她辛苦抚育的孩子呀。
这真是女王的人生。
中间夹杂了佑希见痴呆爸爸的环节,翻单杠那里我真是哭的稀里哗啦,真是太好哭了。
但是最后气冲冲的冲向父亲,在父亲“了不起”。
“了不起”的呢喃中,竟然又湿了眼眶,我以为她要冲过去对父亲说什么狠毒的话,但是父亲抚摸佑希脑袋的时候我真的泪如泉涌,感觉这样也挺好的。
……但是在清单中“请对你爱的人表白”环节,只有小百合表白了对家人的爱,但我真的不感动,还感觉很尬。
反而对佑希女王的表白念念不忘,我以为她会对秘书表白或者其他人表白,但是当她开玩笑的对丈夫说出,我真的很爱你呢,我是既震惊又觉得原来如此,甚至期望在佑希表白后丈夫的角色能有什么情绪或者是在佑希死后能给丈夫一个镜头,但真的什么都没有。
这真的是典型的东方式处理了,也很重男轻女了。
佑希的角色是社长,社会功能与家庭功能都很类似于男性,只是她是以女性的身份在做这些事情,但她的角色的描写都是男性化的,无论是剪彩宣讲还是抽烟闹火警……都是非常男性化的刻板模式。
唯一让人动容的是,她对小百合说她知道丈夫带着妖媚女性来医院看她,还有最后在会议室要丈夫签字离婚时说的“我什么都知道,但我还是容忍了你挪动公司资金去投机”之类的,只有这两个镜头是女性化的,让人动容的,让观众看到了这个女社长虽然很成功潇洒,但她也有非常女性的一面,她容忍了丈夫在外面的花心和对她孩子一样的公司的伤害,她其实内心很懦弱不自信,需要有人来哄,哪怕丈夫只是当面哄哄,她心理明白但也愿意相信。
让人真的很心疼。
……说多了,基本上改编有亮点,最后两个主演穿着宇航服在太空相遇,我真的是磕到了CP和姬情!
中间两人去埃及、看演唱会之类的真的很尬,而且不知道是不是绿幕拍摄,总有一股廉价感,真的感觉日本经济不行呀,感觉还是上一个年代的画风。
最后,小百合阿姨真的保养的很好,这个年纪这个颜值,我真的感觉我的佑希大大需要向阿姨学习保养了。
吉永小百合,天海佑希,两个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
光是知道她们两个合作的作品,就迫不及待下载来看。
故事的设计非常有意思,泪点也很多。
只可惜在节奏上的张力略微逊色,若是在遗愿上再多几个,用快速切换镜头的方式去表达,会更加感人。
此外北原的家人转变有些过快,人物的塑造不够立体了。
这些都是可以深化的部分,觉得有一些可惜。
暂且抛开电影叙事的角度,看完这部电影我更想以故事立意的角度出发去写感想。
如果两位主角没有经历到将要夺去生命的疾病,她们就无法在最后的日子过出如此精彩的人生。
而这个精彩的人生,似乎对于很多人,至少是中产阶级来说,也不是难事:去埃及旅游、加州跳伞、吃日本最大的芭菲、参加偶像的演唱会、对喜欢的人表白、对父母说一声谢谢、穿上婚纱、去宇宙旅行。
除了最后一个我们可能无法实现以外,其他的要实现起来也不是什么真的要花巨资的事。
然而这些小事和点滴,在人生将要走到终点的时候,是这么珍贵。
确实,当我们身边的人就要离去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日常在家中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值得回味。
连一起吃顿饭都是奢望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当时只道是寻常”;当我们成为成年人,才知道身为孩子的那份天真烂漫是多么珍贵;当我们参加工作,才知道在学校被长辈们一直保护是多么珍贵;而当我们老去,才知道原来年轻的时候身体力行是如此珍贵。
这份珍贵,我们不是应该每时每刻都能够感知吗?
最终北原归还遗愿清单笔记本给小妹妹的时候,小妹妹拒绝了。
她说:“我不需要这个了,因为我死不了。
”我就在想,难道,遗愿清单只是临终之人才需要的吗?
如果我们的生命能够得以延续,远离疾病,遗愿清单里面生活的点滴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就不重要了?
如果这份珍贵,不用尽自己一生的生命,而一定非要到生命尽头的时候才愿意去感受,那真的是太可惜了。
这些问题都可以带给我们深切的思考,究竟我们要用何种态度去面对我们的人生。
当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有的人选择拼搏和奋斗、有的人选择无所事事、有的人选择追求心中的梦想、有的人投入了艺术……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如果三个月后就是我们人生的重点,那么今天的我想做什么。
遗愿清单让我们去写,我们会写什么?
当今社会发展得非常快,人人都在为了生活疲于奔命,已经很少再有闲暇进行内在的思考。
但是我总相信,人的真正本心所渴求的东西,物质成本都不会过高。
社会所倡导我们追求的东西,房子、车子、名牌、名校、文凭,有多少是我们真心渴求的,又有多少是我们不得不去追求的。
在这份不得不中,又有多少是不得不,多少是我们内心的焦虑呢?
如果三个月后,我们就要离开人世,我们是否会有截然不同的想法?
其实这两个女人都相当可悲,活了一辈子,还是帮一小女孩去实现遗愿,她们甚至连自己最想做什么都不知道。
一个是古稀之年的家庭主妇。
一辈子围着家里两个男人转。
自己身染绝症,担心的是这两个男人以后的生活,祈求女儿回来照顾他们。
女儿委屈拒绝,凭什么呀!
日本的男人真特么幸福!
可是正因为日本女人愿意一辈子这样低眉顺眼的牺牲自己,惯溺男人,谁不愿意做一个幸福的低能儿!
另一个是不惑之年的霸道女总裁。
可是女社长穷得只剩下钱。
亲情、爱情、友情都是缺失状态。
除了工作赚钱还是工作赚钱,最后连自己的健康也丢了。
唯一安慰的是有一个忠心耿耿的心腹下属高田先生。
她其实和高田一起不更好?
养那个人渣小白脸好像不合她人设。
明知道他出轨背叛还挪用公司巨款私下投资,怎么可能还装作不知道任由着他。
连小白脸都反问:你真有那么喜欢我吗?
话说电影里的女富豪脑子好像都是养鱼的,都配一个油头粉面表里不一的小白脸。
她们没一定的智慧精明能成为老板吗?
一个人活着得不到想要的固然沮丧,但更可怜的是想要什么却不知道。
但有时走着走着就忘了为什么出发,过着过着就忘了目的地在哪里。
能时刻清醒知道自己的需求,按自己的愿望生活,着实不易。
——看遗愿清单
说出来我都不信,因为一首歌,就是上面这首竹内玛莉亚的《旅のつづき》,莫名听着很有感觉,然后顺着qq音乐仅有的42条评论竟然去找到了这首歌是去年电影《遗愿清单》的片尾曲。
因为有个原版,是摩根弗里曼演的《遗愿清单》,一开始搜索我还纳闷为啥美国电影用日本歌做主题曲,后来才发现原来日本2019年有一版翻拍。
评分就不多说啥了,毕竟翻拍经典,能不崩,并且有自己的特色与思考就已经很完美了,原版的《遗愿清单》还没有看,不过我看评论区的意思就以上几点做的挺好的。
日版把主人公换成了女性,这个可不是简单的换个性别,毕竟性别互换评论破万。
双女主剧情肯定要细腻化,里面的角色逻辑也要符合日本社会,就这两点,就完全可以当作同人的新作品来看,日版明显更加聚焦在了探讨问题的感性,一度怀疑导演是个女的。
根据以往的经验日式抒情电影的节奏把握很容易把人看困,不过本片虽然有些叙事节奏的紊乱,但是无伤大雅,毕竟婚纱和火箭发射那一段真的骗我眼泪了。
(我就想贴个本片的颜值担当 满岛光, i了i了)所谓《遗愿清单》,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在将要去世前,完成一个人余生未完成的事情。
开篇节奏还是非常完美的,几个简单的镜头,就立足了一个为了家庭,兢兢业业的家庭主妇形象(吉永小百合),以及铺垫患了癌症。
来到另一边,女社长(天海佑希)的形象是一个富人,气场相当强大,不知道为啥就是想叫她女王大人(唉又出来丢人了)。
根据剧情需要,没错,女王也得了癌症。
两人都住进医院后,原本在9楼的暴发户(没错,就是我们的女王大人)抽烟触发烟雾警报给淹了,然后女王大人来到了“寒酸”的二人间病房,同时,另一边因为集中病房太吵,“升级”到二人间的家庭主妇,至此,两位主角产生交集,故事正式开始。
主妇住进医院后去超市购物,感觉太真实了,看啥都觉得贵,像极了我贫穷的泪水
相思树下,呸,医院的树下,两人成功触发NPC小女孩,然后获得小女孩的遗愿清单。
主妇本想着自己也去写一份遗愿清单,然后在最后的日子完成,结果发现自己的愿望早就被生活磨没了,于是她决定完成小女孩的遗愿清单,完成别人的梦想,然后跟女社长打了电话,没想到触动了女社长,决定一起完成清单。
看到女王摘掉假发那一刻,还是挺震惊的。
第一个项目就整了个大活——跳伞,这确定是小女孩的愿望跳伞的女王好颜艺,正所谓跳前越硬气,跳后她越怂
两人在飞往埃及的飞机中开始对财富的态度进行交流,主妇对于金钱的观念全都从孩子从家庭出发,自己可以不要钱,但是希望能够给孩子留下一些,唉可怜天下父母心,都到最后了想的还是孩子
另一边的女社长就不这么认为,站在一个奋斗者的富人角度,先是批判了主妇希望通过彩票中奖的愚蠢行为,然后表达了自己对财富的看法,虽然现在是跳伞过后的贤者时间,瞧瞧这还是人说的话麽,谁不想被夺走工作的喜悦啊
这场埃及 说飞就飞的旅行,是女王自己的心愿,第一次为自己旅游,唉又是有钱人的烦恼,到处出差却没有时间留给自己好好看看出差的城市。
最重要的是get到了新的拍照姿势。
回国后有个愿望是要参加偶像团体的演唱会,这段实在把我看高兴了,甚至感觉被二次元偶像文化给文化输出了,美少女跳舞真可爱,i了i了。
做了个动图,虽然压缩的有点惨,凑活看吧,冲冲冲!
(男秘书一看就是老二次元了)接下来的愿望是吃最大的芭菲,虽然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个啥,估计是奶油甜筒?
前面故事轻松愉快,充满了欢乐,二人因为阶级不同,理念产生了碰撞,开始上升到了一个我认为比较高的讨论点,就是人生平凡与否的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平凡的人生?
哲学问题就不想说了,但有一点,就是自己的人生有没有意义,自己说的才算。
(这句话太难受了,“别看不起我的人生”)女王大人弥补了主妇没有穿婚纱的遗憾,主妇与丈夫也完成了真正的和解。
看到这其实感觉即魔幻又现实,这种婚姻关系好像现实中很多,又好像没有,在婚姻的后期,丈夫啥也不干,天天混吃的死,作为妻子仍然任劳任怨的照顾家庭。
最近最流行的女权本来是不想讨论的,但我看的时候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一个女人有足够的资本能够承担她离开丈夫,离开不幸福的家,她还会一直这样任劳任怨吗?
如果一个女人一开始就一直依靠她的丈夫,那么这是不是等于自己放弃了自由呢?
世界上哪有这么多的“理所当然”,都是爱你的人在负重前行,珍惜亲情、友情、爱情吧。
女儿意外怀孕,作为妈妈对她进行开导,正确的态度去面对未来,而不是自己逃避,这段虽然鸡汤输出的有点密集,但是细节丰富,情绪饱满,还是很能带动气氛,最后父慈子孝。
(这长图我用Word弄得,太可怜了)最后女社长先走一步,这段是遗书的回忆杀,前面几句话虽然有点假大空的感觉,但是更努力的实现自己,热爱平淡的生活,祝愿别人幸福,这美好的愿望还是挺触动我的。
看日本电影,接受其价值观明显比其他外国要好很多(没错说的就是韩国和美国,寄生虫价值观是个什么玩意儿)。
最后,最后,留下了 全 部 的 财 产 送给了主妇。。。
200亿啊 嫉妒了嫉妒了
首尾呼应,影片在最后解释了开头的火箭发射,为了完成最后一个目标,主妇把社长留下来的200亿全都捐给了航天事业,升华了一下主题,最后完成了遗愿清单最后一项宇宙遨游的愿望。
撑过了前面,没想到到这差点没忍住,飞吧,继续飞吧https://www.6vdy.org/e/DownSys/play/?classid=17&id=12850&pathid1=0&bf=0正所谓留图不留种 ,菊花万人捅,上面这个链接复制然后浏览器打开就能看了。
讲述了叱咤风云大半辈子的老富翁爱德华患了癌症,入院后与同样患了癌症的汽车修理工老卡特成为了同房病友,身份地位、脾气习性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在开始的时候互相看彼此不顺眼,整日互怼,但随着治疗的深入他们目睹了太多彼此最痛苦煎熬的经历,在相处中成为了朋友,后在爱德华无意间发现卡特记录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的纸条,这触发了他,于是在爱德华的提议下,两个时日无多的老头决定仔细列出自己的遗愿清单,并用行动去实现它们。
因为喜欢天海佑希,所以看了本片。
因为没有看过美国版,所以无法比较两者之间的好与坏。
但无论如何,不同的国度,不同的人文,总有不同的味道。
一直以为遗愿清单应该是自己写的,是自己许的愿望,但这份遗愿清单竟然来自一个“死亡”的少女。
一对看似无关的两人,误打误撞因为女总裁的“失误”成为了病房室友。
一个是看似平凡的家庭主妇,一个是看似成就满满的女总裁,就这样二人踏上了“死亡少女”的遗忘清单实现旅程。
在旅程中,还是有满满的本土味道,京都、东京街头,樱花,全世界最大的甜点…演唱会,就这样,两人一件件的去实现遗愿清单上的一个个愿望。
很庆幸,在完成清单上的遗愿时,我们看到虽然这一个个愿望都来自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但在实现的过程中,她们也一步步揭开自己多少年来不愿意面对的问题,无论是表面看似温柔、背地里出轨还觊觎社长位置的年轻帅气老公,还是退休后宅家不能自理的古板老公,甚至是只顾打游戏多年不能迈出房间的宅男弟弟,还是一味向前冲刺无法正式面对小男友的怀孕姐姐,亦或是忠心耿耿略有胆小的男秘书…电影中每一个角色都十分生动,也敢于讲述日本当代社会问题,老无所依、养儿不防老、啃老族、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等,一部电影浓缩了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日本社会。
电影中几处细节颇为感人,主妇对父母的致谢,女总裁对父亲的原谅,退休老公照顾生病老婆,“突如其来”的婚礼,游戏宅弟弟终于打开房门…这些都告诉我们,要敢于面对问题,但是过程很伤人,为什么我们不愿意解决问题?
不是因为我们胆小,或不知道解决难题的办法,而是我们不愿意伤害我们爱的人,因为我们正深爱着他们。
电影中几处细节设计的很巧妙,“死亡少女”的再次登场、金字塔下烫伤的脚、女总裁的遗嘱,还有最后一个没有完成的遗愿。
看到最后才明白电影开头的安排,是忠心耿耿的男秘书让梦想成为现实,是女总裁为梦想助力,是主妇让梦想成真。
都说离开了就像是去了远方,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旅行,只是这个地方很远很远,以至于我们很难再相见。
如果想我,就让我们在梦中再见。
这一份遗愿清单,误打误撞完成了我们最美的梦,让我们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然后义无反顾的去往远方旅行。
不仅是日版,还是女版,可能是期待过高,整体挺失望的我以为抒情部分会是「小偷家族」那样隐忍含蓄,结果全片几乎都在撒开了煽情,个人觉得有点审美疲劳,其实最后的那封信可以写得十分出彩,先由助理高田来口述,然后真子的声音和画面接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讲述心事的方式,天海佑希的声音在这一段十分加分,但信确实一般,如果说美版那封信是一篇英文美文,日版的信显得太潦草了改编得已经够接地气了,不管是京都还是那个演唱会,但是一开头模仿美版的跳伞和埃及金字塔,个人觉得有点不太搭除了一开头的真子,大多数笑点都比较尴尬,有好多地方的沉默也很尴尬,总感觉像忘词了但最让我失望的是"癌症晚期"和"遗愿"两个关键点的表达明明都是癌症晚期不知道能活多久的人,但是哪怕是在医院,都没有太多跟癌症相关的因素(类似于美版里化疗后的呕吐之类),两个人的精神状态宛若只是做了一个普通的手术,有时候甚至更像是来探病的人,而不是病人本身最后真子是在临死前口述了那封信,但是场面里的她坐在办公椅上,衣着光鲜地透过高层办公室看着远方,精神矍铄,更像是励志片里的意气风发准备干一番大事,这跟情节真的搭不上……哪怕是她嘴唇发白半躺在电脑椅上呢?
她临终前在办公室而不是病房我觉得是合理的,她自己也不断地说"公司是我的孩子",说白了,公司就是她的命总之跟"癌症晚期"相关的元素似乎全靠阴沉的氛围来烘托,在氛围上我反倒觉得美版那种外面分分钟充满阳光其实内心里十分阴沉,更有一种反衬的味道另外,"遗愿"为什么非要用一个12岁小姑娘的呢?
如果说幸枝做了一辈子隐忍的主妇,确实不知道想做什么,我可以理解,但她完全可以慢慢在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想做的事儿,即便是按照小姑娘的遗愿,那么一辈子为事业奋斗的真子呢?
全片下来她反倒是那个不断帮幸枝实现愿望的人,自己却好像豪无所谓明明跟小姑娘不熟,然后真子和幸枝一开始感情基础也一般,就突然出发去做遗愿清单,总觉得太突然了,而且小姑娘居然想到要做的是跳伞也是让我有点困惑,倒也有这个可能性,只是略微不太搭调根据别人的清单也没问题,那旅程是为了什么呢?
刚才说跟小姑娘本来就不熟,而且幸枝还被冲撞过两次,当以为小姑娘死了,幸枝受到很大冲击,我以为她幡然醒悟自己也快了,所以受到小姑娘遗愿清单的影响是不是自己也该做点什么……结果……"我们帮小姑娘实现愿望吧",而且真子在电话那头居然毫无缘由地答应了……我一直觉得遗愿清单所代表的主线是自我的表达,不管是自我的欲望还是自我的心事,我不觉得这会影响对于"家庭关系"的解读,看一看美版,家庭关系一直都是贯穿下去的,不管是Edward跟他的女儿还是Carter跟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可是日版里纯粹是家庭关系的探讨,而且主要是幸枝,因为真子的父亲也不过是几乎一笔带过,要知道,在美版里,金字塔顶端,Carter跟Edward聊到了生死和去天堂前的三个问题,一贯嘻嘻哈哈的Edward突然严肃起来,聊起了自己的女儿,这让Carter意识到,这件事对Edward影响太重了(甚至,女儿是看似大大咧咧的Edward在世上唯一的情感牵挂和心结),所以才会自作主张非要带Edward去到女儿住所,希望他们和解,而且这还有个前提是,Edward也曾故意给Carter安排了个"婚外情",所以他俩最终的吵架才算扯平了但是日版,真子只不过提了几句父亲的事儿(甚至只是日常的讲心事,而不是讨论生死时聊到的),然后幸枝就突然安排他们见面,而且真子生气后,直接跑开?
然后没多久,立马和解了??
太快了吧……美版还是Edward最后看了Carter去世前写的信,怀着矛盾的心情才去见了自己女儿和外孙女,我觉得这更符合情感逻辑,痛恨了一辈子的结,不是一个摸头能解开的不过全片整体都没什么心事表达或者生死讨论,所以真的非常缺乏张力,本来应该是相互更加了解并且一定程度上也渐渐打开心门的共同旅行,愣是变成了普通的郊游,可她俩是濒临死亡的病友,而不是有大把休闲时光的游客幸枝跟丈夫的爱情那么美好,最终却变成了这个样子,而大女儿美春(满岛光仿佛是「对不起青春」中的理沙来到了本片)又因为"就因为我是大姐就要照顾所有人吗"而生病重母亲的气,这些心结幸枝完全有很多机会跟真子坦白,也应该跟真子坦白,不然后面为什么还特意安排老两口的婚礼呢?
真子呢,故事更多,面上的女强人,其实缺乏自信,有时候还特别懦弱,小时候受的苦落下了要强的个性,跟父亲的关系也几乎决裂,对她来说,临死之前会想什么?
她的过去埋了那么多的种子,总有一些会生根发芽,而她会想着离开这个世界前再去看一眼,哪怕浇浇水,可她什么都没说,只提了那么一下还被幸枝"敏锐"地捕捉到了然后擅自安排跟父亲见面,要我我也生气……明明两个人可以边旅行边吐露心声,可那么宝贵的机会,嘻嘻哈哈说一些有的没的,就过去了,到后面着急补救,想通过一封信来表达两个人的相遇对对方带来了影响,其实是很草率的最后有个细节挺耐人寻味,但也没讲好,就是真子去世后留了两百亿日元给幸枝,我觉得完全可以说是因为幸枝之前说"想要留点钱给孩子们",而不是"你想拿去做什么就做什么吧",都癌症晚期了,还能做什么呢?
而且,为什么最后要通过"给钱"这种听起来很俗的事情来表达感情?
我的理解是,真子并不在乎钱,甚至恨它,因为她做那么多事,只不过是想要摆脱小时候因为父亲欠债所以被追债人敲家门导致真子躲在房间里瑟瑟发抖,这样的阴影是真子内心中无法摆脱的不安全感,所以钱对她来说是一副铠甲,而临终之前,本来应该穿着铠甲入土的她,却被幸枝这样的"穷人"打动了,她意识到"你不需要有钱就能有安全感",所以才会留下一笔钱,我觉得这一点心结完全可以表达在那封信里,这样的"谢谢"才会更真诚,因为比起临终前的陪伴,在离开人世前居然还被别人影响人生,才是这辈子最大的彩蛋正因为这个"彩蛋",让之前的"正片"都变得有意义了,于是真子终于得到了真正的解脱,我认为这才是更好的线,但本片对于这点,铺垫得太太太太少了至于幸枝,她哪怕病重,也一直牵挂家人,哪怕家人对她如此不公,这说明她的内心是很强大的,那她并没有需要被救赎的东西,于是遗愿清单意义就不大了,或者说这也是没什么编剧要让她帮小姑娘实现愿望的原因,因为她太体贴可是她真的毫无半点脆弱吗?
我觉得不是,即将离开人世,做了大半辈子主妇,是否会"自私地"觉得"我也想只为自己做点什么"?
会不会想起年少时很多想做的事情然后一定要去做?
(我以为12岁小姑娘会刺激她想起过去的愿望,没想到还是完全没有自己的欲望……太道德模范了)哪怕是她完全想不起来以前的愿望,或者说想起来但完全不想做,我觉得依然可以表达出来,比如说"没想到哪怕要离开了都不曾为自己考虑过",接下来真子再为她穿上婚纱办一个婚礼,不是更合逻辑?
幸枝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家庭,那个婚礼是她应得的,也是解开她心结的关键情节,只是在那之前,对她心结的讲述太少了,你甚至觉得她强大到连癌症晚期都完全不在乎……同美版一样,清单的最后一条也是死后才实现的,实际上是助理高田帮忙实现的,因为写的是宇宙旅行,我以为会偷偷载她俩的一点骨灰去火星,没想到只是把探测器命名为她俩的名字,这么守规矩可不像真子的性格……美版最后雪山顶上,一切都有了归宿,让人觉得有一种宿命感,觉得这就是Edward和Carter想要的最终去处而如果本片中一开始就讲,真子和幸枝都有着飞上火星看看地球这样的白日梦,那么结局会显得更加有意思一些她俩其实都不曾为自己而活,幸枝是完全奉献给家庭,真子是活在外界的名声里,而哪怕最后火箭飞天,也不过是因为一个不太相熟的小姑娘想要"宇宙旅行",直到最后一刻她俩都没有为自己做点什么,让我无不感慨,其实本片是半个悲剧尽管看似都和自己的人生和解了,可是她俩的愿望真的是和人生和解吗?
按照真子的性格,她一定会继续较劲下去的
吉永小百合将与天海佑希共同主演日版[遗愿清单]!2007年的原版[遗愿清单]由杰克·尼科尔森、摩根·弗里曼共同主演,而此次日版的改编,两位主角则选择以女性角色来展现。影片将描绘家庭主妇(吉永小百合 饰)与女社长(天海佑希 饰)皆因病住院,时日无多,却发现自己的人生如此“空白”。两人便开始制作遗愿清单,展开人生的另一页。与原作描写两个老爷子的洒脱狂放睿智幽默不同,日版将镜头对准了女性,情感的处理自然也更加温柔细腻。影片自始至终都在传达“无论如何,人生要有所改变”的思想和态度。美版聚焦个体,日版重心放在家庭关系上。刻画家庭的温情恰恰就是日影的强项。在表达二人身份——家庭主妇和事业女强人的阶级与价值差异的碰撞上也是浅尝辄止。更多的传达出她们跨越隔阂的沟通和了解。
吉永小百合真是美了一辈子啊,她老公某些角度谜之像郭涛。我试过把《追捕》的预告片上传但是被豆瓣拒了,让我证明我是片方才能传。那我怎么可能是追捕的片方!!所以我很好奇这片子也是片方上传的预告片么?这片子如果在国内上映过那其实真的挺好的。。
七十多岁的小百合阿姨眼里一直有光~特别想知道跳伞那段两人是真跳吗? 喜欢一个细节:敲儿子房门时颤抖的手指……PS.啊啊啊啊!光妹好美!
死是没办法避免的,没办法为所欲为,想想就好惨
拍的不错!感人温情,两种截然不同的日本女人的一生。改编缘故不能多给一星。
其实很多地方比原版改得好,女性重新寻找人生的意义比原版的俩大老爷们满世界作妖有价值多了,日本影视的生活气息太浓了拍出来也更有感觉。但非要和家人和解就算了,这里面除了秘书所有男的都死绝了世界会更美好……
走马观花之作,吉永阿姨连滑翔在天上都是一副优雅姿态,我确实有些审美疲劳,我想看她俩调换角色,天海做家庭主妇,吉永做雷厉风行女社长,大概也是将原版转换了性别,所以这个电影免不了在性别话题上讨论,两位女性真正人生的遗憾还是一些爱啊家庭啊之类的东西,略微有些平淡,毕竟原版和妻子吵架也要去旅游,这版里吉永面对宅男儿子的一句答应就感动的热泪盈眶做到了爱的表白。遗愿清单是很难写的题材,清单有计划感,死亡又是不可解决的矛盾,电影在这个题材上遇到双重难题,这部将清单转换成少女的清单,所以出现了看演唱会吃最大的冰淇淋这样的有点无聊的情节,不像原版那些有个速度上的冲击力,另外最后天海羡慕吉永一天天和家人生活过来很珍贵,我觉得也是很掉自尊的,她当上社长拼搏的一天天就那么没有意义吗
棒!
日本版的《遗愿清单》,加入了很多日本风格的内容,但适得其反,毕竟遗愿清单这个类型实质上就是爽片,这部片子束缚太多,脱离了遗愿清单的本质,后期剧情更是跳跃性太大,整体观感不佳。
都市鸡汤。小百合阿姨瞪大眼睛的表演方式还是蛮昭和
没有新意的翻拍,却也是意料之中,只是日式温情太泛滥会让人不舒服,而各方面都特别乏味,是一次不好的观影体验。两星。
为什么这版给我的感觉只是要有钱,或者认识个有钱的朋友。。。所以,没事去绝症病房转转?
看了开头猜到结尾,两女主都行无奈剧情老梗没有发挥
差了许多 但女王依旧是女王
???我泪点低
创意还行
这部的遗愿完成的时候完全没有...实在感.
有钱真好,选角上最精彩,包括满岛光饰演女儿。也是贴合的东亚女性困境,丧失了生活的热情,弥留之际不委曲求全,倒最后获得了两全,看着吉永小百合慢慢自在舒展,也不戚戚而感到了惬意
直脾气看不下去 太别扭了
我真的是因为吉永小百合和天海佑希才给五星的。我觉得女主和爸爸那段太无语了。我受不了那段剧情!